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2024-05-08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精选6篇)

篇1: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社会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当代中国道德现状论文,欢迎查看!

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及其反思

摘 要:

当今中国的道德呈现“滑坡”或“失范”的态势,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焦虑。“我们的中国怎么了?”“中国人的良知去了哪里?”“人们心底的善念该如何守护?”从当今中国缺失道德的现象入手,提出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民众道德教育过程。

关键词:道德状况;道德缺失;道德建设

毋庸置疑,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的道德水平却不容乐观,不能简单地说是“滑坡”,毕竟这种比较需要选取参照物,说道德缺失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好一点。道德缺失是指在某个阶段,由于某种原因,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某种蜕变,道德的规范控制力减弱或者消失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道德失范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缺失的事例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一、当前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1.经济领域中的造假和欺诈现象严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欺诈行为、以次充好行为、坑害消费者利益行为的现象引起大众的普遍惊慌。“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瘦肉精”“转基因大米”事件、使得食品安全市场出现诚信危机。在金融、交通系统中,存在信用卡诈骗、倒卖票据、商业垄断等行为,都不断影响着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从以上事件中可以得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由于执法不严的结果,就导致商业领域中的道德缺失。

2.政治领域里的腐败和不作为盛行。中国人自古便是“以吏为师”在传统历史中,中国一直是“官本位”的社会,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然而在1978年巨大的社会变动下,长期形成的有效的规范、制度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官德败坏,官员对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的淡漠。这种政治伦理的实质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以权谋私、暗箱操作、贪渎腐败也大面积泛滥。在权与钱的勾结中执行“潜规则”,有些执法人员执法犯法、暴力的执法、漠视生命等,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这些现象的产生直接损坏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当前中国,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人们不再相信,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相反,公务员被定义为腐败的象征。从而,造成了社会的某些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社会生活领域中价值观异化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追求的是享受人生,重视物质的现实主义潮流,这种将金钱观摆在首位的价值观,是容易将世俗的东西取代了理想,功利取代了道德,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作为人生追求的典范。正如马基利亚式的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哲学一样,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景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私心观念极为普遍,人类互相救助的传统美德严重缺失,一部分人见死不救,少数见义勇为者在救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伤害,而又常常面临无人救助的尴尬境地。比如“小悦悦”事件。在家庭生活方面,所谓的伦理道德严重错位,“养情人”成为有钱人炫耀的资本、身份的象征。在学术界,盗版、剽窃、学术腐败等现象普遍存在。人们价值观的异化和错位,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不良的发展态势,丑恶的风气不断蔓延,人们心底的一份善念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这些,将会带来中国社会的混乱,不利于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二、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胡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他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已经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道德目标。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道德目标,必须找到道德缺失的原因。

1.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结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地域大、人口多、资源相对匮乏、生产力尚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严重,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导致在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道德领域的缺失和诸多不和谐。

2.社会转型造成的道德缺失。社会学家认为,道德缺失的原因归因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传统社会人际关系是简单的,是熟人关系。而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陌生人的社会,是靠一种“契约关系”来维持的。在转变时期,可以说各种规范没有健全,因而就出现道德层面的缺失的现象。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也有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在这种转型与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变得熟悉而陌生。现在的法律法规是不健全,但不代表没有法律法规,不代表漠视规范,漠视一切的心理。正如老子所说:“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现在所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种心理:什么道德?什么法律?所以,我们在建立规范的同时,面对的不仅是传统的规范,不仅是传统规范向现代“契约”转变的问题,也不仅是没有规范意识,而是漠视规范、漠视一切的心理。如何转变人们对规范的态度,如何让鄙弃规范转变成尊重规范?没有这种转变,法律、规范越多,违规犯法的事也就越多。

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当前阶段的发展中,经济的发展处于核心的地位,发展市场经济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道德层面的建立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不少人有了“金钱至上”的想法。似乎只要赚到了钱,一切都是合乎道德的和崇高的。造成许多的社会正义伦理和道德底线被突破,被扭曲。在某些方面,人们被这种以个人利益作为动力的经济所不择手段,使其做出的行为即不受道德良心的约束,不惜败坏社会道德,以致造成社会道德沦陷。

4.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就是不断把道德转化为法律的立法实践过程。很多国家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当GDP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各种社会矛盾更加突出,而当前的道德滑坡正是这些矛盾现象的折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度机制与法律体系并不够完善,对道德不能形成很好的支持。就拿日常生活中偷盗行为来说,当我们丢失贵重物品时我们几乎对抓到小偷找回自己的物品不抱任何希望。当今社会的偷盗事件频发,可是落网并受到制裁的占到的比率并不高。如果长期让有德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失德者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长此以往,人们便很容易有“人善被人欺,马善则被人骑。老实必被人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永远无法出人头地”等想法,社会道德自然难以维持。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事件,一位在外地打工的父亲,由于温饱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不得已偷了一家包子店的几个包子。被发现后在网上受到了大量网友的谴责。偷包子这种行为当然是不道德的,可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再想想这个问题,若是当前社会的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富差距缩小。这些偷盗事件会不会少一些呢?总而言之,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些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德文明的建设。

5.道德教育方法的缺失。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也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可塑性较强,长辈对晚辈的良好品行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之前,我们的价值观念是靠传统的儒家文化来支撑的,当时世人以读书为荣,而读书人又以修养自身良好的品行为重。目前现状来看,学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并不能很好的挡住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歪风邪气。人生价值观、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只是书本的教育,而应该更多地表现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熏陶和榜样效应对人内心引起的强烈影响。公民在校期间的道德教育,是一种简单化的形而上学,我们应将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落实在生活的实处,形成系统性的道德养成教育。

三、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目的是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道德建设奠定物质基础。而提高生产力需要中央决策者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升生产力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成型,但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因而必须强化行政监督、民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力度,使之成为法制监督的必要补充,在多层次的监督作用下,市场经济的运作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就会自觉遵守市场规则,严守道德行为规范。

2.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底线道德”这一原则,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应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法国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有一句非常发人深思的名言:“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是为人的常规。”我们由于长期缺乏层次性的道德教育目标,从而要求公民都“公而忘私”,将道德与私心对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的标志被许多人误解为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达,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东西反被中国人继承了,如官本位的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错误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

可以说,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犹如一个同心圆,尽管同心圆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也有一个道德核心标准―――“底线道德”即意味着道德价值目的和依据也可能有所不同。公民应具备共同的底线道德,比如人类自身特有的人道仁爱,家庭伦理以及社会公德。随着市场现代化的进程,建立一个普遍核心道德规范的定位,是我们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建立道德底线,首先就是要对人权的尊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我们要将道德适用的范围扩大,使得每位公民都能履行道德规范,同时也将道德标准降低到每一位普通公民均能接受,这也是公共的道德准则。道德底线的建构是道德现代化,道德发展的趋势,也是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建设新型道德体系的基础工程。

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目前阶段,我国法制建设尚未健全,面对造成违法违纪的,败坏社会道德的惩罚力度还不够,比如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对于制假售假,违反我国产品质量法相关条例的,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其次,出现个别行政单位执法不严,执法弹性过大,出现“以党纪代替法律处罚”的现象,司法人员、政府官员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握者,他们负有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义务。连这些社会公正的守护人都为了私利而弄虚造假,那就证实了公共权力的霉变、腐烂,社会诚信则将化为云烟。权大于法,使法律臣服于公权,整个社会就会导致出现“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的不良后果。最后,强化监督机制,向西方国家借鉴经验,将好的道德行为如: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道德规范有条件的法律化,将不道德的行为给以重罚,可以说,道德法制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双重作用下,才能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加强道德法制化过程,才能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即使是面对毫无道德良知的人,也会大大减少其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

4.完善民众道德教育过程。在当今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也是导致社会道德缺失的因素,然而在教育方面,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受功利原则驱使下,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也更加急功近利,只是片面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道德教育可能也更流于形式。他们追求更多的是物质享受的实利主义,价值观也用金钱观衡量。因此在我们接受教育的那一刻,一定要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维,全方位的进行公德教育,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道德教育活动,提升全民的道德认知,形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道德自律的社会氛围,促进和谐社会道德目标的实现。

最后,我们所要建构的新型的道德体系,它必须是包括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道德新理念,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道德观念,具有现时代中国社会批判和创新精神,融汇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和国外现代道德理念,并使这几方面融为一体。当前,面临道德缺失的现状,每一个中国人应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国家政府要建立全面的保障机制,真正落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信,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为构建新型的道德体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江翔.关于道德建设的几点认识[J].闽江学院学报,2002(10).[2]周建华.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三论[J].社会科学,2002(12).[3]张映芹.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1).[4]周庠聪.道德缺失:和谐社会的绊脚石[J].理论界,2006(10).[5]秦晓.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阿艳芳.道德“滑坡”了吗?―――对当代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个理论视点[J].毕节学院学报,2009(3).

篇2: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论文摘要:积极、健康、向上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道: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据调查表明,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公德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许多人装着睡觉,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多视角方面探讨:

1、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就业的热点目标,祖国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学校工作的老师要广、要快的多。而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当大学生身上已经反映一定的思想问题时,教师才被动的去进行教育,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针对性不强,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造成对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2、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与社会性发展不平衡。心理、生理疾病是人类个体与社会、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在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最终还要通过主体起作用,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运动而最终完成。根据认识理论,外在刺激不一定会简单地引起某种反应,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还有一个认知的过程,即主体的评价。正由于主体对客体的不同的认知而导致了不同的质、量、度的反应,而这种主体的认识结构,是主体在这一切生活经验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的沉积的结果。

3、社会教育乏力和家庭教育的失控。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运作和法规秩序尚不健全,和谐、公平、公正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家庭教育一方面大学生大部分住校,远离父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的思想道德的过程是呈阶梯状的,修养越好,站的台阶就越高,达到的境界就越高。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就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引导广大同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坚定广大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问精神。

2、转变思想教育观念。

面对新时期赋予给高校思想工作的新任务,抓住当代大学生求新、求特、求异、求乐等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生活的思想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求稳、求实、求高、求美,让他们沿着一条健康向上的轨迹成长。具体来说,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采取广大同学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感知和理解。二要以理说人,以情动人,以德服人。道理是科学,感情是艺术。入情入理,才能入脑入心。三要有创新意识。建立“三线一面”的教育途径。以德育课程为主线,进行正确道德观念的灌输,实现明理;以主题讨论会和学校传统活动为主线来实现激情;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导行;充分利用各学科、各领域的德育因素,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贯穿、渗透德育,寓德育于教学和活动中。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四要科学化。要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工具的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五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文化育人。六是树立典型形象,及时地利用身边人、身边先进事例作为榜样,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七是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同学在实践中达到育人目的。八是加强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现实环境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变“填鸭式”为“引导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九是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就必须整合各种要素,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在育人中的作用。

3、加强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

要努力优化校园和学生园区的文化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吸取大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心灵,振奋他们的精神,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进而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不受外来腐朽文化的左右。同时,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校园文化、学生园区的文化活动得以丰富多彩地开展。

篇3: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 在中国生产力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 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 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 结果表明,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 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 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 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 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 同样发现,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 具体表现在:

1. 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建立以来, 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 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 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 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

据调查表明, 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 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 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 “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 公德实践能力较差。

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 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 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 许多人装着睡觉, 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 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 理想信念意识不强。

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 毕业后没有前途, 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 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 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 考试舞弊, 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1.经济对大学生思想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困难。改革开放国门大开, 各种思潮纷纷涌入, 使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 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洋。收入待遇等因素使一些毕业生将外企作为就业的热点目标, 祖国意识在一些大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淡化。就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学校工作的老师要广、要快的多。而教育者往往不能提前把握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 当大学生身上已经反映一定的思想问题时, 教师才被动的去进行教育, 这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使教师的说教显得软弱无力, 针对性不强, 更谈不上“及时”甚至“超前”了, 造成对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局面。

2.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与社会性发展不平衡。心理、生理疾病是人类个体与社会、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在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而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 最终还要通过主体起作用, 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运动而最终完成。根据认识理论, 外在刺激不一定会简单地引起某种反应,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还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即主体的评价。正由于主体对客体的不同的认知而导致了不同的质、量、度的反应, 而这种主体的认识结构, 是主体在这一切生活经验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的沉积的结果。

3.社会教育乏力和家庭教育的失控。由于中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轨时期, 市场运作和法规秩序尚不健全, 和谐、公平、公正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同时, 家庭教育一方面大学生大部分住校, 远离父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基本脱节。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人的思想道德的过程是呈阶梯状的, 修养越好, 站的台阶就越高, 达到的境界就越高。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 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就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工作, 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 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 转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引导广大同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进一步坚定广大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

2.转变思想教育观念。面对新时期赋予给高校思想工作的新任务, 抓住当代大学生求新、求特、求异、求乐等特点, 探索适合他们生活的思想工作新途径, 新方法, 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求稳、求实、求高、求美, 让他们沿着一条健康向上的轨迹成长。具体来说, 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采取广大同学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感知和理解。二要以理说人, 以情动人, 以德服人。道理是科学, 感情是艺术。入情入理, 才能入脑入心。三要有创新意识。建立“三线一面”的教育途径。以德育课程为主线, 进行正确道德观念的灌输, 实现明理;以主题讨论会和学校传统活动为主线来实现激情;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导行;充分利用各学科、各领域的德育因素, 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贯穿、渗透德育, 寓德育于教学和活动中。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四要科学化。要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如今,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工具的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五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实现文化育人。六是树立典型形象, 及时地利用身边人、身边先进事例作为榜样, 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七是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广大同学在实践中达到育人目的。八是加强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现实环境出发, 从学生实际出发, 变“填鸭式”为“引导式”, 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九是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 就必须整合各种要素, 充分发挥各要素

3.加强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要努力优化校园和学生园区的文化环境, 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吸取大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产品的营养, 净化心灵, 振奋他们的精神, 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 进而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使其不受外来腐朽文化的左右。同时, 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中国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 使校园文化、学生园区的文化活动得以

总之, 大学是青年人才聚集、也是活跃思想、积极关注社会敏感话题的地方, 而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则是参与这些活动的主体, 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是不足为怪的, 不必惊慌失措, 也不必把一些影射在大学生身上的社会转型期所暴露的消极思想完全归结于大学生本身和高等学校, 最重要的是立足于社会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及时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正确的指导, 从大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出发来寻找思路, 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党团组织优势, 开展各种活动和讲座以及参加各种积极向上的公益活动, 让他们从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来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 2003, (3) .

[2]刘晓明, 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3]刘广珠.577名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12) .

[4]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 2004, (6) .

篇4: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关键词:当代社会道德;思考;滑坡;意识形态

修德普卢塔克曾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道德在一个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长久存在的。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会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它是人们把握世界和引导人们健康发展的标准和准则。对当代社会道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有利于人们对道德进行深省从而进一步建设。

在当代社会,一个个涌起的事件和案件,无不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矿难、诈骗、交通事故、制假售假、食品安全问题、天价医药费,再从三聚氰胺到上海“11·15”火灾到甘肃正宁县校车车祸,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安全......

一、造成当代社会道德现状的原因

1.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今的中国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正是这样的经济飞速发展引发了现在社会的一系列问题。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赶不上经济建设的脚步,这样必然会出现问题。于是“瘦肉精”来了,三聚氰胺也来了,随后的食品问题安全等也随之而来,这就是畸形发展的后果。

2.国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近年来,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等等问题,关系到人民最基本吃饭的问题。这些都不仅仅是商人道德上的缺失,更大一部分也在于国家法律制度的不够完善。

3.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冲击。身为“社会人”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

二、应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对策

(一)建立法律保障

过于松懈的监管、过多的法律空白,使犯罪成本变得如此之低。我们该更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健全的法律提供保障,即使是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会变得如此无力。法律,是维护道德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我们需要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二)建立合理的道德系统和网络监督系统

从基础上来说,法律的制定是要符合道德标准。建立合理的道德系统,可以为法律的制定提供基础,对于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也具有基本的意义。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迅速的了解到各式各样的信息。社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普适性的道德标准和网络监督机制,建立并真正的履行广泛的道德原则。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社会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差距如此悬殊,多少人自顾不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我们有健全的制度,有对每一个人平等和尊重。如果每个人能够通过正当手段为自己谋得幸福。那么那些为了金钱而产生的不道德行为,想必会大大减少。

(四)加强基层的公民道德教育

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成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行为规范。

(五)以教育为本

当一个十二岁的广州小男孩说出他的理想是要当一个贪官时,震撼我们的,恐怕不仅仅是这个孩子惊人的“成熟”。反观当前的教育,经济的腾飞、传媒业的发展,使很多幼小的心灵早早成熟、童真不再。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任由社会上道德败坏的案例侵蚀孩子们的内心,那么所谓的“社会道德滑坡”必然难以避免。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显然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

(六)加大反腐力度

坚决严惩“官员腐败”这一“大恶”,以使社会道德信条重新被修复为“不因小善而不为,不因小恶而为之”,才能促进我们社会道德的全面而迅速回升。

(七)支持企业公益营销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企业以公益营销,这样不仅能带动经济,也有利于当代社会道德的建设。

(八)持续“中国感动人物”评选

感动人物的评选,有利于在群众中树立榜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鼓舞人心。

三、结语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这样说。道德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社会。道德滑坡是当代社会必须直面不容回避的事实,从现在起,全民族应一起为之恪守,每个人应当以身作则,做一个严于律己、恪守道德的人,为祖国的道德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汪琼.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的一点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2001-03-01.第三期

[2]王韵尔.当今社会道德状况调查及思考[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df1be010007dt.html 2007-02-04

[3]李说.论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

[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8664b0010133ks.html.2011-12-17

[4]罗亚田.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现状剖析[EB/OL].

http://blog.gmw.cn/blog-137693-378351.html. 2011-10-18

[5]新华网.加多宝五年三次亿元捐赠 倡导“以善促善 人人公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3-05/09/c_124686828.htm.2013-5-9

[6]学优高考网.当前社会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途径[EB/OL].

篇5: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摘要: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在近年来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这不光是个人品质问题,更是社会道德问题,而其中反应出来的,也可窥见当今社会法律、制度、教育等各方面的诸多问题。从此类事件着眼,我们也能够发现社会道德现状的种种问题和背后引人深思的原因。

关键词:道德、法律、制度、教育

近年来,老人摔倒无人搀扶酿成悲剧的消息屡见报端。这不禁使我们深思,一个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国家、一个被称为“礼仪之邦”的国家、一个以“仁义礼智信”为君子标准的国家、一个数千年来都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的国家,其人民,为何对老人摔倒屡屡视而不见?导致此现象的根源又在何处?

一、何谓“道德”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道德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道德使人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道德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道德作为一种评价系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中,二、原因何在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并非惯例,然而近年来,这样的事件却频繁发生。那么这样的现象发端于何时?又为何在近几年越来越泛滥?

著名的南京“彭宇案”可谓揭开了老人摔倒无人扶起的序幕。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人徐寿兰赶公交车时跌倒,到医院验伤,发现需要更换人造股骨头之后,咬定在车站把她扶起并陪同她前往医院的彭宇是肇事者,彭宇因此被徐寿兰告上法庭,最终被判赔偿徐寿兰45876.6元。

此后,类似案件在国内屡屡发生。2009年10月21日,天津市民许云驾车经过红旗路时,发现67岁的王秀芝老人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后摔倒,他随即停车叫来120并将老人送往医院,不料老人事后一口咬定是其撞伤了自己。随后,天津市红桥法院一审判决:许云鹤承担40%的责任,赔偿费10万余元。

2011年8月28日,江苏南通大巴司机殷红彬驾车时发现一位摔倒老人后对

其进行帮扶,老人也感谢他做了好事。就在殷红彬驾车离开后交警接到群众报警,称一辆大巴撞倒一名老人后逃逸,而老人也坚称被大巴撞伤。最后大巴监控系统所拍摄录像证明才为殷红彬确系助人为乐。

广东肇庆,搀扶摔倒老人者竟遭到老人女婿殴打;辽宁朝阳,因交警出具了证实搀扶者无责的监控录像,老人儿子竟冲进交警队殴打交警,打砸办公室;北京,儿子将父亲背到搀扶者的家迫使对方替他交了住院押金.......不是老人摔倒后从来就无人搀扶,而是在众多被人搀扶的老人纷纷“倒打一耙”后,搀扶老人,似乎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行为。

三、路在何方

1.法律保障

在“彭宇案”的宣判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从常理上分析,其(彭宇)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是仅仅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做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送医?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垫付医药费?难道只有你撞了人才能去扶、才能送医、才能垫付医药费?难道所谓的“见义勇为”“乐于助人”都不可能无故发生,都只可能是做了“亏心事”后才有的反应?这样的判决,即使不谈是否否定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尊老爱幼”的基本道德理念,单单从逻辑上来看,也已经伤透了天下愿做好事的人的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几乎是变相地得到了法律层面的肯定。

同样“许云鹤案”的宣判词写道:“根据天津市天通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情况说明‘不能确定HAK206号小客车与人体接触’的含义为‘不能确定HAK206号小客车与行人王秀芝有接触,也不能排除HAK206号小客车与王秀芝没有接触’。”不能肯定有,也不排除没有,那么就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就要承担高达10万的赔偿——如此判决,怎能让人信服?这样的法律漏洞又怎会使更多摔倒的人不反咬一口以骗取经济利益?又怎会让更多的人敢于放放心心做好事?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法律中,更缺乏对道德的人文关怀。没有以人为本理念的法律的约束,只会让更多的人忘记道德的底线,只会让更多无视人性、践踏生命的悲剧发生。回顾近年来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从三聚氰胺到上海“11·15”火灾,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到甘肃正宁县校车车祸,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类似事故层出不穷,生命安全的保障一次又一次地挑动我们的神经。如果我们的社会道德足够健全,食品制造商又如何会置人身体健康于不顾,一次次植入令常人匪夷所思的化学成分?如果我们的社会道德足够健全,又怎会有人为了背后庞杂的经济利益链条而置人生命安全于不顾,以致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过于松懈的监管、过多的法律空白,使犯罪成本变得如此之低!法律,就是要把某些心存恶念的心强行引到正途上来。没有健全的社会道德体系,更没有相关的法律能够约束道德,甚至扶一位老人还需事先拍照存证、还需找周围旁观者证明,难道这不是社会的悲哀?我们该更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健全的法律提供保障,即使是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会变得如此无力。

法律是道德的后盾,没有法律的支持与提倡,道德的底线只能一降再降。为什么老人摔倒后有那么多人围观却鲜有人去搀扶?不是道德已经真正地在现代人心中死去,而是“彭宇案”“许云鹤案”等等事实让人寒心地发现,法律,并

没有提供给我们对道德的支持与保障。如果连老人摔倒做出上前搀扶这样几乎本能的反应都变得如此困难,那么在其他领域,会有更多人无惧道德的审判、无惧法律的制裁。

缺乏人文关怀的法律顾及不了道德。缺乏人文关怀的法律甚至保障不了道德高尚者的基本权益。

法律,是维护道德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2.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为什么会有老人摔倒后反诬救助者?为了得到高额的赔偿——尽管他们通常打着“钱不是目的,关键是要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旗号。为什么老人又会需要如此高额的赔偿?如果他们本身有很稳定的收入、有完善的医保社保,他们还会不会昧着良心铤而走险,与帮助过自己的人对簿公堂?未必。

当前社会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东西差距如此悬殊,多少人自顾不暇。当生存都觉得缺乏保障时,又有多少人还能考虑到道德?如果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就会有合理收入,又有多少人还会制假售假?如果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就能够在社会立足,又有多少人还会用不正当手段屡屡制造潜规则?同样,如果老人的医疗都有所保障,他们还会因为害怕承担数额巨大的医疗费,而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吗?

矿难、诈骗、交通事故、制假售假、食品安全问题、天价医药费......种种问题,暴露的是其中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和早已被金钱扭曲的人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我们有健全的制度,有对每一个人平等和尊重。如果每个人能够通过正当手段为自己谋得幸福。那么那些为了金钱而产生的不道德行为,想必会大大减少。试想,搀扶一个摔倒的老人都有可能承担经济赔偿,那么在目睹别人遭遇困难甚至危险的时候,也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会选择冷眼旁观。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中,18个路人的漠然走过。难道他们就真的是铁石心肠,可以对一个浑身是血的小生命视而不见吗?不,是制度的缺陷使他们不知道如果救人是否会被被讹诈,是否会被其家属要求承担责任。

救助老人反被诬告,这样“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频频上演。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我们并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把一些为生活所迫的人真正逼上了邪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舍己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些美德是否真的会因为没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而变成当今社会的奢侈品?

3.教育为本

从毒奶粉到儿童用品违规使用添加剂,再到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孩子们是社会道德缺失的受害者。而无论我们的社会道德令人担忧的状况已经达到了何种地步,未来社会道德进步的希望,依然在下一代。

当一个十二岁的广州小男孩说出他的理想是要当一个贪官时,震撼我们的,恐怕不仅仅是这个孩子惊人的“成熟”。反观当前的教育,我们交给孩子们的除了应付考试,在德育上,我们做了些什么样的努力?有德无才是残次品,有才无德则是危险品。学校交给孩子们知识,却鲜有学校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很多孩子小小年纪便多才多艺,甚至在家庭的教育下学会了算经济账、算人情账。经济的腾飞、传媒业的发展,使很多幼小的心灵早早成熟、童真不再。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任由社会上道德败坏的案例侵蚀孩子们的内心,那么所谓的“社会道德滑坡”必然难以避免。而在搀扶摔倒老人反被诬告的事件频频发生后,更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教导孩子“少管闲事”。2009年10月,重庆市万州区分水中学初二学生万鑫在赶场途中扶起摔倒老人,竟被老人告上法院。这样的事实的确让

所有想做好事的孩子寒心。而在这样的事实下,我们又该拿怎样的事实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样的原本朴素的道理呢?

人之初,性本善。试想,如果连孩子都有很重的防人之心、如果连孩子都会以怀疑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如果连孩子都不愿意相信这世界还有真善美,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道德,还有什么希望?我们的国家与民族还有什么未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显然是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而传统文化教育除了现有的经典阅读以外,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一种敬老爱老、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这样的风气又与成人的示范与楷模作用密不可分。不要让孩子们真的连搀扶一个摔倒老人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让搀扶老人的孩子受到莫大的伤害。道德,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大爱。爱己及人,是最朴素也最珍贵的道德品质。

篇6: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2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基本状况

(一)政治素养方面。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比较健康,政治评价更为积极,政治鉴别力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形式,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基本问题有着一致的认同。关心国内外大事,政治视野开阔;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对我国未来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充满信心;拥护邓小平理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遍认同;政治信仰以共产主义为主,宗教以及其他信仰方式同时存在等。大学生对政治问题、重大政治事态的看法多能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明确意识到了国家政治环境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学生对政治生活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以及国企改革与发展问题都比较关心与担心。学生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政治心态渐趋成熟。学生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并能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看待国际关系,逐步认清了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以及各种破坏祖国安全统一的思潮和势力的本质面目。

(二)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方面。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总体道德水平较高,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有较强的认同感,处理实际问题时方式更为灵活;基本道德观念初步形成并日益稳定,道德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同时部分呈现出功利主义的特点;社会亲和力及认同感加强,同时道德评价方面广泛存在双重标准;社会竞争以及危机意识加强,充分理解竞争的内涵并且参与到其中去;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虽然有现实性因素存在,基本上仍呈理想化状态。

(三)个人道德素质方面。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趋于客观全面,同时存在不稳定性和自我矛盾的一方面;心理素质日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强,面对日益增强的社会压力能够以较为成熟健康的心态应对,同时存在部分消极态度;心理问题仍然存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较为单一,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提高;学习欲望强烈,学习手段现代化,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学习的目的性多样化,显现出较为浓厚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自我定位较为客观全面,就业的观念更新较快,择业面拓宽,就业意识更加务实。

大学生自我的认识趋于客观,危机与竞争意识增强。当前大学生已经能正视社会的变化,自觉增强危机与竞争意识,使自我评价与社会要求趋于一致。学习欲望增强,大学生已开始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他们对学校教学改革滞后,不能满足渴求知识的成长愿望与社会需求的批评上,当前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成才意识趋浓,明显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就业方向明确,目标选择比较成熟。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对社会大环境及其变化趋向有了深明的了解,已跟上社会的形势,表现理智与成熟。

当然,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明显有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增大,学生的思想焦虑增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前,由于部分学生心理准备不够,信心不足,加之对学校教学改革、教学条件不满等原因,学生思想焦虑增加不可避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是一个中心,即以自我成才为中心,眼高务实;两重矛盾,即青年学生自我期望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和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校园文化现实矛盾;三种压力,即大多数学生感到在校学习有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四个转变,即大多数学生由关心西方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社会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会、由立足现阶段转变到放眼新世纪。五个更多: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兼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主体性。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青年学生对成材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时代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的时代特征。不稳定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认知水平偏低。留在表面上,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感性、模糊以至错误的认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够坚定,缺乏信仰、信心与信念。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部分学生一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参与政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对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倾向比较突出。这一对宗教信仰尤其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倾向。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上还存在幼稚与不成熟的一面。

(二)价值观倾向利益化。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并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对奉献与索取统一的要求更为实际。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强调立足自我兼顾他人,行为方式更多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过于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

(三)公德践行能力较弱。现代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许多学生为贫困地区、贫困学生、灾区捐过款,去社区照顾孤寡老人,但是,公德践行能力弱,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自理自立能力差,依赖思想严重,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差,起床不叠被子,有些同学甚至被子衣服都带回家父母洗,自己卫生搞不好也不注意公共

卫生,图书馆里的一些书和杂志常开“天窗”,借学校助学贷款不还等。当问及“是否有乱扔垃圾的行为”时,大部分的学生答“偶尔有”或“经常有”。当问及“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存在偷窃、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时,你会怎么办?”一半以上 的学生选择了“不告发”。

(四)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大学生认为接受高等教育也不一定有好的出路,老实安分的读书没有前途,所以出现厌学甚至逃避学习的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毫无兴趣,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攀比、拉帮结派、早恋、追星等上面而荒废了学业。

(五)传统美德认同度滑坡。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学生认为“助人为乐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尤其是许多家境富裕者出手阔绰,生活作风不佳。“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与人完全平等,不必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了”等等。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有些学生把高消费看做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从而导致思想言行失范、消费大手大脚、经常打电话向父母要钱等不良现象的普遍存在。

(六)自由散漫思想严重。当代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不良风气。随意说话,迟到旷课,甚至于考试作弊的现象都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发人深思。在提倡纪律提倡诚信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反思的事情。“在我们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的确,没有组织性纪律性的人,会将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带入工作学习中,这将导致与他人的合作的不协调,给他人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自身的工作效率更是大打折扣。“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有了纪律,才能保证每一个个体都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才能,使集体处于高效和谐有序的运转状态中。

(七)网络等媒体负面影响较大。当代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等新闻媒体,在网络普及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接受着飞速更新的思想、知识的冲击与感染。从书报、电视、到虚拟世界,各种媒介都将最普通的,未经筛选的信息呈现出来,而当代大学生往往毫无保留的接受,产生如沉迷于对偶像的不切实际的迷恋与幻想,深陷网络游戏与虚拟世界的泥潭无法自拔等诸多不良后果。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普遍关注并且共同承担的责任。一方面,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所有的宣传媒体都应该切实的对大众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要把握好分寸,正确的选择健康向上的媒体信息,不做虚拟世界的思想俘虏。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在日常教学中要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而促进他们形成更高的道德行为和适应生活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发挥日常教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方式,整合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多种方式地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首先,发挥课程教育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专业课是大学生学好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掌握专业技术本领,突出专业特点的重要一环,起到培养大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等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树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精神。其次,坚持和完善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制度。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编写宣讲提纲,规定教学学时,认真组织实施。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要积极承担有关教学任务,同时聘请院外有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适时举办专题讲座。比如,开展学习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专题讲座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很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再次,教师负有育人职责。大学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教师的形象、思想品质和崇高使命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久远的。广大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人格魅力能深深地影响、感染着大学生。因此,要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教师要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渗透到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中去,使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思想的升华,心灵的净化。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使大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把德育与智育统一起来。广大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经师”,更要做学生的“人师”。

(二)学校管理要围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管理也是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管理的目的可以直接产生教育的效果。日常管理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重思想道德教育轻学校日常管理的结果只能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会软弱无力;重学校日常管理轻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就会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规章制度就会变成简单的条条框框,日常管理就会变成单纯的行政指令。只有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养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又要靠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之中,使学校日常管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有效性,必须不断探索教育和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严格的管理过程中,实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将外在的规范性管理化做学生一种内在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管理的教育目的。如:在对学生的奖、惩、贷、补、助等工作中,充分利用管理的教育和导向性,使学生鼓足勤奋好学、勇于争先的干劲、培育乐于奉献、知恩图报的情操、树立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将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管理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简单的说教所不能的教育目的。

第二,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在与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中,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更能全面地、切合实际地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

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在道德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他们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得力助手和重要依靠力量。让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既能补充学校管理队伍的不足,减轻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参与学校的管理中得到教育、锻炼和提高。

(三)在社会实践、文化活动中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融入于之中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和时代的步伐,要针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态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而不是脱离实际、僵硬的说教或就事论事的随机教育。只有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这一灵活、丰富、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有效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但他们却缺乏实践的锻炼,缺少对社会的了解。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种教育形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如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各类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真体察民情,了解国情,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劳动观念等教育。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于其中,融科技、艺术、文化和体育与一体,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身心素质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群众性活动。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熏陶、激励、娱乐、辐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

上一篇:徐志摩经典诗句语录下一篇:医院电梯运行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