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粽叶飘香时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又到粽叶飘香时范文

又到丹桂飘香时

金秋九月,小巧玲珑的桂花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九月桂花十里飘香。我被桂花沁人心脾的香味儿陶醉了,便顺着香味迫不及待地奔了过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丛丛茂密的桂花树矗立在泥土之中。

从远处看,满树金黄细小的桂花,神似满天的繁星点缀着浩瀚的天空。站在桂花树下,可以清楚地看见桂花有四个花瓣,黄豆般的大小,有了墨绿色的叶子衬托,桂花显得更迷人,更美丽了。香气扑鼻的桂花一团团,一簇簇地挨在一起,仿佛紧密无间的朋友在说悄悄话呢!一阵微风吹过,满树的桂花便翩翩起舞,不约而同地在了我的头上,肩上,手上,脚上……哇!好香哦!

桂花的用处也有许多,如:可以泡桂花茶,包桂花圆子,桂花糕桂花糖,还能化痰,止咳治牙痛……

桂花虽然没有玫瑰的花枝招展,没有百合的高贵淡雅,没有康乃馨的鲜红艳丽……但有沁人心怀的香味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六年级:莹莹莹莹黎周

第二篇:又到麦黄飘香时

仲夏,烈日当头,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笨重的身躯,并随风飘逸出诱人的清香,顺手掐了几颗,拨开麦穗,金灿灿特饱满的麦子格外的喜人,又是一年丰收时。

放眼麦田,在满怀喜悦享受丰收的同时,勾起我对父亲深深的回忆和思念。 30年前,也是这个麦黄飘香的时节,在全家人准备收获丰收的时刻,得了肺癌不久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姊妹六个中,只有大姐出嫁,当时最小的我也只有10岁。尽管父亲体质不好,但有他在,家里就有了主心骨,就这样,在麦收的大忙季节离世而去,那一刻,我家犹如天塌了一样。那一年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度过了艰难的麦收季节,后来听母亲讲,当年我家的麦子收成是多年来最好的一年。

父亲生前在供销社工作,尽管不识字,但在工作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在乡亲们的眼中父亲是个好人,或许是因他的善良和仁慈,或许是他爱乐助于乡亲,我只知道凡是乡亲们托他办事,他总是很上心的,哪怕是出钱出力都竭力的去帮助去办理,甚至超过自己家的事情。在当时我更是个幸福的人,只记得我是村里第一个吃方便面的人,只要供销社进回一些好吃的食品,父亲都给我带回一些,不顾姐姐哥哥的“乞求”,独自享受父亲带给我的“专利品”,即使这样,父亲也从来没有批评过我,更没有打过我,我在父亲的娇惯中成长着。

或许上天就是爱捉弄人,1984年春,父亲突然感觉身体不适,高烧不止,咳嗽不断,经过大医院诊断后,被确定为肺癌,那一刻,全家人几乎陷于绝望之中。性格刚强的母亲强忍着泪水,把我们姊妹六个叫到一起,厉声吆喝,谁也不许在父亲面前流泪,即使卖掉家里所有的东西,也要给父亲治病。就这样,在单位、亲戚及乡亲们的帮助下积极地给父亲治病。本已在当时算是生活比较好的家庭,因为父亲的病情而变得家徒四壁,还欠下了一些债务,但最终还是没有治好父亲的病离我们而去,家庭从此陷入困境之中。

倔强的母亲从此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全村每天去地里最早的、回来最晚的是母亲,女人用手推车收庄稼的是母亲,打麦扬场的是母亲,夜里睡得最晚的也是母亲,因为她要给我们姊妹几个洗洗补补。就这样,在母亲艰辛的带领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如今我们姊妹六个都已为人父人母,生活也都过得幸福充实,本该享受儿孙绕膝的母亲在去年底也突发疾病离开我们,尽管乡亲们说母亲有好造化,没有受病痛折磨,但我们不甘心,毕竟母亲受的苦累太多了,该让儿女们尽一份孝心啊。

热浪袭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赶紧把新割的一把麦子放在父母的坟前,也让他们分享一下丰收的喜悦。父亲、母亲,明年这个麦香时节我依然来看您们。

第三篇:又到山芋飘香时优美散文

严冬,寒风扑面,冷的彻骨。路过某个小巷,或某个不经意的角落,往往,可以闻到一股久违的香味。循香而去,但见一个大大的暖炉,里面燃着红红的炭火。三四个人戴风雪帽,围站一旁,或探脖子,或跺脚,焦急的等待。拿到手的,烫着呢,不停地从左手交换到右手,嘴里“呼呼”的吹着气,一边匆匆剥下皮,急于一啖美味。记忆中,山芋却全不是这种烤法。母亲将洗净的山芋,埋在土灶的草灰里,不消半个时辰,取出,山芋皮,焦黄,冒着热气,最诱惑人的是那要命的香味啊,迫不及待,用冻得通红的小手,一把抓来,不顾母亲的提醒,咬上一口,烫得直吐舌头,引来母亲一声嗔骂。

儿时,我生活在父亲下放的农村。每年秋季前后,田埂上,极目四望,一条条长长的绿带,绵延成一片绿色的海。状若鹅掌般的山芋叶,嗅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是农村喂猪极好的材料。但,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山芋叶也成了乡下人家的救命菜。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背着竹篓,早早的赶到田间。在我睁开眼的时候,灶台前,母亲的半条裤腿早已被露水打湿。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母亲落下伤寒腿的毛病,每到冬季,就疼痛难忍,需用膏药热敷。

母亲将山芋叶分开,摘净清洗,老的藤叶,切碎,兑糠麸煮熟喂猪;嫩的,摆在一边,拍碎一把黄豆,冲好玉米面,放入大粒的粗盐,烧上一大锅芋叶粥。还不及揭开锅,就有要命的香气,冉冉飘出,极诱惑我小小的胃。

或许就是源于芋叶的缘故,家乡少有人栽种水稻。不像现在的孩子,挑三拣四,极厌烦的推开面前的白米饭。在我记忆中,儿时,很少吃到米饭,难得的几次,也是用纱布包起米粒,在粥里煮熟,留给年幼的弟弟和在地里做农活的父亲。我和母亲,喝着芋叶粥,就着咸菜,吃那一煮一大锅的山芋头。吃的多了,连胃里泛出的都是酸水。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以盛上一大碗香喷喷的米饭。那时候,我常常想,要是天天有白米饭吃,那该有多好啊。

收获的季节,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土里浅埋的,是一根粗粗的藤条。用钉耙,轻轻一刨,大大小小,连在一起,一拉就是一串。忙碌的只是大人,孩子的世界,永远是无忧无虑的,在田里打滚,在干了的沟渠里捉迷藏,看南飞的大雁排成“人”字形从天际飞过。千百年来,谷满归仓,是农人的最殷实的愿望。父亲在院子里挖了几个深深的地窖,将山芋窖藏起来。青黄不接的日子,有了越冬的山芋,日子,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多了一份香甜与企盼。

母亲手巧,总是变着法子,做出不同的饭菜。小小的山芋在母亲手里,或煮或烧,或煎或炒,生的山芋,母亲用来生切成片,晾晒几个日头,在粥里一煮,就是极富嚼劲的山芋干了。煮熟的山芋,吃不完,就切成条状,在阴凉处晾干水分。上学的时候,在书包里塞上一把,金黄,绵软香甜,是记忆中最好的零食。

如今,移居城市,吃腻了大米白面,也很少有机会再吃到山芋了。今天与昨天的距离,有时,就像是弹指一挥间。每次,与儿子讲起喝芋叶粥的故事,儿子总是张大嘴巴、瞪着眼睛看着我,那种感觉,久远而遥不可及,恍若隔世。

“有些日子,没有吃芋叶粥了!”母亲常常这样念叨。我也越发咂摸出,记忆中,那种久远的清香与绵甜。但,于都市中,找一些芋叶,实属不易。也暂且搁下了这门心思。前些时候,乡下的姨妈进城,恰好带来了一包芋叶。母亲从超市买来黄豆和玉米面,做了一锅粥。配料不变,芋叶依旧,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风味。原来,像我一样,母亲所一直惦念的,只是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以及,那一段在岁月长河中早已定格泛黄的记忆。

第四篇:又到槐花飘香时的散文

有许多年,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道路两旁是整齐的法国梧桐树,即便公园里有几棵槐树,也是廖廖几棵,且颜色多样,难以引起过多的关注。曾一度以为,儿时那种槐花遍野的场景再也无缘得见,只能在梦里重温槐花那甜丝丝的香味了……周日与友爬山,在山脚下就闻到了丝丝缕缕的香味,我们都抽着鼻子,使劲去嗅那诱人的清香。然后相视而笑,撒腿就往山坳里奔去。

槐花的香味越来越浓,我们都没有心思欣赏沿途的景致:大片的竹林都抽出新绿,地上冒出一根根小火箭似的笋芽;蔷薇花含苞待放;湖水中的睡莲展开圆盘一样的绿叶,庸懒地躺在水面上;更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盛开,妖娆地闯进行人的视野……不,不,所有这些,我们都无暇观赏,我们所向往的,是那从儿时就给我们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的槐树花啊!

当成片的槐树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兴奋啊!山坳里,山坡上,到处是盛开的槐花,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清香,甜而不腻,永远都闻不够。小小的白色花瓣像一条条小船,把我送往童年的记忆。

记得我七岁那年,天气干旱,靠天吃饭的我们在次年的春天面临缺粮的境地,家家都吃不饱饭。刚刚返青的荠菜,婆婆丁之类的野菜早就被挖没了,许多能吃的树叶也被饥饿的人们撸来吃了,但就这样,槐树,榆树的叶子都不约而同的被保留下来,因为我们知道,它们能为我们奉献更好的东西。

当槐花在一夜之间盛开的时候,槐树林成了欢乐的海洋。无数的孩子爬上了槐树,胳膊上挎着篮子,骑坐在枝丫上,努力去摘那成串的槐花,边摘边往嘴里塞。有的小伙伴,本来就破旧的衣衫被树枝挂破了也不管,只一心去摘槐花,以填饱那瘪瘪的肚皮。是的,我们都饥饿了太久,太需要一场槐花的盛宴来点亮一下挨饿的岁月,让忍饥挨饿的人们能暂时绽开满足的笑颜。

吃不了的槐花带回家里,做苞米面糊糊时撒进去一些,本来能照人影的粥也有了槐花的香气,能一口气喝上三四碗。槐花的香一直甜到了心里……

想起当初槐花那香甜的滋味。我忍不住摘了一些槐花,回家后洗净,放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鸡蛋打入碗中,撒入适量槐花,不宜太多。再放入适量的盐,味精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放在一边。接着点火放油于锅中,烧热,放入葱花爆香,倒入槐花蛋液,炒至熟且块状后,出锅装盘即可,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最钟爱的还是玉米槐花饼子。用苞米面加入槐花蒸出的苞米饼,玉米的香气加上槐花的清香,让人难忘。

往事悠悠,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往日的穷日子已一去不复返,现代人已经摆脱了贫穷,越来越讲究吃的健康和卫生。可槐花的清香和甜蜜已深深的刻进脑海里,成了我这辈子再也无法割舍的情结。

第五篇:粽叶飘香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相传古代时期爱国诗人屈原自汨罗投江后,老百姓们整夜地划着小船打捞尸体。后来听因为高人说,汨罗江中有数以万计的鱼类生物,生怕屈原的尸体葬生鱼腹。于是号召百姓们连夜包粽子投入江中,祈祷鱼类生物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端午节正是由此而来的。

在我们家乡每至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选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早晨第一件大事就是取龙须水,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今日早上到郊外的鸿沟溪河取水,放置家里的水缸供全家人饮用,祈求一年的平安。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进行包装。粽子的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糯米里掺肉的叫肉粽,掺枣的为枣粽。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粒,甜糯的香味早已包围着我的味蕾,这就是端午节的味道。

今天外婆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泡好的糯米,塞上一颗透红的蜜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当蒸笼散发出一阵阵糯米的清香,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刚出笼的香气四溢的粽子品尝了一番。

夜幕降临,河畔外人声鼎沸,那天小河显得格外美丽,两岸柔柔的灯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条绸带在水面上摇曳着,在宽宽的河面上银波荡漾,随波逐流,醉意绵绵。听大人说,今晚,众多人会聚集在此放河灯。

我也与家人拿出河灯,站在台阶上。小孩子拿着河灯觉得新奇有趣,年轻人捧着河灯默默许愿,老年人提着河灯感慨岁月的变迁。我似乎感受到河灯仅有的温度在燃烧着我炽热的心。我心中似乎又埋下了沉重的包袱,想到:百姓们对屈原的爱戴不正是全装在这一盏盏小小而明亮的河灯里吗?

看着满河的“星星点点”,整个大地似乎都被它们照亮了。

上一篇:勇担当学习心得范文下一篇:一封会哭的情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