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2024-04-12

幼时记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14篇)

篇1:幼时记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之幼时记趣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天鸟兽向上新长的细毛]。见藐[小]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花纹]。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私下]拟[比]作群鹤舞空。心之[指示代词,这,这样]所向[看待],则或千或百果然鹤[名词作动词,变成鹤]也。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项为[因为]之[指示代词,这,这样]强[同僵,僵硬]。又留蚊于素[白色]帐中,徐喷[慢慢地]以[介词,用]烟[以烟徐喷],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云端,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代词,指自己]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介词,把]丛草为[动词,当做]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碎石]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代词,指两小虫]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表修饰,不译]来,盖[表说明,原来是]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连词,就]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副词,正在]出神,不觉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惊恐;神定,捉蛤蟆,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是清代文学家。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私 拟 作/群 鹤 舞空 ⑵昂 首 观 之,项/为 之 强

⑶作/青 云 白 鹤观 ⑷果 如/鹤 唳 云 端,怡 然 称快

3、本文叙述哪了三件趣事,请概括出来。

[答]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哈蟆。

4、文章开头物外之趣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总领全文。

5、文中写我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是一个天真、活泼、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有正义感的孩子。(意思对即可)

6、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答]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用心体会,善于联想和想象。

篇2:幼时记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果如鹤唳云端(lì)

B.以土砾凸者为邱(lè)

C.怡然自得(yí)

D.盖一癞虾蟆也(há mɑ)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项为之强()(2)怡然称快()

(3)凹者为壑()(4)盖一癞虾蟆也()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以丛草为林。

【小题4】你欣赏选文中儿童的表现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①同“僵”,僵硬。②喜悦的样子。③山沟。④原来是。

【小题3】①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②把从聚的草当树林。

【小题4】欣赏。因为他能专注地观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

解析

【小题1】 2分

【小题2】4分,每题1分

【小题3】每问 2分

篇3:幼时记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对文章中不会读的字词、不懂的句子和词语一一做好标注,然后在听老师范读或录音时及时校正读音,在老师分析时注意理解不懂的词语、句子,做到有的放矢,逐步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奉守原则,对调补删

在流畅朗读的基础上要尝试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要做到信、达、雅。

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往往会使用很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结构等。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 光掌握原则是不够的,还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字法”,即“对”“调”“补”“删”。

对,就是一对一地翻译。如“余忆童稚时”,就可以译成“我回忆幼小的时候”。

调,即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予以调整。如在翻译时,要把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如翻译“徐喷以烟”时,就该按“以烟徐喷”的顺序翻译成“用烟慢慢地喷它们”。

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如“使与台齐”,句中“使”后面省略了代词“之”(身体),翻译时要补出来,应该译成“使身体与花台平齐”。再者,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因此,对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中,“二虫”之间,数词修饰名词没有量词,翻译时要加上量词“只”。

删,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如“心之所向”句中的“之”只起取消主谓独立性的作用,无实义,不译。

3.注重积累,学会迁移

如果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那么积累则是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手段。

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基础, 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此外,还要了解“之、乎、者、也、焉、矣、哉”等常用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一些特定的文化现象和史学知识等,也不可忽视,要刻意地记一记。

篇4:幼时记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题2】(2分)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我并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人。

【小题3】(3分) (1)幼年读书的艰难;(2)成年从师的艰难;(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小题4】(3分)围绕逆境成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苦乐观等来回答即可。

篇5: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归有光

孝子钺(yuè),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母常喋 喋罪过,父提孝子,(后妻)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②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②致:送达。

2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比 归 (2)孝子由是 失爱

(3)终身怡然 (4)弟寻 死

2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27.从下面所列句子中,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出孝子归钺的品行。(2分)

(1)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2)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答案:

25.(1)等到 (2)因为这样,因此 (3)高兴地样子 (4)不久

26.(1)归钺低着头私下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2)继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被孝子的诚恳感化,跟随孝子去了。

27.(1)忠孝仁义(以德报怨) (2)无怨无悔(默默奉孝,凡答“默默无闻、沉默寡言”之意者,不得分。)

篇6:史记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以《史记》对 (2)遂取书阅之 (3)不数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3、本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1.(1)回答(2)于是(3)几

2.也不见得有什么好,读它有什么用处呢?

3.范进(或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文言文阅读方法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首先要掌握阅读方法。许多学生往往不认真读文章,而只是到文中去寻找答案。文章没有读懂,想正确回答问题是不可能的。做文言文阅读题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通读必须完成以下五个任务;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如果文言语段是议论性的文字,就要找出表明论点的句子,再找到证明支撑论点的论据,最后看看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论点的。

第二步,品读细节,把握人物。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品质和内心。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第三步,精读文章,对症下药。深入到文章内部,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

词语解释题。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直译,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然后意译,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

筛选信息题。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教学论文 )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它可以促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

归纳概括题。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具体内容有;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观点态度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可从文体特点人手;记叙性文体,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会融会在他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中,也有少数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简要的议论,概括时就应抓住这些特点。议论性文体,作者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同时注意两点;一是概括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情感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其次,对课内文言文应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复习,如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加以整理,把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列一个表格;这样更方便复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主旨,做更深入的思考,并且能有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古为今用;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其哲理。

对课外文言文应该按照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要求进行模拟训练;对课外选文中的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要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或是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对课外文言文的内容,要能按要求进行分析,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认真积累,反复训练,持之以恒,能力就会不知不觉提高了。总之,课外文言能力从课内迁移中得来,课外文言能力从反复训练中得来,课外文言能力从积累延伸中得来。

古代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多是经典之作,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丰富情感阅历,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3、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体裁。答题时切忌还没完整的阅读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做初中阅读理解时,先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篇7:幼时记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节选自 《浮生六记 》,沈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本刊有改动 ,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1能备风晴雨露:能展现花在风晴雨露中的各种姿态风韵。 2草虫一法:草木与昆虫相依相衬的方法。 3盍:何不。 4踯躅不受制:徘徊不定,难以控制。 焉:怎么。 5作俑罪过:始作俑一样的罪过。 耳:语气词,相当于“啊”“呢”。 6属:类。 7整其足:整理它的脚足。 8宛然如生:仿佛就像活的。 9如:按照。 10会心:领会别人的想法,善解人意。

鉴赏空间

这个片段和《幼时记趣》都出自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卷。 《幼时记趣》描述了作者小时候观蚊为鹤、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三件趣事,展现了作者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爱憎分明,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这则《瓶花系虫》记叙的是妻子芸建议把虫子制成标本装饰瓶中之花的事,表现了妻子的奇思妙想和夫妻二人的热爱生活、情投意合。 “见者无不称绝”一句,从侧面表现了妻子芸的创意之妙。

[读有所思]

篇8:杨汪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汪,字元度,本弘农华阴人也,曾祖顺,徙居河东。父琛,仪同三司,及汪贵,追赠平乡县公。

汪少凶疏,好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颠踣。长更折节勤学,专精《左氏传》,通《三礼》。解褐周冀王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业优深,孤之穆生也。”其后问《礼》于沈重,受《汉书》于刘臻,二人推许之曰:“吾弗如也。”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及高祖居相,引知兵事,迁掌朝下大夫。高祖受禅,赐爵平乡县伯,邑二百户。历尚书司勋、兵部二曹侍郎、秦州总管长史,名为明干。迁尚书左丞,坐事免。后历荆、洛二州长史,每听政之暇,必延生徒讲授,时人称之。数年,高祖谓谏议大夫王达曰:“卿为我觅一好左丞。”达遂私于汪曰:“我当荐君为左丞,若事果,当以良田相报也。”汪以达所言奏之,达竟以获罪,卒拜汪为尚书左丞。汪明习法令,果于剖断,当时号为称职。

炀帝即位,守大理卿。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岁馀,拜国子祭酒。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大业中,为银青光禄大夫。及杨玄感反河南,赞治裴弘策出师御之,战不利,弘策出还,遇汪而屏人交语。既而留守樊子盖斩弘策,以状奏汪,帝疑之,出为梁郡通守。后李密已逼东都,其徒频寇梁郡,汪勒兵拒之,频挫其锐。炀帝崩,王世充推越王侗为主,征拜吏部尚书,颇见亲委。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不颠踣 颠踣:跌倒,仆倒

B.长更折节勤学 折节:改变志行

C.二人推许之曰 推许:推让赞许

D.颇见亲委 亲委:亲信倚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B.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C.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D.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汪浪子回头。年少时杨汪好与人打架,长大后知错即改,开始勤奋学习,专心研究《左氏传》,通晓《三礼》,并积极向人求学。

B.杨汪颇受器重。高祖即位后,让他掌管军事,封他为平乡县伯;炀帝时,担任过大理卿、国子祭酒等,所作所为颇受皇帝赏识。

C.杨汪为人耿直。王达想借推荐杨汪做左丞之机,向他索取良田,杨汪不但没有答应,反而把他的话报告给高祖,王达因此获罪。

D.杨汪善于断案。高祖时,他熟悉法律,善于分析判断,非常称职;炀帝时,杨汪任大理卿,断案准确无误,受到皇帝的大力赞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译文:

(2) 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

译文:

答案解析:

4.C(推许:推重赞许。)

5.C(原文句读: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6.B(“让他掌管兵事”时,高祖还未即位。)

7.(1)天下的学识渊博的儒者大多汇集在那里,大家设辩问难蜂拥而起,都不能难倒他。(通儒硕学:学识渊博的儒者;萃焉:汇集在那里;论难:设辩问难;锋起:蜂拥而起;屈:折服,使屈服,难倒。各1分。)

(2)等到王世充自己称帝后,杨汪又当权。王世充被平定后,杨汪被按凶党罪处死。

篇9:魏征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6分)

魏征,巨鹿人也。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①,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后复固辞,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注】①中钩:人名

1.本学期我们学过魏征的《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雅有经国之才 (2)太宗幸九成宫

(3)朕能擢而用之 (4)寻以疾乞辞所职

3.下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朕方自比于金 而况于明哲乎?

B寻以疾乞辞所职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邪?

C竭其力用 其皆出于此乎?

D不许我为非 未为衰老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5. 本文除了用语言描写刻画魏征外,还较多地运用 的方法来刻画魏征 、的性格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谏太宗十思疏》(1分)

2.一向;(2)皇帝到某地;(3)提拔;(4)不久(4分)

3.B(2分)

4.(1)你的.罪过比中钩还重,(而)我任用你超过管仲,近代君臣之间互相投合,难道有类似于我和你这样的吗?(句式,于,得,宁;3分)

(2)你难道没有看到矿石中的金子,哪里值得珍重呢?优秀的工匠(把它)冶炼出来造成工具,便被人视为宝贝了。(句式,独,宝;3分)

篇10:陆琼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威海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卷三十》)

【注】 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②风神,指神态。③都官符,指诏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必荷门基 荷:承担

B.善属文 属:写作

C.自永定讫于至德 讫:至,到

D.不尚鲜华 尚:超过,过分

解析:选D。尚:崇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

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B.①乃除司徒左西掾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琼述其旨而续焉

②惑而不从师

D.①琼之侍东宫也

②斯用兵之效也

解析:选A。A.都是介词,向。 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D.①主谓间助词,不译;②结构助词,的.。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 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解析:选B。见识优敏,文史足用,是说陆琼见识多而聪敏,精通文史。①体现孝顺;②说明他深受器重;⑥体现性谦俭。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局。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以长沙王年少为由,派陆琼去做长史。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D.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篇11:胡则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宋史 列传第五十八 胡则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称旨 对称:回答符合 B.籍为羡余 籍:没收

C.坐丁谓党 坐:犯…罪 D.再迁兵部侍郎致仕致仕:退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兵且深入,粮有继乎 B. 太宗因问以边策

存者且偷生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C. 彼以急难投我 D. 得吏所匿铜数万斤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 ( )

①已而果为则所料。②籍为羡余,不之罪。③谓贵显,故则骤进用。④则命贷钱三百万。

⑤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⑥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胡则果敢有材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凭借其回答而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进了中书省。

B.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效仿西汉名将马援,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

C.胡则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百万钱,表现出了急人之困的品格。

D.胡则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喜交结,尚风义”的性格也曾使他犯了不少错误,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

15.把第I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微子几败我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B)[籍:登记]

12.(D)[A将/暂且;B趁机,顺便/根据,;C因为/连词,表目的,来;D…的]

13.(C)[①表现其料事如神,③表现丁谓知恩图报,⑤表现胡则正直敢言。]

14.(B)[“并没有加以追查”有误,应该为“追查却不定罪”。]

15.①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2分)

②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3分)

篇12:《景公出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景公出猎⑴

景公⑵出猎,上山见虎,下泽⑶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⑷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⑸所谓不祥⑹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⑺。夫有贤⑻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⑼,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⑽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⑾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⑿为不祥也?

注释

⑴选自《晏子春秋》卷二。《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期齐国晏婴的政治思想、政治活动的一部书。⑵景公: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⑶泽:聚水的洼地。⑷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⑸殆(d i):大概,恐怕。 ⑹不祥:不吉利。⑺是不与焉:这不同你所说的那些。⑻贤:贤人,有才德的人。⑼任:信任。⑽乃若此:就象这些。乃,是,就是。⑾如:往,去。⑿曷:同何,为什么,怎么。

阅读训练

1.请从文章中找出两个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再举出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两个例子。

文章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殆所谓不祥也一句中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有所览辄省记 B.持童抵主人所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D.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___通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国有三不祥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是不与焉。是,这。 ②乃若此。此,这,这个。课文中:①微斯人,吾谁与归?斯,这,这样。 ②非独书为然。然,这样。

2.A(A.与动词览组成名词性短语 B.名词,处所 C.放在介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处所, D.为所。格式,表示被动。)

3.曷为不祥也中曷通何,为什么,怎么。

4.有贤人而不知道;知道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

译文

篇13:幼时记趣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惟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①,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

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宗不纳。

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突利可汗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阴结所部,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事败,皆捕斩之。太宗自是不直突厥,悔处其部众于中国,还其旧部于河北,建牙②于故定襄城,立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以主之。因谓侍臣曰:“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提封:指国内、四境之内。②建牙:建立官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绥:击败

B.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厌:厌倦

C.孝武扬威远略 略:谋略

D.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 犯:侵犯

解析A.绥,安抚;B.厌,满足;C.略,侵略。

答案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化中国以信 斧斤以时入山林

B.未悟其有益也 其孰能讥之乎

C.若即劳役,恐致妨损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因谓侍臣曰 因之以饥馑

解析A.用,介词/按照,介词;B.这种做法,代词/表示反问语气,副词;C.如果,连词;D.于是,就,连词/接着,动词。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从突厥颉利可汗被打败后,有很多归降的部落首领在朝廷做官,五品以上官员的人数几乎达到了在朝官员的一半。

B.太宗派遣使者招降鲜卑拓跋氏,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没有益处,上疏陈述理由,但太宗没有采纳他的奏言。

C.都督李大亮认为,招降突厥会耗费国家财力,妨碍百姓的耕作,引起百姓反感,百姓不能接纳他们,对中原没有益处。

D.贞观十三年,突利可汗的弟弟发动叛乱,最后兵败被杀。太宗因此后悔以前的做法,就让突厥旧部回到黄河以北居住。

解析“引起百姓反感,百姓不能接纳他们”文中没有这样的内容。

答案C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6分)

(2)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4分)

答案(1)所以周天子爱民而排除外族,就延续了八百年的帝业;秦始皇轻率发动战争对付胡人,所以四十年便绝灭了。

(2)当初,我不采纳魏徵的建议,终于感觉到烦劳破费一天比一天厉害,几乎失去了长治久安的好方法。

参考译文

自从突厥颉利被打败后,来归降的各部落首领,都封为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几乎达到了在朝任职官员的一半。当时只有鲜卑拓跋氏没有归降,唐太宗又派遣使者安抚招降,使者来来往往,不绝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无济于事,只能使国家破费,于是上疏说:“臣下听说要安抚远邦必先安定近邦。中原的百姓,是天下的根本,四方藩邦之人,犹如枝叶,损伤根本来使枝叶繁茂,来求得长久的平安,没有这样的.事。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用信义来教化中原,用权变来驾驭藩邦。所以《春秋》说:‘戎、狄如同豺狼,不能满足;华夏各国是与我们亲近的,不能抛弃。’自从陛下统治天下,十分注意巩固根本,老百姓生活安乐,兵力得到了加强,九州之内殷实富足,四方夷狄自然臣服。如今朝廷招降突厥,虽然他们加入我朝版图,臣下愚蠢,觉得烦劳破费,没有领会到这种做法有什么益处。黄河以西的百姓,有镇守和防御藩邦的作用,但这里州县萧条,人口稀少。再加上隋末战乱,破坏和耗费特别多,突厥未平定之前,他们尚未安定生产,匈奴势力衰弱后,百姓才开始回到田地中,如果马上役使他们,恐怕会妨碍他们耕作、损害他们利益。以臣的想法,请求陛下停止安抚招降。并且称为蛮荒的外邦,即使愿意臣服也不要接纳。所以周天子爱民而排除外族,就延续了八百年的帝业;秦始皇轻率发动战争对付胡人,所以四十年便绝灭了。汉文帝养兵镇守,天下丰收安宁;汉武帝张扬威名向边远地区扩张,致使天下空虚损耗殆尽,后来虽然有轮台之悔,但已追悔莫及了。至于到了隋代,很早就夺取了伊吾,后又征服了鄯善,得到之后才知道为此而损耗的日渐增多,招徕了外邦却使国内空虚,只有损害没有益处。远察秦、汉,近看隋代,他们的动静变化,国家的安宁危亡,都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伊吾虽已臣服,但远在边关荒漠之地,那里的人不是华夏种族,土地也多荒漠盐碱。

篇14:语文敬畏生命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面问题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朝服衣冠 _______________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_____________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____________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穿戴

⑵偏爱

2、B

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4、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上一篇:新培训师训练营ttt下一篇:盐水浮鸡蛋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