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丸计划案例

2024-04-13

毒丸计划案例(精选9篇)

篇1:毒丸计划案例

一、毒丸计划案例

(一)知识要点:

1.“毒丸”(poison pills)是指那些具有特别权利的证券。这种证券的持有者在某种触发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可要求行使其权利。触发事件是指针对控制权的收购要约或者购进了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这些权利有不同的形式,但目的都是使目标公司难以被收购。

2.毒丸计划的种类

优先股计划:优先股计划也叫原始计划,按照这种计划,优先股股东每股有一投票权,且当其转换成普通股之后所收股息要高于普通股股息。一旦公司 的局外人士收购了该公司的大宗股票时(例如20%),优先股股东可以行使其特权。第一,优先股股东可以要求公司按大宗股票股东在过去一年中购买普通股或优先股的最高价用现金赎会优先股;第二,如果收购方兼并了该公司,那么,优先股可以按不低于第一条中所说的价格,转换成有投票权的股票。只是在没有大宗股票股东的条件下,这些权利才可由发行公司 董事会作出更改。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公司董事会可以与还没有持大量股票的善意标购者进行谈判。如果有持大宗股票的股东,那么,优先股条款的修改还必须取得优先股股东绝大多数投票权的同意。这种优先股计划,主要是用来阻止强制性收购或避免对其他股东股权的稀释。

股份购买权利计划:这是在市场上被最多使用的毒丸防御计划。其做法是由目标公司向其股东配发这样一种权利。该权利允许权利持有人在目标公司遭收购时,可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通常是50%的市价)买入目标公司的股票或收购公司的股票。例如某公司发行的预购普通股的购买权,这个购买权可以卖出100元的价格;而一旦发生兼并事件,这些购买权就可只以100元的价格去购买兼并者手中价值200元的股票,或者收购本公司的股票。赋予目标公司股东认购本公司股份权力的“毒丸”被称为向内翻转(flip-in)计划;赋予股东认购收购公司股份权利的“毒丸”被称为向外翻转(flip-over)计划。向内翻转计划是目标公司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冲淡收购者所持有的目标公司股权比例;向外翻转计划通常是目标公司的第二道防线,当收购者已成功地获得了目标公司的控股权,向外翻转计划的实施,将使收购公司面临股权稀释的危险。

股份购买权利计划虽然并不直接阻止兼并者去获取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但是,除非兼并者能获取这大部分的购买权,不然,兼并和接管将会昂贵得令人望而生畏。即使兼并者对所有的股票购买权提出高溢价收购,持有者也不会愿意出售,因为,持有的购买权将比该溢价更值钱。

高价股权计划:这种计划的是在兼并者收购目标公司的股票超过某一限度时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除兼并者之外的其他股东,将可以按照目标公司董事会设定的优惠价,将认股证和股票换成优先证券或现金。该优惠价要高于市场上的股价。这样,这个高价计划实际上为公司设置了一个最低接管价,它将阻止某些兼并者的收购行为。低于优惠价有条件公开收购将不会成功,因为购股权持有者更愿意为了该优惠价而不售出。

投票权计划:投票全计划是通过使优先股具有投票权而实施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某人或某机构收购了目标公司大宗有投票权的股票,那么,优先股股东而非大宗股票股东将会变得拥有超常的投票特权。这样,大宗股票的股东将很难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另一种情形则是,长期的(三年或以上)优先股股东的每股股票比短期股东的每股股票具有更大的投票权。这就使得标购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投票控制权。

3.敌意收购与善意收购

善意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对收购行为采取配合或接受的态度。敌意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采取采取反对或拒绝态度的收购行为。在善意收购中,收购繁方向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提出收购建议,包定价、支付方式、收购后的处理等。在敌意收购中,收购方可以采取“熊抱”(bear hug)策略,即事先向目标公司董事会提出收购报价,要求后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拒绝或接受的决定。如果报价未被接受,收购方则可能进行标购并在标购之前通知目标公司董事会。收购方亦可以突袭方式直接向市场股东提出标购,二不在事前向目标公司管理层提出任何建议。所谓标购(tender offer),是指收购方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出正式的要约,以特定的价格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收购价格通常会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格。收购方有权选择或全部购买或部分购买或不购买接受要约的股票。

(二)案例材料:搜狐与北大青鸟的收购与反收购

搜狐——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公司之一。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2001年4月23日香港青鸟科技有限公司以每股1.18美元的价格斥资360万美元买下英特尔手中307万股搜狐股票,获得8.6%的股权,到5月7日、8日青鸟再度出手以230万美元的价格接手电讯盈科的互联网风险投资公司的134万股,以136万美元(每股1.68元)买下高盛等5家机构所持有的230万股搜狐股票,总计青鸟671万股,持股比例达18.9%,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东,仅次于第一大股东张朝阳和第二大股东香港晨星科技。但在2001年10月上旬,北京的各大媒体纷纷报出消息,称“北大青鸟将全面紧急撤出搜狐。”所谓撤出,指的是卖掉其四五月间购入的搜狐公司近20%的股票。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买家青鸟想做什么?搜狐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北大青鸟是北京大学校办产业的四大重点之一,它的排名仅次于北大方正集团。青鸟20世纪90年代初脱胎于软件工程项目,而在随后的数年间多经嬗变。几年间,青鸟的重大对外投资就有10余个省的广电传输网投资、中芯国际、《京华时报》、华亿影视等等。从电信概念到芯片再到媒体,青鸟的投资囊括了当时的热点。青鸟也不再是软件公司了,它更象是一家投资公司,与此同时,北大青鸟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也是异军突起。1998年底,北大青鸟软件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入主天桥百货(上交所上市),成为占股权近21%的第一大股东。随后,天桥百货更名为“青鸟天桥”;2000年6月15日,青鸟天桥发出公告,宣布入主华光科技(上交所上市),受让原大股东潍坊华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法人股4488万股,占总股本的20%,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北京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受让“潍坊华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法人股1953.29万股,占总股本的8.7%,成为华光科技的第二大股东。2000年7月,青鸟旗下公司“青鸟环宇”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集资近3亿港币。在青鸟天桥、青鸟华光和青鸟环宇三家上市公司中,法定代表人都是许振东。青鸟并没有就此止步。2001年,它看上了搜狐。此时,搜狐的价格在1美元以下,而公司手中的现金是相当于每股1.62美元。

搜狐创始人和CEO张朝阳对青鸟的进入最初表示了相当热情的欢迎。但在一次会谈中,青鸟向搜狐展现了公司的前景及为此所需要的一系列资产交易,让搜狐方面感到不安。青鸟到底为搜狐准备了什么计划?从青鸟天桥在北大青鸟入主后的情形来看,搜狐的谨慎不无道理。

青鸟天桥的前身是天桥百货,一家传统的零售商业企业。自上市以来业绩平平,每股收益大多年份在0.20元左右。1998年底,北大青鸟成为第一大股东。1999年,青鸟天桥先后向北大青鸟出资4814万元收购了北大青鸟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出资86.16万收购北大青鸟商用信息系统公司2%的股权,出资650.53万元收购北大仪器厂100%的股权,出资3437万元收购铁路自动售票系统无形资产,出资60万元租赁房屋等等。北大青鸟当年收回9047.69万元。2000年,北大青鸟又将自己原来投资9800万元的山西广播电视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的49%的股权转让给青鸟天桥,一举收回1.1亿元。仅此几项,北大青鸟就从青鸟天桥回收资金超过2亿元。

在此期间,1999年,青鸟天桥原核心业务天桥商场出现了47年来的首次亏损。青鸟天桥2000年报显示,2000年底,青鸟天桥当年现金流净额为负6.02亿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负4.37亿元。在深沪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中名列倒数第一。此外,2001年上半年,北大青鸟共计占用青鸟天桥资金5981万元。

针对上述情况,搜狐的管理层越来越谨慎,他们把青鸟的进入仅仅看 作一宗简单的投资,而没有兴趣运营搜狐。双方在经过了几轮磋商之后,没能就青鸟与搜狐的“资源整合”达成一致。2001年7月19日,搜狐抛出了对付可能的敌意收购的准备。

2001年7月28日,为防止被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搜狐公司(Nasdaq:SOHU)宣布其董事会已采纳了一项股东权益计划。该计划旨在防止强制性的收购,包括防止在公开市场上或者通过私下交易收购搜狐股票,以及防止收购人在没有向搜狐所有股东提出公正条款的情况下获得搜狐的控股权。按照这项计划,搜狐公司授权7月23日搜狐股票收盘时登记在册的所有股东,有权按每一普通股买入一个单位的搜狐优先股。另外搜狐董事会还授权发放在登记日期之后至兑现日期之前的按每一普通股而出售的优先股购买权,上述购买权最晚到2011年7月25日到期。

根据该项计划,搜狐股东可以在上述期限内用每股100美元的价格购买一个单位的搜狐优先股,在被并购后,每一优先股可以兑换成新公司(包括收购吸收合并搜狐公司而成立的新公司、搜狐不复存在及被收购后搜狐公司仍存在两种情况)两倍于行权价格的股票(即市场价值为200美元的新公司的普通股),在以下情况出现后10天后,购买优先股的股权证将寄给除恶意收购者之外的股东:(1)个人或团体收购20%或更多的搜狐普通股获得公司控股;(2)公开宣布收购或换股使个人或团体可获得20%或更多的搜狐普通股从而达到控股。

这项计划的作用是当敌意收购者艘收购的搜狐股权超过20%时,除敌意收购者之外的其他所有持股人便将有权执行搜狐所赋予的该项计划,获得价值等于其执行价格双倍的优先股。亦即股东实际上有两种选择:以100美元的价格从公司赎回现金200美元,或者以100美元的价格购买一个单位的优先股。至此,“毒丸”计划从法律上确定了任何对搜狐公司可能的兼并收购,都必须得到公司董事会的同意。青鸟如果想通过收购股票入主搜狐,已几乎没有可能性。搜狐董事会的六名董事分两批隔年选举产生,其中三名董事的到期时间是2002年,而另外三名董事的到期时间则为2003年,这是美国公司常见的董事会安排,几乎所有采用“毒丸”的公司均实行交叉到期的董事会任期制。

(三)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搜狐公司实行的“毒丸”计划属于哪一种类型?搜狐公司的这种计划赋予股东什么样的权利?

2.按搜狐公司当时发行在外的总股本34,765,000股计算,如果有人恶意收购,假设收购量为20%,则上述计划开始启动,如果除收购者外的所有股东均行使这一权利,则购买优先股需要多少资金?如果将其兑换成新公司的股票之后,其股票价值总值是多少?获利金额是多少?列出具体算式。

3.搜狐的“毒丸”计划为什么会给北大青鸟的收购造成怎样的麻烦? 4.搜狐的“毒丸”计划属于()A 向内翻转 B 向外翻转 C 内外翻转 D 空翻转

5.在收购过程中搜狐公司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有效的抵抗?

篇2:毒丸计划案例

是指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通过发行证券以降低公司在收购方眼中的价值的措施,它在对付敌意收购时往往很有效,

什么是毒丸计划

篇3:毒丸计划案例

在我国, 利用毒丸计划成功抵制恶意收购的典型案例有北大青鸟收购搜狐案, 盛大收购新浪案, 深茂业收购深国商案。盛大新浪案, 不仅是中国最大网络运营商与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之间的收购与反收购案, 也是首例遵循美国法律进行并购的中国案例。鉴于此, 本文拟以新浪反盛大恶意收购实施的毒丸计划为切入点, 从法律的角度对毒丸计划进行分析, 关注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 (1) 如何权衡毒丸计划的利弊; (2) 目标公司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哪方具有设置毒丸计划的决策权。此外, 还关注我国立法的倾向角度。

一、盛大收购新浪案

盛大和新浪是两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2005年, 盛大公开声明称其持有新浪19.5%股权, 并可能进一步增持股票获得或影响新浪的控制权, 也可能出售全部或部分新浪股票。其后, 新浪宣布董事会已采纳新任财务顾问摩根士丹利的毒丸计划。该计划让记录在册的股东按其所有的普通股获得购股权。初期, 购股权不能单独交易, 且一旦盛大再收购新浪0.5%或以上的股权, 购股权持有人有权半价购买普通股。如果新浪被收购, 购股权持有人则有权半价购买收购方的股票。

该计划一旦被触发, 盛大持有的19.5%股权就被稀释为2.28%。盛大如果想继续收购, 必须增加收购成本, 其财务状况就会面临巨大考验。

收购大战以盛大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完新浪股份告终。盛大获利颇丰, 但两家公司未进行整合, 从盛大的战略上考虑, 本次收购行动失败。

二、毒丸计划中的利弊平衡

作为最受欢迎却又倍受争议的反收购策略, 毒丸计划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缺陷。

1.毒丸计划的适用优势

(1) 适用上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毒丸计划的便利性体现在开展的快速性。一旦被恶意收购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 计划即可启动, 作出最快最强的防御。毒丸计划的灵活性则体现在可撤销性, 在触发事件发生后计划实施前的任何时间里, 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有权对毒丸计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2) 威慑力大, 防恶意收购成功率高

毒丸计划对收购方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员采取差别待遇。通过赋予其他股东特别权利, 使收购方持股比例大幅降低、资产价值大打折扣, 最终迫使收购方放弃收购[1]。据对美国毒丸计划的相关案例的研究发现, 极少毒丸计划能被成功破解。因此, 毒丸计划被视为几乎不能克服的反收购措施。

2.毒丸计划的适用劣势

(1) 违反了“股份平等”原则

“股份平等、同股同权”是公认的公司法基本原则。而毒丸计划的实施, 会改变公司的控股结构, 引发同类股东间股权利益及表决权的重新分配, 导致“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因此毒丸计划的合理性遭到广泛的质疑。

(2) 使外界对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 阻碍公司发展

毒丸计划在有效阻挡恶意收购的同时, 也给对公司感兴趣的善意收购者设置门槛。另外, 在对公司进行综合评估时, 评估机构往往会给设置有毒丸计划的公司较低的评级, 使公司的外部形象受损, 造成股价下跌。因此, 预设毒丸计划既容易吓走善意收购者, 也容易降低外部对公司的综合评价, 阻碍公司发展。

(3) 可能导致公司董事会权利滥用

在公司实际运作中,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时常发生冲突。一旦公司被成功收购, 董事会或蒙受两种利益损失:失业或降薪的风险和权力、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威望等非现金利益损失。为维护自身利益, 董事会极可能滥用设置毒丸计划的权力, 而忽略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因此, “毒丸计划”决策权的归属问题, 成为其争议最大的地方。

三、毒丸计划决策权归属——董事会与股东会之争

毒丸计划实施过程中, 公司股东谋求从恶意收购者手中获取收购溢价而出售股份, 而公司董事为维护控制权而实施毒丸计划, 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这使股东与董事会就毒丸计划的决策权归属产生较大的分歧。对此, 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规定, 美国实行“董事会决定模式”, 英国实行“股东大会决定模式”。

1.董事会决定模式

(1) 设置毒丸计划是董事会对公司履行忠实义务的内在要求

董事会作为公司最高决策机关, 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公司的经济利益。因此董事会必须以其认为的符合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行事, 这也是董事会忠实义务的体现。只要董事会有理由相信收购不符合公司长期和短期的综合最佳利益, 他们就有权决定是否采取包括毒丸计划在内的反收购措施抵制收购, 以履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

(2) 有利于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 实现公司的社会责任

公司综合价值评价指标要求公司具有社会责任感, 即公司不应只为股东经济利益服务, 同时要考虑雇员、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果股东会毒丸计划的决策权, 则可能出现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利用毒丸计划拒绝能为社会带来更积极效应的收购公司的要约, 或者不实施反收购措施以抵制恶意收购的情况。相比之下, 董事会更可能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 较之于股东, 董事会通常在信息获取和谈判能力上占据优势

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分离, 股东逐渐远离公司事务。同时, 股东由于时间、精力有限, 往往对公司经营状况缺乏了解。而董事会则掌握了很多股东难以掌握的可以帮助其判断收购要约是否适合公司的信息。如果股东绕开董事会直接与掌握大量公司信息的收购者商议, 很可能错误地评价所持股份的价值或只顾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基于信息的不对等性, 股东有必要赋予董事会毒丸计划的决定权, 由董事会与收购者进行谈判, 为公司争取最大利益。

2.股东大会决定模式

(1) 股东主权下, 股东大会应具有实施毒丸计划的最终决定权

股东主权原则, 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根据各国公司法的基本规定, 股东大会是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最高权力机关, 而董事会则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对股东会负责。公司收购和反收购涉及公司重大财产和债务的变动, 与股东的利益息息相关, 所以股东大会应当具有毒丸计划的决策权。而董事会则可经股东大会授权聘用毒丸计划制定者、提议计划实施、制定具体方案, 但这些权利必须以股东会的决策为基础。

(2) 股东无法监督董事为董事滥用权利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随着股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股权逐渐分散, 股东大会空壳化成为世界性倾向。股东不作为, 难以监督董事是否忠实履行义务。这就为董事会滥用决策管理权提供了可能。在此情况下, 把毒丸计划的决策权交给董事会, 难保董事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接受恶意收购。

(3) 董事不仅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 也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当恶意收购发生, 董事与股东往往处于严重的利益冲突中。一旦收购成功, 董事将要蒙受两种利益损失:一, 长期为一家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的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经验、能力等人力资本元素都是与被服务的公司高度匹配的, 在公司兼并后他们将面临失业或降薪的风险;二, 权力、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威望等非现金利益。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加之股东监管的漏洞, 董事极可能滥用设置毒丸的权力, 不惜牺牲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四、我国关于毒丸计划决策权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法律对毒丸计划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分别能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公司法》中找到相关的适用规则。2014年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8条对目标公司反收购时董事的义务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被收购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应当公平对待收购本公司的所有收购人。被收购公司董事会针对收购所做出的决策及采取的措施, 应当有利于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 不得滥用职权对收购设置不适当的障碍, 不得利用公司资源向收购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 不得损害公司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2]第33条对被收购目标公司的反收购措施进行限定:“收购人作出提示性公告后至要约收购完成前, 被收购公司除继续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或者执行股东大会已经作出的决议外, 未经股东大会批准, 被收购公司董事会不得通过处置公司资产、对外投资、调整公司主要业务、担保、贷款等方式, 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或者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

虽然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没有其他涉及毒丸计划的内容, 但在上述两条款依然能找到毒丸计划在我国适用与否的判断依据。首先, 第8条赋予了目标公司董事会在不损害公司及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况下针对收购作出决策及采取措施的权利。可理解为董事会在其管理职责内对反收购措施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其次, 虽然第33条在限制董事会权力的同时, 赋予股东大会相应权力, 但对董事会能否实施类似毒丸计划等措施的决定的问题并未提及。出于现实考虑, 该条款将反收购措施的大部分决策权给予股东大会。

另外, 根据我国《公司法》对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职权划分, 反收购措施中有关发行新股、债券、股份回购、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等事项的决策必须提交股东大会批准。据此可推定, 股东大会拥有毒丸计划的决策权。

因此, 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法律框架下, 将设置毒丸计划的决定权交给上市公司董事会尚不具备可行条件。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董事会在设置毒丸计划的过程中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董事会仍可行使提议权等权利。

五、毒丸计划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分析

在美国, 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的司法系统及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了毒丸计划发挥积极作用。而当前我国设置毒丸计划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尚不完善, 类似新浪运用毒丸计划进行反收购防御的案件在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具备适用的条件。

从公司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关系分析, 董事会的权利来自股东大会。而毒丸计划的设置涉及公司重大财产和股权的变动, 与股东利益息息相关。因此, 新浪董事会无权设置毒丸计划, 决策权在股东大会。

我国毒丸计划的决策权基本上采用英国“股东大会决定模式”, 即决策权赋予股东大会。但同时考虑股东与董事的权利分配, 在确保董事会履行“忠实义务”的前提下, 可为董事会预留部分的采取毒丸计划的权利。董事会既可建议股东在制订公司章程时, 置入反收购条款, 吓阻潜在的敌意收购者;也可在恶意收购发生后, 建议股东是否采取毒丸计划或其他反收购措施。总之, 在推出反收购措施时, 对措施的最终决定权应赋予股东大会, 但董事会享有对股东大会提出方案的权利建议权。

参考文献

[1]齐欣.黑白骑士的较量——十二大国际通行的反收购策略[J].首席财务官, 2005, (10) :54-57.

篇4:万科缘何不用毒丸计划?

继爱康国宾抛出毒丸计划回击江苏三友恶意收购之后,近日房地产板块重量级上市公司万科面对宝能系咄咄逼人的大举收购,董事长王石公开声称不欢迎“野蛮人”前海人寿,或启动毒丸计划。从中国的法制环境来看,尽管不禁止包括毒丸计划在内的反收购措施的施行,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出台专门的反收购立法,对于反收购措施的决策、审查、实施、目标公司中小股东保护等均缺乏制度依据。

在本次万科控制权争夺大战中,万科的主动作为来得相对迟缓。直到2015年12月21日,公司才正式发布公告:正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而万科的股票也是直到当日下午13:00才正式在二级市场停牌。与此同时,万科的投资者们却只能坐山观虎斗。虽然后来的情况显示,万科并未选择毒丸计划作为本次反收购的核心措施,但控制权风波不仅仅给投资者,而且给监管当局甚至法院撂下沉重的话题:毒丸计划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行得通吗?在毒丸计划的制定、启动等各个环节,投资者们有发言权吗?

有可能性,缺可行性

1982年,美国著名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 Lipton)发明的毒丸计划(poison pill)目前已成为美国被运用最多的反收购措施之一。毒丸计划实际上就是一种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该计划首先由目标公司设置一个毒丸触发点,当恶意收购人持有目标公司股票达到触发点时,毒丸计划正式生效。所有目标公司股东均有权以之前设定的低价购买(或者以其持有的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转换)目标公司新发行的股份。从而导致恶意收购人一方面是其股权被大量稀释,另一方面是其继续收购将支付更大的成本,最终达到抵御恶意收购之目的。从我国现行法律环境来看,毒丸计划的实施具有可能性,却缺乏可行性。

从可能性来看,现行上市公司并购法律体系主要由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两部基本法律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收购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产重组办法》”)、《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并购规则》”)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战投办法》”)等相关规定构成。首先,作为我国目前直接对反收购措施进行规制的《收购办法》,其2006年、2008年以及2014 年修订版本均否认了2002年版本中第33 条关于收购人在做出提示性公告后,目标公司董事会除可以继续执行已经订立的合同或者股东大会已经做出的决议外,禁止董事会对发行股份和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修改公司章程提议权之规定。从而至少为毒丸计划的实施预留了法律空间。其次,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和2014年中国证监会出台的《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均对优先股等特殊股份发行制度予以认可,为毒丸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从可行性来看,毒丸计划这种反收购措施在目前中国还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在目前的发行制度之下,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的核准,即便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也不例外。这个过程本身可能影响反收购措施的实施效果。其次,不论是普通股,还是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优先股,由于直接涉及股东持有股权比例的变动和公司整体股权结构以及注册资本的变化,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的规定,必须经过公司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而股东大会的召集、召开会经历较长的周期,这可能会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再次,2006年《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10条、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第11条均明确限定了发行新股募集资金的使用用途,而显然,目标公司采取反收购措施不属于法定的资金使用用途之列。此外,从2014 年《收购办法》第33条来看,采取反收购措施应由股东大会决议,但根据《公司法》的决议要求,在恶意收购人已持有目标公司大量股份的前提下很难做出决议。比如本次宝能系持有万科的股份比例一度高达30%,如果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决议通过概率极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股发行事项可能对原股东构成关联交易,根据《公司法》,万科的这部分股东必须予以回避,这更增加了反收购决议通过的难度。

立法完善投资者保护

万科与宝能的控制权激烈大战背后,无数的投资者们是被动的,他们没有话语权,只能静候战争的结果。他们甚至无法选择退出,因为二级市场上股票一度长时间停牌,所幸的是本次万科的股票走势强劲。我国并没有一部统一的《反收购法》,相关规定中也未全面对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运用做出系统性的规制,这对目标公司投资者的保护是相当不利的。立法的完善需从多方面展开。

首先,设立我国的毒丸计划决策模式。在毒丸计划被最广泛运用的美国,采用的是管理层决定模式,即由公司董事会决定是否采取毒丸计划进行反收购。而日本则是授予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予以决定,采取以股东大会决策主义为核心,兼以目标公司管理层决策主义为补充的决策模式。根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我国《公司法》有关公司治理的立法模式以及我国现行《收购办法》的相关立法来看,我国是比较适合借鉴日本模式的。在该模式下,毒丸计划的实施高度依赖于目标公司股东的意志,对投资者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明确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毒丸计划的监管权。一是对毒丸计划实质规则的审查标准制定权。根据《证券法》第179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有“依法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并依法行使审批或者核准权”。借此,中国证监会可以基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保护的立场,制定毒丸计划是否合法的认定标准并予以审查。二是对上市公司毒丸计划的备案管理。上市公司通过决议以后,除完成信息披露义务以外,必须按规定报监管部门备案,并接受监督。三是对上市公司毒丸计划进行期限管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实施期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期限过长或者无限期实施毒丸计划,对上市公司自身的价值以及股东权益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都是不利的。

篇5:银翘解毒丸说明书

【拼音全码】yinqiaojieduwan

【主要成份】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辅料为甘草炭。

【性状】银翘解毒丸为包衣浓缩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芳香,味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规格型号】32s*2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丸,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银翘解毒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铝塑泡罩包装。2×32丸/板/盒。

【有效期】48月

【执行标准】WS3-B-2782-97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0020599

【生产企业】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

篇6:牛黄解毒丸说明书

【拼音全码】NiuHuangJieDuWan

【主要成份】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苓、桔梗、冰片、甘草。

【性状】牛黄解毒丸为棕黄色的水蜜丸;有冰片香气,味微甜而后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喉咙痛痒,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规格型号】2g*10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2g),一日2次~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牛黄解毒丸不宜久服。2、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3、牛黄解毒丸不可整丸吞服。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它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药师或医师。

【贮藏】密封,防潮。

【包装】10袋/盒。

【有效期】48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版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280

【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篇7:喉痛解毒丸说明书

【拼音全码】HouTongJieDuWan(ZhongLian)

【主要成份】牛黄冰片雄黄蟾酥青黛山豆根百草霜。

【性状】喉痛解毒丸(中联)为墨色光亮的水丸;气香,味苦、微有麻舌感。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喉痹乳蛾,疔疖肿毒以及口舌生疮。

【规格型号】60s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5~10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60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781

【生产企业】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篇8:会计“毒丸”信息失真

编辑出版:财会通讯杂志社

学术顾问

葛家澍郭道扬王松年赵纯均

名名誉誉顾顾问问

王王文文元元毛毛伯伯林林成成圣圣树树闵闵庆庆全全张张以以宽宽谷谷祺祺易易庭庭源源徐徐政政旦旦常常勋勋吴吴水水澎澎裘裘宗宗舜舜管管锦锦康康汤汤云云为为

特特约约编编审审

王王化化成成王王永永海海王王光光远远毛毛付付根根孙孙铮铮汤汤谷谷良良刘刘峰峰刘刘永永泽泽刘刘明明辉辉何何顺顺文文曲曲晓晓辉辉陈陈汉汉文文陈陈建建明明陈陈毓毓圭圭陈陈箭箭深深陈陈信信元元陆陆正正飞飞陆陆德德明明杨杨雄雄胜胜秦秦荣荣生生罗罗飞飞胡胡玉玉明明耿耿建建新新黄黄世世忠忠谢谢德德仁仁蔡春魏明海

编编委委会会主主任任::马马建建中中

编编委委会会委委员员::陈陈昆昆满满杜杜建建国国高高文文娇娇李李佐佐祥祥社社长长//执执行行主主编编::程程瑞瑞川川

副副社社长长::冯冯先先佑佑社社长长助助理理::丰丰福福生生主主编编助助理理::刘刘启启明明

国国内内总总发发行行::武武汉汉市市邮邮局局

国国内内订订阅阅::全全国国各各地地邮邮局局邮邮发发代代号号::3388——119911

国国外外总总发发行行::中中国国国国际际图图书书贸贸易易总总公公司司

国国外外代代号号::44666644MM

国国际际刊刊号号::IISSSSNN11000022——88007722国国内内刊刊号号::CCNN4422——11110033//FF

地地址址::武武汉汉市市武武昌昌紫紫阳阳东东路路2211号号邮邮编编::443300007700

发发行行电电话话:: ( (002277) ) 8877227755001133

传传真真:: ( (002277) ) 8877227755119900

广告告经经营营许许可可证证::44220011000044000000557700

印印刷刷::湖湖北北日日报报楚楚天天印印务务公公司司全全年年定定价价::8844..0000元元

收收款款单单位位::财财会会通通讯讯编编辑辑部部

开开户户银银行行::建建行行武武汉汉市市省省直直支支行行

账账号号::44220000 11886688 66008800 55000011 11117700

作单位:湖湖北北省省粮粮油油食食品品进进出出口口 ( (集集团团) ) 公公司司

中中国国会会计计视视野野 ( (wwwwww..eessnnaaii..ccoomm)

在我国会计法颁布实施22周年之际, 被称为“中国证券民事赔偿第一案”的东方电子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尘埃落定。经过庭前谈话和质证, 作为被告的公司及其董事长对投资者的索赔表示没有异议, 并与部分投资者达成和解。绝大部分类似案件以这种方式结案, 调解撤诉率达99%。在开庭前和解, 避免了开庭的繁杂程序, 对于原被告双方可谓大团圆式结局。

这不过是会计造假信息失真“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深”的沧海一栗。据证监会的不完全统计, 目前仅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案例便有50余起。一次次会计信息失真案例, 如消解不了的毒丸腐蚀着上市或非上市公司前途、投资者利益, 辱及会计业界“铁算盘”的清誉和形象。

直接受到伤害的是使用会计信息的投资自然人或法人, 虽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要求追回相关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差额损失、佣金损失、印花税损失、利息损失的损失。而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民事赔偿诉讼, 投资者需要巨大的耐心和精力投入。即使在法院判决胜诉之后, 还要面对执行难的痛苦。这也就使得投资者无奈地选择和解, 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而失真信息的制造者“收益”与“投入”之差显而易见:以东方电子为例, 其当年的财务造假获利超过10亿元, 受到的处罚是几名相关责任人的刑事判罚和对近7000名股民4.42亿元的民事赔偿;在备受关注的杭萧钢构案中, 除相关内幕交易者另案处理外, 因虚假陈述遭到的处罚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共被处以110万元罚款……于是“失真毒丸”成为“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腐乳。反观国外市场, 在美国安然造假案中, 违规高管锒铛入狱, 一名丑闻主角在宣布判决结果之前因病离世才未受牢狱之苦, 另一位主角则基本上会在狱中度过余生;安然事件还导致有着近百年执业历史的全球第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倒闭。处罚力度之大令造假者望而却步。

当法律法规角度讨论信息失真甚嚣尘上之时, 理论界一位专家向本刊提出另一角度的解释:会计作假导致信息失真的原因表面上是会计利润确认与计量理论和方法存在着先天性缺陷, 其实质是现实中不恰当地运用了利润指标, 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一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作用的必然结果。

自从会计提出了利润的概念, 这一指标很快就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尤其是在证券市场, 人们对会计利润指标的迷信达到了顶峰。传统的会计, 其利润计量只局限于提供一个短期利润, 对长期利润指标未作应有的反映, 从而误导了经济与管理。为此, 必须对会计利润确认与计量的目标进行再认识。

但人们似乎已认同了会计利润的真实性, 从未考虑“会计利润最大化”是不是有实在意义。会计利润只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结果, 尽管有严格的准则规范, 但弹性仍然很大。会计利润的真实性其实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更无严格的标准, 现实中往往存在很大的虚假风险, 因为有些人会利用这种弹性和会计处理的可选择性恶意地操纵“利润”, 使会计利润指标成为公司可以随心所欲地报出的一个数字。

为此, 拓展会计利润处理的视野, 把长期利润纳入会计利润核算的范围, 是建立会计利润确认与计量系统自我约束机制的一种尝试, 也应成为会计界今后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这样, 会计提供的利润指标是短期利润与长期利润的统一, 从而赋予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大化以完整的含义, 达到正确引导和控制经济管理行为的目的。

篇9:毒丸计划对股东价值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毒丸计划 股东价值 股东利益假说 管理者保护假说

一、引言

毒丸计划是反对恶意收购的股东权益计划,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1982年发明的,于1985年在美国的特拉华州法院被判决合法化。毒丸计划最早起源于股东认股权证计划,当上市公司面临收购威胁时,其董事会启动“股东权利计划”,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通过股本结构重组,降低收购方的持股比例或表决权比例,或增加收购成本以减低公司对收购人的吸引力,达到反收购的效果。

毒丸计划与反并购紧密相关,是很好的事前防御准备。它有助于抑制敌意收购,在公司内部多种防御策略选择中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许多有一定远期前景的公司出现暂时性股价暴跌,则这些公司极易成为被收购目标。作为防御性条款,正常情况下,毒丸计划体现不出其存在价值。但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或恶意收购者收集公司股票超过了预定比例时,“毒丸”的作用就立刻显现出来。

二、理论假说

毒丸计划对股东价值的影响是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的。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的管理者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管理着公司的资源却不能获得经营活动来带的利润,所以管理者在决策时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会忽视股东的利益,除非通过监督和激励将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联合。为了减少代理问题产生了很多公司的治理机制,其中之一就是公司控制权的变动。如果管理者无法胜任岗位或者不能有效管理好企业,那么根据市场机制将会被新的管理者所替代。

目前,基于代理理论,有两种观点试图解释毒丸计划与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毒丸计划会使股东受益,被称为“股东利益假说”。另一种观点认为毒丸计划使股东利益受损,被称为“管理者保护假说”。

(一)股东利益假说

股东利益假说认为,采用毒丸计划将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的影響,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毒丸计划为管理者提供了对收购的否决权,使管理者能够代替股东与收购方讨价还价。面对收购报价时,公司的股东可能有不同的利益追求,很难统一与收购方谈判,当存在反收购防御性策略时,管理者能与被收购方进行协商,为股东争取更大利益。因为毒丸计划的存在,潜在的收购方会提供额外的经济利益,导致更高的收购价格。

2.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毒丸计划的存在会激励管理者选择对公司有利但是项目周期较长的投资。当公司存在被收购的威胁时,管理者往往牺牲公司的长远利益而追求当期利润的最大化,最终损害股东利益。当存在毒丸计划的保护时,管理者会更愿意进行长期投资比如增加研发开支等决策来增加股东价值。

3.采取毒丸计划能够为现任管理者创造一个长远而稳定的工作合同,鼓励管理者努力提高管理特定公司的能力。如果没有毒丸计划对管理者职位的保护,管理者不会加强这些仅用于该公司的特定技能,因为这一技能在其他公司并不适用。采用毒丸计划这一反收购的防御策略能够激励管理者提高自身技能,最终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

(二)管理者保护假说

管理者保护假说认为,毒丸计划会保护管理者职位而损害股东利益。一方面是因为它使管理者免受市场的控制,即使管理者没有履行好管理职责,也不会有被替换的风险。毒丸计划的存在减少恶意收购的可能,但是管理者也可能因此而逃脱不称职、自私自利等行为带来的后果。

另一方面,当存在管理者保护后,管理者会倾向于厌恶风险,拒绝风险大的项目,不再追求公司短期盈利的增长,虽然从长期来看能够增加公司价值。

此外,毒丸计划会同时损害小股东和大股东的利益。对于持股比例较低股东,毒丸计划的存在减小了小股东手中的股票价值,并且这些股票被高价收购的可能性被降低,但是这些投资者又无法直接监督管理者行为,这最终都将使小股东权益受损。对于持股比例较高的股东,比如机构投资者,他们在二级市场很难将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直接卖出,因为大量抛售股票会引起股价下跌,因此,当公司采取毒丸计划后,这些投资者失去了被收购这一退出途径,最终也将损害其权益。

三、发展趋势

2001年以来,毒丸计划作为反收购的防御策略正在越来越少的被使用,据统计,使用毒丸计划的公司的比例从85%下降到32%,到2007年,约有182家公司将会撤销他们的毒丸计划,它们有的通过决议不再更新毒丸计划,或者是因为被收购或破产而终止。很多因素使公司重新考虑是否使用毒丸计划。

第一,毒丸计划受到了股东中的激进分子的强烈反对,在过去几年,毒丸计划常常受到激进分子们的攻击,许多公司为了回应这些激进分子提出的反对提案而不再继续施行毒丸计划,比如2003年就有多达99份提案反对毒丸计划。

第二,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公司开始重新审视毒丸计划的作用,随着公司股价的巨幅下跌,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和投机取巧的竞争对手共同推动了对公众公司的恶意收购,公司迫于财务压力不得不接受被收购的命运。

第三,代理权的争夺可能导致董事会在批准毒丸计划时很难有统一的意见,虽然毒丸计划不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的批准,董事会可以决定,但是随着代理权争夺事件的增加,毒丸计划可能被用来对付董事会里的异议者,限制反对票,这导致公司不得不重新考虑毒丸计划的实施。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毒丸计划对股东价值的影响目前存在两个假说,股东利益假说认为毒丸计划会提高管理者的人力资本投入、重视长远投资、为股东争取高溢价,最终会增加股东价值;管理者保护假说认为毒丸计划会保护管理者免受被替换的威胁、阻碍市场的有效性、使管理者厌恶风险,最终减少股东价值。

我们认为未来仍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探索:第一,继续寻找其他影响使用毒丸计划的因素,比如来自同类公司的影响、来自债权人的压力、公司规模的大小等等。第二,研究毒丸计划是否对公司的长期投资有利,实施更多长期投资的公司是否更愿意采取毒丸计划来保证管理者关注公司的长远利益。第三,对于特定行业的研究,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毒丸计划的使用也不同,比如并购市场不太活跃的银行业。第四,研究毒丸计划与市场状况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并购不活跃的市场,毒丸计划的使用可能较少,而并购活跃的市场往往伴随较高的收购溢价,管理者为了获得持有的股份的溢价也可能放弃毒丸计划。

上一篇:危墙改造申请报告下一篇:2016—2017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