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2024-04-29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共12篇)

篇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思想品德教育时机,正确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思想感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沿着课文所指引的正确方向慢慢形成。因此,语文课本可以成为引导学生道德成长的教材,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篇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农村尤其是落后的山区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奔赴大中城市务工,许多适龄儿童留在农村隔代抚养,或寄在亲戚朋友家代养,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新的儿童群体。他们远离父母生活,缺乏家庭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就造成他们无论是在性格、道德层面还是在知识、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部分儿童过于自卑,总以为比其他同学“低人一等”;一部分过于“自强”,“一切由我作主”,想要干啥就要干啥;一部分逆反心理严重,好像成为没人教育的野孩子。随着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就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谈几点肤浅看法。

一、以家庭为本,营造温馨的家园——这是重点 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他的生活习惯与道德修养,与他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有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比如狼孩,他本身是人孩,只因他长期成长在狼群生活中,受到狼群生活环境的影响,便养成具有狼的生活习性;又比如在生意场长大的孩子,他对生意上的事就比较熟悉些;在读书氛围比较浓厚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他对书的知识了解就比较多……。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留守儿童成长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他们的优良思想品格的发展。首先,组织有关人员对留守儿童代家长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状况的模底,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其次,按时组织代理家长学习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同时相互之间进行留守儿童教育经验交流,探讨对留守儿童教育方法,使他们正确掌握教育留守儿童有效的、可行性的教育途径,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以校为家,营造温馨校园——这是难点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时间比较多,学校要想尽办法让留学生守儿童有个温馨的生活环境,校园的每一平方米都成为学生受教育的平台,让校园的教室、走廊、办公室和留守学生之家等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学校要提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

1、营造和谐氛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知识和学问,更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对学生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爱。以文明从教,用文明的言行、举止去教育、感染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成为他们的知心人。针对留守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犹如家里的温馨。

2、建设平安校园。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建全学校安全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邀请交警队、派出所、消防队等到校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来,平平安安地回家。在学校里开展安全从我身边做起,争做文明小学生等系列活动,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多进行家访,尤其是“问题学生”,要经常到留守学生家里走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以关爱的形式给予,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开展快乐活动。他们在快乐活动中融合地进行交流,使品德教育自主建构得到充分实现。学校要广泛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同一片篮天”和、“我留守、我自强、我幸福”文艺等活动;创办一些《留守之声》之类的校刊,让留守学生能通过这样的平台,展示自己留守的风采。

4、完善寄宿条件。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住宿条件方面要向留守儿童倾斜,建立留守儿童乐园,使他们在课余时间有个活动场所。同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菜篮子问题,为留守儿童接受正常的教育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们能够在大集体的生活中也能享受家庭温馨的教育。

三、在群体关爱中健康成长。

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帮助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乐园”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留守儿童乐园”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家园;活动中的乐园;学习中的温泉。大力提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动员有实的社会团体、个人进行结对子活动。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体会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生活不是孤单无助的,是和谐、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有责任地尊敬、爱戴老师,团结、爱护同学;有责任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同时,必须学会爱自己,进而学会爱父母、爱别人、爱学校、爱社会,努力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社会。

篇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 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1.1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 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学生在联系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 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 这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不畏艰难, 不怕苦的意志品质。

1.2 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

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教师就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 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 学生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自身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形成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

1.3 学校的体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 从方法到要求, 都具有集体性。

因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 互教互学, 相互配合,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1.4 体育运动非常具有竞争性。

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因此, 运动竞争是家属、战术、智力的竞争, 即使身体素质的竞争, 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

2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 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 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又不能混为一谈, 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法得到了比较多的研究, 而教育法的研究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2.1 规范训练法。

这个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从而受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是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 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 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 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 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 得到认可和发展。

2.2 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 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 不顾集体利益, 不与其他队员配合, 一味过分的“表现自己”, 都会给人、给集体带来损害, 将受到集体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 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

2.3 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现代要求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 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 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

2.4 表率训练法。

表率训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 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 都应该考虑到它有可能带来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 然后才能要求学生, 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做表率, 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 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经过亲身实践, 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 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 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3 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必须先了解体育教育的“六性”, 即:集体性、表现性、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和交往性

3.1 集体性。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 活动范围广, 内容变化多, 受外界干扰大, 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 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因此要使学生明确, 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 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对违反集体利益, 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 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的共产主义思想。

3.2 表现性。

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体育教学内容多、广泛, 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 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 勇敢顽强, 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 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 做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3.3 竞争性。

为了完成课的任务, 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 充分体现出竞争性, 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 要求灵活果断, 有整体配合意识, 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 有恒心, 肯吃苦耐劳, 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要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 败不妥, 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4 规范性。

在教学中, 规范性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活动的空间广阔,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 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 如果堂常规、竞赛规则、规程等, 用常规、规则作为教学、训练的规范, 使课顺利进行, 做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 并且严格地执行, 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训练中得到教育。

3.5 实践性。

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 在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 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 从而达到自如化。做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 有目的地诱导学生用模范事迹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

3.6 交往性。

体育教学中, 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 教学形式常采用的如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 有个人之间, 个人与集体之间, 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 要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尊重对方, 讲文明礼貌, 虚心向对方学习,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相适应的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 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使学生思想水平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交往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中学体育教学, 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 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 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摘要: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 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面对新的形势, 如何有效地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篇4: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体会

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书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淡漠、狭隘、自私、缺少起码的文明礼貌、缺少爱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犯了错误为逃避老师的批评教育而撒谎等现象,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结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明辨是非、独立思考和自控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作为既是班主任又是政治教师,我对学生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从家庭教育方面分析学生身心特点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1、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不看报刊杂志,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干这干那,导致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很差。

2、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3、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4、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自己出手帮孩子出气,甚至还有些家长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

二、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教学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是一种很适合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课親和力的有效形式。

我认为案例教学应当掌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案例的编选

1、案例要能够尽量多的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能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受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的影响。

2、从生活中精选案例。案例教学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教师应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具体而生动的资料。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和编写案例。

(二)案例的讨论

上课时,我先将案例发给学生讨论。

第一步:学生阅读,精研案例。这是学生发现问题,确定分析方向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研读,学生应拟出发言提纲,以待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

第二步: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基础,在此阶段,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教师要深入小组巡视指导,及时了解讨论的气氛和进展情况,并作相应处理。对发言繁琐、离题者给予提醒;对争论激烈互不相让者适时小结,缓和气氛;对沉默寡言、气氛沉闷者,启发引导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的有效进行。

班级交流既是学生智慧见解的总汇,又是提供给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争辩和交锋的机会,更是学生集体施展才能的“交汇点”,是对案例教学效果的深化和检验。在切磋交流中,人人得到启发、思考、教育,教学内容的重点得到消化,难点也在切磋中突破。

(三)案例的评价

这是对案例讨论的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予以表扬,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对平时发言不够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进步表现的学生,更要注意正面激励,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想,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应给予正确的评价,要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当然,评价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从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四)课后作业式,即在课堂中学习了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案例的自学讨论,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其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使用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得有一定的检查和反馈。

三、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寓教育于组织管理、教学和活动之中。

(一)、寓教育于组织管理之中

开学初,我就组织了学生民主选举班干部,成立班委会,并努力克服形式主主义,废除“干部终身制”,让他们把能为大家办实事的小伙伴推选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定期召开班干会,逐一落实责任制,并指导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计划,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还指导他们表彰先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与纪律教育渗透在组织管理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二)、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我利用晨会和思品课等主阵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渗透革命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学纪律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努力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利用班会、班报等阵地向学生灌输对优秀班级的要求,学习方法,“身边的榜样”等内容,使学生有奋斗目标,有衡量标准。

(三)、寓教于活动中

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中,通过学雷峰、树新风、迎“五·一”、尊师敬老,庆国庆,谈思想“迎新年”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增强对祖国人民热爱之情,让他们从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觉悟。

篇5:体育课必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铁三局六处中小学 辛文彬)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 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 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 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

一、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 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 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 “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解放军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 ,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 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 ,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 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长征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 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 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 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 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 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 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 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 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 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 年级或学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 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三、心有德育场地宽

当前,一般的学校场地都比较小,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上活动课,场地、器材 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 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兴趣。如短绳:除各种手摇跳外,还可做绳操,“踩老鼠尾巴”游戏:几 条接起来做“四角拔河”比赛;也可放在地上做蛇形跑;“过独木桥”等等。再如实心球:除面向、背向投掷 外,也可做头上、胯下传球比赛;还可做“赶猪”、打“保龄球”游戏等。在练习各种姿势的走步时,可利用 蓝球场的边线,让学生踩线走,踩到线外判为掉入河中,把枯燥的行走课变得很有趣。如果操场边有树,可用 拔河绳系在两棵树上,让学生手足并用爬横绳,如果途中脱手或脚踩地均判掉入“深渊”,这种游戏能锻炼学 生攀爬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品质。

篇6:关工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典型事例

一年来,关工委领导同志及我校退休老教师多次深入我校,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孜孜不倦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王耀天老师不顾身体的年老虚弱,在对学生的“三理”教育中,带病为学生做了长达2个小时的报告,深受我校全体师生的好评。

2、退休老教师李道伦同志时刻把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多次来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被师生誉为“人老心红的校外辅导员”。

3、年近80的老干部籍启忠先生,不顾年老体衰,多次来到学校十分热情的询问学生的学习、成长状况,并多次与学生促膝长谈,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多次给贫困学生捐钱、捐物。今年严冬到来前,为解决取暖问题,为学校捐赠高档取暖器一台。

篇7: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炮梁乡中心小学 张耀宗 摘要: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同时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势下任何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 感染 学生 激发 道德感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每个教材单元的专题加强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光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为人民服务等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实到实处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其道德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必须以完整而鲜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形”诱情,使形象完整鲜明地展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感染作用来陶冶学生的感情。根据不同的教材科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叙述典型事例为主的,就以生动的讲述为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通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生动讲述三个典型事例,突出志愿军的群体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再塑“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热爱革命英雄的情感。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就以说理为主。通过表情朗读和生动的讲述或描绘、背诵的教学手段,使形象完整鲜明的展现出来,既发挥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同时有能够达到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情理结合,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

语文课的品德教育既要诉诸感情,也要诉诸理智,将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于语文课具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师的思想感情应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情境,对学生动之以情,使学生在动心动情学习课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感情上的共鸣。教师钻研教材时必须沉进去,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波澜。教学时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澜,激发起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这种情应当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热的,能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激发学生憎恨敌人,憎恨剥削,憎恨侵略。”这些经验之谈道出了语文课中的德育必须诉诸感情的真谛:教师必须动情,真正融及学生的感情深处,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使他们在人类的高级感情,道德感、美感上受到深切影响。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所编教材课文的思想内容,积极贯彻德育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于教学之中,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在教读经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让同学们依据该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从课堂情境设置内容分析,情感体验,去感受那种深沉的文字间的相连相爱,这对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培养,无疑起到了潜移默化、巩固、发展、提高的作用,效果显著。语文课的德育不仅仅停留在感情激发上,还必须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在理性上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把情和理结合起来,既强化学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认识,帮助他们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语文课的德育,不仅要动之以情,还要晓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如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就可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唤起学生再造性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孔乙己迂腐、可笑的形象,再现旧社会凉薄苦人儿的种种情景,对孔乙己的悲惨处境、悲剧命运产生同情;进一步则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场面,把孔乙己的遭遇同科举制度联系起来,同冷漠的社会联系起来,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达到较深刻的理性认识。三:语文教学中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班级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篇8:如何进行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树立强烈的渗透意识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德育因素, 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 处处有德育。”在活动中, 教师树立了德育渗透意识, 不仅能注重给予幼儿发现的机会, 发现幼儿的智力和帮助幼儿掌握学科学的技能和方法等, 而且还能关注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态度的培养。因为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能使整个认识过程积极化, 没有情感色彩的认知, 便是僵化的, 没有生命力的,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更是失败的。因此, 老师们在掌握本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 应熟悉理解教育大纲的精神实质, 是德育大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结合本学科大纲的目标和要求分解渗透到学期、月、日及各个活动的具体计划中去, 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这些活动, 布置环境, 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不仅如此, 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 还应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 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 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 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已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利益教育, 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 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让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 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 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去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常规教育入手, 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针对幼儿接触的各种事情, 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 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 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 养成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如:故事《玲玲的草帽》中玲玲不小心草帽被风刮跑了, 很多小朋友帮玲玲捡草帽, 反映了助人为乐的典型, 还有《好心的小鱼》等故事, 孩子们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就要求家长鼓励和教师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 培养幼儿的兴趣, 是孩子喜欢听、读、看故事、儿歌、图片、动画片等。同时要引导幼儿从中发现哪些是应该学习的, 哪些是不应该学学习的, 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 运用感官进行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 也是最直观的道德教育。

3.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 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 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高跷、跳绳时、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 教育幼儿互谦互让, 不争抢活动器具;在自由活动时, 幼儿不慎突然摔倒, 其他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去帮助他;当幼儿走独木桥, 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 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4.德育教育渗透于各种领域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 心灵上引起共鸣, 产生了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 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 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 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 为他人服务, 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 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 如点名或发小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 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教师要用“寓教于乐”的方式, 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篇9: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儿童视角 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新课标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教材、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上都要求教师积极研读新课标的教材,积极以儿童的视角感悟教材中的核心内容,结合当前的生活实际及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思想品德现象,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课前讨论、多媒体等授课方法进行教学。

一、教材中的儿童逻辑分析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研读思想品德教材,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以儿童视角积极分析教材中的儿童逻辑,以此抓住教学重点,改善效率低下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应该积极利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积极以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式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放弃以往“填鸭”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重点,减少教学目标的设定数目,增加教学目标的设定精度,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积极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整个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思路与逻辑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思维模式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逐渐使整个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发现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儿童世界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环节,也应该成为儿童快乐世界中的一部分,教育素材本身是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本身也是枯燥的,如果将教材以另一种形式(视频,漫画等)呈现出来,则学生会变得很感兴趣,在整个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儿童世界的多彩性和丰富性对于提升教学成果,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很大。如果教师认真研读现在的思想品德教材,则不难发现,死板的理论知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有趣的漫画,简洁且符合学生特点的语言,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积极寻求生活中的素材,并以符合儿童的方式呈现出来,师生积极交流,在快乐中提升,事半功倍。

儿童世界对各种现实的现象充满好奇,总是在不断探索、观察和发现,这种思维特征也是思想品德教学应该紧紧围绕的中心,仅仅依靠说教的方式教学,一味追求教学指标的要求,就会出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厌学等情况,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教材,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找准儿童视角的切入点,能够使教育教学事半功倍。

三、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儿童文化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要正确,同时要符合儿童的思维逻辑,尊重和接纳儿童的文化及行为方式。无论在授课内容的备课过程中,还是在讲课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儿童的接受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的熏陶,接受教材中的观点。符合儿童的文化观,最多的是体现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尽量进行案例教学,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由浅入深,积极引导,这样能够逐渐改变学生对于课程不感兴趣的现状,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生动形象的案例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当成主人公,逐渐进入学习气氛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阅读儿童文化读物,做到准确定位,准确理解并应用儿童世界的思维,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思维及课堂行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理解儿童的世界,在教材的理解,教材的组织、备课及授课的过程中,以儿童文化作为教学切入点,做到精准定位,高效教学。

四、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甚大,以儿童视角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要求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开展多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积极开展教学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教学设备上,不能仅仅依靠板书,应该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多运用漫画、动漫等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大耳朵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的片段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活动上,应该适当增加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频率,经常组织“绿色小分队”等公益活动,以公益活动的形式告诉学生应该遵守的社会秩序,这要比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更加具有教育意义。

五、结语

综合以上观点,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儿童的视角切入教学,教师尽量多地接触儿童读物,认真研读教材,使用多种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的频率,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向着教学目标靠近,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卢玮.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4.

[3]郑志亮.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J].学周刊,2013,14:24.

篇10: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生

思想品德

教育

家校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所以思想品德教育,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好的思想品质使人受益一生。相反,不好的思想品质则能毁了人的一生。

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力量。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小学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仪行为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优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另外,课外要设计练习,留置作业。练习题要从实际出发,紧扣《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让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学习一个品德形象,接受一个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伸出爱的手》一课,我让学生进行有关调查,了解身边残疾人的事例,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体验他们的生活,从而教育学生要关爱帮助我们身边的残疾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我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做好人好事的人。实践证明,在调查了解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会默默地受到周围的先进人物事迹所感染﹑受到启迪,其教学效果往往比说教好得多。另外,每一课上完以后,我都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行为得到训练,认识得到印证。《孝敬父母》一课,我要求学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满意的事。结果,有的学生父母生病,他就前往求医问药,照料父母;有的学生父母工作忙,她就每天除了做作业外还帮着做家务;有的学生会为工作辛苦一天回来的父母洗洗脚、捶捶背;有的学生在父母空闲时主动和父母一起交流谈心。他们在校能够做个好学生,在家能够做个好孩子。

三、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 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成立光荣榜,弘扬好人好事

班级及学校成立光荣榜,大力弘扬发生在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如班级成立红旗台,好人好事登记薄;学校成立好人好事宣传栏等。使那些积极做好事的同学觉得光荣而自豪,觉得更应该那样做,也能使其他同学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人人做好事、个个争先进的风尚。

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小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在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知错能改”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我就每次上课提前到教室。要求学生知错能改,我有时读错字音、写错字、误解学生等,及时发现错误,及时道歉纠正。慢慢地我成了学生的一面镜子,多多少少受到了我的影响,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试想,一个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迟到、旷课,学生会听他的吗?一个经常骂学生、说粗话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骂人、不说粗话,学生会听他的吗?等等。这样的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在每一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有。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科任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更大的耐心和一片真诚的爱心,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单元末或学期末除了给优秀生发奖以外 也要给后进生有进步的给予进步奖,鼓励有进步的或没有进步的都要努力进步。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家校合力——教育孩子

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不要忘了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在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凡事要讲理,不能以暴施暴。而有的家长在家教育孩子别人欺负你,你要学会反抗,比他更强,他人才不敢来欺你。人进一寸你得进一尺,理不站气势得站上风。两种不同的教育,学生会选择哪种方式呢?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篇1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工作。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专家认为:“一个学生,智育不好,很有可能是一件废品;德育不好,必将是一件危险品。”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如果有德无才,不能成就事业,但是有才无德,虽然有能力和才干,却因自私自利,缺乏美德的规范,有的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做出祸国殃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首要环节,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以上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总的来说,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造成的。因此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篇1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隆昌县桂花井小学

许明发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体育课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组成。在这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体育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强烈的竞争性,这些特殊的文化价值对发展学生的现代人应有的竞争意识、激进性、开放性、良好个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

一、精心设计教学,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说教。因此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下雨天,我们可以利用室内课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可以用讲故事或演讲的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体育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的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身体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室外实践课时,通过精心的设计,同样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碉堡”的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面画上碉堡的图案,看谁炸掉的碉堡多,如投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就做俯卧撑10次,促其加强臂力的练习,学生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碉堡投掷。这既是效果较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除了巧妙合理地运用一些方法外,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场地、器材、天气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有机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与思想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准则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球类、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取得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篮球比赛就是一个集体主义教育的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比赛中如果场上队员不互相配合,只想表现自己,个人出风头,即使你的篮球技术、技能最好也是不会赢球的。因为这是一个集体的项目,需要场上所有队员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对手,集体的力量才是力大无比。

而在课堂组织方面,可以通过指定小组长、带头人等方法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也可以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来培养学生整齐划

一、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通过搬运器材、收拾场地等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此外,在处理突发事件、组织考试时也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等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

三、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意志

体育课上,学生每学习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动力定型这几个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初学时学生的心理往往会随着动作的难易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畏惧,生理上肌肉又会有酸胀、疼痛的感觉。心理和生理的反应对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学生就会产生怕苦、怕疼、怕伤的畏难情绪,此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并适时地讲一些优秀运动队或杰出运动员取得巨大成绩的感人事迹。20世纪80年代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学习的“女排精神”,被誉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足,以及被誉为冰山雪莲的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和近年来不断取得骄人成绩的中国女子花样游泳队,还有像姚明、刘翔等一些耳熟能详的国际体育明星,用他们那种“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好、顽强拼搏、勇夺第一”的中华体育精神。来激励和感染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

实践证明,要掌握好一项动作技术,都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使动作达到高度的准确性,达到动作自由化的程度,这样就要付出很大的体能和体力,作为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用顽强的意志去迎难而进、迎难而上,坚信“生铁久炼成钢”、“技能久练成巧”,如:中长跑教学,有些意志不坚强的学生,每当跑到生理上出现“极点”的时候,就会马上停顿下来。偶然一次不足为怪,但如果这些学生每次都是这样,那么,他们中长跑成绩决不可能达到目标。他们的意志品质就经不起考验,以后遇到中长跑这个项目就会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此时,作为

教师就要适当地利用中长跑这个项目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克服困难、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劳累、磨练等外界刺激,才能锻炼人对自然、社会的挫折承受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为学生掌握运动技术、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并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为适应未来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的形式

学有目标,教有常规,赛有规则,练有纪律,比有风格。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速度、耐力练习过程中,就对跑的距离、次数、速度、姿态等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动能力,锻炼顽强拼搏精神,这种精神,日积月累,就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人格力量。又如体育竞赛,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事先要精心设计制定好有关比赛规则,耐心地进行赛前道德教育,防止运动员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并养成运动员自觉遵守规则,听从指挥,服从裁决的良好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长期参加这种规范的、严格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就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从而懂得:在学校要做一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学生,出校后,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教师应身体力行,努力做学生的表率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好的示范动作使学生振奋,力争上游,教师的主导作用凸现出来,因此体育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能等方面的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休息习惯,保持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完成优美的示范动作。二是在特定的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较其他教学更多、更直接。在运动场上,体育教师有着特殊的魅力。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专注,善良、真挚、良好的道德情操,勇敢的拼搏精神,将更直接地影响和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目标明确,是非清楚,对体育教师的优美动作,高尚的品德会心领神会。

上一篇:研修结业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下一篇:要相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