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2024-04-30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精选10篇)

篇1: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农卫发〔2011〕320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各有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收费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根据 1 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11〕27号)和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甘卫农卫发〔2011〕290号)的精神,在总结评价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在全省进一步扩大新农合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病种范围(以下简称重大疾病)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大疾病范围及定点救治医院

(一)重大疾病病种范围

在去年白银、平凉市开展白血病、先心病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省全面推行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妇女宫颈癌、乳腺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终末期肾病、先天性耳聋等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以后结合基金收支、临床路径制定等情况,继续扩大重大疾病病种数。

(二)定点救治医院

根据执业范围、技术准入及实际收治能力,择优选择服务能力强、诊治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省级医院作为重大疾病首批定点救治医院,确保重大疾病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后随着各级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提高和技术准入,逐步增加其定点救治的重大疾病病种。

重大疾病范围(含年龄及主要治疗方法)及相应的定点救治 医院见附件1。

二、补偿范围、办法及补偿标准

(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列入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范围

1.患者须参加新农合。

2.患者疾病诊断、年龄及主要治疗方法须同时符合本方案规定的重大疾病范围。

3.患者须在定点救治医院救治。

4.患者按规定治疗方法治疗所发生的住院医药费用。

(二)重大疾病患者以下医药费用,不列入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范围

1.重大疾病患者不在定点救治医院治疗、采取非本方案规定的治疗方法,均不列入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范围,按新农合统筹地区原补偿方案进行补偿。

2.在一个参合内,重大疾病患者因非规定的重大疾病再次住院发生的医药费用,按新农合统筹地区原补偿方案进行补偿。

3.主要费用已由其他项目予以减免的重大疾病患者,不再享受本方案规定的补偿政策,剩余费用按新农合统筹地区原补偿方案进行补偿。

(三)重大疾病平均医药费用定额标准及费用支付 1.依据卫生部临床路经诊断治疗方案及近年医药费用水平,确定各重大疾病病种平均医药费用的定额标准(以下简称定额标 准)。

2.新农合基金付费。按照前款确定的定额标准,新农合基金按照70%的支付比例,对每例重大疾病住院患者实行定额付费(打包付费)。

各重大疾病病种定额标准及新农合基金支付定额见附件2。3.重大疾病患者付费。以当次住院实际发生的医药费用(按项目计费)为基数,重大疾病患者按30%的自付比例支付个人承担的费用。

4.新农合基金对重大疾病患者的定额补偿,不受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与诊疗项目目录限制,且不计入患者当年新农合封顶线计算基数。

5.特例。因自动出院、转院、死亡等特殊原因,重大疾病患者中途退出主要治疗且医药费用未达到定额标准的50%,按实际发生的住院医药费用,新农合基金与重大疾病患者分别按照70%、30%的比例支付。

三、住院、报销与结算流程

(一)重大疾病患者携带参合证(或卡)、身份证(或户口簿)等到定点救治医院就诊(凡证件不齐的重大疾病患者,须回当地新农合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办理相关参合与年龄的证明),定点救治医院审查患者参合身份与实际年龄,对确诊为按病种付费范围的重大疾病患者,开具入院通知单,标注“新农合重大疾病”,按重大疾病类别进行管理。

(二)重大疾病患者入院时,按该病种定额标准的30%预交住院费用(当实际住院费用超过定额标准时,原则上按相同比例续缴预交金)。重大疾病患者出院时,按当次住院实际医疗费用的30%,结清个人自付费用,其预交的住院费用多退少补。

(三)定点救治医院严格执行卫生部确定的重大疾病临床进行诊疗。诊疗结束,完整填写(或HIS系统自动生成)两份《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新农合补偿结算单》(附件3),签字、签科室公章后,交医院农合办。院农合办审核盖章(一份留存,一份在结算时交患者所在地新农合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并按有关规定上报重大疾病医疗服务及基金补偿信息。

(四)定点救治医院申请新农合结算方式。对已经开展即时结报的新农合统筹地区,与其它住院病例一并结算;对未开展即时结报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定点救治医院农合办提交重大疾病患者的①《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新农合补偿结算单》;②出院小结;③全额费用发票,定期向患者所在地的新农合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申请拨付新农合基金应定额支付的费用。

(五)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收到定点救治医院重大疾病结算申请资料,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按照新农合基金定额支付标准,向定点救治医院拨付资金。

四、组织管理

(一)省卫生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或诊疗规范,对定点救治医院服务行为进行日常监管。省卫生厅确定重大疾病范围、定 点救治医院、定额标准、新农合基金支付比例、自付比例、住院与补偿结算流程。对重大疾病实际医疗费用水平进行监测与定期评价,随重大疾病实际费用水平、高值耗材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等重大调整或变化及时调整定额标准,建立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二)定点救治医院应严格审查与确认患者参合身份、实际年龄以及是否符合重大疾病范围。对不符合重大疾病范围的患者应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承诺并严格按照卫生部确定的重大疾病临床路经进行诊疗和收治患者,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与收费行为,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主动接受监管。定点救治医院不得拒收、推诿危重重大疾病患者;不得将重大疾病范围之外的病种(或治疗方法)升级或串换为重大疾病范围内病种(或治疗方法),增加新农合基金支出;不得减少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方案中包含的诊疗项目与服务内容,损害患者的利益;不得将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方案包含的医药费用通过外购处方、门诊处方、门诊检查、外院检查、分解住院、分解费用等各种方式排除在住院医药费用之外,让患者自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三)定点救治医院违反上款规定,按病种分别累计,对造成患者医药费用增加在1万元以下或造成新农合基金流失在1万元以下的,除追回损失资(基)金外,省卫生厅给予通报批评处理,责令整改;对造成患者医药费用增加在1万元(含)以上或造成新农合基金流失在1万元(含)以上的,除追回损失资(基)金外,省卫生厅依法依规给予暂停或取消该病种定点救治医院资格等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四)各统筹地区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广泛宣传、告知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范围、定点救治医院、管理及补偿政策,积极引导重大疾病患者到定点救治医院就诊;负责审核与结算重大疾病患者新农合定额补偿费用,简化相关程序,及时拨付定点救治医院的垫付资金。

(五)本实施方案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负责解释,自2011年7月30日起实施(即:2011年7月30日前入院的重大疾病患者按照统筹地区原补偿方案执行)。

联系人:蒋雪萍 0931-4818074 附件:

1.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范围及定点救治医院

2.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各病种平均医药费用定额标准及新农合基金支付定额

3.甘肃省农村重大疾病新农合补偿结算单 主题词:农村卫生 重大疾病 救治 通知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各有关单位 抄送: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

篇2: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中函〔2010〕276号

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中做好医疗卫生机构清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并于6月7日前将《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医疗卫生机构清查汇总表》报省中医药管理局。

联系人:高晓霞

联系电话:(0931)4818126

传真:(0931)4818135

转发原文请在省卫生厅网站下载。

二○一○年六月二日 主题词: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抄送: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中函〔2010〕275号

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药现状调

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转发你们,请各市州卫生局高度重视此次调查工作,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组,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信息平台,按照《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要求开展调查工作。省卫生厅将于6月15日前,召开全省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启动视屏会议,并组织市州和县市区技术人员培训班。请各市州卫生局于6月7日前,将领导小组名单及具体负责人报省中医药管理局。转发原文请在省卫生厅网站下载。

二○一○年六月二日 主题词: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抄送:

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中发〔2010〕237号

关于成立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各市、州卫生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法监发〔2010〕28号)要求,省卫生厅决定成立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开展工作。请各市州卫生局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指导所属县市区同步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省卫生厅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刘维忠省卫生厅厅长

副组长:李存文省卫生厅副厅长

成员:甘培尚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李盛华省中医院院长

李应东甘肃中医学院副院长、附属医院院长胡原生厅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王彦成厅规划财务处处长

滕贵明厅医政处处长

方剑平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处长

安平厅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处处长王建华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

徐宏伟厅医疗服务监管处处长

毛春燕省中医学校校长

王春道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高晓霞省中医药管理局副调研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甘培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卫生厅将从厅机关相关处室和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抽调专业人员到办公室工作。

二○一○年六月二日

主题词:中医药 调查 小组 通知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各有关单位。

篇3: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为全面贯彻落实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精神, 甘肃省卫生厅作为全省卫生系统最高行政机关, 率先垂范, 于2010年1月1日起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实施全面禁烟。为评价厅机关实施禁烟规定1年来的效果, 课题组于2011年1月对全厅干部、职工进行了控烟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甘肃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内全体干部、职工, 包括物业公司保安、保洁等人员在内共172人。

1.2 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 调查办公大楼内上班的全部干部、职工。调查问卷参考国家控烟办制订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控烟调查表》, 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1.3 统计分析

数据结果采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2份, 收回有效问卷161份, 有效回收率为93.6%。其中男性102人, 占63.4%;女性59人, 占36.6%。年龄在19~55岁。岗位分布为机关各处室的行政管理人员94人, 占58.4%;厅机关后勤中心工作人员21人, 占13.0%;农管中心、信息中心、健教所、保健局等专业技术人员23人, 占14.3%;物业公司保安、保洁人员23人, 占14.3%。

2.2 职工吸烟率

本次调查人数为161人, 最近1个月仍然吸烟者40人 (全部为男性) , 现在总吸烟率为24.8%, 男性现在吸烟率为39.2%。其中, 以后勤中心和物业公司人员为主, 吸烟率分别为81.0%和69.2% (见表1) 。

注:χ2=32.214, P=0.000

2.3 吸烟者吸烟行为

最近1个月仍吸烟的40人中, 烟龄不等, 其中烟龄1~10年的有19人 (47.5%) 、11~20年的有16人 (40.0%) 、20年以上的有5人 (12.5%) 。有12人表示上班时从不吸烟, 其余28人表示上班时有时会吸烟,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到大楼外的室外吸烟区去吸烟, 只有2人在楼内洗手间里吸过烟。被调查者中有25人过去曾经吸烟, 现在已经戒烟, 在禁烟规定实施1年中戒烟的有12人, 达到戒烟人数的48.0%。同时, 有29人打算在近期戒烟, 绝大多数吸烟者戒烟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自己的健康和职业形象。

2.4 禁烟规定执行情况

被调查者中有157人知道不能在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室内任何区域吸烟的禁烟制度, 占被调查人数的97.6%, 有2人认为禁烟制度为可以在室内的某些区域吸烟, 还有2人不知道卫生厅的禁烟规定;135人认为禁烟规定制订1年来的效果较好, 占被调查人数的83.9%, 有20人认为效果一般, 只有1人认为效果不好。

2.5 对吸烟与被动吸烟会增加患病机会的认知情况

在调查的8种疾病中, 超过80%的人认为吸烟与被动吸烟可以增加肺癌、肺结核、肺气肿、哮喘等肺部疾病的患病机会, 而对于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否增加骨质疏松、冠心病、男性性功能障碍、婴儿猝死综合征等疾病的患病机会则很模糊。不同职业之间认知情况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19.400, P=0.559) , 具体见表3。

3 讨论

3.1 加大对后勤和物业人员的控烟宣传力度

本次调查显示, 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实施全面无烟1年后, 职工吸烟率为24.8%, 低于2002年全国普通人群吸烟率水平 (35.8%) [3]和2009年省卫生厅职工吸烟率 (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调查省卫生厅职工吸烟率为37.0%) , 而且吸烟率较高的部门集中在后勤中心和物业公司, 吸烟人员主要为后勤中心的司机和物业公司的安防人员。因此, 下一步应加强对司机和保安人员的控烟宣传教育。

3.2 提供行之有效的戒烟服务

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4], 一旦成瘾, 很难戒除。成功戒烟除戒烟者自身要具备较强的毅力外, 还需要一定的戒烟服务进行支持, 例如戒烟方法和戒烟药物等。调查显示, 禁烟规定实施1年来, 有12人成功戒烟, 并且有29人已经决定近期戒烟, 因此, 要为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进行戒烟方法和技巧的培训, 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为戒烟者提供戒烟药物, 帮助其成功戒烟。

3.3 制订完善的禁烟规定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在无烟单位的创建过程中, 一定要制订完善、切实可行的禁烟制度, 并通过多种渠道让本单位职工和外来人员知道本单位的禁烟规定。调查发现, 97.6%的人知道不能在省卫生厅机关室内任何区域内吸烟的禁烟制度, 吸烟者可到室外吸烟区吸烟。83.9%的人认为禁烟规定实施1年来的效果较好, 为创建无烟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立完全无烟的环境是惟一被证明能够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手段[5]。卫生系统达到全面无烟已是当前控烟工作的历史使命。甘肃省无烟卫生厅机关的成功建设, 既营造了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 又保护了职工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达到全面无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摘要:目的 评价甘肃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实施禁烟规定一年来的效果, 为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经验。方法 以省卫生厅机关办公大楼内工作的所有职工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吸烟者以后勤中心和物业公司男性为主, 吸烟率分别为81.0%和69.2%。97.6%的职工知道不能在省卫生厅机关室内任何区域内吸烟的禁烟制度, 83.9%的职工认为禁烟规定制订1年来的效果较好。1年内有12名吸烟者成功戒烟, 并有29人有戒烟的打算。结论 省卫生厅职工的男性吸烟率还较高, 尤其是后勤中心的司机和物业公司的保安属于高吸烟人群, 应进一步加强控烟健康教育, 帮助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成功戒烟。

关键词:甘肃省卫生厅,无烟环境,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12) :934~939.

[2]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R].北京:中国卫生部, 2008.

[3]杨功焕, 马杰民, 刘娜, 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77~83.

[4]Sherri SG, Arnold J.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M].Francisco:Jossey-Bass A Wiley Imprint, 2005.

篇4: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厅文件

甘卫职改发【2009】159号

关于报送2009年卫生技术及中医药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人事局(职改办),省直各部门人事处(职改办),卫生厅直属各单位,兰州大学人事处,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根据人事部、卫生部及我省有关职称评聘的文件精神,经研究,定于2009年9月召开全省卫生技术和中医药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会议。为切实做好今年申报推荐与评审材料报送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审政策依据

推荐评审的人员,必须符合《甘肃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甘职改办〔2001〕6号)、《关于甘肃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补充通知》(甘职改办函字〔2002〕17号)、《甘肃省破格晋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甘职改办〔2004〕4号)、《关于印发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的通知》(甘人职〔2006〕15号)、《关于职称评聘中有关问题的规定》(甘职改办〔2003〕9号)、《关于参加全国专业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的通知》(甘职改办〔2003〕2号)、《关于印发〈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成绩及使用办法〉的通知》(甘人职〔2007〕18号)、《甘肃省职称评定中论文要求及刊物级别认定办法》(甘职改办〔2004〕7号)、《关于对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新专业新学科进行评审认定的通知》(甘卫函发〔2005〕63号)、《关于印发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等五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配套文件的通知》(甘人发〔2008〕28号)、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做好2009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层级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数额管理和岗位聘用工作的通知》(甘人发〔2009〕23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大学普通班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申报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按《关于大学普通班毕业生正常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甘职改办发〔2005〕3号)执行。

二、有关要求与注意事项

(一)正常晋升高级职务,在本单位空岗之内推荐。未完成首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省级单位,暂不办理2009新晋升专业技术层级岗位的聘用手续。2009部分结构比例数额紧张确有困难的单位,要写出专题报告,附经核准的《甘肃省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审核表》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册》经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市州单位报市州人事局,省直党群系统事业单位报省委组织部,政府系统事业单位及市州正高级岗位聘用数额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酌情调整。

(二)护理专业高级技术职务的岗位按照2009年调整的《甘肃省医疗机构护理专业高级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表》设置(附件1),高职护理人员占用本单位高职总限额数。卫生技术高级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再受评审小范围资格的限制。凡申报评审主任、副主任护师人员,除在县属(不含市、区)、乡(镇)属和少数民族州、市属企事业单位以及在矿山、井下、森林、野外等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人员,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并受聘担任中级职务5年以上者,可申报评聘“兰外有效、企业有效、单位有效”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外,其他人员的学历按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务统一规定执行。原获得小范围有效任职资格的护理人员,符合评审大范围条件(学历、专业工作年限、业绩条件)的,可按正常程序报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大范围有效资格。破格申报的人员,可按甘职改办〔2004〕4号文件规定,评审大范围有效的任职资格。

(三)根据卫生部、人事部《临床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人发〔2000〕462号)及省卫生厅、省职改办《关于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临床技能考试有关事宜的通知》(甘卫函发〔2004〕42号),凡申报参加医、药、护、技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人员,必须参加省职改办、省卫生厅组织的相关专业实践技能考试。2008、2009两年考试成绩合格者,可推荐申报2009年卫生技术和中医药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按照《关于晋升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到农村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甘卫人发〔2005〕385号)规定,申报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一年。已参加支援县及乡镇卫生院工作一年的卫生技术人员,各单位应优先推荐申报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五)根据《甘肃省非国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试行办法》(甘职改组〔1999〕37号),非公有制单位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工作纳入全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有关申报评审事项均按甘职改组〔1999〕37号、甘职改组〔2000〕2号文件规定办理。

(六)任现职务以来,考核达到合格以上者,均可申报。

(七)报送材料所用表格一律采用省职改办、省卫生厅职改办规定的统一格式,附件中所列的相关表格,请到省卫生厅网站“人事处/相关文件”栏目下载。

1.《评审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审查登记表》(附件2)一式1份,由各市、州卫生局人事职改部门统一填报,一律使用A3纸打印报送,同时用U盘上报电子版。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均使用人事部制作的统一表格,采用手工填写,按要求加盖相关公章。

3.《评审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附件3)一式40份,“拟评审资格”应将专业和级别填写完整,表内填写内容必须在本人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无意见后经单位负责人签名,并逐级加盖公章后使用A3纸打印报送,同时由市州卫生局汇总后用U盘上报电子版。已公示、签字、盖章后的表格不允许涂改。

4.申报评审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均须提供毕业证书、低一级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及聘任证书或文件、外语合格证或成绩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成绩单、继续教育学分证、论文(期刊)、论著、获奖证书、成果鉴定原件,并附复印件1套。论著系多人合著者,需附出版社参编人员字数证明和主编签字。申报人员的论文采稿通知单、专著(译著)的出版合同及清样一律不作为评审依据。

5.申报评审临床、公共卫生、中医、口腔专业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任职资格的人员,需报送执业医师证原件。申报评审护理专业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任职资格的人员,需报送护士执业证原件。

6.《评审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病历分类表》(附件4)一式5份,《评审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手术记录审核表》(附件5)一式5份,两者均必须经单位审核认定加盖公章,并使用A4纸打印报送。另外,申报评审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外科、中医骨科系列的人员需提供10份手术记录,申报评审内科、儿科、中医系列的人员需提供10份病历,在参加专业组答辩时,由本人提交到相应专业组进行评分。

(八)除援外、师带徒人员和省卫生厅同意派出到国外进修人员外,其他所有申报评审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均应参加答辩,要求个人提供一篇任现职以来的业务技术工作总结(统一用A4纸打印,字数不超过1500字,一式8份),参加专业组答辩及评分。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九)小范围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大范围任职资格人员,按省职改办规定的程序办理,同时在评审简表中注明小范围资格评审时间及资格名称。简表中的论文、专业技术业绩、荣誉称号栏目中要填写任中级职务后(或任小范围副高级职务后)的全部内容,同时需提供有关证件或材料。

(十)报送材料时必须持有本单位公示报告以及市、州人事局、省直厅局、企业集团或中央在甘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出具的公函或委托评审书,要明确列出评审乡镇卫生院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名单,破格晋升人员还应报送专题报告。必须按组织程序逐级报送,不得由申报评审人员本人报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评审材料不予受理:

(一)未完成首次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核定工作的省级单位。无空岗的单位。

(二)上一未进行考核或考核结果未达到要求者。

(三)任职条件有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含破格者),而未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未达到规定标准者。

(四)上报材料未附业绩、成果、外语、计算机等有关证件原件者。

(五)没有市(州)、厅(局)职改部门推荐意见、单位公示报告或各类表格印章不全、由个人上报材料者。

(六)上一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者。

三、报送材料时间和地点

(一)报送评审材料时间为8月3日至8月15日。省卫生厅直属单位、省直厅局以及非国有单位务必于8月10日前上报评审材料,各市、州卫生局务必于8月15日前上报评审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材料报送地点为省卫生厅职改办。

联 系 人:何爱伟 张汉伟 苏宁 联系电话:(0931)4818116、8539708

各部门和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请及时向有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传达,抓紧做好符合条件人员的推荐、评审材料的审核与公示工作,依照文件规定的时间按时上报评审材料,以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附件:1.护理专业高级职务设置比例表

2.评审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审查登记表 3.评审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

4.评审卫生技术高级任职资格病历分类表 5.评审卫生技术高级任职资格手术记录审核表

篇5:1-甘肃省农牧厅文件

甘农牧电〔2008〕30号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鲜牛奶生产

和质量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

各市(州)农牧(畜牧)局: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重大安全事故作出的工作部署,9月14日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我厅也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了加强生鲜牛奶和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加强对生鲜牛奶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市(州)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生鲜牛奶质量专项检查领导小组,逐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工作制度,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每市(州)农牧主管部门要确定一名联络员,加强协作与沟通。要组织开展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测,对养殖场、奶源生产基地的抽检覆盖率不得少于50%。特别对已通报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生产企业的奶源基地要开展重点监测,全面加强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专项检查任务按时完成,杜绝不合格生鲜牛奶流入市场。

2、加强生产形势监测和产业救助。加强本辖区生鲜牛奶收购和乳制品销售监测变化情况,制定生鲜牛奶收购应急预案,研究奶站管理的有效形式,切实维护奶农利益。发挥奶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其他乳品加工企业扩大奶源收购,防止发生倒奶杀牛现象。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分析此次事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评估经济损失,提出帮助乳制品企业和奶牛养殖场(户)渡过难关的政策措施。

3、强化奶牛养殖的生产管理。加大对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场)和机械化挤奶站的管理力度,引导养殖户集中饲养,加强养殖环节的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严格按照畜牧法要求,所有规模养殖场(小区)都要建立投入品记录和动物疫病治疗记录。严禁使用和添加国家明令禁用药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奶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要设立奶源质量管理监督员,负责奶源管理、奶站监督工作,坚决打击生鲜牛奶掺假制假的违法行为。

4、做好信息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各市(州)农牧(畜牧)主管部门要及时向省农牧厅畜牧处报送奶业生产和生鲜牛奶质量状况的信息,实行日报制度,遇到重大信息逐日上报。各级农牧主管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各有关媒体,主动宣传奶业生产好的典型,积极引导乳制品消费,维护奶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5、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各市(州)农牧(畜牧)部门要深入基层奶牛养殖场(户)、饲料企业、奶站、乳制品企业和超市等场所,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形式,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及时调研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对产业的影响。重点了解正常奶业生产秩序是否受到冲击,奶农收益变化情况,评估经济损失,提出救助受损奶农、加强原料奶质量管理、保证原料奶收购、保护奶农利益,促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二是了解原料奶和乳制品生产销售情况。包括原料奶收购价格、质量变化情况等,原料奶交售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企业奶粉、液态奶等乳制品生产销售数量和价格变化情况。三是了解奶站经营管理情况。包括奶站数量及分布情况,奶站建设主体,挤奶、贮存、运输设施设备和基础条件;奶站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定价机制、合同管理和奶款支付等情况;当前奶站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附表统计数据务于9月17日上报省农牧厅畜牧处,文字调查材料务于9月20日前报送以便汇总上报。

联系人:万占全

联系电话:0931-8834363

E-mail:gsxmc317@163.com

附件:全省原料奶生产、销售、加工情况调查表.xls

二○○八年九月十六日

主题词:畜牧 奶业 管理 通知

抄送:农业部畜牧业司

甘肃省农牧厅办公室

2008年9月16日印发

篇6:2-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甘质监特„2011‟12号

关于切实加强“两会”和春节期间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工作的要求,为确保全国、全省“两会”和春节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在做好日常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基础上,省局决定从即日起,迅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察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突出重点 强化整改 不留安全隐患

针对事故多发易发区域和季节特点,重点对石化企业,特别

主题词:特种设备 安全检查 通知

抄送:总局特设局,省安委会办公室,本局领导

篇7: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意见》指出,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是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甘肃的需要;是推动甘肃走出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的需要: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指出要充分发挥好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甘肃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把科协工作摆上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程。县级以上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要至少各听取一次科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科协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党委要明确一名常委分管科协工作,政府要明确一位领导联系科协工作,并建立党委常委和政府领导联系院士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要把科协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年度工作要点,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政府在制定科技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规划时,要充分听取科协的意见。同时,意见还明确了科协在进一步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渠道。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重视科协干部的培养、交流、使用,配好配强科协领导班子,为科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不断优化科协干部队伍结构。县 (市、区) 党委要支持、鼓励科协组织的发展,加强农村科普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科协建设,不断完善科协组织网络体系。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将科普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科普经费、学术交流等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比增加预算经费。要改善基层科协组织的工作条件。要加大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对科协主管主办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报刊、科普网站等,各级财政要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补贴。各级学会的挂靠部门和单位,要为学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企事业单位也要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支持本单位科协组织开展活动。

篇8: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法定代表人任职证明

经****年*月*日公司股东会决定;选举公司董事长***为甘肃***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任期三年。

公司全体股东签字盖章:

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备案:

篇9: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甘政办发〔2006〕40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办法》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甘肃省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四月十五日

甘肃省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征地补偿争议裁决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由省人民政府裁决的征地补偿争议。法律、法规对征

地补偿争议的裁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承办由省人民政府裁决的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工

作。

第四条 征地补偿争议先协调后裁决,并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 征地补偿争议裁决期间,不停止征地方案的实施。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 当事人对征地补偿有争议的,自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

30日内,向市、县人民政府申请协调。市、县人民政府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协调完毕。县人民政

府协调达不成一致,需市人民政府再次协调的,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协调完毕。市、县人民政

府协调达不成一致的,应告知当事人申请再次协调或裁决的途径和期限。对县人民政府协调达不成一

致的,当事人自被告知之日起15日内,可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再次协调;对市人民政府协调达不成一致的,自被告知之日起15日内,可向省人民政府申请裁决,并将申请书直接递交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逾期申请的,不予受理。

第七条 对青苗、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有争议,申请协调、裁决的,由其所有权人提出。对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有争议,申请协调、裁决的,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对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有争议,申请协调、裁决的,如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由被安置人员提出;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他单位的,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他单位提出。

第八条 申请裁决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四)经过市、县人民政府协调的证明;

(五)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提交的其他材料。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提出裁决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九条 申请书应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住址、联系方法(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住址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三)申请裁决的具体事项;

(四)事实、理由与依据。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裁决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审查完毕。符合条件,决定予以受理的,制作受理通知书,并发送申请人;不符合条件,决定不予受理的,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报省人民政府审定后,发送申请人。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裁决申请书副本发送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市、县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自收到裁决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

5日内,向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答复和有关证据。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的,不影响裁决的进行。

第十二条 当事人认为承办人员与裁决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有权申请承办人员回避。承办人员认为自己与裁决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的,应申请回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回避申请应及时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承办人员的回避,由承办机构负责人决定;承办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三章 调查和协调

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裁决申请事项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并收集有关证据。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裁决申请事项进行调查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被调查人应按照调查人员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和材料。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制作调查笔录,由被调查人、调查人员分别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四条 征地补偿争议裁决前,应先行协调。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的,在5日前将协调的时间和地点通知当事人。协调的地点尽可能在申请人的住地附近。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时,可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

第十五条 协调应制作笔录,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认为对其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错误的,有权申请补正。

第十六条 协调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作协调意见书或者协调会议纪要,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第四章 裁决

第十七条 经协调未达成一致的,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如下裁决意见:

(一)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的补偿标准合法的,决定维持;

(二)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的补偿标准达到法定标准,但计算有误的,决定变更;

(三)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的补偿标准未达到法定标准的,决定撤销该征地补偿标准,并责令市、县人民政府在规定期限内依法重新确定征地补偿标准。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60日内,提出裁决意见。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裁决意见的,经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裁决意见报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自收到裁决意见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九条 裁决应制作裁决书,加盖甘肃省人民政府征地补偿争议裁决专用章。

第二十条 裁决书应写明: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和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二)裁决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三)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四)裁决结果;

(五)不服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裁决日期。

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裁决书直接送达或者邮寄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二条 裁决结束后,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与裁决事项有关的全部材料立卷归档。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篇10: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政办发[2010]115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近期,全国一些地区在农村征地和城镇房屋拆迁中,相继发生多起致人死伤事件,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15号,以下简称《紧急通知》)。为认真贯彻落实《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依法加强全省征地拆迁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征地拆迁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扩大内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全省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等各类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任务日趋繁重,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征地拆迁工作一方面关系到各类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严格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坚决纠正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妥善处理城市发展、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市州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做好这

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端正城乡建设的指导思想,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要针对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行为不规范、补偿不到位、安置不落实、工作方法简单、信访案件频发,特别是群访、重访案件上升且结案息访难度大、结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安置补偿政策,下大力气化解征地拆迁中的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全省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严格执行征地程序,认真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

项目建设确需征收集体土地的,必须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征地工作。征地前要及时进行公告,建立征地听证制度,征求被征地集体和群众的意见。对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不得强行实施征地。在征地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公布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和统一年产值标准。各地政府要对征地过程实行全程监管,由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直接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指定的开户银行汇款或以转账方式支付土地补偿费用,由银行向被征地农户直接兑付个人应得补偿费用,确保征地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坚决杜绝拖欠、截留、挤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用等问题的发生。征地中涉及拆迁农民住房的,必须先安置后拆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户的居住问题,切实做到被征地拆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各类重大建设项目涉及征地拆迁的,要带头严格执行规定的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对全省项目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三、严格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做到依法依规拆迁

城镇房屋拆迁,必须严格依法规范进行,必须充分尊重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货币补偿等方面的意愿。立项前要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被拆迁人的意见,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于没有经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群众意见较大的项目,没有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和拆迁计划,以及拆迁补偿资金、拆迁安置方案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得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要严格执行城镇房屋拆迁规模审批备案制度。凡不符合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规划的拆迁项目,不得实施拆迁;凡前期工作不充分、补偿安置不到位的拆迁项目,不得

实施拆迁;拆迁矛盾突出、上访数量居高不下的地区,除国家重点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城市重大公共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重大社会发展项目、危房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外,严格控制拆迁。要严格控制行政强制拆迁的数量。实施行政强制拆迁要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并报请上一级政府备案。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被拆迁人居住条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定应急预案的,一律不得实施强制拆迁。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拆迁单位、拆迁评估单位及拆除单位的资格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从业行为,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快建立房屋拆迁单位、拆迁评估机构信用体系。拆迁单位和评估机构必须依法客观公正地开展相关业务,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相关单位及拆迁人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禁野蛮拆迁、违规拆迁,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等手段,强迫被拆迁人搬迁。要严格执行拆迁安置补偿政策,拆迁补偿资金必须按时到位,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并及时足额补偿给被拆迁人。

四、强化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征地拆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各市州政府要立即成立由建设、国土资源、监察、审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征地拆迁项目清理排查机构,对本地区内正在实施的所有征地拆迁项目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清理,重点检查征地程序是否合法、拆迁行为是否规范、补偿安置是否合理、保障政策是否落实等情况,限期整改排查清理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对采取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野蛮手段逼迫搬迁,以及采取“株连式拆迁”或“突击拆迁”等方式违法强制拆迁的,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因暴力拆迁和征地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财产损失的,公安机关要加大办案力度,尽快查清事实,依法严厉惩处犯罪分子。对因工作不力引发征地拆迁恶性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以及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对随意动用公安民警参与强制征地拆迁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党政领导的责任。各市州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务于2010年7月20日前完成排查清理及整改工作。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各市州排查清理及整改工作组织进行抽查。

五、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各市州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信访评估到位、审批程序到位、政策公开到位、补偿安置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征地拆迁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及时掌握和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矛盾积累激化。对于尚未化解和虽符合信访案件结案标准但未息访的案件,要认真进行梳理,建立台账。对于问题较多的地方和有进京上访倾向的,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实地接访、下访,及时主动倾听群众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要健全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快建立上下贯通的信访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防止简单粗暴压制群众,避免因征地拆迁问题引发新的上访事件。要加强形势分析与研判,一旦发生恶性事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稳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要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的重要作用。

六、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工作责任

各地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把做好征地拆迁管理工作作为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保障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列入近期重要工作日程,靠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上下衔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管理监督和征地拆迁规模的总量调控,防止和纠正大拆大建。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对征地拆迁管理工作负总责,要明确政府分管负责人的责任,对出现群体性事件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亲临现场做好相关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监督,联合查处典型案例,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向省政府报告重要情况。

各市州政府要于2010年7月底前,将落实本通知情况报省建设厅和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要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市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并结合省级贯彻落实情况,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全省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的综合性报告,于2010年8月20日前报省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六月一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征地拆迁 合法权益 通知

上一篇:薄膜太阳能实时手机充电设备论文下一篇:初中学生的毕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