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计划生育

2024-05-02

江苏省计划生育(精选6篇)

篇1:江苏省计划生育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政府明确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可以与本管辖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状。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扶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应当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控制人口数量,加强母婴保健,提高人口素质的具体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提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落实措施,共同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一条 发展改革、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统计等部门,应当相互提供有关人口数据,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二条 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第十四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民自治内容,及时公布具体落实方案,接受村(居)民的监督。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有负责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明确一名负责人,主管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企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负责人负责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措施及奖励等各项经费;

(三)确定负责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督促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工作;

(四)保障实行计划生育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城市应当依托社区,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第十七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现居住地政府应当将流入人口纳入本地经费投入的总人口基数计算。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投入给予重点扶持。

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避孕药具免费发放供应管理制度和零售市场经营管理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二十条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一)一方婚前未生育,一方婚前已生育过一个子女,且双方婚后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双方婚前合计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且没有共同生育子女的;

(三)已生育的两个子女中,有经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病残儿,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依法收养的子女,执行本条例规定时,不计入生育的子女数。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再生育一个子女后,其中一个子女死亡,夫妻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除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和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的特殊情形,由省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第二十二条 夫妻双方为归侨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在本省定居,夫妻双方所生育的子女不在内地定居的,执行本条例规定时,不计入生育的子女数。

夫妻一方为本省居民,一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或者外国人,本省居民的配偶一方婚前已有的子女以及双方婚后生育的子女不在内地定居的,执行本条例规定时,不计入生育的子女数。

第二十三条 生育两个以内子女的,由夫妻自主安排生育,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第二十四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子女的夫妻,共同向一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书面提出再生育要求。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收到书面再生育要求和有关证明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所在地的县(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完毕,符合条件的,发给生育证,并予以公布;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省、设区的市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再生育审批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第二十六条 外省迁入本省的公民,迁入前已取得当地批准再生育子女证明的,应当允许其生育。

第四章 奖励扶助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七条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在享受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延长婚假十天。

自1月1日起,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

前两款规定的假期视为出勤,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国家法定休假日不计入前两款规定的假期。

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其他优惠待遇。

第二十八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可以按照规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以及依法生育两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死亡,以后不再生育的,可以按照规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者,按照规定继续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相关奖励扶助。

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者,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

第二十九条 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者,从领证之年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年各领取二十元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或者在领证时按照上述标准一次性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奖励金的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领取,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支付;

(二)农村居民由乡(镇)财政支付,县(市、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三)其他人员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财政支付。

第三十条 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可以按照其退休前月工资的百分之五每月增发退休金,也可以由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者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一条 根据政府支持和农民自愿的原则,采取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及其他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已经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应当优先为只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办理养老保险。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农村中只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特困户优先给予救济和帮助。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或者家庭,在发展经济、扶贫以及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入学、医疗、安排宅基地等方面制定的奖励、优惠规定,有关单位应当执行。

第五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三条 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开展有关遗传性疾病的常规筛选,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建立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制度,普及避孕节育、生殖科学知识,鼓励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公民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公民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五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和执业许可证批准的服务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服务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申请注册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提倡公民以避孕为主实行计划生育。公民享有对避孕方法的知情权、选择权。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第三十七条 禁止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三十八条 接受节育手术的公民,凭医疗单位的`证明,可以按照规定享有相应的假期。

第三十九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本项目包括:避孕药具发放;孕情、环情监测;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医学检查;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医学检查;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规定的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费用,由地方人民政府分级负担,以县(市、区)为主。

城镇实行计划生育的职工,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费用和生育费用,参加生育保险的,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但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由单位支付。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公务员,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费用和生育费用,在医疗补助经费中支付。城镇其他人员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的费用由县(市、区)财政支付。

第四十条 对因施行节育手术而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医疗事故的鉴定与处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经鉴定为节育手术并发症的,由县级以上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负责治疗。医疗机构证明需要休息的,休息期间视为出勤,不影响工资及福利待遇。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排好生产和生活。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男女双方应当分别依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本条例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且不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七第三款规定的待遇。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城镇居民以子女出生前一年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计征的基本标准;农村居民以子女出生前一年乡(镇)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计征的基本标准。实际收入是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二倍以上的,除按照本条第三款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外,对其超出人均收入部分还应当缴纳一倍至二倍的社会抚养费。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具体标准是:

(一)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照基本标准的四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二)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按照基本标准的五倍至八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三)非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照基本标准的零点五倍至两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四)非婚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按照基本标准的五倍至八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五)重婚生育的,按照基本标准的六倍至九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决定。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社会抚养费应当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

第四十二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子女条件,但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领取生育证怀孕的,应当补领生育证;生育时仍未领取生育证的,按照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基本标准的百分之二十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三条 夫妻不得以子女已送养为由要求再生育子女,再生育子女的,依照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有关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第四十五条 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公民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其所在的工作单位以及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有管理责任的负责人当年不得被表彰或者奖励。

第四十六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拒绝、阻碍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者侮辱、威胁、殴打依法执行公务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单项管理规定。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月1日起施行。1990年10月28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同时废止。

篇2:江苏省计划生育

(2002年10月23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政府明确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可以与本管辖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状。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应当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控制人口数量,加强母婴保健,提高人口素质的具体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提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落实措施,共同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一条 发展计划、计划生育、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人事、统计、卫生等部门,应当相互提供有关人口数据,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二条 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的义务。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第十四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居)民自治内容,及时公布具体落实方案,接受村(居)民的监督。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有负责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第十五条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明确一名负责人,主管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企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负责人负责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措施及奖励等各项经费;

(三)确定负责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督促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工作;

(四)保障实行计划生育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城市应当依托社区,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

作管理机制,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第十七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现居住地政府应当将流入人口纳入本地经费投入的总人口基数计算。

对流动人口实行国家统一的婚育证明管理制度。在成年流动人口申领暂住证、就业证等证照时,发放证照的部门应当查验其婚育证明,并在证照办理后三十日内,将查验结果通报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投入给予重点扶持。

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可以委托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与已婚育龄夫妻就节育措施的落实、奖励政策的兑现等事项签订计划生育实施合同。计划生育实施合同可以设定违约金,但违约金总额不得超过五百元,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计划生育实施合同的格式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条 建立健全避孕药具免费发放供应管理制度和零售市场经营管理制度,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二十一条 男女双方经依法登记结婚且均未生育过的,即可生育一个孩子。

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男年满二十五周岁或者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为晚婚。女年满二十四周岁初次生育的,或者年满二十三周岁结婚后怀孕的初次生育,为晚育。

第二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一)只有一个孩子,经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严重遗传性残疾,目前无法治疗或者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或者将严重影响婚配的;

(二)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因公致残的军人、武装警察、公安民警、见义勇为人员,或者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

(三)一方系丧偶者,另一方未生育的;

(四)一方系离婚者且只有一个孩子或者依法生育过两个孩子,另一方未生育的;

(五)双方均未生育,依法收养后又怀孕的;

(六)一方为两代独生子女或者夫妻均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

(七)一方从事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井下作业,只有一个女孩的。

第二十三条 除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外,女方为农村居民的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一)一方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

(二)只生育一个孩子,男方的其他兄弟均无生育条件的;

(三)男方到无兄弟的女方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只有一个女孩的(本项规定只适用于女方姐妹中一人);

(四)男方无兄弟且只有一个姐姐或者妹妹,只有一个女孩的;

(五)双方定居在人均土地五亩以上(以村计算)的沿海垦区,只有一个女孩的;

(六)一方以海洋捕捞为业五年以上,现仍从事海洋捕捞业,只有一个女孩的。

夫妻为主要从事种植业或者养殖业的农村居民,一方经县级以上医学、劳动鉴定机构确认为非遗传性一级或者二级肢体残疾,只有一个女孩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但仍在农村居住生活的,以及在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中成建制由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自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五年内适用前两款规定。

第二十四条 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再生育一个孩子后,其中一个孩子死亡,夫妻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除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和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的特殊情形,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再生育一个孩子审批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夫妻双方均为归侨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回内地定居不

满六年且只有一个孩子,或者夫妻双方所生育的孩子均不在内地定居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

夫妻一方为本省居民,一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或者外国人,本省居民的配偶一方婚前已有的孩子以及双方婚后生育的孩子均不在内地定居的,执行本条例规定时,不计入生育的孩子数。

第二十六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在女方达到二十四周岁后可以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出生育申请,经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并领取生育证后方可生育,但属于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婚后即可提出申请。

夫妻中男方为本省居民,女方为外省居民,婚后居住本省的,可以经女方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婚育证明,向男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出生育申请,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收到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所在地的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办理完毕,拟批准的应当在发给生育证前,通知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布十日;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八条 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依照本条例规定不应当生育而妊娠且医学上允许终止妊娠的,应当及时终止妊娠。

第二十九条 外省迁入本省的公民,迁入前已取得当地县(市、区)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再生育一个孩子的证明并已怀孕的,应当允许其生育。

编辑本段第四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条 对晚婚的,延长婚假十天。夫妻双方晚婚的,双方享受;一方晚婚的,一方享受。对晚育的,延长女方产假三十天,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

前两款规定的假期视为出勤,不影响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

农村居民及城镇无业人员晚婚、晚育的,由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三十一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可以共同向孩子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依法收养一个孩子后不再生育的,以及依照本条例规定生育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死亡,以后不再生育的,也可以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第三十二条 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者,从领证之年起至孩子十四周岁止,每年各领取二十元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或者在领证时按照上述标准一次性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奖励金的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领取,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支付;

(二)农村居民由乡(镇)财政支付,县(市、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三)其他人员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财政支付。

第三十三条 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在办理退休手续后,可以按照其退休前月工资的百分之五每月增发退休金,也可以由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者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根据政府支持和农民自愿的原则,采取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及其他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已经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应当优先为只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办理养老保险。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农村中只生育一个女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特困户优先给予救济和帮助。

第三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或者家庭,在发展经济、扶贫以及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入学、医疗、安排宅基地等方面制定的奖励、优惠规定,有关单位应当执行。

第五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六条 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开展有关遗传性疾病的常规筛选,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建立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制度,普及避孕节育、生殖科学知识,鼓励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公民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公民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八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和执业许可证批准的服务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服务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申请注册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 提倡公民以避孕为主实行计划生育。公民享有对避孕方法的知情权、选择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第四十条 禁止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为育龄妇女做假节育手术、假医学鉴定或者非法摘取节育器。

第四十一条 接受节育手术的公民,凭医疗单位的证明,可以按照规定享有相应的假期。第四十二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本项目包括:避孕药具发放;孕情、环情监测;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医学检查;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医学检查;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规定的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费用,由地方人民政府分级负担,以县(市、区)为主。

城镇实行计划生育的职工,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费用和生育费用,参加生育保险的,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但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由单位支付。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公务员,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费用和生育费用,在医疗补助经费中支付。城镇其他人员所需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的费用由县(市、区)财政支付。第四十三条 对因施行节育手术而引起的并发症或者医疗事故的鉴定与处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经鉴定为节育手术并发症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负责治疗。医疗机构证明需要休息的,休息期间视为出勤,不影响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排好生产和生活。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孩子的,男女双方应当分别依照国务院《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本条例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且不享受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待遇。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城镇居民以孩子出生前一年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计征的基本标准;农村居民以孩子出生前一年乡(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基本标准。实际收入是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二倍以上的,除按照本条第三款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外,对其超出人均收入部分还应当缴纳一倍至二倍的社会抚养费。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具体标准是:

(一)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一个孩子的,按照基本标准的四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二)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二个以上孩子的,按照基本标准的五倍至八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三)非婚生育一个孩子的,按照基本标准的零点五倍至两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四)非婚生育二个以上孩子的,按照基本标准的五倍至八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五)重婚生育的,按照基本标准的六倍至九倍缴纳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决定。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社会抚养费应当上缴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

第四十五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条件,但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领取生育证怀孕的,应当补领生育证;生育时仍未领取生育证的,按照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基本标准的百分之二十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六条 送养人不得以无子女为由要求再生育子女,再生育子女的,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有关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第四十八条 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可以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公民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其所在的工作单位以及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有管理责任的负责人当年不得被表彰或者奖励。

第四十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者侮辱、威胁、殴打依法执行公务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单项管理规定。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篇3:江苏省“双创计划”实施情况分析

区域发展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对于江苏这样在物质资源方面没有特殊优势的地区来说,所能依赖的、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就是人才资源,所能建立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人才优势[1]。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是江苏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根本大计。“十一五”以来,江苏把吸引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各类平台,优化发展环境,使高层次人才在江苏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2006年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双创计划”),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开启了大规模引才的先河。“双创计划”自2007年正式实施以来,不断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构建起“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的引才模式,成为对接国家“千人计划”的省级引才计划。目前包括双创人才、双创团队、双创博士3个项目,对双创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或50万元人才经费资助;对双创团队,给予人才经费、项目经费资助,对世界一流水平的双创团队,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别支持;对双创博士,给予每人15万元经费资助。截至2015年,“双创计划”已资助引进3 127名双创人才、236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双创团队、2 598名双创博士,其中18个团队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领衔。引进人才落户江苏后,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基本做法

1.1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引才渠道

一是通过国内外知名媒体,面向世界发布引才公告,广泛宣传引才政策,吸引国际化人才。二是请进来,强化“以会引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各类招才引智活动,承办“千人计划”太湖峰会,举办“中国江苏(南京)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江苏行”等活动,邀请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江苏参观考察、洽谈合作。三是走出去,坚持“借台唱戏”,省市县联动组织人才招聘团参加“大连海创周”“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广州留交会”等活动,全方位向海内外宣传江苏引才政策;注重“海外引才”,面向海外,招才引智,举办北美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峰会;在欧美建立100多个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站,与海外100多个华人社团、留学生组织建立稳定的联系。四是创新“以赛引才”,每年举办“中国江苏创新创业大赛”,吸纳海内外人才参赛、落户江苏。

1.2 提升载体水平,搭建事业平台

一是推进各类科技园、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建设,以一流的科研平台集聚人才。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4家、省级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33个;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基地11家、省级54家;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各类科技孵化器515家,面积2 769万m2,居全国第一。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省有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研究院等各类研发机构8 23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 206家,诺贝尔奖得主工作站4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28个,千人计划工作站18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41个,研究生工作站481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74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9个。

1.3 加强跟踪评估,强化后续支持

一是为提高引进工作科学化水平,运用大数据及时跟踪人才项目发展情况,对中途离职的或项目提前终止的,收回资助资金;对创新创业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加大连续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引进的领军人才组建团队创新发展,对入选双创团队的,给予人才经费和项目经费支持。二是集成厅局资源,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事业平台,在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中给予优先支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已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77个、优势学科建设项目65个。三是在加强资金资助的同时,优先推荐引进人才入选本土人才培养工程。双创人才有290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有180人入选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

1.4 优化服务环境,助推人才创业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通过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为解决人才创业的融资难题,设立苏州沙湖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南京江宁双创计划创投中心等创投机构,通过参股投资、跟进投资等方式对引进人才创办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邀请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开办各类研修班,为引进人才提供创业辅导和培训。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给予海外高层次人才市民待遇。推动各地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在企业注册、纳税、融资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2 主要成效

2.1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

“双创计划”引进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催生了“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裂变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在省“双创计划”示范带动下,省有关部门和市县先后出台了“江苏特聘教授”“创业南京人才计划”“苏州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常州龙城英才计划”“南通江海英才计划”等专项引才计划,形成上下联动、竞相引才的生动局面。目前全省共实施98个专项引才计划,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资助人才近2.5万人。江苏有696人入选第一至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247人,占全国创业类总数的31%[2]。引进人才中,80%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90%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博士学位。

2.2 人才引领发展的态势加速形成

通过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实现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三高联动”,逐步形成“引进一批人才、发展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截至2015年,“双创计划”已资助创业人才创办1 410家企业,健康运行的有1 250家,占全部企业的88.7%。健康运行的创业企业中,有183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的有15家,处于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准备阶段的有146家。2015年度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有60多家,销售收入最高的为张雷所创办的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达到180亿元。双创人才徐秀龙加盟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后,带领团队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工产品,其关键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和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3]。

2.3 助推企事业单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企事业单位通过引进人才,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有效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截至2014年,双创人才累计获专利授权13 155件,其中,创业类人才所在企业共获得专利授权7 79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 618件);创新类人才作为发明人获得专利授权5 356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 180件)。双创人才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6项,其中,创业类人才获5项,创新类人才获11项;累计获得省级科技奖92项。双创人才作为主要参与人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80多项,省级科研项目1 400多项。事业创新类人才累计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348篇,发表SCI论文1 638篇,EI论文577篇。

2.4 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机制加速建立

各级党委政府将招才引智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重才、揽才、用才的意识明显增强,把人才发展的核心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内容,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制定实施一系列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整合银行、保险、创投等金融资源,建立起覆盖科技创业不同阶段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制定实施加快人才服务业发展意见,积极培育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江苏千人计划(海智)专家联合会等人才社会组织,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

3 实践思考

3.1 确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格局是关键

牢固树立抓经济工作先抓人才工作,抓要素投入先抓人才投入,抓“第一资源”先抓“第一把手”的理念。建立健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联动工作机制,将招才引智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人才投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将人才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格局的形成,推动了人才与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高层次人才在江苏集聚,高新技术项目在江苏落户,加快了江苏改革、转型、发展的步伐。

3.2 树立“面向企业、面向产业”的工作理念是基础

当前我省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是创新,根本靠人才,最有效的途径是坚持面向企业、面向产业、面向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引才聚才。“双创计划”引进人才90%为自主创业或企业引进人才,引进人才大多数分布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服务外包、物联网等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成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树立“面向企业、面向产业”的工作理念,使人才工作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3.3 强化“人才服务科技园经济、产学研经济”的工作定位是方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的经济开发区普遍面临着转型升级、经济增长传统动力逐步衰减的难题,要实现开发区二次腾飞,实现园区的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发挥人才作用。我们突出园区主体地位,通过人才引领、支撑、服务科技创业和产学研合作,加快推动开发区经济向科技园经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我们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大力实施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三个挂职”,共建研发平台、共担科技项目、共享创新成果“三项合作”,吸引6万多智力到江苏创新创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3.4 坚持“优先投入,重点考核”的工作机制是保障

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按照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的规模落实到位,鼓励高校、企业分别按照总支出5%、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同时引导和鼓励各地、各行业大幅度增加人才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坚持鲜明的考核评优导向,在省级评定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市、区),各级人才部门在考核下级人才工作时,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成效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全省上下坚持一级考核一级,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工作责任传递到位。

参考文献

[1]王辉耀.人才战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王仰东,张敏,张劲菊.“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161-165.

篇4:江苏省计划生育

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的博文同学领到了一张价值1000元的培训活动券。凭这张券,博文可以得到由中央财政支持、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组织实施的“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计划”一年的资助,将免费享受“五个一”儿童公益服务:一个自选科目一年的校外培训、一次主题夏令营活动、一次健康体检、一次才艺展示活动、一次城乡儿童结对圆梦活动。

博文来自南京市高淳区农村,今年11岁。他从小失去母爱,与父亲、爷爷和奶奶暂住在南京市秦淮区一栋老式居民楼里。多年来,一家人靠奶奶打零工和政府补贴勉强维持生活。但艰难的生活环境没有影响博文,他仍有着和同龄孩子一样灿烂的笑容和纯真的梦想,他喜欢画画,喜欢电脑,渴望同城市孩子一样,有参加校外兴趣班和夏令营的机会。今年,他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据项目主办方江苏省儿基会负责人介绍,“同享阳光,让爱飞翔”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计划的资助对象,主要是随进城务工父母来到城市学习生活的学生。主办方希望通过免费提供“五个一”系列公益服务,帮助这些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城市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快乐优秀的新小市民。同时,切实解决家庭教育的不足,让其父母能更加安心地服务城市、建设城市。目前,全省500名受益对象的摸底填报和公示审核工作已基本结束。

(省儿基会供稿)

篇5: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件

关于表彰全省第一批新农村新家庭

计划示范镇、村、户的决定

各市人口计生委,南京市浦口区等28个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项目县人口计生委(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及全面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将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省政府重点督办的50项实事之一。省人口计生委2008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08年至2010年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全面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及开展“百镇千村万户”示范创建活动。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百镇千村万户”示范创建活动中,首批项目县按照创建标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大力 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示范典型,推动了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省人口计生委决定对徐州市沛县杨屯镇等28个示范镇、南京市浦口区沿江街道新化社区等280个示范村及沙学梅等2800户示范户予以表彰,希望受表彰的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镇、村、户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勤奋工作,不断进取。全省各地要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勇于开拓创新,掀起新一轮争创示范镇、村、户活动的高潮,为全面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实施作出更大的成绩。

附:全省第一批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镇、村、户名单

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

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09年10月20日

(共印3200份)

附:

全省第一批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镇名单

(28个以行政区划为序)

南京市:浦口区沿江街道

江宁区汤山街道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

江阴市申港街道

徐州市:沛县杨屯镇

铜山县柳新镇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

溧阳市埭头镇

苏州市:常熟市虞山镇

吴江市震泽镇

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镇

启东市南阳镇

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

东海县黄川镇

灌南县长茂镇

淮安市:楚州区范集镇

淮阴区丁集镇

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

大丰市大中镇

扬州市:高邮市菱塘回族乡 江都市小纪镇

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

扬中市新坝镇

丹徒区上党镇

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镇

泰兴市泰兴镇

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

泗阳县众兴镇

全省第一批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村名单

(280个以行政区划为序)

南京市浦口区 新化社区冯墙社区石佛社区永宁村石窑村

老岗社区锦城社区天景社区白马村候冲村

南京市江宁区

锁石社区高庄社区彭福社区周里村青龙社区

西泉社区泉水社区祖堂社区清修社区和进社区

无锡市锡山区

门楼社区胶南村宛山村春雷社区中东村

裕巷社区鹅湖村泾新村黄土塘村山联村

江阴市

东支村创新村长江村金湾村绿园社区

文林村观山村绮山村阳庄村 氵国东村 沛县

韩庄居十三居徐庄村孔庄村草庙村

夹河村梁集村张李庄村胡楼村蔡家居

铜山县

黄西村姜站村肖楼村望城村四堡村

田河村孙湾村龙田村驿城村沿湖农场一分场

常州市武进区

聚湖村小留村南观村甘荡村殷坂村

震声村洛东村白家村前黄村五一村

溧阳市

杨庄村山前村水母山村湖边村桂林村

水西村梅庄村李家园村宜巷村圩庄村

常熟市

梦兰村洞港泾村中南村天字村小康村

蒋巷村冶塘社区红石村汪桥村观智村

吴江市

农创村北角村北联村龙降桥村双浜村

利群村同芯村元荡村太浦闸村叶泽湖社区

海安县

储洋村五虎村壮志村南阳村常河村

园庄村刘圩村孙庄村林庙村官垛村

启东市 鹤群村帮道村永胜村久西村和合镇村

吕复村星宏村清东村正谊村滨海村

赣榆县

岭灶村宋口村黑坡村赵湖村新坝村

郑庄村小口村西棘荡村古城村岳韩村

东海县

西菜村赵庄村山东村新元村青新村

北沟村楼山村石桥河村北芹村薛团村

灌南县

张庄村菊花村周彭村周庄村长茂村

新盘村袁闸村大莽牛村老沟村葛集村

淮安市楚州区

红桥村浦马村九洞村周庄村马北村

鹅钱村二堡村双福村林南村姚桥村

淮安市淮阴区

洪北村新兴村淮西村九房村双河村

农庄村桂塘村城西村军田村高成村

建湖县

镇南村双墩村新阳村东乔村苗庄村

任杨村沿东村裴刘村宋楼村镇中村

大丰市

三新村大龙村海团村民心村斗龙港村

海防村裕北村圩东村狮子口村方强居委会 高邮市

新华村东湖村南龙村兴业村少游村

米仓村陈甸村合心村三里村神居山村

江都市

南渡村横沟村邓院村滨湖村三丰村

丁东村东汇村三周村西贾村黄思村

句容市

西冯村甲山村下甸村六里村和平村

倪塘村永兴村戴庄村茅山村友谊村

扬中市

新坝村立新村勤丰村北胜村英雄社区

长旺村太平村齐家村长江村新扬社区

镇江市丹徒区

益平村卫星村曙光村京江村槐荫村

团结村西麓村唐驾庄村辛丰村薛村

兴化市

陆宴村郑朱村周蛮村八里村魏庄东村

管阮村邬牛村蒋庄村董北村南阳村

泰兴市

前新村南殷村桑木村蒋堡村洋思村

双桥村西黄村印达村西桥村东顾村

沭阳县

老戚庄村叶庄村潼南村聚贤村老庄居委会 南长庄村尚庄村吴集村张湾村分水居委会

泗阳县

龙门居委会大元村三和村高集村邵道村

要武居委会刘湾村坝头村静波村其虎居委会

全省第一批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户名单

(2800户以行政区划为序)

南京市浦口区

沙学梅王素英冯秀兰徐翠娣吴晓燕

周雪香耿金梅高学梅郝秀琴胡宝兰

伏有琴李英冯素琴肖美芳徐尚英

曹步兰汪春玲钱广秀王学勤周叶萍 黄福兰杨佩松单玉玲成素琴杨敏

刘学娣贾有学陈先翠候迎红林长珍

高如宝刘仕标吴体芳吴春雨姚天琴

李小马陶武斌陈宝国张家懿丁玉柱

赵永辉雷震王汝霞马昌权陶宗亮

方大海董梅梁保宏张子林赵相友

陈宇徐月新王云琴贺建宁张茂华

丁春茹许振群马海燕褚顺平戴成兰

宋忠红吴成英胡成香吴正翠居承英

蔡祖强康国香苏华凤吕余娣朱利芹

王红李爱华卞春燕陆绍华汪长美

庄永芳方能香孙建卫周秀玲汤国红

余本兵王恒鑫徐仕红赵凤翠张克梅

吴宗友严明松杨志红赵行梅吴久翠

杨顺华高庆兰胡龙光王德霞张家梅

谷成青陶霞姚先文李凡许昌浦

南京市江宁区

张兆付赵大龙苏玉军周红军陶德安

马元国庞志平秦怀李高祥李荣顺

庞华周美华袁平张兆付赵大龙

苏玉军周红军陶德安马元国庞志平

秦怀李高祥李荣顺庞华周孝玉

王力伟张兴林张刚戴如富蒋文兰 蒋玲陈玉平佘康林芮乐顺柏立新

周美华朱金保尚涛王宗根魏尤宝

李光猛张大庆刘永贵贾小喜秦小兵

李留才郑信美祁先明沈志礼明爱国

张明戴玉银俞秀霞孙富荣袁平

王德俊方永香杨赐斌李伟于海娣

张正亮杨祥马德萍李龙生陶有平

娄霞吴春俞桂芳杨春明蔡禄成

王冬青笪余和张维国许圣华任劲

章俊李宝林陈金保薛巧红朱萍

张永志金文张道林王正国端木礼芳

王祥付胡言兵马久成薛国庆尹家平

张勇余小明戴小红吴道友魏道常

无锡市锡山区

陆琴珍沈丽艳王燕沈南珍唐鉴良

张加梅杨惠英华叶蒋红良邹凤芝

赵明高朱峰万春燕吕丹张红英

过莉艳王月英钱志英陈国兴郑勤生

贾立英万叙兴陈美玉过岷山钱正兴

谭霞王轩静朱国昌谢凤雷缪芝华

钱建农华霞芳华新顾荣良周华

冯汉坤过全荣徐超一诸培南吴雪春

王华芬蔡雪琴谢福琴陆炳兴朱育健 邹水金浦振南张月良卞根兴秦渭清

汤义惠周国平张建新陆亚娟温玉美

谢琴玉许荷英荣丽娟沈彩珍朱惠根

朱红媛宗雪琪方雪忠周凤珍金东良

马建妹孙才元陈金媛华兴元王玉龙

王正益陆介正王正英龚志伟严德其

刘进娣蔡明高陈静芬孙朴新黄剑增

于学成张健陆英华楚忠陈燕玉

高正元徐萍戴仁英胡旦陈旭沫

钱建平程寿华高燕珠蒋家甫陈亚飞

朱琴月蒋建康孙仁良黄艳燕蔡正新

江阴市

毛荣发宋娟霞胡忠贤汪贤兵朱本生

余国龙居琪张军王晓高缪国元

周海峰马伟兴吕伯兴叶玉珍吴相云

黄忠焱许祥兴汤虎生汤勤武许宝忠

苏建余钱建新曾向阳沈献华曹亚平

陆仁法倪文伟郭建刚孙士香薛明华

姚晓彬吴银芝张美芬金帅袁伟民

孟秋凤徐兵崔荷凤包初定陈卫东

曾志丹余峰包永庆唐小华陈建设

宦国清陆国祥张忠良李定海徐倩

吴建科陆勤云金健樊国富陈正范 顾春宇潘丹钱刚徐蜂钱国汉

姚生洪宋玉良杨福才倪小芹钱国良

陈洪徐国良洪建军高建平方士兴

夏志强贺永芳杜林华朱文英朱玉芳

吴祖国王金国魏国凡曹余成刘国芳

张耀顺沈菊良吕苏君邵金龙唐汝祥

龚建春夏汝章赵义平周鹤鸣姜伟丰

龚磊徐维民钱玲秀黄维明缪跃进

黄建平包留平江建跃陈迎红周柳青

沛县

刘广苏庞中振周学位许富贵王银福

景贵银左夫侠姚元红贾睛李晶

徐兴固高峰王观阁姚汪奇王念长

祝红宝徐可可徐久红曹兴增韩方伟

岳增强徐秀娟孙念国伊胜岗许光志

程光武冯兴盼魏翠菊房峰罗夫伟

封心伟王同民段培军黄厚新张成华

黄华杨传侠高立矿王珍珍罗宁莉

秦宁翠秦真建张宗景王静朱信华

张新洋张勇李海腾韩方猛石阶芳

韩兆伟刘震程守金姜爱东徐远东

李乐峰张二凯孟庆永顾文艳吕永亮

贾红卫耿兴德陈波刘佳勇王德平 王兴平吴海涛贾清松杨洁张允波

闫成森韩磊陈兆辉王辉王位

位存州张辉韩兆龙胡锦成王敏

刘峰杨磊魏东吕康龙朱亚丽

张英张中莲杨宇张兴建张洪奎

张磊张兴运欧立亚张兴亮居强

李自强张磊张培跃宋成远徐长征

铜山县

曹海峰王波王建李军翁波

王姣杨芳侯金花徐丹许晓宁

李月梅张园焦娟赵江川董孙锋

邵翠琴袁洪凯杜韶光神银丁广林

代现伟陈林田桂合崔道营闫成芳

孙团结肖健吕忠跃尹桂玲王爱平

马园郭侠宋艾华朱旭龚莉

张情情李淑青陈丽刘美玲刘淑红

花雷仲计梅杨莉马凯朱凤兰

高静滕雪艳刘贵婷刘媛媛秦莉

张忠合孙文学臧祥斌韩安庆杨新华

韩世军韩国蔺磊张辉王欢

刘专喜刘豹贺爱玲陈光董茜

汪永刚单树喜陈爱玲胡春花王艳

吴委英李全才罗贤辉李为恒杨焕明 梁永岳雪雷袁春玲岳洪喜聂中锋

蔡先蔡伟周广席徐厚果于桃

丁培李波权海侠胡立梅焦会萌

孟秀徐德玲翟广场申虎成朱庆君

董冬冬周文文李慧桑孝义胡宝昌

常州市武进区

李凤妹曾兴元张建兴朱听芳徐国贤

张仕南李晓波江尚云赵卫平陆文兴

孔亮林一峰时建林钱建芬谢凤仙

秦丽华刘祥娣张亚敏张林杰郭方兴

王建强邵华方张盘忠庄菊芳张玉凤

许菊芳谈柳玉谈一平沈建凤顾俊杰

唐建敏毛伟锋陆红霞钱晓英李晓锋

王娟琴王祥坤谢爱珍朱仲华夏正海

仲建华董仁南杨晓明周文良蒋其明

蒋薇娜徐俊陆叶张国民蒋自强

赵勇强小军庄建平杨卫平周龙根

马东平史玉健吴芹大伍柏明钱云白

华光海张亦婷王彩霞许中华赵春燕

陆艳周志贤朱云国沈中才是建栋

牟爱芳程志革刘秋芳周阿焕胡中玉

胡小平王雷明钱全兰上官正东陈亚瑄

陆燕萍陈亚华李敖法徐罗伟石金元 郁立云张志中徐建良陈汉良徐敖方

支玉中郑留俊蒋洪兴董梅芳周桂芳

徐玉英戚春琴黄益杨寒松李小国

溧阳市

高娟朱建刚房志林张海峰韩云

王华民偰夕芝陈道青潘惠渝杨建琴

唐国保彭新王兆荣谈菊芳张勤生

戴建华蒋玉仙史峰屏杨梅史冠武

史剑川潘帅军黄建军黄永勇芮建宙

戴建国李建忠秦志诚黄小伟陈丽萍

陈永忠黎建清任霞王瑞军任旭涛

黄富才李玉红吴明新冯秀华施国良

陈小琴钱晓娥李国强蒋全清王祥保

姜顺民杨勇王海军罗永明彭方青

王志忠刘庆芳芮敏玉王龙芮公兴

季田法张国兴杨荣虎缪丽琴丁益新

陆军姜玉星刘秀德黄加裕马东清

芮俊岭王洪法董献荣徐招娣吴正东

龚春松阮玉琴吕京锺张新荣龚雨生

葛小平苗国忠梁小冬石炳新曹国友

陈田荣尹勇向长喜胡国喜虞智津

黄德法诸中平王少华宋德喜徐金玉

赵和平郭幸福王祝平王水明伊水银 杨虎云汤顺生方桂云杨忠黄荣生

常熟市

张永根范文英周建明胡金生王永元

黄雪元石圣恒汤伟明褚志明俞惠华

龚林宝杨玉林顾建平高锦龙戴炳良

朱保元王承熙陈松元李正元陈惠玉

周丽锋平雪明陶二妹祝海航时菊生

顾锦芬邹锦国朱振华应文英吴建锋

丁胜高徐永元王志刚居建刚龚建东

谢龙师王永良高颂刚成招南杨振球

朱卫刚李均民陈继贫汪文英陈宝君

殷建康吴保生杜煜祥张银芬鞠惠芬

顾惠芬陈雪英徐利红刘燕徐永兴

刘映芳刘妹珍赵丽芳陈祥保周惠芬

唐明邵祖良丁亚军杨根金朱建华

王宗元符美珠陆丹萍周永根何凤保

陆建国王惠娟吴妙金朱春燕王阿平

沈永祥须妹芬吴和瑛俞中张妹芬

陆炯邹颖钱德明马福元蒋建飞

凌水生蔡月英徐菊英王玉琪程平

张一平王志强王卫青金耀明王丽珍

陈召华吴健苏安保言全全王秀珍

吴江市 陈民江顾东华倪文荣倪小荣沈彩英

沈卫荣徐卫民徐银根张泉根朱文林

陈江青陈金荣刘斌汤连荣王建明

翁金林姚海福于华良仲连祥朱建良

金二官王彩龙陈福林金大弟顾长生

陈秋生邱连福庞菊明王建荣方金林

沈林凤董金林范阿毛庾根东董夫林

吴建勇姚海中袁腊梅卢传金张连喜

徐阿虎李凤英周志荣徐品官张海林

李小牛徐亚定吴国华周建明周明雄

戴晓懂高阿二沈云宝钱桂春沈小六

沈国英杨江华顾富明山毅华山国华

李大强葛江伟陈忠贵陆龙宝胡耐安

丁来学陈永年朱华强曹光弟葛龙山

王玉珍李玉珍杨立新庄金荣陈水根

陆才明陈国英庄玲英周晓红朱彩兴

朱小伟庞建中叶茂生庞建平蒋晓华

沈春英范建昌吴三毛沈中华翁金华

黄志兴邱四娜朱勤荣张启海盛建良

盛建康周志林赵建林曹伟荣邱利办

海安县

王久稳王维新乔元群任其南缪文华

夏银安赵银寿张兵陈兆凤徐云江

徐功来胡小琴徐祝军储开英陈许建

张乔赵凤兰储林王则祥储开银

储祥凤王云曹文玉储呈山丁家林

刘友成储佳木袁金凤唐田旺石明镜

刘振宇宗式友韩忠富常广泉卢从法

周建来葛坤如崔长富谢家琪方永祥

许斌杨传荣吉和平钱万五王子高

刘友根曹龙铁张勇奚宝金张忠恕

涂审才严世生王德亮鲍大余崔世龙

丁兆来朱兴乔吉明解学剑章世凯

朱宝平田永年季曙霞严森江培泽

肖铁山杨俊英张顺平张建元杜开敏

戴伍健张怀祥陈静周佚民顾昌明

黄鹤官卢应素曹小龙汪如林王成往

陆美芳刘宏宝丁凤喜郑炎来肖永清

杨瑞林顾思忠王卫东吴龙久华井兵

韦春奎王友才刘志江王明珠郑桂凤

马铭蔚蒋龙云吴如春吉顺忠顾素琴

启东市

陆忠美庄峻秦佳兵陆忠英王建良

张建平黄贤兰曹丽平施建辉钱素红

徐惠丁雨晴陈建涛陈李花宋红蕾

张玉琴张洪云朱玉珍秦汉新严洪飞

王斌金惠邵张兵钱洪新沈启涛

朱士昌庞锦丹宋惠平王国新梅和生

杨红星徐松黄红池陆元祥黄周

盛洪昌黄锦昌徐卫兵王飞王正平

张学康包玉兰王思龙宋裕平杨斌

刘衡唐启忠王建新龚永涛王生时

王平周雪培黄菊英龚汉兵张彪

柏和菊戴建新金培菊陈永新顾亚妹

袁善兵季炳英陶平薛晓燕郁健

彭国兴倪亚辉袁海兵周亚芳刘玉英

顾东华刘亚平汤柱生严允菊万洪彬

唐建忠陈兵茅亚贤龚东球沈振飞

杨海汤锦涛叶炳辉黄炳元王守忠

高汉忠黄元平张玉华高海燕姚建兰

顾新生施志明黄海蓬郁允飞朱小平

徐辉陆兵徐成刘建平黄春如

赣榆县

祁徳朵宋海江宋忠房陈珠杜巧

傅二学庄传佘利州王家开庄守良

高传江高涛顾绍波祁昌梅刘永桥

刘永兵吴锦吴茂仕吴志刚张平

王召山周磊谢飞李克波孙运雨

王申祝王广明王小波王普超闫涛

龚云沈战波张瑞勤沈军村许帮雷

张玉柱丰广松张瑞俊张大伟王飞

车树岺杨世聪车树建王立良李积忠

王祥德王烁金永昌王立新王强德

姚开杰徐同祥李凯宋振强李家杰

李磊宋庆松姚明雷马守江宋江山

梁培果张兵张良王为涛张建文

孙雷裴青龙张宗峰孙成恒孙川

郑琰郑新成郑涛郑阿龙郑典照

郑永郑智向郑智郑新江丁建宏

胥开保李新国闫磊王富州赵统勤

赵统锋郭敬全徐浦田徐恒余孙运标

陈思刘再高刘在东陈振陈浅善

韩仲奎刘晓陈克芝刘在团陈飞

东海县

刘福银鲁文周周佃增周建明张道刚

戚彦生纪言生马兴要刘红雨王建喜

陶富生曹文杰焦从建藏书增冯维超

曹胜金吴思明王文辉刘毅王洪超

孟勤沈卫生张光军高建波朱加伟

廖强永周言胜季山东傅运才周洪桥

葛常金于胜利李磊张振灯傅如龙

葛华东苗建队吴向阳杜进福马海敏

贾天宝孙东汉范吉宝刘福芹王申

李士营徐海林赵立荣桑守兵纪静波

马兴少相堂国赵立希李闯赵叙法

焦施磊张建华李传辉吴江杨京州

谢马柱贾宝钢刘华文王洋刘李刚

王洪生张新年金良柱王洪举张加旭

刘爱军于利民李南京李昌明焦振

张建设王艳华吴小双赵陈香马南通

季振宇孙传柱王西林梁静王东

刘登华尹冬梅王建华王加德张守红

赵立松李凡株羿其涛焦振成宋中华

李传明曹贝贝吴清河王超贾右龙

灌南县

王树金葛万芝杨勇贾良刚刘志成

吴德刚马乃群高海东施文坚孙信飞

孙中松孙守军高天宝嵇道忠朱乾强

张跃然潘安虎熊万红崔海波卢祝华

张爱华王益峰张宝其孙中良陈延勇

温中亚张华孙国际费新建袁海龙

张祝富温卫王韬孙海剑金孝鑫

杨广生崔从雨成春荣戴峰季海洋

莫庆波孙磊林海亮石小东王桂英

陆鸿海石友刚吴中芹陆维明孙海斌

周跃海周刚武汝新罗亚东武二晗

于洪武沈佳龙怀学新张冬平聂志华

汪登生黄志德付维成曹玉才杨伟刚

孙红梅张井凤陈如桃邱云蔡术兵

夏金平毛新民崔军孙玉军董小军

宋培兵徐学军张伟胡伟宝王志亮

胡晓陆王正祥王从华王加勇吴莉

朱孔喜孙献东杜友松孙桂来吴成元

江生徐子军魏善标许正忠王兴旺

王秀中赵继青韩玉磊李文书刘江勇

淮安市楚州区

侯占光汤士林陈晓晴姜玉柱陆亮

周玉梅王建兵杨永忠宋爱军蔡万顺

邰玉宝王成马云灿李军刘念

赵海燕赵文标刘玉贵杨玉洪居士春

宗云昌吴亚明徐殿衡贾士香王正勇

吕荣宗洪军张锦海李健成管锦芝

杨金林杨红艳鲍文兰李牛兵董亮

陈锋禹成超任荣周树明刘成英

朱洪剑任志军谷正标刘永庆徐天德

蒋怀生梁振东卢明张万功张承威

刘祥刘松花张友山张日兵刘杰

滕爱军张春朱正爱祁大龙王永春

孙文忠孙亚兵朱祥姚国山高彦军

陆严飞高春华王素芹周顺良高宝顺

张文桥蒋定香沈兵鞠红军钟勇

张树成史立飞王新太浦如强胡金友

黄寿亿黄学军杨晓祥席洪刚沙官凤

蒋孟林李金标胡军民吴海明杨玉明

陈树宝张汉兵戴慧云唐进华许香红

张殿超张建友周晓军张日兵周廷林

淮安市淮阴区

程培军唐维凯金翠玲李小田周兴文

洪家银嵇友林姚建平王先安陈宗武

张红戴小光刘来礼胡家荣孙加清

顾登权周立宏张廷连杨正洲魏云田

肖乐严卜雪军史红兵谢红珠谢维虎

俞红梅孙军吴超孙健蒋光丰

毛学兵徐业海柏风明柏建军徐金忠

汪洋孙燕朱亮亮孙长洋王志祥

于松张月潘桂红朱慧张亚珍

王中萍李红霞杜平吴蕾李凤明

刘青涛朱得明李亚峰张永刚严华伟

朱正刚秦其文周玉伦周永胜岳正林

耿延安李玉保韩雨之王玉光陈家伟

刘伟康金波明许艳桂如飞徐风祥

沙海成戴金刚叶土海徐海驹石东珍

吴殿贵陈杰粱中正庄止问顾文兵

庄连勇龚新连石学国裘超裘安

王东王志勇徐锦胜叶风祥包建林

刘加宽夏莲梅徐建汪茂飞王义元

何兆法程立康陈中和汤志强马健

建湖县

朱长贵李华张桂洲朱长春严迁标

李宝芳李乃亮廖大道李军周静

付俊干徐桂林张为中孙华姜正琪

夏超顾志祥阮海生李东华顾志洋

顾康勇周国军周正洪刘树祥路宏贵

董中霞潘成英周育界陈习宏潘国美

钱金兵许卫东袁明达俞先兵王友明

陈志秀许道林潘士和陈海波徐正清

陆立新王扣美马兆秀吴吉成刘晓芳

夏正虎朱清华刘有干孙正元周学珍

孙开元杨朗琴沈加新王伟倪向阳

乔冠霞马开洲高广国刘万美潘正霞

刘士亮陈军周玉花陈扣琴陈丁扣

张玉花何海兰梁连章陆海云蔡文雨

陆立彬吴迁满洪武刘银顾曰斌

魏卉卉胡德礼符秀芹嵇君干朱永齐

陈庆珍张金芝李有善成留云王为英

马如军王志华纪志华吕长根鲍爱华

曹征浪冯其富王寿祥杨定高张永之

王玉巧刘江姜小芹成正宽姜宗妹

大丰县

高洁朱德才沈德宣李飞徐风高

王学平张永松施建亮蒋桂和周文斌

葛书强李峰陈远金陈广才沈金安

任林春单怀美单永忠刘小兵葛书红

陈林珠智恒俊陆占柏智日勤蔡珍

葛中辉束长林陈勇季治国杨春泉

周晓进陆进平喻丰朱加安单金红

吴保林夏孚干王胜章肖海兵沈权

杨盛春夏济平陈晓云吕俊江吕东官

梅保才何承峰张杰王保安陆志康

迮爱忠印建忠刘南军汤卫超王苏东

丁成中董中信盛勇黄芳王亚平

朱东良郭兴云伍网根姜春高周玉祥

吴友荣韦平元明昌安智通银徐辉

李顺友李松海殷红友李忠海朱宏余

徐江海余红荣李荣珍陈进施树坤

李茂桃石桂兰陈东生高丽华王新云

吕玉祥李春艮冯斌孙明生肖海平

陈宝朱银存丁长江安亚芳朱加娣

陈乐平胥旭东陈广兵许桂东张军

高邮市

陈仁中房根洪邓爱峰胡锦忠周桂才

吴万梅周启金冯庆林邰才干窦玉中

潘永宏乔德珍徐和俊钱永龙张应贵

朱宏林牛开安吴宏江郭连春朱满宏

朱庆富于徐生陆加国陆学中赵文国

王锦春周金兵杨福贵杨瑞生张成和

杨阿妹赵建文许艳萍王士平张炳荣

袁凤兰刘召定丁荣华谈天英杭荣兴

张柏林全永锋吕广发周朝良张军林

陈文海石斯平孙浩孙士春周尔惠

秦红鹏阮必松李茂珍顾宣海裴星祥

周年忠李兆平居殿国宋宏华孙兆明

许立文张维兵薛抗美秦中德谢在标

赵幼轩纪金春宋宝仪杨寿炳曹春明

顾正山赵有宝高友昌周长林高生宽

张玉明冀军杨德平冯德权薛通荣

吴金龙仇家俊柏士忠胡少宏张桂元

高仁才周静方祥夏兵嵇春忠

吉元南何相勤刘文国居存业郭彩琴

赵长凤杨朝驹王森林杨永峰查才英

江都市

扈晓峰徐萍周琴陈晓玲杭卫东

赵景萍沈玉成佘为民顾家宏赵维丽

尤红萍任明军汤恒鹏翟明道丁德贤

徐进芝宋昌雨张伙芳吴彧丁家林

丁步霞褚恒美孔梅生华峰卢从文

刘玉勇孙为民马继亮谢承娟丁建勇

周永源刘玉琴陈九龙刘华严庆明

顾跃珍郭爱珍刘兵袁晓芸王秀华

秦德顺杨庆友朱云林谈志庆朱承忠

蔡秀珍蔡俭盛田圣林韩金凤黄子萍

篇6:江苏省计划生育

根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1月1日起,我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二、生育第二个子女还需要审批吗?

生育两个以内子女的,由夫妻自主安排生育,不需要审批。我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三、如何办理生育登记?

生育第一个或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可以到一方户籍所在地或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受委托的村(居),免费办理生育登记。

四、哪些夫妻生育子女仍需要审批?

双方合计已有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夫妻,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并办理再生育审批手续。具体包括三种情形:

(一)一方婚前未生育,一方婚前已生育过一个子女,且双方婚后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双方婚前合计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且没有共同生育子女的;

(三)已生育的两个子女中,有经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病残儿,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五、如何办理再生育审批手续?

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的夫妻,可向一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书面提出再生育要求,经县(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生育。受委托的村(居)也可以接受再生育申请材料。

六、收养的子女在适用生育政策时如何计算?

依法收养的子女,不计入生育的子女数,不影响夫妻按照政策规定生育。

七、流动人口如何办理生育登记和再生育审批?

居住在本省的流动人口,可以按照规定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登记。

夫妻一方为本省户籍、另一方为外省户籍的,可以选择适用本省的再生育规定,在本省办理有关手续;也可选择适用外省户籍一方所在地的再生育规定,在外省办理有关手续。夫妻双方均不是本省户籍的,不适用本省的再生育规定。

八、婚假、产假和男方护理假是怎么规定的?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在享受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延长婚假十天。自201月1日起,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不计入以上规定的假期。

九、年1月1日以后,还能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吗?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以及依法生育两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死亡,以后不再生育的,可以按照规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未及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以继续申请领取。

2016年1月1日以后生育子女的夫妻,不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十、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以继续享受奖励扶助吗?

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按照有关规定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年老后按照规定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

十一、独生子女家庭再生育的,要退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吗?

独生子女家庭再生育的,应当交还持有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未交还的,证件失效,予以注销。自再生育子女出生之日起,停止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此前已享受的不用退还。

十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前的违法生育行为如何处理?

上一篇:数学读书笔记感悟下一篇:鲁迅研究资整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