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与管理重点

2024-04-16

土地评价与管理重点(共6篇)

篇1:土地评价与管理重点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nd Assessment and Land Management 学

分: 2.5学分

时: 40学时

适用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的特性和我国土地的基本状况,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和土地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且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评价。

教学要求:

1、了解土地的概念以及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和耕地保护管理的相关内容。

3、了解土地估价的概念。

4、掌握土地估价的程序和方法,并且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土地管理概述(2学时)1.土地的概念与特性 2.土地资源构成及特点 3.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4.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5.土地管理体制

6.土地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土地的概念与特性,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土地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管理体制,掌握土地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点:

正确理解土地的概念与特性,土地资源构成及特点以及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难

点:

正确理解土地的概念与特性以及土地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第二章

土地经济理论(2学时)1.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3.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 4.地租理论

5.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

基本要求:

把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规模经济原理与地租理论 重

点:

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规模经济原理与地租理论 难

点:

把握地租理论的机理

第三章

土地管理原理(自学)1.人本管理原理 2.系统管理原理 3.动态管理原理 4.管理效益原理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土地管理的四个原理 重

点:

把握管理原理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难

点:

在理解土地管理的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在土地管理中如何利用土地管理的原理来管好土地

第四章

土地估价概述(2学时)1.地价的概念

2.土地估价的原则与方法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价的概念以及土地估价的原则与方法 重

点: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价的概念以及土地估价的方法 难

点:

正确理解和掌握土地估价的原则

第五章

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1学时)1.地租理论 2.区位理论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的概念、内涵以及应用 重

点:

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的概念及内涵 难

点:

掌握地租理论和区位理论与土地估价的关系

第六章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土地使用价值的评定(2学时)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2.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 3.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以及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点:

理解并掌握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以及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一——收益还原法(3学时)1.收益还原法概述

2.收益还原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收益还原法应用——具体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收益还原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收益还原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八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二——市场比较法(3学时)1.市场比较法概述

2.市场比较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市场比较法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市场比较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市场比较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九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三——剩余法(2学时)1.剩余法概述

2.剩余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剩余法的应用——具体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剩余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剩余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十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四——成本逼近法(2学时)1.成本逼近法概述

2.成本逼近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成本逼近法应用——具体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成本逼近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成本逼近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十一章

土地估价方法之五——路线价法(2学时)1.路线价法概述

2.路线价法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3.路线价法应用——具体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路线价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能够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点:

理解并掌握路线价法的概念、原理、估价的程序和方法 难

点: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十二章

案例综合分析(2学时)

1.对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成本逼近法、剩余法和路线价法的综合案例进行讲解

基本要求:

回顾并且分析这五种方法,能够对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重

点:

回顾并且分析这五种方法,能够对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难

点:

能够对综合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第十三章

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2学时)1.土地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土地管理的内容体系和原则 3.土地管理体制 4.土地管理活动过程 5.土地管理的方法 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土地管理的目标、任务和一般过程 重

点:

把握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难

点:

在掌握土地管理一般过程的基础之上,能够在具体的土地管理实践中应用其活动过程

第十四章

地籍管理(2学时)1.地籍与地籍管理 2.土地调查 3.土地分等定级 4.土地登记 5.土地统计 6.地籍档案管理

基本要求:

掌握地籍与地籍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籍管理的基本步骤 重

点:

掌握地籍管理的基本步骤 难

点:

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以及地籍档案管理是如何进行的

第十五章

土地权属管理(4学时)1.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2.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3.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确认 4.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6.土地征用

7.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

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重

点: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难

点: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第十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3学时)1.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依据 2.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 3.农用地利用管理

4.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使用管理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土地用途管制 7.土地利用监督与调控

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程序 重

点:

正确理解农用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使用管理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管制

点:

正确理解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与内容以及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意义

第十七章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2学时)1.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概述

2.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于管理 3.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 4.城市土地市场微观管理

基本要求:

掌握城市土地市场及其管理手段,城市土地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管理以及城市土地市场的价格管理

点:

掌握土地市场及其管理手段,包括土地出让、转让、租赁和抵押管理,土地市场交易信息管理以及土地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管理

点:

土地市场及其管理的方法、程序

第十八章

土地信息管理(2学时)1.土地信息

2.土地数据的类型 3.土地信息系统

4.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5.土地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土地信息的概念以及土地数据的类型,了解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建立、实施与案例

点:

掌握土地信息的概念以及土地数据的类型 难

点:

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第十九章

耕地保护管理(1学时)1.耕地资源状况 2.耕地保护措施 3.农用地转用管理 4.耕地补偿制度

5.农用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 6.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状况,耕地保护措施,农用地转用管理,耕地补偿制度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管理

点:

掌握耕地和农用地的管理措施 难

点:

理解耕地的补偿制度

第二十章

中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简介(1学时)1.中国港台地区土地管理简介 2.国外土地管理简介

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的机构及管理方法 重

点:

了解香港、日本与美国的土地管理机构及管理方法 难

点:

了解香港、日本与美国的土地管理机构及管理方法

参考教材: 1.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艾建国,吴群.《不动产估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估价委员会.《土地管理基础与制度》[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4.陆红生.《土地管理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5.林增杰.《土地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执笔人:张

篇2:土地评价与管理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投资估算的方法主要有指数估算法、系数法,还包括__。

A.单位体积估算法

B.平方米造价估算法

C.单位产品投资指标法

D.综合测算法

2、本金收益率是的比率。

A:本金与收益

B:收益与投资

C:收益与本金

D:投资与收益

E:土地

3、下列选项中,不是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的对象的是__。

A.建设项目

B.单项工程

C.单位工程

D.项目设计

4、某房地产公司修建一栋写字楼,某月同时售给甲、乙、丙三个单位,售价分别为1600万元、300万元和600万元。其中,甲单位在当月支付第一笔购楼款800万元,乙单位在当月全部付清购楼款,丙单位仅签订购房合同而未付款项。该房地产公司在销售写字楼的当月月底,应交纳万元营业税。

A:15 B:55 C:95 D:125 E:土地

5、土地价格与一般物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不包括__不同。

A.表示方式

B.价格基础

C.生产成本

D.形成时间

6、企业建造办公大楼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时,相关的增值税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2007年考试真题】

A:管理费用

B:生产成本

C:在建工程

D:其他业务支出 E:土地

7、土地成本的来源不包括__。

A.资金利息

B.房屋折旧费

C.保险费用

D.税收

8、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分为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__。

A.宏观因素

B.经济因素

C.个别因素

D.社会因素

9、甲、乙、丙三宗土地的单价分别为1200元/平方米、860元/平方米、800元/平方米,建筑容积率分别为8、5、4.5,若其他条件相同,则购买者会优先选择。【2008年考试真题】

A:甲宗地

B:乙宗地

C:乙宗地、丙宗地任选其一

D:甲宗地、乙宗地任选其一

E:时间因素

10、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货币是金银贵金属

B:货币是商品具有交换职能

C:货币本身有价值

D:以上说法均不对

E:土地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规定,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主要用于__。

A.土地出让业务费

B.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C.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支出

D.土地收购储备

12、我国土地权利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A: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

B:土地出让权、土地转让权和土地租赁权

C:土地继承权、土地赠予权和土地买卖权

D:土地使用权、土地处分权和土地收益权

E:35%~50%

13、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表述正确的是__。

A.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

B.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审查的相关内容在建设用地报批时,未发生重大变化的,不再重复审查

C.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上一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D.建设项目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项目申请报告

E.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预审

1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__。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监督

D.会计分期

E.资金流入

15、下列不属于基准地价评估资料图的编制与整理的是__。

A.土地级别或均质区域划分图的绘制

B.地价样点图编制

C.基准地价图的编制

D.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16、《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地上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抵押的,承租土地使用权可随之抵押,但承租土地使用权只能按估价,抵押权实现时土地租赁合同同时转让.”

A:市场租金及租期

B:合同租金及租期

C:合同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值及租期

D:合同租金与市场租金的差值及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还原率

E:时间因素

17、由于的不同,估价的依据、应考虑的因素,以及采用的价值标准、估价方法就有可能不同。【2006年考试真题】

A:估价基准日

B:估价目的

C:估价收费标准

D:估价程序

E:时间因素

18、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__为核心的地价体系。

A.基准地价

B.标定地价

C.重置价格

D.协议出让最低价

E.租赁价格

19、符合__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其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A.土地使用者为中国公民

B.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C.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

D.具有合法的产权证明

E.土地使用者为其他经济组织

20、根据开发单位或有关机构的用地申请和建设项目的实际用地需要,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形成的,以确定用地位置、面积和界限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性文件是.【2004年考试真题】

A:项目选址意见书

B: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E:土地

21、应用成本逼近法进行土地估价时,计算土地取得费的利息,以整个取得费为基础,计算期为开发期。

A:1/4 B:1/2 C:整个

D:1年

E:时间因素

22、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用__。

A.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D.四级定额税率

23、目前我国的土地证书主要有__。

A.《国有土地使用证》

B.《国有土地所有证》

C.《集体土地使用证》

D.《集体土地所有证》

E.《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24、某宗地的无限年期土地使用权价格为1000万元,土地还原利率为6%,该宗地70年土地使用权价格是万元。【2008年考试真题】

A:1017 B:987 C:983 D:910 E:时间因素

25、由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向有关机关申报的地价称为。

A:土地总价格

B:公告地价

C:交易底价

D:申报地价

E:时间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对于商业用地来讲,__是决定其使用价值的主要因素。

A.开发程度

B.土地用途

C.周边环境

D.可及性

2、影响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中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

A.繁华程度

B.公园与绿地

C.交通状况或通达程度

D.人口密度

E.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完备程度

3、下列关于临时用地,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城市规划区的临时用地应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B: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9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C:临时用地必须办理报批手续,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D:临时用地合同由临时用地的使用者与所有者签订

E:35%~50%

4、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个纳税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其中纳税人收入总额包括等项目。

A:生产、主营业务收入

B:捐赠收入

C:预收款项

D:财产转让收入

E:利息收入

5、依据《土地登记办法》规定,我国土地权利证书不包括__。

A.《国有土地使用证》

B.《集体土地所有证》

C.《农村承包地使用权证》

D.《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6、下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由国务院批准的包括__。

A.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重庆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重庆市××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D.杭州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E.深圳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不动产或动产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共有可分为。

A:按份共有

B:企业共有

C:个人共有

D:单位和个人共有

E:共同共有

8、《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规定,__情况下,主持人应当终止拍卖。

A.竞买人不足三人

B.竞买人不足五人

C.竞买人的最低应价未达到底价时

D.竞买人的最高应价未达到底价时

E.竞买人的报价未达到底价时

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内容包括。

A: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背景与条件

B:分类分期测算规划期内土地开发整理投入量

C:估算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

D: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E: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总体安排

10、居住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的要求有__等方面。

A.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B.用地数量与形态的适用性

C.文化娱乐条件齐全

D.留有发展余地

E.城市繁华地区 11、2008年7月11日,经B县土地管理部门查处,C房地产开发公司非法转让土地行为,且有非法所得120万元,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B县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对C房地产开发公司处以__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 B.30 C.60 D.120

12、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用于投资开发的,要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应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__以上。

A.5% B.15% C.25% D.30%

13、土地单位面积上使用高利率的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称为土地的__。

A.集约利用

B.集约制

C.利用率

D.集约边际

14、目前在城镇土地定级中所选取的衡量环境质量指标可分为三种类型。

A: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城市,可直接采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环境质量优劣的指标。由于目前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大多未考虑噪声污染的影响,故还需补充考虑噪声污染的影响

B:对相对有比较的城市环境进行比较,得出环境质量指标

C:对照环境质量评比表进行修正,得到环境质量指标

D:大多数城市一般都有环境污染监测和单项污染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各个单项污染指标或质量指数作为基础数据,经过打分,乘以作用系数后用于衡量环境优劣度

E:基本无环境污染资料的城市,只能对环境状况作定性分析,按优劣状况打分

15、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下列用地属于其他林地的是。(2009年试题)A:未成林地

B:迹地

C:灌木林地

D:有林地

E:苗圃

16、下列账户中,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设置的账户有。

A:财务费用

B:待摊费用

C:预提费用

D:管理费用

E:销售费用

17、《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今年,国土资源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以村为单位,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要求,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实行。

A:全域规划

B:全域设计

C:全域整治

D:全域开发

E:全域推动

18、下列各项中,影响年末未分配利润余额的有.【2006年考试真题】

A:净利润

B:提取盈余公积

C:盈余公积补亏

D:年初未分配利润

E:资本公积转增资

19、依《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中,不需听证。

A:更新基准地价

B:制定区域性征地补偿标准

C:制定标定地价

D:修改矿产资源规划

E:35%~50%

20、监测点地价是通过或修正得到的监测点在一定时点和一定条件下的地价。

A:评估

B:相临监测点平均

C:估算

D:市场交易地价

E:查询相关资料

21、《物权法》规定,__全部属于国家所有。

A.矿藏

B.水流

C.山岭

D.森林

E.海域

22、土地估价的基本步骤一般是由__开始,到撰写估价报告书结束。

A.拟订估价作业计划

B.确定估价基本事项

C.收集资料

D.实地踏勘

23、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标志种类有__。

A.土地面积

B.出让价格

C.土地出让方式

D.出让年限

E.出让数量

24、我国的城市规划一般分为。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统一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一般规划

E:城市分区规划

25、我国银行贷款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A:区别对待、择优扶持

B:经济担保

C:按期偿还

D:限制贷款金额

篇3:土地评价与管理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环境、人口问题的日益突出, 国家对生态环境日益重视, 土地评价与管理的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之前的大农业的生产潜力评价和适宜性评价为主, 发展到了当前以农业、城市建设、保护区与旅游、生态环境等专项土地利用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土地评价。上述变化对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在土地评价与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笔者结合近几年教学和科研工作, 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土地评价与管理”是一门与其他应用学科有机结合高度综合的课程, 在合理进行城乡土地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方面有广泛应用[1]。近年来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乡土地评价、规划和开发利用中得到大量应用, 同时土地管理相关内容政策性强、变化快, 随着土地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 土地管理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展和更新。但现有土地评价和土地管理教材, 没能及时有效地补充和更新上述部分内容, 和土地评价和土地管理的教学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有明显的脱节。

二、土地利用评价教学内容的补充

(一)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更新和比较

2007年8月10日国土资源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正式发布实施。现在一般教科书还有一部分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还应用国土资源部2004版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大部分教学参考书介绍的是2007年新版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但对以前不同部门颁布的、在各自领域广泛应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介绍不系统。造成学生在查阅以前文献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含义、分类沿革和分类内涵理解不清。课程应补充和系统介绍《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中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9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划分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依据1989年《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土地利用方案、依据《市镇规划标准》划分的突出乡镇企业和城郊特点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试行的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 方案, 2004年在国土资源部《土地分类》 (试行) 基础上修订形成的城乡综合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过渡) 和2007年8月10日发布实施的最新版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土地利用分类方案。解释清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沿革、内涵和对应关系, 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含义。

(二) 景观生态学相关方法指数的引进

在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十分重要, 但在现有教科书中结构和数量分析所用的指标、指数比较单一, 缺乏对不同土地利用单元空间关系的分析和描述, 尤其是对道路等线状土地利用单元的空间状况分析, 目前还没有适宜的方法和指标。

景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托, 研究由相互作用的景观元素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变化及资源环境经营管理的学科[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尺度介于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区域生态学之间, 研究的重点在于景观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景观的空间尺度大致相当于土地分级中土地系统, 因此, 景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在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中较为适宜[3]。现有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中没有对道路等线状土地利用单元的空间状况分析的专项指标, 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引进连通度和环度指数, 分析道路的空间状况。交通用地的连接指数 (R) 表示区域中道路的连通性, 交通用地的环度指数 (A) 表示区域道路的闭合程度。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教学内容的补充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的主要类型, 其评价方法和步骤主要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 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因子的调查和分级主要依据现地调查。随着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 卫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得到快速提高, 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现地数据。GIS的发展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 它不仅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完美地结合起来, 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 这使得对土地这种空间复杂系统的分析、评价更具科学性[4,5]。因此,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 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应补充和更新遥感和GIS技术方法的内容。

基于3S技术, 通过对遥感影像处理, 得到大量土地评价地区土地评价因子调查数据, 结合其他已有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数据, 在GIS中可用采用叠置法与栅格法划分评价单元;运用熵权法等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 通过评价因子栅格数据的空间加权叠加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计算每一单元的适宜性评价综合指标值, 获得该研究区的土地适宜等级图, 得到调查地区土地适宜性等级。

四、土地生态评价教学内容的补充

随着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 许多学者对土地生态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土地生态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尚未成熟。教材中土地生态评价内容主要是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土地生态风险、土地生态健康、土地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包袱等。但上述土地生态评价理念性的内容居多, 定性的研究居多, 能和现行相关规划想结合、 定量化的方便落地的研究内容较少。近年来, 应用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的相关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化的土地生态评价研究逐渐开展[6]。笔者依据本人和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补充生态评价这部分内容。

(一) 土地生态评价的数据获取与处理

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来源, 经过预处理得到土地生态评价地区的遥感影像。对上述地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 得到地物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结合评价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表特点和国家最新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划分出评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 以土地利用类型作为土地生态评价的评价单元。

(二) 土地评价单元土地生态功能值的确定

不同类型土地评价单元具有不同生态功能值 (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降温防噪等) 。采用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评模型, 对评价区某评价年度各土地评价单元进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得到各土地评价单元自身生态功能值。评价区每个土地评价单元总的生态功能值是各土地评价单元自身生态功能值和周边其他土地单元生态功能辐射到本土地单元的累加值。周边其他土地单元生态功能辐射到本土地单元的累加值大小取决于本土地单元周边土地单元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草地、水域等) 、土地单元面积大小、周边土地单元距本单元距离及本单元和周边单元之间的生态阻力值。

(三) 土地评价单元生态等级的确定

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和计算功能, 计算出评价地区所有土地评价单元自身生态功能值和周边土地评价单元对本单元生态功能的辐射值, 该辐射值的大小取决于:周边土地评价单元自身生态功能值的大小、到本单元的生态阻力和距本单元的距离, 和自身生态功能值的大小成正比, 和生态阻力值和距离成反比。距离对生态功能辐射值的影响有一定的阈值, 即某种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草地、水域等) 对周边单元辐射影响有一定距离, 超出这一距离, 生态辐射值计为零。将各土地评价单元自身生态功能值和周边其他土地单元生态功能辐射到本土地单元的累加, 得到评价区每个土地评价单元总的生态功能值。按照等距离划分的方法, 将评价区不同土地评价单元生态功能值划分不同的等级, 最终确定出评价区所有土地评价单元生态功能等级。

五、土地管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补充

土地管理包括地籍、权属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土地管理相关内容政策性强、变化快, 土地管理部分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及时补充国家相关部门最新正式颁布的土地管理的相关标准, 更新有关名词的新的内涵, 反映国家土地政策的最新变化。例如, 国家最新版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中, 新增耕地有三种途径:土地新开发、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但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认为土地新开发主要对象是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 将这些地类开发成耕地, 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 国家取消了土地新开发的这种新增耕地的方式, 并且在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中取消了相关的机构设置。但由于出版周期等原因, 大部分土地管理教材没有反映国家这一重大的土地管理政策变化。 需要教师把该项政策变化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其他如基本农田范围、城市和乡村土地集约利用标准近年来都有新的变化, 在土地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土地利用管理中,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的相关规定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极为重要, 土地生态空间的概念提出及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标准是近年土地利用管理重要的拓展内容, 上述相关内容都应及时补充到土地评价和土地管理的教学内容中。

摘要:“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综合性强, 应用特色鲜明。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快速发展, 为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内容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根据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土地评价与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土地评价与管理,教学内容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艳芹, 周海婴.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0, (17) .

[2]陈利顶, 李秀珍, 傅伯杰等.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J].生态学报, 2014, (12) .

[3]岳德鹏, 王计平, 刘永兵等.GIS与RS技术支持下的北京西北地区景观格局优化[J].地理学报, 2007, (11) .

[4]崔勇, 刘志伟.基于GIS的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14, (9) .

[5]黄焕春, 运迎霞, 李明玉.基于GIS的延吉市城区居住用地适宜性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 .

篇4:土地评价与管理重点

关键词:鞍山市县域;宜耕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2-0014-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地矛盾日益加剧,能够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就显得尤为重要。未利用地开发是土地整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是缓解土地供求紧张的重要途径。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社会属性进行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根据鞍山市县域地区宜耕未利用地的实际情况,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开发区域,为未利用地规划的编制及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1 研究區域概况

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10′—123°41′,北纬40°27′—41°34′。东部、北部接靠辽阳市,南部与庄河市毗邻,东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辽中县连接。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8.7 ℃,年降水量为640~880 mm。鞍山市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3个县和8个城区,有61个乡镇,全市总面积为92.6万hm2。

2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鞍山市未利用土地主要以其他草地和河流水面为主。由于内陆滩涂、河流和湖泊水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不作为耕地开发后备资源,因此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他草地、沙地和裸地方面。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及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鞍山市未利用地面积为39 930.5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31%,其中自然保留地总面积为19 117.7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07%。自然保留地中,其他草地总面积为18 661.1 h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46.73%;沙地总面积为4.5 h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0.01%;裸地总面积为452.1 h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13%。

3 鞍山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

3.1 评价方法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的空间布局及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性质,结合土地开发潜力,对鞍山市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具体步骤为:1) 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 确定分区单元。根据地域完整性原则,未利用地开发的实施保持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确定以乡镇为单位的分区单元,共划分61个评价单元。3) 进行适宜性评价。对评价因子进行分级,根据各分区单元因素间存在的差异计算综合得分。

3.2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其权重的确定

适宜性评价结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评价因子的选取及其权重的确定合理与否。评价因子要选择对宜耕未利用地利用有直接影响的主导性因子,该因子影响显著且性质稳定,可以全面反映土地质量,具有代表性。根据鞍山市实际情况,结合专家多年经验及地力评价相关研究,选取地貌类型、地形坡度、pH值、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灌溉条件、土地开发潜力这11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定性因子进行量化处理,采用主观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的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因子权重。

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鞍山市统计年鉴、鞍山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2010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鞍山市耕地地力评价等数据资料和研究区域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行政区划等基本图件,数据的具体收集以乡镇为单位。详见表1。

3.3 评价模型的建立

采用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相结合,进行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评定。当某一因子达到或超过限制的临界值时,会严重影响评价单元对于所定用途的适宜性。因此,应先采用极限条件法进行评定,剔除掉不适宜开发的评价单元;再采用加权指数根据上述所参评的因子及所确定的因子权重,建立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综合分值的计算模型:

Pi=wipi

式中:Pi为评价单元综合分值;wi为评价因子权重;pi为评价因子的指数;i为评价因子编号;n为总评价因子数。

3.4 评价结果

经上述模型计算可得到各评价单元综合分值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等级划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评价区域。其中,综合得分大于75的评价单元属于最适宜评价区域,该区域有效土层厚度相对较厚,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地形坡度较平缓,土地开发潜力加大,稍进行开发便会形成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综合得分大于55小于75的评价单元属于中等适宜评价区域,该区域地面坡度主要为2~6°,各方面指标略逊于最适宜评价区域,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开发才可具有一定程度的农业生产条件;综合得分大于35小于55的评价单元属于勉强适宜评价区域,该区域存在较多的障碍因素,若开发成耕地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且收益无法预知;综合得分小于35的评价单元属于不适宜评价区域,该区域通常土层相对较薄,坡度较陡,易发生水土流失,不适宜开发成耕地。

4 宜耕土地开发重点区域的选择

宜耕土地开发重点区域的选择主要考虑宜耕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及土地开发潜力两个主要因素。适宜性评价体现该区域未利用地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开发潜力则反映该区域实际开发能力及可补充耕地情况。适宜性综合得分越高、开发潜力越大,则越适合成为宜耕土地开发重点区域。

经上述研究,选择适宜性综合得分大于55、开发潜力大于15的评价单元作为宜耕土地开发重点区域。该区域总规模538.43 hm2,实际开发潜力150.49 hm2,主要分布于新台镇、腾鳌镇、耿庄镇、八里镇、大营子镇、哨河子乡、岭沟乡,地类以荒草地为主,适宜性等级多为最适宜和中等适宜。详见图1。

篇5:土地评价与管理重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近期加强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土地调控政策,土地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当前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难度加大,用地粗放浪费现象依然存在,违法违规用地、侵害群众权益问题易发多发。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严格执法督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会议要求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开展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完善土地收益基金制度,明确土地收益基金计提比例,专项用于耕地保护。

(二)严格依法依规管地用地,坚决防止违法违规用地反弹。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切实解决重点工程项目用地未批先用问题。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抓紧清理整改高尔夫球场,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维护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

(三)认真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加快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按照依法、严肃、有效的原则查处征地拆迁中的违法案件,严格责任追究,坚决制止违法强拆行为。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修订,切实规范和完善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维护农民权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四)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依法加快供地进度,保证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提前做好明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的储备和预安排。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

(五)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确保各部门各行业制定相关规划、开发利用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应、地价等政策工具,加强对产业、区域发展的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约用地。建立规划和项目节约用地评价制度。

篇6: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章

1.工作底图:绘制土壤图的地形与遥感资料。

2.土壤草图:前提必须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土壤类型以及分布状况锁链成平面图。

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影响因素?

① 详测比例尺1:200-5000适用于小型农、林、牧试验场、试验区林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 变种。②大比例尺1:1万-2.5万 适用于国营农场、乡镇、县级调查工作。制图单位: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③中比例尺 1:5万-20万 只用于县、市级中等河流流域。制图单元:土种或其复区④小比例尺<1:20万 适用于省级、全国级、大河流流域。制图单元:亚类或土属的复区

影响因素:①农业用地方式: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②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复杂状况③ 调查面积大小

怎样选择工作底图?

① 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 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侧和清绘使用。③为报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要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侧图单位、方法和 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

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一)工作计划的制定:

1、确定调查任务

2、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

3、组织调查队伍

4、拟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自然成土因素的收集

2、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

3、土壤资料的收集

4、资料的分析

(三)调查物质的准备:

1、图件的准备

2、遥感资料的准备3调查工具的准备

第二章

各成土因素需研究的内容和调查方法是什么?

1.地形因素研究: I)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2)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冰 川地形。

研究方法:1.现有地形地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2.进行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的分析3.典型的地貌类型调查和描述4.绘制综合断面示意图5.地形素描6.摄影方法7.新构造运动对地形影响的分析.2.母质研究:I)按风化壳类型划分:碎屑风化壳、碳放盐风化壳、硅铝型风化壳、富铝风化壳、含盐风化壳、还原系列2)按形成类型划分:残疾物、坡积物、洪积物、冲击物、湖积物、风积物、滨海沉积物、冰渍物 3)按成土母质分类: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中型结晶岩类风化物、基性结晶岩类风化物、石英岩类风化物、泥质盐类风化物、碳酸盐类风化物、红砂岩类风化物、基性结晶盐类风化物、紫色砂岩类风化物、紫色泥岩类风化物、炭质岩类风化物、第四纪红色粘土物质、第四纪黄土物质、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化物质、泥炭物质。

研究方法:1首先查阅调查地区的地质资料及图件2确定成土母质的成因类型3.进行地层分析。4.研究成土母质的化学属性、岩石学属性和矿物学属性,5.了解母质的机械组成及其分层性

3.气候因素研究: 1)近代气候:光、温度、水。2)古气候:上新世、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研究方法:1.地理景观研究法2.小区域气候观察法3.土壤剖面形态景观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研究法4.指标分析法。

4.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研究:1)地表水:河流流域、河流2)地下水;地下水埋深等级划分:

深位地下水、中位地下水、高位地下水、地下水质类型划分:矿化度分级、地下水矿化类型 划分3)泉水:升泉、降泉。研究方法:1将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貌学统一起来进行研究2.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或排泄关系3.水文资料的收集4.径流特征的收集5.结合地貌研究潜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6.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土壤影响的强度7.观测地下潜水的矿化成分、矿化度和地下潜水的埋深.5.生物因素的研究:植物:植物景计量、化学成分不同、指示植物、农作物长势。动物、微生 物。研究方法:1.植物的野外调查法2.土壤动物研究法3.土壤微生物研究法4.土坡生物综合研究法。

6.人为活动调研:非农业性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如开矿、旅游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对土壤的影响、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的影响(耕作、施肥)。研究方法:I群众调查2.区域对比法(选用两个条件相似的测区比较)3.对比法(本区域内不同年份的比较).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井举例说明?

I.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形制的盐渍土。

2.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因索变化。

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城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

3.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形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浸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 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

第三章

1、土壤剖面:指用来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

2、单个土体:指我们能对之进行描述和采样从而能据以鉴定出某一土壤的特性和排列以及一系列特性变异的最小土体。

3、聚合土体:指在土体构型中具基本上相似的发生层的组合和排列的最小单位的土体。

4、主要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形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

5、检查剖面:为检查主要剖面土壤属性的变异程度和稳定性而设置的剖面。

6、定界剖面:为确定土壤边界而设置的土壤剖面。

7、土层:是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

8、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

9、土壤发生型: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的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

10、土体构型:在土壤范围内共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

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

11、诊断层:经过一定的成图过程在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

12、障碍层: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

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土壤剖面点设置

(一)常规布点法:①中小比例尺剖面点设置:路线询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主要例面② 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

(二)统计抽样法

工作路线的设置

工作路线:调查时所需要的路线

原则: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

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标图?

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

定点(标图),交汇法,极坐标法、地物追踪法

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通视条件好的地方使用 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根据地物的相对位置)选一个地物点:距离

③地物追踪法(多用于平原区)

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及方法是什么?

地表描述①地形 名称如山坡应记录(地形、坡长、坡向一用罗盘仪,读N针)

②母质 母质名称(沉淀物,坡积物,母质的特征)

③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程度,排水状况(易/不易)

④植被与农业利用:群落植被,指示植被,农作物的种类,产量

土壤形态要素及其描述土壤颜色(反映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

常用方法: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计

为什么分折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物理观点?

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早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料构型。

第四章

土壤组合制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构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制图单元勾出,这样就形成了土壤组合制图。

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斑块,呈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斑块,呈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

大比例尺制图概查的任务是什么?

①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

②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

③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且提出补测内容

⑤如果使用航片,要建立航片影响判读标志

试述大中小比例尺制图的方法,并找出其异同点?

中小比例尺调查主要靠推侧,制图单位以高级分类为主,结合典型区调查,比例尺越小,(线路间距越宽)制图方法:线路调查法、放射调查法

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对调查地区进行概括性的调查,任调查区内选择一、二条路线进行调查其土壤剖面等,成土条件,土壤状况,景观条件

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

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

垂直等高线(区分阴阳坡,母质类型)

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垂角

②母质类型与土坡边界:断层,褶皱

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

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

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

第五章

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

航片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试述应用遥感资料进行土壤调查的方法步骤?

①准备工作 ②野外概查与建标 ③室内预判 ④野外检查验证与调绘 ⑤成图与总结

第六章

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①料的审核整理(标本,记载表、土壤草图、评土比土、拼图补测)②组织分析化验 ③ 土壤图及其他图件绘制④编写工作报告

评土比土的意义何在?17

4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异同,是否出现“同土异名,异土同名”的现象。

通过评土比土,能够使野外资料和分析结果同群众生产经验结合起来,充实调查内容,加深对土壤类型分布、特性和生产问题的认识,为编写调查报告及成果应用奠定基础。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方面?

① 审查土壤界限 ②审查草图应有的内容 ③拼图 ④拼图补测

第七章

土地:是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同时也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土地资源: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土地资源类型: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且利用价值和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的集合.土地自然属性:是自然地理因素相互作用和制约的结果、赋予土地的固有特性.土地社会经济属性:是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赋予土地的新的特性的综合.土地构成要素是?气候要素、地学要素、土壤要素、生物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 2制定工作计划 3调查资料准备 4工具、材料准备

(二)外业调绘:1线路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侧6样区调绘验证

(三)内业工作:1转会工作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

(四)检查验收

土地利用调查中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

①选好站立点(地势高,视野开阔)②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③对底图进行判读(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先易后难,抓住明显地形特征和影像特征,同时边走边判读,判读结果在图上标识出来)④补侧(对一些新增地物随时及时补侧)⑤调绘整饰(当日调绘当日清理)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三种方法和技术方案?

(一)利用1:1万的影像图进行动态监测①按规范要求编制影像图②把影像图和土地详查图进行对比分析,把变化地类用铅笔勾出③野外检查验证④对新地类界进行整饰并修编现状图,在图上注明动态监侧的时间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二)利用航片进行动态监测①放大航摄影片至1:1万②在新航偏上要调绘地类界,按1:1万的详查图比较③野外检查④修编土地利用现状图⑤量算变更土地面积

(三)利用“3S”技术进行动态监测①购买近期高分辨率卫星图像②构建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数据库③进行卫星图像处理④对处理图像与数据库当中矢量数据进行叠加,形成矢量栅格影像图⑤在新的影像图中勾绘出变化地类⑥外业对图斑边界进行GPS定位⑦内业处理,建立土地利用变更的数据库.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过程?

(一)设计:①明确地图的用途和要求②收集整理编图资料③要对本县地理特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进行研究④确定地图的内容

(二)地图编绘:①确定地图的数学基础②转绘地图的内容③编绘地图内容的各要素④进行接边

(三)地图清绘:

上一篇:引驾行,引驾行柳永,引驾行的意思,引驾行赏析下一篇:明明让座老奶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