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公德问题

2022-06-26

第一篇:当代社会公德问题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守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产、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插队、课桌椅上乱涂乱画,诚信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能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精神差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然极为重要而紧迫。

对此,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二、家庭教育的功利在思想制约了学生

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规范的内在原因: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有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看见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我们做了一次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将调查问卷随机分发给青岛市大学生。他们来自: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以下是回收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比较强,并且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自身的社会公德的修养,而且有54%的人认为大学生生活中增强道德修养最重要。查明当代大学生的增强道德修养的自学性很强,并且有40%的人认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一般,只有15%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很好,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很强的,但践行的不够,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广为称颂的言辞,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在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人才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本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6%的人对考试作弊是坚持制止,32%的人认为对这种行为可以理解,只可1%的人对此行为予以支持,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还是有待加强,这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要靠在学生自己增强诚信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天,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0%的人会主动给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让座,4%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还是有所欠缺,我们的调查还显示了有20%的人会在公共场合把手调为振动,有60%的人反对不排对,但只有15%的人会反对并制止,大部分还只是反对但不制止,这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还有“知行脱节”的现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说,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大学生

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到有59%的人会在没人的时候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只有29%的人在人有和没人的情况下都坚决不随手垃圾,随地吐痰,还有调查还显示有50%的人会为了操近路而践踏草坪,这些都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有一事实上的环保意识,但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常常为图一时方便而违背社会公德,许多人不能做到有人与没人的场合一样地从自我做起。

4、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有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尽其力不所能地关心和关爱他人,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有6%的人经常做公益活动,有38%的人有时做公益活动,有45%的人偶尔做过公益活动,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些许问题。例如对公德的认识程度不足,心理机制不够完善,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系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并且由于个人和自我意识比较强,容易忽略他人感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出以下几项解决方法:

一、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众所周知,在思想道

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探子 我们生活实际的,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那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细化道德行为尤其要注重大学思修课程的安排与设置,要注重社会公德版块的教育,树立公德模范,首先,要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注重宣传教育,依赖大众传媒的广泛影响力,开辟新闻媒体专栏、专版、专题节目,集中宣传公共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要有主人翁意识,对损坏公共财物,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及时制止;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尊重他人的情感需求及不同地区人的生活习惯,尊重不同种文明。同时,要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公德的活动,开展以公德为主题的合唱比赛,全院参与拍摄公益短片,选取校园公益之星,树立公益典范。

二、努力改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即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深化公德意识形成自己的公德理论,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大帮助,大学生从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化新化,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我们校有社会同心行社团专门面向奉献社会、多方募捐为希望工作、“三春蕾计划”服务也有青十家会社团,志愿学生颇多。在实践中,他们的公德意识提高较快,我们宿舍有两个社员是社会同心行社团会员,经瞬息周末时间在外义卖报

纸, 帮助贫困儿童,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爱心、公德心的提升。

三、继续和弘扬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道德修养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内部机制的核心,即古人强调的:修身为本,我国古代优良的道德传统是千百年来的精华,宋明理学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要求精细,虽然在现代看来有些苛刻,但是仍有可取之处,现今我国的社会公德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继承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是密不可分的,道德境界犹如阶梯,弘扬传统道德,就为现代被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示范机制,将广泛性和先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道德榜样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集散要中体现着先进性的道德要求,自道德榜样学习有利于提升自己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对榜样产生敬佩,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吸取力量。例如我国“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对公民道德素养就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我校的“公益之星的评选也一样,每一位参与者都用自己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同时也在其内心深处产生正面影响,起到典范的积极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仍需进一步的努力探索,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要尽力营造方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共财物,保护互不干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大学生整体公德意识。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实践报告4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系部:制药工程系 专业:医药营销

班级:营销1104班 姓名:李亚珂

王亚娴

学号: 24

13

第三篇:关于当前社会公德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12级营销二班、吴海涛、120110236

关于社会公德的定义: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道德的要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对遵守社会公德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解当前社会存在的主要社会公德问题,我特别制作了一份关于当前社会公德问题的调查问卷,问卷一共有16个问题,其内容如下:

1、 您的性别是?

2、 您所在年级是?

3、 您认为社会公德的内涵是?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B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C生态和谐,社会进步

D其他

4、 您认为自己的社会公德心强烈与否?

5、 请问您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吗?

6、 您认为以前的社会公德与现在的社会公德相比那个更高?

7、 您认为社会公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为?

8、 下列不文明的现象您是否经常看到(多选):

A乘坐公共交通是争抢、拥挤

B公交车不礼让

C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幼病残孕及抱婴儿的乘客让座

D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争吵、说脏话

E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打喷嚏、咳嗽时不加遮掩

F其他

9、 遇到上述情况,您的态度是:

A看不惯

B习以为常

C其他

10、 您如何看待公德心强的人:

A支持他们,以他们为榜样

B他们做他们的,与自己无关

C其他

11、

12、 您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德处于什么情况 您认为大学生应该为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去邪、扬善惩恶的社会

风气做出贡献吗?

13、 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多选):

A 不能形成足够的舆论压力

B管理存在盲区,并且执行不力

C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D其他

14、

15、 您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需要提高吗? 您认为该用什么方式;来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多选):

A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B制定法律法规约束人们行为

C教育为主,惩处为辅,加强管理

D其他

16、

此次问卷调查为网上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3份。根据分析,年龄在20-40之间的人社会公德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有百分之70的人认为社会公德的内涵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大部分人认为以前的社会公德比现在的社会公德高。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不文明现象主要有乘坐公共交通是争抢、拥挤和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幼病残孕及抱婴儿的乘客让座。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强烈。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是人们认为社会公德缺失的最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五大方面。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 您对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有何建议?(填空题)

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产生的。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也有很多人对社会公德持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认为社会公德与自己的行为没有关系,提高公德心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社会公德是体现一个人自身修养的重要方面,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社会如果每个人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文明、和谐、美好的。

大学生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大学生也在社会公德上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对于社会公德,都知道如何去做,但是缺乏行动。就排队问题,看到有人插队,大部分人只是在心里抱怨,抱怨说明他知道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是却没有用实际行动阻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究其根源,是大学生不知道去表现自己,不会展现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性格的内向,不敢说、不敢做,这也应该是教育的失败。其次,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大学生都有待提高,有许多人是被动参与公益活动,当今社会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当然不否还存在许多为社会服务的人,正是应为如此,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以实际行动去影响下一个时代,而不是随波逐流。最后,社会以及学校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方面做得欠佳,大学生对于学校的社会公德教育不是完全认可的,这体现了学校在公德教育方面存在的空白。当然,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活动也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形成。因此,学校在进行公德教育时,应该统筹安排,合理引导,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时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会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变的更加丰富多彩。道德具有普适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皆适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篇:吉林市民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

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重人、关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相互

尊重、关心和照顾,才能避免造成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建立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使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尤其要教育青年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二)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

(三)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

(四)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

(二)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

(三)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

(四)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

第五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人民生活福利,社会公正,贫富问题等和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官员腐败。

在如今的社会中,官员腐败算是中国最大的矛盾,人民对政府的期望之高,以及大部分地方官员的表现令老百姓过于失望,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个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和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然会影响到政府的威信,老百姓心中的不满和经过长久的对政府的失望会引发不可想像的大问题。

二、贫富差距过大

现今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标准的底线,数据大家可以去网上查。差不多从中国20%的人口掌握着80%的财富,已经让老百姓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心理不平衡,由此产生了种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从社会的仇富现象就可见一斑。这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及其有害的,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如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种种措施,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三、人口问题

先当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从开展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对中国人口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差不多减少了近3亿人口。但是到现在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独生子女太多,产生了以后其结婚后负担太重,到后来一对夫妻要负担12个老人;到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增多,中国提前进入了老年人社会,依此出现的福利和照顾问题;以及重男轻女思想引起的男女比例失调,中国有近3700万人口可能找不到老婆。

四、环境污染

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快,以及制造工业的发达,在全中国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年底已经是世界第一,到工业污水到处横流,没有进行废水处理,以及工业垃圾电子垃圾无法有效的处理。各处水源污染,引起了环境的破坏和各种疾病的流行,这可是关乎到全中国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五、思想道德败坏

如今的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思想混乱,人人向钱看,盲目的崇洋,对中国缺乏自信,带起了各种道德问题。从黄、赌、毒横行,到食品掺假、婚外情泛滥,扰乱家庭和睦、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优秀的,以及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渗入生活中,破坏了法律的威信,还有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高和低龄化,社会治安差,人们生活的没有安全感,人情的冷漠,对社会不关心,事不关己等等。

上一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下一篇: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