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改之我见

2024-05-08

英语课改之我见(精选9篇)

篇1:英语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戴文娟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会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达到“双赢”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程 教学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及实践,需要完成区别于旧课程理念的四大转变:第一,完成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英语教育观的转变;第二,完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思维模式的转变;第三,完成由研究英语教法为主向研究英语学法为主的转变;第四,完成以考查知识为主向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评价系统的转变。在这四种转变的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为应对这样的挑战,英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和协调能力?我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师德,时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这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里的信念不仅包含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也包含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无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怎样的困难,教师都应该始终坚信课改方向,并积极查找、分析问题的原因,克服困难,积极推动课改的进程。高尚的师德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培养深厚的情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因势利导,利用情感教育燃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发展。因此,高素质的教师能协调好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能够有计划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英语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也在映射着世界的潮流、社会前进的节奏。因此英语教师不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尽快领悟新课改的精神,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断了解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再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尤其是在具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施之后,英语教学更应该不失时机地与多媒体结合,体现英语学习灵活、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师需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在彻底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设计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才会更容易、更主动地接受。比如我们经常引入课堂的情景设置、悬念设置,在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必须掌握的知识外,还可以用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理解英语中抽象的概念,运用电教媒体,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最后,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反思,在经验教训中取得进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成果的客观评定,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其实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与总结。我们主张教师反思,不是空谈理论,空喊口号,更不是不切教学实际的盲目争辩,而是为了让反思的成果成为一种经验,一种智慧,以求更好地指导和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教师队伍的反思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反思的角度很多,我认为不妨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自己取得的教学效果着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在此基础上查找漏洞弥补缺口,这样得来的经验既真实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能够大幅度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可以通过虚心请教榜样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促进自身的成熟。这种间接经验一经用于实践,也可以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第三,可以通过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比如召开家长会和班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法,也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不能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但学生的学习态度、状态以及努力程度也不容忽视。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效果的好坏依赖于学生的刻苦程度和重视程度。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完成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小学步入初中,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应尽快适应这种飞跃,以不同的方法、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学习。初中阶段的英语主要侧重点在英语知识和语法的学习上,英语知识似乎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重点的知识是系统的,也是规整的。因此学生要活学活用,以不变应万变,加强对交际用语及语言使用的掌握和理解。

此外还要讲究学习策略,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从新学期伊始就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种思辨的能力。英语学习是一种积累,结果或许见于一时,但工夫却是下在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一经掌握,便不会轻易失去,而且一定会受用终身。

最后,学生一定不要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教师教的初衷在于引导,或者说是指引,而不是替代。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方式,发掘学生的潜力,保证学生前进的方向,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学生是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践这种转变,学生也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动改革的进程。

篇2:英语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之我见

作业是各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

作 者:陈章美 作者单位:重庆经开育才中学,重庆,401122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篇3:英语新课改之我见

一、紧跟形势,更新观念

新课改本着平等、个性、开放、多元的思想,注重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多彩的人格,强调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由原来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不仅满足一般学生的发展,还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教师不能以为科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完善,多年的教学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就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停留在口头上,还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不要轻信语法课不能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只能学习语法规则,然后练习。任何课型都要考虑让学生认知、感悟、尝试总结规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认识到每一节课型都可以在教师及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吸取知识,然后消化理解,最后恰当运用。也就是要放手输出过程,不能一切承包,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教师不能把自己认知、感悟、理解及掌握知识的做法强加给学生,应允许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学习习惯来面对新知识、新技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

二、小组合作,分层次评价

各学科小组的创建普遍存在着不均衡性,对小组讨论的呈现,教师的要求也要分层次,强学科小组要求高,弱学科小组要求相对底些,从而保证每个小组都有成就感。即使是非常不努力、成绩相当弱的学生也有机会代表小组回答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感到在这个团队里,人人都有用,人人都不会拉后腿。比如小组合作,用本单元中所学过的重点词、词组、句式、语法,自创语境,组建篇章,强学科小组要求组员每人一句,进行接龙游戏;中等学科小组找一个代表完成;而弱学科小组只要提供汉语语境,让别的小组来翻译,鼓励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最后全班再把英文作文齐读一遍,以表示对他们小组合作成果的重视,课堂活动最简单、最基础的任务通常是:利用词汇表和词典,扫清课文中的生词;抄写课文中含金量比较高的经典句式,人人都可以做,从而带动全班产生努力向上的劲头。

三、任课教师也要参与育人

1. 多给学生几次机会,不要“一棒子打死”。

本学期我遇到过4人在课上或晚自习玩手机,及时发现并提醒了他们,然后面向全班讲问题的严重性、危险性。我并未当时就没收手机,并未直呼其名,给他留足了面子,课下再找他们进行贴心的交谈,使其意识到老师确实为他们着想,后来这些学生从未犯过第二次相同的错误。

2. 充分掌握利用学生的闪光点。

我班一女生刚入学时,给人的印象总是懒散、拖沓,上课不是睡觉就是说话,但她偶尔会回答别人答不上的问题,因为她的知识面非常广,课上要是有与课外知识有联系的时候,我就会给她机会,慢慢地,她课上很少睡觉了,自信心增强了,甚至主动回答问题,给同学们讲故事,唱英文歌曲,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

四、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后进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五、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我们知道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learn how to learn”成了21世纪的重大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和谐的课堂很重要,教师要创设比较真实的语言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通过交际练习获得语言能力。如高一英语必修二的第二单元是“Olympic Games”,这是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关奥运的题材。导入时我问学生:“Do you like the Olympic song‘You and Me’?Who can sing the song for us?”学生们都很喜欢这首歌,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会唱的学生热情地唱了一遍。然后我们又一起欣赏了这首歌。歌曲舒缓优美,学生可以感受到全世界人民友好、团结的精神风貌,激起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平友谊的热爱,同时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随后我又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他们对这首歌的感受以及对奥运会的认识,这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篇4:高中英语新课改之我见

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才是课改的主要实施者。同时我们还肩负着改变传统观念和固有教学法的重要使命,所以教师的转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也是让学生在体验、参与、研究这样一种过程中去学习外语,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参与的量,要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到语言是实用的,而不是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还倡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而目前我们所用的外研社的这套教材比较接近于高中生这个年龄阶段学习、娱乐等方面的世界知识,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辅以一定的知识讲解。由此可知,无论是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还是新教材的设计,都强调了合作学习和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英语教材的词汇量较以往英语教材明显增大,尤其是高二阶段的英语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学生词汇掌握的要求。教师要求学生课下背诵、拼写,每节课前以听写的方式进行检测,但很多学生在记住了单词拼写及汉语意思的情况下,在运用时还是束手无策。

此外,较大的班容量尤其是超过70人以上的班级,对外语教学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确实充满了挑战。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指导也势必会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存在着诸多障碍。而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使学生的外语学习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1.教师要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记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一节课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指导和答疑的作用,就是强迫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际上也是成为自己思维和思想的主人。

2.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教师用英语教学,学生也会用英语思维。不要怕學生听不懂,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

3.对英语课导学案的制作和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以通过探究掌握知识为目的,而且要注意不能过多地增加学生负担。因为学生课下负担加倍,既要准备导学案,又要完成作业,常常疲于奔命到深夜,长此以往必然打击积极性并降低学习效率。

4.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培养,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对现在的大班授课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创新精神,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创造出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英语课前三分钟轮流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演讲,做各种英语游戏,读英文报纸并回答问题或组织讨论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在轻松的活动中锻炼语言的应用。

5.要建立新的合理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励自己,树立信心,有利于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可见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而观念的根本转变,是教师应对新课改的关键,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篇5:课改教学“走秀”之我见

潘代兴(广西贺州市钟山县花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广西 贺州 542613)

摘 要: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走秀”的现象。牵制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些低效课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篇6:课改数学之我见

李高盼

弹指一挥间,两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作为一名新加入教师队伍的老师,在刚开始就接受了我校一线五环教学模式的培训和新课改的理念,使我的教学有了轨迹,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以来,由于接手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时间不久,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观念方法方式方面都有新的挑战,教学起来感到很吃力。我不敢放松自己,每天都努力去备课,钻研新课标,以尽快适应新形势的数学教学,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课改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改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改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二、沿着一线五环教学模式的道路、坚定不移的进行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数学教学采取了知识梳理——自主学习——暴露反馈——讨论矫正——课堂小结的一线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师泛泛而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要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改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教师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另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强调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篇7:论文:《语文课改之我见》郇莉莉

学者朱占玉说:“反思才会明理,反省才明智。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实在,少一点花招;多一点主见,少一点盲从。这才是课改精神。”

一、课改下的课堂有了亮点——正确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是个性学习的需要,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人”地位,在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质的培养。当然,“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因此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学科特点,恰当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正确地把握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度”。

1、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用“自主”性学习。“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语文最基础的环节,如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二是指阅读中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建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学习的自立行为。于漪老师说:“关键在培养学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激发他们酷爱读书,指导他们学会读书。”王尚文教授则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觉的“语文意识”,并以此为起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2、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重点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且要有目的、有指导、有反馈,不能流于形式。

3、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课文中的有关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结构还不完善,低年级和高年级也存在差异性,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不宜复杂,应定位在学生“喜欢”的层次上。

二、课改最深的体会——正确处理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关系——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1.深入钻研文本,定位准确的价值取向

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教科书,认真研读,读出自己感受,真切动情;读出文本语文的表述特色;读出文本的教学价值(教给学生什么);读出自己的困惑(以此确定教学重难点)。同时,要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内容,从而确定文本准确的价值取向。

2.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更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并逐渐会学语文、学会做人。

学生的独特体验建立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所以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发挥。”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体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是在课堂上漫无边际地求新、求异,不等于放手不管。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价值观,也反映着教材编写者的价值观。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主持、组织和引导下,达到师生与作者和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

三、课改之困惑——如何充分体现“语文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语文味”回归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语文教育成为真正能体现自身特性和功能、严谨科学的人文学科。

1.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是学习者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的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写美的一门课,与此同时,提升精神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仅是引导学生把握内容、积淀情感,更多地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文,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味人文性,交流情感,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正确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宏观概念,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同等对待,平均用力。就具体课文而言,有的课文以落实工具性目标为主,渗透人文性目标,有的以落实人文性目标为主,兼顾工具性目标;就一节课而言,应该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在适当的语言学习环节中恰当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内容精彩处,语言运用经典处”,学生学习困难处。衡量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否成功主要看是否有有利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融情于课堂,注重情感熏陶

选进教材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文学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因此把握文学特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让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加浓厚,必须使语文课富有情感,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

确实,我们的语文课,不乏精辟,不乏知识,缺乏的是激情,是感染,缺乏的是“语文味”。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同时,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浪漫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必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他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8:英语课改之我见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教学的实践总结, 我发现用课文引路, 以学生为中心, 创设情境, 平等地、积极地开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关系的教学交流过程,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过程。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内以课文为依托的说话训练, 是半控制阶段的操练。在理顺了课文的前后关系以后, 抽取提炼出典型的语言结构 (这里的语言结构是指值得仿说的句型) , 然后再次在语言操练的交际活动的基础上, 将抽出的典型的语言结构进行操练、强化。当然, 必须先由教师准确地呈现, 然后利用各种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进一步培养说话的能力。

(1) 教师提供情境。在课文“The Last One”中, 含有新词组:urge sb.To do sth.教师提供的情境是:Chocolates do harm to my teeth.学生通过思考, 分析后, 得出如下结论:So please don’t urge me to eat lots of chocolates.My parents never urge me to eat chocolates.etc.

(2) 教师给出几个句型, 学生根据句型连接成句。在课堂上学到We have/had to…and there must have…一句时, 教师给出的句子是:They had to climb the Hua Shan Mountain for five hours to get to the top.Some of them were exhausted…They gave up half way.学生通过分析, 整理出:They had to climb the Hua Shan Mountain for five hours and there must have been some people who gave up half way.

(3) 教师给出例句, 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经历及学识, 充分发挥想象力, 积极思维, 迅速用英文组织材料, 表达自己。

如:We all know what…should have said…but what he actually did…学生经过思考, 说出:We all know what the boy should have said to his English teacher when they met this morning, but what he actually said was goodbye.

We all know what the nervous little girl should have said, but what she actually said was:“I’m a school boy.”

通过上述不同的句型在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操练, 更好地解释了句型结构的运用, 学生更容易理解句子的意义, 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 进而忘却句型本身隐含的难度。

2) 在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和句型结构的基础上,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也就是小段的操练上, 如就文中某一人或某一物再现文中句子或发表个人观点;课文的复述;课文的续写;课文中心思想的概括等。

(1) 就文中某一人或物再现文中句子或发表个人观点。在“The Record Holder”一文中, 围绕文中的男孩可以说很多。如:The boy didn’t like school.He played truant.He hitchhiked to many places and travelled 1, 600miles.He was picked up by a policeman on the French—Spanish border and was sent back home.以上小段的内容主要来自课文, 但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重新进行了组织, 这是一种创造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加入自己的观点。

(2) 课文复述。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学过的词及词组重新组织课文内容, 以期新旧结合, 到达融会贯通之目的。如在课文“SOS”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 给出一些词及词组以降低难度:a light passenger plane—crashed—a woman and two baby daughters—snow—suitcase—next morning—heard—stamp—SOS—a pilot—rescued.学生很快就能说出:A light passenger plane cashed in the mountains.A woman and her two baby-daughters were unhurt fortunately.Snow lay thick on the ground.The woman turned the suitcase into a bed at night and put her two babies in it.The next morning she heard airplane flying over and she stamped out SOS in the snow.It was seen by the pilot.They were rescued at last by the helicopter.

(3) 中心思想的概括。低段的高中学生还不太善于较长篇幅地连贯表达自己, 在必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如:points

1.local cinema

2.P&U Bird Seed Co.

3.Presenting free variety show

4.Many artists should…

5.Failed to turn up

6.Show very dull

7.Funny thing------

8.Advertiser introduced program saying…

9.This…gentlemen

有了这些提示, 学生就能较快地根据提示组织成文。

3) 以上操作活动是紧紧依附于课文内容的, 是为自由交际做准备及铺垫。以课文为依托的半控制阶段的操练之后, 我们还要基于课文, 结合社会现象进行一定的讨论, 使得语言的操练紧密地和社会这个大课堂结合起来, 更好地体现交际的意义, 让学生走向一个新的交际高度。

篇9:新课改英语教学之我见

一、认知法

这类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种活动:1.阅读和听故事。教师向学生推荐和本单元有关的优秀的和有针对性的读物,以供学生阅读;在课堂上还可以安排读书讨论,交换读书心得;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讲述与单元内容有关的故事,激发其学习的兴趣。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幻灯、录像和电影,培养学生的感知力。3.艺术欣赏。通过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美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操作法

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学生的言语和动作的活动来达到教育目的。

1.游戏。不同种类的游戏不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可以减轻紧张焦虑,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轻松完成教学任务。2.测验。课前准备好试题和卡片,让学生在上课时做短暂的笔试和口试,帮助学生自我总结和分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3.讲演。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口才,培养竞争意识和胆量。4.唱歌。收集和提供一些易学、易唱,语言纯正,又有教育意义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听学唱,通过唱歌活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集体讨论法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完成。这类方法有多种,以下几种讨论法可尝试。1.专题讨论。在每一单元,有相对应的话题,可针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2.辩论。就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根据理由进行辩论。例如,对school rules有不同的意见,分成正反两方确定论点、论据进行限时辩论。3.脑力激荡。利用了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使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出更多的意见和想法。4.配对讨论法。就一个话题,两个人先讨论,得出结果,然后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

四、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生活中真实交际的情景,进而增加说英语的实用性和切身体验英语的经历。

在教学课程中,可应用的角色扮演方法有以下几种:1.分角色朗读。对于课程中的对话,分配不同角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2.为电影演员和卡通人物配音法。放有关电影和卡通片片断,让学生仔细听懂大概内容,用简单的英语来为片中人物配音,要求声情并茂。3.自导自演短剧。学生分小组在课下编写英语短剧,可借助各种信息来源充实剧本。然后,自己导演情景剧,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过得充实而快乐。4.教师参与临场发挥。给学生2分钟时间,根据课程中的例子,仿照其形式编演类似对话。教师可突然加入扮演其中一名角色,推进情节丰富圆满。

五、行为促进法

行为促进法的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行为促进法有以下几种:1.行为训练。教师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指定学生完成一些行为训练的任务。如每天主动用所学的英语向别人打招呼,每天值日生要报天气、人数、日期,每天早上轮流到前面做一分钟英语演讲等,并加以督促和鼓励,以增强该种行为。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和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行动勇气是很有帮助的。2.示范。这是一种借助模仿来学习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求教师起示范作用,作学生的楷模,学生通过效仿教师而获得良好的收益。3.奖赏。利用糖果、玩具、分数、表扬、奖章等强化物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行为,使之养成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常常以言语形式鼓励、奖赏,例如“Well done!”“Pretty Good!”“Fantastic!”,等等。4.契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习双方共同商定一份明确公平而可信的契约。在契约中,明确规定何种良好行为的表现可以得到几个积分;何种消极的行为表现,每次要扣掉几个积分;多少积分就可换取何种强化物,或者享受某种特权。这份契约使教师明确教育训练各阶段的重点,使学生明确知道训练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以上教学方法的分类并非绝对,不同方法之间有一定交叉或包含关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时、特殊目标和学生不同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新目标要求,英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活多变,而宗旨是以“人”为本。英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点拨能力,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把英语课上活,上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上一篇:大班健康活动《奇妙的鼻子》教案下一篇:“七五”普法法律知识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