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运动会作文

2024-04-26

于运动会作文(通用9篇)

篇1:于运动会作文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终于来临了,我既紧张又兴奋,运动会有很多比赛像:大队接力、100米个人赛、跳绳、拔河等比赛,而我最拿手的是跳绳。

在这些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大队接力,因为大队接力不但可以让跑步变快,还可以训练团队合作的精神,但是在这次跑大队接力时,我们班有人头套掉了还跑回去捡,让我们足足落后了半圈,后面再快也追不上了,真可惜!这次的大队接力没有赢得好成绩,不过输赢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勇于服输,下次再努力。

这次的运动会让我印象最深刻,因为在拔河比赛时,我们班的女生全部被其他女生拉倒在地,还被拖过去,所以我们全都受伤了,因此我们班的选手们就一起去保健室擦药,有的人大哭、有的人哇哇大叫。

运动会除了有很多比赛外,也会安排许多的表演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独轮车的表演,我觉得他们很厉害,要学会骑独轮车是不简单的事,而且他们表演了很多特技动作。

举办运动会的用意是为了我们的体能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运动家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我觉得运动会很好玩,因为平常都在上课读书,运动不但可以放松身心,也可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老师评语:能写出运动会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也写出了自己的体悟,值得鼓励。

篇2:于运动会作文

提前准备

刚刚开学,我们就接到了运动会的重任,在体育课上,我们拼了劲地训练,为了能在这届运动会上取得好的成绩。因为,在往届的运动会上,我们班的成绩不怎么好,所以这届我们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尽量争取第一。早上,我们运动员很早都来到了学校,每一个人都专心地练习自己的项目,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高、跳远,还有的在扔垒球。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现在让我们把目光都投向运动会吧!

热闹的拉拉队

“五零一班加油,加油!!”瞧我们的拉拉队多热闹啊!咦?这些小红旗是谁拿来的呀?是同学们主动拿的!在昨天,章老师安排了拉拉队。这是拉拉队的同学主动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出来的加油牌。早上,同学们手里大包小包的,有的装着小红旗,有的装着横幅,有的装着羽毛毽子,都是为了运动会,为自己班的同学,加油鼓励。当每一位运动员飞奔过时,啦啦队都会劲自己最大的努力,喊出响亮的声音。“五零一班加油!!加油!!”一阵阵加油声在操场荡漾环绕着。现在,我们把镜头转到比赛上去吧!

激烈的比赛

我是一名运动员,现在我将跑的是四百米,四百米是长跑。我已经经历过了好几次,但都没有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所以,在这届比赛上,我为的就是争取获得一个好名次。啊!到我所在的小组跑了,我的心像一只怦怦乱跳的小兔子,很紧张,“怦”随着一声枪声的响起,比赛开始了。其他运动员各个健步如飞,大步流星,我也不甘示弱,两只脚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速度般得跑到第二,当第一名在离终点50米距离时,他放慢了速度,我想:为了班级的荣誉,为了我多年来想要拿到的体育名次,我一个劲得冲了上去,终于赢得了小组第一。在跑完以后,接应员为我送上了一杯水和一些小蛋糕。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温暖了我的心,那是班级的凝聚力给我们的温暖。之后,我常常去看那个榜单,去看看四百米成绩有没有出来,果然,我得了个年级第四名,我真开心啊!

接下来,还有很多项目,我们班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大家很兴奋!

篇3:融游戏于体育,共享快乐运动

一、游戏导入, 激发课堂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堂开展的第一步, 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序幕, 起着“叫座”的作用。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利用游戏导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体育游戏, 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即将学习的技能。只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就可以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 教师在操场上用粉笔画出大小不等的圆圈, 在圆圈旁边画上犹如水波纹的波浪线。学生看到如此“场地”心生疑惑, 不知本节课要完成的体育项目是什么。教师宣布本节课我们做游戏, 分组进行“青蛙过河”, 比一比哪组掉到“河里”的学生最少, 当然“过河”的动作要标准。学生听说是玩游戏, 都瞪大眼睛仔细听动作的讲解和示范, 甚至一边听一边模仿动作要领, 顺利进入课堂学习中。

教师在游戏开展之前要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 在活动手腕、脚腕以及摆臂扩胸、踢腿活动时, 学生都比较认真, 为的是在之后的游戏活动中做得更完美。

二、游戏教学, 掌握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仅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则收效甚微, 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反复提醒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操场上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地方很多, 一旦学生精力分散, 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 把课堂教学的内容用小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 融入体育活动的学习和练习中, 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体育技能, 在活动中探索运动的方法和技巧。

如在学习《投掷纸球》时, 教师带领学生叠纸飞机, 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更高更远。有的学生迫不及待把叠好的飞机往外扔, 结果飞机转了个圈又回来了。教师抓住这个典型给学生解释为什么飞机又回来了, 想不想让飞机一直往前飞?教师借机给学生讲解投掷的动作要领。投掷要有目标, 练习目测力和准确性, 肩上屈肘, 正确挥臂。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把手中的纸飞机扔出去, 纸飞机飞得又直又远。学生在欢呼中纷纷试飞, 教师随时指点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学生掌握了动作要领以后, 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 得胜者可以获称“小小飞行员”。

学生在比赛活动中不仅正确掌握了投掷的动作要领, 还发现在叠纸飞机时要做到左右平衡, “飞机头”越尖飞得越远。学生在试飞探索中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规律, 收获更多体育课之外的东西。所以, 学生对感兴趣的事可以完成得更好, 体育活动需要用游戏引领学生主动掌握体育技能,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游戏熏陶, 感悟体育德育

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 还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自制力,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质。当然, 这些体育教育成果需要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努力获取。很多在家里怕苦怕累的学生, 在集体游戏中会生发出集体荣誉感, 能有勇气克服更多的困难, 锻炼自己的意志。体育课以游戏的形式展示, 学生产生愿意参加的主动性, 在听教师讲解和示范时注意力更加集中, 课堂更高效。

如在练习“单脚蹬地起跳”时, 教师组织学生玩“跳大绳”的游戏。这个游戏的一系列动作正符合本课的“跳跃运动”。“跳大绳”需要助跑几步, 然后单脚蹬地起跳, 越过一定的高度。学生跳上6个节拍以后, 还要成功跳离大绳, 打断一次就扣一分。这个活动不仅仅需要毅力坚持, 还需要技巧的掌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切磋, 探讨提高跳跃技巧, 在互助合作中减少失误, 获得更多分数。在韵律操比赛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动作的整齐优美, 每个班级分成四个大组进行比赛, 学生不但在体育课堂上积极邀请老师予以指导, 在课外活动时也进行积极训练。有的学生体型偏胖, 跳上两遍就气喘吁吁, 但仍然坚持。小组负责人安排轮流休息, 每次有两个人不用随跳, 站在队伍的前后挑毛病, 直至更加完美, 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精神品质。

篇4:别纠结于大学运动会长跑项目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习惯把学校运动会当作竞技体育比赛来办,实质上办的不是运动会,而是体育比赛,不仅异化了运动会的功能,也异化了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竞技体育是以成绩为目的、以训练为手段的身体项目;学校体育则是以增强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以教育教学为手段的教育项目。结果,异化了的大学运动会,变成了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变成了少数几个体育特长生的表演舞台。长跑这种项目更是如此,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蓬勃向上、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的发扬。

时代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也变了。如今的长跑项目,已不再是过去那个“重在参与”的项目了,也不再是那个团结协作鼓励参与者坚持到底的项目了。在这种背景下,取消运动会的长跑项目,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运动会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一方面,不少高校已不再举办统一的综合性运动会,而是由院系结合学生特点举办自己的特色运动会;另一方面,吸纳欧美高校的“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观念,抛弃了重口味的传统竞技项目,而开展射箭、射击、保龄球、沙狐球、袋鼠跳接力、齐心协力、趣味跳绳和定点跑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比赛项目,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好成绩的可能性,以人为本,通过适度运动,促进身体心理健康。

篇5:于运动会的作文

可是接下来,班主任却给我们泼了桶冷水,她说:“这次运动会不仅有精神文明奖,还会有一个全初中会操表演,你们要和初二初三的学生们比赛健步走和跑步走。”同学们都傻了眼,我们虽然表面上还算整齐,可是我们自己心里清楚,一跑起来就磕磕碰碰,走的也稀稀拉拉的,没有精神。

与其光说不练不如光练不说,因此又一段军训时光开始了。一开始,同学们都在抱怨很累很辛苦,可是看到别的班的同学们都在进步,我们心中不屈服的傲气显现了出来。我们一遍一遍的练,各个击破。能听到的抱怨声越来越少,同学们的士气越来越高。我们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中,在体委的严格督促中飞快的进步,以前总是挨教师批评的20班也开始经常被教师表扬了,我们心中的喜悦也可想而知。

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虽然我们在进步着,但和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还是有差距的。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一位退伍军人,教师把他请了过来,他给我们讲解了怎样走好看,怎样走精神,我们又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汗水和辛苦伴随我们走过了一个星期,运动会近在咫尺,同学们都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对于运动会,我无所畏惧,由于我做好了准备:

1、不管比赛名次第几,我都会全力以赴,相信同学们也都充满了信心。

2、对于比赛项目,重在参与,不在意名次。

3、严格遵守纪录,不能让班级由于我而失去分数。

篇6:于运动会的加油稿

(1) 场上英姿显自豪,脚下步伐在飞奔。你们是骄傲。你们是自豪,跑道因你幻彩,面对红色跑道,你们挥洒自如,不惧一切冲向重点,

(2) 时间在流逝,赛道在延伸,成功在你面前展现心脏的跳动,热血在沸腾,辉煌在你脚下铸就加油吧,健儿们,

(3) 每一份辛劳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的痛苦都是快乐的开始,没一声呐喊都是力量的呼唤。我们有着大浪拍岸的豪迈,所以你不必在乎小荷初露的恬静,我们有着春日的阳光明媚,所以不用去羡慕冬日乱玉碎琼,我们是雨天的一把伞,是寒冷冬日里的一盆碳火,温暖的不只是你我,而是大家的心。运动场上的健儿,掌声属于你们,鲜花属于你们,成功也是属于你们!

(4) 此时此刻,你们就像海浪中海鸥,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斗拼搏,方能中流击水,翱翔海上。不管狂风淫雨,不理闪电雷暴,心中始终只有一个目标,飞,飞,飞最后在金色的阳光中,接受掌声的沐浴。

(5) 有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曾添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总在鼓舞自己,要成功就得努力。热血在赛场沸腾,巨人在赛场升起。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相信自己,梦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当一切过去,你们将是第一。相信自己,你们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相信自己,加油吧,健儿们,相信你自己。

(6) 坚定而又有力量,眼睛看着的不是眼前的跑道,而是那最终的目标,不管汗洒如雨,步伐迟缓到后,不退缩,不气馁,加油,健儿!

(7) 掌声响起来,呐喊吼出来,千百双眼眸,凝聚的是深深的期待,涌动的是无言的激动,跃动的是你们飞驰的身影,飒爽的秋风,暖暖的阳光,挥洒青春汗水的健儿们,加油!

(8) 广阔的绿茵场,是为你们搭建的舞台。张扬吧,年轻的心,我们将为你永远喝彩!

(9) 年轻的我们自信飞扬,青春的气息如同出生的朝阳,蓬勃的力量如同阳光的挥洒。此时此刻,跑道便是我们精彩的舞台,声声加油便是我们最高的奖项!论何成功,谈何荣辱,心中的信念只有一个:拼搏!萧瑟的秋风,挡不住你们破竹的锐气,

(10) 秋风羽,天气淡淡的转凉。然而这人的秋在今天更加迷人,不是因为它的秋高气爽,也不是因为它的明媚阳光,是因为今天的人儿倍加精神气爽。看!运动场上那一幕幕,一股股,无论是哭是笑,市喜是悲,其中都融入了他们的汗水辛劳。他们是真正的矫健者,是运动场上的骄儿,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加油吧!英雄们!

(11) 就在激昂的喊声中,运动员们接受了依次次的挑战,依次次超越了自己。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展现了真我的风采。展现了自己的坚强拼搏的精神。

(12) 环形的跑道一圈又一圈的坚持,毅力与精神活跃在会场上,湿透的衣衫,满头的大汗,无限追求奋力追赶,我们为你欢呼跳跃,我们为你骄傲!

(13) 场上英姿显自豪,脚下步伐在飞奔。你们是骄傲,你们是自豪,跑道因你幻彩,面对红色跑道,你们挥洒自如,不惧一切冲向终点!

(14) 泥泞的路走过无数,累了,告诉自己:快了,再坚持一会儿。身上的伤流出血来,疼了,告诉自己:别哭,会好的。摔到了,告诉自己:快爬起来,世上很少有坦途。

(15) 温暖的阳光洒在赛场上,男子乙组标枪的比赛即将开始。赛场上,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将轻盈地划过天空。健儿们用手中的标枪向距离的权限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挑战。标枪在空中轻盈的姿态,是健儿们强健的力量和熟练的技巧的`结合。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为他们呐喊助威吧!只有将力量与技巧合二为一的人,才能获得胜利的桂冠!

(16) 你奔跑的身姿,就是展翅飞翔的苍鹰,天高任鸟飞,高高的苍穹里,骄傲的翱翔,留下飞翔的痕迹见证你的骄傲,实力,精神,刻在跑道上,迈开矫健的步伐,奔向前方,冲刺,撞线,胜利!

(17) 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将在今日兑现。洒一把艰辛的汗水,继续抬起疲倦的脚步,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继续向前,米的长征胜利在前,不论成功与否,你已曾经拥有,曾记否,在终点欢呼,震惊四周。

(18) 4汗水,泪水;笑声,歌声;我们尽情挥洒。开幕式上,运动场上,我们尽情展现,多少艰辛,多少困苦,我们勇敢承担。因为年轻,因为张扬,因为我们知道:用今天的汗水换来明天的微笑。

(19) 面对艰苦的征程,你们毫不畏惧,接力棒在你们手中传递着集体的力量,听,我们在为你呐喊,你们诠释着奥运的精神,你们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深深的呼吸,等待你的是艰难的米。相信胜利会属于你们,但在这征途上,需要你勇敢的心去面对。我们在为你加油,你是否听到了我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困难和胜利都在向你招手,去呀,不要犹豫,快去击败困难,快去夺取胜利,相信你会送给我们一个汗水浸湿的微笑

(20) 你们挥舞着充满力量的双臂看着实心球化成美丽的弧线我着实在心里佩服你们你们抛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

(21) 泰戈尔在诗中说,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艾青对朋友说,也许有人到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也许你们没有显赫的成绩,但运动场上留下了你们的足迹。也许你们没有奖品,但我们心中留下了你们拼搏的身影。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迎接这一刹那,所有的拼搏都是为了这一声令下。

(22) 400米的跑道上,你正在飞驰,面对如此遥远的路途,你也许腿脚发麻,你也许有些茫然。但你可知道,在你身后,有同学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在你身后,是你日日苦练的汗水。鼓起勇气,奋勇向前吧!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祖国的明天!

(23) 泰戈尔在诗中说,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艾青对朋友说,也许有人到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也许你们没有显赫的成绩,但运动场上留下了你们的足迹。也许你们没有奖品,但我们心中留下了你们拼搏的身影。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迎接这一刹那,所有的拼搏都是为了这一声令下。

(24) 你是运动场的心脏,跳动梦想;你是漫长路的精神,激励辉煌;你们是将上下求索的人!风为你加油,云为你助兴,坚定,执着,耐力与希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点点凝聚!力量,信念,拼搏与奋斗,在遥远的终点线上渐渐明亮!时代的强音正在你的脚下踏响。

(25) 踏着春天的气息,迈着轻盈的脚步,我们迎来了心仪已久的运动会。这里就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向往高山的坚忍不拔,我们渴望大海的博大精深,还有,我们更痴迷于你们的速度激情。来吧,尽情释放你的活力。你的每一次冲刺,都叩动着我们的心弦;你的每一次跨越,都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你的每一次起跳,都绷紧我们的神经。我们为你呐喊,我们为你自豪,我们为你疯狂。

(26)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尝试尝试中,我们走向成功品味失败,走过心灵的阴雨晴空运动员们,不要放弃尝试无论失败与否重的是你勇于参与的精神,付出的背后是胜利无论是否成功,我们永远赞美你,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27) 今天的你们英姿飒爽,今天的你们朝气蓬勃,今天的你们一马当先。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不要放弃,不要气馁。成功永远属于你们。米运动员啊!加油啊

(28) 热血在赛场沸腾,巨人在赛场升起。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相信自己,梦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当一切过去,你们将是第一。相信自己,你们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相信自己,加油吧,健儿们,相信你自己。

篇7:别纠结于大学运动会长跑项目

别纠结于大学运动会长跑项目

作者:郭文婧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4期

习惯了的东西突然没有了,自然有些不习惯。特别是在大学生、青少年体质下降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的当下,大学运动会取消了长期存在、似乎反映学生体质与意志力的长跑项目,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想象与猜疑。担心取消长跑是一种导向,大学体育不是向问题挑战,而是向现实低头,可以理解。但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地理解大学体育和大学运动会,就不会纠结于长跑项目存不存在了,在某种意义上,大学运动会取消长跑项目正是值得称赞的务实之举。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习惯把学校运动会当作竞技体育比赛来办,实质上办的不是运动会,而是体育比赛,不仅异化了运动会的功能,也异化了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竞技体育是以成绩为目的、以训练为手段的身体项目;学校体育则是以增强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以教育教学为手段的教育项目。结果,异化了的大学运动会,变成了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变成了少数几个体育特长生的表演舞台。长跑这种项目更是如此,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蓬勃向上、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的发扬。

时代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也变了。如今的长跑项目,已不再是过去那个“重在参与”的项目了,也不再是那个团结协作鼓励参与者坚持到底的项目了。在这种背景下,取消运动会的长跑项目,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运动会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一方面,不少高校已不再举办统一的综合性运动会,而是由院系结合学生特点举办自己的特色运动会;另一方面,吸纳欧美高校的“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观念,抛弃了重口味的传统竞技项目,而开展射箭、射击、保龄球、沙狐球、袋鼠跳接力、齐心协力、趣味跳绳和定点跑等形式多样的趣味性比赛项目,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好成绩的可能性,以人为本,通过适度运动,促进身体心理健康。

篇8:对运动处方运用于高校体育的探讨

运动处方 (exercise prescription) 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的概念。1960年日本猪饲道夫教授首先使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使用了运动处方 (Prescribed exericise) 术语, 运动处方的定义是指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 根据医学检查资料, 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 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 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 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 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以便有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其特点是因人而异, 锻炼定量化、目的化、科学化。

实施运动处方的过程有以下几步:第一步, 了解锻炼者的基本情况。对其健康状况做出判断, 这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有特殊情况的锻炼者应予以特殊对待。第二步, 运动负荷与体能的测定。在实施运动处方前, 要对锻炼者的运动负荷与体能做出测定, 运动负荷的测定是对其身体承受运动能力的检测和评价, 通常采用心跳频率、最大吸氧量等机能指标, 通过测定, 找出科学锻炼处方的负荷指标。体能测定主要是对锻炼者身体素质的鉴定, 也可将所得结果与较大样本进行对比, 确定该项素质的优劣程度, 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运动处方。第三步, 具体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根据以上调查测定的结果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 为锻炼者提供包括锻炼内容、强度、时间等在内的锻炼方案;在贯彻实施时应该注意对于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锻炼次数要严格控制, 使运动处方规范化。第四步, 对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再测试分析。一个运动处方实施一段时间后, 要对锻炼者的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进行再测试分析, 以检验该运动处方是否有效。第五步, 运动处方的优化与综合。对于一个处方应反复修改、优化, 使之日臻完善。为了使锻炼者的各项身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还要把各单项运动处方综合起来使用并不断优化。

2 运动处方在高校体育健身中的价值

高校体育作为一种教育, 其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从事的娱乐体育、健身体育、传统体育以及家庭体育等为主要教学内容, 同时, 结合部分竞技体育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体育锻炼能力, 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 不但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兴趣, 也培养了在校学生的体育能力。随着高校体育认识、观念的提高和改变, 体育教学的改革, 过去以人为中心, 教学中单一注重生理学原则进行技能传授已经逐渐转移到生理、心理并重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动机、体育兴趣、情操以及培养相关意志品质、气质性格等心理方面, 在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方面,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欣赏体育运动的美,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欣赏能力。近几年, 运动处方在在体育锻炼中的运用, 其在运动的强度、时间、频率方面, 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标准, 这样既保证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 又确保学生体验到运动后的愉悦。而且运动锻炼后的跟踪评价在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方面也有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其具体表现为:

1) 运动处方在体育锻炼中的运用, 教会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科学地制定锻炼计划, 使教育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锻炼, 克服运动的随意性, 使高校体育逐步实现科学化, 真正改善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 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

2) 《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确定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是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开展健身活动而高等学校体育教程教学目标是“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高校学生来说, 不仅要学习体育知识, 掌握技术技能, 还要具备把所学的知识技术, 合理的运用于体育实践的能力, 具体地说应该培养善于自我实施运动处方的综合能力, 以提高自我锻炼、自我监控、自我保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3 高校学生制定运动处方应尊循的基本原则及建议

高校学生在进行运动锻炼时由于个体状态不同, 制定出适合个体状况的运动处方, 主要应包括:

1) 运动频率即每周的运动天数。

一般1周至少应有3天的有氧运动训练, 才会产生效果。又因运动效果的作用和时间间隔太长会引起消退抑制, 故锻炼间隔不宜超过3天。

2) 运动强度即运动的激烈程度。

想要达到运动强度就必须遵循运动强度设定指标, 以一般人而言, 运动强度至少达到最大摄氧量的50﹪或最大心跳率和安静心跳率的75﹪, 这样才会产生运动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求简单易行, 一般以心跳率为强度指标, “心率130”是西方国家为提高民众体育提出来的口号, 也就是心脏跳动130次/min。从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心率130”是一种较为适中的运动量。

3) 运动持续时间即连续运动时间的长短。

一般而言, 运动强度低则持续时间较长, 反之, 强度大, 则持续时间较短。研究表明, 当强度在50﹪~80﹪最大摄氧量时, 持续时间在15~45min之间, 对心肺功能和耐力才有增进效果。

4) 运动项目即将要进行的运动。

应针对体质测定情况而确定。如果需增加心肺耐力, 则应从事慢跑、游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如果需要改善力量, 则应进行哑铃、机械、俯卧撑、杠铃等力量运动。

5) 监控及调整

在运动过程中要设立运动自我观察指标及出现异常时停止运动的诊断指标, 其目的是使锻炼者在锻炼中自我观察、自我监测、自我调整以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运动量和锻炼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3.

[2]凌月红, 钟振新等.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M].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127-1291.

[3]任建生.体育科学学科的发展与未来:运动处方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4]田继宗, 石雷等.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 2001, (1) :52-541.

篇9:“启蒙运动存在于别处”

受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的启发,达恩顿发现了启蒙运动的物质化形式——“书籍”是“历史中的一种力量”,“因为书籍联系着极其广泛的人类活动——从捡破烂到传达上帝的声音的一切事。它们是匠人的产品、经济交换的物、观念之舟以及政治和宗教冲突的因素”(《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一七七五——一八○○),以下简称《生意》,1页),但是这种对书籍的研究既非英国式的文献学研究,也非法国式的统计学和社会学研究,这两种静态研究都“忽视图书生产和流通的过程”,所以达恩顿“把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对宽广的社会史的关注结合在一起”(《生意》,2页),这就意味着将书籍史置于广阔的社会和文化史之中,而不仅仅是视作某种展示博学的东西,达恩顿的真正目的是:“从严格意义上的书籍史转移到更加广阔的传播史,而那反过来又会联系上法国革命的爆发这一经典问题。”(《自白》,222页)

意图虽然很好,但达恩顿很清楚需要解决的难题:“贤哲的思想在物质化到书中时,采取何种形式?印刷品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技术与它的主旨和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吗?图书市场如何确定其功能?出版商、书商、推销员和文化传播中的其他媒介扮演什么角色?出版如何像生意那样运作?它如何适应革命前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生意》,1页)深受英国经验主义影响的达恩顿反对后现代主义的建构,强调“踏踏实实的研究和对于准确性的尊重”,所以他说“冒险闯入这一领域,就可能遇到一个最大的障碍:材料匮乏”(《生意》,3页)。幸运的是,一九六三年达恩顿做博士论文追踪布里索的踪迹时走进了“历史学家的梦境”——由五万封涉及图书生产、传播内容的商业通信构成的瑞士纳沙泰尔印刷公司(STN)十八世纪的档案,正是“通过展示丰富的未曾使用过的原始材料,《生意》出版史有可能改变争论的依据”(《生意》,516页),没了这个支点,达恩顿的“观念的社会史”不过是空中楼阁。

“大革命”始终是十八世纪法国史的焦点,达恩顿试图“系统地重建旧制度下的传播体系”,在他看来,“书籍史通向了非常的大的经典问题,比如:为什么一七八九年法国发生了革命?启蒙运动与革命之间是什么关系?公共舆论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会有终极的简单答案,然而,我的确认为,这种书籍史的研究以其全部的细节和大量的考察最终可以让我们对革命的爆发达到更加丰富的理解。”(《自白》,213页)所以揭示启蒙运动在法国革命前十年里传播的复杂过程、考察“观念在旧制度下的社会中旅行并‘生根发芽’的方式”,最终都是为了“对现代史中伟大的奠基性事件——法国革命达到一种有深度的理解”(《自白》,222页)。只有在这个更大的目的下,达恩顿在《生意》中将启蒙运动作为一个经济和社会现象来讨论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生意》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启蒙运动存在于别处。它首先存在于哲学家的沉思中,其次则存在于出版商的投机中。”(《生意》,3页)这种“别处”不仅仅指启蒙如何走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更在于它提供了启蒙的另一副面孔。在达恩顿看来,一七七五至一八○○年的启蒙观念传播时期是“一个充满暖昧和悖论的时代”(《自白》,210页),这种“暧昧和悖论”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首先是启蒙与旧制度之间的暧昧关系。《百科全书》最初被视作破坏宗教和国家的禁书,但“正是那些一度被用来摧毁《百科全书》的力量,在它的传播中成了至关重要的力量”(《生意》,526页),使其成了一部“半合法的非法著作”。达恩顿仔细描述了官方“保护伞”与《百科全书》传播的“共谋”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一部禁书是如何经国家允许到了公众手中的。更加意外的是,政府不仅帮助庞库克在法国境外销售此书,而且帮助他运用国家权力将外国人摒除在竞争之外。这种“暧昧”还表现在:“《百科全书》对商人和制造业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吸引力,倒是对贵族、神职人员以及有时被看成是旧制度的资产阶级——即显贵、领年金的人、官员和与现代工业资本家有别的职业人士——等不同的人群更有吸引力。”(《生意》,277页)对于很多普通读者来说,《百科全书》甚至只是为了充门面。此外我们还看到《方法百科全书》的“编纂者中绝大多数人的经济和职业背景是与国家相关的”,“他们远不是作为疏离当局的知识分子而受苦受难,他们为政府效力并且因得到政府的大量好处而感到荣耀”(《生意》,426页)。

其次是启蒙与资本的矛盾关系。“生意就是生意,即使它关乎启蒙。”(《生意》,25页)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记住这句极富冲击力的话。《百科全书》的传播表明启蒙运动是一场巨大的经济事业的一部分,它与结盟、商战、密谋和贿赂搅在一起,出版商更致力于赚取钱财而非传播启蒙观念,他们“任意地处理文本”、“没有认为《百科全书》是神圣的”(《生意》,192页),所以达恩顿说这二者是“一种现代的、理性启蒙了的世界观与这另外一种现代主义——让人们拼命赚钱的原始资本主义——的结合”(《自白》,216页)。这种“原始资本主义”也表现在知识分子身上,一七六八年庞库克提议由狄德罗修订《百科全书》,后者竟然要价三十万里佛。在另一封信中狄德罗说:“如果你给我两万路易,我会迅速满足你的需要,否则我将什么也不做。”(《生意》,47页)以至于庞库克都大骂他是个“坏蛋”,在改编时不再求助于狄德罗。所以达恩顿说:“我把启蒙运动视作我们称之为知识分子的这种动物诞生的时代。”(《自白》,214页)《生意》让我们看到了资本的力量是如何压倒知识的力量的,这一点在《旧制度时期的地下文学》(一九八二)中对“格拉布街文人”的描写中体现得更明显。更关键的是,杜普兰蜕变成假贵族证明了所谓启蒙精神代表的资产阶级心态是“先进的和陈旧心态的矛盾混合体……它将进步因素和与时代不符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资本主义的不均衡发展”(《生意》,522页)。

第三是启蒙与大革命的悖论关系。这是本书写作的最终目的所在,达恩顿分析了文本后认为:“《百科全书》的基本要素并非来自对遥远将来的法国和工业革命的先见之明,而是来自一种尝试,试图在理性并只在理性的支配下勾勒出知识世界新图景的新边界。”“如果把这些言论看做是在呼唤革命,那就错了……《百科全书》甚至不赞成资本主义的高级形态。”(《生意》,9页)他分析了编纂者的政治倾向,指出:“首先,百科全书编纂者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布在所有的政治派别中。其次,他们分布得并不均匀,而是集中在中左派别中……几乎没有人支持恐怖,更没有人支持恢复旧制度的反革命。”(《生意》,503页)在读者方面,“《百科全书》没有渗透进社会的底层:它在社会的中层传播并且在上层达到了饱和的程度……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开始的——在自下而上的大变动开始之前,上层已经崩溃了。”(《生意》,514页)这些结论否定了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发动并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观点,也证明了启蒙运动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小圈子里的相当表面的现象”(《生意》,515页)。达恩顿对大革命是资产阶级进步革命的传统认识也持保留态度,他指出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百科全书》出版的政治、经济环境,他甚至对被“革命摧毁了一切”的庞库克有颇多的同情。

通过对百科全书主义到雅各宾主义复杂转变的分析,达恩顿最后认为《百科全书》本质上是旧制度的产物,“它没有对政权构成任何真正的威胁,遑论直接导致了雅各宾主义。事实上,如果不是其他的力量摧毁了旧制度,百科全书主义可能已经在法国被同化了,这个王国也将像其他的社会在价值体系的突变中幸存下来一样,黯然度过启蒙运动的风暴。”(《生意》,528页)既然不是启蒙运动也不是资产阶级导致了大革命的爆发,那本书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旧制度的灭亡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从《百科全书》的传播可以看出,它最受追捧时正是旧制度逐渐解冻的时候,而它流向旧制度的精英阶层似乎表明贵族的反叛是旧制度加速毁灭的原因,正如托克维尔所说的,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但后来达恩顿给出了另一种认识:一九八九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崩溃时我在街道层面上的经历,让我更加倾向于强调集体感知和公共舆论的重要性”,“法国政府在所谓的一七八七至一七八八年的‘革命前夕’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被孤立开来的”(《自白》,204页)。正是因此,达恩顿说:“我还需要扩展我的视野,考察所有别的媒体。这就是目前我计划研究歌曲、墙头涂鸦、肖像以及尤其是谣言和十八世纪巴黎所谓的‘公共噪音’的原因……我想要先写一部传播史,系统地重建旧制度下的传播体系,而后继续第二阶段的工作,那是对于这些媒体对大革命前夕法国一场政治危机的解释的更加深入的研究。”(《自白》,221页)而《革命前法国被禁的畅销书》(一九九五)已经展示了这种倾向的阶段性成果。

达恩顿对启蒙和大革命的看法显然受到了法国革命史研究中以阿尔弗雷德·科本和弗朗索瓦·傅勒为代表的修正派的影响。傅勒认为君主专制主义应对革命的产生负责,大革命本质上是一场精英革命和意识形态革命,是上层权力的再分配,后来才由制宪会议革命“侧滑”到了城市平民和农村革命,革命话语权的竞争取代了权力利益的冲突,控制了舆论的罗伯斯庇尔通过批判权力而最终获得了权力。大革命在政治、经济上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却具有前极权主义的特征。而科本则否认了启蒙与革命间的直接联系,认为启蒙运动几乎不包含政治内容,与法国革命截然不同。此后又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的保守和改良性质,而法国革命更多是对启蒙精神的背叛。更有人认为不是启蒙运动导致了法国革命,而是法国革命建构了启蒙运动,是革命者利用了启蒙的精神遗产为自身辩护。但是达恩顿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他说:“启蒙运动的神话确实存在着,创造了这一神话的就是那些哲人们;他们把自己扮演成为人道的事业而在完全无私地奋斗着的战士。其实,我相信那个神话中包含了很多真实的成分……所以,我并不想要贬低这种纯真的理想主义的奉献。”(《自白》,214页)

在对历史的看法上,达恩顿深受人类学“移情”观点的影响,他认为研究者应该“就每一个文字作品体系自身、并从亲身参与者的角度来理解它,而不是以像是经济学家所偏好的某种共同的外在标准来对它加以考量”(《自白》,203页)。在十八世纪“人们并不是按我们的方式来划分这个世界的”,对于政府为《百科全书》提供保护的反常现象,他说:“在十八世纪,尤其是在书籍的领域,合法与非法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自白》,218页)对于出版商和知识分子的贪婪,他指出:“并不是现代资本主义使得贪欲过了时,而是前现代资本家的思考和感觉方式与现代格格不入。”(《生意》,521页)在那个时代“即便知识分子也是要吃饭的”。正是看到了“我们的范畴与其他时期所存在的范畴也许并不吻合”(《自白》,210页),达恩顿才能解读这些文献档案,从“文本的幽暗深处”真正走近隐匿于历史深处的陌生心灵,如果倒果为因那只能“指鹿为马”,所以《生意》中那个叫“巧手”的工人、那个留在书页上的“指纹”、那个叫庞库克的传奇商人的个人魅力才会如此动人。这种站在历史当事人立场上发言或倾听他们声音的语境化原则,不但复活了历史和“人”的活动,也为理解历史中的所谓疑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所谓启蒙的“暧昧”其实本来就是历史的原貌。后人执规矩以度天下,在将世界看做非方即圆的同时却忘了是标准自身出了问题。

作为一位写了十来本被翻译成十二种以上语言著作的人,达恩顿“是英语世界中最重要的法国专家之一,也是书籍史方面的领军人物”(《自白》,195页),但一九九八年出版的《达恩顿之争》(The Darnton debate: books and revolu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针对他的著作和独创性观念提出了批评,这对理解《生意》的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是纳沙泰尔印刷公司(STN)十八世纪档案的问题。这是他“观念的社会史”的材料基础,但这个公司所售非法书籍的数量相对于整个法语市场而言仍是小的,而且这些档案始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而此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的主要作品都已出版,所以这些档案很难代表启蒙思想生活的全貌,对此达恩顿自己也说:“我无法解决证据和代表性这两方面的难题。”(《屠猫记·结语》)而他对档案的解读也很难避免过度阐释的批评,由于这些资料的“作者已死”,如果坚持“文本之外,别无他物”的解读,即使能有意识的“移情”,也无法摆脱立于现代思考古代的先入之见。这种对材料的批评无疑是釜底抽薪式的。

其次,《生意》只是展现了这些书的生产和流通,但没有充分资料证明读者是否充分接受了书中的观点。它们在图书阅览室中是如何被阅读的难以确证,甚至《百科全书》仅被用来传达出主人的身份,所以达恩顿自己也说:“图书的消费只能被看做是读书公众的趣味和价值观不甚精确的指示器。”(《生意》,512页)“事实上,人们不能用图书的销售方式来证明人类的行为方式。如果冒险说《百科全书》的广泛传播表明了广泛存在着对旧制度意识形态基础的质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广泛存在着对激进变革的接受,那是很危险的。”(《生意》,528页)显然达恩顿对这个缺陷是有明确认识的,事实上在其一九九一年发表的《阅读的历史》中他指出了利用信件、档案、遗言、日记、购书单、藏书目录、借阅记录、财产清单等考察阅读影响的途径。

第三也是其遭受诟病最多的地方是他对启蒙的态度。尽管他肯定“启蒙神话”的存在,但批评者仍旧认为他夸大了经济在启蒙中的作用,消解了启蒙宏大叙事,使“启蒙”本身处于遮蔽状态。他对下层人的关注带有一定的反精英主义倾向,拔高了“非知识分子思想史”的地位。达恩顿对启蒙运动的认识不是从负载启蒙思想的文本出发的,而是更多放到了启蒙的外缘因素,这很难摆脱“权力决定论”的弊端。再者,《百科全书》是否能代表启蒙思想的全部?启蒙仅仅是一种纸质的文本还是一个更大的思潮?启蒙是不是只是一种温和的理性观念而不是一种变革性的力量?过多意识形态的文化史分析而忽视阶级视角是否合适?启蒙是否对传播它的商人毫无影响?将《方法百科全书》的科学和专业化倾向看做《百科全书》的退步是否合适?……

在《生意》的开始达恩顿就说:“即使对出版史的研究很重要,概述对它的思想内容的所有研究成果,也是多余的。”(《生意》,5页)然而,失落了“哲学”趋向于“科学”的《方法百科全书》无人问津的现实表明,这种对启蒙“思想内容”的探究并非多余,对启蒙和大革命的探究显然不是一个维度(经济)、一种视角(商人)所能囊括的,作者、文本、读者、政治、时代等等的综合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九九六年的《自白》中他也说:“而如今,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百科全书》的文本上,揭示不同的版本之间如何包含了重要的变动,我也会更多地谈及读者,因为对《百科全书》的读者我有了些了解。这样的话,这一研究就会更多是文字方面的而较少是经济方面的。”(《自白》,212页)总而言之,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去给启蒙或大革命定性,而是认识到历史本身的多重面貌和我们认识历史的局限。

《生意》是达恩顿“重建旧制度下的传播体系”的一个起始部分,它的目的不在探讨启蒙运动本身,而是想通过启蒙运动的传播搞清法国大革命的根源,所以其方法和观念的意义和局限只有放到这个最终目的下才能看清。毫无疑问,达恩顿的启蒙研究对中国学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方法和观念甚至可以直接应用于“五四”研究,对于“五四”启蒙的实际影响和定性一直是整个中国近现代研究的核心问题,达恩顿在《阅读的历史》中曾说:“对于‘是谁’、‘读什么’、‘在哪里’以及‘什么时候’的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一些答案。但‘为什么’和‘如何做到’就难倒我们了。”(《新史学》第四辑,大象出版社二○○五年版,112页)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达恩顿提出的这些基本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五四运动的发生以及它和北洋政府、中国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更是研究得很不够,这里不仅是指深层分析的不足,更是方法论方面的欠缺。作为一个典范,达恩顿和他的《生意》也值得中国的传媒研究乃至其他研究去吸取养分,从而走出纯粹文本分析和缺少典型个案的缺陷。

上一篇:幼儿园冬季作息时间改变通知下一篇:我的“狐狸”老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