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习习惯养成

2024-05-04

初三学习习惯养成(精选8篇)

篇1:初三学习习惯养成

初三,是初中阶段学习关键的一年,学习得法,将直接有助于以后的升学。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

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

学生进入初三,就立刻成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点。繁重的学习任务,老师、父母的期待都给学生心理上施加着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影响心智”。为此我们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正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一)正视压力、战胜恐惧

(二)开阔胸襟、激励斗志

(三)不怕失败、放眼未来

第二节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不能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表现:

1、学习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会科学利用时间: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不善于挤时间,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经过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不假思索地重复。

4、不能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状态。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网络,再多的知识也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能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被张冠李戴。

5、不会听课: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

6、不会阅读:不善于选择阅读书目,完全凭个人兴趣或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处理不好“博”与“精”的关系,要么广种薄收,要么精读于一而漏万;阅读速度慢,阅读之后没有什么收获。

7、抓不住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上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全面出击,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初三学习习惯养成

8、理论与实际脱离: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上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

9、不善于科学用脑:学习时不注意劳逸结合,不善于转移大脑兴奋中心,使大脑终日昏昏沉沉,影响学习效率。上述表现是中学生中最常见的,一个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成绩又怎能会提高。

(二)应具备的九种有效学习方法

1、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这个时期初三刚刚进入综合复习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最迷茫无措的阶段,所以最好能订一个学习计划,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相结合,最好能细致些,具体到早、午、晚做什么,学什么,复习什么。

2、平衡各科,注意基础,优劣结合。中考是一门综合性的考试,各科都要有较好的成绩,中考总体成绩才会提高。一般来说,做到“门门全优”是很困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有些不大喜欢甚至感觉头痛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妥善处理好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的关系,尽量保持平衡。不要整天都忙于同一门功课。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所以要合理安排早中晚学习那科,这样效果就好多了。

3、搞好生活,保证学习,提高效率。从某种意义来说,中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争,紧张的学习尤其需要有良好的身体,而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则要养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习惯。“开夜车”或不午睡,牺牲休息时间去突击学习不仅会搞垮身体,实际上也不利于学习。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按时作息,充分休息好,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以这种状态去学习,收效会更大。

4、必要的课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找出学习难点,做好听讲准备。

5、听好45 分钟的课:在学习过程中,会听讲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预习的基础,在心理上就会有想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愿望。教师讲课,比孩子预习的要深入,要告诉孩子上课跟着教师的教学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需要做练习时马上动手,要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化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如遇卡壳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弄懂。

6、提高作业质量: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家长应教育孩子,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印。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稿纸,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作业要自己检查,不能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

7、及时纠正错题: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从纠正错误入手也是辅导孩子的好方式。给孩子一个专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业或考试出现错误,就让孩子在专用的本子上将题目抄下,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后分析错误原因,用红笔将错误的内容标出。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整理错题,将错误的类型汇总,看一看哪部分错的最多,哪种错误原因最为常见。

8、做读书笔记和摘要:读书时笔记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记下书名、作者;摘抄生字、新词及佳句;记录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在书上批注;列提纲;写读后感。

9、具备多种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是进行方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除了让他们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一些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外,还应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的培养,使孩子的思维能够灵活运转。

第三节

应该具备的几种功夫

屁股:用屁股学习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阶段,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学生的共同点就是“屁股坐得住”。“坐得住”意味着坐到座位上最少要2个小时不挪窝,高考是2 - 2.5 小时考一科,如果坐不住,就连考试都应对不了。同学们可以循序渐进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定性,能达到2 小时不动了,就再适当延长时间,慢慢地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能提高精神集中力。能长时间坐得住已经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每个人都要时常检查一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固定在课桌前边。

手:只用眼睛看的学习就像用没有线的针缝衣服一样荒谬。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写、算非常重要,随着动手写过的纸张堆积高度的增加可以看到成绩的攀升。一旦屁股和手的阶段习惯化了,在自都感觉不到的时候成绩已经进入了高分行列。

脑:能坐得住,手也充分调动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排除杂念制定目标。在充分理解中考出题原则的基础上,按各科的学习特点从基础知识到深化学习,自我开发学习方法,动员自己的头脑,实现自我开拓。

心:前三个阶段都做到了,学习自然就进入了用心感受的阶段。通过学习能感到欢喜,感觉到学习的喜悦、幸福、充实、满足感,能感觉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从而迸发出对学习的无限热忱!

篇2:初三学习习惯养成

做题可以有利于我们在知识基础的应用加深拓展,在初期的习惯养成中,我们可以从基础题型入手,以基础题,相对难一点的题来加固打牢,我们对于知识的应用与解题思路的积累,加强对习题的分析能力掌握解题过程中的规律,从而更快的切入解题过程中的难点,思路等,一步步积累拓展,最终解决各种难题时,也就不会因解题思路不足,导致解题过程卡顿的现象。

二、总结

做题多总结,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探寻习题解答过程的规律,将习题根据解题方式不同,解题方法相似,进行一一归纳总结,发现那些相同题型却无法解答,其中相似题型的规律何在,掌握发现其中的要点法门,将题目做熟做透,那么我们在习题解答之中,遇到相似题型,自然轻松就可以将其解决。

三、收集错题难题

篇3:立足细节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只有在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实行精细化, 立足工作细节, 把小事做实做细做透, 在每个教学环节上精益求精, 力争最佳, 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必须细化各学习环节, 每个环节要精益求精, 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一般而言, 学习环节包括: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一、明确预习要求, 推行“学案导学”, 促进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预习是学习的开始。学生通过预习, 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索, 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带着问题上课, 听课时就能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知识上, 从而加强听课的目的性, 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呢?

首先, 教师明确提出预习各环节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严格按要求预习。

预习包括“读、思、画、记”四个环节。读:就是要求学生在授课前独立将新课内容通读一遍。先精读正文。正文在教材中往往是理论概括或综述, 务必逐字逐句琢磨。同时粗读辅助文。因为辅助文是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正文的有效方法。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辅助文一般包括两大块:“名言”“警句”“谚语”是对概念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相关链接”是对事例、资料的引述。思: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带着问题去预习, 并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预习一定要动笔, 画出重难点, 记录疑难的地方, 以便上课予以解决 (为保持书面整洁, 画记时, 一定要用铅笔, 以便涂改) 。记:就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进行初步识记, 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填空。

其次, 推行“学案导学”, 促进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养成。

初中生尽管思维能力有所增强, 但抽象分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强。推行“学案导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分六大部分,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难点解释、预习思考题、基础知识填空、例题精练和思维开拓, 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各得其所。学生按“学案”的要求预习, 记录有疑问的题目, 完成基础知识填空并进行初步识记。在“学案”的引导下, 学生预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采用灵活多样形式, 引进竞争、奖励机制, 推动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第一阵地, 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会不会听课, 是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所在。

首先, 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动机。一直以来, 不少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一门读读背背、考前突击就能拿高分、无关紧要的课程, 忽视了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放松和不重视, 其表现之一, 就是课堂上的不认真、不专心。因此, 要推动学生养成课堂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就必须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 精心设计教学, 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事例教学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尽量运用事例教学法,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将具体事例贯穿于整个教学,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设置有一定梯度的问题,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主动探讨。这样既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书本知识, 又能启发学生的行为, 还能及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 保持最佳精神状态, 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 课堂教学中搞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增强课堂活力。重视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与学的平等性和教师的亲和力, 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最后, 引进竞争、奖励机制,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奖励, 学生之间只有通过竞争, 才能增添学习动力, 课堂才会焕发新的活力。在教学中, 笔者引进学习加减分评价制度作为竞争、奖励机制。每次布置任务之前, 笔者都会说明完成此次任务会获得多少分的奖励 (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 奖励分数也不同) 。对于表现好、回答积极的个人、小组及时表彰和加分。按累计分, 月末评出五名“政治学习之星”和三个“优秀小组”。这样一来, 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 纷纷要求发言, 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忆、读、思、练环环相扣, 有力促进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就是说, 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及时复习能有效地防止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根据心理学家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 遗忘主要发生在识记后的两三天, 那时遗忘速度最快, 然后逐渐缓慢下来。所以要教会学生“趁热打铁”, 掌握及时复习的“忆、读、思、练”四个要领。

忆。学会“见缝插针”, 每天可利用睡前几分钟或其他课余时间, 以“过电影”的形式, 回忆当天所学知识。形式有多种, 既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 也可以几个人相互启发, 补充回忆, 还可以按教材纲目进行回忆。

读。当回忆卡壳时, 要及时翻阅教材或笔记, 及时查漏补缺, 不熟悉的标上记号, 第二天, 再进行理解和反复记忆。这样不仅加深了记忆, 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思。学会思考, 先把新知识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 让知识各就各位, 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 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

练。要巩固知识, 还得进行练习。对于学习辅助资料要有选择性, 视自己情况而定, 既不能太难, 也不要太易, 更不能太多, 要善于应用和总结解题技巧。

当然, 复习这项工作得经常进行, 最好是先隔天进行, 后隔周进行, 再隔月进行, 如此反复, 知识也就慢慢牢固了。

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实行精细化, 在每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循循善诱, 才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施前.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青海科技, 2008 (5) .

[2]刘强.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篇4:初三学习习惯养成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途径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语文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学得轻松,对学习也充满信心,而且基本上每门功课也都能均衡发展。而语文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学生,则学起来很吃力,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基础没打好,从而影响到其他各门学科。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1、自制力较差,易受外界干扰。据对老师的访谈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每班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要不断提醒。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通常是一边上课,一边表扬哪些同学认真听,哪些同学发言积极等等。很多低年级家长也反应,做家庭作业时,孩子往往三心二意,边做边干别的事,甚至要家长坐旁边监督才能认真做,否则就不做。同样,在学校里,低段教师也反映,班级中总存在着一些学生也要教师亲自监督才会做作业。

2、语文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明确。有些学生由于一开始学习基础不好等原因,得不到好成绩,于是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力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竞争意识,无视学习结果,以自我为中心,无视老师,家长的要求,学习散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很多学生往往只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喜欢花时间去涉猎课外知识。

3、书写习惯不佳,做作业马虎。调查发现,越是到高年级,书写质量越差,高年级作业量增多了是原因之一,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低年级时书写习惯没有养成。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抄写生字时要不笔顺不对,要不笔画不对,纠正其错误之后,依然会再次出现同类的错误,而且一部分学生书写潦草,页面不整洁。书写姿势更是让人失望,握笔姿势错误,眼睛离作业本的距离太近,有的甚至整个头都要碰到了作业本。而且不少学生在有格子的本子上会认真书写,没格子时字又变得潦草起来。

二、导致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

习惯的形成除了学生发展不平衡的个体差异外,往往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有来自于教学政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教师平时教育教学的影响。

1、新课程改革落实不够。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一次冲击、突破和创新。但是,如今新课改中依然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相差甚远的问题,许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最大的缘由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的理念,努力去组织一些花俏的学习活动,一节课“吹拉弹唱”穿插其中,课堂上出现浮夸的现象,而语文最基本的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则抛之脑后。

另外,由于课堂评价制度未能及时创新,许多教师还把握不好必要的课堂秩序和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对新课程解读的模糊,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理念的不协调,使得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缺乏依据。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不足。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人生,就要给孩子一些好的习惯,就要在生活中时刻做出好的榜样;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非常难的。一方面,老师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积极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家长却又对孩子百般宠爱,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也视而不见,也不会坚持培养,生怕孩子受苦。于是孩子成了两面人,教师在学校里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在家里毁于一旦。

3、教师语文教学研究的浅薄。直以来,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将直接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很不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课时负担很重,每天少有零星的课间休息或者空堂也都用来批改作业了,很少有时间来好好研究语文教学,每天只知道陀螺一样,完成课时目标,上学生完成多少作业,考什么满意的分数。对于學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改进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分析

1、多元激励,调动小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施以不同的激励方法,如: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在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原动力,焕发学生”愤、悱”的精神状态,转变学生的被动行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个孩子都喜欢激励,喜欢别人给他信心。在他成功时积极嘉奖,在他失落时,树立信心。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能调动其积极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深化课改,全面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综合目标。要想不断地深化素质教育,加大新课程改革的力度,我们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身心愉悦,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

3、加强师训,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水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品德,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如果学生乐学,那么好习惯的养成就容易多了。如果一个教师善于根据自己素质的特点,选用某种教学方法来弥补素质的不足,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通过积极参与进修培训,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向名优教师学习,来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总结经验教训。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通力配合,深化改革,全面落实新课改;教师坚持不懈提升业务素养,在激励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家校合作优化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环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篇5:学习习惯养成教案

学习目标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当你们跨入小学的大门,跨入一年级的教室时,你们就是光荣的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成了一名小学生,你就能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今天这堂课,就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课。出示课题《课堂习惯我知道》

二、第一个环节:大扫描

1、师:你们知道哪些课堂好习惯? 生:说„„

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的课堂习惯怎么样?(出示图片)

师:大家来讲讲,这位小朋友读书时、写字时、听课时是什么样的姿势?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提示:他是怎样坐的?怎样写字的?怎样听课的?

生1:第一个小朋友坐得端正看书。生2:第三个小朋友看书腰板挺直写字。

三、第二个环节:我说你做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的习惯。上课前做好下堂课的准备工作,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并放置课桌左上角,小组长督促,铃声响保持安静,静候老师上课,做到抬头挺胸脚放平。口令要求:一二三,快坐端,小腰板,挺直了。

2、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到三到“眼到、耳到、心到”,遵守上课的纪律,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口令要求: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小嘴巴,不说话。

3、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正确的读书姿势:双手打开课本,将课本竖立在桌上,离眼睛一尺远。口令要求:准备读书,拿起课本。要求学生指读时,口令要求:小手指字,指字、指字。

4、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时注意保护好视力,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写字姿势要端正,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正确的笔画笔顺和占格位置)。教师要不断地提醒,指导,口令要求:写字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远。

5、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不在课本、作业本上乱涂乱画,爱护课本、作业本,不随便撕作业纸,保持课本、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无缺。口令要求:小文具,要爱惜,小书包,装整齐,不撕书,不咬笔,好孩子,能自理。

四、第三个环节:大家一起拍手读

1、一二三,快坐端,小腰板,挺直了。

2、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小嘴巴,不说话。

3、小手指字,指字、指字。

4、写字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远。

5、小文具,要爱惜,小书包,装整齐,不撕书,不咬笔,好孩子,能自理。

师:小朋友们学的真快,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课堂好习惯,我们一起读一读

五、课堂总结

篇6:学习习惯养成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课前预习习惯

1、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将要学习的课程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_”,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学习习惯

1、课前或前一节课后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左边的放在书桌左上角。上课铃声响,静坐齐唱歌曲,等候教师上课。

2、学会正确地使用铅笔和钢笔,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用笔卫生。

3、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4、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说话完整,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端庄。、5、有疑难问题时,及时举手发言。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观点。

6、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7、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8、学会记课堂笔记,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

三、读的习惯

1、养成不动笔墨读书的习惯,读书要有所思、有所记,有所用。做好读书笔记。

2、培养广泛阅读的的兴趣和习惯。

3、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时将重点内容圈出来,疑点标出来,有选择地记诵某些内容,略读时一目十行等。

4、学习数学阅读的方法,如应用题要读3—5遍等。

四、写的习惯

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

2、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用修正液、修正带。

3、做作业时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4、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5、写完作业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五、习惯养成措施

1、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而且给他做样子。

2、激励,强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要无数次肯定。

3、欣赏。作为老师,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4、班主任重点讲解,时时监督,天天训练,以便使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规范和自觉。

5、第十三到十八周作为训练月。

总之,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希望学生能在自身的努力学习和教师的监督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7:有关养成学习习惯名言

2) 人喜好习惯,由于造它的就是本身。——萧伯纳

3) 人生最主要的工作是肯定一个伟年夜的方针,并决心实现它。——歌德

4)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类习惯又年夜部门是在年少养成的,所以在年少时期,该当出格注重习惯的养成。可是习惯不是一概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毕生受其福,习惯养得欠好,则毕生受其累。——陈鹤琴

5)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

6) 播种行动,可以收成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成性情;播种性情,可以收成命运。——萨克雷

7) 少成若本性,习惯如天然。——孔子

8) 若是人们已健忘了他们在黉舍里所学的一切,那末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想,甚么是一小我忘不失落的呢?明显,习惯是忘不失落的,由于习惯是一种相对不变的、主动化了的行动。——爱因斯坦

9) 肄业的三个前提是:多不雅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0)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长进先念书。——李苦禅

11) 立志宜思真风致,念书须尽苦工夫。——阮元

12) 立品以立学为先,立学以念书为本。——欧阳修

13)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4)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叶圣陶

15) 黑发不知好学早,鹤发方悔念书迟。——颜真卿

16)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育起头——巴金

17) 非恬澹无以明志,非安好无乃至远。——诸葛亮

18) 奋发识遍全国字,立志读尽人世书。——苏轼

19) 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细心,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克不及记,久也不克不及久也。三到当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篇8:养成良好的钢琴学习习惯

一、默读乐谱是钢琴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各种读的能力培养中, 默读是处于首要地位的。

这不仅因为默读时视奏、背奏等各种形式演奏的基础, 而且默读有助于培养视奏能力和即兴弹奏的能力, 同时默读还有利于加深对乐谱内容的理解。特别是为了解作者创造作品的背景材料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在学习钢琴时, 只有通过默读才能把乐谱的这种节奏性表达出来, 也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钢琴家在学习中十分重视默读的, 要把默读能力作为一种基本功来训练。这就需要培养默读的习惯, 坚持每天都能利用一点时间进行默读两遍所学的钢琴曲。如果能坚持练习, 时间长了不但可以提高演奏水平, 还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背唱旋律能丰富人的乐曲知识储备, 把其中的某些乐章或优秀的片段背唱下来, 无论对演奏或是即兴弹奏, 都会大有帮助的。

二、写读书笔记是前人治学的一条好经验, 中外名人学者都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国清朝学者顾炎武, 他写了一部《日知录》, 其实就是一部读书笔记。

有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就能积累丰富的知识, 博学多才, 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时, 总结自己的教书经验, 概括成一句话, 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就是这个道理。

三、学习是继承前人宝贵知识遗产的过程, 但这种继承不能是简

单的照抄照搬, 因袭模仿, 那样人类的知识就会像一桶倒来倒去的水, 越倒越少。

必须在继承的同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方能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要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必须独立思考。孔夫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 认为只学习不独立思考就会迷惑不解。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说:“学习知识就要善于思考、思考、在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以上都是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意义。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也是进行科学研究,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的前提。

四、“天才出于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是大家熟知的名言。然而对于大多数青少年学生来说, 真正能做到勤奋好学的还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青少年正在成长之中, 天生好动, 比较贪玩, 一玩起来就顾不上学习了, 还有的因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不爱学习。但是要学好钢琴, 就必需严格要求自己, 同惰性作斗争, 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克服贪玩和惰性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必须有坚强的毅力, 一开始可先采取些必要的措施, 如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读多少书、写多少字、练习多长时间的琴等。任务的数量要适量, 既有利于学习又不过量, 经常坚持就可以克服惰性并养成习惯。

勤奋好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多问。这也是历史学者在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 意思是既要学又要问。王充说:“不学自知, 不问自晓, 古今行事, 未立有也……故智能之士,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因此, 在求学的过程中, 人们无不把“问”作为向知识进军的向导。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一句名言:“打开一切学科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问, 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问个为什么?这些经验对青年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要学好钢琴就必须养成好问的习惯。凡是有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要问一问, 向老师问, 向同学问, 向家长问, 向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问, 甚至可以向弟弟妹妹们问。真正做到像孔夫子说的那样“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不断向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 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对于学习钢琴来说, 习惯既是学习和训练的结果, 又是新的学习或新的习惯形成的基础。比如初学钢琴的学生, 每天坚持两小时的弹奏习惯, 经过半年后就会觉得一天不弹就像少点什么似地。因此要想有效地进行学习, 就要养成作为其基础的某些习惯。而且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才能成就伟大的钢琴事业!

摘要:养成良好的钢琴学习习惯必须从勤奋、坚持、执着入手

关键词:勤奋,坚持,执着

参考文献

《当代音乐教育》迈克尔·L·马克著 管建华译

《论音乐教育》 姚思源著

上一篇:食糖产业链调研报告下一篇:关于夏天的600字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