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的故事教案

2024-04-26

冬不拉的故事教案(精选12篇)

篇1:冬不拉的故事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难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清除拦路虎。

2、生字我注音,我写好。

()()()()()()

筹 廪 匕 剁 酱 冥

()()()()()()

萨 骏 蔽 赐 葬 凄

3、我能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把死看做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深沉地思考,绞尽脑汁地想。()

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

坐着躺着都不能安静,形容心情不安,烦躁忧虑。()

4、概括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课文题目中的“冬不拉”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那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冬不拉为什么要自告奋勇去除瞎熊?并说一说,冬不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3、认真读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藏起来。”这段话,找出描写王子的动作的词画出来。从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琴声的一段话:

(1)这段话采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最喜欢的琴声和所描述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

课后检测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展:A、张开,舒展开 B、放宽 C、施展

1、国王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2、他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解:A、剖开,分开 B、讲明白,分析说明 C、懂,明白 D、除去

1、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

2、他俩打的真是难解难分啊!()

二、在句子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用填进去的关联词语各写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1、冬不拉()牺牲了,()哈萨克族人民一直怀念他。

2、()面对着庞大而凶猛的瞎熊,冬不拉()丝毫不畏惧。

篇2:冬不拉的故事教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勇敢无畏的品德。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冬不拉图片、音频,生字卡片。

3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的样子,听冬不拉弹奏的乐曲。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汇报一下。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哪些?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1)判断正确读音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 如()如()()()不宁()死如()()眉不展

3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三、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哈萨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止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

第三部分(第11—18自然段):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害瞎熊,牺牲了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四、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中的成语。2读课后思考问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默读第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批注。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第2自然段)出示文字: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王子却敢于替父分忧,为民除害。)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第5、6自然段)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瞎熊、布置捕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③写瞎熊的这一自然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瞎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是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第7自然段)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③你感受到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场面?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一、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是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对应的故事情节。(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了到什么?(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二、弄清来历,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三、总结全文,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3归纳总结,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不辞辛苦准备作战——毫不畏惧英勇搏斗——献出生命为民除害——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2积累词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等)

《冬不拉》课文篇幅较长,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接受知识的更新、学习方法的辅导,同时尝试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篇3:冬不拉艺术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思考

关键词:冬不拉,哈萨克族,理论思考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 被誉为“牧民心中的夜莺”。在哈萨克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冬不拉以其独特的人文方式解读着哈萨克人的心路历程, 成为哈萨克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哈萨克语中, “冬”指粗糙的木刻, “不拉”指张弦。也有人认为“冬”是乐器弹奏之声, “不拉”是给乐器定弦的意思。

一、冬不拉艺术的研究现状

1. 以冬不拉的历史研究为基本出发点

据《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1]中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 冬不拉就已在哈萨克族先民中流传了”。清朝官侍读学士褚廷璋在《伊犁》中写道“人驱风雪兽驱烟, 犹思乌孙立国年。海气万重吞丽水, 山容三面负祁连。盘雕红寺朝命角, 散马青原夜控弦。”诗中说道的“控弦”就是弹拨乐器冬不拉。而诗中提到的“乌孙”最早见于《史记》和《汉书》。由此推断冬不拉这一乐器的历史久远。哈萨克著名哲学家, 数学家, 文学家穆哈买德`艾布纳赛尔·法拉布 (870年~950年) 也曾说:冬不拉这一乐器的确有过。它来源于哈萨克族, 这是确信无疑的, 从他研究的这方面的手稿也能证明冬不拉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 以冬不拉形制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

简启华教授的《冬不拉》[2]和《哈萨克族简史》[3]一书中对最初的冬不拉制作工艺和形制进行了详细描述。其最大特征是:传统的冬不拉形制分为两种:一种琴箱为椭圆形, 琴身较短;一种琴箱为三角形, 琴身较长。冬不拉的弦有两根, 一般用羊肠制作, 8~13个品位;毛继增在《冬不拉》[4]一文中不仅对哈萨克族冬不拉早期制作的形制进行了详细分析而且对冬不拉乐器制作中音量的大小和做工细致度提出了新的评判标准。他在《冬不拉的制作与改革》[5]一文中, 对传统的制作方法及类型不仅作了细致的介绍而且对哈萨克人给予了冬不拉这一乐器的部分名称的特殊称谓作了描述, 比如:琴杆称为“脖子”;音孔称为“嘴”等等。

毛继增在《冬不拉的制作与改革 (续) 》[6]一文中, 冬不拉在解放以后对于木材的选择和琴杆、琴箱分开做的新的制作方法以及由传统的两种类型变为三种, 即:“阿肯冬不拉”“阿德江冬不拉”和“乐队冬不拉”作了深入的分析;宋博年, 李强著的《西域音乐史》[7]一书中对冬不拉形制方面的变化也作了详细的论述;《爱乐之友—中国少数民族器乐介绍之四—哈萨克族的冬不拉》[8]和黄适远《哈萨克族冬不拉制作技艺》[9]两篇文章中也对在新时期新的社会环境下, 冬不拉的制作和形制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了说明。为了扩大冬不拉的音量和音域效果, 改用铜质品位并将品位提高达17个, 改传统的肠弦为钢丝弦, 制造出高, 中, 低音冬不拉;韩育民著的《中国哈萨克族音乐文化》[10]一书中对冬不拉由于受到社会发展要求, 音乐工作者结合国外制作冬不拉的经验, 制造出一套造型相似, 大小各异, 音色统一的五种不同音域的冬不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塞里克·加合曼和夏木斯·胡马尔著的《中国哈萨克》[11]一书中对冬不拉从材质、外观和音色等方面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论述。根据材质不同将冬不拉分为松木冬不拉, 什呐尔冬不拉, 希冬不拉和骨质冬不拉等, 根据外观、轮廓、音色等不同又将冬不拉分为三弦冬不拉, 折叠式冬不拉等。

3. 对冬不拉的演奏形式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

通过整理文献, 在阿肯弹唱中, 处于伴奏地位的冬不拉和冬不拉作为独奏乐器发展的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 以对冬不拉作为伴奏乐器:别克苏勒坦·凯塞著的《哈萨克族阿肯弹唱》[12], 在这本书中, 在阿肯弹唱和对唱环节中对冬不拉的使用作了表述, 在早期的哈萨克族人民眼里, 不会弹奏冬不拉的阿肯不被称为真正的阿肯。赵嘉麒在《哈萨克文化简史》[13]一书对著名阿肯的介绍中也提及到阿肯在创作音乐和诗歌上, 冬不拉处于重要的伴奏地位。 (2) 以冬不拉作为独奏乐器:托汗·斯马古力在《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家白山布·杜南拜》[14]一文中, 对艺术家白山布·杜南拜创作的反映社会事务方面的乐曲、反映骏马走势的乐曲、反映自然风光的叙事乐曲等不同内容形式的冬不拉乐曲进行了论述。毛继增的《一位未留姓名的冬不拉作曲家—巴赫提汗·塔海》[15]一文中, 详细描述了冬不拉作曲家巴赫提汗·塔海在不同社会时期创作出的反应当时社会形式的冬不拉乐曲。其作品主题鲜明, 均来自于生活、群众, 在他的作品中时代社会生活得到了及时反映。韩育民在《十九世纪哈萨克著名冬不拉演奏家及作品阐释》[16]一文中, 对三名有影响的冬不拉演奏家和具有代表性的冬不拉乐曲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指出他们创作的冬不拉葵依讴歌了民族团结和哈萨克人民的劳动生活, 表现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张建铃在《浅谈冬不拉演奏中如何增强音乐表现力》[17]一文中, 对冬不拉的弹奏技术和如何培养学生弹奏冬不拉作了理论上的论述。熟练掌握和运用冬不拉弹奏技术, 增强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培养对冬不拉的音乐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都作了相对应的阐释。

4. 对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人民音乐》刊登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工团建立冬不拉乐队》[18]一文中, 对该乐团成立以及后七年的发展和对整理收集以及创作冬不拉乐曲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和说明。乐队收集民间冬不拉乐曲250多首, 改编创作乐曲100多首, 并将单一的冬不拉弹奏发展为乐队形式, 为继承和发扬冬不拉音乐作了很大贡献。张文学在《阿勒泰地区阿肯弹唱的发展和繁荣》[19]一文中说明从1972年开始, 阿勒泰地区开始举办阿肯弹唱会, 促进阿肯弹唱及冬不拉乐器的发展。《昌吉日报》刊登的《叶尔肯制作微型冬不拉富已名乡》[20]的文章中, 描述了冬不拉通过一种旅游纪念品的方式, 传承着哈萨克族文化。《塔城日报》刊登的《托里万人同奏冬不拉—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1]一文中, 通过描述10495人共同演奏了哈萨克族传统乐曲《凯乃斯》并成功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这一活动, 从侧面描述了对冬不拉传承的发展作用。《新疆日报》刊登的《邓攀:真情传播哈萨克音乐文化》[22]的文章中, 对其他少数民族制作冬不拉和传播冬不拉音乐文化作了论述。

二、对研究现状的理论思考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 笔者梳理出一些理论思考并提出研究的新视角。

1. 对于冬不拉制作工艺和形制特征的分析, 并准确根据文献得出:

早期的冬不拉制作工艺简单, 用红柳松木整块挖削而成, 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中期的冬不拉则根据多种木材的选择和琴身琴首分开制作的新工艺进行了发展;晚期的冬不拉在音域方面的扩展出了外形相近大小各异的五种类型的冬不拉。总体而言, 对于冬不拉的发展文献论述较为笼统, 相对于哈萨克族这个游牧的部落, 冬不拉的诞生、形制上的变化以及发展与不同的部落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有这重要的联系, 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流, 哈萨克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相互的影响等等, 而这些影响在大量的文献中并没有获得准确地信息, 笔者认为, 一个乐器的诞生、演变、发展恰恰离不开这些方面的影响, 我们不应该只放在对乐器本身形制的变化的研究上面, 而应该把这种形制的变化放在社会、历史、文化这个大背景中去看它, 那么它才更具有一种生命力和维系部落群众之间情感的表达作用。

2. 在阿肯弹唱中, 冬不拉作为伴奏乐器处于重要地位。

冬不拉作为独奏乐器, 其乐曲的内容大致分为反映草原自然风光、反映生产生活、反映社会主义等方面, 在不同的时代大背景下, 社会的主流方向往往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变化, 根据歌唱的内容不同, 乐曲的曲式、调式音阶等会产生不同的改变, 而这些变化的内容并没有在大量的文献中体现出来。

3. 现有文献对冬不拉作曲家和冬不拉乐曲都有系统的论述,

对于冬不拉演奏技巧, 弹奏方法只有部分哈语的文献, 对于冬不拉的教学方法也局限于口传式教学。这对冬不拉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局限性。笔者认为, 通过翻译哈语文献, 用专业的术语展示冬不拉的弹奏方法, 才能更大规模地促进冬不拉演奏方面的发展。

4. 作为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冬不拉的传承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它维系着整个哈萨克族的精神命脉, 传递着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思想。在哈萨克族人民心目中, 冬不拉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

篇4:冬不拉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只凶恶的独眼熊,它常常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来伤害牧民们里的小鸡、小羊、小马等小动物,有时候被哈萨克的牧民发现了,那头可恶的独眼熊连人都要伤害,人们原本宁静幸福的生活被闹的鸡飞狗跳,人们晚上睡觉都是提心吊胆的。于是,国王就挑选了一些勇敢的猎人去杀死独眼熊。

可是,独眼熊实在是太凶猛了,有好多猎人都死在它的手下,只有两三个猎人回到了村子,而且身上好多地方都受了伤,所以,没有人再敢去挑战独眼熊了。

国王有一个16岁的独生子叫冬不拉,他是一个非常勇敢和善良的王子。他从来都不因为自己是王子而看不起穷人。有一天,他又偷偷地跑出去找他的穷伙伴,当他到了朋友家里的时候,看见朋友正在伤心的流泪。原来,冬不拉的朋友从小养的一匹黑马被独眼熊害死了。那匹黑马是冬不拉最喜欢的,他生气极了。于是,偷偷地,他瞒着朋友和父亲,独自寻找独眼熊去了。

一天过去了,冬不拉没有回家;两天过去了,冬不拉还是没有回家,刚开始的时候,国王也没有在意,因为冬不拉常常会在他朋友家里住两三天才回家的。十天,半月过去了,冬不拉还是没有回家,国王着急了,派人去他的朋友家寻找,可是他的朋友们都说好久没有见到王子了。国王着急的晕了头,他让武士们把铅锅抬到宫殿里烧得滚滚沸腾,并召来所有的仆人,指着锅里的铅水说: “限你们三天之内,给我把王子找回来,如果谁要带回不幸的消息,我就用这铅水浇灌他的嘴巴。”

仆人们怀着恐惧的心情,跨过草原,走进森林,去寻找王子。可是,两天过去了,没有找到踪影,大家都很着急,挨过鞭打的老牧人呼斯赛英说:“我们到原始森林里去找找吧,说不定会找到的。

第三天下午,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老牧人呼斯赛英终于在一棵大树底下找到了王子的尸体,旁边躺着的还有独眼熊的尸体。看到这种情况,他心里又喜又悲,喜的是已经找到了王子,独眼熊也被王子杀死了。悲的是回去之后,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最后,呼斯赛英担心地说: “啊,这怎么回禀国王呢?”有的人提议: “干脆不去给国王报告,就在这深山里住下来,打猎度日。”有的人却说: “不行,这样只能走脱自己,走脱不了父母子女。”大家相互议论,一筹莫展。

天,渐渐的黑了,森林东头闪烁着熊熊篝火的光,老牧人呼斯赛英看到大家焦虑的样子,便提议先到有火的地方投宿,第二天再好好商量。

点燃篝火的是两位银须鹤发、面容慈祥的老人,他热情的用好茶好肉招待着这些夜来之客。但是仆人们一个个闷闷不乐,无心吃喝,老人询问他们的心事。呼斯赛英讲述了他们烦恼的原因,老人听后,眼睛里闪出了智慧的光,安慰大家说: “你们不要着急,先吃饭喝茶,事情由我想办法。”

当大家吃喝得正香的时候,老人围着篝火走了一圈,忽然远处突然飘来了牧笛的声音。这时,老人侧耳细听,沉思默想了一会儿,便兴奋地告诉大家: “现在有办法了。”

大家一听,齐声问道: “有什么办法?”。

老人乐呵呵地回答: “现在我的左边有一棵红松树,你们把它砍倒。”大家七手八脚地砍倒了;老人又说; “我的右边还有一头枣骝马,你们把它宰掉。”大家也照着做了。老人就对大家说, “你们都去安心休息吧,明天即可以回去了。”

第二天早晨,大家睁开眼睛一看,老人正抱着一支崭新的瓢形乐器在弹奏,都争相围拢过来观看,老人笑嘻嘻地说: “这东西可以避免国王残酷地惩罚,也可以传达王子的消息,还可以给你们带来欢乐。”说着,就将冬不拉送给了老牧人呼斯赛英。大家这才明白:砍倒的红松树,做了冬不拉的身壳,抽掉的枣骝马筋,拧成了冬不拉的琴弦

国王听说找王子的人们回来了,又命令武士们在殿角里烧起铅锅,当铅沸腾后,再命令武士们抬到他的宝座下,才召见寻找王子的人们。于是,呼斯赛英他们就带着冬不拉来见国王。国王指着沸腾的铅锅说: “你们给我带来了王子的消息吗?

“我们只带来了这个。”呼斯赛英说着就弹起了冬不拉,整个宫殿里都响起了山林的风啸声,野兽的咆哮声,王子的追猎声,马蹄声,惨叫声……

国王被激怒了,他象发疯的狮子一样吼道: “你们给我带来了王子惨死的消息,你们难道忘记了用铅水灌嘴巴吗?”

呼斯赛英不慌不忙地指着冬不拉说; “尊敬的国王,你不是听着吗?我什么话都没说,全是它发出的声音啊,你要惩罚就惩罚它吧。”

无智的国王,命令武士们给冬不拉口里灌铅水,还命令武士们去捆绑呼斯赛英,要给他口里灌铅水。呼斯赛英用力推开了武士们,用愤怒的歌声揭露了国王的凶恶,用美丽的歌声赞扬了王子的勇敢,歌声感动了殿上所有的人们,也吓昏了国王,使他从高高的宝座上摔下来,一下掉进了沸腾的铅锅里……

哈萨克族有句谚语: “当你降生的时候,歌声为你打开门户,当你长眠的时候,歌声伴你进入坟墓”。从此,冬不拉这支腹呈梨形、颈细而长、以弦隔音、的拨弦乐器,就成了哈萨克族的心爱之物。世世代代的歌手们,都用它抒发自己的民族情感,批判黑暗,颂扬光明,揭露残暴,歌唱幸福……

篇5: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冬不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16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教学重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了解人民群众鲜明的爱憎和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以“冬不拉”谈话导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冬不拉”指的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以自读、赛读、指名读等方式读课文。

1.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①瞎熊伤害人畜②王子除害牺牲③琴声讲述故事。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试给课文分成段,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①)在萨哈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第二段:(②——⑩)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拦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第三段:(11——17)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个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乐器“冬不拉”的来历。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为人民除掉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件事告诉了国王。为纪念王子,人们把这种乐器叫“冬不拉”。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了解哈萨克族。2.体会瞎熊的凶残。

“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伤害人和牲畜”,“不得安宁”。3.讲解多音字“没”。

四、拓展。

结合“301”昆明杀人事件与老师介绍的新疆,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尤其是新疆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成语。

六、板书设计:

起因 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 经过 王子除害牺牲

结果 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明白课文的主主题思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难点: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谈话:同学们,谁来给老师讲讲课文内容是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王子——冬不拉。课文是怎么将冬不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跟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l.冬不拉一听,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①学生找出瞎熊特点的词语,交流:

庞大而凶恶: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凶残狡猾: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都没有成功。

②“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本课指冬不拉主动要求承担除掉瞎熊的任务。)③为什么国王“说什么都不答应”。(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2.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中隐藏起来。提问:这里体现王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猛砸。提问:这里体现了瞎熊的什么特性?

4.学习第七段。

(1)学习多音字“颈”。

(2)结合课文插图,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5.讲解“匕”的笔顺。

6.结合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的意思和它体现的感情。

7.体会为什么人们将瞎熊“剁成肉酱”?体现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三、想象场面,感悟琴声

1.人们是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国王呢?

(一个叫阿肯的老牧人带着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去见国王,让这个乐器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2.“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想出什么办法?(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义: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知于是他过于悲痛呢?)

3.指名读16与7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场面。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16段中的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师板书)再次体会王子的英勇。

(1)琴声雄浑季激昂描述的是王子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他发现了瞎熊的足迹,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2)琴声低回婉转描述的是伪装被熊瞎识破,危机到来,王子与瞎熊的战斗就要开始。

(3)琴声音韵铿锵描述的是王子和熊瞎进行激烈的搏斗。

(4)琴声如泣如诉描述的是战斗结束了,熊瞎被杀死了,王子也牺牲了,人们把王子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5.讲解“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等词语。6.带着想象,配乐朗读16自然段。

7.讲解16段中排比句的用法,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5、16自然段。(深情地、回忆地、悲痛地)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国王为什么“泪如雨下”?他罚了阿肯吗? 体会国王的悲痛与善良。

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

同学们,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而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的乐器也让人们避免了受到惩罚。人们为了纪念王子,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五、拓展: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2、本文写作手法:民间故事的一般模式(相传„„从此„„)

3、结合当今社会,谈谈现在能不能杀死黑熊?

六、板书设计

冬不拉

琴声

故事

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搏斗 音韵铿锵 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3、在日记中写写你的读后感。(可以写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篇6:《冬不拉》的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蔽、匕、捅、赐、剁、葬、冥、器、凄、恋”14个生字,掌握“一筹莫展、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冥思苦想、凄凉、依恋、乐器”等词语。并能通过、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品读冬不拉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经过,感悟王子的善良、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

【教学建议】

1、课前自读课文,了解冬不拉是怎样杀死了瞎熊,怎样英勇献身的以及人们又是怎样怀念他的。

2、识字写字。“匕”字应读“bǐ”,不要读成“bì”,第二画应该是撇而不是横;“萨”字读“sà”,不要读成“sā”;“蔽”字下面的“敝”的笔顺是;“凄”字右边的第七笔“丨”下面不要写出头。

3、这个故事凄凉悲壮,语言朴实简洁,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把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但不要简单地认为“多读几遍”就可以了,既然是“深受感动”的,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是什么地方打动了你,读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再边读边议,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读第二部分第一层: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读这部分内容时要体会这“自告奋勇”的分量——国王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是因为瞎熊严重地伤害人畜,而且被派去伏击它的猎人都被咬死了,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任何办法。王子为了为父分忧,为了替民除害,不畏瞎熊的凶残,不顾个人的安危,主动要求承担这最艰险的事,而且他不顾国王的阻拦,毅然地去找瞎熊了——这正是令人感动的地方。

(2)第二层描写王子找到瞎熊、布置捕兽夹这个情节也是令人钦佩和感动的。从“王子带着……骑着……翻过……涉过……穿过……”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无畏的勇士形象,告诉人们王子为民除害是那样艰辛,决心是那样坚定。而对瞎熊的描写预示着王子要除掉这狡猾的瞎熊是多么危险,同时也衬托出王子视死如归的气魄。

(3)第三层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场面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一个武艺高强又无比英勇的英雄形象是那样令人敬佩,英雄的牺牲又令人无比悲痛!

4、在引导学生读第三部分时,加强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尤为重要。联系上文:国王不答应王子去是不愿让他去冒险;王子去了,国王“十分担心”“派人去找”,得不到王子的消息,国王愁白了头发和胡子,坐卧不宁,并悬赏找回王子……对于如此盼望儿子平安的一位国王,一位父亲,人们怎么忍心把王子牺牲的噩耗告诉他呢?老牧民阿肯通过琴声向国王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这是课文的高潮部分,阿肯的琴声既婉转地向国王讲了事情的经过,又表达了人民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从此冬不拉这种弹拨乐器就寄托着哈萨克族人民对自己的英雄王子的怀念,而流传至今。在朗读描写琴声的一段(第16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第二部分,脑海中展现王子与瞎熊搏斗的一幅幅画面,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受到故事的感染,进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5、细读感悟。

(1)找出描写琴声的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的哪些情节。(先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

(2)故事的哪些情节使你感动?请你说说为什么感动,再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3)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词语的能力的训练,这项训练一定要交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要注意不能把辞典上的词语解释照搬过来就完事了,不能满足于“结果”,要重视“过程”。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再联系上下文思考,这样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词语。具体方法如下:

(1)先确定要查的语素(成语中不理解的字),弄清它们在本成语中的意思;

(2)归纳出成语的意思;

(3)再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一步理解成语的意思。

例:冥思苦想

先,“冥”是深沉的意思;再想,“思、想”都是“思索”的意思,整个成语就是“苦苦地想,深沉地思索”的意思;最后联系上下文,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至于使他过于悲痛呢?人们一直在用尽心思思索,却想不出好办法,这种情况就是“冥思苦想”。像这样经过自己动手查、动脑思考,学生就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成语了。

篇7:琴弦上的冬不拉的散文诗

一个男人,他手持一颗怪石,又将如何思考?

他,脚步更为轻盈,以一株野蔷薇的绿,擦拭盛夏的汗水;更以稀疏的枝条,在怪石屿写下宁静和石头存在的地方,佛音正浓。

在石头与石头之间,我不知道有多少灯盏在内心明亮。

还有多少睡梦,在一支支蒙古长调里苏醒,吟唱的骏马正在朝着河流飞驰,而石头的一次破裂,流出来的词语覆盖整个山谷。

篇8:琴弦上的冬不拉的散文诗

轻轻拨着琴弦,我把自己想象成阿肯,弹着它像夜莺一样在草原上歌唱。

但,在这支冬不拉前,我不能与它产生共鸣,而我又是如此渺小。

难道:黎明的美,真的只有晨星最清楚?

冬不拉在草原上的美妙以及带来的欢乐,真的只有哈萨克族牧人最知晓?

(哈萨克族有谚语:草原上的欢乐,哈萨克族牧民最知晓。)

哦。琴弦上的冬不拉,我是如此沉醉于它弹奏的谣曲。

而此刻,哈萨克人最手巧的匠人打造的冬不拉就在眼前。

我诵读着阿拜“哈萨克,我人口众多的民族,可爱的人民。”的诗句向它走近。

弦在手里,琴在心中。

那一刻,我多愿是一根琴弦。或是冬不拉琴身的一块桦木。

篇9:冬不拉教学反思

《冬不拉》这篇文章是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一只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的和瞎熊进行激烈的搏斗,最后同瞎熊同归于尽。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为了纪念了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文本

我先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然后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自己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以“琴声”所蕴含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此教学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琴声”内容的段落,反复朗读,从课文中标出对应的故事情节。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情节去朗读,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深入交流。在学生交流基础上,适时进行感情朗读,及时进行评价。特别是文章第十六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琴声所表达的含义。

二、以“琴声”所蕴含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读书

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时,方法还过于单一化,主要是学生朗读后,找学生评价,然后再朗读。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朗读指导方法,比如:师生赛读、对比朗读、教师示范、同桌赛读、男女比赛等,让学生的感情朗读不再单调。

《火把节》教学反思

2011-03-30 15:55:50| 分类: 袁涛 | 标签:反思

|举报|字号 订阅

《火把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教学所得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像这样的课文,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会枯燥乏味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彝家火把节热烈的活动场面,并愿意于把自己的感受和伙伴们交流,进而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体会“日上三竿,斗年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和“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这两句话时,能及时地向学生讲解这是比喻的另两种形式;教学第10自然段时,能结合排比句进行练习及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并仿写„„学生对这些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掌握需要依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细心指导。

不足之处:

1、新课的引入平淡无味,没能在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由于课堂教学不够紧凑,拖延了时间,使得最后一遍朗读全文没有完成,最后简单结束了全课。

2、课堂上学生谈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普通话不太好,回答问题时常会出现方言„„这些问题和老师平时的教学不够深入、细致有直接的关系。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2011-03-29 10:09:11| 分类: 马玉峰 | 标签:海鸥

老人

学生

褪色

反思

|举报|字号 订阅

《老人与海鸥》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我的认为这样的文章,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感受。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第一节课中,通过自由读、默读、个别读、集体读、引读、选择读、齐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太多的解释。读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篇10:冬不拉读后感

“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瞎熊······”这天,我读了冬不拉一文,思绪万千,受益匪浅。

《冬不拉》是新疆的一个民间故事,写了在山上,有个瞎熊伤害人畜,王子不畏艰险,牺牲自己杀死瞎熊的感人故事。

也许,有人会埋怨王子说他傻,笨,既然是王子,那就拍别人去打好了,何必牺牲自己呢?但是我想,你错了。身为王子就要有个带头作用,有很好的素质与崇高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牺牲自己,造福百姓。这一点,王子做出了很好的英雄榜样。

王子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为了百姓们的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的精神,大大使我感动。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清代六旬老人左宗棠,收复祖国边境——新疆,清末官兵邓世昌,与日本军船在海上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甲午大战,最后牺牲······

篇11:冬不拉读后感

刚开始,我跃跃欲试,觉得冬不拉很容易学会,后来才晓得,冬不拉是多难弹呀!第一堂课程开始了。听,那宛转悠扬的曲调:那纯熟的手法技巧,多令人羡慕。我已经陶醉在其中,这声音仿佛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这是我的老师演奏的。之后,老师教我从最基础的技法练起。时间长了,每次都是反复弹那些枯燥的音调,便使我失去了兴趣。老师发现我有点变化,并告诉我学习任何一种技艺,最重要是打下坚实的基础。

几个月后,我对冬不拉有了一种深深的喜爱之情。爸爸看到了我的进步,给我买了一个精致的冬不拉。每当夜幕降临,写完学校布置的作业后,我脑子里全是音乐的旋律,然后拿起冬不拉,坐在窗前,望着那绞洁的月亮,弹起《黑骏马》,在欢快的乐曲中,让我想到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我仿佛看见,这简直是一幅画。在空荡的、起伏不平的草原上,一匹神骏,一匹龙种,一匹真正的千里马正在向你走来。它原来是那样美俊、强健、威风!它的腿是长长的,踝骨是粗大的,它的后蹄总是踩在前蹄留下的蹄印的前面,它高扬着那骄傲的头颅,抖动着那优美的鬃毛,它迈步又从容,又威武,又大方,它终于来了,来了,身上分明发着光……

篇12:3冬不拉(范文模版)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出没在草原上,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了。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他的儿子冬不拉看见了,就问国王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国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冬不拉一听,就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国王虽然知道儿子既机智又勇敢,力气也很大,但这只瞎熊太凶残狡猾了,他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蔽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那只凶恶的瞎熊出现了。只见它顺着熟悉的道路敏捷地走来,走到离捕兽夹十多步远的地方,突然站住了。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直走到放捕兽夹的地方,用前爪小心翼翼地将伪装拨去,又将捕兽夹周围的土轻轻扒开,然后找来一根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捕兽夹受到触动,砰的一声夹住了树枝。瞎熊把捕兽夹和树枝放到一块大石头上,举起另外一块石头猛砸。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又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这时,瞎熊已经发现了王子。王子抽出第三只箭,正要射向瞎熊,却来不及了。瞎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过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国王派人四下寻找,过了好几天,也没有得到王子的任何音信。国王整天坐卧不宁,愁得连头发和胡子都白了。

最后他发布告示说:“凡是将王子活着找回来的,赏赐骏马百匹,羊千只;凡是知其下落不告者,砍去双足„„

牧民们三五成群地出去寻找,终于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大家冥思苦想,一直没有好办法。最后,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到了王宫.国王焦急地问阿肯:“你知道王子的下落吗?”

“国王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让它告诉你吧!”阿肯说着拿出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

“它知道?”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地问。

阿肯没有再说话,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国王听着琴声,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不禁泪如雨下。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很久.国王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

上一篇:房间认识实习报告优秀下一篇:护理管理学案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