职场法则是什么意思

2024-04-23

职场法则是什么意思(共9篇)

篇1:职场法则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职场法则

规则一:从团队角度,尊重和服从上级

之所以会有上下级,是为了保证团队工作的开展。上级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和权力,考虑问题是从团队角度而可能难以兼顾到个体。尊敬和服从上级是确保团队 完成目标的重要条件。

员工如果不站在团队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找上级的麻烦甚至恃才傲物,很难生存,更奢谈走得好走得远。

规则二:如果你的工作不能达到上级的要求,一定要及时和上级沟通,要让他知道你的进度和方向。

可能在一定时期内你的工作还没有让别人看到显著成绩,这时不要和你的上级距离太远,要创造条件去沟通,让他知道你的进度、计划和要取得的成绩。

你这样做了上级不会责备你,他还会利用所掌握的资源给你帮助,让你提前取得业绩。

然而,有的职场新手甚至老手容易犯的错误却是,越是没有成绩越是不愿去找上级沟通,认为自己没有面子,对上级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样的风险很大, 因为你业绩低迷上级本身就不会满意,会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如果再不了解工作状况和进度,还会认为你没有努力工作。

时间一长,你就可能进入要被淘汰的 黑名单。其实在每次的淘汰名单中,并不全是业绩最差的人,但不会主动找上级沟通的人却会占很大比例。

那位被辞退的员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近期工作业绩并不明显,我得到的反馈只是正在进行中。至于是如何进行、进行情况如何,一直得不到明确答复。“用人不疑”是一条原则,但这是需要有不被怀疑的行动。

规则三:对于团队依照程序所做出的决定如果认为不合理,要通过正常的途径与方式去反馈,并给上级留出时间,同时要执行决定。

一个团队的决定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不太合理。但决定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力,也是保障一个团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是从大局和整体的角度出发 的。

员工先换位思考,如果对团队的利益有保障就要服从。如果有不尽完善的地方,要选择正常的程序和方式提出建议等待回复,只要决定没有触犯法规,员工应该 无条件服从。如果采取消极方式对团队的决定进行对抗,受伤害的只会是员工自己。

规则四:切忌煽动同事与团队对抗,一个正常运转的团队都会对带头闹事的人“杀无赦”。

职场中受委屈甚至不公平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员工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提出,也可以选择到执法部门寻求帮助。但是采取煽动闹事的方式解决问题,往往把自己推到一个更加不利的境地,因为这种方式是团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规则五:如果你不能为一个团队创造一定的价值,起码不要成为制造麻烦的因素。

团队里成员形形色色个性各异,难免有喜欢用小手腕制造麻烦来达到一些目的。一个人的为人和能力在团队成员的长期合作中,大家都会有判断。

小手腕只能让一个人得到短期利益,一旦其他成员了解以后,他便很难立足。要在组织里长期生存下去,大聪明是必要的。

规则六:对于上级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一定要及时反馈。

有时上级会安排临时性工作给你,这些工作可能非常紧急,上级会要求随时反馈完成期限,这也是让上级增进对你信任度的机会。

规则七:成就上级从而成就自己

工作使大家走到了一起,同事首先就是一种合作关系。上级所掌握的资源和影响力,对人在职场中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职场上快速发展的人无疑都是善 于和上级合作的,他们在做好份内事的同时,会积极帮助上级排忧解难。上级也会把更多的锻炼机会提供给他们,把自己的真经传授给他们。

他们会逐步熟悉上级的 工作内容和技巧,而这些都是一个人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成就上级从而成就自己绝对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当你在为上级偏心而抱怨时,是否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遵循了这个原则。机会真的不会从天而降的,更多时候要靠自己去争取。

规则八:把事做好的同时把人做好。

从进入职场开始,就要把塑造自己的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来做。而把事做好是基本的,同时也要把人做好。

把人做好更是一个人品牌塑造的重要条件,你在职场上的声誉会决定职场的长度和宽度。你的人品是需要大家通过与你共事看出来的,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要在单位内、还要在行业内、在业界树立你良好形象。

篇2:职场法则是什么意思

提起ibm、微软,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如果你能够在这样的驰名公司上班,即使只是一般的小职员,也会使你工作时信心百倍,备加珍惜,并获益匪浅。即使将来有一天你离开这样的公司,你这段特殊的工作经历也会让用人单位眼睛一亮,大开绿灯笑纳你入门。

二、比较高的工资水平

好公司肯定会有好的工资待遇。在这样的公司你不用担心有别的公司做同样工作的人比你拿得多,好公司提供的薪水肯定是你不能够在别的公司获得的,因为他们会每年对薪资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薪水的调整。这样的薪水会让你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也让你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还能够让你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让你不再有什么理由不在公司好好工作,让你不再有理由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别的工作上。我们这里说的好公司不一定是有名的公司,但它提供的工资待遇却一定是在同行业内极有竞争力的。好公司如果想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却不能够提供最好的薪水,吸引一流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完善的福利待遇

好公司有很多福利待遇,比如:带薪假期能够让你在紧张的工作之外得到放松和休息;除了国家规定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之外,很多公司还增加了附加商业保险,使公司的员工能够享受到比社会一般员工更多的福利;住房公积金除了按国家规定补贴外,还能针对公司的情况,给予优秀员工额外的住房补贴;交通补助能够使员工缩短在路上的时间;免费的午餐代表了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好公司希望通过这些完善的福利待遇留住真正优秀的人才。

四、公平的升职机会

好公司不会根据员工的国籍、年龄、关系、性别来决定员工的晋升,而是根据员工的能力和业绩。当然这些一定要充分体现在公司的实际工作中,有的公司也表示有公平的升迁机会,但是那只是写在制度中,实际上很多人看见的却是因为是某个国家的人,所以在重要的岗位上;因为是某个人的关系,所以在关键的岗位上……好公司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平等的发展机遇留给每一个员工。

五、有很多的培训机会

对于一般的职员来说,能够谋生仅是生活和工作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通过良好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能够掌握更多的谋生本领,以便今后在个人价值方面能够得到提升和增值。好公司十分重视员工培训,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费用专门用于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让员工的个人能力得到提高,还规定了员工每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参加培训。既对人才充分体现了尊重,也表明了公司追求发展的长远眼光,同时也代表了公司的实力。

六、严格的管理制度

篇3:“足下”是什么意思

那么, 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刘敬叔《异苑 (yuàn) 》卷十记载:春秋时期, 晋国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 导致儿子重耳逃亡他国。在逃亡中, 重耳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生了病, 他喃喃呓 (yì) 语着想喝一碗肉汤。随行的忠心耿耿的介之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 给重耳充饥。

后来, 重耳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而对他有过大恩的介之推却带着母亲退隐山林, 淡泊名利, 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赏。晋文公便放火烧山逼他下山, 没料到, 介之推与母亲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于是, 悔恨不已又伤心欲绝的晋文公, 除了命人厚葬介之推母子之外, 还将这棵树砍下来, 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着这双鞋, 就会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 不由得慨叹:“足下, 悲乎!”

因此, “足下”一词虽然和脚有关系, 但词意并不是将朋友踩在脚底下, 而是取其睹物思人, 感怀昔日之情, 而衍 (yǎn) 生出对朋友敬称之意。

篇4:创作的法则是什么

在欣赏著名京剧艺术家于兰老师在2012年制片并导演了《兰梅记》后,从未对京剧感兴趣的我却喜欢上了这部京剧电影,看后感觉颇有些意趣,不由得想为这出新编戏叫个“好儿”!也许有人会问,难道你对今天很多专业京剧院团排演的各式具有“尝试”和“探索”意义的新编戏,虽层出不穷却“不叫座”、“不流传”的现实视而不见吗?干嘛还要为这出即使是在新编戏的圈子里也没有叫得很響的戏叫好呢?我想就是它不同于传统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吸引了我。

《兰梅记》是一个以“婆媳关系”为题材创作的古代故事,于兰老师以喜剧的形式和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却能发人深省的手法,制成了一面可供今人照出自己容貌及心理的镜子,从而正人正己。通过这一思想的指导告诉给了今人“百姓家常事,悲欢在人为”这样一个道理。并发挥其“寓教于乐”的职能和作用。作为电影版的《兰梅记》,也恰好在娱乐职能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给予了观众于思想观念的引导、教育和启迪。于兰老师将《兰梅记》在舞台的基础上,融合了电影艺术语言,重新塑造了一部韵味十足的民族艺术作品。本着将中国戏曲贴近群众视野的想法,对《兰梅记》做了精心创作,其创作手法不同于传统的表现方法手段,比一般的戏曲电影多了份勇气和新意。电影版的《兰梅记》使京剧更加接地气,更通俗易懂。于兰老师说:“在河南做点映的时候,观众的配合度特别高,他们会根据剧情的走向在台下交流;在哈尔滨点映的时候,散场后,很多年轻观众围着我说,他们从不知道京剧原来这么好看。”于兰老师在尊重传统艺术、弘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挥了京剧艺术的本体之美。心中有物才能表演有物、素养内涵有多少,你给观众呈现的就有多少。

通过电影,我们看到了于兰老师的独特创作手法,首先是戏曲与电影的碰撞:景别的错落有致,通过正反打加快节奏,运用闪回、慢镜头等电影语言交代剧情。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出现了实景,比如洗脸水用的是真水,照镜子的动作也是实的;其次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富有对比性的表演和剧情的结构很有新意,在镜头语言上做了努力,拉近了戏曲与观众的距离,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兴趣点。

另一部颇受影响的电影就是方刚亮导演的一部关于艾斯伯格综合征患儿为题材的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多年前曾在电影频道上观看过由方刚亮导演的《上学路上》和《情不自禁》都留给我深深的记忆,在当时这类电影非常超前、吸引眼球、有趣有意思。那个时候只知道电影好看,但不知道是谁的作品。而在今天,却在课堂上见到了这几部作品的导演方刚亮,心里很是激动。课堂上的方导演与我们交流了很多关于电影、关于艺术、关于市场艺术等种种话题。并且也就他本人对未来电影的追求与大家共享了一番。大家也深深受教。

一直追求做职业导演的方导在影视道路上从未停止过。2013年上映的《我的影子在奔跑》却是一部非常有特点的文艺片。方导:《我的影子在奔跑》从头到尾都完全靠生活的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用情感穿起来很多珍珠。这些“珍珠“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真实。这是它跟一般电影都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才觉得它能拍成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文艺片。没有贯穿的故事情节线,作为导演我还是要想方设法抓住观众,我的任务就是要把每颗“珍珠”都弄得特别地道。这部电影看上去没什么,可其实是我拍过的电影里面最花心思的一个。这个戏把我以前很多惯用的导演手段都推翻了,拿到本子的时候特别伤脑筋,都是些太细碎的生活的东西,理论上观众是看不下去的。电影是梦幻,总要和生活有点距离。所以我必须调动一切可能的影像的创作手段,把这个拉向生活,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事好像是发生在你身边一样,让你感觉故事里的人和事就像你的邻居。

方导将故事逼真的呈现在观众眼帘中,让我们感动于电影,觉得它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当中的。这些真实性在影片中以很多表现手法体现出来。例如所有演员都是“真人”,包括电影中的主角直修从小演员到青年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意思就是非职业演员的概念,“真人”是指所有演员都是从场景里“取来”的。电影里的学校老师就是学校老师扮演的,机场办票的就是机场办票的扮演的。为了让演员适应,他们的戏都不化妆、不打光。电影中唯一一位职业演员就是饰演直修妈妈的张静初,方导演说邀请她也是出于商业考量的关系。当然在电影市场里面,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为了电影更好的卖座。

泛泛之谈了众多,其实个人认为每门艺术,每个艺术创作家都有他自己的创作法则,只要合乎于当今社会的需求,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够给予社会正能量的等各方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艺术作品,有市场即有影响的作品,带给人们欢乐、感动、反思的作品都是好的。

篇5:职场法则是什么意思

职场宝钗,即以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性格特征影射出的职场典范及蕴含的现代职场生存之道。在职场生存规则中,职场人不是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的黛玉性格,而当如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的薛宝钗。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从来不做风头最劲的那个人。既然知道平级之间存在天然的竞争关系,干嘛要当最拽、最拉风的一个?王熙凤倒得宠,走到哪里都闪亮登场,却招人恨,让大家伙儿争风吃醋的矛头都冲来!宝钗经常被贾家领导们赞许,但不是最招眼的一个。她和黛玉、探春、湘云,都是一般地可人疼。她会适时哄最高领导贾母高兴。过生日点吃的,找老年人爱的甜的软的,让她点戏,也揣摩老人心思,点热闹的戏码。但这种事情宝钗做起来自然熨帖,不着痕迹。不像熙凤,每次马屁拍得都山响,确实花样翻新,精彩绝伦,但也张扬得厉害,引人侧目。

从职场角度来说,薛宝钗的法子是善待平级,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建设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多栽花,少种刺。让老板看得见你、欣赏你固然重要,可也要顾虑平级同事们的心情。

■导读

职场新人:不做“黛玉”式职场菜鸟

职场达人“宝钗”的特点

学学宝钗的“为人处事”之道

学学宝钗的“平级同事相处”之道

■职场新人:不做“黛玉”式职场菜鸟

生活在职场,再没有类似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说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就像生活在贾府中的林妹妹一样,无奈的是世界并没有抛弃你,却没有人会和你说: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因而,有些职场新人浑然不知的体现出一些让别人讨厌的毛病,这些毛病,被称作菜鸟的职场“雷区”:

1.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虚心领教,盲目幻想早晚有一天会超越他们每个人,实则技能达不到企业要求。比如,很多毕业生都在学校制作过EXCEL文件,但实际工作中的EXCEL表格非常复杂,新人们仅仅凭借在学校中的所学,常常束手无策。

2.特立独行,不拘小节,用自己的方式行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认为他们已经OUT了。对于毕业生来说,求职前应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与要求,确定选择了一家公司,就表示认同公司的规定和企业文化,而一些毕业生并没有做好遵守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企业要求工作时段不穿运动鞋的规章,会表达出“为什么不能穿运动鞋”的想法。

3.自由散漫纪律意识差,总能够为自己的失误找到借口,不喜欢被别人管教和约束,工作没有积极主动性。比如,无法按时打卡,或者经常请假。菜鸟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打卡啊?

4.心理脆弱受不了批评。工作中,很多新毕业生表现得心灵非常脆弱。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在学校中是老师的宠儿,在家是父母的宝贝,因此有些毕业生比较娇气,也有些懒散。可是进入职场后,工作有时间和质量要求。有些新人自己被领导批评的时候,可能领导说了一分钟,毕业生便要在卫生间哭上半天。

5.推卸责任,缺乏独立承担能力。对于工作,新人往往想找清闲,同时缺乏独立承担的能力,但是企业恰恰需要员工能够承担一件工作的结果。因此,刚入职的学生对于老板交代的工作只是为了做而做,并不知道老板希望将事情做成什么样。就如同在学校考试一样,只达到60分就满足了。这样容易被别人越落越远。

■职场达人“宝钗”的特点

然而,职场需要的不是“木头人”,不是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的黛玉性格,职场人当如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的薛宝钗,需要做到:

1、不违反劳动纪律。

老员工总是有些福利的,小动作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进度,领导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很多新人觉得这不公平,感觉盯在自己身上的眼睛太多了,给同学打个电话,就被人“打小报告”。其实,身为新人,不要攀比这些福利,应做到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时不开小差。

2、争做小事印象好。

有些机灵的新人,刚进入公司就争做办公室的事情,以积极的表现引起领导的关注,但过一段时间,新鲜劲儿过去了,往往就懒惰了,没有什么表现了,让人觉得前后不一,反而更容易引起反感。其实,身为新人,应该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而且一定要低调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比如,复印机没纸,悄悄加上,饮水机没水,主动打电话。

3、懂得沟通魅力。

注意称呼,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务,不管对方和你的职位有多少级的差距,称“您”“老师”或“×姐”“×哥”比较适合。不刻意讨好,开玩笑要有“度”,学会友善地尊重别人。工作之外,要懂得和同事分享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或组织周末一起活动等。但是不要随便和谁过于热乎,在没有搞清楚人际关系前,不要轻易加入公司小团体。不谈论别人的是非及私生活,不过多地要求别人。

4、不害怕犯错误。

一定要多向前辈们请教,虽然即便如此也难免会犯错误,但千万不要在接受领导和同事批评的时候,还借口连连。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按照别人的指点,弥补错误的损失,并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5、不计较个人得失。

身在职场,一切为了公司利益出发,尽管拿到的项目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满意,或许为了工作不得不舍弃在意的约会,但都不要将自己的损失或付出挂在嘴上、记在心里,须知只有将本职工作做好,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面对困难重重的工作过程、不平衡的金钱回报,不妨试着感激“这是对自己的历练”吧。

■学学宝钗的“为人处事”之道

1、宝姐姐从来不做风头最劲的那个人。既然知道平级之间存在天然的竞争关系,为什么要当最拽、最拉风的一个,王熙凤倒得宠,走到哪里都闪亮登场,可她也招人恨。让大家伙儿争风吃醋的矛头都冲你来不好受。

2、宝钗经常被贾家领导们赞许,但不是最招眼的一个。她和黛玉、探春、湘云,都是一般地可人疼。她会适时哄最高领导贾母高兴。过生日点吃的,找老年人爱的甜的软的,让她点戏,也揣摩老人心思,点热闹的戏码。但这种事情宝钗做起来自然熨帖,不着痕迹。不像熙凤,每次马屁拍得都山响,确实花样翻新,精彩绝伦,但也张扬得厉害,引人侧目。

3、让老板看得见你、欣赏你,固然重要,可也要顾虑平级同事们的心情。小平同志说过,“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只要你在第一集团内,都会有机会。不用非当最拔尖的。

4、平级关系是一种横向关系,组织机构中具有相对等同职权地位的人之间,既没有奖的手段,也没有罚的权限。和平级沟通合作,手里是没什么“牌”的,议价能力比较弱。彼此平级的共事者,没有“应该”和“必须”,只有相互帮忙和愿意帮到什么程度、尽多大力,或者相互推诿和以邻为壑。

■学学宝钗的“平级同事相处”之道

1、平级之中,有几个这种投桃报李的亲厚同事,不说相互有求时好办事,就是工作气氛,都愉快几分,平级同事间,常常倾向于过高估量自己和本部门的价值,而看低平行部门和同事的价值。自己的成功,是才干是辛苦血汗,别人的绩效,是运气是天上掉馅饼唾手可得。对平级同事的难题,作壁上观,甚至抱看笑话的心态,也不少见。企业政治中的所谓“平级内耗”,是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2、确实平级竞争无可避免。但剑拔弩张和你死我活还是可以避免的。宝钗就善于把紧张的竞争关系,化解为良性互动。

篇6:职场法则之性格内向是缺点吗

其实每种性格都值得肯定的长处和优势,关键在于提高职业竞争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人。

怎么办?

性格内向者的职场生存法则,赶快来学习,别为性格担忧啦!

接受同事们的帮助

只要你不是真的有重要的事做,就最好别拒绝 大家好意的邀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确实得花费一些精力去适应,但是这肯定要比今后一个人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跟公司同事交际要好得多。

找到能安静工作的方式

在需要的时候,去找一个能让你跳出这样容易使人分心的环境的地方工作。比如一间会议室,或是在关闭时间段的公司食堂等等,这样你才能把心思专注在工作上。

每天休息几次

你得允许自己在工作的一天当中有几次充电的机会。“作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你可能会不太适应接连不断的会议和连续不停的谈话。所以你得主动去寻找能够离开办公室的机会,哪怕只是绕着办公楼走一 圈,这样你才能整理好思路,在下个会议开始之前给自己加满油。”

主动争取适合内向人做的工作

一般来说,每个组织内部都会有一些需要高度集中和忍耐力的工作任务。而那些性格外向的人毫无疑问会痛恨这样的工作。那么为什么不主动去争取承担这样的任务呢?而且你不仅不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这个工作,还能够帮助同事走出困境,实在是一举两得。

篇7:职场法则是什么意思

许诺的老东家兰真集团,是一家从事化妆品销售的私企,虽然规模很大,知名度很高,但老板赵天成百般压榨员工,克扣奖金,是不折不扣的资本家。许诺作为兰真的营销总监,依旧没有自己的工作自主权,依旧被老板压榨和克扣。更不幸的是,许诺和公司辛苦五年研制出的化妆品秘方被自己的男朋友卖给了对手公司――迪欧。许诺被老板认为背叛公司,要求无偿为公司工作三年。

作为一个有过国外留学经验、工作能力又强的职业经理人,许诺在面对工作和感情的双重危机时,没有用眼泪乞求老板的原谅和男友的回头,而是把自己的眼泪变成奋斗的动力,咬牙坚持,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被人误会造成的后果。

作为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许诺来说,她深深知道职场这个地方不需要眼泪。人在职场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帮助你,也不会有人会无回报的付出。职场的法则是独立与坚强。初入职场的新人,总觉得上司太严厉、太苛刻,因为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因为领导的一句批评就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职场不是你家,同事更不会像家人一样宠爱你,公司和领导要求的是结果和效率,他们通常只关注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和为团队奉献了多少,你的委屈和眼泪他们不在乎,更不会关注。

规则是需要遵守的。

许诺作为运营总监被沈志泽聘请到迪欧,一进公司就成为高管,这对一些老员工来说,是很不服气的。所以,他们故事刁难许诺,消极怠工,不支持许诺推行的营销政策。但是许诺并没有因此放弃推行自己的方案。她说,我作为运营总监,我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应该要做的事情,公司是有规矩的,员工就该无条件的服从领导的安排。的确,职场需要规则,职场也确实有自己的规则。这种规则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生生不息,从没有因为哪一个人的到来或离开而改变。职场里的规则,是为职场中的每一个人设置的,在这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人在职场,是需要遵守规则的。职场菜鸟在开始的时候是不懂得职场规则的,有时会违背规则开展工作,这会遭到老员工的嫌弃和白眼;菜鸟甚至还会越级汇报工作,这是职场中的大忌;在职场待久了的“老人”有时会倚老卖老,对新来的员工和年轻的上司置之不理,还会有抵触心理,这也是违背职场规则的。当你还没有能力改变职场规则的时候,就应该遵守现有的规则。一旦违背规则,很有可能会被职场淘汰。

果断与干练很重要。

果断与干练,通常情况下是形容女性的,尤其是职场中的女性。但是,我觉得这是通用的法则。作为普通员工,做事需要果断与干练,高效率的完成手中的每一项工作,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当领导问起工作完成情况的时候,你可以自信的回答,可以让领导信任。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开展工作尤其需要果断与干练。领导者需要应有的魄力,才能在下属心中树立威信,成为下属赖以信服和忠诚的榜样。职场中大家关注的是时间效率和经济效益,果断而正确的决策,干练而高效的执行,是良好的工作素质。当然,这需要时间,只有经历过职场的“血雨腥风”,才能炼就过硬的素质,才能成为活在职场的常青树。

保持一颗上进心。

无论身处在什么位置,保持一颗上进心永远是对的。上进心会带给你前进的动力,让你不会对眼前的工作失去兴趣,不会对未来的事业产生厌恶。这是工作中的一剂良药,而且良药苦口。现在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金字塔的中下层的,对于上层人物和上层生活圈子的仰望,就需要这种上进心。

职场是个技术活,在职场一年,才刚刚看到职场的新鲜;

在职场五年,已看透它的规则;

在职场十年甚至更长,早就炼就一身本领,成为精英。

人在职场,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当然,说的通俗点就是要么忍,要么滚。

人在职场,需要技巧,需要智慧,更需要学习。

愿身在职场的你,优秀出众,百毒不侵。

1.《职场是个技术活》之职场生存法则

2.职场法则

3.职场女性必看的职场法则

4.新人入职场法则

5.私企职场法则

6.8大职场法则与规则

7.职场OL如何玩转搭配法则

8.教你如何hold住职场恋情

9.教你如何适应职场生活

篇8:职场攻略八法则

一块上好的镜子会把赏心悦目的一面显露得清清楚楚,对于瑕疵、缺陷,甚至支离破碎的一面亦然。

但是,请你一定要注意,不管同事或上司如何恳求你据实反映他们的优缺点,你都别那么做,因为没有人真正希望了解自己的短处,也没有人想要对自己的优良特质来一个正确无误的估量。因此,当人家露出最好的一面时,你就照过去,并稍稍加以放大:如赞美别人的沉着稳重等,但也不必要过分夸大;比如称赞人家聪明用不着用天才两个字,说人家有进取精神不必说他勇敢非凡。如果人家向你露出他有缺陷的一面,你最好收回你的镜子。

法则二:从否定开始,以肯定结束

我们谈论人家的工作时,往往先笼统地讲它好的部分,然后才对其不当的部分提出批评,于是,听者往往会忽略赞美的部分,只记得接下来的批评,或者根本没有听到赞美,而是对接下来的批评严阵以待。因此,请你颠倒这个次序:先笼统地讲些批评的话,然后表达独到的赞美。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一般人会对最后所听到的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人家会记住你所讲的赞美的话,而非攻击,这样你既纠正了缺陷,也振奋了人家的士气。

法则三:严守界限勿越位,明边界才能有章法

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别做他人的,不要试图答复有关他人工作内容的问题,别成为他人专业领域的情报来源,不要提供超过你个人职责范围以外的劳动,也不要贸然向别人提供建议。

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介入他人的领域,你绝不可这么做,否则,也许有人会把你当作入侵者,因而暗中搞你的鬼;有的人也许乍看之下会表示欢迎,随后却怒目相向;最糟糕的情况则是人家一直对你表示欢迎,但主控权却仍掌握在他们手里,而你却得替他们卖命工作。

法则四:凡事不用急于一时

要造一个花园得花时间,因为花木的生长得花时间。每一种植物都以无法察觉的速度生长,头一天看,它小小的;第二天看,它还是小小的;但是让它不受干扰地生长一个星期,变化就很明显了;到了夏天要结束时,整座花园就绿意缤纷了。

想法与计划也一样,一件进行中的计划,很少有一个月、一个星期,甚至连一天都不受干扰的,坐待这种开花结果的人,收获甚微;而利用这等待的时间孜孜以求的人,必定成就斐然。不管什么时候,你总有多余的5分钟用来等待结果的出现,好好使用这些多余的时间,所得到的收获必定让你欢呼不已。

法则五:按兵不动也是一种行动

在事态发展不明朗、各种复杂的因素遮住了你的眼睛以致目标模糊的时候,按兵不动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但这并不是说计划不要继续,而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你盲目的行动也许会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许会使你走向相反的方向。要知道,延后决定的本身即是一种行动,等事态明朗了,你的行动才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才会少走一些弯路。

法则六:有烟幕的地方,必有人在发送烟幕信号

很多时候,困难是因为人而产生的。造成困难的人有可能是你,你必须弄清楚你有没有发送烟幕信号给自己;如果你确定所面临的困难并非是自己造成的,那就朝四周看一看,谁会因你遭到困难而获得好处?那可能是时常跟你作对的人,也可能是你以为的朋友,仔细检讨以前的状况,以判断躲在烟幕后头的是谁。

法则七:你改变不了环境,你就必须适应环境

你必须适应环境,别指望环境来适应你;你也别期待身处的环境会一成不变,你要做的是仔细观察,时时观察。你是一个旅行家、一个探险者,在你越界进入新的领域时,别以为在老家的生活方式总是最好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往往是你目前所在地行得通的方式。

法则八:再见要由自己来说

如果你不满意现在的工作环境,你可以选择离开。但离开的日期,应由你自己来决定。因为谁能决定去留的日期,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请不要放弃你的这种权力。

篇9:职场法则是什么意思

彼得·蒂尔认为,创业公司实现垄断的第一步要从垂直市场开始,要关注的并不是未来市场的规模能有多大,而是在当前的垂直领域里占据了多少市场份额。而且作为投资者,他反对过度竞争,更看好商业模式独特的创业公司。创业者如何实现垄断?投资者怎样避开结构性盲点?来看他的精彩演讲。

以下为彼得·蒂尔现场演讲中的精彩观点

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远大于市场本身大小。市场有可能被低估,但份额代表着一个团队对市场的掌控力。鬼才知道市场明天会怎么样,做好现在的,未来就不远。

垄断公司有四个特点。第一点是技术优势,而且它们的技术比第二名好10倍。第二点是网络效应。要产生网络效应初始用户不用多,最初如果有数百人加入,觉得非常好用就行。第三点是规模经济。这也是一种类型的垄断。随着你的规模越来越大,你的产品就可以更便宜。第四点是品牌。

失败是留给沉迷于竞争而忽略了更有价值的独特性的公司。强调独特性外,还要重视“沉迷”与“偏见”,沉迷会让我们在目前看似非常重要但最终却是毫无价值的竞争中失败,偏见会让我们低估或高估很多东西。

1 为什么要追求垄断?

科学领域里有非常清晰的公式,你可以重复验证它,不管怎么算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创业不一样,一家企业的模式只能成功一次。当Facebook、Google、Microsoft成功后,你去复制它们的模式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模仿它们的商业模式你得不到同样的结果。这是在我们硅谷一再看到的现象。

但是我们在创业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的确可以给人带来一些启发,这也是2012年我在斯坦福大学给学生上课时的主题。

我经常问面试者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你知道但很少有人认同的真理?这问题很怪,很难回答。但很多伟大的企业,他们就是去践行了一个几乎没有人赞同的观点,进入了一个没有人进入的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因为一些最重要的商业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吗,所以我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作为我们这两天讨论的基础。

我认为有两种公司。第一种是垄断的公司,他们是唯一做这件事情的人,那么他们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公司的利润非常高。第二种公司进行疯狂的竞争,结果很难把业务发展得很好。开餐馆这个业务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好做,因为餐馆太多了。我喜欢第一种公司。我提的例子是Google,它特别成功是因为建立起了某种形式的垄断。

从2002年开始,Google就成为全球领先的搜索引擎,过去的13年间它没有面临任何竞。Google是一部赚钱机器,每一年都赚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比微软赚取的年利润还要高。但Google的CEO不会在全世界到处说,我们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垄断地位,我们比微软在上世纪90年代还要强大。因为“垄断”总是以非常糟糕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它总是人为的创造短缺。我们制定了《反垄断法》来限制垄断。美国政府曾对微软进行过反垄断调查。所以Google的CEO不会多谈垄断这件事。垄断战略藏于人们的视线之外。

结果,人们总结了Google的很多成功经验,但却离使Google的业务有价值的事实基础相去甚远。我们看到很多勤奋的天才离开Google后,在过去的10多年间很少有人创立了成功的公司。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经验都是在Google得来的,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Google取得了成功。他们认为是因为有免费的按摩和寿司,是因为Google雇佣到了聪明人,是因为公司文化……人们在创业的时候会被这些经验误导。我不会投资他们。

垄断公司有四个特点。第一点是技术优势,而且它们的技术比第二名好10倍。比如以前人们写的支票7至10天才能提现,使用PayPal可以立刻拿到现金。第二点是网络效应。要产生网络效应初始用户不用多,最初如果有数百人加入,觉得非常好用就行。第三点是规模经济。这也是一种类型的垄断。随着你的规模越来越大,你的产品就可以更便宜。第四点是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各自的品牌都非常强大,很少有人同时喜欢这两种饮料,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是非常少的。我承认我对这个要素的理解也不是很多到位。

2 如何实现垄断?

大公司寻找大市场是对的,但创业公司要从垂直市场开始。你要关注的并不是未来市场的规模能有多大,而是你在当前的垂直领域里占据了多少市场份额。Facebook最初的市场不过是哈佛大学的1-2万名学生,这个市场如此之小以至于很多投资人说这个市场太小了我们不感兴趣。但Facebook的服务在10天内占据了市场份额的50%,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起点。随后它又扩展到了其他的大学,最终实现了正向循环。

而作为反面教材的是清洁能源。过去10年间,这个行业涌入了巨额资金,但现在大部分公司都关门了。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他们没整明白自己应该找多大规模的市场。2005至2008年间,每一个清洁能源公司的创业者都会说我们的市场有上万亿美元,如果我们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多少我们就有很多利润。事实上,这个市场的竞争特别剧烈。有其他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太阳能领域里就有很多种类,你不光要和美国公司竞争,还要和中国公司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每个人在巨大的海洋里都是小鱼,你不知道你不会遇到什么。

另外,要获得垄断得有非常棒的销售策略。做好技术和销售的平衡很不容易工程师和科学家总觉得技术就足够好了,不需要告诉别人它为什么这么好。我们看到有不少消费品的病毒式营销非常有效。技术或许可以复制,但它在别人有机会跟上以前就占领了全世界。

nlc202309061547

有人经常问我这样的问题,有哪些地方适合投资,在哪些地方会发生新的情况。我对回答这些问题总是感到很困难,因为我无法预测未来,我也不是预言家,我只能够跟你说有五年之后可能有多少人使用手机等等,但是这种回答没办法给你非常具体的帮助。如果我非得就此给出答案,我觉得人们所谈论的每一个技术主题在我的头脑里他们都夸大了。在美国人们谈到很多教育软件,医疗软件等等,我认为这些主题都被夸大了。

如果你听到大数据、云计算,你要尽可能的逃离,这多半都是骗人的,能跑多远跑多远。为什么对此要特别的谨慎,因为这些关键词和关键的主题,它们就像在打扑克一样是在虚张声势,因为你并没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企业和产品。

由于这个原因,我觉得从另一方面被低估的是那些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找到一个小市场的企业,能够找到一个人们还不是充分理解的行业,或者说他们拿出的概念大家还不知道怎么描述企业的公司。

总有这么一系列企业能够实现这一点,作为投资者来说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找到这些企业,很多人他们都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描述他们企业,好像听上去是很新的跟别人不一样的,非常独特的。比如说谷歌在1998年开始的时候,他自己说自己是一个搜索引擎,别人说我为什么要搜索引擎,我们已经有20个搜索引擎了,所以谷歌说他是搜索引擎可能有误导性的,别人可能会认为这只不过就是一个跟别的搜索引擎一样的一个搜索引擎而已。

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算法,这个技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有时候需要你仔细去研究,看它这个类别当中是否真正使用了完全不一样的技术。2004年Facebook开始的时候人家就说这不就是社交网络吗?我们已经有很多社交网络平台了,我有一个朋友(Redhopment),1997年的时候创立了一家公司就叫社交网络,所以社交网络在1997年已经作为一家公司的名字在这个世界上面出现了,所以你到2004年搞一家社交网络,所以人家觉得没什么奇怪的。

很多公司都叫社交网络,但是Facebook是一个真正能够把你真实的身份和朋友非常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社交网络,是非常有价值的用新的方式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方案,所以又出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子类别,而这个子类别其他人从来没做过。我们作为创业投资基金就是去发现这些,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时会高估一些东西,有时会低估一些东西。我们有时低估了垄断的力量,有时高估了一些完全没有差别的、过度竞争的市场当中的企业。而在这样一个市场中,其实从自然上来讲是一种心理上的反映。

3 如何避开结构性盲点?

在我的书里面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快乐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也把它改写了一下,“所有不幸福的公司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无法摆脱同一个诅咒——竞争,而所有幸福的公司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与众不同或者都是很独特的”。

我们曾经有一本书,题目很惊悚,叫做《竞争是留给失败者的》,它的原意是一个不擅于竞争的人最后会失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一下这个题目,我们认为失败者是内心沉迷于竞争,整天被竞争所淹没,而忘记了其他更有价值东西。所以高中的游泳队大家都在想怎么游得更快,但是往往你会看不到一个更大的情况,往往看不到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

我在加州长大,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中长大的。当时念初中的时候,当时有个同学说四年之后你肯定能上斯坦福大学,的确四年之后我上了斯坦福大学。当初我整天沉迷于进斯坦福大学,而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去,大家都说你学得非常好。大学毕业之后我去了纽约律所,因为每个都想去一个非常好的律所,当时观察一下周围很多不快乐的人去了律所,后来我就离开了。人家开始给我发邮件说没想到你会离开律所,后来说这是一个越狱的过程,有的时候太沉迷于一种竞争、一种身份的确认,在竞争当中迷失了你没办法找到你的理想。当然最后失败是不好的,但是即使你赢得了竞争,可能你赢得的战争对你来说也是一种诅咒。

基辛格在哈佛大学做哲学教授,哲学系的同事跟他讲你只看到外交军事竞争多么残酷,其实学术界比这个残酷得多。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看上去好像很成功,像哈佛大学的教授,但其实这种非常恶性的竞争使他们迷失了自己,使他们没有能力或者精力发现更加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有的时候竞争过于激烈,往往使你失去很多的东西。

在硅谷有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非常成功的创业者在社交方面不太行,好像不能融入周围的人。为什么我们这些技术上面非常行的人,有非常好想法的创业者,在融入社会的过程当中,却与周围人交流的时候做得很不好。这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美国我们有商学院,大家喜欢去念MBA,这些人多才多艺,通常情况下却没有真正自己的想法,他们经常跳来跳去,MBA毕业以后没有自己想法的人到了一个企业当中帮别人执行自己的想法。他们有非常好的社交圈子,互相之间能够很好的融入,但是其实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哈佛大学毕业的很多人,包括安然企业的老总,在过去的泡沫当中包括互联网的泡沫和后来引发金融危机房地产的泡沫做了非常错误决定,我们要对这种现象进行警惕。

莎士比亚讲过很多人愿意去模仿,小孩从牙牙学语去模仿父母的话,没有模仿就没有我们这个社会,光有模仿是不够的,最终模仿不能够给我们真正带来好的结果,有的时候你忙于模仿别人的时候要抽身看有没有更好的方向。

我们在书里面提出非竞争的状态,不要竞争,是我们作为投资者来说不断去寻找这样一些企业。投资者有时候想到,我们在教学生的时候也要束缚自己的行为,我们在实践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去看,一家企业看上去竞争得非常凶狠,竞争得非常厉害,但是它是不是一家值得我们去投资的公司。什么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一个没有人去投资的公司是不是一个好公司?或者这家公司提出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想法是不是一个好方法?

我们很多时候讨论,当我们创投基金在投资的时候要问这是不是一家伟大的企业。但是我强调的都是这个问题后面半部分问题:为什么我们永远会错失很好的投资机会?以前我们错失很好的投资机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不要看眼前的企业他为什么伟大?这些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有没有一些系统性的缺陷或者有一些系统性的偏见?

nlc202309061547

我们决定进行投资的时候,经常会被误导。比如说Facebook的投资,前三年Facebook只是一个哈佛大学大学里面的校园社交网站,学生自己玩。那么投资者也不知道到底使用频率高不高,多不多,好不好。所以有很多很多的低谷,对于价值的低谷。直到后来Facebook在2000年向更大的群体开放之后,我们才发现它的价值。我们当时投资了50万美元,后来大家也知道投资回报很高,但是我们一开始低估了Facebook。这里面有一个盲点,有很多的东西我们在当时很难看到它的价值,这就是问题的第二个部分。有什么样系统性的偏见,阻碍了我们发现这些伟大的企业的价值?也是同样基于这样的偏见,我们发现不了很多的商业所谓的秘密。

所以有很多的一些新的,像一些替代性的、所谓传统酒店业的新商业模式,Airbnb还有Uber,我们认为Airbnb应该比Uber更值钱,所以不管是打车软件还是做家庭酒店的软件,投资者对他进行评估的话,都是有投资者自己的心态和偏见在左右,甚至让他产生错误的投资。但是投资者是很有钱的人,不愿意睡在人家的沙发上,大家都是这样想的。所以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时候,带来一些偏见的系统性的问题,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和很多投资者进行竞争。当然一个公司我们需要有投资优势,当有十个其他的投资者在争我们这个项目我就退出了,因为我整天教别人要独特,不要争来争去,我自己要实现我自己的信条。

我认为结构性的盲点,即刚才讨论系统性的偏见就是作为一个投资公司都有一个流程。那么什么叫流程?比如说我们以前曾经投资过这样的企业,以前这类企业进行的怎样?是否有一个模式让这次我可以再投资。因为有这样一个模式识别的流程,一般的投资基金都有一些流程或者有一些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一旦固化到一定程度,你必须要小心了。

我们以前的同事,也是特斯拉的创立者。他创立了另外一家公司SpaceX,我们第一次踏出传统的行业,进入航天行业,是在2008年。但是一开始没有成功,后来这个项目做得还不错,第三个项目会更好。那么他们已经投入了十亿美元,也是有美国旅行局的投资和合约,他们应该可以成功,这是现金流非常好的业务,因为火箭上天要先预付定金,所以整个资金现金流的状况非常好,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

但是一开始我们合伙人不喜欢这个企业。其中有一个说,他看了这个项目给我们写邮件说我非常高兴我没有参与你们的这次投资,因为你们现在火箭公司投资实在是太愚蠢了。因为这样一个企业好像是非常疯狂的,但你了解火箭吗?恐怕大家都不了解火箭,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对火箭一无所知。他们根本不会考虑在火箭公司进行投资,因此如果我们对火箭进行一下学习,并且进行投资,那么我们的优势就会比别人大很多,因此如果把这一点系统性的想清楚,这是非常有利的。

4 未来十年的科技模式

最后我想提几点想法,也就是创新可以采取的不同形式,我们也要考虑一下未来十年科技的领域将会怎样?我们当然知道有很多不同创新方法,人们都在使用。那么在硅谷还有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人们特别关注研究。

第一种模式,你创建一个产品,然后你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实现迭代,那么就像一个产品的曲线图,你可以看到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进,这个模式是人们非常熟悉并且感到舒服。

第二种模式,你有一个非常好的点的突破,你做一件事儿就成功了,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说生物技术,新的制药公司或者新的药品或者是新的治疗疾病的方法都可以是实现点的突破。我们投了不少的IT公司,在生命科学方面投资还不多,因为这个模式大家探索的还不够。

第三个模式,我最近也在不断的思考,这方面做的工作非常的少,理论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认为这种创新涉及的既不是逐步的迭代,也不是突破,而是涉及到复杂的协调。你把现有的一些碎片重新组合起来,你并没有创造一个新产品也没有改善现有的产品,你也没有一个大规模的突破,但是你把所有现存的一些东西拿起来,以一种方式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新的东西。这样一种复杂的协调,需要更多的资本。但是发生之后会非常好。

比如说乔布斯拿出苹果手机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其中每个部件都不是新的,都是已经存在的东西,但是乔布斯将它们以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产生世界上第一个从用户角度来看非常有用的智能手机。用户非常喜欢这个产品,或许它有非常复杂的供应链,比如说中国的富士康或者其他一些公司为它工作。你把不同的碎片组合起来,形成了使苹果获得很长时间的垄断地位,因为这个模式在之前很少有人使用,更不是说试图复制这个模式。

我的朋友也说过,特斯拉也是这样。特斯拉有什么新东西?它里面的东西不是新的,它只是把电池、汽车部件等所有已经存在的东西通过复杂的协调、把这些不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新的产品,另外包括营销网络等。突然你发现有一个全新汽车公司,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关注逐步的创新,以及偶尔的突破。大家没有特别关注复杂协调,没有把复杂协调当成创新的模式。

最后一个例子,我们在医疗IT领域投资的公司。在医疗IT领域,大部分都是逐步的创新,你要问卖给病人还是医生、保险公司、医院还是政府?那么最容易销售的对象就是患者和大夫,但是这个企业的业务价值不是太高,你需要做的是能够卖给保险公司或者医院或者其他大的实体,你需要把这些不同方面协调起来产生一种可以改变医疗体系的东西,大部分医疗公司非常老,非常缓慢,他们不适应新技术,你非常难向保险公司进行销售。

如果有一个新的医疗IT解决方案,可以改变保险的本质,比如说少花10%的医疗保险、可以降低保险金等。所有的有趣方式使医疗卫生方面的IT能够嵌入到保险产品当中去,当然和外面的公司特别难以合作,我们把这些组成部分加入进来,我们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保险公司,然后加上这种医疗IT的产品。

这就需要一定的资本,需要监管部门批准这个公司。但是不管怎样说,这样一个新公司是难以复制,从概念来讲不可能复制,因为人们根本不相信复杂的协调也是创新的模式,我想这样一个创新模式是一个盲点,如果在这个领域做一些工作,你很有可能在这个市场上持续保持领先,并且建立在未来数年甚至几十年建立起你的垄断。

nlc202309061547

那么另外一个有关技术和全球化的想法,我觉得如果你有一个成功的,21世纪就会涉及到全球化也涉及到科技的发展,进步速度。我有时候想这两点是相当不同的,在我的书中我总是把全球化放在X轴上也就是复制现有存在的东西,从1到N做同样的事情,而科技我放Z轴上,也就是从0到1,做新的事情,是纵向发展和深入的发展。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几十年了发生了大量全球化,IT领域有一些进步,但是在其他领域进步不大。

我想未来几十年可能能够出现更多创新,这样一个挑战不仅是美国或者西欧面临的挑战,而且也越来越是中国将要面临的挑战,因为我认为中国此时此刻是非常接近这样一个时点,他将走上前线,对于中国来说在未来几十年要取得进步,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你要做新的事情,领导全世界来做新的事情。

那么在我们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IT?为什么这个领域特别成功,为什么其他领域的科技,面临的挑战更多?我喜欢计算机、喜欢互联网、喜欢移动互联网,我也希望其他领域取得竞争,比如说医学,比如说治愈癌症的药物。我也希望食品取得进展。

我们是否能够拿出更好的新的交通模式?对硅谷来说,我是一个批评者,我觉得他们吸引了太多注意力。我们应该在许多更为广泛的领域有创新,其中一个挑战就是IT以外的挑战。在IT领域成功的方法就是在开始业务之后成为垄断公司。如果我们开始一项IT的业务,你可以迅速获得客户,迅速扩大,而且客户黏性很高,你就可以获得这种垄断,那么你的边界成本就是有控制的,业务模式非常好。

有些人并不支持我的垄断理论,但是他们也受到IT行业的吸引,因为IT行业成功记录很好。还有很多创新的领域有挑战性,如果我们看看航空业,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性的行业,美国一百年航空业,它总的利润没有多少,如果我们和航空公司和谷歌相比,谷歌每年利润五百亿,美国航空是一千八百亿美元,是国内的航空旅行。如果我们进入谷歌并且搜索,那么航空旅行当然比搜索引擎更重要,但是如果看全球谷歌的价值比美国所有航空公司加起来的总市值,是好几倍。

那么我想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在IT以外的许多行业,许多领域真正建立成功的垄断公司非常困难,如果你做一些新事情,很难有定价权,而且这个市场接受新事物非常慢。我想这就使得过去三、四十年间,越来越多的聪明人,觉得应该干IT行不干别的事情。在美国我们看到美国这个社会,有非常具有创造力的电脑游戏,但是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在电脑游戏这个行业,而不是在研究治疗癌症的药物。这是因为微经济作为一个电脑的程序员,你可以得到品牌可以垄断,可以有一个成功的公司。

研发新药的人,很难通过这些程序获得成功,因为需要大量投资,还有各种各样的监管。面临很多很多的挑战,研究新药要复杂的多。那么这些是我们应该在未来几十年,来面对并且解决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美国和西欧的挑战,也是中国面临巨大挑战,尤其随着中国步入领先国家的行列。

责任编辑 张元奕

上一篇:大吃一惊造句的作文下一篇:边塞诗——《登幽州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