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的自由是什么

2022-08-25

第一篇:社会中的自由是什么

什么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什么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如何在行政执法中正确使

用?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和方式,自主地、有选择地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广泛存在于行政执法领域,由于违法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将长期存在。正当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于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实现合理行政、公正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具有自主决定的特性,客观上为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滥施处罚提供了条件,事实也是如此。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实施处罚时背离法的精神和公正、公平、过罚相当的原则,随意处罚,滥施处罚,滥用自由裁量权,将自由裁量权作为谋私、敛财的工具,同案不同罚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严重侵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造成法律虚无,个人权力至上,更严重的是影响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危害法治政府的建设。加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保证其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已经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不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 滥用职权。它是不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最典型表现,其导致的法律后果──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无效。滥用职权是一种目的违法,其特点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符合法律授予这种权力的目的。它主要表现为行政执法人员假公济私、公报私仇、以权谋私,以实现种种不廉洁的动机。人民法院对滥用职权的审查有两方面:首先是确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目的(包括被适用文条的目的);其次是确实具体行政行的目的,然后将二者相对照,以便确定是否滥用职 权。由于滥用职权是一种目的违法、人民法院在确定法律目的和具体行政行为目的方面,难度较大,特别是对行使职权的目的难以取证。因此,应当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与案件有关的各种情节、因素和行政执法的社会效果等方面来推定具体行政行为的目的是否违法,对此要充分尊重合议庭审判人员一致作出的认定意见。

2、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凡法律、法规规定了法律责任的,其立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便是合理和公正的原则。这里的合理和公正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理和公正,而是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合理和公正,即注入了国家意志的、成为法定的合理和公正。如果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就是违背了国家意志,即不符合立法本意,这实质上是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又一表现形式。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可依据公正原则予以变更。

3、 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由于有不少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期限,因而何时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便可以自由裁量。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效率原则,如果违反这一原则,或者出于某种不廉洁动机,而拖延履行法定职责,也是不正确地行使了自由裁量权,人民法院便可依法判决行政机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近几年,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对行政处罚裁量权提出了基本要求,以期通过制度层面的建设,减少和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但是,实践证明,控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十分复杂,需要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实行全方位、多途径立体控制。总结工作实践,我们认为重点应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实现“五个控制”。

一、立法控制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来自于法律、法规和规章,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问题的首要选择。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行政法规的控制。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应力求具体,不给行政执法机关留下过大的空间。如果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只能作出原则规定时,可以直接授权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对这些行政处罚作出具体规定,这样既不影响法律的统一又解决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二是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控制。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应当把规范行政处罚放到重要位置,将行政处罚的具体化作为地方立法的一个重点。设定行政处罚要明确界定“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严重”“数额巨大”等影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问题,明确从重、从轻、减轻和免予处罚的标准,清除那些过于抽象或者不受任何原则和规则指引的自由裁量权。三是执法部门细化自由裁量权。执法部门应当结合办案实际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注意上位法的规定,不能

自行创设。可以根据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将行政处罚分为若干裁量等级,以切实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四是遵守先例制度。同类主体、相同性质、情节相似的案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幅度应当基本相同,实现同案同罚。

二、程序控制

强化行政处罚权运行全过程控制,是保证行政处罚权合理行使的重要手段。程序控制应当贯彻始终:一是立案控制。行政处罚立案要遵守案件管辖规定,履行立案审批手续,防止越权办案。二是调查程序控制。弄清违法案件性质,查明违法事实,是保证正确适用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的关键。程序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听证,行政执法机关对于属于听证范围的案件,办案机关必须依法组织听证。三是决定程序的控制。行政执法机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决定的,要依法严格进行合议、集体讨论并作出决定。执法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讨论案件并记录在案。四是执行的控制。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必须严格执行,要着重解决行政处罚执行随意和执行不作为的问题。要严格暂缓执行和强制执行的控制,对于确需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必须履行申请和批准手续。同时,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要始终遵守公开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特别是实行调查与决定职能分离制度,行政处罚案件的调查权、审查权和决定权要分别由不同的内设机构行使,以避免调查主体、审查主体和决定主体的混同而造成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行使。

三、主体控制

行政处罚主体是行政处罚权的行使者和义务承担者,与行政执法体制相适应,处罚主体十分庞杂,一个地方往往存在多个执法主体,切实把好行政执法的入门关是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的重要环节。从执法状况分析,行政处罚权主体控制重点应当放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授权行政处罚主体的控制。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得到法律或者法规的授权后可以成为处罚主体;另一方面是对委托行政处罚主体和被委托行政处罚机构的控制。对授权主体要依法严格资格审

查,重点审查其权力来自何处,是法律、法规还是规章及其他文件,通过审查将不合格的机构档在门外;对委托行政处罚行为既要审查委托者的行为资格又要审查被委托者的资格,同时还要审查委托程序是否合法。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经常性工作,应当随机构的职能变化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对处罚主体的控制还需要特别关注解决自收自支和实行差额拨款的执法问题,编制部门应当严格限制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机构的设立。这类机构一旦取得某些行政执法权,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不可避免地要把罚没、收费作为执法的重点,执法的动机和目的就会偏离,自由裁量权就会被大量地滥用。将行政执法主体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也是解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必要手段。

四、人员控制

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行政处罚决定归根到底还是由执法人员作出的,只是通过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反映出来而已。严格执法人员的管理,一是要依法坚定地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制度,严把进入关。行政执法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与其岗位相当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执法者应当成为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因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执法者的,只有那些经过法定的培训、考核并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公务人员才可以成为执法人员,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在行政执法岗位工作。二是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淘汰机制。始终保持行政执法人员的公正、纯洁及工作的高效率,必须有竞争淘汰机制做保证,对于不适宜在行政执法岗位置的人员必须调离,取消其执法资格。要切实解决行政执法人员只能进不能出,人员流动渠道堵塞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知识更新。每五年就要对行政执法人员全面培训一次,保证行政执法人员公正执法合理执法。

五、监督控制

古代哲学家孟德斯鸠有句至理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自始至终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置于监督之下,既要强化行政系统的内控监督体系建设,又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要重点放在行政执法

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上,加大个案监督和错案监督的力度。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如行政执法检查、责任制考评、案卷评查、案件抽查、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暗访等等。要逐步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行政执法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责任追究主体,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加强与监察机关、公务员管理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的合力,放大监督的效果。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及时纠正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行为、明显不当的行政处罚行为。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有效防止自由裁量权的失控。(来源:民主与法制论坛)

第二篇:为什么美国政治制度是自由和民主的灯塔

为什么美国政治制度是自由和民主的灯塔?——对话李思安 对于“老美”,中国人总是抱着复杂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一号强国,它被誉为自由的天堂,是法治国家的楷模,民主政治的领导者,是世界宪政的模板。它仿佛就是一切,像是多啦A梦的口袋,想要什么就能拿出来什么。但是,我们也同样被灌输着这样的思想,美国,是富人的天堂,是穷人的坟墓。美国是种族歧视的根据地,井冈山。美国是靠着美元加大棒的战术去欺强凌弱,胡作非为。它自我标榜大搞沙文主义,被奉为“世界警察”。它不断挑起局部战争,妄图“称霸世界”,它从一进入中国,就被贴上一个“美帝国主义”的标签。这就是美国的多面孔!

基于常识,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夹杂着各色人种,多重价值观互相融合,生活方式形形色色。在这里,三教九流活动于社会各层,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内外呼应,政治家和阴谋家“济济一堂”。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李氏的文章里处处不漏自由二字。自由在这个国家里,确实成了一种文化,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因为人民和政府把这种东西看成是与生俱来的、造物主赋予的权利。但是,仅仅是天生的还不够,后天的保养和维修至关重要。如果不是得益于美国式民主政治的悉心料理,小心呵护,恐怕自由这种东西早就成为专制者蹂躏和凌辱的对象了。

美国的权力架构并没有彻底实现卢梭式的人民民主(这是一种绝对的人民主权说,颇像中国宪法里写的人民当家做主),而是用三权分立调和折中了有可能发生的民主暴政的可能性。把精英权利和群众权利分开,让精英带着群众往前跑。它把人民的权利写进了宪法中,这点并不奇怪,因为很多政治家都懂得拿宪法做幌子,把人民的智商忽略为零,给人民开一种空头支票。难能可贵的是,美国的这一群Founder,把宪法中的人民权利转化成了人民手中实实在在的选票。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每逢四年的美国大选和层出不仅的州内选举,成了美国人民和政治家同台表演的狂欢节。真实的选举最能够取得人民的信任!

良好的政治架构一定是建立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的。民主选举需要一张平稳的桌子。协商式的民主,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立场不同和价值观相左带来的冲突。大家和和气气,同坐一桌,觥筹交错之间化干戈为玉帛。而稳定的政治环境,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政治设计之上,再加上政治家的超然人格(尤其是开国者),形成政治惯例和一系列显规则和潜规则(不是中国意义上的潜规则)。在规则的指引下,民主进入了一条绿色通道。此外,人民的宽容心态和政治素质的熏陶培养也尤为重要。取得人民的信任,只靠政治演说家的花言巧语绝对行不通。人民不都是低能儿,总有几个明白人,狗急了跳墙,一旦逼进死胡同,谁都不好过。

当然,民主也不是完美无缺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经受住不间断的实践磨练和时间考验。人类的历史是一种后发的反思,我们很难说现在的选择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也不能假设如果当时做出另外一种选择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民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但是,没有一种民主的状态是同质的。民主是不是一种好东西,这只是一种武断的猜想,我们也不能将别人的经验直接作为我们的后果。“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邓公曾曰,绝对不能

搞美国民主那一套,三个部门相互扯皮。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是很值得推敲的。民主能不能实行,不是一个人一两句话就能决定的。老头子们的话可以听一听,但是具体行动还是要靠年轻人的。

纵观人类历史,平视当今世界,民主的浪潮一波又一波的袭来,中国能不能搭上便车呢?这很大程度依赖于党的领导人的政治策略。没办法,中国的这种特殊国情只能让人民把希望寄托到某几个人的身上。这也许是避免暴力冲突的最佳方式。我们不希望中国的政局陷入一片混乱当中,所以宁肯牺牲时间,只要能进步,我们可以等待!我们已经没有“跑步进入民主社会”的激情和勇气了。历史的经验表明,民主的班车一旦开启,往往只会带来更大的民主,而绝少倒行逆施和历史倒退的,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实践已经证实。究其原因,无非民主是一种能够自我完善,自我疗伤的免疫系统。它本身包含了一种纠错机制,能够及时的将国家的前进方向移入正轨。

行文至此,已经难掩胸内一腔热血。作为后来人,我们满怀期待,希望曙光的到来!

第三篇:信托中的信托是什么

信托中的信托,从英文Trust of Trust翻译而来,也就是专门投资信托产品的信托,简称TOT。它主要由银行、信托产品行、信托、券商发行,投资于阳光私募产品。其的操作方式是在信托平台成立一个母信托,然后由母信托再选择已经成立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进行投资配置,形成一个母信托控制多个子信托的信托组合品。因此,其业绩主要取决于子信托的投资的业绩表现。

信托公司发行TOT产品(母信托),其风控措施除了包括所投资的信托产品(子信托)的风控措施之外,还包括发行TOT产品的信托公司的信誉担保。由于信托公司专业性强,对所投资的子信托产品的把控较好,所选择投资的信托产品风险性一般不大,再加上信托公司非常注重对自身信誉的维护和建设,信誉的破坏对信托公司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信托公司本身也将作出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信托的基本特征。

① 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这是信托关系成立的前提。一是对受托人诚信的信任,二是对信托人承托能力的信任。

② 信托财产及财产权的转移是成立信托的基础。

信托是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的法律关系,没有信托财产,信托关系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所以委托人在设立信托时必须将财产权转移给受托人,这是信托制度与其他财产制度的根本区别。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上的利益为标准的权利,除身份权、名誉权、姓名权之外,其他任何权利或可以用金钱来计算价值的财产权,如物权、债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都可以作为信托财产。

③ 信托关系中的三个当事人,以及受托人以自己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处分信托财产是信托的两个重要特征。

信托关系是多方的,有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这是信托的一个特征。并且,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处分信托财产,这又是信托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这种信托关系体现了五重含义:一是委托人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后对信托财产就没有了直接控制权;二是受托人完全是以自己的名义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处分;三是受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必须按委托人的意愿进行;四是这种意愿是在信托合同中事先约定的,也是受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依据;五是受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必须是为了受益人的利益,既不能为了受托人自己的利益,也不能为了其他第三人的利益。

④ 信托是一种由他人进行财产管理、运用、处分的财产管理制度。

信托机构为财产所有者提供广泛有效的服务是信托的首要职能和唯一服务宗旨,并把管理、运用、处分、经营财产的作用体现在业务中,它已成为现代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投资理财,付出更少,赚得更多,第一信托网国内领先的信托产品投资理财平台。

第四篇:塑料中的树脂是什么意思

塑料中的树脂是什么意思?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严格来讲,树脂是一种酚醛结构的化学物质,种类有很多,广泛应用于我们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当中,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也经常时候到,比如塑料、树脂眼镜,涂料、松香。

树脂有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之分。天然树脂是指由自然界中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如松香、琥珀、虫胶等。合成树脂是指由简单有机物经化学合成或某些天然产物经化学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产物。

树脂的分类

·天然树脂

松香 |天然类树脂

·合成树脂 环氧树脂│ 酚醛树脂│ 丙烯酸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 氨基树脂│ 有机硅树脂│ 聚酰胺树脂│ 脲醛树脂│ 聚氨酯树脂│ 呋喃树脂│ 其他合成树脂│

中国树脂论坛整理

1.按树脂合成反应分类

按此方法可将树脂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指由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其链节结构的化学式与单体的分子式相同,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缩聚物是指由缩合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其结构单元的化学式与单体的分子式不同,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

2.按树脂分子主链组成分类

按此方法可将树脂分为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

碳链聚合物是指主链全由碳原子构成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杂链聚合物是指主链由碳和氧、氮、硫等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所构成的聚合物,如聚甲醛、聚酰胺、聚砜、聚醚等。 元素有机聚合物是指主链上不一定含有碳原子,主要由硅、氧、铝、钛、硼、硫、磷等元素的原子构成,如有机硅。

导电塑料

导电塑料是将树脂和导电物质混合,用塑料的加工方式进行加工的功能型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子、集成电路包装、电磁波屏蔽等领域。 中文名:导电塑料 原

料:树脂和导电物质 应

用:电子、集成电路包装 电阻值:104~109Ω·cm 1分类

1、按照电性能分类,可分为:绝缘体、防静电体、导电体、高导体。 通常电阻值在1010Ω·cm以上的称为绝缘体; 电阻值在104~109Ω·cm 范围内的称作半导体或防静电体; 电阻值在104Ω·cm以下的称为导电体; 电阻值在100Ω·cm以下甚至更低的称为高导体。

2、按导电塑料的制作方法分类,可分为结构型导电塑料和复合型导电塑料。 结构型导电塑料又称本征型导电塑料,是指本身具有导电性或经化学改性后具有导电性的塑料。结构型高分子导电材料主要有:

(1)π共轭系高分子:如聚乙炔、(Sr)n、线型聚苯、层状高聚物等; (2)金属螯合物:如聚酮酞菁;

(3)电荷移动型高分子络合物:如聚阳离子、CQ络合物。

这一类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成本高、工艺难度大,至今尚无大量生产,广泛应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一般都是复合型高分子材料,其填充物质主要有:

a、金属分散系; b、炭黑系; c、有机络合物分散系。

3、按用途的不同分类,可分为:抗静电材料、导电材料和电磁波屏蔽材料。 2用途

导电塑料不仅在抗静电添加剂、计算机抗电磁屏幕和智能窗等方面的应用已快速的发展,而且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移动电话、微型电视屏幕乃至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导电塑料和纳米技术的结合,还将对分子电子学的迅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将来,人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而且还能缩小计算机的体积。因此,有人预言,未来的笔记本电脑可以装进手表中。

3来源编辑

我们通常认为塑料导电性极差,因此被用来制作导线的绝缘外套。但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将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覆盖至一层塑料层之上,并借助离子束将其混入高分子聚合体表面,将可以生成一种价格低、强度高、韧性好且可导电的塑料膜。

取得这一成果的小组由两位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专家领导,分别是保罗·麦里迪斯(Paul Meredith)教授和助理教授本·鲍威尔(Ben Powell),以及一位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专家亚当·米考林(Adam Micolich)教授。他们的这一成果已经发表于《ChemPhysChem》杂志。该项研究所依据的实验由前昆士兰大学博士生安德鲁·斯蒂芬森(Andrew Stephenson)进行。离子束技术在微电子工业领域被广泛运用来测试半导体,如硅片的导电性能。但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塑料膜材料的尝试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的,一直进展不大,直到现在才取得突破。麦里迪斯教授介绍说:“这个小组所作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借助离子束技术改变塑料膜材料的性质,使其具备类似金属的功能,能够向导线本身那样导电,甚至可以变成超导体,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变为零。”

为了显示这种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小组采用这种材料,参照工业标准制作了电阻温度计。在和同类型的铂电阻温度计进行对比测试时,新材料制作的产品显示了类似,甚至更优越的性能。“这种材料的有趣之处在于我们几乎保留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全部优势——机械柔韧性、高强度,低成本,但与此同时它却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这通常可不是塑料应该具有的特性。”米考林教授说。“这种材料开创了一个塑料导体的新天地。”

而安德鲁·斯蒂芬森则认为这项技术最令人兴奋之处在于这种薄膜的导电性可以进行精确的调整或设定,这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他说:“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这种材料的导电性更改10个数量级,简单的说,这就像是我们在制作这种材料时,手里拥有100亿种选择。理论上说,我们可以制造出完全不导电的塑料,或者导电性和金属一样好的塑料,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全部可能性。”

这种新材料可以利用的微电子工业常用的设备轻易地制造出来,并其相比传统的高分子半导体材料,这种新材料对暴露在氧气中的抗氧化能力也要高得多。 研究人员表示,综合以上这些优势,这种借助离子束处理高分子聚合物得到的薄膜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现代和未来技术的完美融合。

第五篇:什么是安全生产中的 “三违”现象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三违”行为是指在生产作业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违章、盲从性违章、无知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管理性违章以及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 违章的现象难以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有:

侥幸心理。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省能心理。人们嫌麻烦,图省事,降成本,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甚至压缩到极限,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即得利益的诱因下,急易产生。

自我表现心理(或者叫逞能)。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有的新人技术差,经验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从众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尤其是一个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向瘟疫一样,严重威胁企业的生产安全。

逆反心理。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人们常常产生这种心理。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把领导的严格要求口是心非,气大于理,火烧掉情,置安全规章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 那么如何做开展好反违章活动呢?首先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做起”的理念,以完善“三项制度”为核心,以杜绝“三违行为”为重点,以实现“三个转变”为标准,以形成先进安全文化为目的。其次,是做好反违章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如用形象生动的事故录相片、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发生在身边的违章事故,经常对班员进行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事故的后果是,“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四害企业、五害国家”。另外,要明确反违章的工作方法。着眼于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全方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控、可控、在控。还有,要在活动期间进行监督检查,要认识到:制止违章是对违章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工作、对集体极其负责的表现。处理违章人员时,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处理一个人,教育一大片”,人人警钟长鸣。

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同时人也是脆弱的,我们应该把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但是,人们往往到生病时才知道健康的重要,发生事故才知道违章的可怕,受到伤害才知道安全的可贵。实际经验表明,反“三违”要控制16种人:一是不考虑后果的“大胆人”,二是冒险蛮干的“危险人”,三是冒失莽撞的“勇敢人”,四是盲目听指挥的“糊涂人”,五是吊儿郎当的“马虎人”,六是投机取巧的“大能人”,七是凑凑和和的“懒怠人”,八是委屈满腹的“气愤人”,九是难事缠身的“忧愁人”,十是急于求成的“草率人”,十一是心神不定的“心烦人”,十二是单纯追求任务指标的“效益人”,十三是休息不好身体欠佳的“疲惫人”,十四是变化工种岗位的“改行人”,十五是初来乍到的“新工人”,十六是力不从心的“老工人”。

上一篇:社会上的新闻小故事下一篇:生活垃圾场生态修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