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一章检测

2024-05-22

九年级上第一章检测(通用8篇)

篇1:九年级上第一章检测

九年级第一章《证明》检测试题(A)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

∠C,则∠1+∠2等于()

A.270°B.135°C.90°D. 315°

2.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cmB.6cmC.8 cmD.10cm

3.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

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A.2B.3C.4D.

54.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A.4B.10C.4或10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

数为()

A.30°B.36°C.45°D.70°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B=2BC,在直线BC或AC上取

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7.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内有一点0,那么0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之和为

()

A.3B.23C.2D.

438.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

A.40°B.45°C.50°D.6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在Rt△ABC中,∠B=90°,∠A=4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D点,则∠BCD的度数为。

10.如图,△ABC中,∠C=Rt∠,AD平分∠BAC交BC于点D,BD∶DC=2∶1,BC=7.8cm,则D到AB的距离为cm。11.一辆汽车沿30°角的山坡从山底开到山顶,共走了4000米,那么这座山的高度为米.

1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D⊥BC,PE⊥AB,PF⊥AC,则△DEF是三角形。

13.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注: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都填上).

14.如图,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若AD=6,则CD=。

1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a,则其底边上的高是.16.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D、E,已知△ADE的周长为24cm,且BC = 8cm,则△ABC的周长=。

三、解答题(52分)

17.(10分)如图,已知AB=AC,AD是中线,BE=CF.(1)求证:△BDE≌△COF;

(2)当∠B=60°时,过AB的中点G,作GH∥BD,求证:GH=

18.(10分)如图,△ABC中,∠ACB90,ACBC,CO

为中线.现将一直

AB.

4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上并绕点O旋转,若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

AC,CB的延长线于点G,H.

(1)试写出图中除ACBC,OAOBOC外其他所有相等的线段;(2)请任选一组你写出的相等线段给予证明. 我选择证明=.证明:

19.(10分)如图,在△ABC 中,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添加一个条件,使DE= DF,并说明理由. 解: 需添加条件是. 理由是:

20.(10分)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A

D

C

H

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 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面的问题: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1.(12分)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B

Q

C

P A

篇2:九年级上第一章检测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代表: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2、涡虫是典型的自由生活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扁形动物代表: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肝门。线形动物的代表: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环节动物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 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常见的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河蚌、扇贝、文蛤、縊蛏、墨鱼、鱿鱼、钉螺等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 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等。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 ;有两对翅,适于飞行,扩大昆虫的分布范围。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四、鱼

1、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2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3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4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5鱼在游泳时主要靠 身体躯干部和尾鳍 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6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7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8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 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 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9、鱼类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_水_中;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 尾部 的摆动和_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0、常见的淡水鱼:鲤鱼、鲫鱼和“四大家鱼”(青草、草鱼、鲢鱼、鳙鱼)常见的海水鱼:海马、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鲅鱼、鲥鱼

11、为了保护产卵期的亲鱼,渔业法规定:禁止在禁渔期、禁渔区进行捕捞; 为了保护幼鱼,渔业法规定: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具进行捕捞

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中生活。蝌蚪发育成成蛙以后,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蟾蜍、大鲵、蝾螈、青蛙

2、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常见的爬行动物:乌龟、鳖、蛇、鳄鱼、甲鱼、蜥蜴、变色龙

六、鸟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2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七、哺乳动物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因此哺乳动物也是恒温动物。

篇3: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基础检测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点燃前: (1) 蜡烛由棉线烛芯和石蜡组成, 呈圆柱状。 (2) 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 把它放入水中, 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蜡烛的硬度_____;密度___;____于水。

(2) 燃烧时:

(1) 火焰:如图A所示分三层, 其中____最亮, 最暗;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梗, 接触___部分被烧焦, 接触____部分没有明显变化。由此推测, ____温度最高, ___温度最低。

(2) 探究生成物:图B中, 若所用烧杯干燥, 会发现烧杯内壁有___生成;若为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 会发现澄清石灰水___。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

(3) 熄灭后:将蜡烛熄灭时, 有白烟产生;图C中用火柴点燃时, 发现白烟____, 且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___。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先取两个空集气瓶, 再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然后进行下列探究:

3.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____→制订计划→____→收集证据→___→___→表达与交流。

4.有关蜡烛性质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在常温下, 蜡烛呈固态,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的焰心温度最低

5. 在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的比较中所述正确的是 ()

(1) 氧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2) 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3) 水蒸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A. (1) (2) B. (2) (3) C. (1) (3) D. (1) (2) (3)

6. 一元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光泽且密度较大, 小明同学认为其中含有铁, 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

A.提出问题B.猜想C.获得结论D.反思

7. 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 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 “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环节;

(2) “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环节;

(3) “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环节;

(4) 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 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5) “这个实验既简单, 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环节;

(6) 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___ (填序号) 。

8. 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

(1) 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___。

(2) 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___。

(3) 请你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你的实验方法是___。

(4) 请你分析:氮气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了, 原因是_____。

【培优训练】

9.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 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地吹灭后, 发现烛芯处产生了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 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

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搜集证据】

(1) 回忆已有知识:二氧化碳是____色气体,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水蒸气是___色气体;石蜡是白或淡黄色固体, 具有___性。

(2) 查阅有关资料:烟是固体颗粒形成的, 雾是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沸点都很低, 很易液化和气化。

(3) 实验探究: (1) 吹灭蜡烛, 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澄清的石灰水____。

小亮得出结论, 白烟是CO2。

(2) 吹灭蜡烛, 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 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光得出结论, 白烟不是___。

(3) 吹灭蜡烛, 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 发现白烟燃烧, 火焰顺着白烟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这为___的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以排除___的假设。

【结论与解释】

(4) 由以上探究可知: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篇4:九年级上第一章检测

【关键词】 初中数学、简单性处理、简单数学

让生活中的事物更简单,在复杂的世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用更简单的方法处理日常事物,这是数学孜孜不倦追求的目的。简单性贯穿于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大大推动人类的进步。在7年级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大量的应用了简单性处理这种思想,下面我一一阐述。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生活中有很多图形,各种各样的图形很复杂,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怎么办?为了更简单的研究,我们先研究表面光滑的规则图形,把这些规则的图形命名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让生活中的事物更简单。

二、归纳出简单的数学。

第二节《展开与折叠》,观察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的展开,发现这些立体图都能展开成平面图,都能展开成一个平面。学生再自己分组制作几何体,发现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都是由点、线、面组成,于是简单的规律出现,几何这门数学创造出来了。

接下来我们就发展几何。继续归纳出不同几何体展开与折叠中的共同点,得到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这个概念。区别底面图形不同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等。

三、应用数学。

从上面的自己制作几何体实验中,用简单的方法处理,把几何体分成很多部分来认识更简单,一个面描述物体比一个立方体描述物体更简单,那么如何更简单的描述一个几何体在一个面上呢?认识几何体除了展开和折叠,还有什么方法呢?

1、3D动画。

第4节《从不同方向看》,让学生观察不同方向的规则几何体,不同方向看到的效果不同。于是从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着手,引入投影,从正面看的主视图、左面看的左视图、上面看的俯视图,这些平面图在计算机中组合就可以得到一个大概的几何体外型三维立体图,这就是3D动画。

2,CT。

如何更简单的描述一个几何体在一个面上,还有什么方法吗?有,观察一个几何体还有截面这种方法。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中,用不同的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不同形状,这些不同形状组合后,就能大致了解这个几何体的内外部情况,这就是在医院你们看病经常用的CT,它能有效帮助医生了解病情。

四、得到复杂的数学。

总结出点、线、面的简单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几何体。点、线、面的规律都是从体总结出来的,点、线、面、体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得到稍微复杂的数学。

1、封闭图形。

我们熟悉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他们共同点都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扩大到圆的研究范围,它也是一个封闭图形。用简单的方法处理,把圆分成很多部分认识,得到弧、扇形的概念。

2、欧拉定律。

大数学家欧拉真的很聪明吗?我们也可以成为大数学家吗?第5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有我们熟悉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圆等,除了截面和投影,还有什么简单的认识规律吗?观察以下表格能得到什么规律:

有个别同学就得到了规律:面数f+顶点数v-棱数e=2,这就是著名的欧拉定律。所以数学家离我们也不远嘛!鼓励同学们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我把简单性处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同学生共同研究与学习数学、创造数学、发展数学、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学生学得有趣,我教得也有趣。

篇5: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沁(qìn)园春 草茸茸(róng)栖(xī)息 B.披蓑(shuāi)戴笠 耸(sǒng)立 寂寞(mò)C.襁(qiáng)褓 留滞(zhì)闪烁(shuò)D.成吉思汗(hàn)禁锢(gù)颤(chàn)抖 2.下列加粗词语没能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能够忍受冬寒)

C.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用鞭子或板子打)

D.她不是不想去救球,可她实在太累了,即使站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形容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3.下列一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略输文彩 冰雪复盖 一言九鼎 微波荡漾 谈笑风声 原弛蜡象 一代天骄 抑扬顿挫 4.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直接决定着词所写作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曲调。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5.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A.你能不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B.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C.你把字典借给我一下。D.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处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的火焰 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 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 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B.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晒化。

C.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D.我们要坚决清除革命队伍中的蛀虫。

8.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9.有位老太太,大女儿是卖伞的,小女儿是开染衣店的。晴天,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染的布晒不干,成天忧心忡忡。后有人劝她换个角度看问题,老人听了豁然开朗,遂面带笑容。请把此人劝说的话简要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下列两个句子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单句。(1)我们的“猎手”正悠闲自得地欣赏风景。(2)一只兔子悄悄从身边溜走了。

A.表示惋惜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讽刺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各文段,回答问题。

(一)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②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写出历史人物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态度。C.总领下阕,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所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12.词中“风骚”的意思是________,其中“风”原指________,“骚”原指________。词中与“风骚”同义的一词语是“________”。

13.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14.作者在赞颂当今的“风流人物”之前为什么要评论历代帝王?他评价几位帝王,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词中列举的几位帝王,就你最熟悉的一位简述其事迹,并简要说说你对他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雷锋之歌(节选)

假如现在啊/我还不曾/不曾在人世上出生,假如让我啊/再一次开始/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呵/哪里是我/最迷恋的地方? 哪条道路啊/能引我走上/最壮丽的人生?

面对整个世界,/我在注视;/从过去,到未来,我在倾听„„/八万里/风云变幻的天空啊 今日是/几处阴?/几处晴? 亿万人/脚步纷纷的道路上 此刻啊/谁向西?/谁向东?

哪里的土地上/青山不老,/红旗不倒,/大树长青?

哪里的母亲/能给我/纯洁的血液,/坚强的四肢,/明亮的眼睛? 16.诗歌是讲究押韵的,请写出本诗押韵的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 17.对诗歌中比较重要的词语,朗读时往往要读得重些。朗读从“面对整个世界”到“谁向西?谁向东”,在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下面点上着重号。18.选词填空。

这首诗的开头部分应读得________(a高昂 b深沉)些,以表达出诗人对“壮丽人生”的向往之情;中间部分应读出________(a思索 b欢快)之意,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冷静观察;结尾部分应读得________(a舒缓 b急切)一些,以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求索之意。1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探寻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出所要讴歌的社会;形式上运用阶梯格式,便于表现诗句蕴含着的跌宕情感。

B.诗中的“我”,不仅仅是诗人自己,它代表了向往革命、追求壮丽人生的群体;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

C.诗人以假设的方式把时间推回到生命的初始阶段,暗含了自己过去的时日是在迷茫中度过的,因而发出一系列的疑问,表达了内心的困惑与探求。

D.诗人把抒情的视野投入在“整个世界”和“壮丽的人生”路上,意境开阔,恢宏大气,显示了诗人阔大的胸怀与深厚的语言功力。

(三)寻找一颗善心

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他身材矮小,而且走起路来跛得厉害。我们时常一道外出,他的手要撑在我的胳膊上才能保持身体平衡,由此引来路人的注视。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而父亲却镇定自若。

让我们两人的脚步协调起来比较困难,他蹒跚而行,我又缺乏耐心,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但每次一旦出了门,他总免不了交代:“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我们通常在家和地铁之间来去,这是他上班的必由之路。他是个工作狂,哪怕天气再恶劣,他也决不旷一天工,而且他总能按时抵达办公室。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碰上冰天雪地的日子,即使有人搀扶,父亲也走不稳。这样的时候,姐姐或者是我就用孩子玩的雪橇拉着他穿过纽约市布鲁克林的街道,把他送到地铁站口。他总是紧紧抓住入口阶梯边缘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下走,直到温暖的地铁隧道里冰融的地方。在昔日的言谈中,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对那些幸福而健全的人,他也从未流露出任何忌妒之情。他在别人身上寻找的是一颗善心,他发现如果谁拥有这样的一颗心,谁就会对他表现友好和善良。如今我也长大成人,我相信那是一个评判人的合适的标准。现在我才明白,他总是通过我——他惟一的儿子,来间接地参与许多事情。我打球,他在一旁喝彩;我加入海军,就是他“加入”了海军。我回家度假,他便安排我参观他的办公室。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总是很轻。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我越来越多地想起他。我不知道他昔日是否感觉到我同他一起行走时的不情愿。如果他清楚这一点,我为自己没能告诉他我有多内疚、多卑俗、多懊悔而深感愧疚。

当我为琐事而抱怨时,当我忌妒别人的好运时,当我缺乏一颗善心时,我都不由得想起父亲。而在这样的时刻,仿佛是我把自己的手放在他的胳膊上来恢复一种平衡,并且我在心里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

20.“我曾一度怕人瞧见我跟父亲在一起。”中的“一度”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一度”与第四、五段中哪些话有联系?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说:“我们一起行走的时候从不多说话。”“我从不多说话”是因为________(用文中的话作答);父亲“从不多说话”的原因是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22.从文中的哪些话能看出“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令人怜悯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二段父亲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父亲要“跟上”的是什么?结尾处“我”说“你定步伐,我努力跟上”,“我”要“跟上”的又是什么?

(1)父亲要跟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儿子要跟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同仁介绍我的时候,他由衷地说:“这是我的儿子,也是我自己,要不是情况不同,他做到的也是我能做到的。”请分析一下,父亲的话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了本文,你从“父亲”和“儿子”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这些对你将来的学习生活有哪些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每个人都有过成功的经历。不管这个成功是大是小,是被人承认还是不为人知,都会使人感动、喜悦和激动。请以“成功的喜悦”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D 2.C 3.彩(采)复(覆)声(生)弛(驰)4.A 5.D 6.C 7.B 8.例,装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9.晴天,你可以为小女儿染的布容易晒干而高兴;雨天,你可以为大女儿的伞容易卖出去而高兴。换个角度看问题,生活就会很美好。

10.A.当我们的“猎手”正悠闲自得的欣赏风景时,一只兔子悄悄从身边溜走了。B.当一只兔子悄悄从身边溜走时,我们的“猎手”正悠闲自得地欣赏风景呢!11.D 12.文学才华 《诗经》里的《国风》 《楚辞》里的《离骚》 文采 1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14.这样写,是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来突出当今的英雄人物,赞颂人民大众。评价这些帝王,作者用词都有很强的分寸感且又有区别。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用“略输”“稍逊”,表示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评价成吉思汗时,用“只识”,不但有“可惜”的意思,而且有近乎嘲讽的意思,批评的就更严厉一些。

15.略 16.生程 生 听 晴 东 青 晴

17.面对整个世界 我在注视 我在倾听 今日是 几处阴 几处晴 此刻啊 谁向西 谁向东

18.b a b 19.C 20.一度:一段时间里。

第四段中与之有联系的话:“如今我也长大成人”。第五段中与之有联系的话:“现在我才明白”。

21.“我”从不多说话是因为:路人“那种讨厌的目光,让我内心痛苦辗转”; 父亲“从不多说话”的原因是:了解儿子的上述心情而不愿让儿子为难。22.对那些幸福而健全的人,他从未流露出任何忌妒之情等等。

23.他是个工作狂,哪怕天气再恶劣,他也决不旷一天工,而且他总是能按时抵达办公室。(1)父亲“要跟上”的是儿子的生理步伐。

(2)儿子要“跟上”的是父亲心理、思想上的“步伐”。24.表现了父亲不求人怜悯,不妒忌健全人的健康心理。25.略

篇6: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备课指导

单元总体介绍

体裁:抒情诗(选入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题材:对大自然的赞颂,

如:北国风光、雨、星星、蝈蝈、蛐蛐、夜

作者:毛泽东、郑愁予、江河、济慈、叶赛宁

特点:文字精粹,心灵敏感、多情和充满诗意。

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诗中形象,进入诗中的情境,体验情感,感悟诗意,提升人文素质。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

3、熟读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4、引导学生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5、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

1、沁园春 雪

课文分析: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思路:

1、从朗读课文入手,在反复朗读并背诵中体会词中的形象,体会革命家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感受词中宏阔的意境;

2、揣摩、品味词的凝炼、贴切的语言;

3、正确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欣赏李煜的《虞美人》,体会封建帝王的亡国哀伤,对比引入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文章意境宏阔……

二、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读,学生读

理解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生成-探究

预计学生生成问题:(可参见《读写导航》的“探究与体验”)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阙中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景象的?

(对偶、比喻等修辞;以动写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写景与前面的诗句有何不同?

9前面是写实,这里是想象的虚景。)

5、发挥想像,用自已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并谈谈此时你的感受。(广阔、壮丽的北国雪景风光,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胸怀,雄伟气迫,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诗人如何从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转入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7、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8、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拓展欣赏(比较阅读)

1、 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2、课后比较阅读《沁园春 长沙》,重点比较和体会词在情感、表现手法上与课文的相似点 (见《读写导航》)

五、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六、作业:

1、课外阅读鉴赏毛泽东诗词,并选择自已最喜欢的一首在班里朗颂交流。

2、背诵课文

2、雨 说

课文分析:《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这首诗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诗的风格是清新、欢愉,思想感情蕴藉而深厚。

篇7:九年级上第一章检测

新 课 导 入 新 课 导 入 新 课 导 入

小 学 是 怎 样 进 行 除 法 运 算 的 ? 讨 论 两 数 相 除 的 例 子 有 哪 些 情 形 ?9÷3 正数除以正数-9÷3 负数除以正数 0÷3 零除以正数 9÷-3 正数除以负数 负数除以负数-9÷-3 0÷-3 零除以负数 0 能 否 做 除 数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能 力

1.理 解 有 理 数 除 法 法 则、会 进 行 有 理 数 的 除 法 运 算;2.会 求 有 理 数 的 倒 数.过 程 与 方 法

通 过 有 理 数 除 法 的 学习, 培 养 观 察、归 纳、概 括、运 算 及 逆 向 思 维 能 力.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 过 思 索、判 断 , 培 养 自 己 对 数 学 能 力 的 自 信 心.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有 理 数 除 法 法 则.难 点.商 的 符 号 的 确 定.2.0 不 能 作 除 数 的 理 解.知 识 回 顾 知 识 回 顾 你能很快地说出下列各数的倒 数吗? 2 9 ?1-5 7 0-1 原数 3 8 1 3 8 1-1倒数5 5 9 71 =3 =3 99÷3 正数除以正数 3 1 =-3 ?9 负数除以正数 =-3-9÷3 3 1 零除以正数 =0 0=0 0÷3 3 因为-3×3=-9, 除 法 是 乘 法 所以-9÷3=-3.的 逆 运 算

除 以 一 个 正 数 等 于 乘 以 这 个 正 数 的 倒 数.1 9÷-3 正数除以负数 9 =-3 =-3 3 1-9÷-3 ?9 =3 =3 负数除以负数 3 1 零除以负数 0÷-3 =0 0 =0 3 因为3×-3 =-9, 因为-3×-39, 所以9÷-3 =-3.所以-9 ÷-33.因为0×-30, 除 以 一 个 正 数 等 于

所以 0÷-30.乘 以 这 个 正 数 的 倒 数.知 识 要 点 知 识 要 点

有 理 数 的 除 法 法 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以这个数的倒数.1 即: aba b0 b例6:计算: 两数相除,两数符 号相同则结果为正,两 1 ?637;? 11 7数符号不同则结果为负, 2? 24 6并把绝对值相除.解 : 1 ?637? 637?9;12 7 11 6 11? 2? 24 6 24 7 28?9? 0 5? 9 50 0 05 90 除 以 任 何 一 个 不 等 于0 的 数 都 得0.知 识 要 点 知 识 要 点

有 理 数 除 法 法 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练 一 练 计算: 1 24 ?6;-4 1 2 ?4;-8 2 3 3 0;0 4 7 4 49 4 8 7 32例7:化简下列分数: ?16 1;4 39 分数可以理解 2为分子除以分母.?15 ?16 解 : 1?16?44;?4 39 13 239?15?39 ?1515 5例8:计算:? 5 1 ?135?5;? 乘除法混合运算,? 6? 统一成乘法? 5 1 2 4.5;? 7 9 7133 ? 1 32 4 5 ?有括号的? 5 解 : 1 ?135?5 先算括号6? 里的 5 11356 5 先算乘 1 5 1135 再算加 5 6 5 1276 127651解 : 2 4.5? 7 9? 9 7 1 2 5 9 7.10 无括号,只有 乘除,从左向 右计算? 7 1 3 解 : 3 ? ?1 3 2 4 57 5 332 4 5 7 4 1 3? 2 5 3 5 先把带分 数化为假 14 分数

25知 识 要 点 知 识 要 点

有 理 数 的 加 减 乘 除 混 合 运 算括号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 序进行。注 意 注 意

1.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0不能作除 数;2.在除法运算中,符号的确定与乘法运算一致;3.遇到乘除法混合运算时,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4.遇到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其倒数.练 一 练 计算: 1 1 1 11 ?3;26 4 2 4

如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无

2 8 ?0.75;9 12 5 1 1 3 ? 5 6 2 3 例9:为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冻御寒工作, 下列为某地区一周内最低气温预报。具体气 温如下: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4 ℃

-2℃-5℃ 0℃-4℃-3℃-3℃ 气温 求本周的平均最低气温? 解:〔(-2)+(-5)+(-4)+0 +(-4)+(-3)+(-3)〕÷7 =(-21)÷7

=-3 例10:今抽查10袋精盐,每袋精盐的 标准重量是100克,超出部分记为正,统 计成下表: 精盐的 1 3 1 3 2 袋数 每袋超

出标准 +0.8-0.5 0 +1.3-1.2 的克数

问:这种10袋盐一共有多重?解:0.8+3 ×(-0.5)+0 +3 ×1.3+2 ×(-1.2)=0.8-1.5 +3.9-2.4=0.8100 ×10+0.8=1000.8.答:这10 袋盐一共重1000.8 克 我们可以用计算器进行复杂的数的 计算.例:用计算器计算: 0.8+3×(-0.5)+0 +3×1.3+2×(-1.2)解:用带符号键(-)的计算器, ●●

0 8(-)0 5 0 + 3 × + + ● ●(-)2 3 × 1 3 2 + × = 1 0.8练 一 练 用计算器计算:(1)653+(-450)+261+(-123);341 371(2)(-25)×33+(-26)×(-46);64.64(3)18.72÷(-52)-(-1430)÷22;(4)5.6×(-46)÷(-0.25)×3。3091.2课 堂 小 结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小 结.有 理 数 除 法 法 则 1 abab0(1)b(2)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2.有 理 数 的 加 减 乘 除 混 合 运 算 : 如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无括号则按照

“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随 堂 练习随 堂 练习随 堂 练习1.填空题 3 1(1)当x _____ 时 , 没 有 意 义;1x 1x 1(2)当x _____ 时 , 的 值 为0;3 3 ±1(3)当x _____ 时 , 没 有 意 义.1x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C 3.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4.化简下列分数.4 ?28 1 2 1-4 ?20 7 5 5 4 ?56-15 1 7 3 ?8 3a 5.已知: ?a ?5, ?b ?3且0, b ±19 求 2a-3b 的值.6.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

倒数,m的绝对值是4, abmcd2008 求.m m +4 时 , 原 式2 004 m-4 时 , 原 式2 012习题 答 案习题 答 案习题 答 案

篇8:九年级上第一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骈进 bìng田圃:Pú留滞 zhì强聒不舍 guō B、沁园春 qìn佝偻 lóu喑哑 yīn润如油膏 rùnC、蓑衣 shūo禁锢 gù分外 fēn丈人承蜩 tiáo D、亵渎 dú妖娆 náo社稷jì稍逊风骚 sùn2、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划一横线,并依次更正(2分)不二法门断章取意一代天娇

3、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沁园春雪》中承上启下作用的两句是:。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3)过尽千帆皆不是。

(4)《武陵春》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诗句是。

(5)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

4、模仿下列诗句写一首小诗。(2分)

太阳倦了,自有暮云遮着;山倦了,自有暮烟凝着,人倦了呢?我倦了呢?

仿写:

5、现实生活中,乘坐公交车已是人们最平常、最便捷的一种交通方式了。但我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诸如乘客“不肯为老弱病残孕等人让座”、“看到小偷正在偷他人的钱物却冷眼旁观,不加制止”、“为一点点小事而互相说粗话、难听话,甚至骂人”等等,请你从提倡友爱、文明,营造温馨的乘车环境的角度出发,拟一些宣传语。要求简洁生动,可读性强。至少两条。(2分)

6、根据提供的情景要求答题。(3分)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九

(二)班班委拟订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 下联是

(2)如果以“友谊”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

7、名著阅读(3分)

(1)《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

(2)《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__。(3)填歇后语

周谕打黄盖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每题2分共10分)《傅雷家书》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

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凭吊廓然无累

2.这封信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中心是什么?

3.傅雷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的?

4.“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用的什么修辞?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5.“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有苦闷时向父母倾诉吗?他们是怎样对待你的?你现在最想和他们说什么?

(二)学会欣赏(15分)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都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赞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欢乐、鼓励和信心。有了欣赏,即使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言行、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

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心正眼才正,才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

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

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以赏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美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

欣赏,需要智慧。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窥见欣赏者的品位及情趣,以小见大,于细微中窥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城,亦能欣赏到常景常物中难得体味的孤独苍凉之美。

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选自《时文精粹》)

6.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2分)

①窥见()②真谛()③吝啬()④罂粟()7.根据句意写出文中的成语。(2分)①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②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③形容人品超出一般,不同凡俗。()

④原本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在文中指花儿凋零枯萎。()

8.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9.从全文来看,真正的欣赏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文中的相关词句回答)(2分)10.从第四段看,加点的“固有的洁净明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保持这“固有的洁净明澈”具体应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1.梳理第五段的论证思路,在括号里填空。(2分)亮明观点——()——()——()

12.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材料,然后联系文章的第二段,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谈谈你对“欣赏”的理解。(不得超过80字)(3分)

材料: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成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三)思念(10分)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有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3.用“/”标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14.这首诗有朦胧、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怎样产生的?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我的理解:

15.诗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6.诗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2分)

17.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什么样的情思?请谈谈你的思考。(2分)

(四)《隆中对》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8、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3)挟天子而令诸侯()(4)利尽南海()

19、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此殆天所以资将军B则名微而众寡/国险而民附2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

21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2)(3)

22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2分)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23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什么的重要性?试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作答。(2分)

24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2分)

三、作文(50分)

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凡在黑暗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是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40倍之多。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再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没有想到人生的黑夜呢?请以“给人生黑夜一缕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友情提示:对话题可理解为“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等,其意义是:这一缕又一缕的光,看似微弱,但它影响的,却是人的一生。)

参考答案

一、4.春天来了,就会花香鸟语;夏天来了,就会绿草如荫;秋天来了,就会果实累累;冬天来了呢?朋友来了呢?

二、(一)

1.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指心胸开阔,没有牵挂。2.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写的。

3.从两方面写怎样面对情绪上的跌宕的:

1、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2、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4.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5.略。

(二)6kuī ②dì ③lìnsè ④yīnɡsù 7.①大千世界 ②相见恨晚 ③超凡脱俗④香消玉殒8.学会欣赏;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9.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真诚与宽容,宏伟的气度,智慧。10.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

11.举出实例;分析原因;指明危害。

12.欣赏可以给人以信心,使人从挫折、失败、沉沦中走出来,但毫无原则的欣赏也会使人丧失做人的真诚,而变得虚伪;更让被欣赏者在“赞美”声中迷失本性,丧失自我。给人以信心,使人从挫折、失败、沉沦中走出来,但毫无原则的欣赏也会使人丧失做人的真诚,而变得虚伪;更让被欣赏者在“赞美”声中迷失本性,丧失自我。

(三)13.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拄图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13.这首诗扑面而来的是“挂图”、“代数”、“琴”、“桨橹”“蓓蕾”、“夕阳”等意象,它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和“思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诗产生了朦胧深远的意境。

15.比喻,通过比喻表达出了时间的缓慢和距离的遥远。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引发心里的焦灼感和迫切感。

16.这种思念已深人心灵,深入灵魂。

17.因思念而产生的焦灼、烦躁、惆帐、失意等情思

(四)(1)以”(2)并且(3)挟持、控制(4)物资B

20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

2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上一篇:任务计划书范文下一篇:关于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