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2024-05-15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共9篇)

篇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⑴诗文储蓄。(2分)

1、独在异乡为异客。

2、停车坐爱枫林晚

3、任尔东西南北风。

4、书到用时方恨少

1、杭州素有“”的美称;拉萨是有名的“”;生活在北大荒的人喜欢用“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郑燮号板桥之一;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哈尔滨与济南有、泉城的别称。西湖的白堤与苏堤与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 苏东坡有关。

2、本册书中我最喜欢(人物),因为

3、人们也称苏州为,通过本册古诗的学习,你认识了苏州的两处名胜。

4、说脸谱。关羽是脸,包公是脸,秦桧是 脸。

一、生词聚会。(12分)

yán shícōnɡ cuìliǎn pánɡyōu yánɡqīnɡ rïulún liú

(岩石)(葱翠)(脸庞)(悠扬)(轻柔)(轮流)tîu liànɡqīn lûâhuǎn bùshǎn yàomãi tànjiü jiã(透亮)(侵略)(缓步)(闪耀)(煤炭)(佳节)

二、生字变脸。(10分)(答案多元)

倍(倍数)佳(佳节)钱(金钱)彼(彼此)维(维修)

(陪同)挂(挂历)浅(浅薄)披(披甲)推(推广)

险(脱险)佛(仿佛)讯(声讯)股(股东)珍(珍珠)

捡(捡到)沸(沸腾)迅(迅速)投(投降)诊(诊断)

三、我会模仿。(6分)(答案多元)

酸溜溜 :水汪汪**凶巴巴*昏沉沉*绿油油

层层叠叠(红红火火)(家家户户)(密密麻麻)

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腥风血雨呼风唤雨 狂风骤雨 风风雨雨。和

不闻不问(不X不X结构的词)

1、发人深省(xǐnɡ)丢三落(là)四参差(cýn cī)

2、(漂 飘)荡挺(拔 拨)(映 印)照拜(访 防)

随(即 既)精(彩 采)

四、精彩回放。(11分)(维 唯)一(状 壮)丽

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几首古诗。你能把你喜欢的一首介绍给我们吗?请把它写下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你喜欢它的原因是(在外的游子都会思念家乡)。

2、课余,你还能背诵的诗有

3、小露珠像钻石那么。像水晶那么,像珍珠那么。

4、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游客不时被逗得。

5、人人都需要,特别是当一个人 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一)读拼音,正确、端正、规范地写字。(12分)

núpúzhíyuándǐkàngjian yì rãn liú rú cháo

(奴仆)(职员)(抵抗(建议)(人流如潮)

suíjízhì huìshân zhìfáng zhǐzuî â duō duün

(随即)(智慧)(甚至)(防止)(作恶多端)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6分)

篇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1、这是一篇科学故事。法国雷奈克医生通过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3、说说雷耐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参考:巴黎发生流行疾病,法国医生雷奈克思索拯救大家的办法,突然受到玩跷跷板的孩子的启发,创造出了听诊器的雏形,后经改进的两端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例: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今天早上,

果然下雪了。

篇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建议

第一板块美丽风景令人醉

可将这一册课本中描写自然景色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以及描写城市繁华景象的《“东方之珠”》组成一个新的单元, 根据这些课文以写景为主的特点, 抓住“美”来设计并推进复习进程:

一、踏上美的旅程。通过启发谈话, 向学生介绍这一次“旅行”将要游览的地方:到北大荒看秋天的田野, 到杭州领略西湖美景, 途中还将观赏到秋天的枫叶, 体验夜泊枫桥的意境, 然后到西藏看湛蓝、透亮的天空, 最后去繁华的都市———香港, 感受“东方之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这次假想旅行的兴趣, 进而对复习充满期待。

二、描绘美的景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一路的景致, 让学生对照着诵读文中的相关段落, 并适时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于背诵较为困难的段落, 可与学生讨论, 摘录段落中最能体现层次关系的关键词语, 绘制成简明扼要的“背诵路线图”来帮助记忆。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4自然段, 就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绘制出这样的“背诵路线图”:原野热闹非凡→大豆 (摇动豆荚、发出笑声) →高粱 (扬起脸庞、演唱) →榛树叶子 (红得像火) 。当学生背得较为熟练时, 再去除括号里的内容练习背诵。

三、积累美的词汇。利用板块组合的优势, 整合原本相互孤立的课文, 进行词语的复习。课前可布置学生将文中描写色彩、湖水、天空、丰收景象、繁华街景等方面的词语分类摘录下来, 并将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词语一并归入其中。课上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汇报, 比一比谁掌握的词汇最丰富。

四、赏析美的文字。突破课文的限制, 选取表达方法相近的句子集中展示, 强化训练。根据本板块课文的语言特点, 可将课文中较为典型的比喻句集中出示,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比喻句独特的表达效果, 强化练习并运用。如《北大荒的秋天》中的“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西湖》中的“平静的湖面, 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拉萨的天空》中的“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等等。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哪一句以及为什么, 然后选取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说写比喻句的练习。除了句子的复习外, 还可以对精彩段落进行赏析,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让美景跃然纸上的, 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为后面的习作练习作好铺垫。

五、学写美的景色。在学生复习完本板块的内容之后, 可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景物指导他们写一篇写景短文, 如《家乡的小河》《校园一角》等。这样可使学生及时运用本板块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实现读写迁移, 同时也对习作进行了复习。

第二板块大自然是位好老师

可将本册课本中以“人与自然”为话题的五篇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组成第二板块, 按照在大自然中观察学习、探究发现、描绘表达的顺序来安排复习。不过, 这五篇课文虽然都可放在“人与自然”这一主题里, 但每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具体主旨却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可以根据课文不同的侧重点将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梳理。

一、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可将《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第一组, 以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的思路来统领。可事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随家人到绿地、公园等地方走一走, 看一看, 并提出要求:用词语描绘几个看到的景象, 细致观察一种事物, 围绕看到的事物提出一个“为什么”并寻找答案。复习时, 可让学生汇报看到的景象和想到的词语, 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各种景象。在引导学生回忆游玩的快乐时光时, 可相机让学生背诵、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体会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

二、在大自然中悉心观察、探究奥秘。可将《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作为第二组, 复习时应各有侧重、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石榴》一文应重点让学生懂得要想了解一种事物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 并多途径、多侧面地去感受它;《石头书》一文则重点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隐藏着秘密, 要揭开这些秘密就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一片美的叶子》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对叶子外形的美写到其内在的美, 最后升华到人生感悟这一心路历程。复习时, 可结合课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 让学生汇报所见、所思、所感、所悟。

三、学习描绘自然界中事物的方法。在表达方式的复习上, 可对板块中的不同课文各有侧重。如《石榴》可重点赏析描写石榴熟透的片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石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 同时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片美的叶子》主要应让学生体会作者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篇章上, 可侧重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根据地点的变换组织材料以及《石榴》中按植物生长过程描写植物的方法。

四、用心记录自己的发现。本板块的习作训练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可以写冬天的松树、水仙花等植物, 冬天的蛇、麻雀等动物, 也可以写雪花、冰凌花等冬天特有的景物, 还可以写冬天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等人物。要求细细观察所写对象, 并有感受和思考。

第三板块奇丽的想象世界

我们可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童话主角的《蒲公英》《小露珠》, 以说明道理为主的童话《三袋麦子》, 以及侧重于知识介绍的童话《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组成童话单元, 并将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纳入其中 (对小学生来说, 《哪吒闹海》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奇特的童话故事) 。复习这一板块时, 可根据童话的特点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进入童话世界。可通过启发谈话把学生带进奇幻的童话世界, 引导学生一同回顾本学期学的童话故事。

二、感受童话情趣。让学生说说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最有趣, 哪个情节最有意思, 以此帮助学生回忆故事中的精彩部分并感受童话的五彩缤纷, 同时也可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

三、对话童话人物。可让学生说说最喜爱哪个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以及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选一位文中的童话人物, 说说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童话角色的理解。

四、创编童话故事。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童话以及平时所读的童话故事概括出童话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幻想丰富奇特、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一组题目, 如《小小树叶船》《大老虎和小灰兔》《小音符漫游记》《云娃娃变魔术》《勇敢的小溪》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编写一个童话。

第四板块生活告诉我

本板块由课本中的生活故事组成, 包括《掌声》《金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三篇课文。对于这组课文, 可以以感受生活为线索来安排复习任务。

一、感受生活的温暖。《掌声》一课记叙了身患残疾、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 鼓起生活的勇气, 走出生活的阴影, 最后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我们可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回忆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来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感悟生活的真谛。《金子》这个关于淘金者彼得的故事, 告诉我们要想有收获必须脚踏实地、辛勤劳动的道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脚踏实地。

三、体会生活的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根据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编写而成的, 作者想象了诗人王维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景, 表达了王维身在异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根深蒂固的亲情。

四、领悟生活的哲理。针对本板块三篇课文的特点, 可将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集中出示。如《掌声》中的“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金子》中的“五年以后, 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等等。对于这类以感悟生活为重点的文章, 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

五、讲述生活中的故事。在写作方法的复习上, 可引导学生梳理三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将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听到的, 或是经历过的生活故事, 说说这些故事带给自己的生活启迪。

第五板块像他们那样闪亮

可将《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军神》和《孙中山破陋习》五篇课文放在一起, 组成名人故事板块。

一、感受人物的神采。让学生回顾本学期认识了哪些名人,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二、提炼人物的品格。在充分感受人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提炼出人物的品格。如王子普鲁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雷奈克医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创造的品格;军神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孙中山敢于跟封建思想作斗争的精神。

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从文中选取描写人物的典型段落, 如《军神》中沃克医生在做完手术后与刘伯承的一段对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中雷奈克发明听诊器过程中的心理描写等。让学生从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并懂得写人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来写。

四、描写熟悉的人。让学生写一位自己最熟悉的人, 如妈妈、老师、同学等, 要求选一件事来写, 初步学习一人一事的写法。

篇4: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鹰学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目标预设】

知识和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学会自读课文,圈画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2.学会自读,做到不跟读,不指读。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课题导入

1.师:蓝蓝的天空是鸟儿的天堂,有谁知道在蓝天中哪种鸟儿飞的又快又高,捕猎时又特别凶猛?(生:老鹰)

过渡:对!老鹰是天空中最优秀的猎手,它能够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行,他的飞行本领是它制胜的法宝,可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小鹰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最终成为鸟中霸王的呢?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鹰学飞》(指向课题),来看一看这只小鹰是怎样学飞的。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小鹰学飞。)

3.板书课题。(1)正音:“鹰”是后鼻音;(2)记忆字形:“鹰”是一种鸟,所以下面是个“鸟”字。

二、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1)读第一遍,给文章标号自然段。(2)读第二遍,在生字下做记号,碰到难读的重点拼读。(3)读第三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过渡: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咯,咱们的这一个环节叫“字词王国游一游”,先来看看老师的这些字词你是否会读了呢?谁来做第一排字词景点的小游客?(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①出示词语(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 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好吧)。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变身成为一只只小鹰,看哪只小鹰能顺利的飞到句子世界里去,去看看句子世界的风景好不好?(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3)检查课文标段情况。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脉络

1.是啊,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鹰和老鹰妈妈的故事,小鹰跟着鹰妈妈学习飞行,这个学习飞行的过程到底怎么样呢,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了几次,分别飞到了哪里?请小朋友再拿起书本,快速的读课文,找到答案,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大树上、大山上、天空中)

2.同步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跟小鹰一样在空中学飞行,请扇动你的翅膀。①快看(课件演示)飞呀,飞呀,飞离地面,越飞越高,高高的大树已经在我们脚下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开心、得意、想大喊起来)指导朗读“我已经会飞啦。” 你能用“已经”说句话吗?②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鹰飞到了大树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式:飞到大树上,我看到了。③你们这群小鹰这么高兴,快看看我这只老鹰在干什么?(老师摇头)从我的动作可以看出,老鹰对小鹰说的话持什么态度?(否定,不满意)那你来做老鹰,试着读读它的话。④出示一二自然段。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鹰们,听了老鹰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呢?(继续往上飞)那让我们张开双臂继续往上飞吧!

(2)播放课件,飞到了大山的上空。①现在小鹰已经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时小鹰又说了什么呢?②学生齐读:“我真的会飞啦。”③提问:小鹰这次说话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出示比一比)(真的,已经)说明小鹰对自己很有信心。谁来把它朗读一下。④不要高兴得太早,看看我这只老鹰又在干什么?(出示句子)老鹰又摇摇头说(齐读老鹰说的话)⑤分角色朗读:我们请男同学来做可爱的小鹰,女同学做老鹰,老师做旁白一起把这两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⑥如果你是小鹰,听到老鹰仍是说你不会飞,你会对老鹰说什么呢?

过渡:小鹰学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两次学飞,老鹰都不满意,那小鹰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把5—6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飞到了天空上。①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②小鹰这次怎么飞的呢?(鼓起劲,拼命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③小鹰飞得真拼命呀,这段话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飞得很拼命呢?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④现场体验:拿出跳绳请学生上台跳,全班观察他的状态,理解“急促地喘着气”让这个学生带着感受再读一读。问:他现在说话连不连贯?(不连贯,断断续续)课文中用了哪个标点来表示 ?(省略号……)所以,在这里“……”表示语气的停顿。⑤导读:小鹰飞得多卖力呀,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鹰向天空飞去。全体起立,张开翅膀,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齐读第5段)⑥老鹰被小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他不再摇头,不再否定,而是向头顶指了指说(齐读句子)小鹰看到了什么?(白云上有几只鹰在盘旋)理解:盘旋

四、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知道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 )、( )、( )。

小鹰学飞可真不容易啊!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会小鹰学飞的全过程,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五、学习生字,理解字义

下面,让我们走进生字乐园,去学习几个生字吧。

1.出示生字:盘、旋、摇、顶。指名读。2.进行口头扩词。3.指名学生分析生字字形,记住两个新偏旁:盘:上下结构,认识新偏旁:舟。旋、摇、顶: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旋:新偏旁:方。4.师范写,生书空笔顺。5.学生描红,临写。6.师生共同评议。

篇5: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小猪:憨厚可爱。 小牛:勤俭节约 小猴:聪明能干

3、理解“迫不及待”:着急的不能再等待。

4、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参考: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

小牛的做法可以赞成或不赞成,理由要成立。

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

6、续写课文,想一想小猴会用丰收的麦子做什么?

提示:本着小猴聪明能干的品质进行续写,参考例文《小猴卖烧

篇6: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词:乔羽,作曲:刘炽。

2、文中的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3、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

答: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4、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

答:知道。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6、课文中三个小节的结尾两行内容相同,这种写法叫做反复。为什么要反复?

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2、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的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第三课《古诗两首》

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山行:在山上行走。石径:石头小路。斜:曲折。坐:因为。爱:喜欢。于:比。

4、《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作者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5、泊:停船靠岸。到:送到,传到。

6、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文章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3、第九自然段中,生活的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

4、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5、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答:假如我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是大树给了我生存的价值。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作出贡献。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北大荒、抖动、波纹、映照、挺拔、燃烧、热闹非凡、一碧如洗。

3、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4、本文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北大荒的秋色写得生动形象。

1、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2、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3、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第六课《西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背诵其中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镶嵌、掩映、悠扬、远眺、荡漾、心旷神怡、犹如。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

4、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感受祖国美丽的山河。

5、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种写法加强了表达效果。

1、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2、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宛如一只只黄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3、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湛蓝、透亮、视线、映衬、壮丽、雄伟、对照、明洁。

3、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

4、知道拉萨是我国有名的“日光城”。

5、全文扣着一个“蓝”字来写,并且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 答: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2、拉萨:日光城

重庆:山城

昆明:春城

哈尔滨:冰城

苏州:姑苏城

南京:石头城

济南:泉城

习作2《我的自画像》:

1、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

2、找准自己外貌的特点,并结合外貌特点,性格、爱好写一段话。

练习2:

1、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不同的含义。如:蔫、挎、蹑等。

2、写好钢笔字,注意: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3、背诵写景的成语歌。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增强防范意识,适应社会生活。

5、学写毛笔字。掌握 “竖”的运笔方法。区分悬针竖和垂露竖的不同写法。

第八课《蒲公英》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绒球、迷惑、波光粼粼、嘱咐、竞相开放、茁壮。

3、理解本课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本文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写作时可以借鉴。

第九课《三袋麦子》

1、分角色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迫不及待、憨厚、拜访、抚摸、保存、聪明、防止。

3、能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4、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第十课《哪吒闹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兴风作浪、滔天巨浪、随即、火焰、胡作非为、原形。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地讲述 “哪吒闹海”的故事。

4、学习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四、习作3:

1、观察插图,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说说图上所画的景物。

2、抓住花草树木的色彩展开描写,会运用写景的好词语、好句子。

3、初步掌握详略得当的方法。

练习3:

1、了解椰子树、蒲公英、苍耳、豌豆和葡萄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2、写好钢笔字,注意:上下中心要相对,才能站的稳。

3、读背成语歌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学会求救,说说在生活中遇到意外的事件,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自救或求救。

5、学写毛笔字。掌握 “点”的运笔方法。区分露锋点和藏锋点的不同写法。

第十一课《第八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信心、抵抗、侵略、磨坊。

3、理解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是失败后不气馁,不丧失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4、初步理解详写与略写。

第十二课《卧薪尝胆》: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建议、免除、屈辱、耻辱、后患、谋臣、转弱为强。

3、能较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4、会用“建议”造句。

5、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异常、缓步、效果、研究、分析、如果。

3、说说雷耐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4、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5、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习作4:

1、有顺序地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的景物。

2、初步能分清动景和静景。

练习4

1、练习用词串描写秋景,并展开想象画一幅画,为画配上古诗。

2、读读背背和“卧薪尝胆”有关的成语及《古今贤文·劝学篇》。

3、写好钢笔字:右边的竖比左边的竖写得长。

4、会用规范格式写留言条。

5、练习写毛笔字:学写斜撇和长撇。

第十四课《东方之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繁华、和煦、倾听、聚集、璀璨、时而、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举世闻名、人流如潮。

3、了解香港的美丽繁华。

4、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5、会用“倾听、闪耀”造句。

第十五课《小露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降临、水晶、植物、俊俏、生机勃勃、光彩熠熠。

3、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4、理解课文,知道小露珠的形成、消失过程,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第十六课《石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驰名中外、郁郁葱葱、仿佛、紧偎、张望、甚至、红白相间。

3、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

4、初步了解拟人的写法。

习作5:

1、观察一种动物,能用第一人称简单地介绍小动物。学做“动物名片”。

2、要讲清楚动物的外形特征,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

练习5:

1、了解城市的鲜明特点,知道一些城市的“别称”。

2、写好钢笔字,注意: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看清每一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背描述城市繁华的成语歌和孟子的名句。

4、口语交际:说笑话,笑话形式要短小,思想要健康,要让别人挺清楚,最好能配以动作。

5、学写毛笔字。区分斜捺和平捺的运笔方法。

第十七课《石头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刨根问底。

3、了解化石的有关知识,培养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4、初步认识写人物对话时,提示语的三种安排形式和神态描写。

第十八课《小稻秧脱险记》:

1、正确、流利、生动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纷纷、激烈、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警觉、蛮不讲理、一拥而上。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和除草剂能保护蹈秧免受侵害。

4、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第十九课《航天飞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准确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无影无踪、自由自在、航天飞机。

3、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航天飞机和飞机的区别,初步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

习作6:

1、按顺序观察一种文具,注意抓住文具的特点。

2、说清楚这种文具对自己学习的帮助,语句要通顺。

练习6

1、读准多音字。

2、读读背背“~风~雨”式的成语及郑燮《竹石》。

3、写好钢笔字:左高右低的左右结构的字。

4、把小制作的过程说清楚。

5、练习写毛笔字:学写 “折”的运笔方法。

第十四课《东方之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繁华、和煦、倾听、聚集、璀璨、时而、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举世闻名、人流如潮。

3、了解香港的美丽繁华。

4、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5、会用“倾听、闪耀”造句。

第十五课《小露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降临、水晶、植物、俊俏、生机勃勃、光彩熠熠。

3、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4、理解课文,知道小露珠的形成、消失过程,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第十六课《石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驰名中外、郁郁葱葱、仿佛、紧偎、张望、甚至、红白相间。

3、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

4、初步了解拟人的写法。

习作5:

1、观察一种动物,能用第一人称简单地介绍小动物。学做“动物名片”。

2、要讲清楚动物的外形特征,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

练习5:

1、了解城市的鲜明特点,知道一些城市的“别称”。

2、写好钢笔字,注意: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看清每一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背描述城市繁华的成语歌和孟子的名句。

4、口语交际:说笑话,笑话形式要短小,思想要健康,要让别人挺清楚,最好能配以动作。

5、学写毛笔字。区分斜捺和平捺的运笔方法。

第十七课《石头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刨根问底。

3、了解化石的有关知识,培养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4、初步认识写人物对话时,提示语的三种安排形式和神态描写。

第十八课《小稻秧脱险记》:

1、正确、流利、生动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纷纷、激烈、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警觉、蛮不讲理、一拥而上。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和除草剂能保护蹈秧免受侵害。

4、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第十九课《航天飞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准确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无影无踪、自由自在、航天飞机。

3、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航天飞机和飞机的区别,初步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

习作6:

1、按顺序观察一种文具,注意抓住文具的特点。

2、说清楚这种文具对自己学习的帮助,语句要通顺。

练习6

1、读准多音字。

2、读读背背“~风~雨”式的成语及郑燮《竹石》。

3、写好钢笔字:左高右低的左右结构的字。

4、把小制作的过程说清楚。

5、练习写毛笔字:学写 “折”的运笔方法。

第二十课《军神》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担心、损失、职员、伤势、崭新。

3、理解本课内容,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学习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第二十一课《掌声》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困境、轮流、注视、持久、讲述、经久不息。

3、说说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既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第二十二课《金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扫兴、即将、谋生、唯

一、蜂拥而至、埋头苦干、倾盆大雨。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习作7:

1、读懂例文《找饿》,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清楚,让人读得懂。

练习7:

1、通过了解京剧脸谱,认识性格迥异的人物。

2、写好钢笔字,注意:捺变点的原因。

3、读背关于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的成语歌和《古今贤文·劝学篇(下)》。

4、口语交际:介绍一种物品,说清楚用途。

5、学写毛笔字。掌握 “提”的运笔方法。

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异乡、重阳、佳节、等高、天各一方、一年一度。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想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二十四课《孙中山破陋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插秧、废除、刺痛、祖宗。

3、能较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4、理解“陋习”的意思,知道缠足陋习的危害。

5、通过对比课后练习4,初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习作8:

1、写一篇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写出该诗句出自哪首古诗?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诗句是什么意思?

2、研究报告语言要清楚,表达要准确。

练习8:

1、读准“辜、铸、佞”等字,通过查阅资料读懂对联的意思。

2、读读背背和勤奋学习有关的成语及王安石的《梅花》。

3、写好钢笔字:把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写匀称。

4、会用规范格式写请假条。

5、练习写毛笔字:学写 “钩”的运笔方法,区别横钩和竖钩的写法。

二、总的知识点

从大的方面分,可以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三部分。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关键要读准声调,辨清词语。

2、汉字

新《课程标准》对识字和写字教学都十分重视。本册要“认识常用汉字376个,其中231个会写”。所谓认识,就是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文中出现了很多形近字,如:“愉”和“输”、“防”和“访”等字,很容易写错;还有很多同音字,如:令、铃、岭,仿、防,访等,关键要让学生理解这些字的意思,分清它们的用法。另外,还有一些多音字,如:好、壳、强、背等。

3、词语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视。要求学生积累的词汇,主要是指在课文中所学到的词语。本册有很多四字词语,而且在练习1-8中出现了很多,如:描写带有动物词语的:老马识途、鸡飞狗跳描写自然风光的:一帆风顺、湖光山色等,让学生理解意思,并能用这些词语写句子。

4、句子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能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和拟人句,让学生总结比喻句、拟人句的特征,并学会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比喻句。

掌握一些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如果„„那么„„等,并掌握这些关联词的作用及用法,能够把它们正确地运用到句子里,使语言更加严谨。

要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病句。如: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

5、阅读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回答问题。要针对问题作答,回答要全面,句子要连贯。问题从性质来看,有三种类型: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写)?为什么?从回答问题的要求来看:有的问题的答案必须是求同的,或者说答案是唯一的;有的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如:你读了以后,受到什么启发?这类问题应该是多元的。

6、写作

从习作的形式来看,有记实性的习作,写自己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想;有想像性的习作,包括看图作文。从习作的内容来看,有写人、记事、写景。从习作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全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不管哪一种命题形式,习作的内容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一定要求学生认真地阅读习作的题目和习作的所有提示。就本册的习作训练展开复习,让学生积累各种作文体裁的精彩段落和语句,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这些语句。

三、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2、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精讲多读多练。

3、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4、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5、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通过来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说促读的方法,在读懂内容、抓住重点、理出顺序的基础上练说。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

7.狠抓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要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好,争取在基础知识上不失分,不丢分。

8.由点到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三年级的阅读与作文是中年级的重点难点。阅读与作文的不可以面面俱到,要由点到面,从训练中提高阅读与写作的能力。9.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优生要强化训练,中等生要培优,学困生要个别辅导。特别要关注学困生,重点辅导,不离不弃,真心实意耐心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0、训练题要精选、题型要广,注意统一讲解和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

三年级语文(上)段考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rán

shüo

yǎn

yìng

chuüng lián shí

pǐn

()

()

()

()qīn

lǜe

zhǔ

xíng tài gâ

xīng fēng zuò làng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仍()

铃()

壮()

线()扔()

()

状()

绒()

三、多音字组词。6分

jī()

hǎo()

xīng()

jǐ()

hào()

xìng()

四、补充词语,相信自己,你一定行。8分 惊()拍()()不()待

()种()样

骄阳()()湖光()()

()作()为

转()为()()()风顺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的礼物

()的食品

()的天空

()地说

()地走

()地观察

六、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句话写下来。6分

(1)缓步

学校

我走向

(2)写完

以后

作业

我出去玩

七、用下面的词语说一句话。12分

1、犹如„„

2、如果„„就„„

3、请求(在句子后)„„

八、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让我们荡起_____,小船儿推开______,海面倒映着________,四周环绕着________。小船儿____________ 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山行》是__代诗人______写的,能表现他喜欢深秋枫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默写古诗《枫桥夜泊》。5分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照样子,写词语。(4分)乐呵呵()()

黑红黑红()()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请你用“

”画出来。(2分)

3、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这些景物。(3分)

4、作者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人来写,请用“~~~~”线划出文中的有关语句。(3分)

十一、习作。20分题目是《我的自画像》

字词起飞线(26分)

一、按拼音填汉字,看看小明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的。(5分)小明yǐ wã(i),rú guǒ()掩上chuüng lián(),就能fáng zhǐ()蚊虫的qīn lûâ()。哪知道小虫fǎng fú()专门qī fù()他似的,还是钻了进来,他rán shüo()了一种qí guà(i)的zhí wù(),杀死了小虫。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讲述shù()

几乎jǐ()

湖泊

pō()sù()

jī()

bó()

三、照样子先组词,然后换偏旁构成不同的字,再组词。你一定行!(6分)例:珍(珍珠)

诊(诊断)

猎()

烧()异()

编()__()__()__()

__()

四、查字典,填空,你一定会吧!(4分)

要查的字要查的大写字母 部首 除去部首有几画 组词 赶 耐

五、用“静”字组成三个不同的词,再填空,使句子通顺连贯。要细心啊!(3分)

1、早晨,同学们纷纷来到学校,()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

2、在()的山谷里,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3、做事必须(),才能做到急中生智。

六、本学期,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四字词语,请选择五个工整地写下来。(5分)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句子加油站(9分)

七、当回小医生,给句子治治病。(3分)

1、在中队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2、登山队员在山洞里发明了一尊雕像。

3、这个西瓜非常甜得很。

八、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让句子更通畅。(3分)1.()明天不下雨,我()陪你去公园。2.你替他做作业,()帮他,()害他。3.爷爷()七十多岁了,()他的身体非常强壮。

九、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3分)

1、()的西湖在()的杭州。

2、()的哪吒战胜了()的东海龙王。

3、()的小英()地讲述()的故事。阅读快车道(27分)

十、直击课文。(10分)

1、人们结伴来到香港的浅水湾,____在_____的沙滩上,_____着_________的海风,____着_________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3分)

2、______领导辛亥革命,当了______,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____________。(2分)

3、照样子,用斜线把相关内容连起来。(5分)香港

卧薪尝胆

北大荒原野

发明听诊器 杭州西湖

坚强不屈 越王勾践

天堂明珠 雷奈克

热闹非凡 刘伯承

东方之珠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7分)

电话里传来的暖气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大雪像一条宽大无比的棉被覆盖了原野,封住了每一条小道。

豪猪先生已经三天没有见到小白兔了。他非常想念自己的朋友,他知(zī

zhī)道小白兔是非常怕冷的。也许,此刻他正躲在屋子的角落里,索索直抖呢。豪猪先生自言自语地说:“我应该给小白兔送去一点‘暖气’才行啊。”

不一会儿,小白兔家的电话铃声响了。小白兔拿起了电话,电话里传来了豪猪先生温和的声音,他正在读(一个 一篇)文章:

“那一年,我来到热带森林里,这里很热。头上是火辣辣的太阳,人们大汗淋漓„„”

小白兔听着听着,(在再)也不冷得发抖了,紧贴(tī

tiý)耳朵的电话筒,向他送来了一阵阵“暖气”。

(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2分)

(2)写近义词。(2分)

格外——

想念——

(3)你知道电话里传来的“暖气”是指什么吗?请你用“√”选择正确的说法。(3分)

①电话里传出来的一股热气。()②豪猪先生给小白兔送去的一份关怀。()③豪猪先生温和的声音。()

(4)用“ _____”划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再照样子写一个句子。(4分)(5)在这严寒的冬天里,你最想关心谁?为什么?用什么方式去关心?(6分)生活大语文(8分)

十二、我会积累,能写名句。(2分)

1、_____,行必果。

2、有志者,_____。

十三、关心时事。(2分)

我们从《航天飞机》一课中认识了航天飞机。其实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都是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我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这艘宇宙飞船名字叫______,中国首次上天的宇航员是_________。

十四、班级开了个小小展销会,要使你带去的《格林童话》卖个好价钱,你会说:(4分)

习作百花洲(30分)

十五、12月26日,沈洋去找王路,约他第二天下午两点半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王路不在家,请你帮沈洋写一张留言条。(提醒:要注意格式。)(10分)

十六、根据下面提供的玩具,展开合理的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兔、猴、长柄伞、围巾)。(20分)【附参考答案】

一:以为、如果、窗帘、防止、侵略、仿佛、欺负、燃烧、奇怪、植物 二:shù、jī、pō 三:(略)

四:G、走、3、赶快;N、寸、6、耐心 五:

1、安静;2幽静;

3、镇静 六:(略)

七:

1、加上主语(人);

2、“发明”改为“发现”;

3、删去“非常”或“得很” 八:1.如果„„就;2.不是„„而是;3.虽然„„但是

九:

1、美丽、有“天堂”美称;

2、小小、胡作非为;

3、聪明、滔滔不绝、动听

十:

1、漫步、金色、沐浴、轻柔、倾听、海浪拍岸;

2、孙中山、临时大总统、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3、香港-东方之珠;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杭州西湖-天堂明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刘伯承-坚强不屈

十一:(1)zhī、一篇、再、tiý;(2)特别、思念;(3)选②;(4)大雪像一条宽大无比的棉被覆盖了原野;(5)(每问2分)十二:

1、、言必信;

篇7: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转zhuǎn 转身转眼间转让 华 huá华灯中华 华人

Zhuàn 转圈 转悠 huà华山

二、词语积累

1转眼间(表示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一刹那一瞬间顷刻间

2银灰(事物+名称)火红碧绿乌黑桃红金黄雪白

3黑红黑红:金黄金黄瓦蓝瓦蓝雪白雪白火红火红

4 描写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金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

5 课文中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

6 形容颜色美的: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三、易错词语

橘黄绛紫锦缎斑斓悠扬镶嵌荡漾漂浮掩映掠过犹如燃烧

北大荒波纹摇铃山岭白茫茫清澈见底挺拔赞美演唱苏堤宛如夜幕初垂层层叠叠窗帘

四、近义词

围绕(环绕)格外(分外)映照(照耀)赞美(赞扬)映衬(衬托)

神往(向往)越发(更加)雄伟(雄壮)纯净(纯洁)明洁(明净)

五、填空

1、《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的美?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

祖国山河如此壮美,读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看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我们仿佛来到风景秀丽的西湖边,欣赏了白天的西湖和月光下的西湖。拉萨的湛蓝、透亮的天空更是让我们神往。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写了天空,它的特点是一碧如洗,第二句写了流云,它的特点是颜色美。第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流云比作锦缎。

-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先概括后具体)。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粱、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粱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这一自然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描写了原野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人们丰收喜悦的心情。

2、《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秀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如同

2)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么不令人心旷神怡呢?这是反问句。换个说法: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令人心旷神怡。

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3、《拉萨的天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插图上的建筑叫“布达拉宫”。

1)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2)城市美称:拉萨(日光城) 重庆(山城) 昆明(春城)

哈尔滨(冰城) 南京(石头城) 济南(泉城)

3)“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仿佛拉萨的一切都被蓝所浸润、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则进一步描绘了蓝天如水的美妙境地。

4)“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句子用“白云和蓝天”“草地和蓝天”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写景文概括内容的方法:抓住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

六、古诗拓展: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七、成语积累:

1、自然风光:大雨滂沱夕阳西下一帆风顺 草长莺飞 连绵不断湖光山色

夏天、小河、钓鱼:烈日当空垂柳鸣蝉满头大汗清澈见底喜出望外

“根”的成语:根深本固浇树浇根根深叶茂叶落归根

2、民族建筑、山水风光:高堂广厦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3、带动物的成语: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

4、卧薪尝胆成语歌: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奋图强救亡图存卧薪尝胆

篇8: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课前调查:在“整理与复习”之前, 请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下表。

通过盘点调查, 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到了“图形与周长”是本学期学得好的内容, 原因主要是可以自己动手做。所以, 本节课应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复习需求, 让学生在自主整理、自主操作、自主诊断与自我反思中提升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预案:

一、整体梳理, 理清结构

1. 自主回顾。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填写的三年级数学“期末盘点———图形与周长”, 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进行分析。

2. 唤醒反思。

教师针对“盘点”上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 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 提炼整合有效教学资源, 并作精当点拨。

3. 梳理结构。

在学生梳理的基础上,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一张知识结构表。

二、指导学法, 完善建构

1. 认识图形。

回顾: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的?你喜欢哪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 相机出示“折一折、拼一拼、摆一摆、围一围”等方法, 再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2. 认识周长。

(1) 描一描 (下面各图的一周) :

(2)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计算?

课件显示生活中运用周长计算的情境图, 如:围篱笆、绣花边、沿操场边跑一圈、镶镜框、装画框等。

(3) 算一算。

三、应用、拓展与提升

1. 错题诊断, 对话反思。

学校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长60米, 宽40米。赵晶沿着球场的四周跑了3圈, 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错误摘录:60+40=100 (米) , 100×3=300 (米) ;

原因分析 (师生互动, 分析、诊断) 。

正确解答: (略)

2. 好题推荐, 拓展创造。

通过课前的调查, 了解到学生收集整理和自我推荐的好题和最喜欢做的题, 并在每题后面附上:×××推荐。

(1) “剪”题。如:把下图的大正方形剪成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求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2) “摆”题。用1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 能摆出几种?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多少根小棒的长度?

(3) “移”题。如:你会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4) “拼”题。如:有两个长方形, 长都是4厘米, 宽都是2厘米。你会把它们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5) “围”题。如:王奶奶靠墙用篱笆围起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圈, 鸡圈长5米, 宽3米, 围成的篱笆共长多少米?

设计思考:

1.期末盘点———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复习重点。

课前“期末盘点表”的填写、整理, 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回顾, 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学得比较好, 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 从而明确复习的重点。在学生回顾某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时, 可以翻翻教材, 逐章逐节想一想, 然后把回顾的主要情况在表格里填一填, 或按表格的栏目说一说, 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复习的效率。

2.错题诊断———让学生在知错中改错。

“正确, 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 却是一种经历。”学习新知识后, 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体系, 同化新知识, 将新知内化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某些错误, 最正常不过了, 复习期间重新呈现, 就是提醒学生注意薄弱之处, 抓住薄弱环节就是抓住复习的重点。教师要让学生在纠错改错、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3. 好题推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

篇9: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此句直译应是:因为(“以”)这样(“然”)的原因(“所”指代性副词)(是)什么(何)(呢)?水土不同(异)(啊)。

然而,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这句译文中的“因为这样”和“原因”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意译为: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或: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此句直译应是:叶子只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然而前半句的译句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只有叶子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此句前半句中的“绝”意为“气息中止或死亡”。照前句字面意思讲,王子猷应该是早就死去多时了。可是为什么后半句又讲他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难道说前面那个死了的王子猷又起死回生重新复活了?否则,岂不是前后矛盾?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认定王子猷前回的死是昏死而非真死。于是此句可推译为: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教参原译: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笔者认为,此句翻译似乎不妥。因为此句主语“青树翠蔓”和谓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很难整体搭配。此句实际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格。所谓并提,又叫合叙,即文言文中出现的将两个词语或句子合并成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文言修辞现象。如郦道元《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就是由“自非亭午不见曦”和“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成的。此句真实含意为:

青树参差披拂,翠蔓蒙络摇缀。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原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如果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看见”,那么根据现代汉语语法,此句动宾搭配显然不当。因为“明”处“可见”,“灭”(隐藏)处怎能也是“可见”的呢?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知道”。据此,此句可译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一样流动,这才知道这条河道的有些地方是隐藏着的,有些地方是显露着的。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此句至少有两个语病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一是“寂寥”和“悄”前后重复,“凄神寒骨”和“悄怆”基本上也算是近义词;二是“无人”与后文的“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自相矛盾。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的解释是这样的:“竹树环合”的环境特点使作者仿佛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这又使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当时被贬寡居的生活处境,于是悲从中来,感到这样的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则强调了作者这种因为环境极端寂静而产生的悲伤之情的深重。“悄怆”,即作者由观看小石潭周围环境而产生的静极而悲的感情。

至于第二个问题,笔者想可能有两种解释:1.吴武陵、龚古等人虽与作者同游,但他们并没有随同作者一起“伐竹取道”并来到小石潭边。2.吴武陵、龚古等人虽在作者身边,但由于作者过于陶醉于小石潭优美动人的景致而完全忘记了他人的存在。

据此,本句不妨试译为: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这里既寂静又空旷,没有其他人,这样的环境不禁使我心神凄凉,骨节寒冷,如此静极而悲的感情真是深不可测啊!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126页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解释显然是不太准确的。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这里的错误有二:一是译文中“悄怆”被解成了“寂静”的意思,这和后面对“悄怆”一词的注解相矛盾。二是没有指明“幽深”指的是什么深。

(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重。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把此句中的“隶”和“从”分别解释为:隶,随从;从,跟随。众所周知,“随从(名词)”和“跟随(动词)”是近义词。如此一来,“隶而从者”(直译:随从而跟随的人)岂不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病句?

笔者认为,这里的“隶”不妨解释为:“以奴仆(或随从)身份”。这样既解决了上面的难题,又突出了作者当时孤苦无依的处境。

(8)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无论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还是苏教版八语教参都把此句中的“胼胝”解释为“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据此,“亲劳胼胝”一语便可直译为:亲自辛劳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或可直译为:亲自辛劳使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劳苦。(“劳”字使动化。)

显然,以上两个译句都是病句。

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胼胝”似乎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1.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手脚生茧子”。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辛劳(乃至)手脚会产生茧子。

2.此为借代修辞格,即以“因劳动而在手脚上磨成的茧子”代指“因劳动而磨出茧子的手脚”。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劳苦使生了茧子的手脚觉得劳累。

两相比较第一个解释更合理一些。

(9)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将此句译为: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苏教版八语教材对“布袍缓带”一语给出的解释是: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把前面教参的译句紧缩一下,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

海瑞轻装便服,顶风冒雨,来来往往。

这显然是一个病句。因为名词性短语“轻装便服”怎么能够和动词性短语“顶风冒雨”、“来来往往”同时作这个句子的谓语呢?

因此,从这个句子的实际情况看,原句中的“布袍”和“缓带”两词其实都是名词当作动词活用的。即:

布袍,穿着棉布长衣;缓带,系着宽松衣带。

这样原句就应翻译成: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棉布长衣,系着宽松衣带,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10)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对此句的翻译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据此,笔者可以断定,按此教参观点来看,句中的“荡”应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激荡”。“曾”则同“层”,层出不穷;决,裂开;眦,眼角,指眼睛。

此句是杜甫五律《望岳》中的颈联。按照律诗的写作要求,此联应对仗。既然“荡”是使动用法,那么为什么后半句中的“决”不是使动用法呢?再说,如果把“荡胸生曾云”译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即“曾云荡胸”,那么,原句中的“生”岂不是就没法解释了?后面的句子更不能按照对仗的要求翻译为“归鸟决眦”。另外,一般的主谓倒置的倒装句往往有强调谓语的作用。如果说前句倒置谓语是为了强调谓语“荡胸”,那么后句却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强调谓语“决眦”。

所以,笔者认为,此联似乎可以这样来翻译:在我激荡的胸脯周围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的云气,在我睁开的眼角周围飞来了一批又一批返回的鸟儿。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即天涯。

此句用“浩荡”修饰“离愁”是词语的超常搭配,暗示诗人心中的离愁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深重。“浩荡离愁”是名词性短语,“白日斜”则是主谓短语。诗人将它们连用在一起也属词语的超常搭配。诗人如此造句自然是为了更充分地抒发自己心中浩荡的离愁。因此,翻译此句时就应该注意突出诗人的这一意旨。

据此,此句可试译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在斜挂夕阳的映衬下越倍增伤感, 离开京都,我把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立即来到了天涯一般。

(1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中“落红”借指落花,而这里的落花又比喻像自己一样已经辞官回家的爱国志士。

(1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句中“南冠”本指古代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详见教材231页注释3)

但此句中的“南冠”显然是一个动词。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南冠”实际上兼用了借代和词类活用两种修辞格,可理解为:本借指囚犯,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成为囚犯”。

(杨卫军 江苏盐城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224131)

上一篇:82年属狗生肖一生运势下一篇:保先教育总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