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的故事

2024-04-13

冬不拉的故事(精选12篇)

篇1:冬不拉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蔽、匕、捅、赐、剁、葬、冥、器、凄、恋”14个生字,掌握“一筹莫展、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冥思苦想、凄凉、依恋、乐器”等词语。并能通过、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品读冬不拉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经过,感悟王子的善良、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

【教学建议】

1、课前自读课文,了解冬不拉是怎样杀死了瞎熊,怎样英勇献身的以及人们又是怎样怀念他的。

2、识字写字。“匕”字应读“bǐ”,不要读成“bì”,第二画应该是撇而不是横;“萨”字读“sà”,不要读成“sā”;“蔽”字下面的“敝”的笔顺是;“凄”字右边的第七笔“丨”下面不要写出头。

3、这个故事凄凉悲壮,语言朴实简洁,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把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但不要简单地认为“多读几遍”就可以了,既然是“深受感动”的,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是什么地方打动了你,读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再边读边议,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读第二部分第一层: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读这部分内容时要体会这“自告奋勇”的分量——国王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是因为瞎熊严重地伤害人畜,而且被派去伏击它的猎人都被咬死了,面对这种情况没有任何办法。王子为了为父分忧,为了替民除害,不畏瞎熊的凶残,不顾个人的安危,主动要求承担这最艰险的事,而且他不顾国王的阻拦,毅然地去找瞎熊了——这正是令人感动的地方。

(2)第二层描写王子找到瞎熊、布置捕兽夹这个情节也是令人钦佩和感动的。从“王子带着……骑着……翻过……涉过……穿过……”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无畏的勇士形象,告诉人们王子为民除害是那样艰辛,决心是那样坚定。而对瞎熊的描写预示着王子要除掉这狡猾的瞎熊是多么危险,同时也衬托出王子视死如归的气魄。

(3)第三层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场面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一个武艺高强又无比英勇的英雄形象是那样令人敬佩,英雄的牺牲又令人无比悲痛!

4、在引导学生读第三部分时,加强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尤为重要。联系上文:国王不答应王子去是不愿让他去冒险;王子去了,国王“十分担心”“派人去找”,得不到王子的消息,国王愁白了头发和胡子,坐卧不宁,并悬赏找回王子……对于如此盼望儿子平安的一位国王,一位父亲,人们怎么忍心把王子牺牲的噩耗告诉他呢?老牧民阿肯通过琴声向国王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这是课文的高潮部分,阿肯的琴声既婉转地向国王讲了事情的经过,又表达了人民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从此冬不拉这种弹拨乐器就寄托着哈萨克族人民对自己的英雄王子的怀念,而流传至今。在朗读描写琴声的一段(第16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第二部分,脑海中展现王子与瞎熊搏斗的一幅幅画面,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受到故事的感染,进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5、细读感悟。

(1)找出描写琴声的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的哪些情节。(先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

(2)故事的哪些情节使你感动?请你说说为什么感动,再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3)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词语的能力的训练,这项训练一定要交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要注意不能把辞典上的词语解释照搬过来就完事了,不能满足于“结果”,要重视“过程”。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再联系上下文思考,这样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词语。具体方法如下:

(1)先确定要查的语素(成语中不理解的字),弄清它们在本成语中的意思;

(2)归纳出成语的意思;

(3)再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进一步理解成语的意思。

例:冥思苦想

先,“冥”是深沉的意思;再想,“思、想”都是“思索”的意思,整个成语就是“苦苦地想,深沉地思索”的意思;最后联系上下文,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至于使他过于悲痛呢?人们一直在用尽心思思索,却想不出好办法,这种情况就是“冥思苦想”。像这样经过自己动手查、动脑思考,学生就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成语了。

7、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篇2:冬不拉的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

难点: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体会王子为民除害,敢于牺牲的精神。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词,清除拦路虎。

2、生字我注音,我写好。

()()()()()()

筹 廪 匕 剁 酱 冥

()()()()()()

萨 骏 蔽 赐 葬 凄

3、我能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把死看做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深沉地思考,绞尽脑汁地想。()

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

坐着躺着都不能安静,形容心情不安,烦躁忧虑。()

4、概括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课文题目中的“冬不拉”指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那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冬不拉为什么要自告奋勇去除瞎熊?并说一说,冬不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

__________

3、认真读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藏起来。”这段话,找出描写王子的动作的词画出来。从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琴声的一段话:

(1)这段话采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写出你最喜欢的琴声和所描述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

课后检测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展:A、张开,舒展开 B、放宽 C、施展

1、国王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2、他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解:A、剖开,分开 B、讲明白,分析说明 C、懂,明白 D、除去

1、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

2、他俩打的真是难解难分啊!()

二、在句子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用填进去的关联词语各写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1、冬不拉()牺牲了,()哈萨克族人民一直怀念他。

篇3:冬不拉艺术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思考

关键词:冬不拉,哈萨克族,理论思考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 被誉为“牧民心中的夜莺”。在哈萨克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冬不拉以其独特的人文方式解读着哈萨克人的心路历程, 成为哈萨克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哈萨克语中, “冬”指粗糙的木刻, “不拉”指张弦。也有人认为“冬”是乐器弹奏之声, “不拉”是给乐器定弦的意思。

一、冬不拉艺术的研究现状

1. 以冬不拉的历史研究为基本出发点

据《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1]中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 冬不拉就已在哈萨克族先民中流传了”。清朝官侍读学士褚廷璋在《伊犁》中写道“人驱风雪兽驱烟, 犹思乌孙立国年。海气万重吞丽水, 山容三面负祁连。盘雕红寺朝命角, 散马青原夜控弦。”诗中说道的“控弦”就是弹拨乐器冬不拉。而诗中提到的“乌孙”最早见于《史记》和《汉书》。由此推断冬不拉这一乐器的历史久远。哈萨克著名哲学家, 数学家, 文学家穆哈买德`艾布纳赛尔·法拉布 (870年~950年) 也曾说:冬不拉这一乐器的确有过。它来源于哈萨克族, 这是确信无疑的, 从他研究的这方面的手稿也能证明冬不拉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 以冬不拉形制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

简启华教授的《冬不拉》[2]和《哈萨克族简史》[3]一书中对最初的冬不拉制作工艺和形制进行了详细描述。其最大特征是:传统的冬不拉形制分为两种:一种琴箱为椭圆形, 琴身较短;一种琴箱为三角形, 琴身较长。冬不拉的弦有两根, 一般用羊肠制作, 8~13个品位;毛继增在《冬不拉》[4]一文中不仅对哈萨克族冬不拉早期制作的形制进行了详细分析而且对冬不拉乐器制作中音量的大小和做工细致度提出了新的评判标准。他在《冬不拉的制作与改革》[5]一文中, 对传统的制作方法及类型不仅作了细致的介绍而且对哈萨克人给予了冬不拉这一乐器的部分名称的特殊称谓作了描述, 比如:琴杆称为“脖子”;音孔称为“嘴”等等。

毛继增在《冬不拉的制作与改革 (续) 》[6]一文中, 冬不拉在解放以后对于木材的选择和琴杆、琴箱分开做的新的制作方法以及由传统的两种类型变为三种, 即:“阿肯冬不拉”“阿德江冬不拉”和“乐队冬不拉”作了深入的分析;宋博年, 李强著的《西域音乐史》[7]一书中对冬不拉形制方面的变化也作了详细的论述;《爱乐之友—中国少数民族器乐介绍之四—哈萨克族的冬不拉》[8]和黄适远《哈萨克族冬不拉制作技艺》[9]两篇文章中也对在新时期新的社会环境下, 冬不拉的制作和形制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了说明。为了扩大冬不拉的音量和音域效果, 改用铜质品位并将品位提高达17个, 改传统的肠弦为钢丝弦, 制造出高, 中, 低音冬不拉;韩育民著的《中国哈萨克族音乐文化》[10]一书中对冬不拉由于受到社会发展要求, 音乐工作者结合国外制作冬不拉的经验, 制造出一套造型相似, 大小各异, 音色统一的五种不同音域的冬不拉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塞里克·加合曼和夏木斯·胡马尔著的《中国哈萨克》[11]一书中对冬不拉从材质、外观和音色等方面的发展进程进行了论述。根据材质不同将冬不拉分为松木冬不拉, 什呐尔冬不拉, 希冬不拉和骨质冬不拉等, 根据外观、轮廓、音色等不同又将冬不拉分为三弦冬不拉, 折叠式冬不拉等。

3. 对冬不拉的演奏形式的研究为基本出发点

通过整理文献, 在阿肯弹唱中, 处于伴奏地位的冬不拉和冬不拉作为独奏乐器发展的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 以对冬不拉作为伴奏乐器:别克苏勒坦·凯塞著的《哈萨克族阿肯弹唱》[12], 在这本书中, 在阿肯弹唱和对唱环节中对冬不拉的使用作了表述, 在早期的哈萨克族人民眼里, 不会弹奏冬不拉的阿肯不被称为真正的阿肯。赵嘉麒在《哈萨克文化简史》[13]一书对著名阿肯的介绍中也提及到阿肯在创作音乐和诗歌上, 冬不拉处于重要的伴奏地位。 (2) 以冬不拉作为独奏乐器:托汗·斯马古力在《哈萨克族冬不拉艺术家白山布·杜南拜》[14]一文中, 对艺术家白山布·杜南拜创作的反映社会事务方面的乐曲、反映骏马走势的乐曲、反映自然风光的叙事乐曲等不同内容形式的冬不拉乐曲进行了论述。毛继增的《一位未留姓名的冬不拉作曲家—巴赫提汗·塔海》[15]一文中, 详细描述了冬不拉作曲家巴赫提汗·塔海在不同社会时期创作出的反应当时社会形式的冬不拉乐曲。其作品主题鲜明, 均来自于生活、群众, 在他的作品中时代社会生活得到了及时反映。韩育民在《十九世纪哈萨克著名冬不拉演奏家及作品阐释》[16]一文中, 对三名有影响的冬不拉演奏家和具有代表性的冬不拉乐曲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指出他们创作的冬不拉葵依讴歌了民族团结和哈萨克人民的劳动生活, 表现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张建铃在《浅谈冬不拉演奏中如何增强音乐表现力》[17]一文中, 对冬不拉的弹奏技术和如何培养学生弹奏冬不拉作了理论上的论述。熟练掌握和运用冬不拉弹奏技术, 增强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培养对冬不拉的音乐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都作了相对应的阐释。

4. 对冬不拉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人民音乐》刊登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工团建立冬不拉乐队》[18]一文中, 对该乐团成立以及后七年的发展和对整理收集以及创作冬不拉乐曲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和说明。乐队收集民间冬不拉乐曲250多首, 改编创作乐曲100多首, 并将单一的冬不拉弹奏发展为乐队形式, 为继承和发扬冬不拉音乐作了很大贡献。张文学在《阿勒泰地区阿肯弹唱的发展和繁荣》[19]一文中说明从1972年开始, 阿勒泰地区开始举办阿肯弹唱会, 促进阿肯弹唱及冬不拉乐器的发展。《昌吉日报》刊登的《叶尔肯制作微型冬不拉富已名乡》[20]的文章中, 描述了冬不拉通过一种旅游纪念品的方式, 传承着哈萨克族文化。《塔城日报》刊登的《托里万人同奏冬不拉—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1]一文中, 通过描述10495人共同演奏了哈萨克族传统乐曲《凯乃斯》并成功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这一活动, 从侧面描述了对冬不拉传承的发展作用。《新疆日报》刊登的《邓攀:真情传播哈萨克音乐文化》[22]的文章中, 对其他少数民族制作冬不拉和传播冬不拉音乐文化作了论述。

二、对研究现状的理论思考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 笔者梳理出一些理论思考并提出研究的新视角。

1. 对于冬不拉制作工艺和形制特征的分析, 并准确根据文献得出:

早期的冬不拉制作工艺简单, 用红柳松木整块挖削而成, 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中期的冬不拉则根据多种木材的选择和琴身琴首分开制作的新工艺进行了发展;晚期的冬不拉在音域方面的扩展出了外形相近大小各异的五种类型的冬不拉。总体而言, 对于冬不拉的发展文献论述较为笼统, 相对于哈萨克族这个游牧的部落, 冬不拉的诞生、形制上的变化以及发展与不同的部落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有这重要的联系, 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流, 哈萨克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相互的影响等等, 而这些影响在大量的文献中并没有获得准确地信息, 笔者认为, 一个乐器的诞生、演变、发展恰恰离不开这些方面的影响, 我们不应该只放在对乐器本身形制的变化的研究上面, 而应该把这种形制的变化放在社会、历史、文化这个大背景中去看它, 那么它才更具有一种生命力和维系部落群众之间情感的表达作用。

2. 在阿肯弹唱中, 冬不拉作为伴奏乐器处于重要地位。

冬不拉作为独奏乐器, 其乐曲的内容大致分为反映草原自然风光、反映生产生活、反映社会主义等方面, 在不同的时代大背景下, 社会的主流方向往往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变化, 根据歌唱的内容不同, 乐曲的曲式、调式音阶等会产生不同的改变, 而这些变化的内容并没有在大量的文献中体现出来。

3. 现有文献对冬不拉作曲家和冬不拉乐曲都有系统的论述,

对于冬不拉演奏技巧, 弹奏方法只有部分哈语的文献, 对于冬不拉的教学方法也局限于口传式教学。这对冬不拉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局限性。笔者认为, 通过翻译哈语文献, 用专业的术语展示冬不拉的弹奏方法, 才能更大规模地促进冬不拉演奏方面的发展。

4. 作为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冬不拉的传承和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它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它维系着整个哈萨克族的精神命脉, 传递着这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思想。在哈萨克族人民心目中, 冬不拉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

篇4:冬不拉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只凶恶的独眼熊,它常常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来伤害牧民们里的小鸡、小羊、小马等小动物,有时候被哈萨克的牧民发现了,那头可恶的独眼熊连人都要伤害,人们原本宁静幸福的生活被闹的鸡飞狗跳,人们晚上睡觉都是提心吊胆的。于是,国王就挑选了一些勇敢的猎人去杀死独眼熊。

可是,独眼熊实在是太凶猛了,有好多猎人都死在它的手下,只有两三个猎人回到了村子,而且身上好多地方都受了伤,所以,没有人再敢去挑战独眼熊了。

国王有一个16岁的独生子叫冬不拉,他是一个非常勇敢和善良的王子。他从来都不因为自己是王子而看不起穷人。有一天,他又偷偷地跑出去找他的穷伙伴,当他到了朋友家里的时候,看见朋友正在伤心的流泪。原来,冬不拉的朋友从小养的一匹黑马被独眼熊害死了。那匹黑马是冬不拉最喜欢的,他生气极了。于是,偷偷地,他瞒着朋友和父亲,独自寻找独眼熊去了。

一天过去了,冬不拉没有回家;两天过去了,冬不拉还是没有回家,刚开始的时候,国王也没有在意,因为冬不拉常常会在他朋友家里住两三天才回家的。十天,半月过去了,冬不拉还是没有回家,国王着急了,派人去他的朋友家寻找,可是他的朋友们都说好久没有见到王子了。国王着急的晕了头,他让武士们把铅锅抬到宫殿里烧得滚滚沸腾,并召来所有的仆人,指着锅里的铅水说: “限你们三天之内,给我把王子找回来,如果谁要带回不幸的消息,我就用这铅水浇灌他的嘴巴。”

仆人们怀着恐惧的心情,跨过草原,走进森林,去寻找王子。可是,两天过去了,没有找到踪影,大家都很着急,挨过鞭打的老牧人呼斯赛英说:“我们到原始森林里去找找吧,说不定会找到的。

第三天下午,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老牧人呼斯赛英终于在一棵大树底下找到了王子的尸体,旁边躺着的还有独眼熊的尸体。看到这种情况,他心里又喜又悲,喜的是已经找到了王子,独眼熊也被王子杀死了。悲的是回去之后,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最后,呼斯赛英担心地说: “啊,这怎么回禀国王呢?”有的人提议: “干脆不去给国王报告,就在这深山里住下来,打猎度日。”有的人却说: “不行,这样只能走脱自己,走脱不了父母子女。”大家相互议论,一筹莫展。

天,渐渐的黑了,森林东头闪烁着熊熊篝火的光,老牧人呼斯赛英看到大家焦虑的样子,便提议先到有火的地方投宿,第二天再好好商量。

点燃篝火的是两位银须鹤发、面容慈祥的老人,他热情的用好茶好肉招待着这些夜来之客。但是仆人们一个个闷闷不乐,无心吃喝,老人询问他们的心事。呼斯赛英讲述了他们烦恼的原因,老人听后,眼睛里闪出了智慧的光,安慰大家说: “你们不要着急,先吃饭喝茶,事情由我想办法。”

当大家吃喝得正香的时候,老人围着篝火走了一圈,忽然远处突然飘来了牧笛的声音。这时,老人侧耳细听,沉思默想了一会儿,便兴奋地告诉大家: “现在有办法了。”

大家一听,齐声问道: “有什么办法?”。

老人乐呵呵地回答: “现在我的左边有一棵红松树,你们把它砍倒。”大家七手八脚地砍倒了;老人又说; “我的右边还有一头枣骝马,你们把它宰掉。”大家也照着做了。老人就对大家说, “你们都去安心休息吧,明天即可以回去了。”

第二天早晨,大家睁开眼睛一看,老人正抱着一支崭新的瓢形乐器在弹奏,都争相围拢过来观看,老人笑嘻嘻地说: “这东西可以避免国王残酷地惩罚,也可以传达王子的消息,还可以给你们带来欢乐。”说着,就将冬不拉送给了老牧人呼斯赛英。大家这才明白:砍倒的红松树,做了冬不拉的身壳,抽掉的枣骝马筋,拧成了冬不拉的琴弦

国王听说找王子的人们回来了,又命令武士们在殿角里烧起铅锅,当铅沸腾后,再命令武士们抬到他的宝座下,才召见寻找王子的人们。于是,呼斯赛英他们就带着冬不拉来见国王。国王指着沸腾的铅锅说: “你们给我带来了王子的消息吗?

“我们只带来了这个。”呼斯赛英说着就弹起了冬不拉,整个宫殿里都响起了山林的风啸声,野兽的咆哮声,王子的追猎声,马蹄声,惨叫声……

国王被激怒了,他象发疯的狮子一样吼道: “你们给我带来了王子惨死的消息,你们难道忘记了用铅水灌嘴巴吗?”

呼斯赛英不慌不忙地指着冬不拉说; “尊敬的国王,你不是听着吗?我什么话都没说,全是它发出的声音啊,你要惩罚就惩罚它吧。”

无智的国王,命令武士们给冬不拉口里灌铅水,还命令武士们去捆绑呼斯赛英,要给他口里灌铅水。呼斯赛英用力推开了武士们,用愤怒的歌声揭露了国王的凶恶,用美丽的歌声赞扬了王子的勇敢,歌声感动了殿上所有的人们,也吓昏了国王,使他从高高的宝座上摔下来,一下掉进了沸腾的铅锅里……

哈萨克族有句谚语: “当你降生的时候,歌声为你打开门户,当你长眠的时候,歌声伴你进入坟墓”。从此,冬不拉这支腹呈梨形、颈细而长、以弦隔音、的拨弦乐器,就成了哈萨克族的心爱之物。世世代代的歌手们,都用它抒发自己的民族情感,批判黑暗,颂扬光明,揭露残暴,歌唱幸福……

篇5:琴弦上的冬不拉的散文诗

一个男人,他手持一颗怪石,又将如何思考?

他,脚步更为轻盈,以一株野蔷薇的绿,擦拭盛夏的汗水;更以稀疏的枝条,在怪石屿写下宁静和石头存在的地方,佛音正浓。

在石头与石头之间,我不知道有多少灯盏在内心明亮。

还有多少睡梦,在一支支蒙古长调里苏醒,吟唱的骏马正在朝着河流飞驰,而石头的一次破裂,流出来的词语覆盖整个山谷。

篇6:琴弦上的冬不拉的散文诗

轻轻拨着琴弦,我把自己想象成阿肯,弹着它像夜莺一样在草原上歌唱。

但,在这支冬不拉前,我不能与它产生共鸣,而我又是如此渺小。

难道:黎明的美,真的只有晨星最清楚?

冬不拉在草原上的美妙以及带来的欢乐,真的只有哈萨克族牧人最知晓?

(哈萨克族有谚语:草原上的欢乐,哈萨克族牧民最知晓。)

哦。琴弦上的冬不拉,我是如此沉醉于它弹奏的谣曲。

而此刻,哈萨克人最手巧的匠人打造的冬不拉就在眼前。

我诵读着阿拜“哈萨克,我人口众多的民族,可爱的人民。”的诗句向它走近。

弦在手里,琴在心中。

那一刻,我多愿是一根琴弦。或是冬不拉琴身的一块桦木。

篇7:3 冬不拉(教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勇敢无畏的品德。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冬不拉图片、音频,生字卡片。

3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的样子,听冬不拉弹奏的乐曲。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汇报一下。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哪些?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1)判断正确读音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 如()如()()()不宁()死如()()眉不展

3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三、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哈萨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止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

第三部分(第11—18自然段):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害瞎熊,牺牲了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四、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中的成语。2读课后思考问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默读第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批注。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第2自然段)出示文字: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王子却敢于替父分忧,为民除害。)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第5、6自然段)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瞎熊、布置捕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③写瞎熊的这一自然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瞎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是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第7自然段)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③你感受到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场面?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一、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是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对应的故事情节。(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了到什么?(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二、弄清来历,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三、总结全文,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3归纳总结,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不辞辛苦准备作战——毫不畏惧英勇搏斗——献出生命为民除害——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2积累词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等)

《冬不拉》课文篇幅较长,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接受知识的更新、学习方法的辅导,同时尝试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篇8:“阿肯”们弹起冬不拉

说起哈萨克婚礼,我认为他们比我们汉族人更讲究。首先同一部落哈萨克族的青年男女不能通婚,如果通婚必须超过七辈,联姻的人家也必须相隔七条河。这些限制防止了哈萨克人近亲结合,使其种族兴旺昌盛。哈萨克人为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配偶都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一旦成婚,女子便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因此,结婚对姑娘来说,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悲伤的时刻,所以边哭边唱是哈萨克族姑娘出嫁的一大特色。

参加了那么多次的婚礼,但是没有一次是从头到尾的,一般都是吃完酒席就走人,但是有一次比较完整而且印象最深。那还是十年前我在电视台新闻部当记者的时候,随市委杨书记、阿克扎木副市长到萨吾尔山采访。

萨吾尔山坐落在阿勒泰地区西南边缘,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跨国断块山脉,西北端在哈萨克坦境内。山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最高峰是海拔3875米的木斯套山(意为冰山),山巅终年冰雪皑皑,景观雄奇。海拔1500米—3000米的高山带,降水丰沛,林木茂盛,牧草碧绿,是阿勒泰地区的主要夏牧场之一。

为了分散我晕车的注意力,乡长加那提别克不停地给我讲有关萨吾尔山的故事、当地人的生活习还有哈萨克族的婚礼。

一路颠簸,终于到达牧办。牧办四周都是花草,有牛羊啃过的痕迹,但是仍然绿油油的冒着尖。不远处就有一位牧羊人远离羊群,独自仰卧在草地上,嘴里衔着一枝尚未开放的野花,不停地咬来咬去,翘起的二郎腿在蔚蓝的天空下不停的晃动着,显得悠闲自在。他在想什么?是在算计着秋天羊群的丰收?还是想着如何迎娶到心爱的姑娘?

临近中午,牧办主任领我们到附近的毡房里去吃起干果、点心、奶制品和刚炸出来的包尔萨克。吃饭之际牧办主任说:“你们来的真是时候,今天有一家哈萨克族正在嫁女儿呢!”真的?我一兴奋居然忘记晕车,多吃了几块包尔撒克。牧办主任说:“当然真的,今天有人嫁女儿明天就有人娶媳妇哩。”

我是土生土长的阿勒泰人,应该多了解一些当地民俗,去看看牧业上的婚礼。牧办主任夫人那个热情劲就甭提啦,拽起我的胳膊就走。牧民的民居可不像城市里有规划,他们的毡房到处都可以搭建,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就行。嫁女儿的那家还在一公里以外的地方。

我和身边的哈萨克族妇女无忧无虑地在草原上行走,心情舒畅极了。草原上真是安静,天空深邃而碧蓝,整个草原上都透出一种城市里见不到的亮丽的蓝光。羊群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看着我们,那么温顺,那么安静,一点都没有受到惊吓,自然不会乱跑。这些羊真是特别的乖巧,它们面对我的摄象机镜头居然那么配合,实在是太有灵性了。

一路上,我用不流利的哈语跟牧办主任夫人不流利的汉语交流着,转眼功夫就到嫁女儿的人家。嫁女儿的男主人名叫哈斯木,他们已经请了一天的客了。很多客人都是远道而来。小小的毡房接待了一拨又一拨客人。毡房外面专门支了两口大锅一锅是滚烫的清油和羊油混合油,两个妇女正在忙碌地炸包尔撒克;一锅是正在煮的抓肉,还有一个妇女负责烧奶茶。

很远就能听到毡房里飘出来的歌。牧办主任夫人告诉我说:里面是新娘子的家人在宴请客人。其实对游牧民族来说,没有固定的故乡,草原就是他们的家。但是他们还是要唱合不得亲人呀、合不得故乡呀之类的哭送歌。

太阳都快落山了,很多嫁女儿程序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晚上的欢腾之夜。牧办主任夫人对我说:明天娶亲才精彩啊!因为姑娘出嫁,娘家父母兄弟姐妹心情不是很愉快。要离别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新娘心情是悲切的,她的歌声和言语都倾吐了对亲人和故乡的留恋,以及对新生活的忧虑。就像歌声中新娘唱的一样:

我的新房安置在什么地方,那里像不像这里水丰草旺?虽说那里也有亲人,却不像在妈妈跟前那样无忧无挂。我走了,看不见门前的青松和泉水,请亲人们常把我去看望。

既然明天最精彩,那就明天跟娶亲的队伍一起来。我寻思着。

第二天一大早,新郎穿着漂亮的衣服,骑着彪悍的枣红马,被六七个伴郎簇拥着,向新娘家奔去。一群姑娘媳妇把他们迎到一顶毡房前。

新郎的兄弟及几位亲朋好友,还没有走到新娘家门口就开始弹唱:

美丽的姑娘请不要悲伤,他是一位可爱的新郎,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你爸妈也是唱着这支歌曲步入洞房。

新娘家的毡房门是从里面锁着的,新郎和迎亲的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他们不像汉族索要红包,他们是靠歌声打动新娘的。毡房内的新娘以及新娘家人听到歌声知道迎亲的人已来到毡房门前。新郎的姐姐告诉我说,此时此刻,也许新娘正和自己的母亲手拉手坐在帐幔里伤心而泣呢。

歌声热烈,气氛也热烈。大家推推搡搡,不知道是谁居然掀开毡房一角,大家一阵欢呼都把头伸到露出的小空里。由于看到了希望,小伙子们继续弹唱道:

温柔的姑娘请听我讲,女孩子不可能永远守爹娘,幸福的生活等待着你,愿你们美满安康。

门终于打开了,大家蜂拥而进。新郎走进毡房,两名陪伴新娘的伴娘,一起向新郎脸上抹锅灰,新郎左右躲闪着,因为个子高大,所以没有被抹上锅灰。据说抹上灰了还得向伴娘赠送礼物呢。

新郎和迎亲的人们站在毡房中央。这时候,老人们都起身双手搭胸,为新娘祝福。这个礼节刚过,歌声又立即响起来。原来男方的伴郎和女方的伴娘开始了对唱。有人告诉我那是双方在竞争呢,他们都想让自己的歌声和曲调压倒对方。

天哪!礼节真多。这时候,我看到一个长者拿了一簇猫头鹰羽毛送给伴娘。新郎的姐姐告诉我说,伴郎在歌声上输给了伴娘,所以得到了奖赏。

迎亲的人在主人的安排下,都坐下来简单吃了一些包尔撒克和馓子,喝了一碗奶茶。这时候,一位也许是部落里最德高望重的老阿帕拿了一块红披肩披在了新娘身上。就要离家的时刻,新娘流着眼泪唱着告别家人和乡亲们的歌,歌词内容大概是:

我不知自己未来的日子是怎样,是否还快乐如家乡一样,今天要离别生养我的父母,去他乡度过自己以后的时光。但愿生活能如我愿,可毕竟公婆不是爹爹娘,再见了爸爸妈妈,女儿之身如白云飘浮一样。何时才能回到你们身边,何时再像儿时嬉耍在您身旁。

一般在过去,迎亲的人当天并不接走新娘,而是要在娘家等一两天后才动身,以示报答新娘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结婚也讲究效率了,基本上都是当天就把新娘接走。

新娘临出门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妈妈把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方巾戴在她的头上,新娘边哭边向父母和兄弟姐妹一一道别,再向乡亲们道别,最后由她弟弟和伴娘搀扶着骑在一匹头上扎着大红绸子的马背上。新娘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亲戚朋友都随同新娘一起前往男方家。

这时候的新郎家实在是太热闹啦!草原上的亲朋好友都来祝贺这对新婚夫妇。新娘子在娘家人的搀扶下踩在男方家准备好的红色毯子上,男方家人父母兄弟姐妹都出来迎接。在新娘的手被男方家里人牵过去的同时,新娘的妈妈将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奶疙瘩等食品一把把撒向人群。“哇塞——”“嗷——”!只见青年男女和小孩高喊着去捡地上有喜气的糖果和包尔撒克,紧接着新郎的妈妈也向空中撒糖果和食品。

婚礼正式开始了。新娘和新郎首先来到父母的毡房,毡房中有一小火盆,女方家一起来的两个妇女将新娘搀扶在火堆前,一个妇女伸出双手在火焰上烤烤,在自己脸上虚擦几下,再伸进新娘的面纱里,在新娘的脸上擦几下。据说,这是来参加婚礼的女人们在祝福新人呢,意思就是“新婚快乐”、“让祖先的灵魂保佑你们”等之类吉利的贺词。

之后,新郎和新娘在火盆前,向正中盘腿而坐的男方父母三鞠躬,再向来宾三鞠躬。主婚人拿着系有红绸子的马鞭子,在新娘面前唱起了歌。歌词大意是:欢迎新娘的到来,祝福夫妻相敬互爱,尊敬老人,勤劳致富。

歌声一停下来新娘就向家中的火炉内倒了一点油,火盆里立即“嗖”的一下,火苗窜了起来。这样做的意思是说新娘的到来能给新郎家的生活带来生气,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主婚人唱完以后,邀请来宾们走到炕上围着一个长方形的桌子席地而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点心和奶制品。这时有一个胳膊上系有各种颜色的布条,手拿马鞭子的男人走出来,开口就唱歌,一个怀抱冬不拉的小伙子也跟着一唱一和。可以听出来他们是自编自唱,歌词也是随机应变。新娘的婆婆便把“恰什吾”(也就是奶疙瘩、乳饼、糖果、包尔萨克等混合在一起的食品),一把一把撒向新娘和来宾们的头上,人们开心地欢笑着祝福

终于,揭盖头的仪式开始了。新郎手执系着红绸的马鞭激动的手都发抖了,好像是鼓足勇气的样子一下子挑起了盖头。“哇”,人们欢呼起来。无论大人、小孩,大家争相观看,戏逗新娘……

大家在欢笑中一起唱着“揭面纱歌”,此时此刻新娘屈右膝向公公、婆婆、哥哥、嫂子等长辈施礼,尽管以前都见过新娘,但是这时候人们还是凑到新娘子跟前争相观看,唱着歌开着善意的玩笑。歌声的意思不用解释就可以猜出,歌声中一定是赞美新娘子如何美丽动人,祝福她幸福美满等之类的吉利词语。

一般在这天阿肯们和歌手要进行赛歌对唱,一直唱到第二天红日当空。婚礼在歌声中开始,也在歌声中结束。这里我没有描绘到,其实婚礼还有另一高潮呢!那就是哈萨克族传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叼羊、姑娘追、赛马、摔跤等活动,不但整个部落的年轻人还有其他部落的年轻人,认识不认识的只要知道都来参加,草原上沸腾了……

婚礼虽然结束了,但歌声并没有结束,在新婚的夜晚,人们还要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赛歌会,以庆贺草原上又有一对青年人的结合。阿肯们弹起冬不拉、小伙子姑娘们载歌载舞,欢呼跳跃。他们在为新人祝福,也在为生活歌唱。一直到第二天破晓,歌声还在草原上荡漾……

篇9:《冬不拉》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第三课《冬不拉》,文章主要讲的是很久以前,一只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个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的和瞎熊进行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为了纪念了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教学中我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自读自悟,整体感知文本

教学中,充分的让学生读。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然后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自己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主学习,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创新思维的发展。

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不足之处:首先是对学情把握不足。学生胆怯不敢发言;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代替学生思考的,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定教。

篇10:冬不拉读后感

冬没有拉是一篇动听的文章,读了那篇文章,我被冬没有拉那种损人利己的精神深深吸引了。

文中由瞎熊出出,人畜遭到威逼,到冬没有拉奋怯战瞎熊,战壮烈牺牲,描画了一个怯敢、机灵、损人利己的年夜英雄形象。

作者用精致的笔锋深上天描述了全部经过,深受读者回味。

那篇课文有一段话让我深受感动,“琴声一开初雄浑鼓舞感动如同英雄舍身殉难,要上疆场;一会儿低徊悠扬像是在述讲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仿佛公布战斗已爆发;一会又如泣如诉,仿佛是在述讲一个杯具的终局战人们对英雄的依恋战眷念。”那段话利用了排比脚法战劣好词语,让我爱没有释脚。

读完那篇文章,我对冬没有拉的敬爱也更深了。终局是冬没有拉牺牲了,却拯救了千千千万个黎平易近嫡平易近,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阿谁乐器叫“冬没有拉”。

篇11:冬不拉读后感

今日早上,我们怀着愉快的心境学完了《冬不拉》这篇感人的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位叫冬不拉的小男孩,与比自我身躯和实力不知大多少倍的凶恶的瞎熊搏斗,最终同归于尽了,除掉了百姓们的一个心头大恨。

冬不拉真是一个不顾自身安危的人啊!他为了百姓们的自在生活,与瞎熊决一死战,视死如归,而我呢,先别说什么死不死的了,连身边的小事都做不好,就像我以前一样,连自我饭了错误都不敢承认,推卸到别人身上,让被人来替我背黑锅。

冬不拉也是一个胆大心细,不辞辛苦的人。他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山川,涉过一条条河流,穿过一片片森林,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一处瞎熊的脚印,确定出瞎熊必须会走这条路,就认真细心的安置好了捕兽夹,从头到尾,仅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完成的。我也是个小男孩,年龄也跟他差不多,可我俩的距离怎样相差那么大呢我在晚上才八点左右,老爸叫我帮他买包药,而我死活不肯去,拿了个手电筒,在门外来回转悠,想着怎样能够不去买东西的好法子,可当我拼了命(由于心里过度的害怕)买完后才想起出门时太紧张了,毛手毛脚的,钱忘带了,无奈之下,仅有回家拿钱再冒一次险了。唉,同样是小孩子,怎样差距那么大呢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

篇12:“一冬不生病”的秘诀

饮食篇 喝热饮。热饮散发出的气味和水蒸气,能刺激唾液和其他黏液产生,从而缓解呼吸道干燥,增强抗病能力。冬日热饮宜选绿茶、红茶、柠檬水、鸡汤等,可以趁热饮比较烫时,把鼻子伸到距离热饮一拳左右的地方保持呼吸,待不烫口时将其喝掉,这样做可以加强抗病毒和细菌的功效。

吃发酵食品。发酵食品中含有一种益生菌能抑制炎症,控制细菌繁殖。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益生菌可使患病风险降低27%。发酵食品中尤以酸奶防病效果最为显著,酸奶不仅能增强免疫力、产生抗菌素,还能调节肠道菌群,预防便秘和腹泻。最好购买原味酸奶,果粒酸奶往往含糖分太多。

嚼口香糖。口香糖不仅能带来清新口气,还能预防疾病。含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防止肺炎链球菌在人体建立根据地,还能降低鼻窦和耳朵感染病毒的风险。但木糖醇摄入过多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每天不要吃太多;木糖醇还会升高血糖,糖尿病人慎吃。

喝绿茶。绿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能破坏和抑制流感病毒,预防人体感染。美国研究也发现,参与实验者服用绿茶提取成分后,患流感的几率降低23%,即使感染,病程也会缩减36%。但绿茶微寒,冬日喝不宜过浓,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有助降火,胃寒者最好少喝。

吃深海鱼。研究显示,鱼肉中含有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促进人体生成抗击感染的细胞,具有一定防治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沙丁鱼、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中所含欧米伽3脂肪酸较多,最好保证每周吃两次。核桃、亚麻籽等也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可适当吃一些。

多吃姜。台湾研究发现,鲜姜中所含成分可抑制附着于呼吸道细胞上的病毒,能削减其复制能力,从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需要提醒的是,熬姜汤时最好去皮,这样其辛温解表的效果更好,而炒菜时最好不要去皮,利于保持生姜的药性。

少喝酒。很多人觉得冬天喝点酒,身体“暖和”了就不爱感冒。而最新研究表明,大量饮酒可能触发大量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和发烧。

生活篇 接种疫苗。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疫苗能激发机体产生抗体,免受病毒侵扰。流感病毒每年都可能发生变异,最好每年都接种疫苗。一般接种两周后人体才会产生抗体,所以要在流感流行前进行接种。

少摸鼻子和眼睛。生活中习惯用手抠鼻子和摸眼睛的人,比没有这一习惯的人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高41%,原因在于病毒会通过鼻子和眼睛进入人体。

勤洗手。饭前便后,从公共场所回家后,以及接触钱币、鼻涕、痰液、唾液后,都要认真洗手。洗手时应使用香皂或洗手液,要用流水冲洗,食指、掌心、前臂细菌较多,要重点清洗。

保湿。冬天天气干燥,再加上暖气或空调的影响,室内湿度往往不够。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时,呼吸道过于干燥,其抗菌性也会随之减弱,一旦有灰尘、细菌等附着在上面,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晒太阳。晒太阳有助于预防流感和感冒,这是因为晒太阳利于体内保持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可减少一半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运动篇 适度运动。任何运动都有预防感冒的作用。韩国研究也发现,运动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感冒风险降低27%。冬季热身活动尤为重要,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

练瑜伽。练习瑜伽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轻微的拉伸动作有助于预防感冒、流感、肺炎等疾病,还能缓解感冒导致的肌肉酸痛。

冥想。练习瑜伽的同时试着冥想,身心配合可使健康作用翻倍。?笪摘自《生活晨报》

上一篇:2024年淘宝电商运营新思路下一篇:2024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中国有没有上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