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室制度

2024-04-10

实践活动室制度(精选6篇)

篇1:实践活动室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制度

⒈教师参与学生选题、活动计划的制订,不得包办代替,要以学生为主。

⒉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每周活动内容必须提前一周上报教导处。

⒊在学生活动前,教师必须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必要的条件,必须针对每次活动特点,提出活动安全的要求,确保学生安全。

⒋学生每周按制订计划实施,如重新制订或修改,必须征询指导教师意见。

⒌学生实践活动如需外出,指导教师必须提前两周上报教导处,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后决定,如同意后必须有一名学校中层干部与指导教师陪同前往。

⒍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要教师在现场有效指导,确保学生能按计划顺利实施,有特殊情况的须提前向教导处说明情况。

⒎在活动后,教师必须及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和数据,整理好作业档案袋。

篇2:实践活动室制度

1.学生进入教室后不准大声喧哗,保证纪律;

2.室内一切用具不随意乱放,用完后摆好;

3.注意用具的完好,如有损坏按价赔偿;

4.一切用具不得外借或带出室外;

5.学生进入教室后把所学用具提前准备好,以便及时操作;

篇3:学校制度的实践策略

一、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够健全

在一些学校, 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学校的大多数决定都是由校长的“拍板”来完成,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这样的决定容易导致决定不够民主与科学, 不能将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 特别是在中小规模学校, 这样的情况更为严重。我们知道, 在当今提倡民主的社会中, 个人独断是要极力避免的, 况且教师作为学校制度的接受者, 对制度也会有自己的看法, 不管人治如何标榜公正, 最终难免有失公正, 不仅影响到教师教学参与的积极性, 也影响到学校的长足发展。因此, 要进行制度建设, 首先要改独断为民主, 完善民主制度。

2.制度执行不力

有些学校的制度是比较健全而完备的, 几乎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然而, 健全的制度并不能代表较强的执行力, 有些学校制度虽然健全, 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仅仅装点了“门面”, 实际执行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制度办事, 形同虚设的制度也就失去了它本该发挥的作用。这其中的原因有领导不够重视, 也有教师不予采纳。要想让制度发挥其作用, 就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3.制度缺乏前瞻性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许多制度往往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而略显陈旧。很多学校的制度缺乏前瞻性, 这些制度的制定者缺少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大概可归结为学校的领导者不能坚持学习和改革创新。如果领导能够加强学习,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未知中大胆预测, 定能使制度充满前瞻性。然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要想让领导做到坚持学习, 可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 笔者认为, 前瞻性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二、制度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

1.制度的制定要公开、民主、合理与公正

(1) 公开。学校的制度要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而制定, 既然是依据学校的实际而制定的, 那么公开化是必须的。首先, 学校领导依据实际向全体教职工说明目前的教育形势及学校的发展方向, 然后根据这些实际, 征求大家的意见, 共同制定相应的制度。只有制度公开, 学校才是公正的, 其运转才会得到全体教职工的有力支持。其次, 在征求意见之后, 领导阶层安排草案的撰写, 围绕草案进行公开讨论, 既能提高制定的效率, 也能带动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建设。

(2) 民主。制定制度是为了管理学校, 那么, 在制定制度时需要展开全校范围内的大讨论, 这样的讨论既能够汇集民智, 更能够统一思想, 在全体教师中达成共识, 为制度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度的制定只有通过充分发扬民主, 让每个教师发言, 让每个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才能真正做到让教师做主, 才能真正体现依法治校, 才能让“民主”从口号走向实践。

(3) 合理。制定的制度是否合理, 关乎着全体教师的利益, 也关乎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追求。如果符合了教师的利益、吻合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那么, 这样的制度一定是合理的, 一定是深得民心的, 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拥护。合理的制度会让每位教师都满意, 让每个学生都信服, 让学校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4) 公正。由于教师的民主意识的差异, 他们的表现和关注点也是截然不同的。制度的公正就是要能够兼顾到全体教师, 针对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龄, 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规定和保护, 这样的制度方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领导阶层也能赢得教师的信赖, 学校也会更长久地发展下去。

2.学校制度的执行要严格、透明、彻底与坚持

(1) 严格。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 没有执行的制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学校制度的执行要分工合作, 教务处负责教学板块, 教研室负责研究板块, 德育中心负责学生管理板块, 总务处负责学校后勤工作。此外, 更为重要的是, 各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和规定, 不开小差, 不走后门, 一视同仁, 这样的制度才会有执行力。只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才能使制度正常地运行, 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 透明。作为学校而言, 制度的制定依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 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参与与配合, 这就需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度执行的透明不仅仅是指一视同仁, 更重要的是在制度规定中的评价奖罚政策也要透明, 通过公开的评价, 评选出优秀的教职工。这样不仅让获得奖励的教职工勉励自己更加努力工作, 而且也帮助其他教职工认真总结、及时学习, 向优秀教职工看齐。此外, 学校在网上开通信息公开系统, 教师可以在网上查阅到各种信息, 通过网络互动平台进行交流, 学校的政策和规定接受每一位教职工的监督, 有利于学校制度的高效执行。

(3) 彻底。学校的制度执行要彻底, 就是要涉及方方面面, 就是要有始有终地把事情办好。当然,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要向分管的领导汇报, 通过共同商讨和分析, 拟出解决方案。若该方案在执行时仍有一定的问题, 那么需要重新商讨和分析, 拿出更好的方案。通过多次的讨论和实践, 方能解决问题, 体现了制度执行的彻底性。

(4) 坚持。制度的执行需要持续性, 任何一个制度都是在执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都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修改的。想要一个制度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 就需要坚持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不足, 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修改, 顺应时代发展的制度才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

3.制度的反馈要及时、深入、有针对性

学校制度在制定和执行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广大教职工的利益, 然而, 如何能准确地掌握制度的执行情况呢?这就需要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制度的成效, 好的地方继续坚持下去, 不足的地方及时修正。当然, 反馈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深入地挖掘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情况, 并对某个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反馈活动, 使每个方面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深入的反馈和妥善的解决。

三、实施的成效

学校制度取得的最大成效就是充分发扬了民主, 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 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并予以采纳。发扬民主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更大程度地促进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的领导阶层是制度的执行者, 只有充分地公开, 让教师满意和信服, 才能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做好本职工作, 为学校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篇4:实践活动室制度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制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9-0056-03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无疑成为改革的热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其日益凸显的优越性而备受关注。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都对其十分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缺少专职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困难重重。以现行的教育制度为切入点,构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制度保障体系,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加顺利地实施,是本文的最终目标。

一、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社会教育制度保障

1.政府应颁布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政策法规,在制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法规政策导向息息相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校师生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应颁布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系列政策法规,在制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以行政法律、法规的政策来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正确开展。

2.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督导与评估,对课程建设施加必要影响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督导与评估,对课程建设施加必要的影响。第一,要从课程设置切入,消解综合实践活动课与高考的矛盾,督促学校开课,坚决在时间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正常开展;第二,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考核办法及考核机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毕业考查科目之中,鼓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三,要建立研讨交流机制,成立研究组,以学术方式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和管理方法;第四,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作为检查指导的重点,加强督导,以此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评估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以评估带指导;通过检查、督导和评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展情况,找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推进创造必要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投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要增加资金投入,单靠学校层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创造必要条件,如拨出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项资金,改善学校图书陈旧、书籍内容单一、数量少、硬件软件设施落后、可提供的活动场所不足等状况。

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校教育制度保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教材,内容广泛,活动地点不确定,需要灵活的组织方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导。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目标——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组织管理机制。现代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调动每个人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效益。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校长应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知识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高度,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实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实践证明,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长负责制,才能切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在校长的带领和组织下,结合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年和三年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等,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

2.建立三级学校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一定要有全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及学校管理制度作为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条件,保障现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开展。

建立三级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即全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年级教研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行政指导组;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的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组。制定完善和详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监察督促四落实。所有的领导都要具体联系教研组,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这样,通过规范的组织形式,再加上各项与之配套的制度约束,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真正做到在学校组织层面和制度上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是围墙内的教育,与社会脱节。社会认为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是学校的责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学校的教育打破围墙,融入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融入社会大系统中,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风气,才能建立并完善社会参与教育的管理机制。

教育必须社会化,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为学校教育提供最优的外部环境,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需要完善后勤保障制度,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与社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意义、价值等向社区成员宣传,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纳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而在实际行动中予以支持,为学生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保障。社区是学生校外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境资源。要建设学习型社区,为学生营造适于学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社区建设包括校外学习基地,社会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建设社区学习室等。这样,在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中,学校、社区就形成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外部环境。

4.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目标。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滞后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推进中的阻力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1)建立互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学习探讨制度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的学习制度,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站在一线的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可以有的放矢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更新,对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的保障制度。学校应该统一给每位教师订阅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特别是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书刊。并要求教师定时阅读教育专著,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反思日记等。

其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检查制度。这项制度要求学校领导发挥监督职能。校长亲自批阅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反思日记等。

最后,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月制度。培养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月制度,保证教师能在一起组织参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讨论,达成共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点燃教师求异思维的火花,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理论、新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创新教学常规,建立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规范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研究者认为,这个策略同样也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理论学习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的制度、个人案例教学创新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问题积累制度,同时依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作业制度等。通过这些教学制度的创新,使教师由原来被动的应付上级检查而变成积极主动地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回归到生活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质量,营造学习氛围,实现教师工作由被动到创新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彰显。

(3)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家庭教育制度保障

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将会给未来的教育事业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构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的外部支持环境,需要改变过去以学校为“轴心”的主体框架,建立一种由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平等参与,协调发展的和谐关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吸收社会各方参与决策是改进教育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也可能是一个重要手段……应该创造,才能使地方一级的教师、家长与公众之间更好地合作。”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成为影响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最直接的力量。

家庭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家长虽然也比较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有时候知道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不要。因此,必须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效合作关系,特别是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呼唤建立家校合作制度。

参考文献

[1]孙苏奎.孔子的综合实践教学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旬刊,2007(26).

[2]左全华.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理性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7).

[3]李继星.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

[4]田慧生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价值取向[J].人民教育,2006(2).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学院

篇5: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制度

1.进入本室要保持安静。

2.听从教师教导管理,共同维持教学秩序,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室管理制度》。

3.保持室内整洁,不得随地吐痰,用完各种工具,要及时清理并放回原位。

4.爱护室内各种用具和设施,损坏本室公物者照价赔偿。

5.室内工具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6.认真做好器材的保养、维修、报损工作,不随便借出综合实践活动室的器材。

7.认真做好操作的安全教育工作。

8.认真探索教学新路,力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特色。

篇6: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的精神,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教育机制,寓教育于活动、实践之中,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认识社会,激发爱国情感、实践爱国行为、完善爱国品格。为此,学校建立了以下实践活动系列制度: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相应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及劳动实践技能。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积极做好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纪律教育。

4.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5.学校以社会服务活动为抓手,抓好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定期活动并组织落实好各类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6.年级组围绕德育主题,抓好三大活动:重大系列活动、主题教育和重要教育实践活动。

7.各班级在认真组织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组织好本中队的实践活动。

8.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做到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组织活动的序列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抓好延伸教育,提高有效性,以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优化。

上一篇:《Lesson 11:Pizza and Hombutgers》 说课稿下一篇:科研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