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

2024-05-01

二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共6篇)

篇1:二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第一单元 句子积累

1.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疑问句、感叹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比喻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考点提示 1.背诵:《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2.理解《村居》《咏柳》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3.《找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 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邓小平爷爷植树》第 2-4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阅读《找春天》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到______了她。她在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这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

3.春天还会在哪里?请你根据你的观察,在写一写。

我发现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邓小平爷爷植树》片段,回答问题。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1.照样子,写一写。

例:绿油油 白_________ 红_________ 黑__________ 黄__________ 例: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邓爷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为什么感到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句子积累

1.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片段,回答问题。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1.给下面的词语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温暖 ———()四处 ———()寻觅 ———()2.把句子补充完整。

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A.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撒遍了祖国各地。B.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阅读《一匹出色的马》片段,回答问题。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他回家吧。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我早回来啦!” 1.仿写词语。蹦蹦跳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又长又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词。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这“马”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句子积累

1.比喻句:大街小巷人如潮。

2.对偶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考点提示

1.了解祖国的著名景观。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月

七、中秋节、重阳节。3.了解中国美食的一些烹调方法:凉拌、煎、红烧、烤、炸、炖、蒸、煮、熬、爆、炒。4.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5.背诵十二生肖。第四单元 句子积累

1.比喻句: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拟人句: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2.比喻句、排比句: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考点提示

《彩色的梦》第 1、2 节,《枫树上的喜鹊》第5-13 自然段,《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第 2、6 自然段常以课内 阅读的形式考查。第五单元 句子积累

1.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并列关系)2.感叹句: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3.反问句: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 4.“把”字句:

(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2)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考点提示

1.《寓言二则》《画杨桃》的课文内容及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2.《小马过河》 中小马和老牛、松鼠的对话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第六单元 句子积累

• 古诗名句: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拟人句:蜘蛛又坐在网上。

• 比喻句、拟人句: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4.“把”字句: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考点提示 1.背诵:《悯农(其一)》《古诗二首》。

2.《雷雨》中第 2-5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

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介绍的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4.《太空生活趣事多》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第七单元 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2.设问句: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考点提示

1.《大象的耳朵》中大象耳朵的作用和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

2.《蜘蛛开店》中蜘蛛开店的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3.《青蛙卖泥塘》中青蛙改造泥塘的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小毛虫》中小毛虫抽丝剥茧变成蝴蝶的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第八单元 句子积累

1.比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连动句:他登上了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考点提示

1.《祖先的摇篮》中祖先在原始森林的生活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万物学习怎么生活的过程和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3.《羿射九日》中羿射日的经过和结果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五、阅读《枫树上的喜鹊》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村子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好像一把很大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的那样,在心中称呼它是我的喜鹊阿姨。1.填量词。

一()枫树

一()太阳伞

一()喜鹊窝

一()童话书 2.“它好像一把很大很高的绿色太阳伞”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3.我分别喜欢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在心中把喜鹊称呼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沙滩上的童话》片段,回答问题。

这里是我们快乐的天地。在沙堆上我们垒起城堡,城堡周围筑起围墙,围墙外再插上干树枝,那是我们的树。不知谁说了一句:“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有人接着补充:“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第三个小伙伴说:“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里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我们有在一起商量着怎样攻下那座城堡。一个伙伴说:“我架驶飞机去轰炸。”有人反驳说:“那时候还没有飞机呢!”我说:“挖地道,从地下装上火药,把城堡扎平。”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们趴在沙滩上,从四面八方挖着地道。挖呀,挖呀,终于挖到了城堡下面,然后用手往上一抬,就把城堡轰塌了。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但公主在哪儿?忽然,我发现妈妈就在我们身后,微笑着望着我们。我大声说:“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我抱住了妈妈。大家跟着我一起叫喊着,欢呼着。真的,那时候,连我也忘记了她就是我的妈妈呀!1.孩子们为什么把沙滩称为“快乐的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孩子们在沙滩上演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微笑着望着我们”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亡羊补牢》片段,回答问题。

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劝告——()结实——()2.概括这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后悔”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句话中的“再也”理解正确的是()。A.“再也”说明了知错就改的重要性。

B.“再也”说明从此以后,养羊人的羊永远也不会丢了。

八、阅读《小马过河》片段,回答问题。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了对岸。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一自然段共有_________句话,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对话。3.用“——”画出表示小马动作的词语。4.用“既……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绝句》片段,回答问题。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绝句》是唐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提到的四种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补充诗句。

3.写出后两句话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雷雨》片段,回答问题。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爬上 了网。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了。1.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仿写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段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大象的耳朵》片段,回答问题。大象有一对耳朵,像扇子似地耷拉着。

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有病了。” 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的呢?” 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本文共有_________个自然段。

2.分别有几个小动物说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象决定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他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把耳朵竖起来后,大象遇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读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蜘蛛开店》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好无聊啊。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一元钱。”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功夫,终于织完了。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第二天,蜘蛛的招牌换了,上面写着:“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

需一元钱。”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心里想: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的织起来很简单。第二天,蜘蛛的招牌又换了,上面写着:“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一一元钱。”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1.写出蜘蛛分别开了哪些店?

2.短文中出现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个店开张,谁是蜘蛛的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展开想象,编给大家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蜘蛛开店》片段,回答问题。我想—— 那时候,我们的祖先,孩子们也在这里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逗小松鼠,摘野果,采野蔷薇吗? 掏鹊蛋? 也在这里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捉红蜻蜓、和野兔赛跑,逮绿蝈蝈吗? 看蘑菇打伞? 1.短文共有________小节。

2.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的生活很丰富,他们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两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小毛虫》,回答问题。

一只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 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 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小毛虫一刻也没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以后会怎么样呢?”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问。“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要耐心些,以后你会明白。”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只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的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1.根据意思填出短文中的词语。

(1)跟外界断绝一切联系。()(2)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3)雾气。()

2.短文中哪一自然段写出小毛虫的爬行速度非常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毛虫最后变成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毛虫的成长规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羿射九日》片段,回答问题。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躺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搭上神剑,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太阳,嗖的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的掉在地上。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也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大大海里。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黑暗,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 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从此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现出了勃勃生机。

1.解释下面的词语。脱离苦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勃勃生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词语。

一团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慌慌张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羿是怎样射日的?他射下了几个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前大地上是什么情况?后来怎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点拨:根据所学,回忆课文内容,填出相应的动词、名词。答案:看 听 闻 触 柳枝 风筝尾巴 喜鹊 杜鹃 2.点拨:仔细读第一句话,明显找出答案。答案:春天

3.点拨: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写出相应的答案。答案:我发现春天在融化的河水里,在燕子的翅膀上。(答案不唯一)

二、1.点拨:绿油油 是ABB式词语,后面面个字相同。答案:白花花 红彤彤 黑乎乎 黄澄澄

点拨:这是一个比喻句,有本体和喻体。把小树比作战士。答案:树上的柿子熟透了,就像灯笼一样高高的挂在上面。2.点拨:读第一句话,找出答案。第 19页

答案:他对树栽得笔直感到满意。

三、1.点拨: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 答案:暖和 到处 寻找

2.根据原文中的句子找到特点,自己仿写。

答案:哪里需要太阳,太阳公公就出现在哪里。

3.点拨:这句话有双层意思:表面含义是,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把爱心洒遍了祖 国各地。联系全诗,还有诗人寄托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希望处处都有活雷锋的存在,希望奉 献爱心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答案:这句话的意思选 A

四、1.点拨:蹦蹦跳跳是(AABB)式词语,前两个字一样,后两个字一样。又细又长是(ABAC)式词语,一、三个字一样,二、四个字不一样。 答案:高高兴兴 安安静静 前前后后 大大方方 又大又圆 又粗又壮 又长又高 又 宽又远

2.点拨:联系上下文,从字面上来解释。答案:不说话

3.从第一自然段中仔细阅读,找出答案。答案:“马”指的是又细又长的枝条。

五、1.点拨: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如头、匹、条。答案:棵 把 个 本

2.点拨:根据每个句式的特点,来判断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 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2 答案:比喻句 把枫树比作太阳伞

3.点拨: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答案。答案: 枫树 喜鹊的窝

4.点拨: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应的答案。答案:喜鹊阿姨

六、1.点拨: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回答。

答案:因为那里无忧无虑,孩子们可以放任玩耍,不受束缚,全身心的放松。2.点拨:仔细阅读短文,找出答案。

答案:演绎了一个王子战胜魔王救公主的童话。

3.点拨: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中,可以看出妈妈也很喜欢这个游戏。

答案:说明妈妈已认可了我们的活动也很有趣,妈妈是一个充满爱心。有宽容心的妈妈。4.点拨: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 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 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们当时的高兴,为下文把妈妈当成公主做了铺垫。第 20页

七、1.点拨: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答案:劝说 坚固

2.点拨:多阅读几遍,把重点的写出来即可。

答案:养羊人修好了羊圈,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3.点拨: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答案:他很后悔是因为他没有听街坊的劝告,没有及时修补羊圈。4.点拨:通过自己的理解,选出合适的选项。答案:A

八、1.点拨:回忆课文填空。答案:抬起 蹚到

2.一句话说完用句号,读一读1、2句就能找出答案。答案: 4 小马 松树

3.点拨: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抬起 蹚到

4.点拨: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子。根据其特点来写句子。答案:我们做为学生,既要努力学习,也要尊师敬长。

九、1.点拨:再整首诗里找景物,并根据颜色的特点,来写答案。答案: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雪 黄 翠 白 青 2.点拨:根据自己的背诵,来填写。

答案: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诗意。

答案: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十、1.点拨:一句话的末尾用句号。答案:6 2.点拨:根据句子的特点来仿写。

答案:张亮越跑越快,离终点越来越近。3.点拨: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来作答。答案:因为事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4.点拨:仔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相应的答案。答案: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十一、1.点拨:每句话说完用句号表示。答案:13 2.点拨:仔细读2——7自然段,写出相应的答案。答案: 小兔子 小羊 小鹿 小马 小老鼠5个小动物 3.点拨:阅读第10自然段找出答案。

答案: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第 21页

4.点拨:阅读第11自然段找出答案。

答案: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 心烦。

5.点拨:通读短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道理。

答案: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用途,不要强迫改变,结果会事与愿违。

十二、1.点拨:仔细阅读短文,分别在3、6、10自然段找出答案。答案:口罩编织店 围巾编织店 袜子编织店

2.点拨:阅读短文,在全文中找表示时间的词语例如:一天 一个钟头 一个星期 一年。答案:一整天 晚上 一个星期 第二天

3.点拨:阅读短文,在4、7、11自然段找出相应的答案。

答案:口罩编织店顾客是河马 围巾编织店顾客是长劲鹿 袜子编织店顾客是蜈蚣 4.点拨:发挥自己的想象,合理即可。

答案:例如,他整整织了一个月,才给蜈蚣织上袜子。蜘蛛已经筋疲力尽了,又决定过以前 无聊的生活了。

十三、1.点拨:一个自然段,较常用在诗歌方面,是一小节。答案:两

2.点拨:仔细阅读短文,找出相应的答案。

答案:摘野果 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 逮绿 蝈蝈

3.点拨:仔细阅读短文,认真思考找出答案。答案:“我”想象中的祖先的生活。

十四、1.点拨:仔细阅读短文,联系给出的词语意思分别在短文的五、七自然段中找到答 案。

答案:与世隔绝 轻盈 雾霭

2.点拨: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它笨拙地从 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小毛虫爬 得很慢很慢。答案:第二自然段

3.点拨:读短文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答案: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4.点拨:熟读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出对自己的启示。

答案:一个人要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要有耐心,不悲观失望,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十五、1.点拨: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答案:脱离苦海——摆脱现状,恢复以前。勃勃生机——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

2.点拨:一团团是ABB式词语 后两个字相同。慌慌张张是AABB式词语,前两个字相同,后两个字相同。答案:一张张 一件件 一条条 一层层平平安安 蹦蹦跳跳 安安静静 明明白白 3.点拨:仔细阅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相应的答案。

答案:他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躺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搭上神剑,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太阳,嗖的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的掉在地上。射下了九个太阳

3.点拨: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相应的答案。

答案: 先前: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结果:大地上重新出了勃勃生机。

篇2:二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

字:傣、端、桶、灌、鼓

词:凤凰、清水、泼水、象征、幸福、花瓣

重点句子:

1、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4、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二年级语文《有趣的发现》知识点

【字词学习】

字:乘、捉、刮、淹、趣

词:、考察、考察、奇怪、可怜、消失、研究

【重点句子】

1、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2、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得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去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主要内容】

《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达尔文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发现了岛上的昆虫翅膀都不同,没有翅膀的昆虫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翅膀特别大的能顶得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去顶不住大风,便逐渐消失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知识点

字:睡、掉、哇、脏、画

词:端详、参加、评奖、报纸、仔细

重点句子:

1、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4、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5、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玲玲的画》课后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另外

端详()

评奖()

时候()

及时()

2、给形近字组词

叭()铃()狗()脑()

趴()玲()钩()恼()

狗()详()坏()楼()

篇3:九(下)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顿挫匿名诘责纳粹杀戮娴熟华裔精髓溺爱深谙浮躁

踉跄辗转窒息侏儒消弭驾驭颠簸挚友携手驯服疲惫

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侃侃而谈兴致盎然锲而不舍一瘸一拐

转瞬即逝半身不遂百无聊赖惟妙惟肖与世隔绝不解之缘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油光可鉴:在《藤野先生》中是指头发上擦油, 梳得很光亮, 可当镜子照。鉴, 照镜子。

2.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恶, 厌恶;痛, 深切地;疾, 痛恨。

3.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4.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5.兴致盎然:形容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十分浓厚。

6.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7.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 找差错。疵, 缺点、毛病。

8.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或雕刻得非常逼真。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鲁迅, 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2.铁凝, 当代女作家, 成名作是《哦, 香雪》。著有中篇小说《麦秸垛》《棉花垛》, 长篇小说《玫瑰门》等。

篇4:八(下)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苍茫 蠢笨 胆怯 翡翠 震怒 蜿蜒 外壳

宛若 倦怠 虬枝 婆娑 伟岸 朴质 晕圈

倔强 宛然 派遣 狭隘 热忱 纯粹 鄙薄

精微 旁骛 秘诀 骈进 注脚 亵渎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诸如此类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旁逸斜出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屈曲盘旋 积雪初融 纵横决荡 直挺秀颀 不远万里

以身殉职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全副精力 发愤忘食 强聒不舍

二、了解下列文学常识

1.《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1868年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底层》《仇敌》和散文诗《海燕》等,1927年被授予无产阶级作家的称号,1936年因肺炎逝世。

2.《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用他的稿费和积蓄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用以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3.《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公”,也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所以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昌黎先生集》为其诗文合编。

4.《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青年时期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并称“康梁”。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5.《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禹锡和李白也称“刘白”。著作有《刘宾客集》。《陋室铭》是他在和州做刺史的时候写的。

三、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一)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运用在具体的句子中;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常体现在全文的构思上或突出主旨上。(二)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一般都是具体的事物,也有很少一部分比喻中的喻体是抽象的事物;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事物,象征对象一般是某种人或某种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等。(三)比喻强调的是二者某种性状的相似性,象征强调的是二者内涵本质的一致性。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鸟”常见的象征意义

鸳鸯:夫妻恩爱,情侣和睦亲密。

青鸟:幸福佳音的使者。

大鹏:志向高远,奋发有为,前程远大。

凤凰、孔雀:幸福和吉祥,杰出人物,美丽,重生。

鸽子:友谊,和平。

大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燕子:春天,勤劳。

杜鹃:思乡,悲苦,意志坚强者。

百灵、画眉:能言善歌,声音甜美,聪明伶俐活泼。

乌鸦:晦气,不祥,悲凉,小人,俗客庸夫。

喜鹊:喜庆,愉悦。

仙鹤:长寿,清高,杰出者,隐逸,情义,祥瑞。

八哥、鹦鹉:人云亦云者,能说会道。

鸵鸟:不敢面对困难的逃避主义者。

天鹅:纯洁,忠贞,美丽。

雄鹰:坚强勇敢,志向高远。

麻雀:庸庸碌碌者,吵闹聒噪、喋喋不休。

五、什么是“说”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六、什么是“銘”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篇5:六年级下语文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复习课文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战国时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学奕》通过讲述奕秋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差)的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了两个孩子的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3、《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答: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留念。

仿A:天阴了,有天晴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②、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用比喻的句式,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说明日子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仿A: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缕轻烟消失在空中,无影无踪.仿B:四千多个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一颗露珠被太阳晒干了,无影无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答:用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仿A:上课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中过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便从笔尖里过去;下课的时候,日子从同学们的嬉笑声中过去。仿B:劳动的时候,日子从汗水中过去;打球的时候,日子从快乐中过去;享受的时候,日子从幸福中过去。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答: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表明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A: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太阳晒干了,如花儿,被秋风吹落了。

仿B:过去的日子如落叶,被泥土掩埋了,如玻璃,被打碎了。⑤、《匆匆》一课给你的启示有哪些?

答:A: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B: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明.C:我们的确应该珍惜时间。

4、《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5、课后题

二,听写:词语盘点。默写:日积月累

第二单元

一、复习课文

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3、《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体现了民居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的作者生动、形象、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

篇6:二年级语文复习知识点梳理

《黄河颂》

一、内容赏析

(一)序曲

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

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

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三、补充资料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四、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老山界》

一、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

1996)江苏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故事背景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

chéng

:盛饭

shèng

:茂盛

jué

:咀嚼

jiáo

:细嚼慢咽

jué

:觉得

jiào

:睡觉

四、理解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五、课文结构

第1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2—33段)。

第3部分:说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第34段)。

六、句子分析

1.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鼓着勇气”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从而迎战某种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叹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一个坚强的意志”是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灌输”不是通常“输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七、问题归纳

1.这一些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和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比喻、排比)由远到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3.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拟人)

“叹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度不满。

4.怎样理解24段“抢了一碗吃”?

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

5.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并在文中画出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语句。

《土地的誓言》

一、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满族,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等。

二、课文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于是他们中的富有民族感情的年轻人带着对故土的怀念,饱含着故土陷落、山河破碎的悲愤,广泛描绘了发生在那片广漠、肥沃的黑土地上面的苦难与挣扎、觉醒与奋起。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作者怀着浓浓的乡愁及悲愤之情,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写下了此文。

三、理解词义

1.挚痛:诚恳而深切。

2.斑斓:灿烂多彩。

3.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4.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5.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6.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7.污秽:肮脏的东西。

8.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

第二部分(②):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

五、问题归纳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①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泛滥”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一般含贬义,这里贬义褒用,表明作者的感情像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奔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激愤狂放的心情。

3.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4.“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5.“红熟的浆液”指的是什么?

“红熟的浆液”指作者的感情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强调精神与土地的契合,体现出作者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6.品味“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这句话的含义。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7.品味“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这句话。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8.“埋葬”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埋葬”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表达了作者沉重的感情和悲愤的心绪。

9.“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我”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我的坟前”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10.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东北的景物、物产,并采用景物、物产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强烈地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木兰诗》

一、作者简介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二、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三、相关资料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形容磨刀声响亮。后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动战争。

例句:该国当局已经磨刀霍霍,很多居民担心他们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例句:这一切似乎相当合理,又饱含希望,然而,今年的变化却更加扑朔迷离。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①-③):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并做好准备,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④):概括写木兰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⑤、⑥):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⑦)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做了讴歌和赞美。

六、译文

第一段

叹息声响了又响,木兰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见这个女子的叹息声。

第二段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没有想什么,木兰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出征。

第三段

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家,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哗啦啦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叫声。

第四段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第五段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

不愿意做官;希望驰骋千里马,返回故乡。

第六段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打扮了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阁楼的门,坐一坐西阁楼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美丽衣裳。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像云那样的鬓发,贴上花黄。出门去见同伍的士兵,同伍的士兵都很吃惊:同行这么多年,竟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第七段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雄兔的脚喜欢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七、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这四句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

3.分析“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以“不闻”开头的两个句子,间隔反复,紧相呼应,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不闻”和“但闻”形成对比,将征程之紧和思乡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4.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没有影响。因为从军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自然环境描写,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争的频繁持久、战斗的激烈残酷。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侧面描写。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从侧面写出了木兰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8.“爷娘闻女来……向猪羊”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长幼有序地描写了家人迎接木兰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

9.木兰归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上一篇: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下一篇:创精品工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