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

2024-04-28

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共8篇)

篇1: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

摘要:歌唱是情之所在,情之所至。歌者拿到一首歌曲,反复吟味,随意生感,才会有真情实感。歌者只有了解歌曲思想内容,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歌唱修养,才能打动听众。在歌唱中,歌者须靠自己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以饱满的热情和广博的知识修养去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体思想、内涵、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时代特征等,准确、深刻地诠释作品的曲情词意,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歌者的魅力。

关键词:时代特征;作品风格;歌词;节奏;诠释;文化底蕴

声乐是以人的嗓子作为“乐器”而进行的表演音乐。歌唱的人千方百计想把乐器“铸造”好,但大多数人重“声”不重“乐”,错误的以为有了声就必然会有乐的。歌者只有凭借自己的歌喉,把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把词曲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和所创造的意境,真实、生动、细致地表达出来,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歌唱者。这就是对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

凡是好的演唱都应该给人以由音响的美、语言的美、思想的美、情感的美以及形体的美凝聚而成的综合的美。因为对一个歌者来说,即使他理解了曲情,有了意境,那还只是理性的歌唱,只有当他有了真感情,他的声音的色彩,语言的抑扬顿挫,节奏的缓急,人物的形象以及动作的分寸都会随之较为准确表现出来。这样的歌唱也就感人了。因此,真实、准确、深刻地表达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艺术的根本。要想使演唱富有感情,也就是在歌唱中艺术地处理和表现歌曲,应从对作品的分析和诠释入手,并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深入分析和挖掘作品

每首歌曲的作者对其作品的构思、意图和所倾注的思想感情,以及艺术表现都已有所设想和处理,这是第一创造。然而,对于演唱者来说,演唱每首歌曲时都应有一个艺术再创造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过程中,既要忠实于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对歌曲进行再度认识,从而使歌唱更加生动、更加完美、更加有感染力。深入分析作品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入手:

1.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

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生活的产物。把握作品的真正意图和内涵,首先需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并把这种特定时期下的历史风格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如果歌者对歌曲所包含的内容有了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对其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着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并把这种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那么他们就会使自己的演唱立下根基,获得生命,从而唱出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歌声。

2.了解作品的风格

作品的风格是作曲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鲜明而稳定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作曲家的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时代性、民族性等因素,作曲家生活的改变和世界观的变化都会影响作品风格的变化,从而显现出作曲家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把握住作曲家总的风格特征并不等于就把握了每一件具体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独特个性,需要研习其他的一些作品才能有助于合理地掌握某一作品的风格,丰富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增强歌唱的艺术感染力。

3.熟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歌唱中所运用的一切技巧,也都是为表达歌词中的思想与情感内涵服务的。所以,表现歌词中蕴含的文学艺术美,便成为古今中外声乐艺术家们在歌唱艺术的表演实践中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歌唱艺术的美学价值的一种体现。清代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论曲情时谈到:“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若世之止能寻腔依调者,虽极工亦不过乐工之末技,而不足语以感人动神之微义也。”鉴于歌词的重要性,在演唱前就必须先熟悉、朗读歌词,通过朗读来获得情绪上的感性认识。

4.把握节奏,注意强弱和表情记号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和脉搏。声乐作品中的节奏是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紧密结合。作品中不同特性的节奏体现着不同的心理情感和音乐性格,因此,在演唱中特别要强调节奏的重要性。正确地掌握和处理节奏是准确地表现内容、生动地表达感情、完整地体现音乐魅力的关键。唱一首歌,首先要选择恰当的速度,走句时还要注意张与弛的关系。

强弱变化使音乐富有生命力,又是突出音乐性格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强弱对比,没有力度的变化,音乐就显得平淡沉闷,缺乏生气。唱一首作品要先视谱,将谱面作大概的段落划分,特别要注意强弱和表情记号。努力领会作者的意图,心中对全曲的大致意思有个根据的了解,然后再去逐句练唱。

二、准确演绎和诠释作品

对作品的诠释即是通过挖掘、分析作品后,对作品进行外在的表演。音乐是艺术中的一个种类,它是人类用以表现客观世界和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中国汉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说明音乐可以用不同的乐调表达出人们的衷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由此可以推论,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对歌曲感情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挖掘,它更需要演唱者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来把这种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即作品内容和外部表演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独有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统一的音乐艺术美,才可将艺术作品的内容、思想及价值传达给欣赏者。

就歌唱表演而言,演唱者通过准确传神的身姿、眼神、形体动作等等,对声音和感情进行创造和传达,使听众不仅被赋有韵味的音乐所陶醉,也会为歌唱者的艺术魅力所倾倒,使得歌曲的表现充满了节奏的律动感和视觉欣赏的美感。

声乐艺术的魅力不仅只在于用声音去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调动起听众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够不自觉地投入到音乐形象中去,这是检验演唱成败的关键所在。

演唱者一旦登上舞台,就要与听众紧密联系,歌者对音乐所反映出的形态神情,始终要吸引、召唤听众进入音乐情境中,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紧扣听众的心弦,使之产生美感的同时也能展开想象,共同体验歌者所表现的感情和艺术形象。

歌唱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理解、感受和想象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到歌声就知道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作为一个歌者,他不但应是歌词的演绎者,更应该是音乐的解释者。

单独做到以上任一方面都不是很难的,关键在于能否把这两点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听众对一个歌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他把乐谱上有的要充分唱出来,还要把作者想到的在乐谱上不一定标志或体现出来的东西,也要唱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准确传情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底蕴往往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品位,决定人的审美要求,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正是这种广征博采的学科品格,才使得音乐有可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声乐作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紧密相连,是文学精品用音乐形式的再现。从这一角度来说,声乐艺术比其他音乐形式更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所以说,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后,才有能力对歌曲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歌唱感情的处理才能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歌唱是情之所在,情之所至。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对歌唱者的最起码的要求。歌者拿到一首歌曲,反复吟味,才会有真情实感,深入体会,才能做到入神的表演,二者的相互融洽,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艺术的魅力和歌者演唱的魅力。

篇2: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

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周欣华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概念界定。

1.课题研究背景。

在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中,我们经历了从音乐到艺术,又从艺术回归到音乐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学的形式化较盛行,过多强调了教学的综合性,从而忽视了音乐学科的本体性,既弱化了对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等本领的培养。其中,我们学生的歌唱情感表现能力比较差,针对目前的状况,加强对学生歌唱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以上认识,我于2009年底开始进行了《如何提高学生歌唱的情感表现力这一课题研究,以期探索歌唱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师生发展的新途径。

2.课题概念界定。

“如何提高小学生歌唱的情感表现力”这一课题属于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范畴。歌唱的情感表现力是指演唱者在准确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把握好歌曲的情绪,唱好歌曲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原则: 1.启发性原则。

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歌唱能力逐步得到提高。2.活动性原则。

体现课堂教学的的活动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亲历和体验。

3.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潜力,让教师、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增强歌曲演唱的创新性。

(二)方法: 1.文献法。2.调查法。3.行动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人员。

周欣华,吴中区音乐学科带头人。

四、课堂研究的对象。

东山中心小学二年级三个班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启动课题,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学生唱会歌曲的实践研究。

第二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在前阶段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演绎歌曲的实践研究。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形成研究成果汇总。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措施和目标。

1.研究内容。

① 对歌曲旋律的美感体验。② 对歌词表现内容的理解。③ 歌唱中的情感表现。2.研究措施。

① 加强聆听训练,提高学生模仿能力。

② 提高示范质量,加强学生理解力、创造力的培养。③ 遵循启发性、活动性、创造性的原则,运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3.研究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我根据学生实际,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使二年级三个班学生的歌唱情感表现力在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在歌唱中,学生的音乐经验得到了充实和丰富,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2.课堂教学展示。

① 2009年12月,校教科研组活动执教公开课《小雪花》,获得好评。

② 2010年6月吴中区音乐、美术课题研讨活动执教公开课《牧羊女》,获得好评。

③ 2010年10月,东山中心小学、临湖二小、木渎二小三校联谊活动执教公开课《钻山洞》,获得好评。

④ 2010年12月,校教科研组活动执教公开课《爷爷为我打月饼》,获得好评。

3.教师、学生成果。

① 2010年9月,《牧羊女》教学案例在区音乐、美术带头人活动中作大会交流,并发布于区教研网。

② 完成论文《浅谈歌唱教学的一些体会》。③ 二(2)班学生在校歌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④ 金洁同学的独唱《我爱我老师的目光》在第十届区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获得个人节目类一等奖。

篇3: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

声乐表演艺术,既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又是一种在各种不同的情绪中,通过音乐与语言相结合而进行创造的高级精神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激情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反映被瞬间激起,从中涌动出巨大的情感能量,如果脱离了这种激情,歌唱就如同呻吟,失去了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可见歌唱是一种比语言更强烈更充分的表现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写道:“转轴波县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对歌唱者来说,也只有唱情才能使歌唱艺术的品格升华。白居易对当时有些唱歌的人曾慨叹过:“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古人尚且如此重视“唱情”,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声乐工作者更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理解得再深刻具体些。

一、“原始歌唱”、“艺术歌唱”与人类情感

1、“原始歌唱”与人类情感

歌唱是音乐领域中最早的艺术形式,人类在劳动中发出的节奏音高不同的声音就是原始的歌唱,一般讲音乐的起源,无论是模仿说、劳动说,还是宣泄说、游戏说等等,都是对人类自然声音的模拟。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人类的歌唱早于语言。例如,鲁迅在讲音乐起源时.所说的“哼…,?”就是远古先民在劳动中所发出的“歌唱”,这时一种从人类自然声音中升华出来的民间歌曲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一一一一劳动号子的(),这里的哼……?有别于自然人声,来自人声但高于人声,不过既未进入语言范畴,也没有比较完备的艺术形态,因此,不妨称之为“原始歌唱”,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乐记》中有以下论述:“凡音之起由人心者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就是说有心灵感应而极富情感是人的本性人受外界客观事物影响,就会感动,就会用声音来表达这种因感动而产生的情绪。这些声音有规律的发憷,就成为音乐。其中属于人体生理结构部分的声带,使人体情感表达最直接、最迅速的发声奇观。

“原始歌唱”应人类情感抒发的需要而产生,也应人类情感抒发的需要而发展,想象原始人最初因情感的激荡而发出的声音,虽然是歌唱得抹萌芽,但却代表着一种颇为复杂的涵义,这种孕而未化的语言,预示着歌唱的进一步发展与升华。

2、“艺术歌唱”与人类情感

自人类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有了语言用于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之后,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依然是最为密切的。“言之不足,古嗟叹制,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止,足之蹈之也。”

[汉代《毛诗序》]也就是说,当纯粹人声和自然语言不足以表达人类情感,而迫切需要另一种超乎人声与语言表现力之上的、极度夸张得更加激情化的方式来加以抒情时,真正的具有较完备的“艺术歌唱”便随之产生了。至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实际上是载歌载舞之意,并非纯指舞蹈,在远古时代,乐舞同体,音乐舞蹈处于混沌状态,两者是不分家的。而乐舞之“乐”,也不是后来意义上的音乐,而是多指歌唱。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器乐是很后来的事,人类的原始歌唱,肯定要比器乐早的多,而艺术歌唱的历史也极其久远。人类一经诞生,就有为生存而劳动、为交流和抒发情感而动作和发声需求。在文字还未出现的史前时期,早期人类用动作、姿态来表达情感,就形成舞蹈;用嗓音来表达情感,就形成歌唱语言。因此,广义的歌唱艺术与人类语言情感的联系,比其它音乐提要早得多也深刻得多。

二、“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1. 歌唱与人类情感表达的初始性

所谓“初始性”,有两层意思:其一,从音乐起源看,歌唱与人类情感表达原本是一体的,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初的原始的音乐形式;其二,从音乐形式发展的角度看,后来的器乐,无论是先月,还是管乐,他们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出于对人类歌唱的模仿,是人为着实现自身的情感表达手段、表达方式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在歌唱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来、发展起来的新的音乐形式,正式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歌唱是对于人类的情感的音乐话模仿的话那么,乐器则是对人类情感的音乐化“再模仿”。“在声乐中认得音调得到使内容与表演形式完全统一的可能性。但乐器也含有极其丰富的人的音调,在这个意义上乐器就是声乐的转化,乐器的价值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于在乐器中所包含的能赋予乐器声音一灵魂的人的音调是否完备而多样化”。(克列姆辽夫著《音乐美学概论》,P 1 4 1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9 6年2月)乐器本来的主要目的是作为歌唱的伴奏,只因为听众苛刻地认为缺乏令人满意的音乐,乐器才独立起来。我们还是能够注意到,人们爱好声乐甚于爱好器乐:当歌唱开始时,观众已不再关注乐队。提琴比一般更为人所爱,就是因为它“比一切乐器更接近人的声音”,对于演奏者最高的赞美就是说:“再他的乐器的声音里听得到人类的声音”。可见器乐是声乐的一种模仿,是声乐的附属品。

声乐演唱中人的参与性,即人的生理性与心理性在声乐演唱中的特殊性,使得声乐比任何艺术都显得更为“人性化”。从本质上说,由于歌唱是人类利用自身的器官作为发生体和共鸣体,不许要其他任何媒介物。因此,歌唱与人类自然声音和情感抒发的联系是最直接和最具亲和力的,也是人类感情的音乐化表达的一种最自然、最方便、最本真的状态,在情感的任意表达的尽情抒发方面,它拥有了弦乐,管乐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所以,古人才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的正确判断。

2、歌唱语言与情感表达

一般来说,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通常有形体动作、表情、声音等几大类,而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说,只有声音对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声音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语言。因此,语言不仅是“思想的外壳”(马克思语)一人们利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语言也是情感的负载物和音响外化物,它是人类情感喧嚣的主要通道之一。声乐作品中语言浸入了音乐,而音乐又浸化了语言,语言与音乐的有机融合使声乐产生了诱人的审美效果。而歌唱对于人类语言的依附性以及极度夸张的音乐化表现是尽人皆知的,语言的三个基础层面一情感层面、意义层面、音响层面都对歌唱乃至整个音乐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深度、和准确度发生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例如,“啊,我的痛苦无法形容”这句话,从语言的意义层面上说,其语言十分明确,不可能作其他解释;从语言的情感层面上说,起情感类型同样十分明确,而其表达方式的倾诉性质则更为强烈而鲜明,对此如果作其他方式的表现则势必降低其准确性和动人性;从语言的音响层面上说,以不同的方言说出,其字调、语调和语势变大异其趣。如将它谱成曲调唱出,其旋律走向风格每每大不相同一一这便是我国各地民歌、说唱、地方戏曲等民族声乐作品何以在音乐风格上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歌唱的这种对语言的强烈依附性,既是歌唱艺术的特点,也是它优于乐器艺术的重要特点。因为歌唱艺术虽然在情感表达方面比乐器艺术多了一层语言的制约,同时也比它们多了一双腾飞的翅膀,使它可以借助语言的独特性质,给人类极其复杂而隐秘的情感活动和内心世界以更明确、更动人、更深刻的揭示。

歌唱艺术的感情表现是内在和外在刺激的反映,歌唱者不可能离开作品对情感的规定性另搞一套情感表现,同时,歌唱者对歌词所提示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理解及表现,同样影响着歌唱对于情感表现的深度和准确度,歌唱者要想充分表现歌曲规定的意境,就必须设想所处的的特定环境,置身其中,认真领会词义曲情,通过自己饱含激情的歌声来感染听众,以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情感作为认得自然属性,在声乐演唱中,当使声依附与情,擅于以情带声、调动情感表现的优势,彰显声乐的魅力,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赵小平.论歌唱的投情体验与抒情体现.人民音乐,2002,(7)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

篇4:论歌唱情感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演唱;情感;艺术想象;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74-02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主体而言,歌词、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是歌曲情感的输出载体,欣赏者在歌者输出情感时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内在体会和精神的愉悦,也能让紧张压抑的心里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让疲惫的身体得到适当的放松。这是因为,演唱的过程中歌唱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的情感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听众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双重共鸣。

本文将以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作为主要的讨论课题,探讨歌唱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能良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带给听众,以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和体验。

一、理解歌曲的内涵

歌曲的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也是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歌唱艺术的灵魂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不会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唱者只能算做“歌唱巨人”。[1]一首好的作品背后一定有好的词曲作者,他们通过自己的阅历和对人生的体验,谱写着诗一样的篇章,那里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因此,如何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石。

当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首先应当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逐字逐句推敲词作者的歌词用意,其次通过歌曲的每一个音符和旋律的走向发掘作曲家的内心的情感表达,将词曲融会贯通。演唱过程中,歌唱者理解的越深刻,体会就越到位,二度创作就越真实完美。

一个好的歌者也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宽自己的视野,加强自己对谱面的理解,若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表现音乐,只会得到空洞、乏味没有感情的声音。我们必须在拿到作品的时候了解其主题思想。而主题是一种蕴含,较隐蔽,往往是在了解了题材之后,经过回味、琢磨、认识,才能悟出其弦外之音、感情倾向,进而总结出作品的主题。[2]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用真情去表达。比如演唱《儿行千里》,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演唱母爱与亲情的歌曲,我们先从歌词看起。

“衣裳在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替儿再擦擦鞋,为儿再缝缝扣,儿行千里揪着妈妈的心头肉”,这短短几句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思念,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画面,在母亲的眼里孩子就是她的世界,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在外能生活的好,当儿子远行,母亲用那蹒跚的步履和一头银发相送,既心酸又幸福。

演唱者首先要揣摩歌词的含义,因为声乐不同于器乐,它是有语言的音乐,歌词在一首歌曲里尤为重要,所以很好的理解歌词中的语言是提高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的基础,其次,用演唱技巧支撑情感的表达做到声情并茂,最后,通过整体的艺术表现深化作品主题,感动听众。

二、科学运用音色表达感情

每个人的天生条件决定了这个人所拥有的音色,有人生来嗓音浑厚,有人生来嗓音纤细,许多角色的设定都会根据演员的实际嗓音条件去定。在演唱艺术歌曲的时候演唱者更要控制好自己的声音,科学的运用音色去表达感情。

例如,将表达江南水乡的歌曲《桥》,用厚重的男低音来演唱就丢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将陕北名歌《二月里见罢到如今》用温婉纤细的音色去演唱就缺失了陕北民歌的粗狂奔放的特点。当然良好的音色离不开演唱者的技巧,这就要求演唱者有良好的扎实的功底,咬住字头,吐字清晰,合理的运用气息,将声音打到眉心,横膈膜具备良好的支撑,以气带声。良好的音色是建立在良好的歌唱技巧之上的,有了良好的歌唱技巧才能游刃有余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在表达歌曲感情的同时也能将自己的声乐演唱技巧发挥到极致,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通过艺术想象创设情感

当我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许多歌词中的画面,自己通过歌词的意境在头脑中创造一个个艺术想象空间,让演唱个的情感更加饱满,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深刻。在理解歌词,把握好旋律走向后,二度创造者则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去演唱、去想象、其创造。让我先看下面的歌词: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身临其境,将自己想象成歌曲中的儿子,如同自己将踏上远去的路,与母亲依依惜别,自己还没走,泪水已在妈妈的眼里流,歌词中强调了三次泪水在妈妈眼里流,这更加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不舍,演唱者就如同看到了自己那白发苍苍的母亲用最伟大的爱目送自己远去。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是饱含泪水演唱的这首歌,这足以证明情感至深才能带来音乐至美。

因此在声乐演唱中,要适当的夸大自己的生活中的情感,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这样才能增强音乐的魅力,加深听者的感受。

四、歌曲中的藝术处理

民歌讲究韵味,腔调,这是民歌区别于美声的最大特点,演唱者要深入挖掘音乐的内在情感,当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用情至深的时候则会不由自主的加入少量的诸如: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丰富歌曲的内容。

之前已经谈到对一首歌曲中的歌词及旋律节奏的把握,当然在演唱之前也不能忽略整首歌曲的曲式及调性等特点,转调的地方情绪是如何变化的,宏观的把握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性之间的转移,在哪两句歌词之间需要情感的对比,同样的旋律和歌词同时出现需要做哪些不同的处理。吐字更要注重强与弱,重点强调的字突出来,如果一味的唱强或者唱若则没有了音乐的起伏,显得空洞无味,没有音乐的美。

音乐展现给我们的是生活中一切高于名利的事物,音乐是我们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捷径。[3]在演唱时如何运用呼吸相当重要,呼吸的节奏控制着声音的气息,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在演唱时从调整歌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人手,是获得歌唱情感的主要渠道。知道如何发音和控制气息的人,知道如何歌唱。[4]

歌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的生活体验走入乐谱内,使歌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同时加上歌唱者的正确的发声,情绪所带动的肢体动作,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稳定。演唱者从最初的读谱看词,到分析乐谱理解歌词,再到掌握音乐主题,感悟音乐思想,从各个方面诠释着一首歌曲的内涵,演唱者用自己对整首歌的理解给听众传达者音乐的内在感情,与听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总 结:

每个听众都有理解音乐的能力,也都会从不同的音乐里投射出多面的自己。当我们聆听音乐的时候,与音乐产生共鸣,会迸发出许多奇妙的感悟。演唱着只要融入了内在的感情,寄托了自己的情绪,就会将一些枯燥的音符变化成富有灵动感的小精灵,歌唱者表应将自身的内心情感与作品的内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传导给现场的观众们。歌唱艺术也是一种舞台的艺术,演唱者的情绪表现在肢体和表情上,观众也能直观的感受到演唱者的歌唱状态,好的歌者会将肢体与语言,声音与情感巧妙地融合,表现完美的音乐,将赋有情感的声音完美地呈现给欣赏者,引发其情感共鸣才是歌唱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

[3]陈立,《音乐家访谈录》,新星出版社,2009,3

篇5: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

摘 要: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高度评价,而是以隐士著称。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归隐于田园,他在选择了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就选择了孤独。面对孤独,陶渊明1直以自然之理坦然视之,并将其化解于自然之道中。他1生追求和崇尚自然,并将自然之道贯穿其生命的始终,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亦平静自然,淡然处之。

关键词:陶渊明 孤独情感 表现 消解

Abstract: Poet Tao Yuanming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his literary creation, had not got the appraisal of the height at that time, but famous for recluse. The noise far away from this world , it is latent in the rural area to belong to, he, while choosing this kind of life style of living in solitude, choose loneliness too. In the face of lonely, Tao Yuanming calm to look at their with natural reason,and dissolve it in the natural way. He pursues in all ones life and advocates it naturally , carries natural ways through its lifes, even face the death, he is also calm naturally , take winonchalance.

篇6: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

摘要:歌曲从表面上看是由五线谱中的音符组成,表演者要想展现歌曲的生命力,让歌曲变为活生生的音乐,触动听者的心灵,就需要为歌曲注入情感。本文将就歌唱情感中的重要性、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和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情感展开探讨。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45

歌曲从表面上看是由五线谱中的音符组成,表演者要想展现歌曲的生命力,让歌曲变为活生生的音乐,触动听者的心灵,就需要为歌曲注入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不断吟唱歌曲,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情感。声乐演唱过程中是表演者和歌曲的沟通环节,而不单单是表演环节。

一、歌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歌唱是心灵感情的抒发,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任何一个作品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来再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人的一切外部活动都受其心理的影响,歌唱活动是最情绪化的活动,它受心理情感的影响尤为显著。歌唱的情感就是歌唱心理的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歌唱情感的本质特征及其?律,对于指导声乐学习,提高演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歌唱艺术是情感化的艺术。歌唱艺术通过美妙的音乐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直接抒发特定的情感。因此,他最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喜爱。托斯卡尼曾说过:“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他在音乐上的演唱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他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匠,匠人满街都是,而艺术家却在百万人中难找一个。”前苏联音乐家万斯洛夫非常强调音乐的抒情作用,他说:“承认感情在音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同其它艺术相比,音乐在表现现实的全部多样性,首先是情感的表现。”

二、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声乐要求声音自身包含艺术上的美,但仅仅声音上的美是不能代表声乐中需要表达的全部艺术含义的。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追求发声和气息的准确而忽视了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手段传达美和情感,最终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声乐的真实意义所在。

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是需要一致的,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因此,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并且恰当表现出人们各种层次的共通的情感思想。成语“对牛弹琴”指的就是思想感情基础不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通过声音的调节,恰如其分地表现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

三、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是声乐课堂中最核心的部分,要学好一首歌,首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以及一定的文化音乐修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再经演唱处理处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声乐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声乐技巧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完成的。歌曲的技巧是指与发声有关的全部声乐技能的统称,学生为了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既要对发声技巧做长期训练又要具有揭示与表现作品内涵的能力。歌曲处理是歌曲演唱的前奏,只有全面地对歌曲进行分析处理,才能使演唱声情并茂歌声优美动听,表现出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

如歌曲处理中对歌词的分析是很重要的,通过歌词我们可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歌曲的艺术魅力包括旋律和歌词,歌曲中的歌词像诗歌或散文一样,它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我们在演唱每一首歌曲前,应对它的行腔和抑扬顿挫进行一番研究,合理地安排各种强弱变化,使演唱有起伏,字词清晰分明,以利于歌曲的表现。如学生在演唱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时,如果不去分析歌词的内涵,而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赞颂红梅的品格,就无法表现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使学生明确作品的真正含义是通过对红梅的赞美,是歌颂革命者对革命的忠贞,傲对反动派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歌曲进行正确处理。唱曲是根据字音而发声,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上面说到的“声为情役、腔为情设”就是这个意思。一曲终了,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感人肺腑、激情澎湃―――然而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此,深入挖掘词意,也就成了表现歌曲思想情感与揭示歌曲主题的首要一环。

所以,“只有从心灵中流露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流入心灵。”“心的歌唱”“唱情”“唱神”把音乐的最深情感歌唱出来,使歌唱艺术的品格升华。挖掘歌唱艺术情感的灵魂所在,不断丰富情感的体验和淋漓尽致的、完美的情感表现,使歌唱艺术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科学的声学表演艺术学科领域。歌唱艺术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是使歌唱者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前提。

参考文献:

篇7:论歌唱的情感表现论文

摘要:歌唱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社会生活是获取歌唱情感的源泉,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决定他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和情感的表现程度,生活经历越是丰富,所具有的歌唱表现力就越强,能够被感染的机会就越多。在生活中去吸取营养,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并真诚的表现对生活的感受,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歌唱才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生活经历;艺术;歌曲;歌唱情感;社会生活

声乐演唱者的生活经历与所唱作品的默契程度、风格以及情感的表达,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当人的内心世界受到外界生活的刺激后,形成独特的心理机能系统,而这种心理机能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各种各样的情感,一个生活经历丰富的人,所具备的音乐表现力就强,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被引发、触动观众的机会就多。

一、歌唱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任何一个歌唱家都是在一定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和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在歌唱时的情感表现也无不打上生活的印记。当一个人走向社会后,便受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内容的影响。声乐作为一门歌唱的艺术,必将源于生活,并无时无刻的受到生活的影响。人感于事必动于情,然后发于吟咏,形于歌诗,这也进一步说明声音来源于生活,并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

歌唱是人用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生活的一种方式,人类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歌唱.人类生活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作为人类内在的心理文化,不仅具有感性体验的丰富多样性,并且伴随着各种精神活动与心理潜意识活动的相互交织,就像读一首诗,观一幅画,聆听一首曲子时所获得的一种被激活了的内心的激动。面对滔滔江水,站在高峰之巅,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放声歌唱,这种歌唱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感受。

二、歌唱在生活经历中获得情感

(一)歌唱通过具体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歌唱和其他社会科学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歌唱和它们的反映方式不同,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歌唱所反映的生活形象也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自然情景以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都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每一首声乐作品都会给演唱者创作者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一首作品每一个歌者都会采取不同的演唱风格,这就取决于他们生活经历的不同,从而对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

(二)社会生活是歌者不断释放和获得情感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唱的很多歌曲都是从民间采风而来,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再创作成为优秀歌曲,广大农民是原始歌曲的创作者,有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到农村去体验一下生活,那里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很多知识,在农村你会体会到平时你无法体会的人间真情和劳动群众的朴素生活。那里有我们唱歌的灵感,是艺术发展的源泉。生活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感受,我们把平时的感受进行库存,演唱时打开自己的情感仓库,找出并与所唱作品的情感进行配对、组合,这种情感比较贴近生活,真实朴素,自己在演唱中也能全心投入。

(三)情感是二度创作的重要来源

情感的来源主要是社会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是我们培养歌唱情感不可余缺的,在歌唱中如果你能准确的找到要表达的.情感类型,这种情感在生活中又是客观存在,那么你的歌唱就有了支柱,真实感就越强,就可以刺激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与观众达到情感的交融。

三、歌唱在生活中得以升华

情感来源于生活的体验,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情感也就不同,只有去感受生活、面对生活,深刻体验生活中人和物的复杂关系以及种种情感,让歌唱与生活实现情感上的交融与碰撞,一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越深,自己在音乐上表现的激情和灵感就越丰富。歌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人们对生活更高层次的审美的需要。

歌唱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感情真挚,才能表现艺术的真实,才能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要做到这些,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事物具有细致深刻的观察能力、精湛的修养和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歌唱只有在生活的源泉里开采矿、吸取营养,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并真诚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这样你的的歌唱才更有生命力,更有感染力。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深入和体验生活,搜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歌曲把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重现在舞台上,再现生活与其真实性,同时在歌唱中注意情感的表现分寸,使歌唱充满真实且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达到歌唱的最佳效果。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开拓思想,振奋精神,激励意志,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细致而深入的影响人的思想。

参考文献:

篇8: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

1、歌曲内容方面

首先, 应理解作品内涵。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是情感表现的最基本的原则, 那么分析作品的内涵不但要去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而且还要不断的积累生活素材, 用心灵去感应生活, 更重要的是能对多种风格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揣摩, 从而使歌唱中的情感表现更加生动、真实、感人。

其次, 要了解作品背景。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 作者都是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刻画出来的。好的歌者能把这一音乐形象现得更加真实、生动、鲜活。好的歌者也会充沛的了解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所体现出的内涵、音色、技巧处理也各不相同。因为一部声乐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寄托, 是声乐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要想把一首作品表现好, 首先要对音乐和歌词进行认真研读与揣摩, 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为了更完整的表现作品, 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 或其他文字资料做参考。例如, 有一些词曲家写的作品是具有哲理性的歌曲, 他们往往使用的是“比、兴”手法, 所以往往是“兴发于此, 而义归于彼”。这对演唱者来说想要演唱好这样的歌曲难度就更大了。因为这类作品从题材到主题对歌者和听众都有个思维的间层, 从“兴”到“义”的间层。而歌者要想穿越这个间层就必须对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的意图做出深刻地了解。总之, 任何歌曲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及作者的心态和思维空间。歌唱者必须要弄清这些细节才能更好的发挥作品, 用情准确。

再者, 要积累生活素材。一切音乐形象地刻划都来源于生活, 因此, 歌者要深刻的理解和表现作品, 要把握作品所表现的感情的源泉, 就需要对人类社会生活有广泛的接触和体验, 就应该把自己的心贴在生活上, 用心灵去感应生活。歌者通过深入生活, 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存入大脑中的储存库, 在表现一些音乐作品时可根据需要把积累的知识、记忆提取出来, 使表现的音乐作品更加丰富、生动、感人。也可以说, 没有生活的感受, 就产生不了灵感和激情, 产生不了感人的艺术。有经验的演员和观众都会懂得, 任何矫揉造作的东西, 都是不真实、不生动的, 只有出于自然和真心的东西才能感人。因此, 歌者必须在歌唱实践和生活实践中, 努力锻炼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 还有自如的表现, 这样才能在演唱歌曲时表现的驾驭自如、淋漓尽致。

最后, 要理解不同作品风格的情感动态。不同的歌曲表达不同的情感, 不同的情感, 声音动静状态亦不相同, 不同的情态, 和情感表现, 在分析理解歌曲的内涵、意境、以及它的节奏、速度、强弱等的形变化的同时, 既要对歌曲进行理性认知, 又要结合自身的素质、才能、条件、修养及独特的审美感受方式、表现方法, 扬长避短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对歌曲作品这一客观审美感知的基础上, 巧妙的把感情体验、想象、领悟结合起来去领略作品丰富的内涵、提取精神实质、把握基本情调。

2、表情动作方面

优美的外部形态体现是情感表现的重要原则, 民歌声乐艺术重视唱与表的统一。作为一名好的声乐演员, 除了要求具有完善的发声方法, 高超的演唱技巧, 深厚的声乐基础外, 尤其要善于用舞台形体表演这个无声的语言来丰富、充实自己的演唱。

歌唱表演中投入的情感是建立在所表演作品内涵体验的基础之上, 它不仅要求演唱者要善于调动自己平素的情感积累, 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 而且在更多情况下, 还要求演唱者有意识的去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 或是体验的不很充分而却是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要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来实现的, 表情动作应包括:演唱者的形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与眼神的综合运用。

(1) 脸部表情与眼神。演唱者的脸部表情与眼神的运用对增强歌曲表现力, 展示作品内在情绪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 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看, 当我们与人交谈时, 我们要真正听对方的话, 了解和感受对方情绪及语言内容。判断、分析、感受别人的语言内容主要是靠两个方面:一是用特定的语言表现手段, 它包含用语气、语调、停顿、重音、轻声等来表现其语言内容。二是从其脸部表情包含其眼神变化来辅助表现其语言内容。脸部表情和眼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脸部肌肉的变化, 离开了眼睛, 可以说是无意义的;而如果把脸遮上, 只露出两只眼睛, 也是无意义的。人们之所以强调眼睛在艺术或生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 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龙点睛”等, 其实, 眼睛与脸部表情的关系是紧紧依托的。眼神所传递的信息, 只有在脸部肌肉的配合下才能明了它的态度倾向和感情色彩。因此, 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声乐表演者脸部表情和眼神的重要性, 还要认识到, 眼睛和脸部表情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歌唱表演中, 生动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脸部表情和眼神是表现主体对作品体验的结果。眼神的作用使声音的表现更加动人。在传递脸部表情和延伸的内心体验过程中使欣赏者加深了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感悟。

(2) 手势。手势在歌唱表演中细腻地传递出音乐的律动。由于诗歌进入音乐而出现的声乐作品形象内容细节化, 它通过手势的指示和描绘, 能诱发欣赏者对形象内容细节的认识。尤其在叙事性的歌唱作品中, 手势对叙事很说明问题, 因为它把其中最关键的东西单独抽出来, 引起人们的注意, 并通过作品的前后关系和背景, 帮助审美者得到领悟。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演唱者好像看到白云、马儿在动, 其手势亦可向人们指示出这种律动。它能使观众在看到表演者的眼神姿态和手势的配合中, 仿佛也看到了白云飘、马儿跑的情景。其中, 手势起了重要的指示作用。

手势的起、落是声乐表演者经常关注的“点”。演唱者的手势起点应符合音乐律动, 通常手势在强拍小起。手势的起、落运动还要考虑到与“换气”、声乐作品中的“分句”、与情绪加强、减弱、语言重音的关系等等。手势在弱起小节中进入时应当柔和, 手势的第一个落点则应该放在强拍上。在手势的运用中, 还可以注意到它与呼吸的关系。手势的运动还应考虑到对吸气、呼气运用的支持, 让手势参与到吸气、呼气运动中, 这样就不会造成由于手势而破坏声乐表演者的歌唱发声的整体状态。除此之外, 手势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和形体、眼神整体的结合, 亦有利于加强情绪, 营造气氛。

(3) 形体姿势。此外歌唱艺术在基本演唱姿势上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腰以上应直立, 背不曲, 双目平视……这样的姿势保证了在发声中气息的贮存与支持, 以及各共鸣腔的协调。然而, 在歌剧、歌曲演唱中, 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 这些状态就会发生变化。正如李石天先生说过:“表情是全身的, 而不仅是脸部, 更不仅仅是在眼珠上, 一个人痛苦, 几乎全身的每一条皱纹都处在痛苦的心理场流中。如脸部在哭, 身子却没有哭, 心理节律就是棍乱的, 就不能使人信服。”中国戏曲的身段训练很讲究“手眼身法步”的整体配合, 使外部的形象与内心体验相一致、相统一。

在舞台综合训练中, 形体、手势、脸部表情与眼神三者之间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在歌唱表演中, 手功到位, 眼神跟上;身段到位, 手势相随。这样的外部形态才对歌唱者的情感表现起到了传情达意的作用。因此, 情感表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就是表演者通过演唱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是内心情感与外部形态的统一。

二、情感表现的特征

1、歌唱情感表现的真实性

歌唱感情源于歌中词曲的内涵, 源于生活中各种现实题材。艺术只有反映了现实生活, 才能贴近人的感情, 具有生命的价值。但是真实的感情如果不进行艺术加工就不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 也就不能感动人。因此, 歌唱中既要有对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深入体验, 又要有艺术夸张的技巧与手法。两者必须有适度的融合。只有“适度融合”才能体现出“真实中的夸张”、“夸张中的真实”、“恰到好处”等深层审美愉悦性, 形成约定俗成的审美定势, 为人所理解。

2、歌唱情感表现的创造性

歌唱表演艺术贵在创新。情感表现的真实性是体现声乐作品内涵的基本要求。在演唱者通过乐谱对作品的初步认识后, 会将这种听觉表象存于自己的大脑之中, 然后在对此时此地的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声乐作品的风格深刻理解之后, 必定会掺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演唱不同历史时期作品时尤其是在这样。这种作品与作者之间、演唱者与作品之间、历史风格与当代人物之间形成的对作品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给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个性创造留有充分的余地和空间。而这种建立在以声乐作品为基础上的个性创造, 必须重视对作品创作技法、风格的探究与研究, 以求真为原则, 以创新为目标, 才能使情感的表现充满活力和魅力。

3、歌唱情感表现的多样性

歌唱情感表现的“多样性”也是声乐艺术繁荣的标志之一。它是由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人们的多方面审美需求, 以及作曲家、歌唱家世界观、生活经验和创作个性的千差万别等因素决定的。在同样体裁或者同一首声乐作品中, 各行其实, 各异情趣, 唱出不同风格品位来, 既要有自己的主导风格, 又不与他人雷同, 又要手法多样, 熟练运用自己掌握的声乐技巧和方法, 将歌中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恐等多种情绪色彩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声乐艺术情感来。

4、歌唱情感表现的气质个性

歌唱的情感表现中, 气质被称为风度、台风等。它透过声乐技巧、面部表情与形体动作等外化出来, 给人以“既在歌内, 又出歌外”的感觉。对于一位成熟的艺术家而言, 气质是艺术风格的一种表象。

人声如面, 是千姿百态的。歌者的心里、气质各有差异, 对生活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同样, 对艺术的见解以及歌唱的情感表现也就有所不同。有的歌者以刚为主, 行腔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有的则以柔为主, 转换灵活, 细腻精致;有的则刚柔并济, 表现得体。不同的嗓音特质、音乐秉赋鲜明个性的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 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应扬长避短, 表现自己的气质个性, 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对于歌唱者来说, 声与情是不可分开单独运用的, 即声中有情, 情中传声。也就是说, 歌唱中不光要唱出声音, 还要唱出情感, 情感在歌唱中起到了灵魂作用。如果歌唱艺术失去了情, 仅仅剩下声, 那谈不上完美。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情是声的依据, 声是情的展现和表达, 只有声情并茂才是成功的演唱。由于情感表现的形式的多样性, 要求我们必须注重情感表现与歌曲内容、外部表情动作以及民族风格的统一。只有声音与情感表现的有机融合、浑然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能够做到“以情代声, 声情并茂”和“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的演唱效果。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而情感又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不仅指歌唱者的声音表现, 而且还包括歌唱者的舞台表演。只有声音与情感表现的有机融合、浑然一体才能使我们的声乐艺术能够做到“以情代声, 声情并茂”和“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的演唱效果。如何通过恰如其分的情感表现来塑造音乐形象, 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涵, 并要达到感情真挚、富有魅力的演唱效果, 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不断的研究, 并且不断的完善它。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现,声情并茂

参考文献

[1]邓雅.试论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J].艺术研究, 2001, (04) .

上一篇:与寓言有关的词语以及叠词复习下一篇:赴佛罗里达大学留学的入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