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2024-04-18

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共7篇)

篇1: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录①之通州,为通州人。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②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③,丞,簿选懦怖急④,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鞑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⑤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

注释:①北直隶:今河北省地区。②阑人:擅自闯入。③摄篆旁邑:代管邻县政务。④选 (xǔn)懦怖急:怯懦恐惧。⑤行:商店。

1.与“始家北直隶之通州”中“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手长铲

B.吾上恐负朝廷

C.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D.未尝稍降辞色

2.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薄(单薄)城

B.官(作官)京仓大使

C.然苦无械(机械)

D.直(仅仅)取诸我

3.下列句中“从”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从我杀贼护家室

B.臣尝从 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子路从而后

D.公子从车骑

4.下列各句中“诸”与“直取诸我”中“诸”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诸生学于太学

B.假诸人而后见 也

C.予观雁荡诸峰

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5.有关阎典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阎典史的祖籍本不是通州,他四世 祖因为为官,才将家搬到通州。

B.由他出面组织抗贼,是因为县令不在当地,且丞、簿又怯懦恐俱。

C.当江盗逼近县城的时候,阎典史挺身而出,使用巧计,将敌击退。

D.大敌当前,阎典史不仅拿出自己的钱为大家购买军械,而且亲临前线,亲手杀敌。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篇2: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

2.正确评价左光年的为人和行事,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京畿(jī):京城,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炮烙(luò):古代的一种烧烫犯人的酷刑。

眦(zì):眼眶。

俟(sì):等待。

述其事以语人(yù,告诉)

蕲(qí):蕲州府,现在湖北省蕲春县一带。

衣裳(cháng):古代指裙子。

躬(gōng)造左公第:(躬:亲自。造:造访,到……去拜望。)

蹲踞(jù):踞有蹲或坐的意思。

使将士更(gēng)休:更换着休息。

解貂(diāo):貂是一种哺乳动物,皮毛珍贵。

②词性活用

从数骑出(使……跟随 动词的使动用法)

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名词作状语)

蹲踞而背倚之(用后背,名词作状语)

手长(手──拿着,名词用作动词)

③一词多义

【则】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只,仅仅。副词)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是,原来是。具有确认作用的副词)

漏鼓移则番代(就。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虽】

虽家仆不得近(即使。表示假设关系)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表示转折关系《张衡传》)

【焉】

卒感焉(于之<对此>。兼词)

于是余有叹焉(不译。语气助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呢。表示反诘语气助词)

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盘盘焉,铮qun)镅桑ǖ亍P稳荽蚀饰玻助词)

2.句式解析

省略句

为(之)掩户(省介词宾词,“之”代史可法。)

叩之(于)寺僧(省介词)

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

3.难句解析

①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微行”,官员穿着平民的衣服出行。“从”“使……跟从”,使动用法。全句译作:(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穿着平民的衣服出去查询,进了一座古庙。

②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已”完了。“轻身”,轻视身体(生命)。“昧”看不清。“支拄者”支撑的人。合句译作:(我这个)老头子就要死了,(如果)你再不珍重自己的生命,不明大义,(那么)天下事谁能来支撑呢?

③叩之寺僧

“叩”问,打听。“之”,代当时伏案卧的“生”。“寺僧”前省略“于(向)”全句译作:(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那个伏案卧的年青的读书人是谁)。

④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这句话的意思是:史可法挑选了十名健壮的士兵,让他们两人一组,一更鼓的时间轮换一组。这一组的两个人蹲在地上,史可法用背靠着他们坐在军帐外。

【内容主旨】

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1段:写左光斗勤于国事,发现并选拔人才。

第2段:写左光斗为阉党陷害,身陷狱中而坚强不屈。

第3段:写左光斗的爱国精神对史可法的影响,史可法在军中恪尽职守。

第4段:写史可法敬事左光斗的父母及妻子。

第5段:补说左光斗逸事的由来。

全文记了两个人的事迹,重在写左光斗,写史可法是为了衬托左光斗。写史可法寄身寒寺,刻苦攻读,被左光斗慧眼识才,突出了左光斗求贤若渴和善于识才的特点。记史可法为狱中的左光斗焦急,并去探视,突出的是左光斗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品质。记史可法在左光斗死后奉命守御,不忘师教,恪尽职守,是表现左光斗的言传身教产生的巨大影响。从史可法的身上,使我们看到,左光斗的“他日继吾志事”的意愿完全实现了。全文紧扣“左忠毅公逸事”的标题,表现左光斗的光辉形象,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

【.写作特点】

1.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和肖像的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左光斗在京畿视学(督导、检查或当监考官)时,在风雪严寒中微行,表现出他体察民情,不愿惊动地方的工作作风。他看到的史可法的文章仅仅是“方成草”,表现出他善于发现人才。而立即“解貂覆生”又为他“掩户”表现他爱才。而“面署第一”表现他大胆地选拔人才。总之左光斗识才,爱才,大胆选拔人才的特点都是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

身陷囹圄的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面貌因受酷刑已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但是一听到史可法在哭,立即“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表现出受尽酷刑的左光斗精神上毫不颓唐,意志弥坚。他奋力地去“摸地上刑械”,把史可法“打”出去,是不愿史可法也无辜地牺牲,他说的是:“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表现出左光斗濒临死亡,念念不忘的是国家。这一段探监的场面,综合运用了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表现了左光斗的光辉的形象。

【解题指导】

一、1.①B ②A ③B

2.①C ②A ③B

二、找出句中介宾短语,再指出它们在句中的用法。同时指出介词的意义。

1.“以祈请使”在句中做“请北”的状语。 以:凭借。

2.“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在句中做“饰”的状语,后置。 以:拿,用。

3.“于左丞相府”在句中做“萃”的`状语,后置。 于:在。

4.“于我”在句中做状语。 于:对,对于。

5.“于王”中的“于”介绍出召见的对象。 于:被。全句的意思是:庄暴被王召见。

6.“与贵酋”在句中做“处”的状语。 与:跟,和。

7.“为文惠君”在句中做“解牛”的状语。 为:替,给。

8. “为巡船所……”“为……所……”是表示被动的固定句式。为:被。“从鱼腹”做“死”的状语。 从:按某种方式如何。

9.“为(之)”在句中做“掩”的状语。为:替,给。

三、翻译第二段

后来左公下了厂狱,史可法早晚在狱门外,奸佞的太监(魏忠贤)防备窥伺很严,就连家里的仆人都不能近身。过了许久。(史)听说左公受了炮烙之刑,早晚就要死去,(他)就拿了五十两银子,哭着找管牢的狱卒商量,狱卒被(他)感动了。有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衣服,穿双草鞋,背上一个筐子,手上拿一把长铲,装成扫垃圾的人,(把史)带进去。悄悄地指示(给他)左公所在的地方。(史一看)左公正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上、额头上都烧得焦烂辨不清了,左膝盖以下,筋骨都散脱了。史可法上前跪倒,抱着左公的膝盖呜咽地哭着。左公辨出史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左公)就使劲伸出手臂,用手指拔开眼眶,那双眼的闪光简直像火炬一样。(他)发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竟敢到这儿来!国事縻烂到如此程度,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又轻身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够支持?(你)若还不快走,不用等坏人制造罪名陷害你,我现在就把你打死!”说着就摸索地上的刑械,作出要投击的姿势。史可法吓得不敢出声,急忙跑出来。后来(他)常常流着泪对别人述说这件事,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资料窗】

关于左光斗。

左光斗,字遗之,清安徽省桐城县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中进士,官封中书舍人,因杨琏上疏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左也参予了其事;另,左又与高攀龙一起指控魏死党之一的雀呈秀贪赃一案,致使魏及其党羽十分恼恨,后被魏忠贤指使党羽罗织罪各(谓其接受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熊廷弼因失陷广宁,被下狱,请求减罪)而下狱,被折磨惨死在狱中,死时51岁。直到崇祯即位,杀了魏忠贤,左的冤案才得以昭雪。追赠为右都御史和太子小少保衔。南明福王即位,追赠谥号为“忠毅”。

篇3:《左忠毅公逸事》的“义法”

《左忠毅公逸事》的“义”体现在内容上“言之有物”, 材料翔实丰富。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品格刚毅、正义凛然的高尚形象。

首先从正面刻画左公忠毅的特点。在正面刻画中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左光斗作为学政官员, 在“风雪严寒”的恶劣天气里, 不畏艰辛, 微服私访, 为国家寻找人才。当他在古寺中偶遇伏案而卧的史可法, 在阅读完史可法刚写成草稿的文章时, “即解貂覆生”, 其爱才之意流露其间。当在考场中看到史可法时, “瞿然注视”, “面署第一”, 可见其爱才之深。最后把史可法引入府中, 希望史可法能继承他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中的志向, 表现其誉才之情。这件逸事体现了左公慧眼识英才。另一件是当左光斗被阉党陷害, 身陷囹圄之时, 史可法早晚都在狱门外探听消息, 当他听说左光斗遭受炮烙之刑、生命危在旦夕之时, 史可法想方设法潜入了监狱, 希望探望狱中的左光斗, 可是却受到了左公的怒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体现了左公对形势的分析, 对奸人的洞悉, 对门生的信任以及对人才的厚爱。

其次从侧面来表现左公忠毅之影响。左公的忠毅影响了史可法, 作者通过史可法的两件逸事从侧面刻画来左光斗。一件史可法奉檄守御之事。史可法身为凤庐道, 率先垂范、身先士卒, 一方面体现了左光斗具有知人之明;另一方面从史可法“吾上恐负朝廷, 下恐愧吾师也”的言谈中也体现了左公之忠毅对史可法影响之深。还有史可法敬事长辈之事。史可法带兵往来桐城能“躬造左公第, 候太公、太母起居, 拜夫人于堂上”, 这件事表面在写史可法代左公行孝道, 其实从侧面表现了左公之忠。在此左光斗、史可法两个人物形象交相辉映, 越是描写史可法, 就越能体现出左光斗的光辉形象, 从而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由此可见, 全文内容充实而丰富, 真正体现了“言之有物”之特点。

《左忠毅公逸事》的“法”体现在“言之有序”, 全文结构严谨, 首尾呼应。

首先表现在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呼应, 体现行文之有序。文章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忠毅公”是左光斗的谥号。左光斗为何被称为“忠毅公”?这是因为左光斗有忠毅之举。全文都是围绕着左光斗的“忠毅”来写。又为何称为“逸事”呢?因为这些未被史书记载, 不甚为世人所知之事是先君子从与之关系甚好的同族长老而身为左公的女婿那儿听来的。

其次体现在材料的组织有序。作者先正面描写, 后侧面描写。在正面描写中又以“忠”为先, 以“毅”为后。文章标题的重点为“忠毅”, 所以文章的中心就在于体现左公的忠毅。标题中“忠”在前, “毅”在后。所以先写“忠”, 后写“毅”, 有了忠诚之心, 自然就会有刚毅之举, “忠”为主, “毅”为次。第一自然段主要体现了左光斗的“忠”。在表现左光斗的“忠”时对材料的组织显得井然有序。紧接着第二自然段主要写左光斗的“毅”。

而侧面描写也是有序的。先写对国家之忠, 再写对家人之孝。所以史可法奉檄守御之事在前, 史可法躬造左公第侍候太公、太母和夫人在后。而侧面的描写也是为正面描写服务的。所以先正面, 后侧面。材料组织显得严谨而有序。

再次是文章内容前后呼应, 呈现结构之有序、严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章首尾呼应。二是第二段与第五段相呼应。三是第一段中左公冒着风雪严寒为国家选拔人才, 并认为“他日继吾志者, 唯此生耳”与第三段中史可法能恪尽职守, 时刻谨记“吾上恐负朝廷, 下恐愧吾师”相呼应。四是第一段中“召入, 使拜夫人”与第四段中“候太公、太母起居, 拜夫人于堂上”相呼应。

篇4:左忠毅公逸事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阅读: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翻译译文或注释: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的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带担任主考。一天,风雪交加气候寒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士,打扮成平民出去访察,进入一座古庙,廊下小屋里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袍子盖在书生身上,又给他掩上门。(他)问庙里的和尚,才知书生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官吏喊到史公的姓名,左公睁大眼睛注视着,等交上考卷,就当面批他为第一名。又召到内宅,让他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日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只有这个年轻人了。”

篇5:《左忠毅公传》阅读答案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举万历丁未进士,选授浙江道街史。天启初,与给事中杨涟俱以清直敢言负重望,每国家有大议,公卿大臣辄问光斗、涟云何。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诰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言国家倚漕东南不可恃。光斗亲巡行阡陌,督官吏,教民种植桑麻蒿秸,仿佛江南。神宗不豫,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夸,光斗封还不启。又奏太监陈登夺民籽粒,坏屯政,且请蠲十三场逋租,民成复业焉。寻又督学畿辅,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光斗念天下承平九,人不知兵,而疆埸多敌,每行部辄较诸生射,奏开屯学,又奏开武学。光斗多谙朝廷典故,而留心于当世之事,慨然以天下自任。光宗崩,太监魏忠贤专国命,其党崔呈秀、魏广微尤用事。御史崔呈秀,初巡接淮扬,赇累巨万,高攀龙劾之,遂父事忠贤,魏大中亦劾大学士魏广微,两人教忠贤速杀涟、光斗等。会扬涟奏忠贤二十四罪,于是忠贤罢两人官而逐之。广微族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曰幸未劫也故事,御史巡视屯田,屯吏馈金数百,御史受之以为常。光斗独却不受,诸御史皆惭且恚,至是诬奏之。忠贤矫旨,遣缇骑速光斗、涟入京考鞠,后杀光斗于狱。先是光斗在狱,出片纸寄其家日:“辱极,污极,痛极,死矣!死矣!如二亲何?愿以此报天子,报二祖列宗。”是岁天启五年七月也。阅二年,烈皇帝立,诛魏忠贤等,赠光斗右副都御史,予祭葬,谥忠毅。

(节选自《戴名世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所举劾,必谘而后行 谘:商议。

B、太监刘朝、魏忠贤矫太子令 矫:伪造。

C、每行部辄较诸生射 较:校正。

D、遣缇骑逮光斗、涟人京考鞠 鞠:审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日/幸未劫也/

B、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日/幸束劫也/

C、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日/幸未劫也/

D、广微嗾忠贤劫光斗装以逮/忠贤不应/已而觇光斗/就道惟襆被而已/广微私自喜日/幸未劫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清直敢言,震慑权贵。他与杨涟二人担负重望,弹劾不法,抗拒阄党;他检举太监陈登侵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的不法行为。

B。左光斗心忧社稷,防患未然。天下太平日久,边境又值多事之秋,因此他在地方视察时鼓励军事教育,并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

C、左光斗发展农业,重视民生。他亲自巡察田间,督责官吏,并引导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又请求免除十三场的欠租,当地百姓都得以恢复本业。

D、左光斗清廉被诬,惨死狱中。魏广微借左光斗担任御史巡视屯田时洁身自好,没有依照旧例接受屯吏的赠金而遭到其他御史的忌恨之机,诬陷其下狱,致使左光斗惨死狱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一时海内有道高名之士皆从之游,而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皆弗之便也。

(2)光斗能知人,往往所取士能预决其得失利钝,后皆卒如其言,无一爽者。

参考答案

4.C5.B6.D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关键词“游”、“小人之趋利贪权势者”的定语后置结构、“便”的意动用法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关键词“决”“得失利钝”“爽”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左光斗,字共之,南直隶桐城人。考中万历丁未年进士,经过选拔被授予浙江道御史。天启初年,左光斗和给事中杨涟都凭借清廉正直、敢于进言而担负重望,每当朝廷商议国家大事,公卿大臣就会询问左光斗、杨涟怎么办。两人同样公正忠诚,只要有举荐弹劾的事情,必定事先商量而后施行,权贵们都深为恐惧,一时之间国内有道德有名望的人都跟随他们,和他们交往,而那些追逐利益贪图权势的小人都因他们的存在而感到不方便。(左光斗)巡视屯田水利,上书说国家倚仗东南漕运不可靠。左光斗亲自在田间视察,督责官吏,让百姓种植桑麻蒿秸等作物,就像长江以南那样。神宗皇帝生病期间,太监刘朝、魏忠贤伪造太子命令,左光斗缄封退还并不开启。又上奏报告太监陈登夺百姓粮食,破坏屯田措施,又请求免除了十三场的欠租,百姓都因此得以恢复本业。不久又在京城附近地区督学,左光斗了解人,往往他选拔人才都能够事先判定他们的成败得失,后来都终像他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差错。左光斗考虑天下太平日久,百姓们对军事都不能了解,但边境又时值多事之秋,因此每每巡行下辖地区时就会考核学校儒生的射箭之术,上奏启动对屯田军民讲习耕战,又上奏开设军事学校。左光斗熟悉很多的朝廷典章制度,并且对当代的时事非常关注,激昂慷慨,以天下为己任。

篇6:文言文王子猷逸事阅读题及翻译

王子猷逸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是否有印象的呢。文言文王子猷逸事阅读题及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

王子猷逸事

王徽之,字子猷,性卓荦①不羁,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②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③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其傲达若此。后与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摘编自《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

[注] ①卓荦(lu):卓越出众。②桓车骑:指车骑将军桓冲。③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擅一车 擅:拥有 B.犹冀还当通 冀:希望

C.未若长卿慢世 慢:傲慢 D.后与子敬俱病笃 笃:病故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子猷卓荦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蓬首散带,不综府事 ②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

③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 ④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⑤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⑥其傲达若此。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猷才华出众,却生性崇尚当时所谓的名士习气,平时不修边幅,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

B.子猷爱竹,造访竹园。主人隆重接待,子猷却只赏竹不见人,主人气愤,就叫下人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子猷因此扫兴而归。

C.子猷路遇桓子野,仰慕他的音乐才华,请他为自己演奏。桓子野也仰慕子猷名士风流,虽没和子猷交谈,却连弹奏了三曲方罢。

D.子猷、子敬兄弟情深。子敬病故之后,子猷拖着病重的身体前往灵堂吊孝,心内悲恸,竟昏了过去。一个多月后,子猷也去世。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3分)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3分)

参考答案

2.(3分)D(解析:笃:(病)重)

3. (3分)A(解析:④写的是竹园主人;⑤写的是桓子野;⑥是作者对王徽之的评价。)

4. (3分)B(解析:主人并无气愤,关上院门只为和子猷好好相聚,子猷因此更加赏识园主,宾主相谈甚欢,尽兴而归。)

5. (1)(3分)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子猷在船中,认识子野的客人说:这人是桓子野。(得分点:识,1分;倒装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1分。)

(2)(3分)子敬平时喜欢弹琴,(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得分点:素,1分;省略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1分。)

【参考译文】

王徽之字子猷,生性高远而不合群,不受羁绊。起初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常常蓬着头,衣带散乱,不管府中的公事。后来担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问:你管理什么部门?徽之回答说:好像是管马的。桓冲又问:官府里多少马?回答说:我不懂有关马的事,又怎么知道马的匹数? 桓冲又问:马匹近来死了多少?回答说:活马的事还不知道,哪里知道死马的事!桓冲对他说:你到府中已经很久了,近日内应该处理政务了。王子猷开始并没有回答他,只是看着远方,用手支着腮帮子说:西山早晨很有一股清爽的空气啊。曾跟从桓冲出行,遇上天降暴雨,徽之就下马挤进桓冲乘坐的.车里,对他说:您怎么能一个人独占一辆车!后来他又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不久辞官归隐。

王子猷生性爱竹,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它!王子猷有一次到外地去,经过吴中,知道一个士大夫家有个很好的竹园,竹园主人已经知道王子猷会去,就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里坐着等他。王子猷却坐着轿子一直来到竹林里,讽诵长啸了很久,主人已经感到失望,还希望他返回时会派人来通报一下,可他竟然要一直出门去。主人特别忍受不了,就叫手下的人去关上大门,不让他出去,王子猷因此更加赏识主人,这才留步坐下,尽情欢乐了一番才走。

王子猷出国都(建康),船还停在码头上,没有上岸。过去曾经听说桓子野善吹笛,可不认识子野。遇见桓子野在岸上经过,子猷在船中,客人中有认识子野的说:这人是桓子野。王子猷便叫人请子野相见,并说:听说您擅长吹笛,试着为我吹奏一曲。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就立即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演奏了三支曲子。演奏完毕,就上车走了。客主没说一句话。

篇7: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这篇简短的记叙文语言十分精炼, 在简短的语句中凝聚着深厚、强烈的感情, 文章虽是记叙左光斗的事迹, 但它与一般记叙文有所不同, 它的叙事为的是写人, 是以人物为中心。作者师从《史记》, 吸取《史记》之长, 凝练集中, 仅用少量词语, 而能做到意义深刻, 形象生动, 绘影绘声、描画入微。如写史可法亲自与士兵共同警戒, “每寒夜起立, 振衣裳, 甲上冰霜迸落, 铿然有声。”表现史可法的刻苦自励, 十分感人;但这并不太难, 难在以不多的笔墨包含丰富的内容, 而又生动传神。

文章的这一特点, 在第一段就得到体现。写左光斗“视学京畿”, 那是在遭受阉党排挤、被剥夺监察职权的情况下主管无关紧要的学政的, 作者只以“风雪严寒, 从数骑出”, 写出左光斗办事依旧那么认真, 而且不讲排场、不摆架子。“入古寺”, 本为略避风雪, 但看到“庑下”一生“伏案卧”, 那“方成草”的文章写得很有水平, “即解貂覆生”, “即”说明时间之短, 不假思索, 不顾自身寒冷, 而解貂裘覆盖这个素不相识的书生, 看出左公“惜才”之深;并且“为掩户”, 不予惊扰, 突出他体贴史生的心情。只从寺僧叩其姓名, 为的进一步了解, 也是关心爱护之情所驱使。史可法处贫困而不废勤奋, 原不足异, 倒是左光斗身为督学官员而屈尊奖掖寒门后进, 更显得难能可贵。

等到考试时, 司吏唱名至史可法, 左光斗猛然想起“古寺”的“庑下”少年, 作者用“瞿然注视”来刻画左光斗的惊喜, 真是神态毕现, 从炯炯双目写出为国惜才的一片深情。呈卷, “即面署第一”, 表现他对史可法写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 通过文章深知其人。所有这些, 都反映他善于发现人才, 大胆选拔人才。他说的“他日继吾志事, 惟此生耳”, 表现他奖掖英才的目的是为国选才。

本文细节刻画最精彩的是第二段, 写出左光斗不愧为铮铮铁汉。史可法在左光斗入狱后, “朝夕狱门外”, 史可法进入监狱所见到的左光斗, “则席地倚墙而坐”, 这“则”字表示转折, 前写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 旦夕且死”, 那么, 在他惶急万状之时, 想象左公应是伏地奄奄待毙, 即不, 也应是痛楚呻吟不绝。然而, 左公“倚墙而坐”, 乃是一副宁折不弯的姿态, 显出傲岸挺拔的神情。实际上是“面额焦烂不可辨, 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筋骨尽脱”, 但绝不倒下, 倒下是示弱的表现, 因无法站立, 只能“席地”而坐;因无法支撑, 又只得“倚墙”。“席地倚墙而坐”六字, 写尽左公的外罹酷刑, 内秉坚贞。

史可法一见到左光斗刑创腐烂, 体无完肤, 竟忘是身处虎穴“抱公膝而呜咽”, 寥寥六个字, 让我们感受到了史可法对老师的深厚情意。

然而左光斗却似乎一反常态, 既无安慰语, 又无嘱咐话, 却是愤怒呵斥。他已“面额焦烂”, “左膝以下筋骨尽脱”了, 但在听到呜咽声后, 竟能“辨其声”, 而他又“面目不可开”, 本也可以就这样省些气力说话, 但他却偏想睁开眼来, 睁不开, 他“以指拨眦”———这是在常人轻而易举的, 但在他却必须“奋臂”方能勉强完成, 一举手间仿佛力敌万钧!方能开眼一望爱徒, 他已“旦夕且死了”, 然而这时竟“目光如炬” (这是方苞画龙点睛的一笔) ———显出火一般的激情, 火一般的热力, 火一般的浩然正气;这如炬的目光凝聚着对奸佞的仇恨, 对国事的焦虑和史可法的期望;“目光如炬”的形象, 还表现出尽管他身体备受摧残, 但仍然充满活力与热情, 那目光是鼓舞后继者奋勇前行的火炬, 是烧向邪恶势力的烈焰。

他虽然怒斥史可法“庸奴”, 却又如此清醒地明白“此何地也”, 明白史可法的行动, 可能招致“奸人构陷”。也许, 他深心里也渴望在临终前能睁眼见上爱徒一面;然而“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他不能允许爱徒“轻生而昧大义”, 他其实是以行将熄灭的生命之火最后一次保护着爱徒, 希望让史可法代替他“支柱”起“国家之事”。左、史狱中相会这一的特定情境、特定人物的特定言行。怒斥史可法, 这一看似反常的言行, 是忠毅坚贞、视死如归的左光斗这一特定人物, 在与阉党作殊死斗争, 左光斗的品质和精神面貌就是通过上述言行与肖像特征显示出来的。

摘要:《左忠毅公逸事》语言十分精炼, 在简短的语句中凝聚着深厚、强烈的感情, 文章的细节描写, 着墨不多, 而隐涵深厚, 又使人物思想性格鲜明突出, 这是方苞记叙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逸事,方苞,左光斗,史可法,细节刻画

参考文献

[1]方苞.望溪文集[M].中华书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左忠毅公逸事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东坡逸事阅读附答案05-09

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04-10

李忠毅简介04-15

段太尉逸事状05-02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04-24

段太尉逸事状(语文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8

上一篇:9下26.1《二次函数》教学反思下一篇:信息技术教案四年级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