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与冬不拉教案

2024-04-16

阿肯与冬不拉教案(通用6篇)

篇1:阿肯与冬不拉教案

1.学会“筹、禀”等6个会认字,“萨、狡、骏”等14个会写字,掌握“一筹莫展、狡猾、敏捷、凄凉”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王子与瞎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勇敢无畏的品德。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冬不拉图片、音频,生字卡片。

3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的样子,听冬不拉弹奏的乐曲。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汇报一下。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哪些?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1)判断正确读音

(2)把正确字填在()里

一()莫()自()()勇 如()如()()()不宁()死如()()眉不展

3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三、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哈萨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止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

第三部分(第11—18自然段):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害瞎熊,牺牲了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四、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中的成语。2读课后思考问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默读第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批注。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第2自然段)出示文字: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王子却敢于替父分忧,为民除害。)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第5、6自然段)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瞎熊、布置捕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③写瞎熊的这一自然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瞎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是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第7自然段)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③你感受到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场面?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一、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是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对应的故事情节。(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了到什么?(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二、弄清来历,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三、总结全文,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3归纳总结,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不辞辛苦准备作战——毫不畏惧英勇搏斗——献出生命为民除害——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2积累词语,理解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等)

《冬不拉》课文篇幅较长,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接受知识的更新、学习方法的辅导,同时尝试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第三,创新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为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篇2:阿肯与冬不拉教案

一、导入:(哈萨克族民间故事)大家听过一种乐器叫冬不拉的吗? 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冬不拉是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一般用松木或桑木制作。哈萨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新疆、甘肃地区。聚居地区物产丰富。

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告诉我答案,并预习课后字词。

二、新授课:

(一)生字、词语 拉萨

一筹莫展(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狡猾(近...义词奸诈狡诈反义词忠厚忠实)骏马

隐蔽(笔顺)匕首(笔顺)捅破

赏....赐

安葬 冥思苦想(深沉的思索)乐器

凄凉(近义词凄惨)

依恋

剁成肉......酱

禀告

视死如归(视:看待,归:回去。把死看做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心急如焚 坐卧不宁

小心翼翼

疑惑不解(二)多音字

(三)形近字组词

骏()

桶()峦()赐()冥()剁()俊()

涌()恋()惕()瞑()垛()峻()

捅()孪()

(四)内容分析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a瞎熊伤害人畜b王子除害牺牲C琴声讲述故事)

2、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段:(①)在萨哈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第二段:(②——⑩)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拦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第三段:(11——17)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个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在萨哈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拦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故事。为了纪念王子,牧民把这种弹拨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阿肯”。

小升初专项训练

(三)一、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太阳从西边出来,岂不是笑话?

2、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3、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不上?

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对我的启蒙老师充满怀念和感激

二、缩写句子。

2、读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

三、缩写句子。

1、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3、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那本读过的书。

四、扩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

2、天空中挂着圆月。

篇3:阿肯与冬不拉教案

一、阿肯弹唱的现状分析

目前, 通过各类学术期刊搜集到近十年的国内学者有关阿肯弹唱研究方面的论文有20余篇, 笔者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 从中可以看出, 对阿肯弹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对阿肯弹唱的基本形态的研究。包括对阿肯、阿依特斯等音译词的界定、解释和说明, 以及对过去和现在阿肯弹唱的内容、形式、演唱特点等诸多方面变化的描述。此类的文章有:毕桪的《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1], 张昀、阿里木·赛依提、达丽哈《论哈萨克民族的阿肯与阿肯弹唱》[2], 这两篇文章都解析了阿肯弹唱的概念与形式, 着重阐述了阿依特斯这一文化活动的社会地位;王景生的《哈萨克族诗歌对唱》[3], 着重讲述了在民间, 诗歌对唱的形成历史、发展过程和在哈萨克人民中间的声誉;王家城的《浅述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和莱再提·克里木别克的《新疆哈萨克族阿肯弹唱的形式、内容与保护》都对阿肯弹唱的基本形态进行了多方面的描述, 同时对阿肯本身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中肯建议。⑵对阿肯弹唱中的民间阿肯艺人的调查研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阿肯民间艺人调查的研究才被逐渐重视, 相对来说, 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多以人物传记的形式集中发表在《遗产》、《绿草》等哈文期刊上。有海拉提·库勒穆卡麦提的《哈萨克的演唱艺人江布尔·巴贾耶夫》, 鄂德热斯·艾迪里汗诺夫《阿肯的生命是歌, 良心也是歌》, 扎黑汗·麦吾提撰写的《黑萨格尔》。此类文章多是进行传记式的描写, 如个人经历, 演唱作品描述的较多, 对阿肯本人的即兴创作特征、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等研究则相对较少。⑶对阿肯传承方式的研究, 许多优秀的哈萨克的诗歌, 故事、谚语等文学形式经过无数民间“阿肯”们年复一年的收集与即兴创作, 才得到了充分弘扬和发展, 并不断地完善其形式和内容, 世代流传。正因如此, 对传承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此类的文章主要有:张昀、阿力木·赛依提《新时期的阿肯弹唱》, 文中主要阐述了阿肯在保存和发展哈萨克传统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并客观描述了在当代社会, 阿肯弹唱在传承中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黄中祥《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传承方式》具体讲述了阿肯在随着历史的发展, 传承方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被动到主动, 逐渐形成了血缘、业缘、书面载体和巡演四种独具特色的形式。加依娜西的《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将阿肯弹唱体现出文化特色的研究到保护做了细致的梳理, 穆塔里甫《哈萨克民间长诗流传方式的调查》则将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承方式———书面载体, 做了详细的整理, 并对不同时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进行了分析。⑷对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的研究, 韩育民的《独具一格的哈萨克族婚礼组歌》, 汪菁的《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婚礼及其仪式歌研究》这两篇论文都是将哈萨克族婚礼中的传统习俗歌曲内容形式一一陈列, 并附以音阶、谱例, 是了解哈萨克民俗、民歌的窗口;谢万章的《哈萨克民歌歌词格律与音乐节拍的关系》, 文中对哈萨克民歌歌词格律中音步的组合方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韩育民《多元文化情境中的哈萨克族音乐文化》, 冯之力《新疆高师哈萨克声乐教学之我见》两篇文章分别阐述了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音乐文化的不同, 具体到歌唱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给研究哈萨克族民歌的学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二、对研究现状的理论思考

通过对搜集文献的整理研究, 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思考, 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视角。⑴在对待阿肯艺人采用“请上来, 送下去”的双向交流方式。将民间艺术家请入校园开讲座已经不是新鲜的事情,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和各地方的艺术院校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多参加少数民族民间活动、积极做田野调查活动,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来说, 是个重要的环节, 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 更有助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⑵如何正视传承方式上所发生的变化。任何一种民间艺术都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家园, 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把自身的人性融于自然文化之中, 并使文化自然的人性化过程, 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创造过程。而阿肯弹唱作为哈萨克族文化创造性活动的特有产物, 这种创造融合了重要的生态文化、人文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及如今的当代价值等等内涵, 在这些鲜活丰富的文化内涵中, 人们的情感、观念、生活、信仰被激励着, 完全融于一个共同的、和谐的社会状态中, 从而增加了这个社会肌体的活力和吸纳能力。政府、学校开办阿肯弹唱培训可贵之处就在于, 在办学方式和内容上, 有一个更宏观的规划, 对未来有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 不是只抱着尝试的心理, 以牺牲一代或几代人为代价, 发现不行后重新再来。⑶本土音乐母语意识。阿肯弹唱中都是用哈萨克语演唱, 这种由母语表现出来的艺术种类, 增强了哈萨克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归属感, 有助于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自信与肯定。这几年, 各地、州通过阿肯弹唱大赛拉动经济,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本民族的文化能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利益, 自然也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和归属感, 自然也就有了民族自信心。

综上所述, 笔者对目前学界对阿肯弹唱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 并提出了自己的管豹之见, 希望能对此问题的解决尽绵薄之力。

摘要: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民间古老的、最具代表性的竞技式的对唱形式, 这些年, 对这种艺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梳理, 笔者进行了理论思考, 提出了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阿肯弹唱,研究现状,理论思考

参考文献

[1]毕桪.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 .

[2]张昀, 阿里木·赛依提, 达丽哈.论哈萨克民族的阿肯与阿肯弹唱[J].民族文化研究, 2003, (7) .

篇4:“阿肯”们弹起冬不拉

说起哈萨克婚礼,我认为他们比我们汉族人更讲究。首先同一部落哈萨克族的青年男女不能通婚,如果通婚必须超过七辈,联姻的人家也必须相隔七条河。这些限制防止了哈萨克人近亲结合,使其种族兴旺昌盛。哈萨克人为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配偶都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一旦成婚,女子便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因此,结婚对姑娘来说,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悲伤的时刻,所以边哭边唱是哈萨克族姑娘出嫁的一大特色。

参加了那么多次的婚礼,但是没有一次是从头到尾的,一般都是吃完酒席就走人,但是有一次比较完整而且印象最深。那还是十年前我在电视台新闻部当记者的时候,随市委杨书记、阿克扎木副市长到萨吾尔山采访。

萨吾尔山坐落在阿勒泰地区西南边缘,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跨国断块山脉,西北端在哈萨克坦境内。山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最高峰是海拔3875米的木斯套山(意为冰山),山巅终年冰雪皑皑,景观雄奇。海拔1500米—3000米的高山带,降水丰沛,林木茂盛,牧草碧绿,是阿勒泰地区的主要夏牧场之一。

为了分散我晕车的注意力,乡长加那提别克不停地给我讲有关萨吾尔山的故事、当地人的生活习还有哈萨克族的婚礼。

一路颠簸,终于到达牧办。牧办四周都是花草,有牛羊啃过的痕迹,但是仍然绿油油的冒着尖。不远处就有一位牧羊人远离羊群,独自仰卧在草地上,嘴里衔着一枝尚未开放的野花,不停地咬来咬去,翘起的二郎腿在蔚蓝的天空下不停的晃动着,显得悠闲自在。他在想什么?是在算计着秋天羊群的丰收?还是想着如何迎娶到心爱的姑娘?

临近中午,牧办主任领我们到附近的毡房里去吃起干果、点心、奶制品和刚炸出来的包尔萨克。吃饭之际牧办主任说:“你们来的真是时候,今天有一家哈萨克族正在嫁女儿呢!”真的?我一兴奋居然忘记晕车,多吃了几块包尔撒克。牧办主任说:“当然真的,今天有人嫁女儿明天就有人娶媳妇哩。”

我是土生土长的阿勒泰人,应该多了解一些当地民俗,去看看牧业上的婚礼。牧办主任夫人那个热情劲就甭提啦,拽起我的胳膊就走。牧民的民居可不像城市里有规划,他们的毡房到处都可以搭建,只要自己感觉舒服就行。嫁女儿的那家还在一公里以外的地方。

我和身边的哈萨克族妇女无忧无虑地在草原上行走,心情舒畅极了。草原上真是安静,天空深邃而碧蓝,整个草原上都透出一种城市里见不到的亮丽的蓝光。羊群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看着我们,那么温顺,那么安静,一点都没有受到惊吓,自然不会乱跑。这些羊真是特别的乖巧,它们面对我的摄象机镜头居然那么配合,实在是太有灵性了。

一路上,我用不流利的哈语跟牧办主任夫人不流利的汉语交流着,转眼功夫就到嫁女儿的人家。嫁女儿的男主人名叫哈斯木,他们已经请了一天的客了。很多客人都是远道而来。小小的毡房接待了一拨又一拨客人。毡房外面专门支了两口大锅一锅是滚烫的清油和羊油混合油,两个妇女正在忙碌地炸包尔撒克;一锅是正在煮的抓肉,还有一个妇女负责烧奶茶。

很远就能听到毡房里飘出来的歌。牧办主任夫人告诉我说:里面是新娘子的家人在宴请客人。其实对游牧民族来说,没有固定的故乡,草原就是他们的家。但是他们还是要唱合不得亲人呀、合不得故乡呀之类的哭送歌。

太阳都快落山了,很多嫁女儿程序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晚上的欢腾之夜。牧办主任夫人对我说:明天娶亲才精彩啊!因为姑娘出嫁,娘家父母兄弟姐妹心情不是很愉快。要离别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新娘心情是悲切的,她的歌声和言语都倾吐了对亲人和故乡的留恋,以及对新生活的忧虑。就像歌声中新娘唱的一样:

我的新房安置在什么地方,那里像不像这里水丰草旺?虽说那里也有亲人,却不像在妈妈跟前那样无忧无挂。我走了,看不见门前的青松和泉水,请亲人们常把我去看望。

既然明天最精彩,那就明天跟娶亲的队伍一起来。我寻思着。

第二天一大早,新郎穿着漂亮的衣服,骑着彪悍的枣红马,被六七个伴郎簇拥着,向新娘家奔去。一群姑娘媳妇把他们迎到一顶毡房前。

新郎的兄弟及几位亲朋好友,还没有走到新娘家门口就开始弹唱:

美丽的姑娘请不要悲伤,他是一位可爱的新郎,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你爸妈也是唱着这支歌曲步入洞房。

新娘家的毡房门是从里面锁着的,新郎和迎亲的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他们不像汉族索要红包,他们是靠歌声打动新娘的。毡房内的新娘以及新娘家人听到歌声知道迎亲的人已来到毡房门前。新郎的姐姐告诉我说,此时此刻,也许新娘正和自己的母亲手拉手坐在帐幔里伤心而泣呢。

歌声热烈,气氛也热烈。大家推推搡搡,不知道是谁居然掀开毡房一角,大家一阵欢呼都把头伸到露出的小空里。由于看到了希望,小伙子们继续弹唱道:

温柔的姑娘请听我讲,女孩子不可能永远守爹娘,幸福的生活等待着你,愿你们美满安康。

门终于打开了,大家蜂拥而进。新郎走进毡房,两名陪伴新娘的伴娘,一起向新郎脸上抹锅灰,新郎左右躲闪着,因为个子高大,所以没有被抹上锅灰。据说抹上灰了还得向伴娘赠送礼物呢。

新郎和迎亲的人们站在毡房中央。这时候,老人们都起身双手搭胸,为新娘祝福。这个礼节刚过,歌声又立即响起来。原来男方的伴郎和女方的伴娘开始了对唱。有人告诉我那是双方在竞争呢,他们都想让自己的歌声和曲调压倒对方。

天哪!礼节真多。这时候,我看到一个长者拿了一簇猫头鹰羽毛送给伴娘。新郎的姐姐告诉我说,伴郎在歌声上输给了伴娘,所以得到了奖赏。

迎亲的人在主人的安排下,都坐下来简单吃了一些包尔撒克和馓子,喝了一碗奶茶。这时候,一位也许是部落里最德高望重的老阿帕拿了一块红披肩披在了新娘身上。就要离家的时刻,新娘流着眼泪唱着告别家人和乡亲们的歌,歌词内容大概是:

我不知自己未来的日子是怎样,是否还快乐如家乡一样,今天要离别生养我的父母,去他乡度过自己以后的时光。但愿生活能如我愿,可毕竟公婆不是爹爹娘,再见了爸爸妈妈,女儿之身如白云飘浮一样。何时才能回到你们身边,何时再像儿时嬉耍在您身旁。

一般在过去,迎亲的人当天并不接走新娘,而是要在娘家等一两天后才动身,以示报答新娘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结婚也讲究效率了,基本上都是当天就把新娘接走。

新娘临出门的时候我看到她的妈妈把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方巾戴在她的头上,新娘边哭边向父母和兄弟姐妹一一道别,再向乡亲们道别,最后由她弟弟和伴娘搀扶着骑在一匹头上扎着大红绸子的马背上。新娘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亲戚朋友都随同新娘一起前往男方家。

这时候的新郎家实在是太热闹啦!草原上的亲朋好友都来祝贺这对新婚夫妇。新娘子在娘家人的搀扶下踩在男方家准备好的红色毯子上,男方家人父母兄弟姐妹都出来迎接。在新娘的手被男方家里人牵过去的同时,新娘的妈妈将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奶疙瘩等食品一把把撒向人群。“哇塞——”“嗷——”!只见青年男女和小孩高喊着去捡地上有喜气的糖果和包尔撒克,紧接着新郎的妈妈也向空中撒糖果和食品。

婚礼正式开始了。新娘和新郎首先来到父母的毡房,毡房中有一小火盆,女方家一起来的两个妇女将新娘搀扶在火堆前,一个妇女伸出双手在火焰上烤烤,在自己脸上虚擦几下,再伸进新娘的面纱里,在新娘的脸上擦几下。据说,这是来参加婚礼的女人们在祝福新人呢,意思就是“新婚快乐”、“让祖先的灵魂保佑你们”等之类吉利的贺词。

之后,新郎和新娘在火盆前,向正中盘腿而坐的男方父母三鞠躬,再向来宾三鞠躬。主婚人拿着系有红绸子的马鞭子,在新娘面前唱起了歌。歌词大意是:欢迎新娘的到来,祝福夫妻相敬互爱,尊敬老人,勤劳致富。

歌声一停下来新娘就向家中的火炉内倒了一点油,火盆里立即“嗖”的一下,火苗窜了起来。这样做的意思是说新娘的到来能给新郎家的生活带来生气,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主婚人唱完以后,邀请来宾们走到炕上围着一个长方形的桌子席地而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点心和奶制品。这时有一个胳膊上系有各种颜色的布条,手拿马鞭子的男人走出来,开口就唱歌,一个怀抱冬不拉的小伙子也跟着一唱一和。可以听出来他们是自编自唱,歌词也是随机应变。新娘的婆婆便把“恰什吾”(也就是奶疙瘩、乳饼、糖果、包尔萨克等混合在一起的食品),一把一把撒向新娘和来宾们的头上,人们开心地欢笑着祝福

终于,揭盖头的仪式开始了。新郎手执系着红绸的马鞭激动的手都发抖了,好像是鼓足勇气的样子一下子挑起了盖头。“哇”,人们欢呼起来。无论大人、小孩,大家争相观看,戏逗新娘……

大家在欢笑中一起唱着“揭面纱歌”,此时此刻新娘屈右膝向公公、婆婆、哥哥、嫂子等长辈施礼,尽管以前都见过新娘,但是这时候人们还是凑到新娘子跟前争相观看,唱着歌开着善意的玩笑。歌声的意思不用解释就可以猜出,歌声中一定是赞美新娘子如何美丽动人,祝福她幸福美满等之类的吉利词语。

一般在这天阿肯们和歌手要进行赛歌对唱,一直唱到第二天红日当空。婚礼在歌声中开始,也在歌声中结束。这里我没有描绘到,其实婚礼还有另一高潮呢!那就是哈萨克族传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叼羊、姑娘追、赛马、摔跤等活动,不但整个部落的年轻人还有其他部落的年轻人,认识不认识的只要知道都来参加,草原上沸腾了……

婚礼虽然结束了,但歌声并没有结束,在新婚的夜晚,人们还要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赛歌会,以庆贺草原上又有一对青年人的结合。阿肯们弹起冬不拉、小伙子姑娘们载歌载舞,欢呼跳跃。他们在为新人祝福,也在为生活歌唱。一直到第二天破晓,歌声还在草原上荡漾……

篇5: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冬不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16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教学重点: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了解人民群众鲜明的爱憎和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掌握词语意思。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以“冬不拉”谈话导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冬不拉”指的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以自读、赛读、指名读等方式读课文。

1.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①瞎熊伤害人畜②王子除害牺牲③琴声讲述故事。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试给课文分成段,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①)在萨哈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第二段:(②——⑩)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拦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第三段:(11——17)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个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乐器“冬不拉”的来历。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为人民除掉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件事告诉了国王。为纪念王子,人们把这种乐器叫“冬不拉”。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了解哈萨克族。2.体会瞎熊的凶残。

“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伤害人和牲畜”,“不得安宁”。3.讲解多音字“没”。

四、拓展。

结合“301”昆明杀人事件与老师介绍的新疆,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尤其是新疆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成语。

六、板书设计:

起因 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 经过 王子除害牺牲

结果 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明白课文的主主题思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教学难点: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谈话:同学们,谁来给老师讲讲课文内容是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王子——冬不拉。课文是怎么将冬不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跟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l.冬不拉一听,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①学生找出瞎熊特点的词语,交流:

庞大而凶恶: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凶残狡猾: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都没有成功。

②“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本课指冬不拉主动要求承担除掉瞎熊的任务。)③为什么国王“说什么都不答应”。(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2.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中隐藏起来。提问:这里体现王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猛砸。提问:这里体现了瞎熊的什么特性?

4.学习第七段。

(1)学习多音字“颈”。

(2)结合课文插图,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5.讲解“匕”的笔顺。

6.结合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的意思和它体现的感情。

7.体会为什么人们将瞎熊“剁成肉酱”?体现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三、想象场面,感悟琴声

1.人们是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国王呢?

(一个叫阿肯的老牧人带着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去见国王,让这个乐器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2.“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想出什么办法?(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义: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知于是他过于悲痛呢?)

3.指名读16与7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场面。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16段中的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师板书)再次体会王子的英勇。

(1)琴声雄浑季激昂描述的是王子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他发现了瞎熊的足迹,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2)琴声低回婉转描述的是伪装被熊瞎识破,危机到来,王子与瞎熊的战斗就要开始。

(3)琴声音韵铿锵描述的是王子和熊瞎进行激烈的搏斗。

(4)琴声如泣如诉描述的是战斗结束了,熊瞎被杀死了,王子也牺牲了,人们把王子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5.讲解“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等词语。6.带着想象,配乐朗读16自然段。

7.讲解16段中排比句的用法,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5、16自然段。(深情地、回忆地、悲痛地)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国王为什么“泪如雨下”?他罚了阿肯吗? 体会国王的悲痛与善良。

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

同学们,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而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的乐器也让人们避免了受到惩罚。人们为了纪念王子,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五、拓展: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2、本文写作手法:民间故事的一般模式(相传„„从此„„)

3、结合当今社会,谈谈现在能不能杀死黑熊?

六、板书设计

冬不拉

琴声

故事

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搏斗 音韵铿锵 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

3、在日记中写写你的读后感。(可以写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篇6:人的购买欲与脑内阿肯柏氏核有关

据国外媒体报道, 科学家称大脑中的回路会影响人在购买物品时的判断。

圣诞来临, 年关将近, 许多人开始大肆购物, 而同样, 一些人也在为自己无法控制购买欲望感到困惑, 更有一些人由于持续的狂热购物成为了卡奴、月光族。美国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这些行为是由远古时期狩猎本性遗传下来的。

在远古时期, 人类总是面临饥饿, 就像自然界的动物们那样, 需要不断的觅食, 这种行为在人类大脑中记录了下来, 尽管如今的人类不再缺乏粮食, 却依然具有需要不停寻找新物品的习惯。

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系统与心理学教授布莱恩科诺森称:“我们天生就是用来搜寻物品的, 在这一点上, 我们和老鼠还有狗没有区别。”他认为, 我们的大脑总在督促我们去寻找好东西, 我们自己甚至都不知道我们要找什么。为了研究购买欲与大脑的关系, 他在自己的实验室对大脑进行深入扫描后发现, 大脑中的阿肯柏氏核在我们在考虑某种商品是否值得购买时会发生作用, 这个区域的脑细胞会释放出多芬胺这种使人兴奋的物质, 然后人们就会下定决心购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阿肯与冬不拉教案】相关文章:

冬不拉的故事教案04-26

冬不拉的故事04-13

3冬不拉课件04-21

冬不拉教学课件04-08

不拉村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04-23

上一篇:三小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工作总结下一篇:父亲80大寿的祝寿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