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已知函数.例2 (1) 设f (x) 是一次函数, 且f[f (x) ]=4x+3, 求f (x) ;(2) 设二次函数f (x) 的最大值是13, f (3) =f (-1) =5, 求f (x) 的解析式.解析已知函数的类型 ..."> 例1已知函数.例2 (1) 设f (x) 是一次函数, 且f[f (x) ]=4x+3, 求f (x) ;(2) 设二次函数f (x) 的最大值是13, f (3) =f (-1) =5, 求f (x) 的解析式.解析已知函数的类型 "/>

db2常用函数总结

2024-04-26

db2常用函数总结(共12篇)

篇1:db2常用函数总结

sinα=∠α的对边/斜边

cosα=∠α的邻边/斜边

tanα=∠α的对边/∠α的邻边

cotα=∠α的邻边/∠α的对边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是sinA的平方sin2(A))

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tana·tan(π/3+a)·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导

sin3a=sin(2a+a)=sin2acosa+cos2asina

三角函数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三角函数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2sina(1-sin2a)+(1-2sin2a)sina=3sina-4sin3a

cos3a=cos(2a+a)=cos2acosa-sin2asina=(2cos2a-1)cosa-2(1-sin2a)cosa=4cos3a-3cosa

sin3a=3sina-4sin3a=4sina(3/4-sin2a)=4sina[(√3/2)2-sin2a]=4sina(sin260°-sin2a)=4sina(sin60°+sina)(sin60°-sina)=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3a-3cosa=4cosa(cos2a-3/4)=4cosa[cos2a-(√3/2)2]=4cosa(cos2a-cos230°)=4cosa(cosa+cos30°)(cosa-cos30°)=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4cosasin(a+30°)sin(a-30°)=-4cosasin[90°-(60°-a)]sin[-90°+(60°+a)]=-4cosacos(60°-a)[-cos(60°+a)]=4cosacos(60°-a)cos(60°+a)

上述两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三角函数三角和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三角函数两角和差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

sinθ+sinφ=2sin[(θ+φ)/2]cos[(θ-φ)/2]

sinθ-sinφ=2cos[(θ+φ)/2]sin[(θ-φ)/2]

cosθ+cosφ=2cos[(θ+φ)/2]cos[(θ-φ)/2]

cosθ-cosφ=-2sin[(θ+φ)/2]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三角函数积化和差

sinαsinβ=[cos(α-β)-cos(α+β)]/2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a)=-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A=sinA/cosA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tan(π-α)=-tanα

tan(π+α)=tanα

诱导公式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α/2)]

cosα=[1-tan’(α/2)]/1+tan’(α/2)]

tanα=2tan(α/2)/[1-tan’(α/2)]

其它公式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A+B=π-C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9)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高考数学记忆方法

一、分类记忆法

遇到数学公式较多,一时难于记忆时,可以将这些公式适当分组。例如求导公式有18个,就可以分成四组来记:(1)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2个);(2)指数与对数函数的导数(4个);(3)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4)反三角函数的导数(6个)。求导法则有7个,可分为两组来记:(1)和、差、积、商复合函数的导数(4个);(2)反函数、隐函数、幂指数函数的导数(3个)。

二、推理记忆法

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要记住这些知识,只需记忆一个,而其余可利用推理得到,这种记忆称为推理记忆。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只要记住它的定义,由定义推理得它的任一对角线把它平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继而又推得它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

三、标志记忆法

在学习某一章节知识时,先看一遍,对于重要部分用彩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再记忆时,就不需要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看了,只要看划重点的地方并在它的启示下就能记住本章节主要内容,这种记忆称为标志记忆。

四、回想记忆法

在重复记忆某一章节的知识时,不看具体内容,而是通过大脑回想达到重复记忆的目的,这种记忆称为回想记忆。在实际记忆时,回想记忆法与标志记忆法是配合使用的。

高考数学复习建议

初次学习和再次复习不同。绝大部分考生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中进行的都是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这是初次认识初次接触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初次学习,这个过程强调的是认知、接受和掌握。而高三将近一年的时间考生几乎接触的都是之前两年当中见过的理解了的但是很多已经遗忘的内容,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再次复习。再次复习除了恢复考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记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将知识点升华为考点,这个过程重视的是理解、综合与应用。两个过程截然不同,必然导致我们应对的策略也要有所变化。

学习和复习的主线不同。学习的主线我们应该都很熟悉,看一看教材的目录就非常明确了:高一高二两年当中一定是以章节为单位,一个知识点接一个知识点按部就班地介绍和学习。每个章节内部也是基本遵循“定义—定理—公式—经典例题—实际应用—练习”这样由简到繁的内容安排。而二次复习如果也采用这样的模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考生按知识点分块的模式分章节去解题会很顺利,一旦拿过来一份高考试卷,遇到里面的综合性题目却无从下手,这就是平时考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没有解题思路。

最有效的复习模式——以题型为主线。结合以上讨论的两点内容,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尤其是最后一轮复习中一定要以当地高考常考题型为主线,以题型为主线逐步建立自己在考试当中的解题思路。以题型为主线的复习方式有以下三点优势:

第一,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从题型的角度进行二次深入的梳理,把知识认知阶段进化为知识应用阶段,达到高考要求。

第二,题型为主线可以简化思维过程,头脑中不再是孤零零的点,而是形成模块化的解题套路。

第三,掌握相应知识的常考题型比起简单掌握知识点能够更快更大幅度地在考试中提高分数。很多考生溺死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当中,尽管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甚至由此认为高中数学很难学。如果能够转变一下复习思路,相信一定可以柳暗花明。

篇2:db2常用函数总结

1、连接字符串的方式:’||’运算符、concat函数

2、在db2中字符串使用单引号括起来,表示单引号本身:’’(两个单引号)

3、利用chr()可以将ASCII码转化为字符,ch(10)表示换行,ch(13)表示换行

4、Insert语句有三种格式:一次插入一行,一次插入多行,从select语句中插入

1)insert into table_name(col1,col2,......)values(val1,val2,val3,......);

2)Insert into table_name(col1,col2,......)values(val1,val2,......),(val1,val2,.....),(val1,val2.....),.....;

3)insert into table_name(col1,col2,.....)select col1,col2,......From table_name......;

一次插入多行的格式性能高于一次插入一行,利用多条语句插入的格式,因为一条语句是一个处理单元。

5、update语句有两种格式:

1)update table_name set col_name=’ ****’ where.......2)Update(select ****from table_name)set col_name=’****’ where.....第二种方式可读性没有第一种方式好,但是它可以处理第一种方式处理不了的情况。

6、删除数据:

1)delete from table_name where......;

2)delete from(select * fromtable_name where......);

3)Delete from table_name;(删除全部数据);

4)先drop table,再create table,处理速度很快,但是比较麻烦

5)Alter table table_name active not logged initially with empty table;该语句对表的操作不记录日志,恢复的时候可能会有问题

7、子查询

1)相关子查询:相关子查询的子句依赖外部语句的条件,不能单独执行

2)非相关子查询:非相关子查询的子句是可以单独执行的。

相关子查询的性能和可读性都不如非相关子查询。

8、多字段查询

1)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col1=’ ’ and col2=’’;

2)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col1,col2)=(‘’ ,’’);

3)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col1,col2)in(子查询);

4)Update table_name set(col1,col2)=(子查询)where.......9、order by 子句,用于对结果集进行排序,为避免出现逻辑错误,应在该子句中加入主键或唯一键。

10、Group by 语句:对记录进行分组

1)与rollup一起使用:

Group by rollup(col1,col2),其中col1与col2的顺序十分重要,若将两者交换,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与cube一起使用:Group by cube(col1,col2),col1与col2的顺序可以任意调换,结果不变。

11、some、any、all、exists、in

Some和any作用完全相同

二、Db2与oracle的区别

1、数据类型不一样

2、转换函数不一样

篇3:Oracle常用函数及实例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数字函数,字符函数,日期时间函数,转换函数,Decode函数

根据函数是对一行记录还是多行记录进行操作, Oracle内置函数分为单行函数和多行函数。其中, 单行函数每次只对一行记录进行操作, 并得到一行返回结果; 多行函数每次可以对多行记录进行操作, 但得到一行返回结果。本次仅讨论一些常用的单行函数。

1 数字函数

(1) ABS (x)

函数ABS (x) 的功能是求x的绝对值。

(2) CEIL (x)

函数CEIL (x) 的功能是, 返回大于或等于x的最小整数。

(3) FLOOR (x)

函数FLOOR (x) 的功能是返回小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数。

(4) MOD (x,y)

函数MOD (x,y) 的功能是返回x除以y的余数。

(5) SIGN (x)

函数SIGN (x) 的功能是, 若x为负数, 则返回-1; 若x为正数, 则返回1; 若x为0, 则返回0。

2 字符函数

(1) CONCAT (x,y)

函数CONCAT (x,y) 的功能是将字符串x与字符串y连接起来所形成的的字符串作为结果返回。

(2) INITCAP (x)

函数INITCAP (x) 的功能是将字符串x中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转换成大写所形成的的字符串作为结果返回。

(3) INSTR (x,y [,n] [,m])

函数INSTR (x,y [,n] [,m]) 的功能是, 在字符串x中查找子串y, 确定并返回y在x中的位置。可选参数n指定查找的其实位置, 可选参数m指定返回y第几次出现的位置; 省略参数n或m, 其默认值均为1。

(4) LENGTH (x)

函数LENGTH (x) 的功能是返回字符串x的长度;

(5) LOWER (x)

函数LOWER (x) 的功能是将字符串x中的字母转换成小写后作为结果返回。

(6) UPPER (x)

函数UPPER (x) 的功能是将字符串x中的字母转换成大写后作为结果返回。

(7) LTRIM(x [,y]) 和 RTRIM (x [,y])

函数LTRIM (x [,y]) 的功能是从字符串x的左边截去包含在字符串y中的字符。如果不指定参数y, 则默认截去空格。函数RTRIM (x [,y]) 的功能是, 从字符串x的右边截去包含在字符串y中的字符。如果不指定参数y, 则默认截去空格。

(8) TRIM ([y from] x)

函数TRIM ([y from] x) 的功能是从字符串x的左边和右边同时截去一些字符。可选参数y指定要截去的字符; 如果不指定参数y, 则默认截去空格。

(9) SUBSTR (x,n [,m])

函数SUBSTR (x,n [,m]) 的功能是返回字符串x中的一个子串, 这个子串从字符串x的第n个字符开始, 截取参数m个字符。

(10) REPLACE (x,y,z)

函数REPLACE (x,y,z) 的功能是将字符串x中所具有的子串y用子串z替换, 替换后形成的字符串作为返回值。

(11) NVL (x,y)

函数NVL (x,y) 的功能是 如果x为NULL, 则返回y值 ;否则返回x值。其中x与y的数据类型必须要匹配。

3日期时间函数

(1) SYSDATE

函数SYSDATE的功能是返回当前系统的日期时间。

(2) LAST_DAY (x)

函数LAST_DAY (x) 的功能是返回日期x所在月份的最后一天的日期。

(3) NEXT_DAY (x,week)

函数NEXT_DAY (x,week) 的功能是返回日期x后的第一个由week指定的星期几所对应的日期。

(4) TRUNC (x, [fmt])

函数TRUNC (x, [fmt]) 的功能是 返回截断 日期x时间数据。fmt可以取‘YEAR’、‘MONTH’、‘DAY’三者之 一。fmt取‘YEAR’ , 则返回本 年的1月1日 ; 如果fmt取‘MONTH’, 则返回本月的1日 ; 如果fmt取‘DAY’ , 则返回天的个位为0 (只有个位时不变) 的日期。

4转换函数

(1) TO_CHAR (x [,format])

函数TO_CHAR (x [,format]) 的功能是 将x转换为一 个VARCHAR2字符串。x取数字或日期时间类型数据 , 可选参数format指定x的格式。

(2) TO_DATE (x [,format])

函数TO_DATE (x [,format]) 的功能是将字符 串x转换为DATE类型数据。可选参数format指定x的格式。

5 DECODE函数

DECODE函数是ORACLE PL/SQL的功能强 大的函数 之一, 目前只有ORACLE公司的SQL提供了此函数。

(1) DECODE中的逻辑

DECODE (条件,值1,返回值1,值2,返回值2,...值n,返回值n,缺省值)

该函数的含义如下:

(2) 使用DECODE进行转义

现有表table_student, 有sex列 (性别), 存储内容为: 1男, 0女, 要求查询结果显示“男”, “女”。

(3) 使用DECODE与ORDEY BY对字符列进行特定的排序

现有表table_region, 有region_name列, 要求按照“安徽”> “江苏” > “湖北”的顺序进行查询排序 。

(4) 使用DECODE对数据表进行行列转置

现有表table_money, 有weekday列, 存放星期几, 如1-7等, 其中1代表星期一。在表中存放时, 是以以下形式存放的。

现生成报表时, 需要按照星期几来统计和显示, 如星期六、星期日等, 则可使用DECODE进行转置。

篇4:函数·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设集合[S={x|x>-2}];[T]={[x]|-4≤[x]≤1},则[S?T]=( )

A. [[-4,+∞)] B. [(-2,+∞)]

C. [[-4,1]] D. [(-2,1]]

2. 已知全集为[R],集合[A=x12x≤1],[B=][x|x2-6x+8≤0],则[A??RB=]( )

A. [x|x≤0] B. [x2≤x≤4]

C. [x|0≤x<2或x>4] D. [x|0

3. 设函数[y=x+1]的定义域为[M],集合[N=yy=2x-1,x∈R],则[M∩N]等于( )

A. [?] B. [N]

C. [[1,+∞)] D. [M]

4. “[1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 已知集合[M={x|y=2x-x2}],集合[N={y|y=3x,x>0}],则如图所示的韦恩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 [(2,+∞)]

B. [[0,1)?(2,+∞)]

C. [[0,1]?(2,+∞)]

D. [[0,1]?[2,+∞)]

6. 集合[M={2,log3a},N={a,b}],若[M?N={1}],则[M?N=]( )

A. [{0,1,2}] B. [{0,1,3}]

C. [{0,2,3}] D. [{1,2,3}]

7. 设集合[A={x|x2+2x-3>0}],集合[B={x|x2-2ax-1≤0,a>0}]. 若[A?B]中恰含有一个整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0,34)] B. [[34,43)]

C. [[34,+∞)] D. [(1,+∞)]

8. 命题[p:?x∈R,x2+1≥1],则[?p]是( )

A. [?x∈R,x2+1<1] B. [?x∈R,x2+1≤1]

C. [?x∈R,x2+1<1] D. [?x∈R,x2+1≥1]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命题“若[x2-4x+3=0],则[x=3]”的逆否命题是“若[x≠3],则[x2-4x+3≠0]”

B. “[x>1]”是“[|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p∧q]为假命题,则[p,g]均为假命题

D. 命题[p:]“[?x∈R],使得[x2+x+1<0]”,则[?p:]“[?x∈R,x2+x+1≥0]”

10. 已知集合[A=(x,y)x(x-1)+y(y-1)≤r],集合[B=(x,y)x2+y2≤r2],若[A][?][B],则实数[r]可以取的一个值是( )

A. [2+1] B. [3] C. [2] D. [1+2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 集合[-1,0,1]共有 个子集.

12. 命题[p:?x∈R,2x>1],则[?p:] .

13.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①[?m∈R,]使函数[f(x)=x2+mx(m∈R)]是偶函数 ②[?m∈R,]使函数[f(x)=x2+mx(m∈R)]是奇函数 ③[?m∈R,]使函数[f(x)=x2+mx(m∈R)]是偶函数

14. 已知命题[p:]“[?x∈R],使[4x+2x+1+m=0]成立”若“非[p]”是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共4小题,44分)

15. (10分)已知[A={x|x3+3x2+2x>0}],[B=][{x|x2+ax+b≤0}]且[A∩B={x|0-2}],求[a,b]的值.

16. (12分)设全集[I=R],已知集合[M=][{x|(x+3)2≤0}],[N={x|x2+x-6=0}].

(1)求[(?IM)∩N];

(2)记集合[A=(?IM)∩N],已知集合[B={x|a-1]≤[x]≤[5-a],[a∈R]},若[B∪A=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7. (10分)已知二次函数[f(x)=ax2+x],若对任意[x1,x2∈R],恒有[2f(x1+x22)≤f(x1)+f(x2)]成立,不等式[f(x)<0]的解集为[A].

(1)求集合[A];

(2)设集合[B={x||x+4|

18. (12分)已知函数[f(x)]是[(-∞,+∞)]上的增函数,[a,b∈R],对命题“若[a+b]≥0,则[f(a)+f(b)]≥[f(-a)]+[f(-b)]”.

(1)写出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2)写出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篇5:db2常用函数总结

Excel函数系列之后我们还会推出Excel常用函数实例文章系列,欢迎大家关注。

为方便大家浏览,我们按函数名称的字母进行排序。

1、ABS函数

函数名称:ABS

主要功能:求出相应数字的绝对值。

使用格式:ABS(number)

参数说明:number代表需要求绝对值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如果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BS(A2),则在A2单元格中无论输入正数(如100)还是负数(如-100),B2中均显示出正数(如100)。

特别提醒:如果number参数不是数值,而是一些字符(如A等),则B2中返回错误值“#VALUE!”。

2、AND函数

函数名称:AND

主要功能:返回逻辑值:如果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真(TRUE)”,则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使用格式:AND(logical1,logical2, ...)

参数说明:Logical1,Logical2,Logical3……:表示待测试的条件值或表达式,最多这30个。

应用举例:在C5单元格输入公式:=AND(A5>=60,B5>=60),确认。如果C5中返回TRU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均大于等于60,如果返回FALS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至少有一个小于60。

特别提醒:如果指定的逻辑条件参数中包含非逻辑值时,则函数返回错误值“#VALUE!”或“#NAME”。

3、AVERAGE函数

函数名称:AVERAGE

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应用举例:在B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7:D7,F7:H7,7,8),确认后,即可求出B7至D7区域、F7至H7区域中的数值和7、8的平均值。

特别提醒: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0”值单元格,则计算在内;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空白或字符单元格,则不计算在内。

4、COLUMN 函数

函数名称:COLUMN

主要功能: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使用格式:COLUMN(reference)

参数说明:reference为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在C1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LUMN(B11),确认后显示为2(即B列),

特别提醒:如果在B1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LUMN(),也显示出2;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返回行标号值的函数——ROW(reference)。

5、CONCATENATE函数

函数名称:CONCATENATE

主要功能: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使用格式:CONCATENATE(Text1,Text……)

参数说明:Text1、Text2……为需要连接的字符文本或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在C1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NCATENATE(A14,”@“,B14,”.com“),确认后,即可将A14单元格中字符、@、B14单元格中的字符和.com连接成一个整体,显示在

篇6:常用办公函数公式

COUNT函数计算含有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注意COUNT函数不会将数字相加,而只是计算总共有多少个数字。因此含有10个数字的列表,COUNT函数返回的结果是10,不管这些数字的实际总和是多少。

COUNT函数可以添加至多30个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是单元格、单元格引用,甚或数字本身。COUNT函数会忽略非数字的值。例如,如果A1:A10是COUNT函数的参数,但是其中只有两个单元格含有数字,那么COUNT函数返回的值是2。

也可以使用单元格区域作为参数,如:

=COUNT(A1:A12)

甚至是多个单元格区域,如:

篇7:JQuery其他常用函数

$(selector).data(name)从被选元素中返回附加的数据

$(selector).data(object) 使用带有名称/值对的对象向被选元素添加数据

向元素附加数据,然后取回该数据:

$(“#btn1”).click(function{ $(“div”).data(“greeting”,“Hello World”);});$(“#btn2”).click(function(){ alert($(“div”).data(“greeting”));});

从元素中删除之前添加的数据:

$(“#btn2”).click(function(){ $(“div”).removeData(“greeting”); alert(“Greeting is: ” +$(“div”).data(“greeting”));});

篇8: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

一、直接观察法

例如等可以通过直接观察, 它们的值域分别为{y|y≠0}, {y|y≤0}

二、图像法

例1已知函数f (x) =x2-2x+3

(1) 求函数f (x) 的值域 (2) x∈[-1, 0]求值域

(3) x∈[3, 4]求值域 (4) x∈[0, 3]求值域

评注:因同学们对二次函数的图像比较熟悉, 所以该类函数应用图像法求值域, 先分析对称轴在区间内还是在区间外则可根据单调性直接代入端点求值域, 若对称轴在区间内, 则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小值, 再看哪个端点离对称轴远, 在离对称轴远的端点处取最大值。

三、单调性法

例2求函数的值域

可知函数为增函数, 可先求定义域{x|x≥1}因此值域为{y|y≥2}.

四、换元法

例3求函数的值域

分析:此函数单调性不明确, 因此本题可用换元法将该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

评注:换元法为求值域问题的常用方法, 有时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将我们不熟悉的类型转化为熟悉的类型, 但在换元时应注意变元的取值范围, 即x与t之间应是等价代换。

五、分离常数法

六、反函数法

若上题中x∈[0, +∞]求f (x) 的值域则为第6种方法:反函数法。

评注:对于这种类型的函数, 其求值域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叫分离常数法, 即将函数分解成一个常数和一个只在分母含x的式子之和, 一般用于f (x) 的自然定义域内求值域, 第二种, “反解x法”即去分母, 反解出x, 根据x的范围, 确定y的取值范围。常用于定义域不是自然定义域的函数值域的求解问题。

七、判别式法

评注:对型的且不可约的函数解析式, 常去分母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使该方程有解故Δ≥0, 据此求出函数的值域为“判别式”法, 使用判别式求值域, 首先应验证二次项系数为0的情况。但此类问题有一种特殊情况, 在做题时应注意。

摘要:函数的值域及其求法是近几年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求函数值域是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很多同学对求值域的问题找不到下手点, 本文归纳了函数值域的几种常见类型和常用的方法。

篇9:一元函数极限的常用求解技巧

关键词:数学分析;函数极限;求解技巧

本文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归纳,针对一元函数极限概括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求解方法,并辅以典型的例题来论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提高,提高解题能力,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升华,从而对数学分析及相关的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函数极限的求解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代入法(四则运算法则的应用)

求解技巧:①只有在各项极限均存在(除式还需要分母极限不为零)才能适用.②若所求极限不能直接运用运算法则,可先对原式进行恒等变形(约分、通分、有理化、分子分母同除以x的最高次幂等),然后再求极限.③四则运算法则的一个重要推论lim[f(x)]n=[limf(x)]n.④复合函数求极限法则limg[f(x)]=g[limf(x)](这里极限号lim下方未标明x的变化过程,表示对极限的任何一个变化过程都成立,下同).

二、重要极限法

在函数极限部分,我们来看两个经常用到的极限,它们的具体形式为:①?摇lim■=1,②?摇?摇■?摇?摇(1+■)x=e

求解技巧:①把■■=1扩展为■■=1,其中必须保持当x→a时f(x)以0为极限,且分子、分母中的f(x)必须完全一样.②把?摇■?摇?摇(1+■)x=e扩展为?摇■?摇?摇(1+g(x))■=e,其中必须保持当x→a时g(x)以0为极限,且g(x)与■要在形式上对应.③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及推论.

三、无穷小量替代法

求解技巧:①等价代换是对分子或分母的整体替换(或对分子、分母的因式进行替换),而对分子或分母中的“+”、“-”号连接的各部分不能作替换②而对分子或分母中的“+”、“-”号连接部分可先作恒等变形成乘积形式再替換

四、性质法(迫敛性和连续性)

求解技巧:①构造左右两边具有同一极限的双向夹逼不等式,适当放大或缩小.②一切基本初等函数都是其定义域是上的连续函数.③任何初等函数都是在其定义域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五、洛比达法则

求解技巧:只有■型和■型不定式才能应用洛比达法则.法则是由lim■存在,导出lim■是存在的,如果lim■不存在时(不包括∞的情形),并不能断定lim■也不存在,这时应使用其他方法.若■■仍为■型和■型的不定式,并且f'(x),g'(x)满足洛比达法则的条件,则可继续使用洛比达法则,即■■=■■=■■,依此类推,直到求出极限为止.除了■型和■型不定式外,还有0·∞?摇?摇,?摇∞-∞?摇,?摇?摇00,?摇?摇1∞,?摇?摇∞0等五种类型的不定式,这些不定式极限的求解方法是先把它们化为■型和■型的不定式,然后用洛比达来计算.

以上归纳和总结了五种求解一元函数极限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求解技巧,只有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才能进一步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同时也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邝荣雨.微积分学讲义(第一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0.

[2]侯风波,蔡谋全.经济数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23-27,75.

[3]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高等数学基础(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9.

篇10:JQuery其他常用函数

boxModel: 如果这个页面和浏览器是以W3CCSS盒式模型来渲染的,则等于true。通常在IE 6和IE 7的怪癖模式中这个值是false。在document准备就绪前,这个值是null。

cssFloat: 如果用cssFloat来访问CSS的float的值,则返回true。目前在IE中会返回false,他用styleFloat代替。

hrefNormalized: 如果浏览器从getAttribute(”href“)返回的是原封不动的结果,则返回true。在IE中会返回false,因为他的URLs已经常规化了。

htmlSerialize: 如果浏览器通过innerHTML插入链接元素的时候会序列化这些链接,则返回true,目前IE中返回false。

leadingWhitespace: 如果在使用innerHTML的时候浏览器会保持前导空白字符,则返回true,目前在IE 6-8中返回false。

noCloneEvent: 如果浏览器在克隆元素的时候不会连同事件处理函数一起复制,则返回true,目前在IE中返回false。

objectAll: 如果在某个元素对象上执行getElementsByTagName(”*“)会返回所有子孙元素,则为true,目前在IE 7中为false。

opacity: 如果浏览器能适当解释透明度样式属性,则返回true,目前在IE中返回false,因为他用alpha滤镜代替。

scriptEval: 使用appendChild/createTextNode 方法插入脚本代码时,浏览器是否执行脚本,目前在IE中返回false,IE使用 .text 方法插入脚本代码以执行。

style: 如果getAttribute(”style“)返回元素的行内样式,则为true。目前IE中为false,因为他用cssText代替。

tbody: 如果浏览器允许table元素不包含tbody元素,则返回true。目前在IE中会返回false,他会自动插入缺失的tbody。

篇11:EXCEL常用函数介绍

函数名称:SUM

主要功能:计算所有参数数值的和,

使用格式:SUM( 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代表需要 计算的值,可以是具体的数值、引用的单元格(区域)、逻辑值等。

应用举例:如图7所示,在 D6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D2:D63),确认后即可求出语文的总分。

特别提醒:如果参数为数组 或引用,只有其中的数字将被计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如 果将上述公式修改为:=SUM(LARGE(D2:D63,{1,2,3,4,5})),则可以求出前5名成绩的和。

30、SUMIF函数

函数名称:SUMIF

主要功能:计算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内的数值和。

使用格式: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

参数说明:Range代表条件判断的单元 格区域;Criteria为指定条件表达式;Sum_Range代表需要计算的数值所在的单元格区域。

应用 举例:如图7所示,在D6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C2:C63,”男“,D2:D63),确认后即可求 出“男”生的语文成绩和。

特别提醒:如果把上述公式修改为:=SUMIF (C2:C63,”女“,D2:D63),即可求出“女”生的语文成绩和;其中“男 ”和“女”由于是文本型的,需要放在英文状态下的双引号(”男“、” 女“)中。

31、TEXT函数

函数名称:TEXT

主要功能:根据指定的数值格式将 相应的数字转换为文本形式。

使用格式:TEXT(value,format_text)

参数说明:value代 表需要转换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format_text为指定文字形式的数字格式。

应用举例:如果 B68单元格中保存有数值1280.45,我们在C6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TEXT(B68, ”$0.00“),确 认后显示为“$1280.45”。

特别提醒:format_text参数可以根据“单元格格式 ”对话框“数字”标签中的类型进行确定。

32、TODAY函数

函数名称: TODAY

主要功能:给出系统日期。

使用格式:TODAY

参数说明:该函数不需要参 数。

应用举例:输入公式:=TODAY(),确认后即刻显示出系统日期和时间。如果系统日期和时间 发生了改变,只要按一下F9功能键,即可让其随之改变,

特别提醒:显示出来的日期格式,可以 通过单元格格式进行重新设置(参见附件)。

33、VALUE函数

函数名称:VALUE

主 要功能:将一个代表数值的文本型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

使用格式:VALUE(text)

参数说 明:text代表需要转换文本型字符串数值。

应用举例:如果B74单元格中是通过LEFT等函数截取 的文本型字符串,我们在C7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VALUE(B74),确认后,即可将其转换为数值型。

特别提醒:如果文本型数值不经过上述转换,在用函数处理这些数值时,常常返回错误。

34、VLOOKUP函数

函数名称:VLOOKUP

主要功能:在数据表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 ,并由此返回数据表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

使用格式:VLOOKUP (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

参数说明:Lookup_value代表需要 查找的数值;Table_array代表需要在其中查找数据的单元格区域;Col_index_num为在table_array区域 中待返回的匹配值的列序号(当Col_index_num为2时,返回table_array第2列中的数值,为3时,返回第3 列的值……);Range_lookup为一逻辑值,如果为TRUE或省略,则返回近似匹配值,也就 是说,如果找不到精确匹配值,则返回小于lookup_value的最大数值;如果为FALSE,则返回精确匹配值 ,如果找不到,则返回错误值#N/A。

应用举例:参见图7,我们在D65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VLOOKUP(B65,B2:D63,3,FALSE),确认后,只要在B65单元格中输入一个学生的姓名(如丁48),D65单 元格中即刻显示出该学生的语言成绩。

特别提醒:Lookup_value参见必须在Table_array区域的 首列中;如果忽略Range_lookup参数,则Table_array的首列必须进行排序;在此函数的向导中,有关 Range_lookup参数的用法是错误的。

35、WEEKDAY函数

函数名称:WEEKDAY

主要功 能:给出指定日期的对应的星期数。

使用格式:WEEKDAY(serial_number,return_type)

参数说明:serial_number代表指定的日期或引用含有日期的单元格;return_type代表星期的表示方式[ 当Sunday(星期日)为1、Saturday(星期六)为7时,该参数为1;当Monday(星期一)为1、Sunday( 星期日)为7时,该参数为2(这种情况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当Monday(星期一)为0、Sunday(星期日 )为6时,该参数为3]。

应用举例:输入公式:=WEEKDAY(TODAY(),2),确认后即给出系统日期的 星期数。

篇12:db2常用函数总结

在此比如SUM、AVERAGE、MAX、MIN等简单常用函数不再进行讲解 1.单条件求和——SUMIF 函数

如要统计 C 列中的数据, 要求统计条件是 B 列中数据为“ 条件一”。并将结果放在 C6 单元格中,我们

只要在 C6 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B2:B5,“ 条件一”,C2:C5)”即完成这一统计。

2.符合多个条件的数据求和——SUMIFS 函数

统计 5 班中语文名次、数学名次均位于前 20 名同学的总分之和。在相应单元格内输入公式

“=SUMIFS(M2:M80,A2:A80,“5”,D2:D80,“<=20”,F2:F80,“<=20”)”,按下回车键,就一切 OK。如图所示。

3.去尾取整函数——INT 函数注意要区分与TRUNC函数(只取整),而INT取向下整数。

4.取整函数,只取整数。

例:=TRUNC(8.9),结果为8;=TRUNC(-9.6),结果为-9; 5.四舍五入函数——ROUND 函数

6.向下舍数字函数——ROUNDDOWN 函数 ⑴功能按指定的位数对数值进行舍入。

⑵格式

ROUNDDOWN(数值或数值单元格,指定的位数)⑶示例

?=ROUNDDOWN(A2,-2)答安为300 7.VLOOKUP 函数的使用方法

VLOOKUP 是一个查找函数,给定一个查找的目标,它就能从指定的查找区域中查找返回想要查找到的值。它的基本语法为:

VLOOKUP(查找目标,查找范围,返回值的列数,精确 OR 模糊查找)下面以一个实例来介绍一下这四个参数的使用

例 1:如下图所示,要求根据表二中的姓名,查找姓名所对应的年龄

公式:B13 =VLOOKUP(A13,$B$2:$D$8,3,0)参数说明: 查找目标:就是你指定的查找的内容或单元格引用。本例中表二 A 列的姓名就是查找目标。我们要根据表二的“姓名”在表一中 A 列进行查找。公式:B13 =VLOOKUP(A13 ,$B$2:$D$8,3,0)查找范围(VLOOKUP(A13,$B$2:$D$8,3,0)):指定了查找目标,如果没有说从哪里查找,EXCEL 肯定会很为难。所以下一步我们就要指定从哪个范围中进行查找。VLOOKUP 的这第二个参数可以从一个单元格区域中查找,也可以从一个常量数组或内存数组中查找。本例中要从表一中进行查找,那么范围我们要怎么指定呢?这里也是极易出错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注意,给定的第二个参数查找范围要符合以下条件才不会出错:

A 查找目标一定要在该区域的第一列。本例中查找表二的姓名,那么姓名所对应的表一的姓名列,那么表一的姓名列(列)一定要是查找区域的第一列。象本例中,给定的区域要从第二列开始,即$B$2:$D$8,而不能是$A $2:$D$8。因为查找的“姓名”不在$A$2:$D$8 区域的第一列。

B 该区域中一定要包含要返回值所在的列,本例中要返回的值是年龄。年龄列(表一的 D 列)一定要包括在这个范围内,即:$B$2:$D$8,如果写成$B$2:$C $8 就是错的。返回值的列数(B13 =VLOOKUP(A13,$B$2:$D$8,3 ,0))。这是 VLOOKUP 第 3个参数。它是一个整数值。它怎么得来的呢。它是“返回值”在第二个参数给定的区域中的列数。本例中我们要返回的是“年龄”,它是第二个参数查找范围$B$2:$D$8 的第3 列。这里一定要注意,列数不是在工作表中的列数(不是第 4 列),而是在查找范围

区域的第几列。如果本例中要是查找姓名所对应的性别,第 3 个参数的值应该设置为多少呢。答案是 2。因为性别在$B$2:$D$8 的第 2 列中。精确 OR 模糊查找(VLOOKUP(A13,$B$2:$D$8,3,0)),最后一个参数是决定函数精确和模糊查找的关键。精确即完全一样,模糊即包含的意思。第 4 个参数如果指定值是 0 或 FALSE 就表示精确查找,而值为 1 或 TRUE 时则表示模糊。这里兰色提醒大家切记切记,在使用 VLOOKUP 时千万不要把这个参数给漏掉了,如果缺少这个参数默为值为模糊查找,我们就无法精确查找到结果了。8.IF函数见教材实例

C列“等级”的评定由IF函数来求得,C2=IF(B2>=90,“优秀”,IF(B2>=80,“良好”,IF(B2>=70,“中等”,IF(B2>=60,“及格”,“补考”))))

9.名次排位函数——RANK 函数

rank 函数最常用的是求某一个数值在某一区域内的排名。rank 函数语法形式:rank(number,ref,[order])

函数名后面的参数中 number 为需要求排名的那个数值或者单元格名称(单元格内必须为数字),ref 为排名的参照数值区域,order 的为 0 和 1,默认不用输入,得到的就是从大到小的排名,若是想求倒数第几,order 的值请使用 1。下面给出几个 rank 函数的范例: 示例 1:正排名

此例中,我们在 B2 单元格求 20 这个数值在 A1:A5 区域内的排名情况,我们并没有输入 order 参数,不输入 order 参数的情况下,默认 order 值为 0,也就是从高到低排序。此例中 20 在 A1:A5 区域内的正排序是 1,所以显示的结果是 1。示例 2:倒排名

示例 3:求一列数的排名

10.分解时间函数——YEAR、MOUTH、DAY函数

DATEDIF函数

是Excel隐藏函数,在帮助和插入公式里面没有。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年月日间隔数。常使用DATEDIF函数计算两日期之差。DATEDIF(start_date,end_date,unit)Start_date为一个日期,它代表时间段内的第一个日期或起始日期。End_date为一个日期,它代表时间段内的最后一个日期或结束日期。Unit 为所需信息的返回类型。Unit 返回

注:结束日期必须大于起始日期

下面举个小例子:在日常工作中非常实用。

假如A1单元格写的也是一个日期,那么下面的三个公式可以计算出A1单元格的日期和今天的时间差,分别是年数差,月数差,天数差。注意下面公式中的引号和逗号括号都是在英文状态下输入的。=DATEDIF(A1,TODAY(),“Y”)计算年数差 =DATEDIF(A1,TODAY(),“M”)计算月数差 =DATEDIF(A1,TODAY(),“D”)计算天数差 “Y” 时间段中的整年数。“M” 时间段中的整月数。“D” 时间段中的天数。

“MD” start_date与end_date日期中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月和年。“YM” start_date与end_date日期中月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年。“YD” start_date与end_date日期中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年。实例说明编辑 实例1: 题目:计算出生日期为1973-4-1人的年龄 公式: =DATEDIF(“1973-4-1”,TODAY(),“Y”)结果: 33 简要说明当单位代码为“Y”时,计算结果是两个日期间隔的年数.实例2:

题目:计算日期为1973-4-1和当前日期的间隔月份数.公式: =DATEDIF(“1973-4-1”,TODAY(),“M”)结果: 403 简要说明当单位代码为“M”时,计算结果是两个日期间隔的月份数.实例3:

题目:计算日期为1973-4-1和当前日期的间隔天数.公式: =DATEDIF(“1973-4-1”,TODAY(),“D”)结果: 12273 简要说明当单位代码为“D”时,计算结果是两个日期间隔的天数.实例4:

题目:计算日期为1973-4-1和当前日期的不计年数的间隔天数.公式: =DATEDIF(“1973-4-1”,TODAY(),“YD”)结果: 220 简要说明当单位代码为“YD”时,计算结果是两个日期间隔的天数.忽略年数差 实例5:

题目:计算日期为1973-4-1和当前日期的不计月份和年份的间隔天数.公式: =DATEDIF(“1973-4-1”,TODAY(),“MD”)结果: 6 简要说明当单位代码为“MD”时,计算结果是两个日期间隔的天数.忽略年数和月份之差 实例6:

题目:计算日期为1973-4-1和当前日期的不计年份的间隔月份数.公式: =DATEDIF(“1973-4-1”,TODAY(),“YM”)结果: 7 简要说明当单位代码为“YM”时,计算结果是两个日期间隔的月份数.不计相差年数 注意:TODAY()函数获取的是系统当前日期,所有列举的实例为2006-11-7日的计算结果,并不一定和你得到的结果相符。

二十二.lookup函数

lookup函数:从单行或单列中查找一个值。

=LOOKUP(查找的对象,查找的范围,返回值的范围)

上一篇:蚊子作文400字左右下一篇:路遥新传 读后感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