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核桃飘香时散文

2024-05-12

又到核桃飘香时散文(精选11篇)

篇1:又到核桃飘香时散文

又到核桃飘香时散文

下班回家时,看到路边的水果摊摆上了核桃,急忙跳下车子,买了一提包。看着这些包着黄褐色硬壳的坚果,我的心在寒冷的秋风中泛起阵阵暖意。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两间正房的窗前各种着一棵核桃树,树长得非常茂盛,树身粗得大人都环抱不住。听外婆讲,是我妈妈十岁那年外公从野外移植回来的。

春天,核桃树发芽、长叶,然后开出淡绿色的小指粗细的穗形花,花落之后就结上了毛杏子大的绿色果子。

整个夏天,我和弟弟就在核桃树的浓荫下学习、游戏、缠着外婆说故事。不时地瞅瞅树上的核桃,巴望着它们快些熟。一次嘴馋的弟弟忍不住砸开一颗青皮核桃啃了一口,被涩的直咧嘴。看着他那鬼样子,外婆核桃皮似的脸笑成了一朵盛开的九月菊。

当天上传来第一声雁叫时,核桃就成熟了。在生产队赶大车的二舅拣个月明星稀的`的夜晚,(因为白天要上工)抗架木梯爬上树,用力摇树枝,只听得“噼噼啪啪”响,那些裹着青皮的核桃像急雨中的冰雹接连不断地落下来,敲碎了一地的花影、月影、人影。

我们终于可以尝到散发着油香味的核桃仁了!在昼长夜短的冬天,我和弟弟的早饭差不多每天都是核桃仁小米粥。早上六点钟,当我被外公的那只老式闹钟叫醒时,第一眼看到的总是灶台上红红的火苗,接着闻到砂锅中核桃粥的香气。喝上一碗热热的核桃粥,我和弟弟就踩着厚厚的积雪摸黑去上学,一点都不觉得冷。听我那当略懂医道的外公讲,核桃仁有补脑、润燥、止咳的功效。时至今日,妈妈都说我的一头乌发得益于幼时的核桃粥。

村里要是谁家生了小孩子没奶水吃,外婆就会把她的大襟袄撩起一角,包上一包核桃颠着小脚给这家送去。嘱咐伺候月子的人把核桃仁用擀面杖捣碎,拌上红糖用开水冲了给产妇喝下。说也奇怪,不出三五天,奶水就会像喷泉似的涌出来,一家子乐得眉开眼笑,对外婆自然是千恩万谢。我也跟着沾光,能多吃几块满月饼。

而今又到核桃飘香时,我用电磁炉不锈钢锅煮出的核桃粥却再也没有了儿时的甜香。物是人非啊,外婆,你叫我到那里去找那情、那景、那浓香呢?

篇2:又到核桃飘香时散文

每天在校园里重复着单调的生活,甚至有些寂寞乏味,校园四处都有人工花圃,也有各样的花草树木,却很难找到能为之心动的。

那些花木在人工的精心培植呵护下都长势很好,郁郁葱葱,姹紫嫣红,数不尽的风情。但在我看来,都是那样的千篇 一律与单调,那常年开不断的花,红不断的红,落不断的落,甚至让人有点厌倦的感觉,觉得那花开得近乎有点假,有些造作。要么是浓烈的香气刺鼻,昭示它的存在,要么是毫无香气。只用颜色标明它与叶的差别,只是那样大红大紫的炫耀着色彩罢了。由于太过泛滥了,也不置引起太多的注意与怜惜。

今天,雨过天晴,在校园的一个角落(还未开发的地方),我意外发现了几株不甚高大的洋槐树,开满了一串串白色的小花,如铃铛一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恍惚清泉滴落的声音。走近,还有点点的雨珠未晞,垂挂在树叶和花瓣上,亮闪闪,如夏夜天空的星星,如清纯净亮的`少女的眸子,如一粒粒新产的珍珠。闭上眼,深深呼吸,那洋槐花淡淡的幽香如笛声般悠扬,直沁入心脾。那花香淡远幽香,在空气中有一丝丝甜润的气息,俨然香暖。那槐花开得正好,既不是羞怯的青涩未开,也不是将近零落,而是恰到好处。

那槐花的馥郁馨香,把我的思绪带得很远。从小就对槐树很熟悉。记得上小学时,小小的村校简陋至极,毫无人工花圃可言。有的,只是土操场的农田及操场周围几棵老槐树,树下几张土制的乒乓台。在记忆中,每到春天,周围农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漫山遍野弥漫开来,槐花也在这时尽吐芬芳,由此招来络绎的蜜蜂蝴蝶。

在儿时的记忆中,想起那校园里的野蔷薇,油菜花,槐花,以及擦了无数次的教室的玻璃,上课下课的铃声,和操场上像烟火一样升到空中的一阵阵明亮的欢笑,单纯,自由,愉悦的笑声伴着槐花的香气随风飘得很远很远……

记得那时,我家屋后也有几株槐树,也不甚高大,却每到春天也热热闹闹地开了满树的花。每当这时,母亲蒸“清明花粑粑”。鲜嫩的清明花尖带露珠掐下和上细白的糯米面。揭开盖子,刚出笼的清明花粑,草木的清新,糯米的香味迎面扑来。一种诱人的味道,散在空气中,萦绕不去。母亲也做“槐花糕”,“槐花饼”。热乎乎的槐花糕,白嫩,清香,甜润,细腻;金黄的煎槐花饼,还带着滋,滋的煎炸声,酥脆,爽口。这对年幼而又馋的我们兄妹三人来说无疑具有莫大的诱惑,每到这时我们都会催着母亲做。现在感悟,那槐花糕里面包含的更是母亲的浓浓爱意,那是年幼的我们心灵的渴望,满足,依赖,温暖。

给家里打电话,传来母亲柔和的声音。彼此问了一些日常的生活琐事后,一向少言的母亲就催我挂电话(母亲那是心疼我的电话费)。我依旧恋恋不肯,告诉母亲我想吃她做的槐花糕,煎的槐花饼。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母亲才哽咽地说明了原委。原来,前不久,母亲为外出务工的二哥二嫂精心准备了香肠,皮蛋等,而二嫂却嫌弃不要。这让母亲很失望,伤心。母亲觉得我们兄妹都长大成人了,都离开父母寻求自己的生活,心也离父母越来越远,不再依恋父母,似乎不再那么爱父母了。母亲破例说了很多很久,我一直静静用心听着。末了,我感慨地说道:“妈妈,不管我身在何方,我的心依旧留在你的身旁,正如我任然喜欢你做的槐花糕那样”。

人一淡忘那些纯真,质朴,温暖的记忆,就如失根的兰花,逐浪地浮萍,因风四散的秋蓬。

到过好几所学校,都不再有槐树的影子。也许是有人嫌它一年只开一次花,而槐花也不见得特别,因此都不愿种。花圃种尽是些常开不败,或有些不常见的花草。长期待在校园,竟有好几年不曾领略槐花的风姿,呼吸它的幽香。

篇3:又到马兰飘香时

我出生在城里,在城里呆到8岁,因为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所以我与弟弟随母亲回到乡下。那时,我才发现,乡下才是真正的乐园,跟同学满山满野的乱跑,也不用担心人家说你野,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是城里人,所以他们对我特别客气,争着带我去好玩的地方,找好吃的果子、草根解馋。

春天到了,平时跟我疯玩的同学一放学就急着赶回家,因为她们必须去剪马兰,那可是一家人第二天饭桌上的菜。疯惯了的我一下子没人陪我玩,总觉得特难受,后来,我煞有介事的对母亲说,我长大了,要为家里做点事情,我要去剪马兰,给家里省点菜钱!

每次我把马兰剪回家,我总是很得意,因为,我每次都能把母亲给我的小篮子装得很满!有一次,我听到隔壁的阿婆跟母亲说:“你家的妞妞真乖,在城里长大,回到乡下也这么能做。每天都去剪马兰。”母亲很高兴,“乖倒是挺乖的,只是让她去剪马兰,也是挺难为我自己的,哪些是马兰,哪些是野草,她都分不出来,所以,我每次都要挑好半天,有时挑出来的马兰只有一半,我还得给她炒好,装在碗里只有一丁点。只能多拌点豆腐充数。你没看见,她每次回来,都弄得一身的泥巴。我每天都要给她洗衣服。不过,在城里长大的,从没做过,能想到给家里做点事,也挺难为她的。”

听完母亲的话,害得我脸红了半天!其实,剪马兰的时候是我玩得最开心的时光了。每次,我都跟在表姐后头,我拎着一个最小的篮子,而表姐的篮子是我的四五倍大!她们埋头找马兰的时候,我就在地里玩泥巴,挖冬眠还没醒过来的青蛙,当然有时候也会挖到蛇,那时候,我就会被吓得哇哇大叫。玩够了泥巴,我就去摘紫云英,我在绿色的紫云英地里,挑开得最好的花,摘了满满的一大把,再挑几根很粗的茎,做成一副花眼镜或者编成一个花环,当我得意的向表姐她们炫耀时,她们总是笑笑,继续干活。玩得差不多了,才动手剪,猫着腰,在草丛中乱翻,只能找到零星的几根,还是黄瘦黄瘦的。看着表姐圈定的地盘里的马兰又大又多又嫩,我只好跟在她后头,挑她拣剩的,到后来,就不自觉地跑到表姐的领地,看看表姐没有责怪的表情,我便心安理得地跟她分享。天也快黑了,该回家了,可是我的篮子里的马兰只能很勉强的铺在篮底!而表姐她们的大篮子已装得满满的。这样回去,就算母亲不说,一路走回去,也会被邻居笑话的,所以,我就很无奈的对表姐说,让她们自己先走,我一定要把篮子装满了再回去。表姐当然不放心把我一个人留在野外,她们就每人从自己的篮子里拿出一大把给我。

每次剪马兰,表姐都会很紧张地把我带在身边,防止我跑丢了或者闯下什么祸,尽管如此,我还是时不时地给大家惹麻烦。有一次,也是表姐带我去的。刚开始,我还很老实地跟在她后头,到后来就不知不觉地就远远地落在了后头。没人管我,我也乐得轻松。忽然,我看到路边长着一大丛一大丛的长长的藤,上面开了一朵朵蓝色的蝴蝶状的小花,真的很漂亮。我不假思索,就把手伸向了那一朵朵的小花,插得满头都是,还拿狗尾草的茎将花串起来,做成了花环,一圈圈的挂在脖子上。采够了花,还发现一条条长藤上,长着很多小豆荚,随手摘下一个,剥开,一咬,真甜。我很高兴自己发现了一种美味的零食,索性坐在地上,一边摘一边吃,到后来,我觉得有必要让表姐她们也尝尝,当然也没忘记给家里的外婆带一份。正幻想着家人朋友如何地夸奖我的时候,一声“住手!”的怒喝把我吓呆了。接着,我就被一个满脸怒容的女人狠狠地推了一把,摔坐在地上。接下来,从她的声色俱厉的责骂中,我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我摘了(确切地说是偷了)她家的豆荚,更令她心痛的是,我摘掉了所有的豆花,踩坏了所有的豆蔓。最后,她没收了我的篮子和剪刀,想想还不解恨,又扒走了我的外套,抢走了我的鞋子。后来,我赤着脚,一路冻得发抖地哭着走回了家。后来,外婆买了糕点,向人家赔礼道歉,拿回了我的东西。而母亲因我“偷窃”兼破坏的恶劣行为,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外加跪了半小时的搓衣板。

到了初中,我就不愿意去剪马兰了,因为儿时的同伴有的到外地求学了,有的没读初中就去打工了,没伴就没了兴趣。所以,一到春天,母亲看到别人家的女儿剪回了马兰,总是数叨我小时候的乖巧懂事!后来上高中更没机会与朋友再去体会那种乐趣。儿时的朋友已多年未见,不知道她们是否一切都好,不知道她们是否还记得当年共剪马兰的情趣。

篇4:散文:又到槐花飘香时

哲人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以为意,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我。。。。。。也许吧,只有在这个时节,我才能意识到时光的匆匆。去年今日要三五个朋友在树下畅谈人生和未来,可以说是不亦乐乎。而今又是槐花飘香的时节,虽然那些朋友如今都不在身边,但是去年的情景却依旧历历在目,一如发生在昨日。

我出生在河南南部的一个村庄,我不敢说我的家乡盛产槐树,但是我可以说在我的家乡槐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树。每年槐树开花的时节,我们的村庄就像是被淹没在花的海洋中一样,一到落花的时候,颇有些桃花源的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意境。比起这样的景象我更喜欢的是槐花盛开时给我们村庄带来的清香。我的童年都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度过,而那清香的感觉也就成为了我童年罄香的回忆。那种淡淡的味道我至今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总之每当闻到那味道我都会莫名的兴奋。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常常去摘那宝塔似的成串的花瓣来吃,我们是不吃那花瓣的,只吃那花的心儿,当你将一粒放在口中咀嚼,你会感到丝丝的甜意,咀嚼后你的口中除了有甜甜的.感觉,还有一种清新,我认为那效果一定比吃“绿箭”来的更真实自然,更有韵致。我想那些无比逍遥的神仙如果知道人间有这么好的东西,也应该纷纷下凡一尝这人间的美味吧!

在我们的家乡,用槐花酿造的槐花蜜是公认的极品。这种蜜不但蜜质清冽而且喝道口中是满嘴的清新感觉。它不会像用菜花酿的蜜一样有一种菜的味道。而如今我到了这个地方来,知道用槐花洗干净后揉碎和面做饼,却又是诱人的美味。

前几天晚自习结束后,走在校园的路上,突然嗅到一阵阵的清香,心中突然的兴奋起来。四处张望才看到原来是槐花开了。那些美丽的白色的玲珑小塔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挂上了枝头。嗅到这诱人的香味,真的还有再去摘花吃的冲动。

上次在图书馆借完书后,我一个人在二楼的大厅的休息椅上静静地坐着,看着开得绚烂的槐花,嗅着清香的花香,想着我的亲人和朋友,想着家乡的槐花盛开,想着又有一群孩子在怀揣着未来的梦想在咀嚼着槐花......我心里是欣喜和欣慰。

篇5:散文又到桂花飘香时

伏案敲击键盘正赶材料的下午,一缕清香穿过窗户扑面而来,只是一缕清香便拂去了我忙碌的烦意,贪婪的捕捉着空气中的香味,这是一种甘之如饴的味道,是漂浮在岁月里的一种怦然心动的气息。

花开花落,寒来暑往,又到桂花飘香时。公司的老桂又开花了,原谅词穷的我对这么美好的桂树却只能叫之老桂,听年长的同事说公司的这排桂树该有四五十岁了,我只是为了表达公司的桂花树树龄比较大,花香比较浓而已,每到开花季节,桂花的香味穿过大楼、草坪、机器,毫不吝啬地把幽香布满公司的角角落落。

常言说“八月桂花香”,按往年的惯例,中秋节前就已经花香四溢了,而今年因为骤减的气温和连日的阴雨,让桂花的花期推后了,花香也没有晴天的时候那么浓烈。还好阴雨未能阻碍桂花绽放枝头的倩影,而雨天里略显清淡的花香更给人带来了一种低调的嗅觉享受。这份类似于二月春桂的清雅,是那种山野寂静的芬香,有一种禅意的清净之美。是褪去繁芜,一种隐逸的安闲。

绵绵细雨的桂树下,有几抹停驻赏花的身影,配上两把小花伞,已自成一道带着文艺气息的秋景,你看那密密碎碎的金黄小桂花,透过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悄然地探出单薄细嫩的身躯,沁人心脾的桂花馥郁芳香,滴滴答答的在雨中萦绕。“黯淡轻黄体形柔,情疏迹远只留香。”鼻翼之间,便被那暗香浮动的精灵所围绕,雨点敲打花伞的细碎声和不远处机器的轰鸣声,是一曲和谐的二重奏。

这种夹杂着秋雨潮气的花香,让我想起张爱玲笔下那个南方的.桂花,“秋是一个歌,但是,桂花蒸的夜,像厨里吹的箫调,白天像小孩子唱的歌,又热又熟又清又湿”。我不太了解南方,不知那个桂花蒸的夜,是不是像在厨里吹的箫调。而我们汉中的秋天是极好的,秋高气爽这个词形容这里的秋天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桂花盛开的八月,已是天凉好个秋了。即使有热,也不会闷热的像桂花蒸了。尤其是,若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微软的风吹过,满院都是桂花的香气,香气里叠加着蟋蟀的鸣声,在这清凉的夜晚,赏月天如水,嗅桂香弥漫一场秋的别宴,毫无倦意。

“那纷纷坠落的心事,就是眼前坠落的一地桂花,宁静于心,桂色一样的明净,这一夜,我将一地暗香温柔地收起”。这是17岁的我写给高中校园的桂花,写给一个美好的曾经。那里的桂花带着青春得记忆,一直留在青春的记忆里。人生漫漫,缘分的渡口依旧熙熙攘攘,而我,依着时光的河流边走边忘,到最后,只剩下素心的莞尔,与流年的无言。

宁静的老桂,用花香细诉着岁月的变迁、过往,若你迎着桂树,轻轻走过,定会沁着缕缕幽幽桂香,瞬间沾满衣襟眉上。

花香里的我,悄悄将文字融于九月的烟火,将婉约的诗意,凝于指尖。

秋风染凉,意浓浓,念无恙……

篇6:又到玉米飘香时-叙事散文

现在已是收获的秋季,也是我最喜爱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里有金黄、飘香的玉米。妹妹、弟媳也时不时送来些嫩玉米穗、新玉米糁。闻着那香喷喷的嫩苞米味,吃着那甜津津的玉米粒,喝着那香丝丝的玉米粥,我都会感到分外的喜悦和亲切,这些承载着亲人们对我的一片牵挂和真情,带着家乡的气息和韵味,让我心暖、感恩、珍惜,浓浓的玉米情愫便会蔓延铺展。

在儿时艰苦的岁月里,香甜的玉米让我们填腹充饥,给了我们农村孩子带来了幸福和快乐。麦收完毕,看着爹娘种下玉米,我的希望也一起播撒到了地里。嫩绿的玉米苗,一节节长高,终于出红须了,玉米穗慢慢长出来了。一到周末或暑假,娘就会让我们去玉米地里拔草。夏季雨水多,隔上几天,玉米畦里的草就会疯长。玉米高了,玉米地里纹丝不透,薅一阵子草,衣服被汗水浸湿,胳膊被玉米叶子拉得一道道红印,汗流满面,热辣辣地难受。这时娘就会说,草一旺,结出玉米穗就小,因为草把养分吸收了,只有把荒草拔去,玉米才会丰收。心里盼着结出又长又粗的玉米穗,我和姐姐就忍着热用劲拔草。我家的玉米地里的野草往往最少,加之土肥上的多,我家的玉米往往长势最好。

玉米的红缨渐渐枯萎了,嫩玉米穗能烧着吃了。野地烧玉米乐趣无穷。我们三五个伙伴一起,总是在割草或割芽子时,钻到玉米地里挑几穗回来。挑玉米也是有讲究的。先把玉米苞剥开一点点,看籽粒饱不饱满。籽粒不饱满的,随即把苞子合上,别让大人发觉;看着饱满的就用指甲掐,稍一用力,就会掐出了乳白的浆液,便是最好的了。玉米棒子掰下来后,大家纷纷捡些干树枝烧玉米吃。一个玉米穗用一根细棍子扎住,拿着细棍先在火上燎,最后再在火堆里来回翻滚玉米穗,玉米穗在火里噼里啪啦的响,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烧焦的玉米外焦内嫩,热腾腾、黄澄澄,甜津津,味道鲜美。吃完了烧玉米,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大花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弯了腰。然后跑到河里洗澡、洗脸,生怕回家家长发现我们又偷掰了玉米。

煮玉米穗也很好吃。每次娘把玉米包剥去,摘净玉米樱,就开始添水煮玉米穗。我自觉地去烧火,过一会儿,锅里的水响了,再一会儿,锅盖四周冒蒸汽了,水滚了。妈妈满头大汗的身影,氤氲在大锅的热气中,烟熏火燎里,妈妈在给锅里的玉米穗逐个翻身,诱人香味开始扑鼻而来。终于熟了,妈妈用筷子把玉米穗一个个捞出来,放到盛有凉水的瓷盆里,待一会儿就可以吃了。甜津津的玉米,啃在嘴里,那叫香啊,一连要吃上三四个才罢休,现在想想都要流口水。

娘也会给我们做玉米饼吃,那金灿灿的玉米饼好吃极了。玉米穗快成熟了,娘会去地里选出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子拨出几十斤玉米粒,捡好筛净磨成玉米浆。锅热了,倒少许油。娘把磨好的玉米浆拍成一个个圆饼,放进锅里。只听“嗞嗞”的油声作响,几分钟后,娘把饼子翻一个面,再用细火慢煎。有时,娘在锅上忙着煎玉米饼,我便选几个玉米在灶膛里烤玉米,在我们渴盼的目光中,玉米饼终于出锅了。玉米饼颜色金黄,油光锃亮,香气扑鼻,绿色无污染,散发着阵阵清香。

玉米穗完全成熟了,玉米棒子出岫,红穗荧荧,绽出饱满的粒,乡邻们就开始收玉米了。挑担、架子车拉,场里变成了一片金色,一连几天村子上空散发着玉米清香。

后来,求学、工作、成家,远离了家乡,可每到玉米成熟时节,总是享受亲人们送来的飘香玉米,他们用亲情弥补着我县城生活的缺憾,让我的心沐浴在幸福的暖流里。

时下,又是玉米飘香时。野地烧玉米、煮玉米穗、玉米饼、炒玉米花......香香甜甜的`玉米在我的咀嚼中散发着特有的韵味,想着慈爱的娘,那缕缕香甜载着我深沉的思念,飘向故乡,飘向娘所在的天堂……

玉米给童年留下了无尽的欢乐和甜蜜。躺在地里的玉米秸上,仰望秋日闲云里翱翔的野鹤,心绪随风飘荡,悠扬辽远……玉米的香气与童年的笑声交汇在那美丽的田野上。玉米飘香的时节,是我记忆里最美的珍珠,是我记忆夜空上最耀眼的星星。

我爱飘香的玉米地,更爱秋天,因为收获的幸福。

篇7:又到豌豆飘香时

我不是在城里出生的孩子。儿时吵着要吃零食,妈妈就会把炒熟的干豌豆泡在盐姜酸萝卜卤里,再拌上点海椒水给我吃。那种辣乎乎、麻酥酥、香喷喷的味道,让我吃得一边大口吸气,一边却舍不得住口。

初中时寄宿在学校,妈妈常炒上一大罐豌豆给我送来。宿舍熄灯之后,我就躲在被子里大嚼,嚼得鼻涕眼泪一大把。豌豆吃多了也有坏处,腹内会有一股浊气老是耐不住寂寞,时不时独自吹奏起长号来。有几次在课堂上,因为那种令人绝望的长鸣,全班哄然,老师不得不停下课来。我涨红着脸低下头,装作事不关己地看书,不敢吭声,不敢向周围望一眼。

我于是拒绝吃豌豆,妈妈送来的豌豆被我偷偷地扔进了垃圾箱。我怨妈妈无能,不能让我过好生活,连吃的零食都要害我被人嘲笑。妈妈察觉了,不再给我送豌豆。而我的生活费终于多了一些。

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讨厌豌豆,我已经不记得了。也许是我确实对那种味道难以割舍,也许是不忍听见妈妈幽幽的叹息,也许是那些知我根底的嘲笑渐渐淡出了我的生命……总之我进大学后,又开始怀念豌豆了。

夹一粒青豌豆放进嘴里,涩涩的味道结束之后,爽口的香甜就油然而生。闭上眼睛,仿佛还能看见雪白、紫红、粉红、猩红、酱红、杂色相间的豌豆花在春风中歌舞翩翩。

在生活中稍稍驻足,有些属于田野的滋味就会回来。那种滋味,城里长大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

篇8:又到一季槐花飘香时散文

与槐花有关的记忆星星点点,那是我童年生活的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那时,清晨,我会在槐花的清香中醒来,开始我幸福的一天;夜晚,我会坐在飘香的槐树下,数着天上的星星,遥想着未知的未来。

——题记

短短二十多天的春节假期,不知不觉中便匆匆结束,临行前一晚,母亲为我准备着行李,翻箱倒柜地,她为我倒腾出一样样在她看来于我都是必须要带的东西。

“你看这是什么,我专门为你做的,你都带着吧。”

“又是什么好东西?”没有抬头,我轻轻地应了母亲一句。从她亲手做的腊肉,到她腌制的酸菜,从她买回的各类零食,到亲戚家从乡下送来的土鸡蛋,母亲恨不得我把所有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过来。所以,当她问我话时,我没有在意,因为我知道只要是我说过我喜欢吃的东西,她都一定会为我准备好,当然,也没想到她能准备什么让我想不到的东西。

“快看呀,好多年都见不到这东西了,我从春天收到现在呢。”有些好奇,我停下收拾行李的手,朝母亲手中望去。

刹时,我被母亲手中的东西惊住了。槐花,只见一片片晾晒成淡黄色的槐花静静地躺在母亲手中薄薄的保鲜袋里,思绪恍若被忽然启封的陈年老酒,霎时一股沉香涌入心田。于是,尘封多年的记忆,被这时光里许久未曾有过的痕迹,一点点地开启。

小时候,外婆家村口有一颗又高又大的槐树,枝干粗壮根深叶茂,老槐树根一半深埋泥土,一半裸露于外。听外婆说,那颗树应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她说她小时候就听长辈们说过那棵树的历史了。经过百年的风霜雪花,槐树的枝干长成了遒劲苍郁之势,它昂扬向上生长,俯首低眉展颜,春去冬来的洗礼下,在它斑驳年轮里,年年岁岁日复一日记录了村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记忆中外婆家的村里,槐树十分多,每家每户都有几棵,村里村外、沟渠两边、田间地头到处都有。每到春天,槐树叶子上刚长出嫩嫩的小黄芽,还未尽情舒展出椭圆的嫩叶时,我就跟着外婆迫不及待地去采摘槐芽。槐芽采摘下来后,外婆先用冷水将槐芽清洗干净,然后再用开水烫两遍,烫过后,外婆会用手捞起来尝一下,槐芽苦涩味去除后,清香中会略带清淡的苦,如果苦涩味仍没去除,外婆会再烫一次,直到槐芽苦涩味完全去除后,外婆才会把它捏干水切碎放在碗里。外婆说“槐芽性苦,一定要用凉水浸泡,然后用开水多烫几次后才能去除槐芽的苦味。”

槐芽切碎装碗后,外婆会切些细蒜末,然后和盐、辣椒末一起撒进碗里,再将少量的油烧至八九成,泼至配好的槐芽碗里,那清香立刻就会在空气里扩散开来。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烧菜基本上是不放油的,但是,外婆知道我爱吃槐芽,而烫槐芽没油是苦涩的,所以,外婆总是会想方设法地留下些油,等到春天专门留着给我做槐芽用。烧过油的热锅里再倒上醋,等醋烧热了盛起浇在拌好的槐芽碗上,一股更浓郁的香味顿时便会令你垂涎三尺。因为那香味导致这么多年来,我依旧贪恋那槐芽的温馨与香气,还有一直温暖我并将最平常的野菜变成陪伴我长大的美味的那个最亲的人。

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的。随着春意的渐浓,一觉醒来,村口的槐树上不知何时又悄悄地结起了一粒粒的槐米,等到槐米探出可爱的小脑袋时,孩子们便欢天喜地跟着大人后面捡起了槐米。因为槐树树身高大,因此采摘槐米便是一件高难度的活计。每年采槐米时,外婆都会找出一条长长的竹竿,然后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把镰刀,外婆举起竹竿把镰刀头对准槐米穗子,轻轻拉动竹竿,槐米枝就被割断掉了下来。看着槐树下一地的槐米,我仿佛就已经闻到了槐米茶的香味。

我还记得,那时,勤劳的外婆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在我还沉睡在梦乡中时,她就已泡好了诱人的槐米茶,睡意朦胧中醒来,意识还未完全清醒,身体却已循着那弥漫的香气离开了床边,走到了桌边。外婆便倒去已经变得温热的槐米茶,重新帮我倒上开水,然后从锅里端出早已做好的早饭。那时的每一天,我都会在外婆的荼香醒来,又在外婆的笑脸中蹦跳着疯玩着一整天。

采着采着,不经意间,槐米就开花了,一串串洁白的槐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春风拂过,白色的花雨簌簌而落,落花在肩,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一朵朵花儿拾进自己的篮子里。等我把槐花拿回家里,外婆会把槐花洗净沥干,摘下花朵后,把槐花和面粉、盐混合在一起后,搅拌均匀后放入蒸笼,大火蒸二十分钟后取出蒸好的槐花,再拌上蒜泥、辣椒面、葱花,浇上热油再搅拌均匀,一碗金黄喷香的槐花饭常常让我吃得撑着肚皮不敢弯下腰来。槐花泛着苦涩的香味里,外婆甜丝丝的槐花饭,成了我永久的回忆。

春去夏至,槐树渐渐浓茂,槐叶也越来越浓郁,树冠如巨大的华盖,绿影摇曳里,洒下一地清凉。一天农忙结束时,村里大人孩子们都会成堆地坐在槐树下纳凉,大人们坐在树下说着东家的喜事西家的乐事。孩子们却不安分地从村东跑到村西。跑累了,也会在槐树下歇一歇,听外婆给我们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听得入迷时连大人们也会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于是,槐树下静得就只有外婆的声音。

“那年,我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一天,我正在村外田里拾柴火呢,远远地就看见有东边有一群日本鬼子往村子的方向走来,我丢下柴火,跌跌撞撞地跑到村口,喘着气结结巴巴把刚才看到的情况告诉了村口槐树下正准备下地的三叔。”

“‘鬼子进村了,快跑啊!’三叔大声地喊叫着。左邻右舍听到三叔的喊声后也互相吆喊着,于是,大人孩子们齐齐朝村后各自家的地窖里跑去。那时,恐惧像一口黑锅哐当一下扣在村庄的上空,全村人都慌了手脚。他们顾不上收粮,来不及赶牲口,唉……”说话时外婆眼睛看着前方,仿佛那天的事情就发在眼前。

“然后呢?”

“你们都没被发现了吗?”

“……”

其实这些故事我们都听了无数次了,但每次只要外婆一说起,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还是一样会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并不停地打断外婆的话,急切地问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外婆说,那天村里能躲起来的人没几个。鬼子进村后赶羊、抓鸡、牵牛、糟蹋了几个没来得及躲的姑娘和媳妇,打死了好几个保护村里妇女和孩子的男人。等外面安静了,她爬出地窖时,一下子就被那血腥的场面吓晕了过去,她说她看见天天跟在她后面姐姐长姐姐短地叫着的远房小堂弟竟被劈成两半挂在树杈上……

那时,外婆的眼里充满了仇恨。后来,她便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组织起了一支放哨的队伍,他们常常跑到村外十几里的地方,并每隔几里地就安排一个孩子放哨,发现有情况时就派人回来报信,然后在村口槐树上挂上一块白色布条,村里人就算是在外面田里干活,只要一看到那白色布条,就会急匆匆地跑回村里,动作麻利地躲进自家早已挖好的地窖里去……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外婆离开我已二十多年,槐花的记忆也在脑海中花开花落了二十年有余,那些年槐树下一起玩耍的伙伴们也早已结婚生子,天南地北。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一起在槐树下摘槐花捡槐米的那些快乐日子。

“不想带吗,你不是一直爱吃这个吗?”

“哦哦,不是,我全带着。”望着发呆的我,母亲打断了我的回忆。

“喜欢就好,今年呀,等到开春时,我还去你外婆村里,再多捡些回来,帮你再多晒些带回去。”

“嗯嗯。”回应着母亲,我心里却难过无比,母亲已年迈,但只要是我说过喜欢的东西,她一定会想方设法地为我准备。为了让她觉得在我心里她还是重要的,从来我都不会拒绝她给我的每一件东西,哪怕对我是无用的。只是,我会提醒她,要多注意身体,我要不了那么多,一点点尝尝新鲜就行。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又到一季槐花飘香时,远离故乡的我又想起了临行时母亲为我准备精心晾晒的槐花干时的情景,又让我闻到了童年时外婆为我亲手蒸出的槐花饭香味。

故乡的槐花,是我一生都咀嚼不尽的香甜美味,一如外婆给予我的童年时的快乐还有母亲赋予我的无私的爱。想起外婆,念起母亲,不禁潸然泪下,愿槐花飘香的日子里,远在家乡的母亲,身体健康幸福平安,也愿远在天堂里的外婆一切安好。

打开记忆的闸门,关于童年的记忆大都与外婆有关。心念外婆,梦系外婆。故乡的村口,三月飘香的槐树,槐树下外婆的那年故事,都会常常在脑海中闪烁。

篇9:又到槐花飘香时的优美散文

记忆中的老家,房前屋后皆栽满了树木。除了杨树、榆树、几棵歪啦吧唧的柳树之外,更多的则是槐树了。每每四月底五月初,和恼人的柳絮打完交道,吃够了榆钱粑喇饭,温润的空气中就飘逸起醉人的槐花香了。偶尔抬头望去,在茂密的槐树叶子中,不知啥时候就绽放出一嘟噜一嘟噜洁白的槐花来,给整个乡村笼上了一层唯美、静谧的气氛。

这时候最疯的就是我们小孩子。巷子里挨肩大的就有七八个,且大部分是男孩。往往闹腾地上房揭瓦,惹的大人们嗔怒叫骂,而我们则鬼脸怪叫个个精怪痞骚。也许只有到了槐花开放的时候,大人们才会体会出我们的好。

“那个谁家的山子,去钩些槐花来。”

“那棵树高,你们几个谁能上去?”

贪嘴的往往不只是孩子,大人们有时候也挺喜欢槐花。毕竟槐花不仅香气诱人,味道也甜美的很。不过大人们总说,槐花虽然好吃,但吃多了肿大腮。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却亲眼看到过肿大腮的小伙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贪嘴,槐花吃多了才肿的大腮。不过从见了他肿过大腮之后,往往会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小腮,从而会很节制地扔掉手里的槐花。

后院的大伯,喂了两只山羊。每到这个时候,他都叮嘱我,擗了槐树叶子,带回来喂羊。我也很乐意干这些,因为我喜欢那两只山羊,看它们长着胡子的嘴巴,在一双调皮的.眼睛下咀嚼蠕动;更喜欢看它们半眯着眼,样子很陶醉地反刍。往往我扯了槐树枝子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大伯的院子里,给那两头山羊,它们总能根据嗅觉先翻出槐花,等品完了美味之后才开始吃叶子。我很好奇,它们粉嫩的嘴唇不怕槐树枝子上的刺吗?为了这些树枝,我可是被扎了好多次。可他们,从茂盛的叶子中翻找槐花的样子,不像被刺中过的呀。

孩子的好奇心,来得快去得也快。隔壁柱子趴在院墙上,拿了个窝窝头,边吃边对我嚷:“你个榆木脑袋,老山羊吃草有啥好看的。今晚演电影,还不去抢地儿!”“啥?有电影?”我立即将对山羊粉红嫩唇的兴趣丢到爪哇国去了,忙用手抹了一把鼻涕,脸上带着惊喜的疑惑。“俺骗你干啥?银幕都在老槐树上扯起来了。我这就去。”柱子最后那句是打巷子里伴着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的。我兴奋地冲回家,拿起一块窝窝头,不顾娘的喊叫,只丢下一句今晚有电影,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村前的那两颗槐树有些年头了,高大茂盛,槐花特别繁密。因为太高,很少有孩子们爬上去,香气自然格外凝重。而树下一大片空地,就成了社员开会或者放电影的好去处。我赶到时,真扯上了银幕,一大群孩子正叽叽喳喳地在空地上闹腾。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奔向放电影的马车,着急地问:“都是啥片子?”。“地道战,听说是地道战。”一个早来的孩子叫嚷嚷地说。“还有呢?”我不甘心地接着问。“神秘的大佛。”另一个孩子兴奋地说。“神秘的大佛?”我好奇地问。“我也没看过,听说很恐怖。就怕你这种胆小的会不敢看。”“我怎么胆小了?”我登时急红了脸。“你不胆小,等演完了电影敢去老林子吗?”“谁说我不敢。”说话时就聚集了几个好事的孩子。“那打个赌。”“打赌就打赌。”我赌气地说。“你要是敢去,我明天给你五根油条。”那个孩子的父亲是炸油条的,常常挑着两个油腻腻的篓子,走街串巷,颤悠悠地吆喝:“香油大果子。”我一听说油条,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好,一言为定。”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一想到老林子里坟头林立,心里就发怵。可油条的诱惑毕竟更大一些,想想口水都抑制不住流了下来。当然了这一切伴随着夜幕的降临,被看电影的喜悦都慢慢掩盖。

放电影的人在村长家吃过晚饭以后,夜色开始阑珊。隐隐绰绰的白花,在黑暗中调皮地闪烁。村里所有人都聚拢在银幕前,发电机隆隆的马达声和负载着文化传播的马匹打着响嗝的声音,还有呼儿喚女、孩子嬉闹声,都在白亮的电灯光下震颤着这块小小的空地。电影开播前自然会放些科教片,比如怎么播种,怎么保墒之类。小孩子看不懂,那些和土地、种子天天打交道的大人也懒得理。只有当播放正片的序幕时,骚乱的人群才开始安静下来。这时候空场的上空只有电影里的音乐或者人物对话的声音在空荡荡地飘。这时候偶尔一阵风吹过,整个银幕不是凸起来,就是凹下去,电影里的景或人就像是哈哈镜里的世界,奇妙而且滑稽。不知谁在放映机前晃动了一下,一个高大的背影突然一闪,引起一阵骚动,紧接着又恢复了平静。电影机呲啦呲啦的叫唤声,像极了家里那头老黑牛口吐白沫的哮喘,一切温馨而又幸福。

我正看得起劲,柱子搡了我一把,示意我出去。我极不情愿,一只眼睛还盯着银幕,一只手被他拽着,磕磕绊绊出了人群。“电影有啥好看,我带你去看更好的。”他神神秘秘,小声的在我耳朵边嘀咕完,便贼一样向银幕后闪去。我忙跟着他,只见他蹑手蹑脚地躲在暗处,而不远处一对男女正紧紧相拥,用嘴啃着彼此。我顿时面红耳赤,忙丢下他往回跑。或许我“咕咚咕咚”的脚步声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两人迅速分开,向着更暗的深夜里躲去。我哪里还顾得上背后柱子的埋怨。当我跑到银幕时,突然发现银幕上的人或景都是相反的时,脚步嘎然而止。我被我的发现所迷惑,心中有一百个疑问却不得解答。柱子赶上来,“你个榆木脑袋,这边电影都是反的,哪有正面好看。快走,到正面看去。”说完,拽起我的手就跑。

电影散场时,人群虽然骚乱却带着些许疲惫,完全没了刚开始的沸腾和兴奋。随后家家窗前燃起昏暗的油灯,在一阵争吵或者打骂孩子的小小噪音之后,油灯熄灭,整个村庄随后陷入宁静。即使半大孩子贪玩不回家,大人都很少去管。净着性子在外疯玩,顶多是留着门,回来时随手带上。

油条的诱惑毕竟很大,散场后,我毫不犹豫向着那片老林子走去。路上安静,除了槐花的香气之外还有土地的腥气,小草的清香。月亮开始升起来了,世界洁净而且温馨,白色的槐花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闪发亮。不知道是油条的诱惑起了作用,还是其他,我心情顿时大好,一个人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完全没了胆怯的心情。四周在月光下带着羞涩的朦胧,小路虚幻而又飘渺。时不时田间会发出一两声清脆的蛙鸣,让我倍感安宁。

接近那片幽深的老林子时,我才感到害怕。林子很深,月光很难穿透。林子中也有几颗老槐,树上的槐花,像是星星般闪烁的鬼眼,幽邃、深沉。我始终迟疑在林子边缘,树木影影憧憧,杂乱地没有路径,而座座没人祭奠的荒坟更是透出晦涩和阴森。偶尔一声夜惊的鸟叫,更加让人毛骨悚然。最终我实在鼓不起勇气走进去,只好在边缘拽了把遍地都是的老牛舌菜,赶紧往回跑。来时的喜悦和冲动早就在奔跑中荡然无存。

我终没有吃上那五根油条,因为那把老牛舌菜没有骗过他的眼睛。不过现在想起这事,都会会心一笑。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转眼一晃,几十年的记忆有失有存,而唯独那天晚上的经历却是历久弥新。特别每当槐花飘香的时候,空气中那浓浓的香气总会勾起那段记忆,就仿佛一抹橙色的暖,缓缓流淌过心间。这段记忆伴着我颠沛异乡,伴着我走过坎坷。在我最为无奈的那些日子,总能给我相拥的温暖,让我内心充满甜蜜。

人总是这样,会选择性对记忆进行取舍。温暖的东西在心底不断沉淀,沙砾烁金。而对于痛苦的经历,会选择努力回避。难怪乎人们常说,痛苦是暂时的,却会让人历尽疲惫。每次审视这段记忆,才发觉我回忆的是单纯,是一颗拒绝长大的心。不关人们如何成熟,如何事故,在心底总会埋藏着一块属于自己的角落。不管你是不是想面对,它总会在合适的时候,适当的时机,发出灿烂的光芒,温暖着一颗颗伤痕累累的心。

嗅着窗外的槐花,在含满泪水的目光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孩子,带着陶醉的目光,从洁白的槐花中款款走来。

篇10:又到香椿飘香时的优美散文

每年清明过后谷雨前夕,正是香椿疯长的季节,也是采摘香椿的最佳时节。儿时的我提着篮子,如同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站在了树下,带着憧憬和羡慕的目光,看着父亲用绑着钩子的长杆子,从香椿树上将那些嫩绿的、紫红的香椿芽采摘下来。我一边唱着不知名的歌儿,一边忙不迭地的将飘落在地的香椿芽一枝一枝捡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篮子里面,集中交到母亲手里。忙碌的母亲不断地将香椿芽分类整理,清洗干净并晾晒后,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出各种美味佳肴。

在农村香椿芽的吃法很多,其中腌咸菜的做法最为普遍。我清楚记得,母亲将采摘下来的香椿晾好后,均匀地撒上精盐轻轻揉搓,揉至稍萎蔫蔫时,再开始装盆(缸),并分层压实,随装香椿随撒盐,并加入了少许酒、醋、红糖等作料……这样腌制的香椿芽咸菜,口味纯正色泽光鲜,能够始终保持芳香嫩脆的特点,等待一周以后即可食用。记得1982年我在桓台县陈庄中学就读时,每个星期带着一兜干粮,每次母亲总是给我放上一瓶香椿芽咸菜,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是最美的“享受”了。中午时间,我吃着掺杂着玉米面的卷子,就着娘给我腌好的香椿芽咸菜,真是越吃越香,其他同学看到后,纷纷过来索要,你两根、我三根,大家吃的狼吞虎咽,往往一瓶咸菜不到两、三天的时间便一扫而光了……

香椿芽的另一种吃法,就是打上鸡蛋,放上面糊,与香椿融为一体进行油炸,出锅后的香椿变得色泽鲜亮,非常诱人,吃在嘴里自然是又香又嫩又可口回味悠长。由于油炸香椿使用油较多,当时在家庭条件异常拮据的情况下,我很少享受到这种美味罢了。有时候母亲为了给我解馋,把树上摘下的香椿芽用刀切碎,加入鸡蛋和少量淀粉,放入适量食盐,专门为我烙成香椿馅饼,吃起来照样津津有味松软可口,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呢!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多,我逐渐了解到,香椿芽还可以烹调出多种特色的菜肴。如:香椿拌豆腐、凉拌香椿、椿芽炒肉丝、香椿酱油拌面、香椿辣椒、椿芽辣子汤,都别有风味。特别是香椿拌豆腐,至今是我饮食中的最爱。这种菜的做法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2—3厘米的方丁,香椿加少许食盐,倒入开水适量,浸泡5分钟后取出,切成碎末拌入豆腐丁,加入香油、味精、食盐调拌即成,这道菜吃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香椿芽的味道非常纯正,营养价值自是非常丰富。

这几年,由于人们对绿色食品的热炒,香椿芽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初春时节,刚下来的香椿芽在超市里已经涨到十几块钱一斤的价位,真是堪比肉价。随着季节转暖,香椿的价格开始回落,一般保持在2、3元左右,这个时候正是储存香椿的大好时节。买来清洗干净后,装袋放在冰箱里冷藏起来,想什么时候吃了拿出来,做出的菜肴绝对味美如初。掌握了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在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能吃到新鲜的香椿芽了!

在农家人眼里,香椿树可以说是浑身是宝。香椿树皮,能清热、燥湿、止血、杀虫,治疗腹泻、痢疾、便血、带下、遗精。香椿树上结的子,叫“椿树铃”。它在香椿叶落的秋风中,犹如风铃系在树梢上,和飞近飞离的小鸟招呼着;如有风寒、胃痛、风湿关节疼痛、疝气肿痛之病,亦可取长长的竹竿将其取下,用水煎服,祛病。盛夏时节的香椿芽叶子,切碎后和在面里面,蒸出来的干粮香嫩可口。若用香椿芽铺篦子,蒸出来的干粮更是别有风味与众不同。

篇11:又到火锅飘香时

一、涮着吃,细品味自美

习惯上把火锅分为两类。一种是北方的涮羊肉,即木炭铜火锅,另一种是南方的麻辣火锅。先说铜火锅,据说这是成吉思汗传下来的。主菜肯定是羊肉,而后配些去腻的蔬菜比如白菜,味道的好坏还取决于调料。调料主要的成分是芝麻酱、韭菜花,再配备盐、味精、香菜、辣椒油等,当然少不了腐乳,根据各人的口味搅和成一碗。底料不复杂,无外乎海米、紫菜、葱、姜,汤就是白开水。羊肉和调料决定着铜火锅的味道,铜火锅吃的是肉。麻辣火锅吃的东西就多了,主菜不局限于肉。而且底汤的花样也多,什么鸡汤、排骨、海鲜等等。麻辣火锅主要是汤的味道,而调料则是去腻的蒜泥清油。麻辣火锅好吃的东西有青笋,也就是莴苣,还有土豆片、脑花、黄蜡丁、黄喉、苕粉等等,四川还有定好主菜的麻辣火锅,比如火锅鸡,就是一只鸡,而后配些青菜。吃火锅讲究涮,尤其是肉、肚等。很多人喜欢把这些东西全部倒锅里煮,很多东西煮的老了,直接破坏了火锅的美味。正确的方法是用筷子夹住在锅里涮。涮火锅的肉大多切的很薄,只有猪肉要厚,但不是生猪肉,而是已经煮的七八分熟的,然后在锅内煮熟。吃火锅不能急,无论你多饿,不能暴食,要匀速,一片一片涮着吃,不急不躁,细品味自美。

二、火锅原料,要防发泡食品

通常情况下,火锅店几乎家家陈列的毛肚都是白的。这是因为,人们都喜欢吃白的,不愿意吃黑的。雪白的毛肚,鲜嫩爽口的鱿鱼、黄喉、玉兰片,看着让人食欲倍增。可是,有关部门检查发现,市场上大量此类食品竟然是使用国家禁用的工业碱、双氧水、福尔马林等有毒物质发泡的。用工业碱、双氧水、福尔马林等发泡出来的食品,看起来洁白、水灵,吃起来爽脆鲜嫩,还可以增加食品的体积和重量,经营者可以从中牟取暴利,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据介绍,将黑褐色的毛肚用70℃~80℃的热水烫掉外皮后,露出的是乳黄色内膜。而有些火锅店里的毛肚白得刺眼,吃起来发脆,是使用漂白剂、防腐剂的结果,但其中的双氧水能腐蚀人的消化道,导致溃疡;福尔马林、硫磺可致癌。据了解,更有不法分子用这些毒物处理后,将已腐败发臭的鱿鱼、毛肚、黄喉等变得水灵灵的,再卖给消费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三、火锅好吃,须讲卫生安全

一到入冬,无论是高档饭店、宾馆、大排挡,还是平常百姓的自家餐桌,都少不了火锅。然而,每到火锅飘香的地方,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还有意外事故常可发生,着实又让人担忧。

生吞活剥生怪病 许多人吃火锅图的是个鲜嫩。肉片、鱼片,在锅里轻轻地一涮,合着调料,就那么半生不熟,一古脑儿下肚。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病从口入。因为,如此一涮是不能将隐藏在食物中的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杀死的,最容易发生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各种寄生虫感染。猪、牛、羊、狗肉中皆可能寄生着绦虫、旋毛虫、弓形虫等寄生虫,鱼、虾、螺等水产品中也可寄生着诸如广东肝吸虫、异尖线虫和血管圆线虫病等寄生虫,人吃了以后往往会招致一些稀奇古怪的疾病,而且这些疾病比较少见,在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往往延误治疗。因此,火锅食料必须在锅中烫煮足够的时间,食用才算安全。

慢性中毒隐患多 据检测发现,食用火锅时,会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溶出,如铜、铅、锡、锌、铬和镍等。这些重金属食入多了,可引起慢性中毒,如腹痛、头痛、贫血、失眠等症。为避免其害,方法有三:一是选择适当的火锅。二是火锅底料中尽量少放酸性物质。因为,这些重金属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加大。三是吃剩下的食物,不可在火锅中过夜,最好弃之不食。

汤料久煮易致癌 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火锅汤料烧煮60分钟、90分钟后,其汤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便超过了10毫克/公斤、15毫克/公斤,大大高于一般食品中含量。当亚硝酸盐一次大量(超过200毫克)被吸收进入人体时,可将正常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造成人体缺氧,出现急性中毒。另外,火锅中的肉类、鱼类和内脏等高蛋白食品,都能在长时间高温烧煮过程中释放胺类物质。而胺类中的二级胺类与亚硝酸盐结合,会形成医学上公认的一类致癌物质——亚硝胺。火锅高温还会导致蔬菜中维生素C遭到破坏,而维生素C恰恰具有抑制亚硝胺生成作用。因此,不要喝经过长时间烧煮的火锅汤,并适当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

乐极生悲起祸端 患有痛风的病人,吃火锅常常会引起痛风急性发作。这是因为火锅的汤料中含有较多的蛋白、嘌呤类物质,这些东西在体内代谢可产生大量的尿酸,可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如果吃火锅再喝啤酒,那更是雪上加霜。解决的办法最好是少食,或少喝汤。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期末迎考下一篇:哈尔滨医科大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