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的自由作文

2024-04-15

阅读中的自由作文(共9篇)

篇1:阅读中的自由作文

阅读中的自由作文

我看着那些好看的小说,静静的享受阳光的沐浴。最近刚看到的一本小说是作者原晓写的,隐世十族。其实小说的剧情倒还好,只是我比较喜欢作者的文笔。他的概括力非常强,三言两语就能写出一个画面感非常好的景象,让你在脑海当中都能想明白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也许遇到很好看的小说,我们并不一定去期待着它早日能够改编成电视剧。因为真正好的小说他足够优秀,他能够让我们利用文字就翻译成了一幅幅的画面停留在脑海里。我想这是非常考验作者功底的一件事情。

以前我们总是想着有时间就去尝试新的东西,也许那些东西对于我们而言是全新的考验,但是过了很长时间之后,你总是在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各种借口不去做,因为你觉得只要有了这样的借口就可以逃避失败的面对。可实际上即便是能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你也未必就能够获得成功。

很多时候欺骗别人并不可怕,自欺欺人才是最要命的。然而我们总是擅长粉饰太平,很多事情都并不想着说在明面上总是觉得那些东西是暗潮翻涌的,实际上的非常的让人不快活。以前我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辩论,但实际上都没有什么结果,因为本身就是自圆其说的东西,只要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和论点。

像生活大概也是这个样子的吧。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根本看法,也可以在这个地方看清楚,所有的一切都不只是简单的辩论,每一个人站在自己生命的起承转合点上,看着远方的未来。也许在天空上飞着的那些自由自在的鸟儿,从某一种程度上就代表着他们的信仰,代表着前所未有的自由。

自由其实一直都在,只要我们始终去盼望去等待。让我很开心的事,在阅读当中,我能够感受到这样的自由。

篇2:阅读中的自由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社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礼教森严的,乃至使人们认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而在个性解放的今天,每一个人对自由的渴望都显得尤为迫切,于是对中国这一古老传统便心怀不满。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可见,在中国文化里,无论是入世有为的儒家,还是出世无为的道家,无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内心和精神层面,他们都同样拥有自由的灵魂。无论是脚踏实地的儒家,还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们不同的人生信条只是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而对生命状态的存在,他们都毫无异议地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应该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严明的法家,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相矛盾。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法度之内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对应的法度之外就是行动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所以,法家的“明法度”其实更好地规范了“享自由”。

如果在现实社会的严格秩序之内,一个人的灵魂依然能充分体会到自由,那么这样的灵魂才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当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受案牍之劳形、受朝堂之艰险、受宦海之沉浮、受宵小之倾轧而感觉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锢、受到官场奴役、受到志向束缚的时候,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隐逸而不问世事,不是投降给世道艰难而躲避退缩——他们总认为,遁入世外不是读书人的理想抱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负重前行中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们在任何困境里都努力自我调节,他们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这些构成了他们快乐纵横的自由王国。

自由,从来不在远方的乌托邦,而就在当下的轻安自在;自由,从来不依靠他人的给予,而全在自我的.获得。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灵的自由强大有力。

1.下列关于国学中的自由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国学里是随处可见“自由”的,比如儒家责任里的闲情,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下的游弋,士人重压时的释放等等。

B.国学里的自由在道家的表现可以是老子的“道法自然”,也可以是庄子的超越现实局限,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C.国学里的自由在儒家那里的表现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儒家的生活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

D.国学里的自由在法家那里的“明法度”就是自由突显出秩序,在有形的层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边界,只有在法度之外才是行动自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老子的“道法自然”认为道之所在就是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

B.儒家和道家,他们有不同的人生信条,而对生命状态存在的理解上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不管在朝堂、闹市,还是在山林、陋巷,都应该自由而活。

C.法家虽然提倡法制,严明法度,但也不与自由的本质矛盾,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无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蛮的乱象。

D.中国古代的士人认为真正的人生自由只有在写诗、作画、弹琴、读书、品茶、赏花、雅聚、清谈中才能锻炼出一颗豁达自在的隐士之心。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学中的自由,其实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它是在当下的轻安自在,是自我的获得,在儒家、道家、法家那里都能体现这一点。

B.中国古代士人们释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隐逸山林,也不是降世退缩,而是在负重前行中实现理想抱负。

C.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一个人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而自由不只是西方价值观才存在的,在国学中也随处可见。

试题答案:

1.C(“儒家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无中生有)

2.D、(曲解原文意思)

3.B、(解释错误:原文说他们释放自我的方法是自我调解)用高压锅金明黄金煤化工和嘎嘎嘎贡渤涵

★ 人是一本书阅读理解附答案

★ 启示阅读附答案

★ 朋友阅读附答案

★ 阅读《醉翁亭记》附答案

★ 蜘蛛阅读附答案

★ 《娘亲》阅读附答案

★ 拱桥阅读附答案

★ 《四季》阅读附答案参考

★ 母语阅读附答案

篇3:阅读中的自由作文

1. 课题的概念

大量阅读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兴趣,变苦读书为精神上的欣赏享受。大量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成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的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自由成文是在大量阅读基础上自然生发的作文教学。在自由状态下,学生很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在一个较长的阶段,学生在写作上能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有利于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体味作文的愉快,也容易获得成就感。

“大量阅读,自由成文”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 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现代教育改革模式。它 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沟通,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研究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作文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此外,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这个实验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有其教育科学规律可循。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七至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还强调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强调“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总之,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3. 开展“大量阅读,自由成文” 研究的策略

语文课开设课前三分钟“向你推荐一篇好文章”活动。按座位号轮流,轮到的同学把自己找来的一篇好文章在课前向同学们介绍,为了保证有效性,在第一轮时,要求同学们至少早两天告诉老师文章的内容,并先读给老师听。到了第二轮,老师就稍稍放手了。

每两天出一期“小小黑板报”。按座位号轮流,每天出好一期小黑板报,要求签上出报者的姓名。第一学期内容基本上是一两句妙句,三个成语。第二个学期内容有所变化,基本上是期中考前出“伟人事迹”;期中考后是“诗歌展示台”(跟诗歌单元配套)。

开展各种活动,激励学生进取。每学期定期展开的活动有:手抄报设计比赛、读书摘记比赛等。作文方面,除了利用学校橱窗展出学生的优秀作文外,还结合学校里的“国庆征文比赛”“学雷锋征文比赛”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探究实现大量阅读的课文教学模式:“1+3”的教学模式。所谓“1+3”,指学习一篇书本课文后接着阅读三篇课外类文。让学生做到课内外结合。对于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研究已日趋深 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4. 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阅读的书籍由以往单纯的课内读物扩展为科普类、故事类、人物传记类、文学类等。阅读量由二三十万字猛增到百余万字。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为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写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本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宽加厚初中学生的文学底蕴。大量的阅读已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而且这种兴趣具有普遍、稳定、持久的特点。

篇4:自由阅读 快乐积累

一、激发兴趣

1.设置悬念激趣。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听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或看图猜猜故事情节的发展。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会把孩子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里。在孩子们津津有味之际,教师就此戛然而止,动容地告之孩子: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设置疑问,制造悬念,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榜样导行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常常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平时,我留心观察班中酷爱读书的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并请他们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营造氛围激趣。我在班级里开辟了“读书园地”,设立“图书角”和“读书明星”栏目。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与使用,学生亲近了阅读,开阔了孩子的眼界。每月评选的“读书明星”更是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

二、推荐好书

1.根据年龄特点和兴趣推荐好书

低年级的孩子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想象力强,求知欲旺盛。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下列读物感兴趣:(1)篇幅短小,内容完整的故事;(2)喜欢幻想性题材,期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幽默、意外的故事结局;(3)能了解简单的传记和历史故事;(4)对读物中提到的规则感兴趣;(5)喜欢介绍自然、动物的儿童读物;(6)喜欢介绍不同生活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儿童读物;(7)喜欢文字活泼,内容变化大,情节起伏,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依据这几条原则推荐好书,准没错!

2.结合教材推荐好书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学习《陈毅探母》等介绍名人事迹的课文时,可以推荐相关的人物传记的文章;学习《小动物过冬》等具有科普知识类的课文时,可以推荐类似《十万个为什么》揭示大自然奥秘的书籍;学习《村居》等古诗时,可以推荐类似《春晓》描写春天的古诗;学习成语,可以推荐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样,“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三、方法指导

1.教给阅读方法,学会读书

孩子一开始课外阅读,我们就应该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1)题目质疑。读一篇文章之前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边读边想,要比无目的地读效果要好得多。(2)多读多思。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时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读时,读得不太连贯,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如何读上,停留在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上,缺乏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我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拼音;不理解的词,对照上下文再查查词典,弄懂了做个注释。(3)诵读积累。在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和揣摩,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4)读后反思。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要问问自己:增长了哪些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

2.指导“读书笔记”,丰富语言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一些简单的读书笔记,既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要求每个孩子都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

可以以记录读书量为主,每天记下自己读了哪些书,最喜欢的是哪一篇或哪一段,记下篇名或页码即可;也可以摘抄带有生字的词语,以巩固生字。

二年级的孩子可以进行适量的抄写、听记、摘抄。可以摘抄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自然界等各方面的科学小知识,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可以摘抄描写人物、动物、景物的形状、声音、动作、色彩十分形象的词句段,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可以摘抄概括总结道理,对人有警示、启迪作用的句子,以教育学生……我采用集体摘抄示范法、学生摘抄笔记的比较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摘抄方法,以丰富语言积累。

四、活动激励

1.讲故事比赛。

2.古诗文诵读比赛。

3.好书推荐会。每周,我会组织学生依据读书笔记本,围绕“最近看了什么书?得到了哪些收获?”“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读懂了什么?”“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等问题进行交流。并让学生自己向大家推荐好书,把好书放入班级的“图书角”,让同学们共享读书资源,共同吸取优秀知识营养。

除此以外,还可以组织开展“成语大挑战”“给书配插图”“名言警句荟萃”等活动。的读书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可谓一举多得。

五、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指在家庭中大人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是大人读给孩子听,可以是孩子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孩子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各自独立阅读随时交流。坚持亲子共读,有利于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有利于亲子情感交流,使代沟消失于无形;有利于随时随地解疑答难,使孩子的阅读更轻松自在。我非常重视亲子共读,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在课外阅读上达成一致,发动家长和孩子共读一书,在阅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读书的快乐,一起积累语言,一起谈论感受,使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

篇5:阅读中的自由作文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

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她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发现它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把小可,隆儿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母美洲画眉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非常美好、奇妙,没有什么可以与它相比。( )

(2)面临紧要关头,果断地作出决定。( )

(3)喜事从天f.掉下来;形容意外的喜事突然出现。( )

2.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问句中的“那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的“这种兴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中,小画眉鸟“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的底层,已经死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这句话表明作者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本文拟一个题曰,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1.(1)美妙绝伦(2)当机立断(3)喜从天降

2.画眉妈妈毒死了失去自由的小画眉 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在笼子里

3.画眉妈妈喂小画眉的食物是让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

4.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5.自由与生命

篇6:苦乐参半中的自由吟唱-高一作文

有人说:儒家就是拿得起,佛家就是放得下,道家就是想得开。

这是个讲究包装的时代,所以老酒装新瓶,才更好推销。眼下有很多的专家讲座都是在前人留下的经典名著中,爬剔挖掘,寻章摘句,然后注入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来一番新的诠释,再侃侃而谈地灌输给大家,以求在文字上推陈出新,在思想上建立自己的学术道场,成为某个领域里的精神领袖。其实这三句话并不新鲜,老百姓都讲了二千多年了,由此可证明儒释道三教的渊源。而一个真正的龙的传人,其血液里汩汩流淌着的不只是那一家的血液,早已是合而为一了。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人生痛苦的渊薮,不过就是释氏所说:皆因“放不下”。下课后一位女孩子像一只春天的小鸟,蹦蹦跳跳追出来问道:“老师,你放下了吗?”

真是一语惊心!

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充当着一位传经布道普度众生的高僧形象,因为我们的世界暂时处于一种平行状态,我们的生活和心底一样,处在一种波澜不惊的境地里,我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为他人解开心中的疙瘩,劝解游说,指点江山,排忧解难,仿佛我们的心中早已是朗月高悬,佛光普照。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时,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面前,是否真的已经超凡脱俗?是否真的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一种所谓的“佛”的境界?非也。喜怒哀乐是从每一个生命体的本质里由衷散发出来的一种情感,而且连佛都有拈花一笑的时候,更何况我辈皆凡夫俗子。

恰如一句话:在这个尘世,除了从容的大地山川,以及不懂忧伤的云彩和石头,恐怕没有未曾痛过的人吧。

痛苦不会是永远的,都只是暂时的一种情绪状态下的无奈: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李益)

就事实而言,烦恼是比出来的,而幸福是感悟出来的。当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百年交游,半为黄壤青草;三界游戏,忽成万古千秋。”人生光景不过百年,倏忽即过。我们来过,生命之花曾开得如此的绚烂多姿,美好和幸福也常常眷顾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活出精彩来的机会和念想。痛也罢,乐也罢,都是生命过程中一种自然而然的相遇,躲不掉,避不开。“不同凡俗的人生,不是快乐的有滋有味,而是痛得有声有色”。但问题的关键就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很多时候所谓的心如止水,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在这种语境下,我们往往感觉到的是压抑,是晓风残月里的凄清和孤寂。事实上,情感之花只有在自然下的绽放才是最美丽的。苦,而不感觉其苦,是对困难的淬炼;甜,而不为所得意,是坦途中的鸟语花香。罗曼*罗兰曾说:“生命恰似一股激流,没有岩石和暗礁,便激不起美丽的浪花。”

山以雾洗梦,水以风开花。人生最美,不过是凭栏看落雪,用心品真情。自然之道,春夏秋冬四时各甄其妙;人生之路悲欢离合自有“风情万种”。

拿得起就是让我们积极进取,笑迎阳光雨露,风刀雪剑;放得下就是让我们懂得取舍,“逆来顺受”,不要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想得开就是让我们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不必为物欲所累,因为欲壑难填。“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是最贴近真实的人生。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之所以深获人心,并非是虚妄之言,而是一种高姿态的处世哲学:

“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

出世入世随宜过,本可一笑付之。”

物质所给予的幸福额度毕竟短暂和有限,而情感所给予的快乐指数才是生命中的常青树。

篇7:散文《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我们知道现在中等学校里,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书报,颇有加以取缔的。取缔的情形并不一律。有的是凡用语体文写作的书报都不准看。说用到语体文,这批作者就不大稳当。却没有想到给学生去死啃的教科书大多数是用语体文写作的。有的是开列一个目录,让学生在其中自由选择。说目录以外的书报都要不得,谁不相信,偏要弄几种来看,只有一个断然处置的办法---没收!有的更温和一点,并不说不许看什么,却随时向学生劝告,最好不要看什么。一位教师在自修室外面走过,瞥见一个学生手里正拿着一本所谓最好不要看的东西,他就上了心事,跑去悄悄地告诉另一位教师说:“某某在看那种东西了呢!”那诧怪和怜悯的神情,仿佛发见了一个人在偷偷地抽鸦片。于是几位教师把这事记在心上,写上怀中手册,直到劝告成功,那学生明白表示往后再不看那种东西了,他们才算在心上搬去了一块石头。---这虽然温和一点,然而也还是取缔。

这样把学生看作思想上的囚犯,实在不能够教人感服。学生所以要找一点书报来看,无非想明白当前各方面的情形,知道各式各样的生活而已。既已生在并非天下太平的时代,谁也关不住这颗心,专门放在几本教科书、几本练习簿上。当然,所有的书报不尽是对于学生有益处的。但只要学校教育有真实的功效,学生自会凭着明澈的识别力,排斥那些无益的书报。现在不从锻炼学生的识别力入手,只用专制的.办法来个取缔,简便是简便了,然而要想想,这给予学生的损害多么重大!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围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我们曾经接到好些地方学生寄来的信,诉说他们被看作思想上的囚犯的苦恼。只要一读到那种真诚热切的语句,就知道取缔办法是何等样的罪过。

篇8:自由的阅读

当代国际的这种阅读状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1956年,这时候成立了国际阅读协会,而当时我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大炼钢铁。1982年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建立阅读社会,希望大家都能进行阅读。1995年的时候开始出现世界阅读日,这阅读日就是纪念文艺复兴时期两位重要作家莎士比亚和《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他们将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

现在就来看看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情况,美国明显是一个阅读社会。美国还在老布什当总统的时候,目标就是让每个公民都认识字。1997年即克林顿时期的目标是每个儿童都认识字。到2002年的时候,美国人口普查给出一个报告,报告题目为《美国,阅读的危险中》,这和美国10年前时候给出的《教育的危险中》的报告是一样的,因为美国认为他们的阅读状况正出现下降会危害国家的民主,当时所有的社会媒体、作家以及总统都提倡阅读。经过几年之后,即2005年,美国公民业余时间,阅读上升为第一位。而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我却不清楚,但我可以肯定知道我国有1/3的人是从来不会阅读的。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调查报告,被调查的人有70%的人都说是没时间阅读。我就觉得这只是借口罢了,难道他们会比美国总统还有忙碌吗?美国总统在出访的时候行李箱里面肯定会放一本书,我们会比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更忙碌吗?这明显只是借口罢了。

美国有一句针对阅读下降说的一句话:“我们的民族自主需要肯读书、能思考的公民。”假如我们不通过读书,就没办法知道别人的想法,这时候人更是形成一种偏激,甚至我们只能靠暴力的行为,这就容易养成退化的习惯。中国这30年的状况,首先在1979年,读书界有一个“读书无禁区”的口号,对读书有没有禁区这种情况,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禁书、禁区的情况。例如淫秽出版物基本是不能出版的,而这种状况,在欧洲在思想解放后也有这种管制,真正解放但也是很迟才实行的。一直到1960年,例如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和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这些对性描写比较多的作品,都是被禁止的。但是在1960年以后,欧洲就开始放开这种思想管制了,而我们中国却还没有实行,因此我们的阅读也受到很大限制,尽官我们阅读想达到某个口号,但我们想达到的那种境界却远远还不可能实现。

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阅读的最大问题在哪儿呢?就是我们学术制度出现了大问题。这两年我做新闻当中,我关注到一些现象令我十分吃惊的,并且这些都是被报道出来的,包括学者、院士、大学校长、学生导师、硕士、博士、教授等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很严重的一种现象,就是抄袭。一篇论文大概能被抄袭5、6次。这现象太让人吃惊了。这些现象都是不可靠的,我们究竟利用什么来跟世界竞争?深阅读,是阅读哪些东西呢?假如像我们现在一样,一个学术评价体系,但我们没办法信任的它。我举一个例子,昨天我在作电视评论的头条中曾批评了《货币战争》这本书,《货币战争》的编著者是宋鸿兵先生,这本读物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现在还书了续集。这阴谋论的产物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他的材料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也不大清楚。

因为我们现在的学术出版制度是什么呢?为了省钱,把后面的大部分的注释都省略了,所以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材料来源。我们不能建立学习的框架,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对此也没办法进行检验。而现在的学术体制就是要所说的任何话、任何数据、任何观点都要经得起同行的质疑、批评,都要能找到来源、根据在哪儿。而我们现在的学术、出版制度都不支持这一点。这也就是我们进行阅读的一个大问题。

早在《货币战争》在2004年之前出版的110年前,在美国就已经有这些东西了。例如威廉•哈里森的《货币的金融海啸》就说,整个世界被金融资本家控制了,其中最主要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实际是否这样的呢?这本书在11个月内出版了40万多册,几乎全美国的人都在阅读它。40万册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美国当时的书籍印刷总量也不过是7000万册,是非常少的。阅读社会还没有形成,就已经有那么大的出版量,这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对于我们今天全球的阅读社会而言,这根本不能当一回事。但是《货币战争》却非常受欢迎,这编著者成了环球财经研究院的院长,是最有名的大师,对金融状况下的世界经济发展,看似是最高权威一样的。但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单线的方向走,没有相互的支撑,我觉得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究竟该怎么样阅读呢?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获得者布罗茨基,他告诉我们,只有阅读经典。个人阅读前面的兴趣要靠朋友,以及阅读诗歌,因为诗歌中的语言都是非常简洁经典的。

另外一个作家,意大利当代比较有名的文学家卡尔维诺,他也告诉我们要阅读经典。经典有哪些呢?他给出了14个定义:例如,经典是我通常跟别人说我正在通读的书而不是说我正在读的书;经典是对阅读过的人构成经验,对没读过或长大后再阅读的人也同样丰富的书;经典是每个重读,初读也像重读、重读也像初读一样有收获的书;经典永远不会放弃读者说的一切的书等,这些定义在网上估计也能找到,在此我就不再重复多说了。

对于读书,最后我就用几个读书人的话来概括我今天的漫谈。梁文道说:“即使要读懂我们心中所谓的经典名著,可能需要一些运气。”这是当时梁文道非常巧妙的回答,当别人问他怎么看待于丹《论语心得》为什么如此大受欢迎的时候,而《论语》的销量本身没有《论语心得》热销。对此问题,梁文道先生不愿意批评于丹,也不愿意批评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的人,于是他说了一句话:“为什么我们要阅读《论语》?其中可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可能是因为当初是出身在一个阅读世家。”而我则没有这个幸运,我上大学之前,我读过的唯一一部名著就是《水浒传》,不是我不想阅读,不是我不爱读书,也不是我不能读书,而是我根本没有书本可读。我们当时的环境下大家都没有可读之书,出生在一个山沟里,那我就没有这个出身上的运气。上大学以后,从高中枯燥的学习生活到大学来,这种生活转变太大了,我的同学们都整天去游玩,我们当中爱读书的人并不多,于是就很难找到好的书友、好的群体、好的读物,这需要一个很巧合的机会,在这种过程中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那怎么能阅读《论语》呢?根本接近不了。因此,假如我们能有幸阅读经典、能读懂经典,应该继续阅读、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应该尽心地阅读。梁文道的这句话则说得非常巧妙,我也非常赞同。

“坏书是伤害精神的读物。”这是德国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哲学家叔本华说的一句话。今天的社会,好书我们都没办法全部进行阅读了,哪有时间来阅读坏书呢?偶尔,我们想知道这本所谓的坏书究竟怎么样坏,来强化好书的预期,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可以读读坏书。只有在吃到坏的花生的时候,才会知道好的花生的美味,于是更珍惜这个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坏书的确是一种好东西,但是假如我们全部沉溺在坏书里面,那麻烦就大了,可能我们的一生就会因此而毁掉了。

还有一位名叫费舍尔的作家,他说的这句话比较长,看历史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在整个文化发展进程中,独裁统治者总以为限制阅读、销毁书籍可以为自己争取权力、赢得时间,可以抹消历史从而创造新的命运。然而每次都是自食其果,以失败而告终。文明社会认为,真正强大的力量源自个人自由,而首当其冲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受审查的自由阅读。”这种自由阅读的状况在个人意义上已经有人达到,可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达到那种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也是一个方向,例如说,对整个阅读世界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阅读制度。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犹太人,他们对经典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超过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他们一直到上世纪,就是1900年以后的很长时间女性是不能阅读的,甚至到英国、美国的妇女也是到19世纪末才有阅读的权利,她们的选举权也是在1930年才开始获得的。而直到今天,包括一些穆斯林的国家,那些戴面纱的女性仍然是不能阅读的,所以我们今天能有自由阅读的权利与拥有读物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在整个文化发展进程中,独裁统治者总以为限制阅读、销毁书籍可以为自己争取权力、赢得时间,可以抹消历史从而创造新的命运。然而每次都是自食其果,以失败而告终。文明社会认为,真正强大的力量源自个人自由,而首当其冲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受审查的自由阅读。

——费舍尔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副标题: 双语全译典藏本

作 者: [英]D.H.劳伦斯

译 者: 黑马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09年

定 价: 35.00元

《北回归线》

作 者: 亨利·米勒

译 者: 袁洪庚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年

定 价: 19.80元

装 帧: 平装(无盘)

篇9:没有自由阅读,就没有语文教育

倪江,现为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一个有着27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对他,金华人可能并不陌生,在2005年转到杭外之前,他一直是金华八中的老师。他的语文课上得好,很受学生欢迎,并曾在媒体上发表了不少文采与思想兼长的影评、语文教学思考类的文章。《理想语文》是倪江的第一本专著,也可以看作是他这么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反思的结晶。在《理想语文》中,他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教学理想———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语文教育。

“禁止阅读”要不得

前天,记者电话采访了倪江。他的谈话,首先从“禁止阅读”开始。他坦言,现在的“禁止阅读”,更多的是以教育和功利的名义。连他自己,也曾禁止过学生阅读琼瑶、三毛、金庸、古龙等作家的作品。

这样的“取缔”是对的吗?倪江发现,当学校、老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给阅读设了许多“条条框框”时,阅读离自由也就越来越远。学生既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也没有自由阅读的基本素养。钳制自由带来的是一种惯性,使之对下一代人的教育持续产生影响。语文,是最不应该被一元化的思维框死的。对于阅读,对于写作,出现标准答案,出现主题思想不符合要求而降低得分的事,是“专制”的产物。这样的标准,暴露出的恰巧是教育者的狭隘无知,也很容易钳制孩子们在表达上的多元化。

“阅读什么,怎么读,说到底是个人的天赋权利,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不能够随便剥夺人的基本权利。”倪江认为,只有对阅读保持足够的宽容,才能让这种行为更加接近本质,就像有人质疑杭外图书馆还有玄幻类图书,学校老师对此解释,如果不进,学生们也会想别的办法找来看,倒不如大大方方让他们阅读。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读书时并不喜欢字词句段篇章的题海复习,那样太枯燥乏味,纯粹为应试,并不能满足我们自身的真正兴趣。很多人正是在紧张的高中阶段,开始狂看金庸、琼瑶等人的小说。不少人就是在偷看那些“禁止阅读”的读物时练就了扎实的阅读基本功,为博览群书奠定了基础。

很多语文老师承认,年少轻狂的时候,武侠小说成就了少年的英雄梦想;怀春的多情少女,从琼瑶三毛中获得了对爱情的满足;正是因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少年人才沉迷于异想天开的科学幻想小说。倪江认为,自由阅读,是一种充满发现的快乐,是心灵的一种自我满足,是语文自我建构的最佳方式。现实情况往往事与愿违,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课外阅读的取舍往往因考试范围而定。把课外阅读变成做题,把课外阅读书目变成强制性,这是语文阅读的万劫不复。

阅读是一场有趣的历险

自由阅读是世界性阅读理念,传统语文教学曾经有过的风景,却是当下语文阅读缺失的理想。解除束缚、释放心灵,是语文重回活力和自由的关键。倪江在书中用到了一个词:阉割。教师阉割了教材,课堂教育阉割了学生的想象,最后,被阉割者又执行了对下一代的阉割。

太多教育者唯知识唯分数论,就看不见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人。不是在清规戒律中臣服,成了唯唯诺诺的顺民,再也没有作为一个人对世界的独立的自由的感知;就是在唯标准答案唯套路中逃离,成了学习的叛逆者,再也不愿从书本学习中获得成长。

“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根本的是对人的思想改造和精神重塑。”倪江告诉记者,语文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有着很大的教学自主权,对教材的使用和课外阅读的引导至关重要。语文的本质和阅读的关联度非常高,光靠教材里的文选或篇目,光靠应试教育的方法,光靠规划性、约束性、功利性很强的所谓“阅读”,形不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达不到语文让人自由、自主、终生学习的能力。

倪江说,语文学习原本就不是短平快的技巧训练班,而是一个悠长的思维训练和人格培养的过程。你没有给那个独特的人存在的空间,给他自由,怎么能够指望培养出独立的有责任的公民?真实的世界原本就是多元的,善恶并存,美丑同炉。我们无法给予别人他们想

要的世界,理想语文,唯一能做的是培养他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生活的能力。一位大哲学家曾经说过,你的语言能够到达的极限,就是你的世界的极限。语文学习自由,就是给生命自由。其实,语文老师能够在课堂上传授的仅仅是一些篇章结构的技巧或者特定的解读,语言的感觉是老师无法传授的,也无法通过整齐划一的教学得到。

语文的学习正如游泳,只有在文字里惊心动魄地“出生入死”,才能体味其中的滋味,也能更加自由地成长。

可是,这样的自由阅读,会不会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

对此,倪江表示,阅读是一场历险,更是一场对于个体而言意义宏大的自我建构过程。一些看似没用的书,往往是一条神秘而富有诱惑力的隧洞,这要比按照“清规戒律”,在平静的大海上“安全游泳”有趣得多。

所以,在全程掌控的成长里,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成长。理想语文和自由阅读,更像一场语文老师正在实践的“教育革命”。

这是一份太理想主义的书单?

颇具深度的阅读书单

教育的真谛不是强制,而是一种吸引。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往往对书单或者书目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热情。但是,我们该给孩子推荐阅读一些什么?倪江老师给出了答案:经典。我们用有限的时间,用足够的耐心,去那些经历过历史和时间考验的文字中,细细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生命需要的东西,便是经典阅读的意义所在。

倪江在书中列出的一份杭外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书单和电影分级目录,列出了100多本书、20部深度电影,给人相当的震撼。记者看到,这份读书单中既有北岛《午夜之门》《青灯》,梁文道《常识》,龙应台《目送》,巴金《随想录》等通俗文学作品,也有索尔仁尼琴纪实小说《古拉格群岛》,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川端康成《花未眠》,奥威尔《1984》《动物庄园》等西方名著,更有罗素《西方哲学史》,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哈耶克论著《通往奴役之路》,叔本华《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帕斯卡《思想录》,以及《道德经》《理想国》《乌托邦》《诗经选注》等较艰深的国内外经

典,涉及生命哲学、艺术美学、自由精神、宗教伦理等各种领域。20部电影里,普通级的包括《罗生门》《楚门的世界》《霸王别姬》等,还有针对电影“发烧友”的深度影单,包括《狗镇》《暗恋桃花源》《Hello树先生!》等。

对于这样的书单和电影目录,网上有人高兴得如获至宝,也有很多人对书单的深度广度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一份太理想主义的目录,会给学生负担,怕学生贪多而导致消化不良。但这样一份博约精取的书单,给成长中的阅读人提供了一条可以按图索骥的捷径。倪江说,杭外学生的素质比较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很强。这样的书单,就是方便他们自由选择,这恰巧是对阅读自由的一种尊重。学生在读书观影之后,都有一系列后续活动,如学生间交流,作报告,写心得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能量。“书单的广度和深度,或许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焦虑,但正是因为这份焦虑,给了人保持谦虚、不断努力的动力。阅读有时候就像是人生,巨大的付出和挑战,经历苦闷和痛苦,才能帮助我们获得内心的成长。这是成长无法回避的必然经历。”

鼓励学生多看好电影

倪江表示,杭外老师一直都有给学生开书单的传统,而且不是胡乱开,人云亦云,推荐书目都是自己读过,电影都是老师事先看过,并有一定感悟的,并且会不断更新。因为他们的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和领域,如有的擅长古典文学,有的喜欢外国小说。“和阅读相比,影像文学更直观,也有深度。我看电影较多,乐于探索电影艺术。推荐书单里的20部影片,大部分都是我推荐的。”

与一般语文老师不同,倪江似乎特别青睐语文与观影的结合,而且推荐的都是些相对小众的电影。“文学书籍是优质的文字媒介,能提高文学素养,学生常看。但优质的影像媒介,有思想质地、情感质地,学生接触却很少。高中生进入青春期,开始对人生、生活、死亡等有了思考,所以我喜欢推荐一些有哲理的影片,引发学生的哲学思考。”倪江说,电影与文学作品最大的不同,是电影非常快,一般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是浓缩的艺术,其包含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质量,丝毫不亚于阅读。

经典著作如何阅读,电影如何欣赏?倪江表示,对高中生而言,有的书理解起来会有难度,但他一直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我们不过借此明理,借此摆渡自我,借以步向更广阔的人生,“晦涩处姑且放过,有心得处做圈点勾画或者记录之”。然后,你会发现,宏阔的视野给人助益良多,你发现自己不会再被蒙蔽,不会再在洞穴里生存,光明会照亮你的生活。同时,他也告诫学生,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认同而不崇拜,反对而不偏激,学术的种子才可能生根发芽。“新语文”流派

当今社会各界对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一直颇高,也有很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各种探索与尝试,并出现了不少“新语文”流派,其共同特点是致力于语文课程的生态改良,认为语文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阅读中的自由作文】相关文章:

社会中的自由是什么08-25

浅论刑事诉讼中的自由证明09-11

自由作文作文04-18

渴望自由作文04-07

自由奔跑作文04-09

飞出自由作文04-09

窥探自由作文04-09

真言自由作文04-18

自由高二作文04-19

自由话题作文范文06-05

上一篇:高等教育法与教师素质下一篇:江村中学反邪教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