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要求

2024-04-16

实践活动要求(精选10篇)

篇1:实践活动要求

《思修与法基》作业与实践活动考核规定

总体说明——

1、笔头作业一次,学生独立完成,满分30分。统一格式、统一封面,字数1000字以上。在课程结束前2周即第13周由各班班长收齐后统一交给老师。

2、实践活动考核,分值为40分,分组集体完成(10-15人一组),随课向老师、同学汇报检查。

3、老师给出参考题目,学生也可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各章主题自行选择。不作特别限制,但应观点正确、立场鲜明,分工明确,论述充分。

第一部分——作业(30分)

方式一:研读经典,撰写读书心得

目的和要求

1、利用课下业余时间以学习经典文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论修养和法律素养。可以是经典著作,或者是与课程相关的文章、讲话及政府文献、国家法规等。通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撰写《读书心得》。

2、《读书心得》的撰写统一格式、统一封面,字数至少1000字以上。

3、学生单独完成,严禁抄袭,一经发现,此项目为零分。

4、参考书目:

《读大学究竟为什么》 《求职从大一开始》 《大学生涯规划》

《做最好的自己》《情商:它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谁动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亚的信》《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论语》《道德经》《曾国藩全集》《胡雪岩全传》《六顶思考帽》《工作中无小事》《你在为谁工作》《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人际交往学说》《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富爸爸穷爸爸》

方式二:观看励志影片或相关道德、法制栏目,撰写观后感。

目的和要求

1、以生动可感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论修养和法律素养。

2、利用课下业余时间观看,完成成果为《观后感》。统一格式、统一封面,字数至少1000字以上。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一经发现,此项目为零分。

4、建议影片及电视栏目

影片——《金花南路5号》《鬼子来了》《海上钢琴师》《活着》《大话西游》《美丽人生》《绿色奇迹》《霸王别姬》《辛德勒的名单》《肖申克的救赎》 《现代启示录》

电视栏目——《忏悔录》《大家看法》《道德观察》《第一线》《法律讲堂》《法制视界》《庭审现场》《天网》《中国法治报道》

第二部分——实践活动(40分)

1、活动形式:此部分由集体共同完成,10人-15一组。用PPT或MV进行课堂汇报,时间10—15分钟。

2、根据教材每章内容设计主题,既可是老师的参考题目,也可自行设计。3、10——15人一组,选出组长。组长上报组员名单,经协商后,进行分工。

4、组内人员注意分工明确,各行其职,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组长作最终的汇报。在PPT或MV的末尾注明组员的分工或承担的角色(具体做了什么)。

5、PPT或MV的设计要作到精致,注意技术的运用,讲解生动,立意深刻,给人以启迪。

6、根据PPT或MV的汇报,给出的最终分数即为每个小组成员的最终分数。

方式一:人物访谈

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他人的采访,解读他人的成功历程与失败教训,尤其是其中所展示的人性(德性)光辉,对大学生来说,将有榜样的力量。这就是人物访谈的目的。

2、以课程相关主题为依据,自行选择具体主题,展开人物访谈。采访人物可以是高年级的同学、学校的领导、老师或成功人士。

3、要求附上与被访人的合照等采访照片2-3幅。内容包括访问主题、访问人物、访问时间、访问地点、事件、启示或感受,重点是启示或感受。

方式二:公益活动

目的和要求:

1、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社团活动,如献爱心、做义工、慰问鳏寡孤独、公益劳动等,在行动中进行德性内化,在实践中成长。

2、内容包括公益活动主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启示或感受,重点是启示或感受。

方式三:社会调查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国情、熟悉社会、体察民情,有利于大学生的德性成长。

2、编写调查问卷或采取实地采访等多种方式展开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3、内容一般包括社会调查主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启示或感受,重点是启示或感受。

实践活动参考主题:

A 我的大学

B 理想方面

理想与人生

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拼才会赢

挫折是人生的财富

C爱国方面

西安印象/我的家乡/我的祖国/出国与爱国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形式的当代嬗变。大学生与理性爱国

漫淡建党90年

我的人生观/我的金钱观/我的义利观/我的幸福观 D道德方面

市场经济与道德

大学生传统美德现状研究

论诚信

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

社会公德现状

校园爱情面面观、大学生恋爱利弊谈

爱是一种责任(不要亵渎爱情)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就业面前我们有所为

创业面前我们有所为

E法律意识培养

依法治国与法律意识培养

论自由/论权利

大学生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篇2:实践活动要求

1、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然后再写一篇论文。

2、调查报告(论文)的格式自己上网查询,可以是自然学科和人文社科类的,论文的题目自拟,可以是社会热点话题(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等)。也可以是暑假和某个老师一起做实验,将你做实验的结果写成一篇论文。

3、具体要求:内容真实,字数不能少于5000字,必须用中北大学稿子写。黑色签字笔。做一个封面(一张稿子的反面),并在封面上写上题目、姓名、班级、学号。

4、内容上:大家最好不要叙述你的打工经历,要有一个调查的主题。一般会有调查的数据,数据可用附件形式装订到论文最后。

5、介绍信:必须有单位的盖章,且为有效章。报告与介绍信的内容要大体一致,如:你调查的是农村留守问题,则必须是村委会的章。你到每一单位去实践必须是该单位的章。和院队的同学在介绍信上标注一下,你是院队的。

6、装订:统一左上角对齐,介绍信在最上面,其次是封皮,下面是论文。最后统一用一颗钉,在左上角订。

7、暑假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同学,只需要写一篇800字的心得体会,注意:是暑假不回家,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同学。

8、几个同学可一起组队,但是组队的要求极高,有挂的危险,不建议大家用组队的形式。

9、如果在实践成绩中拿到优秀,会被邀请去当实践回来话感受的活动,有一个创新学分加。

10、上交时间在开学一周后。统一上交。

11、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这是一门课程,有两个学分的,挂了以后只能在大四的时候去补。特别麻烦。大家回去的时候带上介绍信和中北大学的稿子。

12、最后,安全第一。

篇3:实践活动要求

(一) 教师要提高素质, 不断研究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课程建设的高度, 在实践中不断开展基本问题的研究:

1.研究就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活动主题, 确定具体目标、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方案、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课堂活动的组织、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活动成果表达方式、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等, 从学生自我反思等方面入手, 加强过程的指导。

2.教师要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表达与交流、怎样进行调查、访谈、实验、手工设计与制作、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基本方法指导。

3.教师要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把握课程的特点, 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研究课程内容开发、目标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课程研究等问题。

4.通过网络提供具体的指导, 就一些教师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供教师和学生成果交流的平台, 提供日常教学所需要的课程实施细则和建议, 提供主题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策略、资料整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二) 教师要做到指导到位

在活动中, 如果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 针对性不强, 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规范, 活动就开展不好。鉴于此, 对教师要建立有效指导策略:

1.设计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 明确教师的具任务, 落实教师指导行为, 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的设计、学生活动的具体方法及其实施、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指导、学生评价方案等。

2.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知识讲解, 为学生活动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方式方法。

3.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 如活动准备阶段教师指导行为、活动实施阶段为教师指导行为、校外活动指导行为等。

4.构成方法指导系列, 应分别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面, 通过课堂教给学生设计方法, 将方法论的指导与方法实践结合起来, 与具体主题活动结合起来, 使方法的指导不至于陷入知识的系统讲授的局限。这样,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调查分析归因、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总结推广“实施”的研究模式,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的大量问题进行研究与推广, 可使每位教师积累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三) 教师要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 做创新型教师

1.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学识、健康的心态和创新精神, 不断地完善自我。“有创新之师, 才有创新之生”。创新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需要教师去实施。教师本人具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人格特征, 就有可能在活动中采取相应的策略, 而这一切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展活动之前, 一是要鼓励教师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查资料, 收集丰富详实的资料, 以便在指导学生时收放自如, 游刃有余。二是让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 用宽容、乐观、幽默、坦率、尊重为学生们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学生轻松、快乐, 思维自然活跃, 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理论指导的, 这就需要教师去大量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2.要求教师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激励性语言是交流、沟通情感的重要手段, 一句坦率真诚的话语也许足以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富于激励性、艺术性的语言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活动中, 教师要十分注意细节, 措词上应讲究。学生们年龄虽小, 但幼小的心灵对感情却是最敏感的。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眼里都是一块金子, 他们的区别只是有没有被擦亮。因此, 在备课时教师不仅仅要备一些教学环节, 更多的是备自己的语言。要先假设几种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反复推敲策划一种效果最好的语言来解决它。这样打有准备之战, 活动效果自然好。

3.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问、会问。创新教育是问题教育, 它首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 从而发现问题, 引起探索欲望, 开始创新活动。首先, 让学生能问, 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其次要培养学生会问。国外有关研究表明, 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 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 学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另外教师应对学生提问提出要求, 如不要为了提问而问, 不要一疑问就问等。当然, 从能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 需要持之经恒、循序渐进。

4.要求用启发与暗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善于与人交流、沟通,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而这一能力恰恰是中国众多的独生子女所欠缺的。活动中, 采用暗示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身体会交流合作的好处。每个主题活动都有研究性学习这一环节, 每当大家共同讨论出一点点小成绩时, 教师都应对这种交流合作精神给予积极评价。

篇4:实践活动要求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科特点 问题分析 物理情境 迁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72-01

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有人说她们是汉族),就是惠安女(这一带的7个乡村总共只有几万人,虽然她们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而小岞女却是当中的一隅。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的关注。她们的形象随着文学艺术家们的摄影镜头、诗歌和音乐走上了银幕,书刊、报纸和五线谱,一直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活动为形式,通过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具有明显的活动内容开发性、学生活动阶段性、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活动展示实践性的特点,它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注意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在设计“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做到了“四性”:

一、活动内容的开发性

小岞中心小学2003年秋季提出的县级立项课题“开发海岛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简称“开发海岛”)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无教材课上,需要师生以“边立边破、合作探究、问题解决”为行动方针,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把综合实践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以达到共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子课题“海岛文化(民俗)调研和考古”中“岞女服饰”的内容时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既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特别注重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优势,以达到学科课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注重趣味的开发

根据小学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活动内容,来充分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参加“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既能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感受到心理的愉悦,体验成功,受到激励。比如设计“问问你身边的岞岛女”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问问身边司空见惯的妈妈与姐姐、邻居的服饰有什么特色。“熟悉的地方无风景”,一下子让学生问“身边的人穿的衣服”,学生感到惊讶、新奇、有趣,自然产生试一试的欲望。通过问身边的人,发现身边的小岞女服饰那么的惹人喜欢,学生急于知道它所蕴藏的渊源资料。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并圆满地解决问题。

2.开发学科的沟通

为了弥补“学科课程的分化,缺乏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交叉和综合这一弊端”的不足,我们在选择“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时,有意在沟通学科联系上下功夫。比如,结合乡土教材来讲解自己家乡的服饰文化,在语文课“积累与应用”中描述岞女及服饰的渊源等。使学生在掌握“岞女服饰”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初步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发思想教育

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小岞女的勤劳致富、勇敢创业、勤俭持家也正是“岞女服饰”活动思想教育内容开发的重要原因,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也正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倚重的。比如结合有关“岞女服饰”知识,介绍一些“岞女”劳动的资料、“岞女”爱家创业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学习精神等。它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二、学生活动的阶段性

学生的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质量。我们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制定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内容,分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内容选择的阶段性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都是一样的主题,但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却有阶段性。如用美工体现你身边的“岞女服饰”,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取的表达形式不同,低年级是用橡皮泥捏出,中年段用剪贴形式,高年段临摹教师的简笔画作品或写生。

2.活动形式的阶段性。

不同年龄学生的智力、心理发育是不同的,活动的形式也应是不同的。教师依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活动形式。以“岞女服饰”社区活动为例,低、中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对“岞女服饰”的了解,因此活动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以语言描述、图画展示等表现;而高年级活动的重点却放在理解和思考“岞女服饰”的繁衍历史与相关知识,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考察的结果以用报告、图片、模型等形式表现。

三、活动过程的自主性

“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从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成员的分工、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的开展、活动的汇报总结,学生自始自终是活动的主体,自主活动是“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是活动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岞女服饰”综合实践区别于其它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要让学生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问一问、讲一讲、画一画、演一演、查一查。重视让学生自主地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参与活动过程的始终。而教师,在“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活动的内容、目的、特点,精心设计、因势利导,组织、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上给予适时地点拨和适当的帮助。

四、活动展示的实践性

“岞女服饰”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是由目标及活动内容决定的,以其开放的内容,体现其活动展示形式的实践性。

1.开设拓宽知识课:在乡土课堂上,学生将从书上、网上搜集到的“岞女服饰”知识,和“身边的同学”交流,结合学生知道“岞女服饰”的相关知识,了解泉州市的乡土文化。

2.进行“岞女服饰”服装展示表演:“岞女服饰”体现在各年龄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通过学生服装表演展示出来,集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表演时体验,在欣赏中学习“岞女服饰”的繁衍知识和表演技能,是一种较直观的展示活动。

3.开展“岞女服饰”知识竞赛和板报展示:将“岞女服饰”的材料以知识的形式展示出来,提升了知识认知的层次,为开设我校相关校本课程提供了条件。

篇5: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意识和热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任务与要求

1、参加对象: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08级学生。

2、活动时间:2010年暑假。

3、活动主题: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活动内容:活动要结合本活动主题和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体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结合同学自身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例如,可结合专业要求去某些相关行业实习;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也可结合社会需要参加社会志愿活动等。

4、活动形式:鼓励积极参与校团委、教务处、学工处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社会调查。鼓励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达到切实有效的实践效果。在实践活动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纪律。

5、提交要求: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所提交的报告一定要在封面注明所有参加者的院系、年级、学号、姓名和联系方式。同时提交电子稿件,发到任课教师邮箱。如是团队完成,只能由组长提交一份实践报告,所有成员不得重复提交。

(1)如是个人完成,提交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

(2)如是自行组织团队完成,原则上以同一年级、同一院系的同学为主体,人数不超过5人,集体提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必须详细注明各同学的具体贡献和执笔人;

(3)如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集体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必须在封面详细注明为校级团队。

6、报告要求:报告符合社会实践报告的基本要求,应包含活动时间、地点、简要过程、正文等要素。

报告内容观点正确,文献资料丰富可靠,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

实践报告严禁抄袭或剽窃。否则,实践活动成绩为零,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7、报告提交:实践报告完成后,于2010年9月20日前交给辅导员,辅导员收齐后统一交至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思政课老师根据报告质量确定成绩。

三、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

1、思政部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任务的教师负责学生动员、实践教学活动布置、实践活动指导、实践报告批改和成绩评定。

2、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负责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进行认真批改,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成绩及格(含及格)以上的学生即获得2学分。

南京大学教务处

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2010年6月

附:社会实践报告封面

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

学 生 姓 名

所 在 院 系

专业

学号

指 导 教 师

联 系 方 式

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篇6: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分为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指定领域: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期望学生能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系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内容高度依赖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这一课程一切课程内容的编排都来源于课程资源,它的活动内容和学习内容直接来源于学生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是在学生对现实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统一于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之中,没有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和知识的获得是融为一体的。

四、国家对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的要求

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可以利用和开发哪些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特殊课程领域。国家着眼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研制,地方和学校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活动方案。因此,学校和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成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重要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别的学科课程所难以比拟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其课程开发过程可利用的资源比较广泛,学校需要改变过去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实践活动,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

1、校内资源,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物质环境、学校文化设施等;

2、社区资源,包括社区场所、文化景观、风俗、物质设施等;

3、社会资源,包括社会(历史)现实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典型社会现象等;

4、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现象、地理现象、天文现象、自然环境等;

5、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包括家族发展历史、人物、生活中的典型故事等;

6、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虚拟的信息空间,集合相关知识、图片、数据等,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相应支持;

7、校外人力资源,集合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相关的一切人员,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有效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发一些有助于活动展开的资源。

(一)学生活动资源包 依据学校或地方活动领域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图片资料形成有一定联系的资源包。包括知识发生的历史过程、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故事、人物逸事、典型史实等。

(二)资料收集工具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真实记录和收集显示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这些资料可用于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评价活动成效、评价教师的活动管理绩效。相关工具可以是观察表、行为记录表、配合活动内容展开的图形、评价表、活动卡等等。如:活动卡可按照活动展开的过程制定相关的卡片,内容包括活动准备卡、活动反思卡、活动评价卡等等。

(三)教师指导手册

虽然不提倡体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但是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类型的文本仍然是需要的,如教师指导用书、案例集或资料包等。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坚持的原则,除一般的教育性、发展性、适宜性、优先性、情境性等原则外,主要应突出以下原则:

1、地域性原则

是指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以当地的乡土特点和条件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具体的实施,必须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为依据,以当地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实际为前提,以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突出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

2、实践性原则

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以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目标的要求。

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坚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程度,克服传统教学中仅以学习结果的对错作为评价活动的标准的做法。

3、综合性原则

所谓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以综合利用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综合作用和价值。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教育融于各领域中。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结合起来。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生成性主题与生成性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

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问题

1、加强对新课程的认识与了解,形成新的课程与教学观。

2、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自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3、正确处理文本性课程资源和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

4、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5、处理好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利用与课程资源的文本给予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1、对课程资源类型的指导、联系与协调。

2、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方法的指导。

3、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指导。

4、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生成问题的指导。

5、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结果的问题与反思的指导。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

1、宣传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社会广泛支持。

2、建立开放的教育机制,主动为社会服务。

3、成立协调与联结机构,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共享。

4、吸引社会人力资源,建立人力教育资源库。

5、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密切家长与学校关系。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安全问题

1、提高安全意识,强化人身安全教育。

2、加强网络教育,防止网络负面影响。

3、设置安全机构,制定安全保护措施。

4、取得家长支持,争取家长参与管理。

篇7:教育实践活动重在高标准严要求

扎实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准备工作阶段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全面贯彻总书记“五个更加”和刘云山同志“四个突出”要求,继续坚持“五个带头、五个结合”,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基层探索创新,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教育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要求,也是对整个活动的要求。要坚持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切实做到思想上不放松、标准上不降低、力度上不减弱。

要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相结合;要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发挥好领导带头示范作用,保证各项任务落实;要加强督导工作力度,加强对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督促检查,从严从紧,真督实促。

要真正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规定的书目学深学透,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对照先进、查找差距、解决问题。要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深刻剖析存在问题,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市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树立标杆、当好示范。

要建立一把手抓一把手的推进机制,加强领导和分类指导。督导组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改进作风的新成效,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防止前紧后松、防止矛盾积压、防止简单粗糙、防止短期效应,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聚焦“四风”,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问题倒逼推动整改落实,决不让整改方案挂在墙壁上、停留在口头上。

教育实践活动重在高标准严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开始,更要注重中间每个阶段,也要抓好收尾总结阶段。要坚持做到善始善终,确保活动一抓到底,久久为功,收到实效。

汇报人:xiexiebang

篇8:实践活动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定义为:提出问题, 结合课堂内外阅读讨论分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观察到的内容;能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搜集资料, 学会合作,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研究, 首先阐述其应然要求, 即从应然的状态来看这一课程要达到的要求;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部分教师对其认识还存有误区而并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 由此存在的一些问题将在第二部分进行论述;基于课程实施所存在的问题, 在最后部分提出了应对之策。

一、应然要求

教育界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通过促进真实性学习来理解“教学”这一概念。如果真实性学习没有顺利进行, 那么“教学”就无从谈起, 而“真实性学习”就包括以真实任务为中心的学习发展观念, 即与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模拟。这一观念具体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时, 就应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调动积极性, 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的, 应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设计形式新颖的活动课, 并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自主活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挖掘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只需要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和引导。

2. 从“做中学”, 提高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特点是实践, 因此, 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 让他们在实践中多动手、多动脑和多动口, 从“做中学”, 以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社会场所, 如邮局、医院、车站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 使他们获得正确、鲜明的感性认识, 以开阔视野, 激发创新思维。同时,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 敢于创新的训练,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从另外的角度去摸索, 去探求, 从而获得新创举。

二、问题

由于一部分语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 因此, 这一课程只是停留在某些教师的口头上,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有被忽略的可能, 这样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教师的角色意识尚未转变。

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者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呈现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却仍然充当着“统治者”和“支配者”的角色。为适应这一课程要求, 教师的角色意识应该得到转变。我们认为, 教师应该扮演好五种角色:即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课程本身的研究者等。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尚未区分开来。

学科课程着眼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建构起科学的知识体系,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 它强调超越教材、课程和学校的局限, 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活动等方面均呈现出开放性。

3. 教学方法尚未真正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要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 同时, 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于“导”, 然而他们却习惯于采用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活动———教师评价———课堂小结”, 在这种预设好的情况下, 学生的活动范围、自主学习时间、方式都受到了限制, 他们不过是配合教师的安排完成任务而已, 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相去甚远。

4. 综合实践活动课尚未形成系统性。

一直以来,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程似乎并没有一本完整而系统的教材, 因此导致整个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处在零散的、作坊式的组织状态, 大部分活动都是教师依据自身认识和教学需要安排实践活动。这种随意性很强的状态, 不仅导致教学缺乏系统性, 而且使教学内容欠缺理性色彩。

三、对策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来增长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课堂和书本上, 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 就很有可能降低这一课程形态所能达到的效果。因此, 必须提出一些对策来设法解决。

1. 反思实践活动, 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常常抱怨小学生自主性差, 但与此同时是否应该反省自身的语文教学呢?正如真实性学习一样,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一种可以在纸上解释的程序, 它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充电”, 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 加强阅读各种教育专著、文学名著等, 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只有这样, 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指导学生活动。

2. 赋予学生自由, 适度引导活动。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放开手脚, 相信学生, 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但这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作开场白和小结外, 剩余时间都让学生自由发挥, 因此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同时也降低了学习质量, 难以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预期的锻炼。所以, 在赋予学生自由的同时, 也应贯穿教师的适度引导。

3. 走进实际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阅读表达为主, 教师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生物角, 让孩子们观察并给花儿浇浇水、晒太阳, 给鱼儿喂食, 等等。除了爱的教育和环保教育外, 也让语文活动课融入浓浓的生活气息。

4. 立足课程资源, 开辟学习新渠道。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学校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空间, 教师要善于立足校园生活, 如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画下心目中的校园;而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教师可以立足家庭生活开展实践活动, 如春天来临时让父母带孩子一起去放风筝, 让孩子体验到春暖花开和放风筝的收获;要使学生真正有学问, 还必须带领学生走进社会, 从社会生活中丰富自己的学识, 发展自己的能力。

5. 充分利用课堂, 养成良好习惯。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的“语文园地”或“积累运用”等题目中新增了一些供学生实践的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读读、跳跳、玩玩、写写等活动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采取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学习语言, 积累成语, 明白事理;同时在活动课上进行读写有机结合的训练, 达到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教师还可以训练学生进行默读, 并摘抄好词佳句, 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实践, 重视积累。只有走进生活, 开展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艳.走进新课程:研究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研究, 2007, (9) :45-46.

[2]晁宇晶.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5) :49.

[3]Molly Nicaise, Terresa Gibney, Michael Crane.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authentic learning:student perceptions of an authenticclassroom[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2000 (9) :79-94.

[4]岳辉.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08, (122) :62-63.

[5]陈志骁.用表演演绎课文——真实性学习一得[J].考试 (教研版) , 2007, (11) .

[6]Peter Hobart.Authentic learning beyond the classroom[M].Ethos, 2005:15-19.

[7]赵青.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操作思考[EB/OL].http://www.syxx.cn/jiaoshi/html/?714.html, 2010-8-9.

篇9:认真贯彻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要求。

党员干部受教育。作为党内教育活动,首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努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在事关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促进科学发展,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要把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关键来抓,进一步建立健全推动和保证科学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看到科学发展的成效。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出发,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下功夫加以解决,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这三个方面的总要求,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党员干部受教育是基础,科学发展上水平是关键,人民群众得实惠是目的。要总体把握,全面贯彻这个总要求,要做到三个“下功夫”。

一是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等。通过深入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切实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二是在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找出和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哪些问题已具备条件,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解决问题既要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又要立足现实、务求实效;既要克服畏难情绪、防止无所作为,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要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三是在贯彻群众路线上下功夫。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虚心向群众学习,直接接受群众监督。要吸收群众全程参与,在制定活动目标、确定活动方案时要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要请群众评议,让群众监督;在活动结束时,要组织满意度测评,由群众评判,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作者杨绍华系《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副主任;陈东平系中组部党建所、全国党建研究会副巡视员。

篇10:实践活动要求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习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对青年人要坚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解放思想,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的要求,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院积极响应学校有关于2014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决定今年寒假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在寒假社会实践结束以后,团支部、个人要及时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社会实践报告及相关材料上交于各团总支,团总支请于2014年3月9日以前将所有材料(包括电子版和打印版)上报院团委社会实践部。具体要求如下:

(1)各团支部要做好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宣传、动员活动。在社会实践结束时,团支书上交班级社会实践总结(3000字以上,电子版、打印版各一份)。

(2)如以小分队为单位进行活动,则以小分队为单位上交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以上,电子版、打印版各一份)。

(3)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则以个人为单位上交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以上,电子版、打印版各一份)。

上一篇:刚怀孕需要检查什么下一篇:不值得生气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