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

2024-05-11

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通用11篇)

篇1: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

2012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

未成年人的教育是社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建社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文件精神,配合街道各项实践活动,优化育人环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五老”队伍为主体,努力发挥“五老”的优势,本着“联系青少年,凝聚青少年,服务青少年”的工作思路,引导青少年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青少年中坚持进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教育,努力探索社区、家庭、学校三级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度过一个富多彩、寓教于乐、健康平安的新的一年,以“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文明使者,共建文明家园”为今年青少年活动的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部署启动青少年工作。新建社区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宣传,提高认识。

新建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的氛围。发挥辖区单位的资源优势,共同做好社区青少年工作。鼓励社会各方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实在在为关心下一代和社区教育工作办实事。加强队伍建设,“五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体力量。下阶段将广泛发动更多的“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动员教育、政治、科技方面的老同志和新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形成一支

年龄结构上梯度合理、专业结构上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上适应需要的“五老”

队伍,使“五老”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打造特色亮点,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知识创造才华。没有特色,就没有创新,尤其要打造新建社区的品牌和特色。新建社区在青少年工作的开展中,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社区硬件设施较完善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新建社区将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七卡服务”活动,制作其中颜色的联系卡,发挥“阳光卡”的作用,利用周末、春秋假、寒暑假期间定期组织青少年参与实践活动和各类讲座培训。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我社区应当积极探索青少年假期教育工作新思路,凝聚青少年在社区的向心力。新建社区建立“义务小喇叭宣传队”,发挥青少年主体作用,推介“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楼栋”为主要内容的“三美”养成教育(美在学校、美在家庭、美在社区),积极开展“环境小卫士、文明小讲播、交通小协管、护绿小分队、楼栋小主人、宣传小记者”六小活动,使青少年做到创建我有责,夺牌我出力。(对文明创建成绩突出者将给予表彰奖励)。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宣传、劝导。围绕“绿色家园,美好未来”的主题。实施环保大行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低碳、垃圾分类管理等青少年科普活动.三、帮教助困,把爱的阳光洒向贫困学生

关心下一代工作,要面向全体青少年,特别是要关爱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和需要帮教的青少年,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青少年,要经常上门调查,及时掌握情况,如对我社区贫困学生要经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对

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要制订帮教制度、帮教措施,建立失足青少年档案,从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失足青少年能努力发展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总之,新的一年,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新建社区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开创思路,努力创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社会培养有志青年打下夯实基础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新建社区 年 元 月2012

篇2: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

实施对象:社区内全体团员青(少)年

工作机构: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队伍:

(1)基本工作队伍:社区团委组织负责人、街道派出所.街道司法干部;

(2)志愿者队伍:社区内学校、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单位、与青少年工作相关的社会团体、青少年工作专家以及青年志愿者;

(3)社区监督员队伍:以社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离退休同志、群众代表为核心。

工作机制:

(1)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2)社区青少年信息调查机制;

(3)社区青少年事务协调处理机制;

(4)社区青少年的跟踪帮教机制。

工作内容:

(1)开展社区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2)创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

(3)开展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的培训、青少年综合素质训练,举办社区自护培训班,建立训练营、自护学校。

(4)社区青少年权益维护;

(5)社区闲散青少年、吸毒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

(6)社区特困、弱势青年的结对帮扶;

(7)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

(8)归正青少年就业安置;

(9)社区环境整治;

(10)建立青少年成长环境的评估体系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预警机制。

篇3: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分析

一、社区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优势

社区是青少年日常生活的“自由空间”, 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成长创造了环境。通过社区机构协调配置全社区的教育资源, 在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闲散时间借助熟悉的环境和熟识的人群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社区活动, 将具有明显优势并产生直接效果。

1. 时间优势

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 并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 以促进生命主体的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青少年校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 相对于紧凑而高强度的学校生活, 社区生活无疑成为青少年释放压力的快乐时光, 如晨练、节假日等休闲时间, 如果在社区倡导下以自愿参与的形式, 有计划地引导青少年自主开展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效果会优于家庭和学校教育。

2. 空间优势

社区生活给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开放和安全, 加之社区内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也为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可以直接转化为生命教育的载体, 如可以利用图书室、资料室、文化室、体育馆、健身房及户外健身设施和宣传展板等载体, 以直观的方式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3. 地缘优势

社区内人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构成社区特定的文化现象, 不同社区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的生命取向和体验存在着明显差异, 因此, 利用社区文化中的正能量因素将对青少年生命教育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 特定的社会区域内聚居着的各种群体, 其中绝大多数人具有共同的、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倾向和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社区性格作为一定社区中具有延续和传递的力量, 不可避免地会对个体身心、性格等产生影响。

4. 组织优势

作为兴办、管理一定社区事务而建立起来的地域性社会组织, 社区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域性, 即参与者是本社区地域范围内的成员, 不受血缘和业缘关系的制约。社区组织功能的发挥主要限于本社区成员, 因此, 社区在本社区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号召力, 可以直接而有力地指导和协助生命教育的开展。

二、社区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发掘、培育、发展和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 并将其付诸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将促进青少年生命个体的成熟、生命技能的提高、生命认知的发展、生命意识的强化, 进而营造出文明健康、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

1. 统筹社会教育资源, 落实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调动全社会的参与, 协调全社会的资源, 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与此同时,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成果也将促进家庭的和睦、学校的平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是显性的, 社区教育则是隐性的, 社区通过社区文化、社区性格、社区环境和社区组织等诸多因素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 进而使各类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一体化的教育格局, 保障生命教育多维度、全方位的开展。

2. 优化社区环境, 改善生命质量

人在改造环境时, 同时也被环境不断塑造, 成长中的青少年表现得更为明显。青少年在社区成长环境中实现社会行为的规范化, 并不断适应社区要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环境给青少年提供生命的知识、经验、技能, 确定人的身份、地位、角色, 并造就和改变青少年的心理、人格和情操。相对而言, 青少年成长和进步又不断促进社区环境的优化, 进而形成良性互动。

3. 强化社区角色, 彰显生命活力

社区是区内成员工作学习之余开放的生活空间, 青少年作为社区内的新生代成员, 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将释放生命活力、体现生命价值、寻求生命发展与社区安全保障、环境改造、人文传承相结合, 担负起小区主人的角色, 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中收获成长的成就感、付出的荣誉感和社会认可的归属感, 从而强化其个体角色和定位, 为未来的社会生活积累经验。

三、社区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社区应配合青少年生命教育专家深入社区走访调研、答疑解惑, 并给予社区内家庭以建设性意见, 为社区内开展生命教育提供科学性指导; 搭建以社区为主导的家庭交流互动平台, 分享生命教育经验心得, 改造生命教育观念认识, 共同致力生命教育的环境营造; 在家庭交流互动平台的基础上搭建社区青少年活动平台, 促成社区内青少年社交、学习、兴趣等良性活动圈。两个社区活动平台既可以各自活动, 也可以交流互动, 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社区活动, 以此推动社区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

1. 社区内青少年的同趣交流

闲暇时间安排自己的兴趣, 但选择活动较少是青少年业余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由于家长担心孩子外出活动, 接触闲杂人员产生意外; 另一方面家长担心孩子的兴趣爱好活动占据他们文化课学习时间, 最终影响孩子的成绩。通过社区家长交流互动平台而组建起来的社区内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活动俱乐部可以很好地解除家长的顾虑。首先, 参与兴趣爱好活动的青少年及其家庭都是社区内的成员, 基本情况彼此都了解, 很少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 利用学习之余, 从事兴趣爱好活动, 可以放松和调剂青少年的身心, 便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再次, 社区内青少年自主结成的兴趣爱好团体, 相互学习、彼此促进, 还可以节省参与社会补习的家庭支出; 最后, 兴趣爱好潜质的发挥有助于家长较早地帮助青少年确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

2. 社区内青少年的环境保护

青少年生活的社区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成长, 清新整洁、和谐美观的社区环境有助于陶冶出富有生命情怀的生活态度, 反之则不尽然。青少年既是社区环境的受益者, 也有义务成为社区环境的建设者和爱护者。首先从自己和家庭做起, 爱护身边的环境, 抵制不良行为习惯, 定期组织社区内的卫生保洁活动, 并对社区内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监督和劝导, 以此树立环保意识和主人翁的担当精神。

人文环境是社区的软环境,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如文化名人、历史事件、英雄模范、典型事迹等, 社区组织青少年对这些素材进行收集整理和宣传普及, 既可以帮助其深入社会生活, 又可以增进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进而更好地爱护社区环境、维护社区声誉, 砥砺自我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社区内青少年的安全自救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庭都会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安全常识教育, 如识别和警惕社会上陌生人的知识技能、面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恶劣环境和灾害对人类伤害的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等, 但这些仅仅停留在理论讲解和口头说教层面上的安全教育, 效果未必理想。社区可以联合相关部门 ( 如公安、科协、消防、人防、急救中心、减灾办等) 利用青少年的业余时间对其进行专题安全常识教育和现场模拟演练, 让青少年在参与中有所收获。

4. 社区内青少年的关爱行动

老弱、孤残、贫困人群是社区内的弱势群体, 需要他人在生活起居和情感心理上予以关怀照顾。社区通过家庭交流互动平台通报上述人群的基本信息, 号召家庭或者家庭联合形式与特定对象建立长期的帮扶联系, 并将青少年作为日常帮扶行为的主体。组织青少年定期单独或集体开展敬老、助残、扶贫等公益活动, 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内的弱势人群带去物质帮助和人文关怀, 如帮助空巢老人和残疾人清理卫生、陪同聊天散步、采买物品、代缴日常费用, 将闲置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资助给贫困家庭等。社区公益活动是青少年最好的生命教育课堂——帮助老人, 知道时光易逝, 应珍惜生命; 协助残疾人, 知道健康难得, 应敬畏生命; 帮助弱者, 知道生活艰辛, 应关爱生命。

总之, 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存在于学校和家庭教育中, 而且与社区生命教育有着密切联系。青少年融入到社区生活中, 可以把学校和家庭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具体化、社会化和生活化, 进而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在社区生命教育中, 和谐的社区氛围、良好的邻里关系对青少年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 生命教育还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支持,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媒体、网络等传播途径的监管, 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 营造健康的社区周边环境, 改善社区生活条件, 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摘要:社区是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自由空间, 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社会化的第一站。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将成为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将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情感和态度以及生命价值与意义等观念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教育,社区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 2006, (11) .

[2]严耀军.试论社区性格概念[J].社会心理研究, 1990, (4) .

篇4: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关键词】青少年;社区;社区文化;社区工作

前言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二是青少年大都通过角色模仿来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扮演,所以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也易把不良行为作为自己模仿和参照的对象;三是情绪和行为倾向于两个极端;四是个体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伤害。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社会化就是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塑造了人的个性,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区域除了家庭、学校就是社区了。相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往往是社区文化环境欠佳,亚文化盛行的区域。“社区文化为社区居名所共享,同时又强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1]。这样一来,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求开展有效的社区工作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给予青少年一片干净、祥和的成长空间。

一、开展社区工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性

1.社区是青少年的集中区域

市场经济使得越来越多城市青年从国有企事业单位转向个体、民营、外资企业,从“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涌进城市,变成市民。城市下岗、待业青年、大中小学生都集中在社区里。在这里开展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可以针对青少年的特征进行有效地服务和管理。

2.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社区是他们的主要成长空间

据粗略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一年中约有170多天的节假日和双休日,而这么多时间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社区里度过的。他们在社区里完成课后任务,在社区里玩乐。所以社区内状况对他们有重要的影响。

3.社区是青少年直接接触的外部环境,社区环境和社区氛围直接影响青少年对人对事的态度和个性的形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个性还未形成,边缘性强,可塑性也强。通俗地说,把他拉一下就是长的,把他团一下就是圆的。从他们接触的人、事上可以看到他们社会化后的影子。社区文化会被青少年所内化,当然也包括黄赌毒等糟粕文化。古有“孟母三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甚至是社区结构布局对青少年都有重要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楼下就是游戏室,这无疑会增加楼上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打游戏的机会和时间。因此开展正式、系统、专业的社区工作对这些进行管理就显得很必要了。

4.青少年会有许多要求寄托在社区上,包括学习的机会、劳动就业的培训、提供解决日常问题的途径、增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等等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会把很多人甩在精神的或物质的困境中无法自拔,他们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不能自立的青少年更需要借助专业社工的力量。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不仅对外界依赖性强,而且对资源需求量也大。两个同样资质的孩子,一个投入大资金、大精力进行培养,一个则是有限的经济支持,甚至是食不果腹,两个孩子的未来也极可能是天壤之别。这就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使它得到最优配置,让每个人都获得健康成长的保障。

二、社区青少年服务的现状

1.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活动、计划无法付诸实践

我国经济发展的限制使目前还无法承担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所有费用,加上由于许多工作都依靠政府实行,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捐赠也非常有限。很多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士也因报酬太低另寻其他职业,队伍整体素质上不去。

2.对社区青少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人甚至是一部分的社会工作者都认为,“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完全归于家庭和学校,似乎没有社区、社工什么事,忽略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3.专业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薄弱

社区工作者多是年龄大、文化低、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的人,很少有能够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提供专业服务给青少年服务对象的。“吵就劝,错就骂,行不通就撤”的现象大量存在。

4.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认识不到位,导致服务定位不正确

许多年以来,社区各项服务都是由政府倡导和组织的,偶尔会结合民政部门的管理和工作,社会大众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缺乏,而且这种由上级命令式的服务工作在执行时会缺少灵活性,各级工作人员难免在工作中加上自己的价值因素,在到达底层时很可能已经变了味。很多人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政府给广大青少年提供经济帮助、办好事,而没能把握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实质和精髓。服务定位在政府或民政部门单向的救助工作,上级没指示就没有服务工作。

5.我国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实践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青少年服务工作的发展滞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社区开展了服务内容有限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地域差异大。此外服务的制度规范性不强,一方面制度不完备,另一方面存在有规范不遵守的现象。

6.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

在最初提出社区服务概念的时候就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色彩,不同行业的人们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解释的。他们着眼于多种多样的具体工作,始终不能站出来顾全社区整体的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发展始终滞后,没有深刻的突破和创新。没有理论的指导社区工作的开展也失去了活力,与专业化道路有了很大的偏离。

三、发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思路

1.拓展服务经费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这是发展此项工作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鼓励社区经济实体的发展,为社区工作发展提供资金,充分发挥这些经济实体的作用,同时加大政府在此项工作上的经费投入,并保证资金确实有效地用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上。要调动广大居民积极性,扩大社会参与度,赢得更广泛的社会捐赠。此外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服务对象进行有偿服务,以服务养服务,这种经营的方式也会促进社區青少年工作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要让全社会包括社区工作者对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加大社区工作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树立正确、全面的认识

通过社区内宣传、社工服务上门、新闻媒体宣传等改变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以寻求社工帮助为耻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可以找社工,第一时间想到社工。同时工作者也应把服务青少年视为自己的天职,不能拒绝、推脱。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支持此项工作。

3.提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专业素质

成立一支专门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对工作者进行培训,实行考试上岗,实施严格的按能力晋升制度。同时可以招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聘请离退休社区工作专家,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

4.肃清社区文化环境,弘扬传统美德,活跃社区气氛

青年文化是一种从属文化,它永远被镶嵌在特定的主导文化之中,且大多数情况下与主导文化是一致的[2]。不良的社区文化必然导致不良的青年文化,在不良文化下成长的青少年就是不良青少年。社区工作者可以向社区居民讲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则,对好行为加以称赞、奖励,对好精神加以弘扬等。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引导青少年养成正派的生活习性。

5.扩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服务范围,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工作不能局限在对少数青少年提供仅有的几项服务。而应满足居民多层次、多种类的需求,应设法开辟各种渠道,为青少年群体提供学习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化解纠纷,摆脱困境。

6.解决理论的深度问题

发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可以将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本土化,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前进,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发展;二是鼓励从业人员、各大高校学者、专家进行理论研究,奖励对理论发展有较大贡献者;三是派遣一批社区工作者到国外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7.将社区结构布局纳入今后新建社区规划中,把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网吧、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远离或撤出社区,并加强对此类营业场所的管理,让未成年人远离这些场所,对违反的情况加以严惩

“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兴则国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优良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总之,开展专业社区工作,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为青少年成长消除后顾之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夏国忠.社区简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金国华.青年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2007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成长与和谐社区环境建设研究》(JG0703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篇5:阳光社区工作月总结

一、接件情况:

xx阳光社区10月21日到11月20日共接件15个,其中未接听1件,已解决9件,未解决5件,满意13件,不满意1件。

二、反映事件汇总:

1、反映邻里噪音扰民问题1件。居民电话未接听。

2、反映楼道内墙面掉漆问题1件。已解决,物业正在申请资金中。

3、反映消防通道被车占用问题1件。已解决。

4、反映私装地锁的问题1件。已解决。

5、反映更换壁挂炉设备问题1件。已解决。

6、反映楼道堆物问题2件。已解决,但对清理效果不满意。

7、反映物业不作为问题6件。关于畅心园地下菜市场产权问题和小区内公设住保安问题已回复,但对回复结果不满意。

8、反映居民楼内开棋牌室问题2件。未解决。

三、关于未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况说明:

1、关于市民反映物业不作为的问题,社区接到案件联系投诉人,了解具体情况,与投诉人协商可否见面沟通解决问题。投诉人同意前来社区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社区与物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告知需要整改的问题。社区向上级部门反映需要乡科室积极配合,给投诉人答疑。通过指挥中心协调规划科了解到此地下菜市场为私人产权。通过物业了解到此房作为设施房,一直不具备启用条件,所以物业将保安暂时安排居住在此。将以上情况如实告知投诉人。投诉人表示不认可。

2、关于市民反映纯住宅区内打麻将扰民问题,社区接到案件与x物业负责人了解情况。社区和物业前往17号楼101室查看情况。社区与17号楼101室住户沟通。社区与投诉人电话回复,告知社区了解到的情况。物业已电话告知17号楼101室业主,此房目前被租户用于开设棋牌室,存在扰民现象,建议更换租户。社区与所属管辖民警联系,11月18日管辖民警前往17号楼101室给予告诫。17号楼101室租户承诺玩牌时间截止到下午5点。

四、关于不满意案件的情况说明:

关于市民反映堆放杂物的问题,不满意原因是物业清理完毕后,堆物居民很快又将新的堆物摆出,反反复复未能达到投诉人要求的完全根治。社区和物业多次与堆物人沟通,堆物人对清理工作不配合,耍横寻死。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安排物业随发现随清扫。

xx社区

篇6: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

按照青党办发[2013]61号文件的有关会议精神要求,为切实开展好我社区打击传销专项整治工作, 营造社区快速发展的良好和谐社会环境,根据《中共包头市委办公厅、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集中整治传销行动方案>的通知》的部署和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对传销活动“一经发现,立即取缔”的批示精神,切实维护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为阳光社区快速发展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包头市创建无传销社区的创建。

二、工作目标

坚持打防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开展创建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管理,行政监管和刑事打击作用,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使社区100%的无传销。

三、工作机构

经社区党委研究,决定成立阳光社区打击传销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冀方翼(阳光社区党委书记)

副组长:白慧忠(阳光社区党委副书记、阳光社区管理

服务站站长)

宿天玉(阳光社区党委副书记、阳光社区居委会

主任)

成 员:杜 锴(阳光社区综治组成员)

刘美君(阳光社区综治组成员)

关 韬(阳光社区管理组成员)

葛 菲(阳光社区管理组成员)

潘雨辰(阳光社区保障组成员)

胡彦集(阳光社区保障组成员)

方 芳(阳光社区服务组成员)

季玲丽(阳光社区服务组成员)郭建华(阳光社区服务组成员)

王 静(阳光社区办公室成员)

范 琦(阳光社区办公室成员)

王 波(阳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杨秀荣(阳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高建军(阳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王 岚(阳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综治组,杜锴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工作,由刘美君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四、工作要求

1、由社区综治组协调辖区成员单位相互密切配合,确保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从9月10日开始,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对辖区开展调查摸底、登记、宣传教育工作。请社区成员单位对各自辖区内的出租房屋进行认真排查,一旦发现有传销人员在本单位活动,要及时向工商、公安部门汇报,并协助劝其离开。

2、办公室做好打击传销工作的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材料收集上报、协调以及后勤保障工作;请求相关单位配合社区做好辖区摸底调查和清理疏散工作。

篇7: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

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委员会 ╳╳╳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我就╳╳╳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贵州省禁毒条例》和中央、省、市、县有关领导关于抓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工作原则,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阳光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民心和和谐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着力解决全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问题,有效管控和挽救社会面上的特殊群体人员,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基本情况

╳╳╳位于╳╳县西南部,距市中心区76公里,全乡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11237户,39167人,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5%。全乡交通便利,且与云南相连,使╳╳成为毒品流经的重要通道,并成为深受毒品危害的重灾区,-1-

加之╳╳煤电大项目、水盘高速公路建设,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各类案件增多。目前为止,╳╳╳共有涉毒人员189人,其中贩毒人员78人(以贩养吸19人)、在册吸毒人员130人(现有吸毒人员75人),社区戒毒人员3人,社区康复人员11人,刑释解教人员103人。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现全乡集中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21人,分散安置5人,自谋职业112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阳光工程建设保障。开展阳光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管理和就业安置的重要举措,也是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对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工作推动,╳╳╳切实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阳光工程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阳光工程就业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推进阳光工程建设,明确乡禁毒办为阳光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部门,全力抓好组织、协调、指导、督办和具体工作的落实,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职责任务。通过文件明确由乡政府、乡禁毒委牵头加强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禁毒办负责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力度,协调各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派出所负责对社会面上吸毒人员的打击收戒;工商所负责为阳光工程经营户提供服务,给予政策支持;民政、劳动等单位负责落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阳光工程就业培训等工作;司法所负责加大毒品预防和阳光工程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做好社

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矫治、援助等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负责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行为矫治、关怀救助、教育挽救等工作。通过多种举措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安置就业的阳光工程建设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结合农村的实际,想方设法解决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三是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禁毒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阳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协调指导和推广工作。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体系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禁毒工作的主要任务,牢固树立禁毒工作全社会一盘棋的思想,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阳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在2012年的禁毒工作财政预算中,将阳光工程建设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经费投入。目前,建水城县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集中安置就业点1个,投入资金20万元,协调上级扶持资金12万元,新建和修复种植培训基地大棚29个,安置相关人员21人。拟在2012年为吸毒人员家庭建大蔬菜大棚6个。

(二)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加强阳光工程安置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是增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是以集中安置为主,多渠道解决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把集中就业安置作为解决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的主要途径,通过和╳╳四季鲜果蔬合作社合作,在2011年建立水城县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特殊

人员土地的模式,吸收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21人;对部分边远村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由相关成员单位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并推荐到乡内企业、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积极鼓励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就业,特别是对具有一技之长,通过政府协调工商部门解决创微型小企业项目,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措施,鼓励他们创立小企业、小作坊、小种植(养殖)等,实现自主创业。二是建立阳光工程建设保障体系。将阳光工程建设所需经费列入乡财政预算,切实加大阳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加阳光工程建设。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无法就业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符合条件的,乡政府应将其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畴;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遇到各种困难,符合条件的,上报帮教小组,由乡有关单位及时采取临时救助措施予以救助。三是逐步推行阳光工程全覆盖工程。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确保到2012年底,全乡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50%以上;到2013年就业安置率不低于80%;到2014年底,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安置就业。

(三)强化管理,落实帮教,确保特殊群体人员尽快融入社会。立足乡情和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建立以就业安置为核心,形成“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新模式。一是落实帮教责任。建立由乡禁毒办、社区民警、社区帮教责任人、就业企业和戒毒人员家属等组成的帮教工作小组,开展经常性的帮教工作,对社区康复

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和辅导,使社区康复人员摆脱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对在合作社集中安置的吸毒人员由派出所、禁毒办和合作社现场进行谈话帮教。结合“一机制、多内容”的村(居)民自治工作,将本村无新增涉毒人员、违法犯罪人员列入村规民约,充分调动广大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对吸毒人员的帮教、帮扶工作中。逐步减少社会面闲散涉毒人员,降低对社会的危害危害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加强培训力度。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的阳光工程就业技能培训纳入全乡劳动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乡级财政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公安、司法、法庭等单位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三是强化服务管理。采取一帮一的措施,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交朋友制度》给予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帮助,同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全面掌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动向,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积极营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融入社会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问题

通过努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被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区矫正人员流动性大,不及时报到参加尿检,存在脱管漏管的情况,同时也给阳光工程就业安置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工作不理解,认为不应该安置。三是在集中安置工作中由于╳╳╳采取的是以特殊群体人员土地投入合作社经营的方式,上级没有相关政策和扶持资金,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存在一定困难。

四、下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基固本,在增强建设后劲上下功夫。坚持把开展阳光工程建设作为打造平安╳╳的关键环节来抓,整合各类力量,确保阳光工程建设工作在有人抓、有人管,落到实处。

二是用好载体,在促进工作落实上下功夫。按照落实责任、任务、重点、机制、领导等“五个落实”的总体要求,细化分解阳光工程建设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水城县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作用逐步扩大就业覆盖面。

三是整合力量,在推动齐抓共管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阳光工程建设的新路子,重点整合各单位、各企业力量,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建设工作。

四是强化领导,在加大奖惩力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阳光工程经费投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层层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严格责任追究。

篇8: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

一、上海市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流程与内容

没有优秀的制度, 就谈不上工作的开展, 而上海市在青少年社区矫正这方面已经形成了制度链条, 非常值得推广和借鉴。

“开展社会调查和评估”是上海市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实施个别化矫正的起点。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的性格特点, 家庭情况, 社会交往, 成长经历, 居所情况, 是否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 以及涉及犯罪前后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 对于开展缓刑前。

社会调查的对象,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事实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进行评估, 应当对决定假释对其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进行评估。

“制定个别化矫正方案”是制度链条上很重要的一环。

各基层司法所应当在社会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 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社区服刑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 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设计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管, 教育和帮助措施, 并且根据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特别注意的一点是, 在初期矫正阶段, 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开始宣告不公开进行。司法所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确定矫正小组时, 应当选择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在社会调查阶段制定矫正方案的, 应当在开始宣告会上向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告知矫正方案的内容。完成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风险评估。

链条的终点是进行“三罪评估”。

“三罪评估”是指对矫正期满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及时开展认罪、悔罪、赎罪指标体系的测评。对于指标体系中的部分项目, 如果在初期矫正或分级矫正阶段即可进行测评的, 可以先行测评。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 要将个别化矫正与执法规范化有机结合。每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都应当按照规定参加执法项目, 但在部分执法项目的具体内容安排上, 可以体现差别化。

上海市针对个别化矫正体现了矫正在社区的特性和优势。各基层司法所会根据每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需要建立矫正小组, 明确区分社区矫正专职干部与矫正小组其他成员的职责。通过个别化矫正调动不同部门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资源, 共同实现提升社区矫正质量和效果的目标。同时, 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 各基层司法所会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 采用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 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 最为突出一点的就是上海市特别重视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提供帮助, 这项制度已经为诸多未成年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获得了重新回到社会的能力。

二、上海市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特色之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理论

所谓政府购买服务 (Government Purchase of Services) , 指的是“政府在社会福利的预算中拿出经费, 向社会各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 直接拨款资助服务或公开招标购买社会服务”。①当前公共服务面临供给严重不足、政事不分、服务水平和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上海市也不例外, 对于有过寻求上海市公共机关帮助经历的笔者来说更是感同身受。针对社区矫正制度, 上海市大力推广了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这也成为上海市未来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方向。社区矫正社工, 他们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骨干力量, 是建设平安上海的第一道屏障。他们以社区为工作重点, 从源头上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服务。

“工作专业化、专业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社会化”是当前上海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思路。②工作专业化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二是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本土化发展;三是有利于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机制、体制的建立及完善。专业项目化是指以工作项目的形式把好的专业队伍专业方法固化下来, 随着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工队伍在专业力量上逐渐分化重组, 形成了外展、网瘾、联校等各种专业队伍和三次分类工作法、家长学校、艺术疗法等一些本土化专业疗法。专业项目化也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奠定了基础, 为发育和培养社会组织创造条件, 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市场化、竞争性运作提供了可能性。项目品牌化是指项目的运作要树立品牌意识, 用品牌的方式来运作项目、发展项目。品牌社会化是指专业项目的品牌建设要走社会化途径, 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吸引社会关注, 吸纳社会力量。③

三、社区矫正发展的新形式——心航训练营

我们了解到, 2012年9月1日至16日, 由上海市P区司法局Z司法所组织的, 由台湾资深心理咨询师简老师作为项目督导, P普陀区新航社工站参与的, 针对社区矫正青少年在安徽省南岭县的一所希望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社会生存体验项目, 这次活动参加的人数有11人。他们开展了野外生存技能训练, 徒步行进二十公里活动, 读家长的一封信, 文艺晚会等活动。这次活动条件非常艰苦, 吃的是五元一顿的饭, 住的是二十元一晚的小旅馆, 这种恶劣的环境是居住在城市里的有着优越条件的矫正对象们没有经历过的, 在这种时候, 他们深深意识到,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 相互扶持才能够坚持到最后, 最终, 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与考验之后, 他们顺利圆满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同时这次活动也给予了他们鼓励和希望。在活动结束后, 两个矫正对象被推荐到P区过渡性就业基地上海某存储有限公司面试并被录取。另有四名矫正对象去了某大型饮品集团旗下的连锁便利店面试, 并开始了培训。至此, 11名中除了原来就有工作的三人, 剩余八人中已有六人重新起航。这个项目四月份策划, 九月份实施, 后续仍在继续跟进开展活动。这个项目为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新形式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它寓教于乐, 用一种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 本着平等、宽容、理解、博爱的精神, 达到了社区矫正的作用, 最终帮助他们顺利的回归社会。

四、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此提出的建议

虽然上海市作为社区矫正的先行者, 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但在实践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社工人员人手不足, 极大的阻碍了矫正工作的进行, 降低了效率。在某些区司法局的工作当中, 每个季度报表上的指标很少能够达到的, 有些项目上几乎从来没有达到过, 社工配置不够科学, 上海市要求社区矫正的配置比例是1:50, 但在实际工作中, 每一街道的矫正对象的数量不均无法真正按此要求配置, 造成资源的分配不均与浪费。人力不足, 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就没有办法完成, 矫正的效果也就难以令人满意了。因此, 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视, 从政策层面进行改变, 提高社工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落实社工编制以及加大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国家和社会对社区矫正重视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中来, 有助于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更好地进行。

其次, 矫正对象的工作时间与社区矫正要求的参加教育、劳动的时间冲突, 不能保证矫正对象的出勤率以及矫正的效果。政府应当给司法局一些自由调整的权利。通过下放权力司法局可以灵活地变通矫正的形式以及适应不同矫正对象的特点制定最佳的矫正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大学生志愿者与青少年事务中心的定向服务就业机制也十分必要, 能够把优秀的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的人才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少年社区矫正涉及社会学、法学、心理学多种学科, 对矫正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针对这种高要求, 大学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怎样调动大学生参加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就需要国家给予重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社会大众对社工工作的认可。

摘要: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早于2002年就已经开展, 经历了近十个年头, 经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逐步形成了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社区矫正运作模式, 本文将对上海市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进行分析, 总结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如矫正人员人手不足、矫正人员素质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大众缺少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关注以及社工待遇低等。正确分析当前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矫正工作发展新形式, 有效的完善和发展上海市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

关键词:青少年社区矫正,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增禄.什么叫社区矫正工作[J].社区, 2003 (5) .

[2]张煜.社区矫正的理念[J].法制论丛, 2005 (1) .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5]张煜, 费梅萍.社区矫正实务过程[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6]漆世贵.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现状与发展研究[M].内部资料, 2003:3-4.

[7]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50.

篇9:社区阳光青少年工作计划

其实,茉藜园社区作为北京市社区科普工作典型早已名声在外。早在2009年,就已经有科普组织、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参观人数达到2万人。来参观的人无不对茉藜园社区科普工作的细致、全面、深入交口称赞。

茉藜园社区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社区居委会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北京市科协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2008年6月,北京市科协联合市财政局共同实施了“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以城镇社区为对象,以提升基层科普能力、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目的,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重在建设”的方式,加强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场馆和户外科普设施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到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壮大科普宣传员队伍。

自2008年开始实施计划以来,北京市累计投入奖补资金5 200万,奖补优秀科普社区358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13.4%;奖励优秀基层科普场馆90个,优秀社区科普宣传员820个。四年多的工作实践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

1)搭建起社区科普工作平台。北京市各区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纷纷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担任领导,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区县科协把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作为推动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组织社区按照创建要求开展创优活动。领导高度重视,创建目标明确,充分调动了基层社区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和促进了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

2)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计划的带动下,“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新建和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263个,购置科普硬件设施、科普展教品2万4千余件;通过社会招、邀标方式,形成6个系列13个主题131件科普产品;全市18个区县都建成社区户外科普园地;新建、改建、扩建科普画廊4 000多延米,增加科普图书36万余册,科普设施、资源条件的明显改善,提升了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也使社区科普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为广大居民参与科普创造更好的条件。

3)科普宣传员隊伍明显加强。几年来,北京市社区科普宣传员人数从1 216人扩大到3 851人,建立了200多支1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宣传活动4 000多次,受益人数达300多万人,比计划实施前增长1倍以上,科普益民的覆盖面和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丰台区基本上所有社区都成立了社区科普协会,组织开展社区科普工作。西城区牛街街道建立了科协、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志愿者组织等三级科普工作网络,科普志愿服务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加到科普文化活动中来。

4)资金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优秀科普社区利用奖补资金的示范效应,有效吸引、带动各方资金投入,使社区科普投入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和2009年,全北京市社区科普投入超过8 000万元,比该计划实施前提高一倍以上。朝阳区科协每年拿出80万元,率先开展区级优秀科普社区评选活动,调动了街道、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逐级联创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是经济适用房社区,2008年列入计划支持对象后,争取、吸引了市政市容管委、红十字会、计生委、地震局等部门相继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建成了内容丰富的地下科普中心,体现了计划“四两拨千斤”的资金带动效应。

5)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开始形成。计划有效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科普的积极性。目前,北京市社区科普共建单位从284个增加到481个,既有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院所,还有综合性、专业性科技场馆等机构,一些专业学会、协会发挥自身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社区,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取得良好成效。北京自然博物馆深入社区,定期开展科普巡展,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北京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实施,激发了全市社区科普工作的活力,使社区科普活动参与度和知名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把科学知识真正送到居民身边,提高了居民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品质,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计划的继续深入实施,必将为社区居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北京市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篇10:浅析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

论文题目:

浅析 青 少年 社 区 矫正 工作

班级:社会工作14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11月11

日浅析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其合法权益,全社会都应该予以高度关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多。青少年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从其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力结构的角度来看,处于边缘地位和边缘状态。因此青少年问题至关重要。青少年社区矫正就是通过关注青少年中一部分更加弱势的犯罪人群,改善其处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一种措施。

一、青少年社区矫正

青少年社区矫正是对已满 14周岁,不满25周岁,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被暂予监外执行的青少年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完成再社会化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针对青少年而开展的社区矫正在我国是一种刑罚化执行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再预防的刑事政策,也符合行刑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二、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必要性

(1)、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

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可见,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青少年犯罪案发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青少年作案类型多样化、作案手段残忍化和作案后果严重化的特征尤为突出。

(2)、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更适于社区矫正

青少年在个性特征、认识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等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方面有不同于成年矫正对象的特点,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时多具有偶然性,实施犯罪行为之后具有易矫正性。这些特征一方面决定了对青少年罪犯实施社区矫正的重要性,相对于成年犯罪人而言,青少年罪犯更有采取社区 矫正的必要。

(3)、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意义

通过青少年社区矫正,使犯罪青少年在正常社会条件下完成再社会化,减轻因其长期监禁与社会隔离,导致的各种社会不适应症,从而避免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犯罪青少年也是社会的成员,社会成员有责任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进而融入社会;帮助这部分青少年群体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社区矫正是对我国刑法制度的丰富和发展,针对犯罪青少年,不是一味的予以法律上的惩罚和制裁,而是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社区矫正,将犯罪青少年融入社区,鼓励他们以社区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社区活动,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

三、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模式

从2003年7月《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颁布以来,社区矫正工作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初具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目前,我国青少年社区 矫正主要有三种模式:

(1)、司法社工模式

司法社工模式主要是指挂靠于当地司法局的一种服务模式,以上海为主要试点地区。上海在推动社区矫正的本土化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服务模式的矫正对象主要包括:处于“犯 罪边缘”的青少年,以预防其踏入犯罪的境地;有犯罪纪录的青少年,以预防其再次犯罪;还有专门针对社区中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的矫正工作。这种模式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的社区矫正服务,但从长远看,则有利于推动民间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2)、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相结合的模式

社会工作者是秉持“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挖掘他们的潜 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专业人士。社会工作的三 大方法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社区工作者则是指在社区工作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实现社区社工和志愿者的有效结合,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社会扩散力,从而大力推动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模式是以社区为整个社区矫正的工作基地,实现专业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全面对接。在服务对象上,以社区中的全体青少年作为矫正对象,尤其关注“边缘状态”的青少年,减少犯罪率,推动整个社区的和谐发展。

(3)、司法管理模式 司法管理模式是指以司法系统为主导,实行垂直管理,将社区矫正纳入司法管理体系中。这一模式带有鲜明的政府行政色彩,与目前我国政府职能 转变的趋势相悖。政府应该注重社会公共行政职能的发挥,尊重市民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真正做到还政于民。这一模式的服务对象范围狭小,主要是针对有犯罪纪录的青少年开展社区矫正,不注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理念的运用,因此带有强制性色彩,从长远看不利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四、结语

篇11:社区青少年暑假活动计划

暑假是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开阔视野、充实知识的大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好时机,为了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我社区特为青少年相应开展了一系列的暑假活动。

活动安排及时间:

1、组织辖区内青少年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孩子知道讲卫生、保护环境从要小做起。(活动时间:7月6日)

2、邀请退休老教师 开设“百善孝为先”公益讲座,和观看“百善孝为先”系列电影。(活动时间:7月12日)

3、特邀心理咨询师,具有多年丰富咨询经验的老师为

社区青少年上一堂心灵成长课。(活动时间:7月18日)

4、组织青少年到敬老院为老人义务劳动,培养青少年献爱心和动手能力。(活动时间:8月8日)

5、举办“暑期青少年小军校”,增强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力培养和爱国精神。(活动时间:8月15日)

6、举行“手工制作”活动,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的同时培养青少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时间:8月22日)

7、组织青少年开展一台文艺晚会,庆祝青少年丰富多

彩的暑期生活结束重返美丽的校园。(活动时间:8月29日)

活动要求:

1、组织青少年开展小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身心的活动。要注重实效,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增强抵制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2、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开展举办有益身心健康活动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参与人的人身安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孩子们能享受到健康、有益的暑假活动。

福海镇建北路社区

上一篇:老城改造规划设计下一篇:写人作文初中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