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2024-05-03

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精选8篇)

篇1: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一、明确目标,把《规范》细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

管理诸要素中,人是首位要素。对小学来说,其主体――小学生,是一个充满鲜明个性的独特群体,他们既有向上、向善的一面,又有散漫任性的一面;他们希望自主自立,但又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行为能力。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法消除其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他们从小就在道德认识的启蒙阶段,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并且细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我校围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在全面梳理学生的不规范行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创建“整洁、安静、有序、有礼”的班集体的工作目标,开展主题性教育管理活动,活动期限为两年。具体要求如下:

(一)整洁:做好教室内的清洁工作,地面无纸屑和痰迹;课桌抽屉、讲台抽屉、电视柜无杂物;课桌桌面、讲台桌面、凳面清洁,无修正液、墨迹等污渍;教室墙面(嵌条、电器开关)无积尘、蛛网,窗户玻璃清洁明亮;饮水机洁净;服装、头、脸、双手清洁;室内所有物品摆放整齐;无乱涂黑板、墙壁等行为;认真打扫(冲洗、擦拭)包干区,地面无纸屑杂物,墙面、瓷砖表面无积尘污渍;学生课间、外出上课或参加集体活动时无乱丢纸屑杂物的行为;看到校园公共区域有纸屑杂物能主动捡拾;在餐厅用餐时不浪费饭菜,不将食物泼洒在饭桌上,用餐后自觉清理桌上物品;文明如厕,大便纸、手纸丢入纸篓内。

(二)安静:课内无尖叫、怪叫行为,早晨、课间、午间活动等时段按正常音量交谈;每节课预备铃声响起时,室内的学生要自觉安静下来或保持安静等待上课,室外的学生应以静默状态进入室内;出操、放学或到专用教室上课时保持安静,脚步轻,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和老师办公;参加升旗仪式、集会等大型活动时始终保持安静;课堂上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语句完整,仪态大方;不随意插话打断老师的讲课或同学的发言;在餐厅就餐时不喧哗、不嬉笑。

(三)有序:早晨到校后及时上交家庭作业,科代表早读课开始时交给任课老师,同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值日生分头负责做好班内及包干区的清洁工作;交完作业或做好清洁工作即抓紧时间自主学习;课前做好教科书及相关学习用品的准备工作;排队出操、放学或到专用教室上课时,队伍整齐,不奔跑,不横冲直撞;上下楼梯时靠右行,不蹦跳,不将身体俯在扶手上向下滑;中午放学时有序进入餐厅就餐,不互相推搡;参加集会活动时按指定位置站队或就座。

(四)有礼:早晨在校内遇到老师时主动招呼“老师早”,离校时主动说“老师再见”,其余时间与老师相见时主动说“老师好”;在校外遇到本校老师时,能按上述要求主动招呼;遇到外来领导或老师时,主动地说“老师好”,行标准的队礼;遇到同学家长来校,主动根据其年龄招呼“阿姨好”、“爷爷好”等;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如果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不一致,应于课后单独与老师交流,不与老师顶嘴,发脾气;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出现矛盾分歧时,采取宽容忍让的态度,不发生纠纷;尊重同学的人格,不喊同学的绰号,不在背地里说同学的坏话;在餐厅用餐、集体乘车时要学会谦让,主动为同学着想;同学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嫉妒成绩优秀的同学,不歧视家庭困难的同学,不打扰同学正在开展的正当活动;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不欺负小同学、女同学、外地转来的同学以及身体有缺陷的同学。

各班围绕学校提出的班级创建工作目标,结合本班学生的构成状况和年龄特征,由班主任老师牵头,与各科任课老师制订实施方案、班级细则。一学年后,各班根据实施情况和校行政考核结果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整改措施,着力将创建目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在转变和规范学生行为上出实招。

二、层层落实,增强班集体建设的凝聚力

统一的创建目标引领着全体教师开展班集体建设的意识和行为。但是,目标再美好,方案措施再翔实,不认真落实终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围绕班集体这个中心,对与之相关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进行条分缕析,确定相关责任人的具体职责,落实到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身上。

(一)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班集体建设的设计师和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应当履行的岗位职责是:1.晓以利害。结合晨会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班队活动课,利用图片、音像、故事、实例等多种形式、多种资源向学生具体讲解创建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懂得遵规守纪的益处,违规任性的害处,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2.体验冶情。把学生带进特定的场景或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切感受;请有关学生谈违规任性的经历与教训,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展示类似情形的不同结局,让学生自我反思,从中探讨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激发自觉遵规守纪的积极情感和心理需求。3.导行纠偏。班主任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善于观察,进行具体指导,对已经发生偏差的行为要逐个纠正。4.个案研究。班主任对班内家庭环境特殊、个性习惯独特,特别是心理有障碍、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法加以引导,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5.反馈交流。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就一个阶段以来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反思交流,肯定每个个体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梳理班内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整改希望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6.日常督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明显的反复性,很容易受某种情境的干扰和暗示。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课内外各个时段、各种场合行为表现的仔细观察,及时督导,使一些违规行为当场得到纠正,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7.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建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同学关系。8.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使班集体建设工作获得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二)副班主任。为分担班主任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压力,我校为每个班配备了副班主任,其目的主要是确保学生常规性集体活动安全有序,增强班级管理的合力。副班主任的具体职责为:1.每周一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升旗仪式。人数足额,从进场到退场队伍整齐,态度认真;戴好红领巾,行好队礼,唱好国歌,营造庄重的氛围;如有缺席学生,应查明原因;中途如发现有学生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应及时向领导汇报;2.每周二至周五组织本班学生参加早操或跑步锻炼。3.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按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点和项目开展活动,也可以组织开展自己创编的活动,但不得与学校器材场地有冲突,不得妨碍其他班级活动。4.班主任因故不能到岗时,代理班主任上好晨会课、午睡课等。副班主任因故不能到岗的,由班主任临时代理相关职责。5.经常(每周至少一次)向班主任反映班内学生情绪反应及行为表现中的突出情况。6.辅导和组织学生参加体育单项竞赛或检测活动。

(三)科任老师。科任老师应履行既教书又育人的职责,按时上课,按时下课,如需把学生带进专用教室或室外场地授课,应负责做好整队和接送工作,如发现班内学生出现不符合创建目标要求的行为,须及时劝告、制止、纠正,确保学生安全,班级活动正常有序。

(四)德育处。德育处要对每个学期的创建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负责对班级的日常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和主题教育,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处。

(五)教研处。教研组可组织教师对晨会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班队活动课进行观摩、交流和研究,对问题行为学生的个案进行研究,不断提高班级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学生。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体。小学生往往会严格评价同学,却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把集体建设的目标要求分解成若干板块,分工给若干名学生,实行轮流值岗,这样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有利于从小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互约束,相互督促,相互借鉴,相互体验,共同进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七)行政班子。班子成员要确立全校一盘棋的观念。在负责值日工作或日常巡视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各班班级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利用行政会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意见。

(八)家长。家长要切实担负起孩子第一任老师和法定监护人的职责,积极配合学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教育和培养子女;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以身示范,明理导行,知礼施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溺爱,不护短,不纵容,做称职的家长、优秀的家长。

三、实行多元考核评价机制,让各方获得成就感

客观公正地评价集体建设各方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实效,能有效促进该项活动的良性循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确保创建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实现管理的长效性。

(一)评选优秀家长。学校统一拟定优秀家长评选条件,印制申报表,让家长提交教子经验总结。班主任根据各位家长平时配合学校工作的情况,与副班主任、科任老师筛选,提出意向性名单,交校行政部门审核。学校统一表彰一批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并将他们的事迹制成展版,公示于学校大厅中,供其他家长学习借鉴。

(二)评选规范学生。学校统一拟定遵守规范的优秀学生(简称“规范生”)的评选条件,由学生个人对照条件在班内申报,组织学生互评;正、副班主任,科任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每月《班级学生行为表现互评表》所记载的原始记录进行复评,把师生一致同意的规范生名单交校行政部门审核,全校汇总后进行表彰,制作光荣榜,颁发荣誉证书。

(三)评选星级班级。每月对各班创建“整洁、安静、有序、有礼”的班集体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量化,学年末结算各班总分,根据得分高低将所有班级分为a、b、c、d四个等次,分别授予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荣誉称号。

(四)评选优秀教师。对获得四星级班级荣誉称号的班主任、副班主任、科任教师,授予“班级建设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以褒奖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激励其他班级的正、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优秀班集体。

四、思考与展望

(一)学校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是传承人类文明、塑造学生性格的场所,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是学校应担负的使命。一代又一代新公民文明素养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在校的一届又一届学生文明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工作应当永不停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信念应无比坚定。

(二)摆正张扬个性与规范约束的位置。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个性中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应该扬其长而补其短,长其善而救其失,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塑造方法与策略,切不可以张扬个性为借口,放任学生的不当行为,也不可以规范为目的,扼杀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

(三)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多年来,应试教育的一整套运作机制在中小学流传甚广,提高各科考试成绩,提高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同追求,教书与育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与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仍然存在一重一轻、一手硬一手软的不协调现象。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科学制定学校的各项奖励制度,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再塑教师的师表形象。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有大半的时间是伴随在教师身边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耳濡目染,对文明素养的提升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涵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社会公众面前树立崇高的师表形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篇2: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主义双文明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社会上“真、善、美”不断的涌现,同时“假、恶、丑”也在悄然的侵蚀着人们的道德堤坝,我们需要用爱去浇灌人们心中的道德种子,让社会处处是真情,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幸福。

最近看到网络上曝出一段年轻小伙殴打老人的视频,视频中老人无助的抱头躲闪,并向周围人求救,同伙拍下整个殴打过程,在场的旁观者却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拦。在年轻小伙向老人大打出手时,打的是年轻小伙的道德素质,打出了当前公民道德教育缺失的弊病,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认识的严重错误。这是在拷问人们内心的良知,拷问着这个社会爱到底有多深。

在道德缺失事件不断出现并曝于世人面前时,人们的内心渴望那个淳朴、诚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出现。我们的社会需要“雷锋”,更需要雷锋精神下无数爱心之士用自己的正气去感染这个社会,唤醒人们沉睡的道德责任心,形成以民风建设为载体,培育和弘扬“遵纪守法、明理诚信、奋进思变、淳朴向善、理性包容”的人文道德氛围,增强社会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深入加强民风建设,扎实提高道德素养,要从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面临最突出的问题突破,打一场“全县动员、全民参与、标本兼治”的持久攻坚战。

一、始终坚持民风建设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民风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古人说:“德教为先”。德教就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康有为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正确的道德荣辱观念,只有被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大多数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树立社会道德荣辱观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参与民风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价值认同与行为习惯高度统一、同步提升。大力繁荣杞乡文化,深入挖掘枸杞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内涵,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杞乡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化精品。把文化生活气息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大家

二、始终建立保障见义勇为机制

我国应加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保护见义勇为英模的合法权益,决不允许“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出现。深入了解英雄背后存在的各方面工作生活困难,要用足用好政策,给予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属应有的社会保障,让英雄得到应有的关爱,让英雄无悔一生。同时,激励见义勇为行为,让更多的人勇于面对社会不平事,敢于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道义选择延伸到社会责任感的自觉义举,这既是弘扬社会民风建设的责任所在,也是弘扬社会浩然正气、道德素养的时代需要。

三、始终坚持宣传与法治相结合。庭,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新风尚。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宣传教育是基础。要树立正确导向,充分利用媒体、媒介,通过设立模范宣传墙、开设电视专栏、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开辟网上论坛等活动内容,大张旗鼓地宣传各类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深切感受他们平凡的身躯里蕴藏着一颗非凡的社会责任心。要让人人都知英雄、人人都敢做英雄、人人愿做英雄,全面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同时大胆披露、曝光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严厉打击、绝不姑息。要把开展民风建设与“六五”普法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植根于干部群众的头脑,并体现于日常行为之中。通过法治的力量,着重解决群众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素养偏低等问题;着重整治知法犯法、腐化堕落的歪风。让英雄的大爱、无私、无畏精神深入人心,让道德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心田;让人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人间自有真情在。

篇3: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一、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大学生形象的自我完善, 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虽然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比较丰富, 但是却缺乏应有的修养和内涵, 常常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甚至以丑为美, 这与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相违背的。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 有效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 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完善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

总体来看, 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对审美教育有所忽视。虽然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审美教育在高等教育日益深化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发展, 审美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一定改善, 但就总体发展来看, 审美教育仍是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公共艺术课对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意义

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 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 更是无法替代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以艺术为手段的教育, 通过公共艺术课提升当代大学生审美素养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公共艺术课虽然在整个大学课程中所占比重较小, 但其地位却举足轻重。首先, 通过公共艺术课的学习, 有助于扩大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丰富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其次, 有助于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的审美素养, 是其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通过公共艺术课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 完善其个性心理, 进而对大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

三、公共艺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过度专注于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 而忽视大学生精神世界、意义世界的建构, 导致他们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就目前各高校的艺术公共课的设置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科目单一、课时较少、课程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按教育部规定, 应至少将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等八类课程作为限定性选修课程。此外, 有必要适当增加公共艺术课的课时,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来学习艺术知识。由于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因此要最大可能地实现课程目标, 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案和机制, 来对学生做出评价。

四、公共艺术课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 应通过改革进行创新, 将公共艺术课程融入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使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公共艺术课的教学中, 不能将其等同于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它应该是一种普及型的艺术体验教育, 应侧重感受、欣赏和体悟。

1、营造良好氛围, 形成审美教育常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让大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气息熏陶中提高审美品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不但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也为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有效提高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平台。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支持下, 学生剧团、乐团、舞蹈协会、摄影协会、漫画协会、书法协会等学生社团, 立足校园, 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演出、展览或各种形式的艺术比赛, 经常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大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浓厚的艺术气息的校园环境中, 通过个体的主动或被动参与不断得到熏陶和升华。通过营造良好的审美教育的氛围使原来被忽视的审美教育逐渐融入学生的生活, 形成审美教育的常态化。

2、注重艺术实践, 开拓课程视野范围

为了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 高校应开拓公共艺术课程的视野和范围。现行的审美教育模式中, 课程内容单一, 基本集中在美术和音乐两大类。事实上, 艺术的门类繁多, 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美术、文学等等都可以对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应把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影视欣赏、戏剧欣赏等课程普遍纳入公共选修课范围。以提高审美素养为目标的公共艺术课程也不应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 应该更注重艺术实践, 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艺术课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审美教育资源, 将公共艺术课延伸至校外, 扩大到整个社会, 如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以及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人文景观等等, 都可以成为大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课堂。此外, 应引导学生阅读《人民画报》、《读者欣赏》、《摄影世界》等杂志, 利用多种渠道开发自身的艺术潜能。

3、发挥地域优势, 与传统艺术相结合

艺术能够塑造灵魂、完善人格、训练思维、激发想象,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公共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汲取书本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感受当地的传统艺术文化及名家名作, 让学生在接受课本知识的同时, 自发地深入研究当地的艺术, 二者相结合, 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且成就辉煌的传统艺术,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面对现代各种流行思潮, 高校审美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传统艺术的作用, 帮助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 可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 比如在陕西, 有陕北剪纸、安塞腰鼓、凤翔泥塑、皮影、陕北民歌、还有出自陕西的一些名人名作等, 这些成就不仅仅是陕西人民的骄傲, 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人的审美素质有深刻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作为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将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的提高有着巨大作用和影响力。而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尚健全的审美素质, 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审美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大学生审美教育的责任, 才能形成审美教育的良好局面, 满足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摘要: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公共艺术课提升当代大学生审美素养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探索可行的改革措施, 以满足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促进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审美素养,公共艺术课,改革

参考文献

[1]康尔.论公共艺术教育的不可替代性[J].艺术教育, 2009 (5) .

[2]姚武.公共艺术教育中大学生审美培养现状及其必要性探索[J].高等教育, 2012 (12) .

篇4: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字;运用

当今语文学科,随着新课改下字词、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从中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将会逐步取代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它必然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本学科的核心任务,也将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语言文字工具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业务水平,精讲点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激情,让学生在语文学科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在广袤的蓝天白云下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做到读得懂、听得懂、能够说、能够写,也就是说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字词、阅读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这一核心任务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感悟。

一、创设情境,角色表演,完美展现学生灵动的童心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不能离开具体语言环境的,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才具有生命力。而要做到完全理解和灵活运用词语,只有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情感上的认同感,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之中去感悟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时借助表演理解含义就是很好的办法,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词语的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更深刻、更灵动,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精讲点拨,让学生在困顿中守得云开见月明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取决于教师恰当教学方法的选用和适时的引导。“精讲点拨”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后产生强烈解决问题的诉求时,教师采取及时、巧妙的指点和引导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点石成金”的功效。在教学创新的前提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点拨者,通过教师发挥显性或者隐性的组织作用,保障学生课堂学习顺利进行。如果没有教师的组织,就不可能有真正有序的课堂,没有有序的课堂,课堂交流就成了漫谈,偏离学习目标的课堂当然无法实现高效。现如今我们的课堂,看似很活、很乱,实际它活而有度、乱而有序。它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聚,聚在目标,聚在主线。不管课堂多火多激烈,教师要巧妙地调控课堂的走向,绝不能太多地偏离目标,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很好地完成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任务。

三、激发欲望,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魅力

小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的大致过程是:从语言理解开始到语言积累最后升华为语言表达,理解不过是学习过程中的铺垫,学会运用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旨,理解和运用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有运用这种语言才能够加深理解,使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感悟。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以阅读分析和课文理解为重心,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导致许多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能力的现状令人堪忧,如:成语误用、标点乱点、修辞乱用、语无伦次、层次紊乱、病句连篇等等现象严重。现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因此,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习欲望,我们不是一直都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么,要让学生有要表达的欲望,简单地说就是敢于课上大胆发言。

四、赋予文字以生命,和它们建立深厚的感情

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准确把握的,也不是在强制的灌输下就能理解学会的,而是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慢慢地体会进而掌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有更大的兴趣深入其中,从而做到运用自如。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的大前提就是不能有错别字,字错了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尤其是小学阶段字词的信息量很大很大,要做到这一点,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不要让学生把汉字看作孤孤单单的字符,不然刚开始是认识了,但大都是“囫囵吞枣”,词语意思并不理解,丢开书本后完全是“形同陌路”,更别提能够巧妙运用。教师要让课堂丰富多彩起来,让字词的学习成为一段记忆,一个画面,一段声音,一种情感,赋予字词生命,和它们建立感情。

五、学会迁移,用心感悟多彩的生活

教学中的扩展训练是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好帮手。许多新词从积累到应用,不是在同一篇课文里,加上词语意义的多样性及不同的语境,很多小学生感到手足无措,甚至压抑窒息。必须要培养学生多读习惯,用心感悟,让其能够迁移到生活中去。

篇5: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用对话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台阶》教学为例

 

作者/ 范小燕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对话教学是一个好途径。

一、深入文本,探究主题

师:同学们,下面请再次深入阅读文章,思考本文的主题到底是哪一个?(出示投影)关于《台阶》的主题有这样几种理解:1.感悟亲情,学会感恩;2.表现父亲为实现理想而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暗寓中国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3.农村农民要摆脱贫困,需要发展社会生产力;4.学会生存,学会为自己的生命定位、定向,让自己有满意快乐的生活。

学生研读文本,深入思考并交流。

生1:我同意第一种。因为文中的父亲为家庭的幸福辛劳一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生2:我觉得是第二种。父亲是农民的缩影,是要强的农民。他常年累月,抱土背石,捡砖拾瓦,磨破的草鞋高过台阶。终于奋斗大半生后建起了理想中的新房子。

生3:第三种好。父亲的生活是贫困的,也是令人心酸的。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为建造新房子做准备的过程都是原始的、低级的。所以农民要改变命运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增加收入。

生4:我比较赞司第四种。文中的父亲是建造了一座有着高台阶的房子,但这一切没有带给他理想中的快乐有的只是衰老和尴尬,人是为自己活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师: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关于三题的几种理解有没有共同点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者点拨,最终得出结论:父亲虽是辛劳的,可他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人生的美好,是全家人的幸福尊严所在,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二、精读细节,领悟内涵

师:同学们,文中父亲倾尽心血建造了新房子,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朝着理想迈进的过程中,他的形象有哪些让你感动的独特之处呢?

生1:父亲是个勤劳的人,从他为建新房日夜操劳的表现可以看出。

生2:父亲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大半辈子一直忙于一砖一瓦,一分一角的准备之中,从没懈怠过。

生3:父亲忠厚老实。尽管劳动是艰辛的,生活是贫穷的,但父亲硬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朝着理想前进。

生4:父亲是要强的,不甘人后。父亲一心想建高台阶的房子,提升家庭的地位。

师:大家说得很好,文中有些细致人微的描写给人很深的印象,它能让我们更全面的解读父亲的形象。请你们勾画并反复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生1:我感动于父亲“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等为造屋作准备的细节,从中看到了父亲充满热情,干劲十足,乐观自信的形象。靠着自己的劳动实现理想,这是父亲作为人的尊严,也是他的幸福所在。

生2:“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有为那个送一杯茶。”我看到理想就要实现时父亲的兴奋、自豪和满足,所有的艰辛疲劳又算得了什么!

生3:“他总觉得坐得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直到“挪到最低一级”,由此我看到了他的谦卑,而不是依着成绩去炫耀,甚至攀比。

师:你们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来为“父亲”注解,让我着实惊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择手段贪图享受。父亲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他挥洒汗水,自信地捍卫着尊严,实现着理想。(论文范文 )请同学们记住父亲是普通的劳动者,但是他尊严而高贵。

三、鼓励质疑,深入理解

师:同学们,请再读课文,提出疑问。

生1:文中的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房子,最后累垮了,值不值得这样?

生2:文中的父亲像愚公一样有毅力,愚公有全家人的响应帮助,可他的家人――文中的“我”为什么没能替他的父亲分担呢?

师:大家的问题很有价值,值得探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形成小组共识。

学生先讨论,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评析。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生活有太多的`辛酸和苦涩,也许父辈们的追求或愿望在我们的眼中不是崇高的、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高举起我们幸福的台阶,也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劳苦着的父辈们幸福、安康,平安度春秋。”

四、走进生活,提升自我

纪伯伦说:“爱不仅是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请你们写下最想与父母说的话,让生活在爱意中升腾。

五、教学反思

1.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巴金说:“文学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加美好,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唤起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给人以精神的底子。”阅读教学无疑是奠定人“精神的底子”的最佳途径。中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教者应当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引领精神朝着真善美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语文课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不能总是围绕着教科书转,学生学习语文绝不等于学习“语文书”。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相通。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人生。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者要利用文本阅读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文中美好的人、事、物、景油然而生爱意,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效提升。写最想与父母说的话,是从课堂走向课外,是学生从文本所获情感的有效迁移。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的体验也颇为深刻。一位同学动情地写道:爸爸,您眼神中流露出的沧桑、深沉,分明是岁月的沉淀,辛劳的印证。农忙时您在家种田,一过农忙,又去遥远的城里打工。总是做得没日没夜的,总是说:“不干就要落后,被人耻笑!”爸爸,您用自己不太坚实的肩膀扛起了家。谢谢你,祝你平安!

在本节课中,《台阶》所蕴含的人文性,都是通过对话挖掘的。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生活对话的过程中领悟体验。因而,学生融入了文本,体会了作者的情感,领悟了生活的真谛。让我们牢记特级教师孟晓东的主张:“语文不仅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的真实功能,也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让学生语言成长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同步生长。”

篇6: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性思考-以宁波市大学生法律素养调查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宁波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部分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不强,发生违法犯罪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从高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三个维度出发,培养大学生信仰和尊重法律的情感和心态,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

作 者:靖国华 JING Guo-hua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浙江宁波,315012 刊 名: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9 31(3) 分类号:G647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素养   现状   原因   对策  

篇7: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编者按】8月10日下午,市城管局局长蒙敬杭同志在全系统的干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大发展大提升》的讲话。讲话以市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深刻地分析了城市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新阶段城市管理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策略,号召全体城管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努力打造中国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和最高效的城管。要以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完善大城管格局体制机制;要建设一流的城管队伍,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在新起点上的大发展、大提升,布好局、起好步,为深圳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这篇讲话拓展了城市管理新的视野,对促进深圳的城市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城管系统各单位要认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贯彻和落实。

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

全面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大发展大提升

——在市城管局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蒙敬杭

(2010年8月10日)

同志们:

根据市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今天召开一个干部职工大会,部署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刚才,周兴宋同志作了全面部署和动员讲话,讲得很好,我都赞同,大家回去后按计划抓好落实。

今天这个会,除了局机关的干部外,直属单位的班子成员、各区城管局的领导同志也来了。在特区建立30周年到来之际,开这么个规模的会议很有意义。借这个机会,我把自己对城管工作的一些感受、认识同大家交流一下,算是把我对城管工作今后的思路向大家交个底,目的就是要全面动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振奋精神,为推进深圳城市管理在新起点上的大发展、大提升,开好局、起好步。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地位作用,增强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来城管局工作已经42天了。这一个多月里,我除了参加市里的会议和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就是到各单位搞调研,了解熟悉情况,工作上可以用“马不停蹄、只争朝夕”来概括,心情上可以用“感触良多,压力很大”来形容。这段时间,我同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反复沟通和交换意见,同机关和直属单位的领导进行了一些接触和交谈,同一些区城管局包括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也进行了切磋,也利用开会、调研等机会同许多市领导进行了沟通接触。可以说,工作上逐步进入了角色,情况也大体有了把握,进而对深圳的城管工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今天开这个会,就是想把自己这一个多月形成的一些思想思路向大家作一个交流,以达到统一认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进工作的目的。

我觉得,城市管理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性工作。深圳用最短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工业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世界城市管理史上的奇迹。城市管理并不是“扫垃圾、种花草,赶得小贩满街跑”,它是现代管理与现代科枝相结合,与文化艺术相统一,与人文精神相融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综合性工作,很不容易、很不简单!城市管理是一项为民造福的工作。我们从上到下每天在为精心打扮这个城市日夜奔波,不辞劳苦,用自己的一身脏、一身累,换来了城市的干净、美丽、整洁,换来了市民对工作生活环境的满意与赞美,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城市管理是一项默默奉献的工作。人们往往只看到高楼大厦的崛起,只看到市容环境的美丽与繁荣,但我们广大干部职工背后所付出的大量辛劳、汗水与心血,却鲜为人知。作为新任城管局长,我为大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在不断深入了解城管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圳城管事业推向新高度、新境界?在7月9日召开的全市城管局长联席会上,我对深圳城管的发展历史提出了一个“三段论”,即80年代到90年中期,属于铺摊子、打基础的阶段;90年代中期到现在,属于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阶段;从现在开始,进入了大发展、大提升的第三个阶段。由此,我提出了“四新”和“四最”的工作思路。“四新”,就是认清新形势、提振新精神、探索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四最”,就是要努力打造中国最干净的城市、最美丽的城市、最有序的城市和最高效的城管。这个思路一提出,很快引起了共鸣,形成了共识,大家反映很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立足“四新”、打造“四最”的决心与信心。同时,对做好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第一,城市管理是政府形象的重要象征。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什么叫城市?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常被我们忽视。所谓城市,就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区。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两层意思:一是深圳是一个既没有农业,也没有农业人口的城市,表明深圳市政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政府,在全国独一无二;二是从城市这个概念上讲,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城市管理。换言之,深圳市政府的管理也是城市管理。当然,这只是一个广义上的说法。但对于我们加深对城市的认识,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很重要。看一个城市政府的工作有没有作为,有没有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看城市市容环境变化的大小、快慢与好差。因为城市管理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市容环境就像城市的脸面。这张脸是不是赏心悦目,是不是干净、美丽、有序,取决于城市管理部门这个政府的“大管家”在管家、治家上的能力水平。我们管得好,政府就有好名声;我们管不好,政府就要背骂名。因此,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城市管理的作用无可替代。如果把我们城市管理得让人产生“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效果,那么政府的形象自然就会有口皆碑。

第二,城市管理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涵。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现代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名片、环境就是品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优异的城市环境,主要通过城市管理的手段来实现。哪个城市管理得好,哪里就环境好,人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哪里就发展快、变化大。深圳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一再证明,优美的城市环境,配套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一个必要选择。深圳今后的发展进步,更离不开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也更需要我们城市管理工作者有超常的发展思路、智慧和办法。

第三,城市管理是市民家园意识的重要保障。深圳作为一个新兴移民城市,许多人来深圳都是匆匆过客,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掏金”的驿站,并不当成自己的家来看待。很多人往往心浮气躁,不守规矩、不受约束,给城市管理制造了不少麻烦。如何提高其家园意识,使其热爱深圳、留恋深圳,工作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是政府机关包括我们城管部门在内的应有之责。城市管理虽然改变不了人,但可以改变环境。而美好的环境却可以感染人、教化人、留住人,以至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因此,我们要在搞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努力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让市民大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实惠,真正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

我这三点认识未必全面,也未必准确。我这样讲,就是希望我们自己对城市管理要高看一眼,敬重三分,进而增强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城市管理、对我们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任何的轻视和懈怠。

二、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努力打造中国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和最高效的城管

这“四最”目标,前三个是工作目标,后一个是保障目标。四个目标,四位一体,不可分割,其精髓是四个字:中国一流!就是要把深圳打造成中国一流的城市,把深圳城管打造成中国一流的城管。

我之所以打出这个旗帜,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凭空臆想,更不是为了出风头、争彩头,而是对城管工作的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后确定下的决心和目标。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量:其一,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王荣书记提出了把深圳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总目标任务。这既是对全市工作而言,也是对城市管理来说的。城管工作理当率先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来做文章。其二,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深圳城市管理已经走过了打基础、上台阶的阶段。现在是站在30年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大发展、大提升的新阶段,必须要有新目标、新标杆,否则就难以有新突破、新发展。其三,随着特区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城管工作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必须有勇立潮头争创一流、舍我其谁的工作气魄与胆识。这三方面的因素,激励起我们打造“四最”的雄心壮志。

现在大家最关心和关注的是,这些目标离我们有多远,究竟能不能实现?实话说,到现在为止,我对实现这些目标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就好比部队打仗,没有哪一场战役事先有百分之百的胜算才开战的,只要有六七成的胜算,就要定下百分之百打赢的决心,最后的胜利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得来的。“四最”目标虽然有点高,但并非高不可攀。实现这些目标也不是一年半截之功,我们以今后5年的时间来推进,应该是完全可行的。避开主观因素不说,从客观上来分析,现实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一)如何看待打造中国最干净的城市。目前深圳环境卫生管理一直整体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创造了全国同行业的多项第一。不仅有完善的环卫管理体制,有全覆盖的清扫保洁机制,有国际先进的垃圾收运系统,有全国最高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4%),还有环卫作业市场化程度全国最高,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率达90%,垃圾清运市场化率达75%,垃圾处理市场化率达64%,别的大中城市还难以达到。整个环卫行业基本形成了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与管理。同时,环卫改革创新一直领先国内,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奖,表明我们有高水平的环卫管理与技术骨干队伍。这都是打造中国最干净的城市的基础所在,优势所在。当然,目前环卫管理上的矛盾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关外四个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保洁标准不落实。另外,一些老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遇到选址困难,这些都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分管的局领导、主管的业务部门,要进行详细分析,认真查找差距,确实找准薄弱环节,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我相信,随着特区一体化的实施,存在的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并得到强力推进。

(二)如何看待打造中国最美丽的城市。这个目标与实现的距离比较接近。深圳的园林绿化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国外的评价也很高。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和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荣誉。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4.6%;绿化覆盖率为5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建成区绿地率39.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2平方米,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而且城市公共绿地管养95%以上实现了市场化。同时,我们是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已有各类公园653个,还在继续建设。另外,去年大部制改革又将林业管理职能划归我们,实现了园林与林业的统一管理,这给我们对园林绿化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从而给城市绿化美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可以说,目前深圳城市的整体美丽程度在全国已算一流。差距在于,我们绿化美化的标准还不高,精细化还不够,特别是关外的差距较大。下一步具体如何改进,如何完善,如何提高,分管的局领导、业务部门要认真组织专门研究,拿出具体意见。

(三)如何看待打造中国最有序的城市。城市秩序包括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治安秩序等多方面,我强调的是城管的本职——市容环境管理秩序。市容环境的有序管理难度最大,这个秩序好了,整个城市就不会显得那么乱。目前市容环境管理总体上是好的。在流动人口多、执法环境差、基础设施超负荷承载的情况下,保持了市容环境良好状态,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离“最有序”这个目标差距还不小,特别是户外广告泛滥、乱张贴、乱摆卖、乱搭建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在关外地区更为严重,成为影响实现最有序的城市的最大障碍。下来我们分管的局领导、主管业务部门,要着重进行调研,尤其是在综合执法上如何进行改革创新,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交给市委市政府决策,不能停留在一般的研究上。深圳是全国最早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城市,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的关键,是要在执法体制改革上进行突破,进而强化执法手段,推进最有序城市目标的实现。

(四)如何看待打造中国最高效的城管。最高效的城管,是为实现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目标保驾护航的,有了工作的高效,推进工作目标落实的步伐就会加快。应该说,目前深圳城管工作也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大部制的管理体制本身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一个市城管局就相当于内地城市6个局的工作职能,而人员编制却还不及有的城市的一个局,虽然没有专门的调查数据,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的人员配备是不争的事实。与之相比较,我们无疑是高效的。但我们不能与传统的、落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比。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来衡量,我们无论从体制机制到工作方式方法,都还有很大的完善提升空间。市区城管局包括各单位,都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探讨。机关要在如何做到组织领导高效、协调指导高效、督促检查高效、服务保障高效上进行改革实践;基层单位要着重做好各项工作在执行落实上如何达到高效的文章,要大力减少工作流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上到下形成一个高效、顺畅、便捷的管理网络。

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工作的利弊分析,应该说打造“四最”是完全有信心的。我们下来还要形成一个指导全市的规范性文件,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标准是中国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我们现在的差距有多大、如何推进,要有一个可以量化评估和落实的指标体系。有了这个东西就有说服力,工作落实起来也就有了依据。我刚才之所以强调分管局领导和业务部门要对口重点抓,就是为这个指标体系的形成打基础的。指标的确定要科学、规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不能搞得太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要操作性强,经得起检验。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参照《深圳市城市容貌标准》以及别的先进城市的做法,把这个规范性文件起草好,力争年底前印发各级执行。

三、以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完善大城管工作体制机制

特区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的高度关怀与厚爱。抓住一体化机遇推进城管工作的快速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我越来越迫切地感到,目前城市管理的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到位,城市管理就很难施展拳脚,不仅影响工作时效,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我们“四最”目标的实现。现在虽然已经确立了“大城管”格局,但大城管体制的效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市与区之间,区与区之间,城管部门的编制体制不一样,工作标准不一样,管理范围不一样,经费投入不一样。在实施特区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应该理顺,也必须理顺。按照王荣书记的要求,特区一体化要做到:法规政策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管理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以此为依据,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一)理顺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实现全市园林绿化标准化、统一化管理。由于历史上行政体制的分割,园林绿化呈现多头多极管理的状态。在管理机制上,市级直接管理的公共绿地已全部实行市场化,而区、街道、社区等部门管理的公共绿地则未能完全实行市场化,经费投入程度不一,造成绿化建设与管理水平差别很大。城市绿化是一个有机生态系统,迫切需要进行集约化的管理。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大部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推进对全市园林绿化统一管理,主要是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检查标准、统一经费安排、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更新改造。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大部制改革的相关规定要求,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做好公共绿地的接管工作。采取分步推进的办法,有序地对绿化管理事权进行接管。逐步将盐田、南山、宝安、龙岗区和光明、坪山新区管理的公共绿地设施移交市局,实现全市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将市级现行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向全市推广,积极推进绿化管养的专业化和市场化,逐年提高关外地区绿化管养市场化率,按照考核结果对养护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完善对养护企业的考核监管体系。另外,要抓紧推进立法,争取《深圳市绿化条例》在年内出台。

(二)理顺路灯管理职能和事权,建立统一集中的城市照明管理体系。城市照明和景观照明专业性强,关联性大,需要集中管理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目前关外四个区的路灯分别隶属29个主管部门,人财物均独立,管理婆婆多,标准不统一,资源严重浪费。加上缺乏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造成管理不到位、维修不及时、设施残旧、设备落后,路灯亮灯率、设备完好率均存在很大差距。要参照园林绿化管理的“五个统一”要求,逐步将南山、宝安、龙岗区和光明、坪山新区管理的照明设施由市局统一接管;同时,要实行“管养分离”,将维修养护作业逐步推向市场,形成企业负责具体作业,政府负责监管的管理模式。鉴于关外地区的照明设施比较落后,为尽快缩小差距,我们将实行政策倾斜,加大道路照明设施整治力度,广泛推广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对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的道路照明设施进行综合整治。切实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设施残旧、线路老化等问题。

对园林绿化与路灯的统一管理问题,我还要再多说一句。可能有的单位有异议,认为会不会是市局在争权利,有部门利益问题。我完全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不存在同谁争权利,也不存在部门利益问题,我们要的是管理效果、管理水平。只要管得好,谁管都一样。但事实证明,现在这种管法弊大于利,不能再继续下去,这个现状必须改变。

(三)优化环卫管理机制,实现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标准统一。目前环卫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实行辖区责任制,这种体制比较切合深圳的实际。市级主要负责政策标准制定、检查督促,日常管理落实到区一级,具体作业推向企业。这种模式职责清晰,对离散性强的事项管理具有优势。但各区在规范清洁服务标准、机械化作业标准、落实清扫保洁经费标准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关外地区,清扫保洁外包单价过低,难以维持正常的连续性保洁,更难以做到全覆盖管理、精细化作业、机械化清扫、高标准冲洗,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环境卫生管理质量要求。特别是城中村、内街小巷、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区域卫生状况差,成为制约特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当前,要把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同城同标准”放在首位。一是制定清扫保洁的全市性统一标准,对城市道路实行分级管理,实施连续性保洁,提升路面的洁净度。二是统一全市清扫保洁经费标准,严格执行2009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完善环卫市场机制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落实清扫保洁经费。目前只有盐田、福田、罗湖区落实较好,其他区均存在较大差距。三是要提高关外地区机械化清扫标准。此外,要按照“鹏城市容环卫杯”竞赛标准进行考核,统一全市检查验收标准。同时,大力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完善市场监管和层级考评制度。

(四)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创新,强化城管执法力度。城管执法是维护市容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终极手段。但现行执法体制与执法模式,使城管陷入管与不管均遭人诟病的尴尬境地。其根源在于城管执法有别于公安执法,只对事不对人,对违反市容管理法规的人没有强制措施。除了劝导外,根本无法处罚,执法没有权威,市容管理法规形同虚设。而所谓的劝导,基本没有作用。结果是,放松执法即乱象丛生,严格执法即冲突四起。虽然我们要求公安配合城管执法,但流于形式,对付应付,没有依法规范,缺乏实际效果。要从根本上走出城管执法困局,必须有稳定的城管公安执法队伍。在这个问题上,内地一些城市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比如沈阳、长沙、济南、绵阳等,都设立了专门的城市管理治安支队或城市管理公安分局,实际效果很好。北京最近也在酝酿改革的大动作,准备由市公安局的治安总队来负责城管执法。深圳作为有国家“先行先试”特殊政策的城市,我们应该有条件做得更好一些,起码不应该落后。目前我局担负林业管理职能,是森林公安的行政领导部门。我们将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在园林与林业一体化、特区一体化体制下,如何延伸和拓展森林公安的执法范围,纳入城市管理执法职能的问题,以此强化城管执法手段。

四、积极建设一流的城管队伍,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后,最终落实要靠人。毛主席有句名言:“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有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纪律过硬的队伍,任何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城管是一支大队伍,全市除公安外,可能我们的人数最多。正式在编人员1400多人,临聘人员3000多人,还有数以万计的直接从事城管工作的工人。这些工人虽然是端企业的饭碗,但工作搞不好却是砸城管的牌子。可以说,我们这支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深圳城市管理的水平,影响城管形象和政府形象,必须把队伍建设管理作为根本问题来抓。

(一)要坚持以工作判断是非,在干中识别和选拔干部。以什么判断是非,是一个原则问题,反映出人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一个人如果没有是非,就会好坏不分,对错不分,黑白不分。一个领导如果没有是非,就会形成错误的工作导向,把风气搞坏,把人心搞散,把单位搞垮,把事业搞糟。现在这个问题在一些地方非常突出,一些人只讲实惠、不讲原则;只讲金钱、不讲道德;只讲利益、不讲责任。判断是非不是看工作,而是看关系、看背景、看个人利益,极大地伤害了那些以工作为重的干部群众的感情。我们决不能受这种坏风气的影响,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工作判断是非。因为工作是第一位的责任,是立身之本,生存之道。评判一个人、一个单位,利于工作即为“是”,损害工作即为“非”。我同大家过去不熟悉也不了解,我看一个人、一个单位的优劣,就是用工作的好差来评判,不带任何私心杂念。即便以后熟悉了,这一点也不会改变。只要我们坚持以工作来判断是非,大家就会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就会形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良好风气,拉关系、走后门的歪风邪气就不会有市场。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实践证明,用准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起一面旗帜,就会对干部职工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而用错一个干部,就等于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会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如何选准用好干部,关键就看一个“干”字。要坚持在“干”中来识别干部,选拔干部。好干部是干出来的,好党员是干出来的,好班子也是干出来的。以实干论英雄,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欣赏那些素质高、作风正、能干成事的干部,不喜欢吹吹拍拍、干不了事、庸碌无为的干部。靠搞歪门邪道、投机取巧那一套,在我这里行不通。只要有能力有本事,就不必担心受委屈、被埋没。城管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要营造“让想干的人无顾虑、让能干的人有平台、让实干的人得重用”这样一种好的氛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特别优秀的人才,我们要打破条条框框,大胆任用,不能让僵化的“规定”埋没人才,影响事业发展。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一个人能力强,如果不想干,精神状态差,也不可能干好工作。城市管理与别的行业不一样,偷不得懒,做不了假。一天不干好,市容环境就会出问题,市民就会怨声载道。而且今天干好了不等于明天就好,每天循环往复,工作没有止境。干好一阵子不行,要经常干好,长期干好。所以,我们倡导以工作判断是非。怎么样看一个干部的工作,我认为主要看三点,一看事业心、责任感;二看工作标准、工作状态;三看工作业绩,看最终结果。我来城管的时间不长,一些同志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接受任务主动,经常加班熬夜,工作质量也比较高。像莲花山公园的杨义标,你随时去莲花山,他几乎都在。我们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风气,逐步地把大家的心思精力都引导到扑下身子一心一意干工作上来。

(二)要坚持一流的工作标准,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提速提质。我们“四最”的工作目标能不能实现,关联因素很多,但工作标准是决定的因素。工作标准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速度,也决定提升的幅度。深圳城市管理目前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要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必须确立一流的工作标准。没有一流的标准,就创不出一流的业绩。那么,什么是一流的工作标准?我的理解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被别人模仿,决不被别人超越。这就是一流标准,一流水平。要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现在的工作。有的同志感到,目前我们的工作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标准已经够高了,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似乎工作挑不出什么毛病。事实并非如此。今年初,王荣书记率队到京津沪考察,从城市管理上看,他们都在抓住各种机遇突飞猛进,比我们并不落后,有的方面甚至已经在超越我们。就连与我们相邻的广州、东莞等城市,也是一天一个样,变化之快令人吃惊。如果看不到这些,意识不到危机,我们不但保持不了优势,而且势必落后。必须在对照之中找差距,在学习之中促提升。

我们的工作标准不能只是同自己比,同过去比,也不能只是同国内先进城市比。过去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是站在30年发展的新起点上,必须视野更高,目光更远,不仅要盯住中国一流,更要盯住世界一流。要以新加坡、香港这些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办法,从而激发起追赶超越他们的勇气。只有敢于同高手过招,才能不断提高;只有敢于向强手叫板,才能不断发展。

有了工作的高标准,还要有高效率。不讲效率的高标准,就等于是低标准。深圳过去因为有“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与效率,才有今天特区发展的辉煌成果。城市管理点多、线长、面广,工作千头万绪,都是看得见的硬任务。而我们人只有这么多,资源只有这么多,要完成繁重的任务靠什么?就是靠讲科学、讲质量、讲效率、讲创新,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推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坚持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一个单位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强弱,是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支综合素质高的队伍,必定是敢打硬仗、善于攻关的队伍,也必定会出成果、出人才。我们不仅要培养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大家想干、肯干,而且要培养真干、实干的本领,使大家能干、会干,有干好的能力和水平。

现代城市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环境组成的大型复合系统。现代城市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既有动态管理,又有静态管理,涉及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监控手段、效果评判、危机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而深圳作为经济密集、产业密集、基础设施密集、人口密集、环境密集,人流物流活跃的先锋城市,城市管理的难度比别的城市更大,对我们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目前深圳干部队伍中能干一般性工作的人不少,但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不多。一些单位的工作之所以总是上不了高档次高水平,说到底是没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做支撑。有的人想干,但不会干,干不到点子上;有的人只会干事务性工作,满足于忙忙碌碌、跑跑颠颠,不能独挡一面;还有的人只会干一些简单的事,怕干难度大的事,结果能力老上不去,总是在低层次上循环。这都是综合素质不高的表现。各级领导、机关处室和下属单位,要把培养干部职工综合能力素质作为业务建设的首要任务。单位领导要带头精业务、强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过去有句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才能无弱兵。要围绕打造核心竞争力抓队伍、抓管理、抓落实。否则,我们的工作就无法冒尖,无法突破难关障碍。

提高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工作,关键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各级各单位要把打造最干净、最美丽、最有序的城市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考题,要把抓好特区一体化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考场。机关处室之间、直属单位之间、各区城管局之间,都要互相比一比,看谁工作力度大、见效快、质量好、标准高。从整体工作而言,目前关内四个区要突出在做好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要管好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设施。不仅要抓好中心区、门户窗口地区,而且对建成区的所有小区、每个角落,都要体现高标准的管理水平。关外四个区要以“同标准同发展”为重点,坚持整治与营造相结合,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行政执法等主要工作上,要拿出大气魄、大手笔,展示我们高超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全面推进市容环境的大发展、大提升。

(四)要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干事,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廉洁是判断一个人干净干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常言说,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有的人工作能力强,但由于不注重党性修养和职业操守,结果出问题犯错误,甚至违法犯罪,令人惋惜。说实话,城管局摊子大、队伍壮,但我不担心工作做不好,最担心的是怕队伍管不住、带不好,怕一些干部在廉洁上出问题。结果我来才一个多月,我们先后就有几个干部出了问题,很令人痛心。这也说明我的担心并非是多余的。

作为公职人员,我们务必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当年,黄浦军校门口有幅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旧军阀尚且有如此境界,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觉悟,更高的品格,更好的作风,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经得起任何利诱的考验。如果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就将失去明天的幸福。一个干部成长起来很不容易,从大学毕业到经过千辛万苦考进公务员,再一步一步在职位上晋升,要达到处职干部起码要10年或更长时间。虽然说我们工作不是为了当官,但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同样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无论从党的事业还是从个人前途上着想,我们都应该十分地珍惜自己的工作,不应该有丝毫的闪失。再说,目前深圳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本来就比较高,生活条件都比较好,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特区的发展,我们要感恩、要知足、要报答,不能再有任何贪念。这既是党性修养和职业操守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当然,作为单位领导和组织上来说,我们要关心干部,爱护干部,保护干部,尽量不让干部出问题,大家朝夕相处,在一起工作不容易。当干部出了问题时,要尽最大能力做工作,采取补救和挽救措施,但有些事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把握得住、左右得了的,个人感情终究代替不了党纪国法。说到底,对干部的保护最终还是要靠干部自己,你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就不会出事,也出不了大事。我们平时对干部要求严,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和保护,等到出了问题就为时已晚。而一个干部出问题,毁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前程,还毁了一个家庭,殃及他的后代,损害单位形象。所以,干净干事是共产党人、国家公职人员最起码的党性要求和职业道德,是党员干部的生死线,是干事创业的基本前提条件。我们要想事、干事,但要不出事。大家要切记,权力是把双刃剑,决不可滥用。我们手中的权力不论大小,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的,不是个人谋私利的工具。务必自律、自警、自醒,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在搞好自律的同时,组织上要搞好他律。要加强宣传教育,要严格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不但要管好“八小时”以内,也要管住“八小时”之外,切实杜绝各种问题的发生。

篇8:以班级建设为目标,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师:孩子们, 课前十分钟, 咱们要互相认识一下, 要谈话。说到谈话, 我们来玩一个小小的对话游戏, 请大家造句, 用“不一样”三个字造句。

生:这里的学习环境和平时的不一样。

生:现在的环境跟以前不一样。

师:好的, 你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要好了, 不一样。说说我吧。 (生:您———) 说出“您”, 表明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给他掌声。 (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您的穿着与其他老师的穿着不一样。

师:我是按照要求这么穿的 (笑声) , 谢谢!你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我的不一样。再请你, 你直勾勾地盯着我, 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里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不一样。

师:特别是这位老师……请接下去说我。

生:这位老师比我们的老师要慈祥些。

师:哇, 不错, 谢谢你给予我这么好的评价。

生:老师, 你不一样, 你特别帅。

生:我会不一样的乐器, 会弹钢琴, 还会吹葫芦丝。

师:一生下来就会吗?

生:不是, 是在音乐课上学习的。

师:是呀, 过去不会, 现在会, 真不一样。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呀, 你觉得他说得好, 就自发掌声鼓励, 好吗?下一个同学要开始回答了, 同学们用心去听, 还有哪些不一样?说说你在班上的“死党”是谁?

生:小猴。

师:小猴同学, 请你不要潜伏了 (笑声) 。请你站起来。 (小猴同学站起)

生:他特别搞笑, 有的时候感觉他不一样, 像个伟人。

师:小猴同学, 你也说说她的不一样。

生:她比较善良。

师:请坐! (学生自发鼓掌) 都说同桌是冤家, 说说你的同桌。

生:我的同桌有时候很烦。

师 (问同桌) :前面来个表扬, 后面来个小小的批评, 你承受得住吗? (生:我承受不住。) 我来给你撑撑腰鼓鼓劲。来, 你也来说说不一样的同桌。你承受得住吗? (生:承受得住。) 你还能承受得住, 你的承受力比我们强。 (全场笑)

生:我的同桌不一样, 她可爱唠叨了。

师:你有一个多好的同桌呀, 是劳动委员吧?

生:不是, 她从小爱唠叨。

师:长大后一定是个好妈妈。大家会听吗? (生自发鼓掌) 现在增加点难度, 说说过去的你, 现在的你, 将来的你, 这三个阶段会有什么不一样, 会说吗?

生:我以前是小孩子, 总被大哥哥大姐姐欺负, 现在我长大了, 也变成大哥哥了。 (师:你也想欺负别人了?) 不, 我现在长大了, 我特别想保护那些小同学。

师:为他的善良鼓掌, 好样的。 (生鼓掌)

生:我以前很不懂事, 家长都宠着我。来到学校后, 我就认为别人也应宠着我。我在学校就很霸道, 我经常欺负同桌, 但他很包容我, 很大度, 用他自己的话说, 有绅士风度。我现在不会欺负他了, 我要像大姐姐一样爱护他。

师: (对同桌) 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我谢谢她, 至少她以后不会欺负我。

师:好, 孩子们, 今天就说到这儿。所有的不一样都是因为时间在悄悄地流逝。咱们今天学的课文也跟往常不一样。好, 上课。

【点评:用“不一样”说话,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应该是“小菜一碟”;对教师来说, 应该不算什么“高招”。但是, 在说话的过程中, 何老师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 在生成中拓宽话题、打开思路, 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 (眼前) 的“不一样”, 由说学习环境到说新老师, 由说同学到说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逐渐地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匆匆》暗合, 使课前谈话看似“闲来之笔”, 却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何老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良策。这样的开局, 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 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来来回回、反反复复, 披文会意

师 (板书课题) :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 题目叫《匆匆》, 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朱自清。) 关于他, 能简单地说一说吗? (学生用简短的话介绍朱自清) 来, 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 情感丰富, 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 共出版著作百余部, 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了, 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 (板书:散文, 对话, 思考) 那么, 既然是与作者对话, 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 (板书:倾听)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的要求, 大家拿起笔, 一边听一边做记号, 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播放朗诵音频)

【点评:播放著名艺术家孙道临的朗诵, 既是一种氛围的营造, 又是倾听能力的考查, 所以何老师对听的要求非常明确, 边听边做记号, 边听边思考。善听者亦善读。】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 我们六年一班的同学真善于倾听, 每个同学几乎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这句话中感受到匆匆。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很快。

师:还有哪些地方?一个词一句话都可以。

生:“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生:第二自然段。 (朗读)

生:我从“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师:你从问句里可以感受出来, 你关注了细节, 了不起!

生:“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闪过了。”

师:还有谁要读?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 (朗读)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 段段有感觉。还能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匆匆的感受。

师:一个词就能让你有感受。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三个“再”, 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 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 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从第四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得飞快。

【点评:学生听完之后做什么?何老师很巧妙地把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语言文字紧密地联系起来, 说感受读文章、读文章说感受;其次, 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 让学生关注到字、词、句, 力求把“感受”落实到具体的语言中, 因文生感, 而不是空发议论;第三, 巧妙地“骗”学生读书, 多读、读好。】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善于倾听, 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 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 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 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大家听出来了, 把掌声送给自己。 (鼓掌)

【点评:初读散文, 要不要了解散文的特点?要不要认识散文的形式?如果要, 怎么样体现“那个年段”的特点?何老师这一笔虽不是“浓墨重彩”, 但却是“画龙点睛”,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朦胧而又具体地感受“形散神聚”。】

三、品读, 静下心、凝聚力、潜入文, 读思议练学语言

师:倾听之后, 我请大家跟着作者一起思考, 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课文, 特别关注刚才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一边读一边思考, 争取读懂一到两处, 如果有疑问, 也可以整理出来一起交流。这个环节老师给大家三到五分钟, 要求大家不装样子, 真读。可以拿起笔快速写下一些批注。 (学生默读课文, 老师静静地关注。) 好孩子, 抬起头, 整整五分钟匆匆而过。当你经过认真思考之后, 我相信你就能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能和作者对话了。我们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 看看第一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看出作者很羡慕这些能失而复得的花草, 它们的时光可以重新再来。而作者心中有无数的问号, 为什么自己的时间匆匆而过?

师:是啊, 在羡慕之余有无限感慨。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 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读出来吗?同学们注意, 如果他能读出这种感受就给他掌声。

(生读第一自然段, 自发鼓掌。)

【点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对话”是心灵相遇、相通、相知的。学生在沉入语言文字与作者 (文本) 心灵相遇、相通后, 产生自己的感受, 说出来, 此为第一层;到此还不够, 还要把这种感受“融入”语言文字, 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因文生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便有“相知”的味道了, 这才是阅读教学之“阅读”。】

师:就这段, 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生:世间万物都能重新来过, 但是时间不可以, 作者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

生:从“一去不复返”这个词我能看出时间不能回来了。

师:这个同学了不起, 他不但读出了味道, 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读书方法, 抓关键词来感受。 (生读)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各读各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 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 因此, 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理解, 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的头脑。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前提是, 教师要为学生生成、表达“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时间和空间。何老师在赞许第一位学生的感受之后, 立即推进“还有谁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 于是, 不同的“朱自清”出现了。其次, 何老师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 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由品语段到品关键词, 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品读提供借鉴。诚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所期待的:阅读教学“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 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 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师:好孩子, 真会读书。当你用心倾听了作者的对话, 和作者一起思考后, 你会突然发现, 作者在和你对话了, 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 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继续往下品吧。再用几分钟, 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 之后咱们再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哪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 我想先读再谈感受。“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 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 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没有声音没有影子, 人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 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 我应该叫你周老师, 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周老师, 你给大家解释一下, 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可在作者看来, 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 让他心痛, 周老师, 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八千多日子……”) 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 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可是尽管再大, 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 (齐读)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师:不管是谁, 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 都会害怕, 怕得冷汗直冒, 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 (齐读)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点评:《匆匆》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 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怎么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这种“理解”是靠教师分析、讲解还是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这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 而不同的教育理念会生成不同的教育效果。何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读自悟, 教师只相机点一下, 促其提升, 如毫不怜惜地夸奖, 在关键处点一下“这滴水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学生“自读自悟”的所得, 才是真得。】

师:品得好, 这句话也是课后的第二道题要我们重点感受的。就这句话, 谁还有别的感受, 也为我们读读?这一回我们换个方法来读。请一个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先读读, 其他同学听听, 看看能否听出来文字中蕴涵的情感, 看看谁是他的知音。

生:读“在默默里……泪潸潸。”

师:他是善读者, 你们是善听者, 谁是他的知音?

生:我听出了一种彷徨。

生:我听出了一种忧伤。

生:我听出了一种矛盾。

师:所有愿意做小赵知音的孩子都请起立。小赵来领读, 其他知音一起跟着读。 (学生站起来读) 掌声谢谢自己吧。特别感谢小赵老师。孩子们请坐。最后再品一处吧。

【点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时, 学生的眼睛才亮, 脑子才灵, 心灵才明, 智慧火花才能迸发。教师是“幕后推手”, 要心甘情愿地“让学”。因为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之根本。】

生:我想说说第三自然段“洗手的时候……过去。”

师: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特点, 就是能在不经意处浓墨重彩地描写, 这段就是个例子。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大家每天都做吧, 例如, 洗手。还有么?

生:吃饭, 睡觉, 发呆……

师:这些事我们每天都经历, 你的时间也这样过去了吗?请向朱自清学语言, 学着说几处。

生:做作业发呆时, 时间过去。

生:玩游戏时, 时间过去。

生:就像这节课一样, 投入学习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这个时间用得值!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 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让我们再看看, 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 相反, 是逃去如飞的, 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生:闪过。

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 用词多么准确啊。孩子们, 请带着自己的感受, 好好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阅读教学, 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 以课文为例子, 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学习语言”在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上, 一是积累, 靠熟读;二是吸纳, 靠揣摩。“运用语言”是在积累、吸纳的基础上, 运用于口头、书面的表达实践, 如此循环往复, 渐成渐进, 谓之发展语言。除此以外, 没有捷径。何老师把这一理念变成可操作的语言实践, 先读书, 抓重点琢磨;再练习, 联系生活表达;最后总结, 回到课文诵咏。何老师还是一个善听者, 只有全心全意地倾听学生, 才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即时的、自然的“教化”, 如“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 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统一于一个个教学环节、一个个教学细节中。】

四、学思结合, 以疑结课, 意在把学习引向生活, 把思考推向深入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 当你走到人生的不同阶段, 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 倾听也好, 思考也罢, 当你觉得读得深入时, 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儿?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

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 转眼间又赤裸裸地回去呢?

生:时间到了哪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 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

上一篇:手形添画 教学设计下一篇:婚车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