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拒腐防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024-05-18

新形势下拒腐防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精选2篇)

篇1:新形势下拒腐防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拒腐防变会议上的讲话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站在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前沿哨所,站在抵制各种~和侵袭第一线。因而,能不能取信于民,充分发挥人民民主专政坚强柱石的作用,关健在于能不能拒腐防变。坚持反~斗争始终应当摆在公安队伍建设突出重要的位置。~现象已对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它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准则,阻碍了执法公正,破坏了法律的尊严,影响了社会稳定,败坏了社会风气,如不坚决克服势必要动摇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根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公安机关的广大民警自觉地提高自身素养,恪尽职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支持。这是主流。在我们人民警察队伍中,确实有一些人成了社会主义大夏的蛀虫,有的已滑到被绳之以法的严重程度。公安队伍中的~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危害很大。它使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权力遭到严重扭曲,授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以口实,割裂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亵渎了党的宗旨,削弱了对敌专政的力度。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我们每一名人民警官都要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为此:第一,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用权为公,还是以权谋私,是衡量“公仆”优劣的重要樗。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把权力用来谋私,无论是为个人,还是为小团体,都是~行为,都与党的根本宗旨相违背。忘掉自己公仆身份的人民警察,终会走向岐途。第二,自觉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木先配而后虫生”。每一名人民警官都要努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要有高尚的情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慎独谨严,一尘不染,构筑坚固的抵御堤防,谨防蝼蚁之穴;要牢记防微杜渐,不因恶小而为之。吃喝玩乐使人消沉,酒色财气使人堕落,这是不少落水之人的前秦曲。“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正其身。”我们既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革命精神,严于律已,又要从那此身败名裂者身上吸取教训,警惕重蹈覆撤。第三,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监督是防止~的有力客观条件。认为自己的权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是一种腐配的封建特权思想,不受监督权力必将导致~,好的干部如果没有经常性的监督约束也可能变坏。一些人走入邪道,就是在荣誉和权力面前,自我恶性膨胀,忘乎所以,把群众和组织的监督置之度外,肆无忌惮,胡作非为,倒头来没有不身败名裂的。因此,每一名警官都应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消除特权思想,摆正个人与组织,“公仆”与“主人”的位置,这样就能做到少犯或不犯错误。

篇2:新形势下拒腐防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65年前,毛泽东用这样的比喻,形象描绘了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5年后,中国共产党在谋划“十二五”蓝图时,再次深刻阐述了“种子”和“土地”的紧密关系。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鱼和水,血与肉,种子同土地,对于党和群众的关系,不同的比喻表达的是同一个深刻道理: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能不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牢固树立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

“党员干部真心为民,群众就会民心向党。”这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的“群众观”。他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了30年,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利益,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解难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农民出身的他经常说:“农民群众是伟大的、智慧的。”正是他善于向群众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很多被称为“刁民”和“钉子户”的人,在他的感召下,都发自内心地对共产党竖起了大拇指。

“有人说基层干部全靠一张嘴,在我看来,群众工作要捧出一颗心。”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公安局政委交巴这样解释群众工作。他说,“只要真心实意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没有什么障碍不能沟通,没有什么纠纷平息不下来。”

从警35年的群众工作经验,使他认为,群众工作功夫在“事”外:如果群众感觉你是他的朋友,就信你的,你若说自己是警察、是多大的“官”,群众未必认。

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只能归于人民并造福人民。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蔡长水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

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坚持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进一步深化,群众工作才能进一步深入。

站稳群众立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工作取得新进步。

同时,中国社会结构加速调整,利益格局日益多元,思想观念剧烈变化。群众工作产生了不少新情况,面临不少新挑战,出现一些新问题。不少党员干部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

“基层群众工作难,但把群众当亲人并不难。”全国道德模范、原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巡视员吴天祥,谈起自己做群众工作的体会时说,“要促进社会和谐,除了谋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外,关键还要把维护群众权益放在第一位。”

尽管已经退休好几年了,吴天祥仍然坚持每天上班、每天接待上访群众。近30多年来,他9次参加义务献血,4次跳入长江救人,先后照顾过26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识了300多个“穷亲戚”,为许许多多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原局长张云泉,和吴天祥有着同样的观点:“当前一些地方的群众工作难做,核心问题是一些干部将自己和群众对立起来,认为满足了群众的要求,就会触及部门和自己的利益。”

在号称“机关第一难”的信访工作岗位上,张云泉整整工作了26年,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为了群众,就会得到群众拥护;依靠群众,就会拥有无穷动力。

涉及2000多户居民的红椿巷旧城改造区域,是浙江省东阳市中心仅剩的一处棚户区,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多年却动不了。“为什么反对?因为十拆九不公,我们老百姓怕吃亏。”75岁的居民徐理纲说。

工作小组进街入户听取意见,按照群众意见修改了拆迁安置方案,并在报纸公示,公证机构、社会各界组成监督小组全程参与„„政府把政策大权交给拆迁户民主商议,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维护。于是,搁浅了十年的动迁工作短短90天内完成。

民生问题大于天。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教医保,从生态环境到社会稳定,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创新工作方法———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总结运用成功

经验并不断创新,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1月9日,76岁的菜农张会全在河南郑州街头卖菜时,被执法的城管掀了菜摊,还挨了打。这一事件被媒体报道后“激起了千层浪”。

几天之后,打人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虽被停职,但由此事引发的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讨论却没有停止。

同样是面对摊贩占道经营的城市管理难题,贵阳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对集中、规范设置临时摊区,为摊贩保留在城市的生存空间,城管执法人员由以前的“围追堵截”变成为摊贩搞好服务。

“占道经营的摊贩主要由困难群体构成,他们靠摆摊维持全家生计,普通市民也有寻找便宜、便利的摊点消费的需求。”贵阳市城管局局长莫惹说,创新管理方式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些群众工作方式逐渐“失灵”,用基层干部的话说,就是“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

“处理社会转型期的新矛盾,各级干部既要认真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从事多年干群关系研究的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郝宪印说。

近年来,上海市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柏万青成了大名人,虽然无官无职,却是万人追捧的“老娘舅”,调解纠纷一言九鼎。在网上,“柏阿姨”同样名气不小:找她排忧解难的微博“粉丝”将近万人,她成了网上“微博调解员”。

一些政府管理部门也开始利用网络等新兴技术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在广东,省公安厅及全省21个地市公安局网上微博互相链接,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微博群,传达群众呼声,反映社情民意。在北京,市公安局同步开通“平安北京”官方博客、微博与播客,构成三位一体的网络公共关系平台„„

构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让制度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强保障

12月15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次征求公开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全文,征求公众意见。根据意见稿,行政强制拆迁将取消。这一旨在从制度层面解决拆迁产生问题的规定,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和城市各项建设的推进,土地及其上面房屋的征收补偿等,社会各界关注。而其中产生的暴力拆迁,以及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极端对抗等,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房屋的征收、补偿是原来拆迁制度的核心问题。把拆迁的目的搞清楚,把补偿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制定这一条例,将为处理类似棘手难题、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这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也是群众工作制度性保障的体现。

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近年来,各地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制度性探求不断推进。

2007年4月,海南省万宁市选择山根镇横山村试点推行镇三套班子党员成员联系镇党代会代表、镇党代会代表联系村党员、村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为增强工作实效,紧接着配套推出“三问”制度,即党员问群众、支书问党员、支委问流动党员。针对解决“问”出来的问题,又推出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每2人帮扶1个镇、每人帮扶1个村和1名特困党员或群众,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万单位帮扶1个村和若干名特困党员或群众,每1名副科级干部及每4名党员各帮扶1个贫困户的“三帮”制度,从而形成“三联三问三帮”联动工作机制。2007年9月,万宁市在全市推广这一制度。

河北保定在全市乡村建立群众工作站,将群众反映的问题逐级向上汇报并协调解决,为他们表达利益诉求畅通渠道。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东西。许多专家建议,做好群众工作建立起制度保障,既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把基层创造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又要紧密结合实际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信访制度、党和政府驻澳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等,使群众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活力、更富成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就一定会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怎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上一篇:创建国家级景区新规下一篇:经典美文:人生总是充满了无数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