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蚕宝宝的状物作文

2024-04-21

写蚕宝宝的状物作文(精选8篇)

篇1:写蚕宝宝的状物作文

写蚕宝宝的状物作文

去年,我看到学校门口有许多卖蚕宝宝的人,妈妈说,蚕宝宝长大吐的丝能做成被子、衣服。我听了百思不得其解,这小动物和吐丝有什么关系?它会吐丝吗?于是,我买了几只蚕,准备回家好好观察观察它。

听说蚕吃桑叶,我又买了一袋桑叶,回家准备了一个小箱子,把蚕宝宝放进去。我刚往箱子里扔进几片桑叶,蚕宝宝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只见它们昂起头,张大嘴,每咬一口桑叶上就多了一个小洞。我想:它们每次只吃这么少,这几片桑叶应该够他们吃好几天吧。可我第二天一看,那些桑叶早已被他们吃得精光,只见它们一个个仰起头,好像在说:“给我们点儿叶子吃吧,我们好饿啊!”这现象真是有趣,蚕宝宝呀蚕宝宝,你们为什么这么能吃啊?几片叶子一天就吃完了?!不过,看着它们那可怜巴巴的样子,谁又能忍心饿着他们呢?

过了十几天,我的蚕便不约而同地吐起丝来,它们吐的丝有很多颜色:纯洁的白色,高贵的黄色,温馨的粉色……然后,它们把自己吐的丝都裹在自己身上,形成了一个圆圆的茧。过了几天,几只飞蛾破“壳”而出,经过繁衍,又下出了许多小小的卵。

我闭上眼睛,想象着:明年这些卵又会钻出新的生命,变成茧、成虫、繁衍、下卵……这就是蚕的一生,蚕的`繁殖过程。

蚕把自己吐的丝都奉献给了人类,人类用它做衣服、被子……蚕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奉献精神啊!

蚕是一种可爱、有趣的小动物,我喜欢它的样子,但我更敬佩它崇高的奉献精神!

篇2:写蚕宝宝的状物作文

大约在半个月前,我收养了四只刚诞生在世界上的小小蚕宝宝。

蚕宝宝刚出生时是黑色的,像四颗发霉的米粒;身上的皮皱巴巴的,似乎很年迈了;头的后方有两个红黑相间的.“眼睛”,这对眼睛还有一对“小眼睛”,加起来一共四只眼睛,怪物啊!它有四只眼,视力应该不错才对;身体大部分是灰白色的,经过一次次蜕皮,已经快全变白了。除此之外,蚕宝宝们还有一个多功能武器——屁股上方的一根肉刺。有的人奇怪了:“就那一根肉刺还算得上‘多功能武器’?牛皮吹上天了吧!”我并不是吹牛。它的功能和汽车上的那根天线、三角龙头上的尖角一样。

蚕宝宝的脚和胖乎乎的身子最搞笑。它们的小胖脚上长着绒毛,把它们翻过来,可以说是“十六脚朝天”了!胖乎乎的身子,团起来简直就是个小肉球!

别看它像个小肉球,表演个“空中飞虫”小菜一碟。把它放在铅笔上,它会吐一根丝,将自己的”玉体“向下垂,然后随着风翩翩起舞。

篇3:引导学生写好状物作文的点滴体会

第二, 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作文时只有抓住了所写事物的特点, 即它和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奇特之处, 进行具体描写, 才能使事物形象形神兼备, 逼真地再现出来。如人教版小语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 作者在介绍杨梅果时, 着重抓住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文中是这样写杨梅的形状的:“杨梅圆圆的, 和桂圆一样大小, 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 刺也渐软了, 平了。”写杨梅的形状与桂圆比较, 遍身长着小刺, 这是杨梅与桂圆不同之处, 这是很明显的特点。写杨梅的颜色“先是淡红的, 随后变成深红, 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 因为太红了, 所以像黑的。”句子用了“先是……随后……最后……”, 不仅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 而且描写得很有条理。最后写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 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叫人越吃越爱吃。”既讲了杨梅由生到熟, 味道由酸变甜, 又突出了杨梅的特点“甜中带酸”。作者抓住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不同于其他水果的特点来写,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 要注意描写的顺序。状物作文, 要注意条理性。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应一层一层有条不紊地描写, 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果是写植物, 可以按先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写, 如人教版小语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 作者先写春天中的杨梅树, 再写杨梅果, 着重写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 有条不紊。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如有个同学的《我爱石榴树》是这样写的:初春的石榴树长出了一个个毛茸茸、嫩绿嫩绿的小芽;夏天的石榴树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花儿;秋天的石榴树结了一个个惹人喜爱的果实;冬天的石榴树落光了叶子, 在大雪覆盖下沉沉入睡。这样写条理清楚。当然,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写, 这要根据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来确定。

第四, 在描写事物时, 还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我们描写事物, 并不是只描写事物, 从描写入手或借景抒情, 或咏物写人, 托物言志。这不仅是状物作文和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 而且是能否把一个物体写“活”的关键。如一个小朋友的《我爱石榴树》中对石榴树的描写不是简单描绘, 而是充满激情, 融入自己的喜爱之情来写。春、夏、秋、冬季节的石榴树的不同特点都采用了多样的描写手法, 写出了石榴树的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树的喜爱之情。描写最精彩的是秋天的石榴树。文中写道:“秋妈妈来了, 给大地披上了金装。几个月前还开满花的树上, 现在已经挂满了一个个胖娃娃———石榴。有的像红色的小灯笼挂在枝头;有的像小皮球, 圆鼓鼓的;有的干脆笑破了肚皮, 露出了一颗颗石榴子儿, 仿佛是个龊牙咧嘴的胖娃娃;有的活像一个笑弥佛。远远望去, 好像是在一幅绿如翡翠的丝绸上织起的一朵朵红似火的花。它们有的独自挂在枝头, 冷冷清清, 显得好孤单;有的挤挤挨挨, 三个一堆, 五个一群, 相互拥抱在一起, 亲热得如亲姐妹一般。摘下一个石榴, 剥开皮, 还真像个蜂窝, 石榴子儿晶莹剔透, 如一粒粒红色的珍珠, 又像一颗颗红玛瑙, 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抠一粒, 用牙一咬, 酸甜的果汁流入口中, 真是惬意极了!”作者运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 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中石榴的姿态万千、颜色各异的特点,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石榴树的喜爱之情。

篇4:如何写好状物作文

选择了,又要怎么写?

1.不要面面俱到。大而全的描写让读者很难从零碎的、繁多的描写中形成对物品的印象。

2.不要让物品描写很孤立,写得多并不一定好,有时候反而成为一堆废话,和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主题表达都不相关的状物描写注定会失败。

例1:大家抬头一看,只见前面有一个巨大的恐龙雕像,在空旷的广场上,恐龙雕像无声地站在那里,很庞大,但也很瘦,就好像被白蚁蛀空的大楼,他长长的脖子扭转着,好像在吼叫,但是,他一定发不出声音,只是在心底吼叫。

阿莉上前摸了摸,摸到的只是冰冷的石头。

“看起来,他有些眼熟。”阿木说。

“这里有字。”阿迪指着雕像下面的石头说。

在雕像下面,刻着这样一行字:

世界上最后一头梁龙,最后的晚餐是三片树叶和三条虫子。

对物品的描写,往往按照方位顺序依次写外形,而我却忽略依次的描写,突出写特点,也不光是写恐龙的庞大,更从无声、瘦、空、扭转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描写。

“瘦”“空”“扭转”是恐龙雕像外形的特征;“无声”更是写出了恐龙雕像的情感,一个庞然大物,心底有吼叫却发不出来,他是那么无奈。

对话描写的插入让状物描写和人物以及情节相互连接,增加了情境感,也打破了状物描写的沉闷。

而对话指向的细节描写,又与前面的状物描写呼应,读者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头梁龙的雕像,如此庞然大物晚餐却只吃了三片树叶、三条虫子,怪不得那么无奈、瘦和空了。

例2:这是一间特别小的店,屋顶加上烟囱也只和阿木的肩膀一样高,门口的店牌上画着一只花猫和一只巨大的汉堡,没有店名。

“这个店没有店名。”阿迪说。

“但是,来过这里的顾客一定会记得它,大家会记住这里的香味。”阿木是抹着嘴说的,香味已经让他感觉很饿很饿了。

一位顾客,确切地说是黑猩猩先生,他并不胖,甚至有些矮小,但是,他很艰难地从门里面挤出来,一边走一边抹着嘴巴,说:“知道吗?这里的汉堡虽然好吃,但是老板花菲儿小姐也不是好惹的。”……

花菲儿小姐是一只猫,她拿着一个高脚杯跷着脚坐在吧台前的转椅上,听着音乐,高脚杯里是淡黄色的饮料,杯子上面插着一顶红白相间的小纸伞,看上去很有热带雨林的味道。

一个汉堡店能写出什么特点?我还故意写这是一个没有名字的汉堡店,但三个特点却写得分明:小、香、店主不好惹。

为什么要写小?因为主角庞大,这样物品描写是为了烘托主角。

为什么写香?状物描写不一定从眼睛写起,也可以依靠鼻子写,对不?写厕所和写汉堡店自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写店主?状物描写很多是没有主人的,比如写云、雪等等,但有一些是有主人的,比如店主就是店的重要部分,有什么样的店主就有什么样的店。

把平常物品写得不平常,需要抓特点,而抓什么特点,也是需要一番思考的。

妙招总结:

1.状物描写可以打破按照顺序描写的套路,抓住特点描写更生动。

2.可以从味道、色彩、物品包含的情感以及物品主人等角度入手去描写。

3.物品描写不是孤立的,穿插对话描写、人物描写等可以推动情节发展,表达情感以及表现人物。

篇5:蚕宝宝状物作文

回到家,我飞快地做好作业,然后开开心心地和蚕宝宝玩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一片桑叶放进笼子里,等它来吃。过了一会儿,只见一条蚕宝宝挡不住这片桑叶的美味,爬了过来。先用嘴在桑叶中间啃了一个洞,然后把洞越开越大,真神奇!过了一会儿,其它的蚕宝宝们也爬了过来,它们是吃得多么开心!

我发现蚕宝宝身体分了好多节,每一节都有一个小圆圈,最后一节上面有一根小小的软刺,最末端长得像虾的尾巴。我发现蚕宝宝第二三节上是没有脚的,倒数二三节也是没有脚的。蚕宝宝的末尾总是有一股蓝色的液体不停地往前面几节流,我想不出,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血液?蚕宝宝的身体总是那么光滑,摸上去软软的,稍微有点冰凉,感觉很舒服。

篇6:四年级状物作文:蚕宝宝

我的蚕宝宝已经从一个小黑点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了。它可健壮了,它的嘴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肉球,圆乎乎的,却如同切割机一样,昼夜不停地啃着桑叶,它的眼睛只有半颗芝麻那大,难怪它总是没头没脑地乱爬,撞上别的蚕宝宝也不管不顾。

有一天,我的蚕宝宝不知怎么爬到电视机后面去了,我没有发现它,蚕宝宝可能是把那而当成它的家了,天天在那儿,因为没东西吃,所以,过了几天它就饿死了。当我发现时它的尸体已经干了,而且台面上还滴着一团像酱油一样的液体,那时我一直在责怪自己粗心,没有看好它,让它跑出去了。蚕宝宝真是太可伶啦!

篇7:四年级状物作文:蚕宝宝

回到家里,我把两只蚕宝宝和几片快被吃光的叶子一起放进一个小饼干盒子里。并且还放进了一片新鲜的桑叶。然后轻轻盖上盒盖,只露出几个小孔透气。

第二天,我打开盒子一看,昨天刚放进的一片桑叶已经被吃的只剩下几根叶脉和一些带有齿痕的小片桑叶了。这些小家伙的胃口可真大呀!要不了多少天,我又要去买桑叶了。

蚕宝宝白白胖胖,身上肉肉的,活像一个大胖“豆虫”。我在它们身上仔细看了又看,“咦?怎么没有看到它们的眼睛呢?”我疑惑不解,继续寻找,妈妈在一边等不及了,迅速在百度里搜索。

原来,蚕的眼睛极小,并且视力非常差,几乎看不见东西。它们只是靠鼻子来探路,闻食物的气味……所以有时候把别的带叶子的蔬菜挤一些桑叶的汁液,蚕也会认为它就是桑叶,继续去吃。嘻嘻,有意思吧!

今天一大早,我刚起来,就听到妈妈大叫:“快来看呀,验证奇迹的时刻到啦……!”我立刻奔了过去,妈妈此时正捧着小盒子看呢?我迅速凑了过去。

“咦?哇!”我的两只胖胖的蚕宝宝已经变成白花花的蚕茧啦!瞧!它们用晶亮的丝线把茧织在了几片干枯树叶的角落。椭圆形的蚕茧落落大方的躺在“荡床”上,好惬意!我还发现另一个角落里也有几根丝,我推测,它们开始是想在这里作茧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才换到了现在这个地方。蚕茧破了后会变成什么呢?

篇8:小学生如何写好状物作文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不仅要用眼睛仔细观察,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的样子。再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准确写出了溪流经过时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比如:《乡下人家》中“几场春雨过后”,“在夏天的傍晚出散步”,“秋天到了”,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观潮》一文对潮水的描写就采用了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而写,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融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还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体现爬山虎叶子的不同特点。又如:《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对榕树的描写采用了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大榕树时,则采用了动态描写,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六、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如:“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这里的比喻浅显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拟人结合在一块使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加显示了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上一篇:四个小细节教你如何高效制作电子简历下一篇:柳青《创业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