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建设厅文件

2024-04-29

甘肃省建设厅文件(共8篇)

篇1:甘肃省建设厅文件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甘肃省建设委员会文件

甘建发[1999]205号

关于建设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委托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地、州、市、县人民法院,建委(建设处、计委、计划处),规划局、房产局、园林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及建设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纠纷案件日益增多。为了确保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的准确性、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和《甘肃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和规定,现对审理案件中涉及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委托鉴定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中,需要进行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时,应当委托省及地、州、市建设工程造价(定额)管理站、工程质量监督站或省建设委员会认定具有鉴定资格的咨询单位进行鉴定。

凡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的咨询单位必须具有国家建设部、甘肃省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咨询单位资质证书和省建设委员会认定的鉴定资格;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凡不具备相应咨询单位资质证书及鉴定资格的单位和不具备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所出具的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结论不能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

二、委托进行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应当有正式的书面委托书,说明委托鉴定的内容,提供与鉴定相关的材料;受委托鉴定单位应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并附有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专业鉴定资质证书及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当事人对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单位所出具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按下列情况委托重新进行鉴定:

(一)原由咨询单位鉴定的,应委托省或该工程项目所在地、州、市的建设工程造价(定额)管理站和工程质量监督站,或资质高于原鉴定单位的咨询单位进行鉴定。

(二)原由地、州、市建设工程造价(定额)管理站和工程质量监督站鉴定的,应委托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和省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进行鉴定。

四、承担经济案件中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业务的单位和人员,必须依据国家和我省有关工程造价及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规定,根据当事人双方依法订立的施工合同,公正、合理、科学、准确地做好鉴定工作,并对所出具的鉴定结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

篇2:甘肃省建设厅文件

甘建设[2000]48号

各地、州、市建委(建设处、计委、计划处)、规划局、房管局、园林局、省级各有关部门、各设计单位:

建立政府对设计质量的监督审查制度,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是我国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项重大举措。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审查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结构安全、抗震、环保、消防、人防、节能等涉及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内容进行审核,合格的批准实施,不合格者责令修改设计,这是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开展设计审查,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有利益约束市场主体个方面的行为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也有利于与国际的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接轨。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我委制定了《甘肃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事实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函告我委勘察设计管理处。

省建委

2000年3月13日

甘肃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施办法

甘建设[2000]48号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与管理,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建设[2000]41号)并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批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建筑工程(含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涉及国家、人民和社会公众利益,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的安全性和强制性标准、规范、规定执行情况的审查,是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基本建设不可缺少的管理程序,工程建设有关各方必须遵守。

第三条

凡按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规定为四级和四级以上的新建(含改、扩建)民用建筑工程及相应等级的专业建筑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市政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须经审查合格和审定批准后才能做为法定合格的设计文件。

第四条

建筑工程(含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及审定批准工作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建筑工程(含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等级资格的中介审查机构进行。建筑工程(含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定批准及批准书的发放,由省和地(州、市)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分级进行。

第五条

为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凡需进行施工图阶段专项审查的内容如抗震、消防、节能、环保、人防、卫生等应遵循一个窗口的原则,逐步做到统一报送、统一受理,集中由审查机构统一审查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颁发设计审查批准书。

第六条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否符合基本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二)工程勘察、设计的委托与承接是否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资质、合同、市场行为、注册执业制度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三)是否符合抗震、消防、节能、环保、人防、卫生、安全生产、无障碍等有关国家、行业、地方的强制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四)建构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包括地基基础、结构体系是否安全、可靠;(五)是否按照国家和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规划方案、建筑方案及初步设计审批,是否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

(六)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七)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审查内容。

第七条

建筑工程(含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时,建设单位应向审查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一)勘察、设计合同文本;勘察设计单位资质证书副本,营业执照复印件,项目负责人及主要专业负责人执业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复印件(建立了必要的信息档案后可免提)。

(二)立项、可研、规划、建筑方案初步设计等批准文件(三级及三级以下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可以方案批准文件代初设);

(三)主要的初步设计文件(方案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四)工程勘察成果报告书;

(五)结构计算书及计算软件名称,输入的主要参数(总体信息、构件尺寸),输出计算结果的总体信息(周期、位移、振型曲线、总重量、剪力系数、内力图、配筋图、超限信息等);

(六)审查机构认为需要的其它设计资料。

第八条

审查机构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应在送审材料报齐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提出审查报告,特级和一级项目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提高审查报告。其中重大及技术复杂项目的审查时间可适当延长。审查合格的项目,审查机构应在施工图审查批准书上注明审查结论并加盖施工图审查专用章和单位公章,凡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审查机构应提出修改意见并责成勘察设计单位修改后重新送审。

第九条

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对审查机构作出的审查意见有重大原则分歧时,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做出仲裁决定。

第十条

凡部属、省属和中央在甘单位的建设项目;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其它所有建设项目(含外资、合资、无主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项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或层数在10层及以上的,须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并发放《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

上款规定等级以下的项目由各地、(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发放《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报来的《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及相关批准文件、合同及主要建筑结构图纸后,应在十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审定批准的意见。审定通过的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上盖章批准,审定不批准的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书面提出原因,退回审查机构重新审查。

第十一条

审查机构对各地(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不批准意见有重大异议的,可申请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复审,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复审维持原审定意见的退回审查机构重新审查后按规定报批,经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复审改变原不批准的审定意见的,该项目即改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颁发《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

第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做出批准意见前的审定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复查承担审查任务的机构对以下内容方面的审查意见:

(一)工程勘察、设计的委托与承接是否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资质、合同行为、市场行为、注册执业制度执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二)是否存在违反立项、可研、规划、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等阶段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问题;

(三)选用的结构体系等是否符合国家抗震规范和本省有关结构技术标准的总体要求等。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由设计单位或审查机构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取。

各建设和设计单位在向审查机构报送施工图的同时,应填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一式四份。

经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批准的《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由批准部门存留一份,由审查机构存留一份,交设计单位一份,交建设单位一份。

第十四条

审查机构在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盖章批准的《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后,应在主要设计图上加盖施工图审查专用章,该图纸方可交付施工。

凡未经审查合格、审定批准并加盖施工图审查专用章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交付施工,施工单位不得使用该设计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及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手续等。

第十五条

勘察设计文件一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进行修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修改时,必须原程序报请原审查批准机构审查批准。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交付施工的设计文件进行验收。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对报送的审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勘察设计单位应对提交的勘察设计文件的真实准确性负责,并按审查机构的要求,积极配合审查机构的审查工作。对在勘察设计文件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

勘察设计单位对经审查机构审查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质量仍应负相关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承担审查任务的机构应按于每年的12月30日前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情况汇总报告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的地(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备案。

必要时,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送交的建筑工程(含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结果汇总公布,并将审查结果作为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年检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十九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图文件审查应委托持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等级证书的机关承担。其中承担省会城市审查任务的机构的资格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并报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颁发。审查机构必须在资格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审查工作。但设计审查单位不得审查本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文件。

第二十条

甘肃省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资格证书分甲、乙、丙三个等级(丙级资格证书不得承担省会城市的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任务)。市政工程的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资格证书暂只设甲级。

具有甲级建筑工程(或市政工程)审查资格机构可承担所有建筑工程(或市政工程)的施工图文件审查任务,具有乙级建筑工程审查资格的单位可承担按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规定的二级及二级以下的民用建筑工程和相当的专业建筑工程的施工图文件审查任务;具有丙级建筑工程审查资格的单位可承担按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规定为三级及三级以下的民用建筑工程及相当的专业建筑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任务。

第二十一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资格证书实行动态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专用章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

第二十二条

具备以下条件的机构方可申请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资格证书,承担相应等级的设计审查任务。

(一)持有甲、乙级建筑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或确具有相当技术实力和设计经验、有

固定的工作场所且为独立法人的中介服务机构;(二)建立健全了运行有效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三)有分别不少于8人(甲级)、4人(乙级)、2人(丙级)结构审查人员,同时有不少于6人(甲、乙级)、4人(丙级)建筑、勘察和相关设备专业配套的审查人员。审查人员除须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级(甲、乙级)或中级(丙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外还应具备如下条件。

1、结构审查人员应具有在建筑工程乙级及乙级以上设计单位从事结构设计连续十五年(甲、乙级)或八年(丙级)以上,并做为结构专业负责人完成建筑工程设计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含二级)的工程设计不少于五项(甲、乙级)或二项(丙级);

2、结构审查人员应在建筑工程甲级(甲、乙级)或乙级(丙级)设计单位担任过主任工程师或正、副总工程师技术职务连续三年以上;

3、主要结构审查人员须取得国家一级(甲、乙级)或二级(丙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4、主要建筑审查人员须取得国家一级(甲、乙级)或二级(丙级)注册建筑师资格。(四)所有审查人员都应熟悉掌握国家和地方强制性工程建设设计规范、标准。(五)应有专人负责审查行政管理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

本条中第(三)款括号中之甲、乙、丙级系指申请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资格的等级。第二十三条

市政工程审查机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现有的执有甲级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中选定。

第二十四条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认真履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赋予的审查职责,对审查作出的修改意见和未能尽职而发生重大质量问题负审查责任。

第二十五条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图审查按《甘肃省实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执行,施工图阶段的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建筑工程施工图文件审查统一受理,合并进行,分别批准,统一发放审查批准书。

其它建筑工程的抗震审查纳入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中统一进行,统一审定批准。

第二十六条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支付。其标准暂按:三级及三级以下民用建筑及相当的专业建筑1元/m+2,二级及二级以上民用建筑及相当的专业建筑1.5元/米+2,市政工程及不适宜按面积计算的建筑工程按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79号文规定的设计监理收费标准的下限乘以0.8的系数计取。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费用另计。

审定及批准的机关不得收取费用,也不得以本办法规定的管理程序做为收取其它费用(或押金)的手段。

第二十七条

勘察设计审查、审定人员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审查、审定。越权行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由审查机构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勤奋工作,业绩突出的审查人员,应给予表扬奖励。

第二十八条

铁路、交通、水利、民航等专业工程的施工图文件审查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专业部门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第三十条

篇3:甘肃省建设厅文件

《意见》指出,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是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甘肃的需要;是推动甘肃走出欠发达地区和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新路子的需要: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指出要充分发挥好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甘肃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意见》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把科协工作摆上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程。县级以上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要至少各听取一次科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科协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党委要明确一名常委分管科协工作,政府要明确一位领导联系科协工作,并建立党委常委和政府领导联系院士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要把科协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年度工作要点,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政府在制定科技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教育规划时,要充分听取科协的意见。同时,意见还明确了科协在进一步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渠道。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重视科协干部的培养、交流、使用,配好配强科协领导班子,为科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不断优化科协干部队伍结构。县 (市、区) 党委要支持、鼓励科协组织的发展,加强农村科普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科协建设,不断完善科协组织网络体系。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将科普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科普经费、学术交流等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比增加预算经费。要改善基层科协组织的工作条件。要加大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对科协主管主办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报刊、科普网站等,各级财政要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补贴。各级学会的挂靠部门和单位,要为学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企事业单位也要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支持本单位科协组织开展活动。

篇4: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探讨

在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的推动下,一种新的电子文件管理利用模式——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应运而生。自2004年江苏省常州市建立首家现行电子文件中心以来,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便在全国各地如“燎原之势”相继展开,如张家港市电子文件中心、绍兴市电子文件中心、天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等。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成立对电子文件的利用和管理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认识到其建设意义的同时,也应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以促进电子文件中心的更好发展。

一、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特点

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是在电子政务的大环境下,通过政务网接收、发布各政府机关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在电子政务平台上集中建立现行电子文件的全文数据库,以实现政府文件开放利用的文件管理系统。例如常州市电子文件中心主要收集整理市委、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在电子政务平台上形成的各类电子文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覆盖面广的文件资料收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随时形成、随时收集、随时发布利用”。不难看出,现行电子文件中心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一个文件管理系统,而非实体馆藏机构或部门。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是建立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的一个应用系统,或者说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客户端,其物质基础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电子文件中心的软硬件系统及现行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其中全文数据库是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内核。所以,它不是带有实体馆藏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2、建立的宗旨和根本目标是政府信息的开放和利用,特别是对具有“执行效力”的现行电子文件的社会化利用。现行电子文件中心通过开放、利用政府信息,服务于社会公众(包括政务活动者自身)查阅政务文件之需要,所以,文件利用率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尺度。收集文件的范围、利用文件的形式等都要取决于现行文件的利用需求,而信息与载体的保护、迁移并非其重点关注的内容。

3、收集和管理对象为现行电子文件。现行电子文件均为政府机关在政务网上形成的处于归档之前的电子文件,而不是已过利用活跃期的所谓“半现行阶段”的文件。另外,电子文件中心的“现行文件”概念可更确切地界定为“正在执行或正在发生行政、法律效力的政府文件”,其实际收集范围应当是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以及其他法定组织形成的现行电子文件。

二、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主体

目前,由于没有相关法规政策明文规定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主体,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文件产生和管理权限出发,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主体应为各机关办公厅(室);从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技术出发,其管理应以各信息主管部门为主体;从文件有效管理和开放利用出发,应将其置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档案局(馆)的管理之下。笔者认为,不管是基于实践,还是基于理论和法律法规,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主体都应当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1、实践经验——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和管理隶属于地方档案局(馆)

从我国已有的几个地方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看,其建设主体都是档案局(馆)。如常州市电子文件中心是由常州市档案局建设并承担其运营的;张家港市档案局根据全市信息化规划的要求,承担了建设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中心的任务;天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是由国家档案局立项、天津开发区档案馆具体承担的。不难看出,目前做法是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已隶属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下。所以,对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主体的探讨应从实践出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档案局(馆)作为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运营者,拥有其管理主体权,合情合理。

2、理论支持——前端控制理论

由于电子文件的易逝性、不稳定性等特殊性,对其进行前端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前端控制理论要求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文件产生之时就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档案自身及管理质量,避免重复劳动。我们知道,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现行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管理,档案行政部门如能成为电子文件中心的合法管理主体,便可以借助这一中心积极主动地对现行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

3、法规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指定各级国家档案馆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目前各地档案馆已纷纷设立“现行文件阅览室”。尽管由于时间和地域限制,这种做法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利用政府信息的需要,但随着网络的普及,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现行电子文件中心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应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担任其管理主体之职,实现“现行文件阅览室”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机构职责

由于各信息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信息安全维护,与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宗旨不符,而各政府办公厅(室)并不具体承担文件的开放利用,所以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应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主体,并努力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助,以保证电子文件中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有关法规政策,明确档案局(馆)的主体地位,解决不必要的纷争和管理体制上的混乱。

三、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基本功能

从我国目前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现状看,其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子文件的接收,主要是通过已建的政务数据交换网络高效率地实现电子文件的在线采集;二是电子文件的审核与发布,主要是对所采集的电子文件格式、内容进行审核,同时根据提交者的要求划分文件的开放范围和利用权限,并对审核后符合要求的电子文件予以发布利用;三是电子文件的保管,一般采用数据库和文件管理方式对采集的电子文件信息进行存储,电子文件目录通过数据库存储,其对应的电子文件全文则保存在计算机的文件系统中。在明确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基本功能的同时,对功能实现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必须予以探讨,以寻求最佳实现途径。

1、收集范围的确定

关于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只收集政务网上流转和形成的现行文件,而不接收各部门已归档的电子文件,这一点界内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就政务网上现行文件的采集范围还存在分歧:第一种做法是只收集政务网上流转的可公开的电子文件,第二种做法是收集政务网上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第三种做法是收集政务网上流转和形成的所有电子文件。笔者认同第三种做法,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如果只收集政务网上流转的可公开的现行电子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利用会受到影响。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服务对象既包括社会公众,同时也包括政务活动者自身,并且文件的权限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完全公开、部分公开、不公开。因此,有些现行电子文件,虽然不能对公众开放,但可以在政务内网上为政府有关部门提

供利用,如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政策选择可公开的现行文件,必然会导致那些对政务活动者自身有用的部分公开或某些不公开的文件不能被及时有效的收集和利用,从而影响政务活动者查阅政府文件之需要。第二,如果只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会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因为有公开利用价值的文件并不等于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这就势必会导致一部分需公开的现行文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公开,从而影响政府信息的发布和利用效果,违背了建设电子文件中心的初衷。

2、文件审核及发布流程和执行主体的确定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流程:一是由报送单位进行初审,再报送到文件中心。所有单位报送的文件,报送后进人报送文件列表,由档案局负责对其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立即发布并提供利用,常州市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就是这种做法。二是按单位报送,由电子文件中心预发布,经主管单位复核后进入发布程序。各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与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采取相应的审核流程。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由于各报送单位对自身报送的文件较熟悉,由其进行初审,不仅准确、效率高,而且可以减轻电子文件中心管理主体档案局(馆)的工作负担。所以,选择第二种方案效果会更好。

四、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文件的最终处置

1、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文件的最终处置方法

目前,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文件的处置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向各单位上传电子档案。如常州市和张家港市电子文件中心并不长期保存收集到的电子文件,而是向各立档单位提供上传每年所形成的电子档案;二是向档案馆上传电子档案。如天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的做法是向数字档案馆迁移需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二者共同之处是其上传的都是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

2、相关问题及建议

对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防止这部分文件的流失,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另外,可以为不断收集进来的电子文件腾出更大的存储空间,集中力量做好现行电子文件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工作。但是,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加以关注。

(1)电子文件中心向各单位上传电子档案,会导致重复工作。

目前,我国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主体是同级档案局(馆),其日常工作都由档案局(馆)负责,向各单位上传电子档案意味着这些电子档案要从档案局(馆)的管理下流向档案室的管理,而我国档案室需要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这就极易导致同份电子文件会从档案馆管理下转到档案室的管理然后再次转到档案馆管理。工作的重复,不仅会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每增加一次文件迁移,电子文件发生信息损失的风险就越大。所以,笔者认为电子文件中心可以把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直接上传到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直辖市(州、盟)同时需把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进行移交,而具有短期保存价值的档案则上传到报送单位,如果报送单位先前已保存了这些电子文件,则不需要上传,可以与报送单位进行协商。这样做不仅能使需归档的电子文件及时得到归档,而且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减少文件迁移过程中的风险。

(2)电子文件中心的归档工作,不应该由档案馆来做。

各电子文件中心对文件的处置来看,不管其是上传到档案馆,还是上传到档案室,其所外传的文件都是具有保存价值、需要归档的文件。所以,档案馆承担了现行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而我国《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等文件均规定了归档是文书部门的责任。另外,由于档案馆工作人员对各单位文件并不熟悉,即使由档案馆工作人员负责,其归档工作也不一定能做好。相反,由于各立档单位文书部门或文件工作人员熟悉本单位文件工作,由他们来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电子文件中心的主体虽是档案局(馆),但其归档工作不应由档案馆来做,而应由各立档单位来做。建议可以与各单位进行协商,让其调用专门人员对这些保存在电子文件中心的文件进行鉴定归档。

五、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发展展望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经过七年的探索,其建设已达到一定规模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于是,在其发展展望中,便有人提出在现行文件共享和利用服务的基础上向归档中心、备份中心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问题:

1、将现行电子文件中心作为在线归档的统一通道,将会导致一部分原本应该归档的文件的流失。因为这些信息从广度上来看,并不是每个单位产生的全部文件,如非政府立档单位的文件、非程式性的文件、失去执行效力的文件等均可能排除在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采集范围内;从深度上来看,现行电子文件并不一定都是归档文件,电子文件中心收集到的文件,确切地说是“部分归档文件”。

篇5:甘肃省卫生厅文件

甘卫宣发〔2009〕134号

关于印发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修订版)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甘肃矿区卫生局,厅直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了进一步加大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健康知识和卫生政策的知晓程度,省卫生厅年初组织编写了《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最近,根据征求到的有关意见和《甘肃省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办法(试行)》精神,省卫生厅组织对部分标语进行了修订和增补。现将《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固定宣传标语主要用于农村墙面刷写,包括村、组(社)醒目处墙面,农村公路干道两侧墙体,以及乡镇(村)街道、中(小)学、卫生院(所)和医药企业等的墙体上或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国策壁中。也可用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刊(播)公益广告,或制作成有关宣传品。

各地要组织力量抓紧落实好这项工作,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目标任务,落实好时限、考核指标等,并将落实情况于6月30日前反馈省卫生厅宣传处。省卫生厅年内将把固定宣传标语刷写情况列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各市州卫生局重点卫生工作综合考核体系。

联系人:张红伟 电话:(0931)4818100 1399317124

5二○○九年六月二日

甘肃省医疗卫生固定宣传标语(修订版)

为了进一步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健康知识和卫生政策的知晓程度,省卫生厅特组织编写一组固定宣传标语,主要用于农村墙面刷写,并供有关载体刊(播)。具体分类如下:

一、健康知识类

为了下一代身心健康,请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咨询请联系当地医疗保健机构)

为了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请您做婚前医学检查

预防婴儿出生缺陷,妇女免费服用叶酸

住院分娩,母子平安

生孩子到医院,大人小孩都平安

宝宝只生一个好,预防接种不可少

完成儿童免疫规划接种是每位家长应尽的义务(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爸爸妈妈要记牢,孩子及时种疫苗(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流脑乙脑危害大,接种疫苗都不怕

儿童容易得甲肝,接种疫苗保平安

乙肝疫苗必须接种三次:第一次为孩子出生24小时内;第二次为1个月后;第三次为6个月后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请到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免费检查和治疗

只要坚持正规治疗,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妇女病和性病的有效方法

与艾滋病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抗击艾滋

出门不沾黄和毒,以免把病带回家

“三报三不”防鼠疫:报告病死鼠、獭;报告疑似鼠疫病人(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不私自猎捕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贩卖疫源动物及其产品食盐加碘是国策,食用碘盐保健康

扶贫先增智,增智先补碘

坚持食用碘盐,享受健康生活

关心孩子,从碘盐开始

坚持食用碘盐,预防出生缺陷与智力残疾

麻风不可怕,关键在早治

中医中药是国宝,养生保健疗效好

看中医,吃中药,花钱少,疗效好

动员起来,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改建卫生厕所,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喝卫生水,上卫生厕所,居住卫生环境

搞好农村改厕,可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孳生和蔓延

自来水、窖水都必须消毒煮沸才能饮用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口诀:先吃水果后吃饭,每天一顿全素餐,一斤奶、三个(种)果,限盐少油多蔬菜,粗粮细粮交替吃,合理膳食保健康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远离烟草

二、政策类

农村孕产妇可在乡镇卫生院免费住院分娩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降消”项目有补助

疫苗分成两大类,一类疫苗不收费(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接种十三苗,预防十四病(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咨询请联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疫苗接种须知:

1.乙肝疫苗:共三针,分别在出生后24小时内、1月龄、6月龄时接种

2.卡介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3.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儿童应在2、3、4月龄、4周岁时各服一粒,必须用凉开水喂服

4.百白破联合疫苗:及时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最有效手段,儿童出生后应在3、4、5月龄、1岁半至2岁之间共接种4次;6周岁再强化接种一次

5.麻腮风联合疫苗: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可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三种传染病,8月龄儿童接种1剂麻风联合疫苗;1岁半至2岁儿童接种1剂麻腮风联合疫苗

6.乙脑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8月龄和2周岁的儿童应各接种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

7.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儿童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可预防甲型病毒型肝炎

8.流脑疫苗:共分两种,即A群和A+C群流脑疫苗。A群在6月龄到1岁半之间接种2次,两次接种要间隔3个月。A+C群在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次

9.炭疽疫苗: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人、与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可免费接种1剂次炭疽疫苗结核病人可到当地疾控中心免费检查治疗

国家对肺结核病人实行免费检查治疗

国家对麻风病、黑热病、包虫病实行免费救治政策

我国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艾滋病疑似患者和感染者可到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到免费的检测、咨询和药物治疗

艾滋病孕妇可以得到国家免费药物治疗,防止新生儿感染艾滋病

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抗体检测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美沙酮可以替代治疗海洛因成瘾者

全省所有唇腭裂患者可到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医院登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享受免费手术修复

参加合作医疗好,农民看病可报销

合作医疗好,个人出小头,政府出大头,农民患病不用忧

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在县乡两级医院住院费用按规定实行现场报销

参加合作医疗农民患大病住院费用最高可报销5万元

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看中医吃中药,报销比例可提高10%

12320,健康伴你行

得病不要急,请拨12320

发生集体传染病、食物中毒、不明原因疾病请拨12320

三、法规类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人都是传染病疫情的义务报告者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校长是学生饮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人人都有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权利和义务

从事餐饮厨艺必须经过健康体检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

痢疾、结核病、肝炎、伤寒、化脓性皮肤病患者不准从事餐饮服务

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劳动者有权拒绝有毒有害生产作业工作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病疑似人员要到取得资质的医疗卫生单位去诊断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最高可被行政处罚50万元

劳动者患了职业病,用人单位要赔偿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无偿献血光荣

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

医疗卫生行业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给举报人50元—2000元的奖励。举报范围是:

1.无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经营活动,或餐饮经营活动中存在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及其它餐饮卫生问题

2.发生的食品、生活饮用水、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问题

3.发生的各类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放射污染等事件(故)或原因不明的可能影响特定人群身体健康的意外(污染)事件(故)

4.无证行医的机构和个人

5.非法采供血、非法从事性病诊疗、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问题

6.医疗机构违反新农合相关政策,有意套取或与参合农民合谋骗取新农合基金等问题

7.医疗机构拒绝为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阳性孕妇和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接种单位未按规定为接种对象接种一类疫苗的8.对国家已明令免费预防治疗的项目如一类疫苗接种、麻风病等收取诊断治疗费用的问题

9.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中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问题

10.其它各类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

《甘肃省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办法(试行)》规定,举报的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可予以物质奖励。省级受理举报电话为12320

注:固定宣传标语除在农村乡(镇)街道、村、组墙面刷写外,还可用于广播、电视、网络等刊(播)公益广告;法规类知识还可广泛刷写在城乡各有关企业围墙和公路沿线墙体上。

主题词:宣传 健康教育 通知

篇6:1-甘肃省农牧厅文件

甘农牧电〔2008〕30号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鲜牛奶生产

和质量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

各市(州)农牧(畜牧)局:

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重大安全事故作出的工作部署,9月14日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我厅也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了加强生鲜牛奶和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加强对生鲜牛奶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市(州)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生鲜牛奶质量专项检查领导小组,逐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明确工作制度,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每市(州)农牧主管部门要确定一名联络员,加强协作与沟通。要组织开展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测,对养殖场、奶源生产基地的抽检覆盖率不得少于50%。特别对已通报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生产企业的奶源基地要开展重点监测,全面加强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专项检查任务按时完成,杜绝不合格生鲜牛奶流入市场。

2、加强生产形势监测和产业救助。加强本辖区生鲜牛奶收购和乳制品销售监测变化情况,制定生鲜牛奶收购应急预案,研究奶站管理的有效形式,切实维护奶农利益。发挥奶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其他乳品加工企业扩大奶源收购,防止发生倒奶杀牛现象。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分析此次事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评估经济损失,提出帮助乳制品企业和奶牛养殖场(户)渡过难关的政策措施。

3、强化奶牛养殖的生产管理。加大对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场)和机械化挤奶站的管理力度,引导养殖户集中饲养,加强养殖环节的技术培训,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严格按照畜牧法要求,所有规模养殖场(小区)都要建立投入品记录和动物疫病治疗记录。严禁使用和添加国家明令禁用药品,严格执行休药期。奶牛养殖小区和养殖场要设立奶源质量管理监督员,负责奶源管理、奶站监督工作,坚决打击生鲜牛奶掺假制假的违法行为。

4、做好信息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各市(州)农牧(畜牧)主管部门要及时向省农牧厅畜牧处报送奶业生产和生鲜牛奶质量状况的信息,实行日报制度,遇到重大信息逐日上报。各级农牧主管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各有关媒体,主动宣传奶业生产好的典型,积极引导乳制品消费,维护奶业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5、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各市(州)农牧(畜牧)部门要深入基层奶牛养殖场(户)、饲料企业、奶站、乳制品企业和超市等场所,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形式,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及时调研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对产业的影响。重点了解正常奶业生产秩序是否受到冲击,奶农收益变化情况,评估经济损失,提出救助受损奶农、加强原料奶质量管理、保证原料奶收购、保护奶农利益,促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二是了解原料奶和乳制品生产销售情况。包括原料奶收购价格、质量变化情况等,原料奶交售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企业奶粉、液态奶等乳制品生产销售数量和价格变化情况。三是了解奶站经营管理情况。包括奶站数量及分布情况,奶站建设主体,挤奶、贮存、运输设施设备和基础条件;奶站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定价机制、合同管理和奶款支付等情况;当前奶站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附表统计数据务于9月17日上报省农牧厅畜牧处,文字调查材料务于9月20日前报送以便汇总上报。

联系人:万占全

联系电话:0931-8834363

E-mail:gsxmc317@163.com

附件:全省原料奶生产、销售、加工情况调查表.xls

二○○八年九月十六日

主题词:畜牧 奶业 管理 通知

抄送:农业部畜牧业司

甘肃省农牧厅办公室

2008年9月16日印发

篇7:2-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甘质监特„2011‟12号

关于切实加强“两会”和春节期间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春节和“两会”期间安全工作的要求,为确保全国、全省“两会”和春节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在做好日常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基础上,省局决定从即日起,迅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察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突出重点 强化整改 不留安全隐患

针对事故多发易发区域和季节特点,重点对石化企业,特别

主题词:特种设备 安全检查 通知

抄送:总局特设局,省安委会办公室,本局领导

篇8:甘肃省加强信息畅通建设刍议

关键词:信息畅通,信息传播,策略

0 引言

信息技术是生产力,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催化剂。从横向来看,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较早提出并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 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极大地推动了本地区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区正在加紧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正成为国内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从纵向来看, 甘肃信息化欠账较多, 信息产业底子较薄, 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地区、行业、单位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共享、不畅通问题较为严重。从全国信息化发展格局来看, 甘肃省要实现2020 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现阶段, 亟需借助信息化力量, 以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助推社会管理的数字化, 使信息畅通成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全民生活水平的通道。

十八大报告指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就是说, 今后一段时间甘肃的发展将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 以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应用为重点, 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信息畅通环境,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 全面提高甘肃省信息化水平, 促进甘肃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化、智能化;为构建“工业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文明省”打下坚实基础。

1 实施信息畅通建设工程的必要性

20 世纪90 年代, 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及电子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在全球的蓬勃兴起, 标志着人类正实现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这一社会形态的重大变革, 引发了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重塑着经济社会结构。其重点表现在:一是信息革命已成为破解传统生产方式发展瓶颈的切入点。自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全球蓬勃兴起以来, 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革命不断深入, 促使信息化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 使科技、信息、资本等要素进一步深入和强化, 对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了重塑, 成为破解传统发展中能源、资源等发展瓶颈的切入点。二是信息革命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约束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息成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的纽带。“蒜你狠”“姜你军”已然暴露了信息不畅对农民造成的伤害。现在很多农业信息化工程正在努力冲破这一阻碍。农信通、惠农通等“三农”信息服务平台, 惠农信息、防灾减灾信息、农产品销售等信息不断发送, 科技大棚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远程治疗等信息工程的实现, 突破了信息不对称的硬性约束, 成为农村真正的富民工程。除了在农业领域外, 计算机、互联网等智能化工具的使用, 使媒体成为人体的进一步延伸;各种先进工具的使用, 缩短了时空距离, 使工作学习突破了传统围墙的限制, 更加自由化和自主化。工业生产、企业经营、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 也都迫切要求信息畅通, 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 在行业内、行业间架起一座信息的桥梁, 消解数字鸿沟和信息不畅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信息革命是引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当前,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设备已承担了制造业生产流程中的大部分工作。制造业的重心已转向研发和设计, 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服务将可能导致传统的大规模批量式生产方式的终结。随之而来的将是个性化的生产方式, 这也将成为信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特征[1]。

2信息畅通的涵义

信息畅通包含信息传播活动的一个生命周期的全部内容。它开始于传播者的采集信息、加工信息, 再将信息发出, 借助于传播媒介传递给受传者, 受传者接受后经过理解、接受, 强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情感、态度或行为。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出:信息畅通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强调信息传播的一个过程。所谓的信息传播就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过程, 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活动的总称。信息传播的内容或目的就是实现有效的信息传递。而信息畅通进一步讲, 就是通过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 达到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利用, 实现高效的政府管理、便捷的民生服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信息畅通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传播者的传播内容无干扰地被受传者接收, 而且受传者的接收动机与传播者的传播动机相吻合的传播过程。也就是说, 信息畅通是传播过程的理想效果。传播畅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3 个层面上:首先是引起受传者在认知层面上知识的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其次是受传者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强化或变化。第三是表现在受传者行动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一般而言, 信息畅通的特征是:系统性、交互性、虚拟性、智能化。

3 甘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一五”以来, 甘肃省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有力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甘肃省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 宽带信息网络建设稳步推进,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信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信息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支柱行业和重点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然而, 甘肃省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但信息化软件建设依然是制约瓶颈

近几年, 甘肃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2011-2013 年, 全省新增移动电话率以13.6% / 年的速度增长, 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乡镇数超过1300 个, 乡镇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 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超过行政村总数的一半。到2012 年底, 甘肃省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3.7%和94.05%[2]。然而, 建设高速率、大容量、广覆盖的主干宽带网络, 功能先进完善的基本业务网, 高度融合大范围宽带接入网等基础网络, 仍然是制约甘肃省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而且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的建设没有统一标准, 相互分割, 各自为政, 未形成共享建设、统一使用信息资源的机制, 重硬轻软, 重建设轻应用, 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3.2 电子政务整体推进, 但是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

基础性、公共性、战略性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甘肃省建成了统一的甘肃省政务专网, 连通了50 个省直部门、14 个市州、86 个县市区以及部分乡镇近1万个接入点, 广泛开展了视频会议、公文传输、办公自动化等应用, 承载了近30 个部门的核心业务。然而, 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问题有:原始信息多, 加工整理信息少;孤立分散的信息多, 交流共享的信息少;传统载体方式信息多, 电子载体方式信息少;行政性开发的信息多, 市场化开发的信息少;静止状态的信息多, 动态反馈的信息少[3]。省内各级电子政务的建设忽视了建设的工程性、过程性和长期性, 导致部分网站信息更新缓慢, 信息资源分散, “欠管理”“少维护”的问题比较突出, 不能满足服务群众的根本目的。而且, 甘肃省的网站建设采用的是“纵向层级制与横向职能制”的矩阵式网络体系, 而且具体建设中多以纵向网络建设为主, 逐渐形成了离散与分割的局面。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 区域、行业之间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和互联互通, 由此引发了“信息孤岛”问题, 造成各地区、各部门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 资源极大浪费。

3.3 社会管理信息化全面展开, 但对数字城市支撑能力不足

甘肃省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然而, 由于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 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很好地支撑甘肃省数字城市建设, 信息化深入应用仍处在探索阶段, 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极不平衡, 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与城市设施,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信息的采集、更新和集成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4 甘肃省实现信息畅通的策略

4.1完善体制机制, 强化管理

健全甘肃省、市、县3 级信息畅通建设工作领导体系, 明确工作职责, 建立共商、共议、共建、共享的跨部门、跨行业协调机制, 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发挥好信息化协会的作用, 形成统一规范的建设标准, 形成信息化建设合力, 整合信息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 保证数据高效联通、交换和共享, 确保信息畅通建设在纵向和横向上可以快速集成和无缝衔接, 强化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 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程, 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2 不断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与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种制度, 创造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积极制定并落实软件、基础电子产品、信息安全产品、信息服务业等领域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金融政策。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和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4.3 强化专项资金引导, 拓宽投融资渠道

对甘肃省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数字城市示范、兰州新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工程、甘肃省公益性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平台和农村通信普遍服务, 财政以补助的方式给予适当支持;对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大项目、物联网产业示范企业配套建设、涉农信息化建设项目, 财政主要以贴息的方式给予支持。鼓励IT企业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 引导市场资金投入,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向银行、创业投资机构、基金等金融机构推荐重点发展的信息化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甘肃省信息畅通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给予资金支持。

4.4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营造信息化建设智力支撑

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成立科研和人才培训机构;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增强甘肃省的创业环境的吸引力, 引进信息化建设的高级人才。完善政策环境, 深入实施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 推进信息化人才管理的规范化。

4.5 发挥通信企业优势, 形成信息化建设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网络等通信运营企业的网络、服务、技术和人才优势,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与各运营企业之间的工作沟通与协作机制, 整合各方面力量, 共同推进信息畅通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罗宁.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经济新机遇新挑战[N].上海证券报, 2012-11-01.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www.gov.cn/test/2013-04/16/content_2379149.htm.2013-4-16.

上一篇: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下一篇:七年级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