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县创新服务模式给力民营经济

2024-04-19

香河县创新服务模式给力民营经济(精选6篇)

篇1:香河县创新服务模式给力民营经济

香河县创新服务模式给力民营经济

香河县始终把为企业服务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不断创新、丰富服务民营经济形式与方法,提升服务质量和内涵,推动全县民营经济稳步、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各类民营经济单位共14267家,完成增加值89亿元,实现利润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3%和35.83%。

凸显“发展”主题,成为企业解困的“好帮手”。香河县由政府注资1亿元,组建了香河县鼎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目前已与海潮制件等5家公司达成了协议,为华美齿轮、香河天易两家企业提供2000万元的信用担保。同时,该县还进一步加强对三强小额信贷等民营融资机构管理,发挥“小、快、灵”的特点,为各类创业主体和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去年,香河县民营融资机构为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金额4.69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难题。

光在资金上帮助企业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香河县还下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技术改造。该县筛选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全力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去年,申报的旭森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丙纶长丝纺粘布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鏊运达实业有限公司年产9000吨精密铸件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补助资金70万元和120万元。华美齿轮年产60万套汽车同步器总成技改项目已被列为“省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

香河县还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训计划”和“企业家培训工程”,依托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分层次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去年,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各类人员5500人;1000多名数控机床等专业的学员经过培训后,全部充实到中冶长城重型机械、紫辰集团、燕岭重工等重点企业生产第一线。

文章链接:中国机床商务网

篇2:香河县创新服务模式给力民营经济

1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1 地方高校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高等教育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视。一方面, 高等教育培养出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高等教育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 以高校为中心对周边环境进行辐射, 高等教育投资规模的扩大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饮食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交通业等。

1.2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支撑依据。

本地经济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就是院校改革、发展的最佳依据。就张家口市来说, 它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 一方的经济发展和平安, 就需要院校培养出大批应用型、综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可见, 本地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支撑依据。

2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高校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

教育思路和区域性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基本出路, 地方院校的最终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 但是, 个别院校对自身定位不准确, 失去了自身特色, 偏离了最初办学宗旨。一方面模仿兄弟院校的教育模式, 另一方面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得不到社会认可。在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分工细化的今天。更需要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民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只有立足为区域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 高校教育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帮能助力区域经济, 实现经济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 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衔接不够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等院校专业的设置不能及时作出调整, 专业设置陈旧、培养模式单一, 没有按照当地经济的需求及时调整急需专业, 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没有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

2.3 区域特色不明显

尽管地方高等教育的职能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定位”指标有“主动服务区域 (行业) 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指标中也有“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含子规划) 与所在区域经济及所服务行业的发展规划有较高的符合度, 特别是在培养行业、企业所需高技能人才方面有计划、有措施, 并能逐年落实”的要求, 但是地方高校在学科上追求“大而全”的事实已经形成, 未能根本扭转“人才培养粗放”、“办学模式趋同”的现状, 地方高校区域特色并不明显。

3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创新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3.1 构建创新服务平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为提升张家口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水平, 为张家口市装备制造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组建了张家口市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形成张家口市先进制造领域创新人才高地。成立了“产学研合作人才工作站”解决了我市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构建了张家口民营经济学院。[2]

3.2 引导地方高校合理定位, 形成区域特色

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进行资金投入和管理的, 因此地方高校就应该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教育相关部门要通过合理的高校分类体系, 引导地方高校以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依托, 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合理定位, 避免地方高校为了扩大规模来最求学科的大而全, 失去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定位。

地方高校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方面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要求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 增删课程内容,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 地方高校要主动与地方企事业合作, 实现高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良性互动, 形成区域特色。

3.3 创建高水平地方大学, 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

教学质量是地方高校的生命, 一方面它影响着能否完成为地方输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任, 另一方面也影响地方高校的招生和就业, 直接关系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 在地方高校招生和就业“双难”的情况下, 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更具有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如何办出特色, 一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以规范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二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 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地方高校改革, 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等院校人才质量的需求。

对于一些办学历史较长, 办学条件较好, 与当地企事业进行良性互动的地方高校,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要积极申报省部级科研基地, 通过项目建设,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创建高水平地方大学。

参考文献

[1]周旭清, 王思民.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 2011 (1) .

[2]王立秋, 陆志强.张家口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及民营经济学院的构建与实践[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

[3]吴淑芳, 田伏虎.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篇3:香河县创新服务模式给力民营经济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巨野农信社下辖营业机构网点39家,其中信用社31家,信用分社8家,从业人员700余人,综合业务系统遍布城乡,已成为该县存贷规模最大、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截止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57.75亿元,比年初增加10.07亿元,增幅高达21.12%;各项贷款余额为43.56亿元,比年初增加6.39亿元,增幅达到17.19%。

“巨野自己的银行,老百姓最可信赖的银行,巨野金融的一枝独秀。”巨野农信社用创新和睿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推出百千万富民工程 实实在在支农惠农

从未种过菜的巨野县大义镇吴集村农民张来福,2010年10月投资10万元,建起占地3亩的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如今卖西红柿所得已超过9万元。像他这样搞大棚的,村里还有259户。

缺资金、少技术却能有如此底气?这源于巨野农信社去年推出的百千万富民工程。即在全县培育百个优秀富民示范村、千个致富带头人、万个专业示范户,,进而实现金融下乡,为巨野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近年来,巨野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农村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很难走出去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学习,想上项目缺乏技术支撑,即便是上了项目又很难获得贷款,难以按市场规律配置资源。要让农民致富,得让他们先得“渔”再得“鱼”。为此,联社组织百名村支书,多次到寿光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到江苏参观食用菌、土豆种植;与县政府组成联合宣讲团,在各镇村巡回宣讲;在示范村设立金融服务室,组织农民成立联保体,对农民申报项目评估,合格即发放贷款;按照养殖、种植等门类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成立科技顾问团,采取“菜单式”点课、“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等方式,为农民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将创业风险降至最低。

“百千万”工程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以田庄镇大李庄村为龙头的林下养殖基地,新增养殖专业户3200多户;太平镇小集子村为龙头的杨木加工基地,新增杨木加工场46家。2010年,巨野农信社支农贷款发放较上年增加40%,创历史新高,达到7.9亿元。

“百千万”工程也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联社通过向信用村提供优惠利率等措施,引导农民树立信用致富理念,不少村的群众主动催促偿还贷款,有的村干部甚至为欠债户偿还多年呆滞贷款。截至目前,全县共回收不良贷款2000多万元,新增无不良记录信用村95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有效延伸了对“三农”的服务范围,真正实现了政府、农民和信用社三方有机结合,达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

发放农户住房抵押贷款 激活农民“沉睡”资本

一栋栋新房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辆辆轿车奔驰在乡间道路上,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巨野县安居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开展安居工程建设,资金是源头活水。

巨野农信联社在长期的支农服务工作中,发现农民手中多处住房闲置,因无房产证致使大量住房资本“沉睡”。为此,2009年初该联社经多方调研分析,开发出农户住房抵押贷款新产品,激活了沉睡多年的农民“住房资本”,满足了农民建房、购房、购车、装修、婚嫁等与农民生活消费紧密相关的资金需求,为安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条快速融资新途径。

在贷款申请上,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提供抵押登记的农村住房抵押物必须已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土地使用证;二是出具农村住房坐落地所有权单位(村民委员会)作出的土地使用权随住房抵押、抵押权实现时同意处置的书面证明;三是申请农村住房抵押登记的农户,应有富余房屋或其抵押房产变卖处置后仍有安居之地。

在贷款发放上坚持“两灵活一优惠”。即期限灵活,根据农业生产经营周期、农民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授信灵活,根据房产评估价值,原则上授信金额不超过抵押物评估值的40%,对效益好、还款能力强、资金需求量大的种养大户,适当增加授信比例;利率优惠,农户住房抵押贷款比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上优惠30%。这样的优惠利率体现了巨野农信联社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和温暖。目前,已累计发放农民住房抵押贷款1.4亿元。

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巨野煤田的开发,为巨野经济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招商引资项目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煤碳、化工、运输、纺织、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对这些企业,即使处于金融危机期间。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坚强后盾的巨野农信联社仍然一如既往地帮助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困难,共克时艰,做到了既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又为经营效益好的企业锦上添花。一是积极推行企业评级授信。以支持中小企业为重点,积极优化信贷投向,实施贷款倾斜政策,推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按照“先评级、后授信、再使用”的原则,积极发展AAA级以上客户,对管理层素质高、产品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企业,重点给予扶持。对于一时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边缘企业,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冷落,积极靠上去了解情况,帮助分析问题,实施贷款倾斜政策。二是进行产品创新。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贷款产品已不能适应客户需要,该联社一方面强化金融服务,组织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掌握了解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创新力度,根据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和现实需要,组织业务人员进行贷款新产品研发,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了“架金桥”、“企业联保”、“一抵通”等贷款新产品,针对投资规模、生产类别等不同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支持方法,切实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三是搞好金融对接。为进一步了解企业经营,促进社企合作,增强抗风险能力,联社变被动为主动,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中小企业发展,主动与县域中小企业联系,多次组织召开社企座谈会,向企业推介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与各企业老板面对面交流,了解各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情况、资本金及负债情况、主要产品销售渠道及资金缺口等。社企之间加深理解和信任,为开创社企合作新天地,实现互利共盈奠定基础。针对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联社与经贸委、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局、担保机构等机构联系,建立行业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多次组织企业老板到发达地区学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搭建社企合作平台,组建起行业信用联盟和中小企业信用联盟,入盟企业可以联保,进一步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同时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推出“小巨人”培育计划,推行贷款“直通车”服务,实行“一站式 ”、“全代理”等措施,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办贷效率,优化金融服务。据统计,至11月末,中小企业贷款户数已达136家,贷款余额6.17亿元,支持佳农果蔬、绿园纺织等众多企业走出困境,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黑马”。

加速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让农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以前取钱要跑那么远的路,到了银行还要排队,足不出村就能办理业务,真是太方便了。”“俺们是来看看设在俺村金融服务室里的‘农民自助服务终端’,了解一下怎么使用。”11月30日一大早,大义镇吴集村的许多村民就赶到该村金融服务室,见识见识新建的“迷你银行”。为有效发挥“百千万”富民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该联社依托开展“百千万”富民工程逐步建立起的功能完善支农服务网络,在金融服务室大力布设POS机、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多种自助设备,老百姓可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咨询、实时划账结算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辖区农村地区的电子化结算。截止11月底,共安装ATM机52台,布放POS机524台,发展特约商户452户,特约商户总量稳居县内各金融机构首位,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网点12家,辖内39家营业网点全部接入全国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实现了与全国8万余家农村信用社的联网通汇。同时积极开展网银业务,在前期的内部测试的基础上,于6月份正式为有需要的客户加挂了UK,并通过设置网银体验区等方式积极引导客户使用网银业务,现已发展网银用户1369户。通过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农民的支付结算意识明显增强,信用社的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商贸流通发展,实现了政、银、商、农多方共赢。

从2008年“从严治社,清理内部违规”, 2009年“逮人清收,打击外部诈骗”,到2010年“借力政府,推进百千万”, 再到2011年“打造诚信环境,提升资产质量”,巨野联社亮招频出,一以贯之支农、支企、服务、发展“四轮驱动”的路子, 一环紧扣一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联社发展能力排名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综合实力排名实现了大幅度前移,存贷款市场份额、增量均占到了全县的半壁江山,各项业务指标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的良好态势。

(作者单位:巨野农信社联社)

篇4:香河县创新服务模式给力民营经济

在这一方面, 民营文化企业大唐西市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践行。去年10月起, 大唐西市联合西安美院策划和承办了“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50位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组成的采风团, 先后完成了国内外100多处丝绸之路遗址遗迹的采采风风考考察和创作。这项跨国性的文化交交流流活活动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创创新新文文化走出去模式”相契合。据此, 国家文化部已将“彩绘丝路画展”列入土耳其中国建交40周年庆典活动即“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展览项目。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对民营文化企业来说无疑是强劲的东风, 文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央已为民营文化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提升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民营文化企业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一课题, 根据这些年的实践, 我们总结出几点体会。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使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得到相同的发展机会

可以说, 大唐西市迄今所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影响力, 正是各级政府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产物。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的, 政府能够把历史文化资源交给民营企业来保护、整合和利用, 这本身就是解放思想, 就是创新。如今, 大唐西市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已成为国际国内的知名文化产业品牌。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已被列为陕西省大遗址保护五大实践模式之一。

二、政府要继续给予民营文化企业必要的支持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具备人才、创意、资源、政策、资金五大要素。其中, 政策、资源、资金三大要素需要政府来调控。文化产业投资较大, 回报期较长, 在培育期和发展期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从资源和资金方面予以扶持。

三、政府要继续在政策上给予民营文化企业大力扶持

比如说在用地方面, 特别是在城市配套费方面, 要对处于发展期和成长期的民营文化产业项目给予免除城市配套费的优惠政策。在经营过程中, 文化产业项目的初始阶段要有一个市场培育期, 政府应给予税收上的减免政策。此外, 民营文化企业在与境外客商、外国官员、使节和国际组织洽商合作时, 也应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外宾邀请、接待礼遇, 使项目对外招商与交流合作渠道更加通畅。

四、要建立扶持文化产业的长效机制

大唐西市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举办了“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等三大公益性文化会展活动, 吸引了数百万人前来参观交流, 带动了陕西文化产业、旅游业和会展经济的发展。要使这些活动能做到规模越来越大、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需要政府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将其纳入到政府关注支持的重要会展活动计划中。并采取“政府主办、民企承办”会展活动的新模式, 使民营企业承办的会展活动更具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民营企业的具体操作, 将文化产业和会展活动做大做强, 使之长期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基地化, 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牌, 使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神落到实处。

五、政府要建立一个评价、认证体系, 对文化产业, 包括民办博物馆类的文化事业进行评价和监督, 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应该说,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大唐西市探索出了两条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第一是“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企业支撑”的产业发展之路, 第二是“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之路。正是遵循了这两条路子的发展模式, 大唐西市和陕西省民营文化企业一样, 走上了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篇5:香河县创新服务模式给力民营经济

在实际工作中, 农业银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地服务煤炭行业企业资金管理的经验和办法。

1. 发挥网点网络优势, 提供一流的柜面及电子渠道服务

农业银行在企业就近选择农业银行网点开立账户, 在柜台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和各项落地业务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电子渠道服务, 通过电子网络将银行服务搬进企业, 通过安装现金管理银企通平台, 客户在办公室就可以办理各项非落地业务。实体网点和虚拟网络的双重优势为农行服务煤炭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保障。

2. 联动企业管理改革, 因需而变与时俱进

企业使用银行的现金管理服务, 伴随着企业管理制度变化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 银行既是贯彻企业管理层改革理念的协作方, 又是相关咨询建议的提供者。基于行业发展的特点, 现阶段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集约管理需求。前些年, 很多煤炭企业处于高速扩张时期, 而忽略了财务管理制度的革新, 其分散粗犷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建立集约精细化的资金管理制度。针对有这样需求的煤炭企业, 农业银行为其提供专业咨询建议和一站式服务, 助其搭建现代化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其次是升级增值的需求。很多大型煤炭企业已经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甚至建立财务公司, 但是机构运作不够流畅, 市场应变能力不足。农业银行依托在财务公司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 广纳不同行业的资金管理经验, 协助煤企完善财务管理机构的建设, 更好地发挥其财务公司产融结合平台的功能。最后是兼并收购的需要。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煤炭行业将迎来“兼并收购”的高峰, 随之而来的将是不同煤炭企业之间财务管理体系的整合和融合, 农业银行将密切配合煤炭企业的重组, 设计专业的资金管理过渡方案, 确保其实现从兼并收购到正常经营的从容转身。

3. 个性产品定制服务, 创新研发保持领先

银行的现金管理服务是技术产品和咨询产品的复合体, 既是对传统银行产品的创新, 又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财资管理是现代公司治理领域的前沿, 瞬息万变, 竞争激烈。银行的现金管理服务唯有不断创新, 才能够保客户, 谋生存, 求发展。某一大型煤炭企业筹划建立财务公司, 其分公司收付款管理混乱且无法打印回单入账, 农业银行将组成专业研发团队, 借鉴物流业企业财务公司的经验, 研发出隐形账户账簿号统收统付方案, 创造性地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得到了该财务公司管理层的高度认可;针对某民营煤企在交易中大量使用票据且流动性紧缺的现状, 农行及时将新研发的“票据池”向其进行推荐, 并进行个性化的改造, 助其实现了流动性管理“资金池”和“票据池”的双轮驱动, 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4. 响应国家政策方针, 让利企业共度难关

农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号召, 加大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互惠让利措施。在为煤炭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过程中, 加速项目进度, 保证服务质量。

篇6:“中国服务”还需给力

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超过5200亿美元

长期以来, 我国是制造大国, 而非服务大国, 尤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的高端服务贸易占比偏低。今后一个时期, 随着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进程的加快, 服务贸易将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预计, 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会在未来的10年、20年之中呈现出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态势

增速虽快差距仍大

2013年, 我国服务贸易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表示, 初步统计, 2013年1-11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847亿美元, 同比增长12.4%。预计全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将超过5200亿美元, 同比增幅11%以上。服务贸易全球排名预计仍将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 相对于传统服务贸易的稳步发展, 我国高附加值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1-11月, 传统服务中的旅游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36.3%, 仍是我国第一大服务进出口项目;运输服务实现小幅增长, 占比为24.1%。与此同时, 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191亿美元和192亿美元, 同比增幅分别为20%、15.9%和16%。此外,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1-11月, 我国共签订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31.6亿美元, 同比增长60.6%;执行金额533.8亿美元, 同比增长37.8%。

“和货物贸易比起来, 我国服务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姚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就竞争力而言, 我国服务贸易中比重比较大的还是传统服务业, 比如旅游、运输, 这两项加在一起占到56%, 而新兴的一些服务贸易还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国在货物贸易方面有较大规模的顺差, 服务贸易方面逆差规模不小;从全球看, 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例约20%, 发达国家基本上高于这个比重, 我国服务贸易占比只有9%—10%, 比重偏低。

展望未来, 服务贸易将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今后一段时间, 服务贸易增幅将继续高于货物贸易。2015年服务贸易规模预计将超过6000亿美元, 2020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

姚坚表示, 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会在未来的10年、20年之中呈现出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态势, 特别是服务贸易会增加货物贸易的附加值。

转型升级不可或缺

数据显示, 2006-2012年, 我国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年均分别增长54.1%、25.4%、22.0%、20.9%和18.3%, 均高于同期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16.1%的增幅。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发展, 有效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延伸了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 可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价值链最新研究结果则显示, 服务部门贡献了全球出口增值部分的近一半。

“发展服务贸易能够支持货物贸易转型升级。”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表示, 像运输、金融、保险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发展, 将为货物贸易总量提升、质量提高、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 研发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有利于我国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 提高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价值增值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 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能够吸纳大量中高端劳动力, 对拉动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贡献显著。据测算, 2009-2011年, 我国服务贸易每年分别带动大学生就业184万人、209万人和211万人。据统计, 截至2013年底, 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4818家, 从业人员536.1万人, 其中大学 (含大专) 以上学历355.9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66.4%。

“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提高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 有利于将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消耗大量能源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转为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技术竞争力、综合竞争力来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说。

抢抓机遇着力发展

服务贸易发展的背后是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服务业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服务出口竞争力逐步显现。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服务业吸收外资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目前已经占到我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2.3%。

“改革开放以来, 吸引外资以制造业为主的格局已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 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热点。”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仇光玲表示, 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服务业的占比升至47.62%, 首次超过制造业;2012年占比为47.66%, 超过制造业3.6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 服务业的占比继续超过制造业。下一步, 我国吸收外资中服务业将占最大的比重。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我国服务业不断发展, 服务业吸收外资和对外开放也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十二五”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服务贸易司周柳军司长表示, 应将服务贸易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积极扩大服务出口, 围绕“中国服务、全球共享”这一目标, 着力“扩规模、优结构、促平衡”, 培育“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双轮驱动的外贸发展格局, 加快提高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 商务部将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扩大服务业开放和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结合, 理顺服务贸易管理机制, 完善服务贸易政策法规体系, 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7.66%

上一篇:教师说课技巧指导下一篇:听恐怖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