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审题说理能力提升教案

2024-04-29

议论文审题说理能力提升教案(精选6篇)

篇1:议论文审题说理能力提升教案

议论文审题、说理能力提升教案

王小静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再次审读原作文题,解决本次作文审题中存在的片面把握材料意旨的问题。

2、通过一次作文导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时如何做到全面把握材料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说理过程中如何做到紧扣观点,不偏不倚。教学过程: 导入:

上周,同学们经过一番细心审题、构思,奋笔行文之后,交给我一扎沉甸甸的作文稿。我拜读完同学们的大作,很有感触,今天是我们一起来谈收获和不足的时候了。作家艾芜说:“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上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艾芜先生这句话谈到了,要从别人的角度去冷静地修改自己的文章,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们就着本次作文题,一起来审读题意,探讨写法,并尝试修改自己的文章,使我们的作文能再上升一个层次。

一、文题回放,审清题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在陕西宝鸡上大一的贵州女孩王艳,今年年初不幸突患重病。为了拯救这个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宝鸡市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募集善款。经过数月的治疗,王艳转危为安。昨日,王艳家人再次来到宝鸡,将剩下的12万元爱心善款退还公益组织,让爱的力量延续,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材料二:18岁白血病女孩黄某向微信公众号“白血病公益救助会”求助,对方利用她的信息发文筹款后却将大部分善款卷走。事后调查发现,该“救助会”实为一家空壳公司。近些年,类似的个人求助骗捐事件频频上演,且形式多样,令网友们防不胜防。

你怎样看待王艳家人和求助骗捐的做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不少于800字。

1、问:这个作文题的最佳立意是什么?下面是一些同学的立意,大家说说看合适不合适。

① 要多做善事献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们。②莫让利益泯灭良心。

③严厉指责社会上某些人缺乏诚信道德,为一点小钱、一些私欲而损害他人利益。

④勿利用他人的善心。

⑤求助捐款要到正规的慈善机构去申请。

师:上述立意都只是说到某一则材料,而没有兼顾两则材料,这样的立意是偏题的。

2、指点审题方法,明确立意。

试想,命题人为什么要把两个材料放在一起命题,而不是选其中一则材料呢?对于多则材料的作文题,审题立意时我们该怎么做?作文审题一定要整体把握材料,分析多则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结合异同点来拟写观点,这才是最佳立意。

①两则材料的共同点:都是谈对待“爱心”的,②两则材料的不同点:

材料一:受捐者王艳病好后,退还善款,让爱的力量延续(正)材料二:救助会借善骗捐,让欺骗爱心(反)

③两则材料的现象实质及结果:一是接受善,发扬光大善;一是利用善,伤害爱心。

因此,最佳立意是:要善待爱心。观点句可以拟写为:

①善待“爱心”,让爱的力量在文明的国度里延续。②诚信受捐,还“爱心”一片圣洁的天空。

二、就事说理,说出事件本质

同学们,我们明确立意后,在“就事说理”的过程中就要做到时时回应指令去说理,而最重要的说理就是能一语中的,说出事件背后的本质。点评材料要由表及里,说出材料中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来,不能只简单的说谁对谁不对。

1、投影一则学生写的说理片段,让大家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请大家说说下面某位同学的说理文段的优点和不足。

近日,贵州女孩王艳突患重病,为拯救她,宝鸡市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募集善款的新闻,与另一则关于18岁白血病女孩黄某向微信公众号“白血病公益救助会”求助时,该“救助会”利用黄某信息将筹集的钱卷走的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对此,我认为王艳一家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反之,求助骗捐是不妥的,应被社会打击才对。

为了拯救这样一个患病的女大学生,宝鸡市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这是在别人有难时给予人道的帮助,同时对自己也会有相应的反映,宝鸡市人们的爱心可以让人们觉得更加温暖,爱心人士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求助骗捐是有些人利用了人们的爱心,让爱心变成了他们的私利。近年来,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我们应注意,在将爱心给予他人时,切记不要让那么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我们的爱心。

学生七嘴八舌发表意见。

师:这位同学的作文有二处不妥。

一、对原材料的转述语言不够简洁,且概括材料的角度不符合题目的指令要求。材料中说“你怎样看待王艳家人和求助骗捐的做法?”是要求我们从这个角度说理,那我们也应从“王艳家人和救助会骗捐的做法”这一点上概括材料。概括材料角度不准确,其实是作者审题不明确的问题。

二、就事说理的重点偏向了“爱心人士”,明显跑题了,且说理流于表面化,还没有揭示出事件的实质性问题来。因此必须重写该说理段。老师给出的修改文是这样的:

近日,两则鲜明对比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一则是贵州女孩王艳病情好转后,家人将剩下的善款退还公益组织,以用于救助其他人;另一则是某“救助会”利用白血病女孩黄某信息筹款后,却卷走善款。对此,我认为王艳一家人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反之,求助骗捐是不妥的,应被社会打击才对。

王艳家人退还剩下的善款“让爱的力量延续”,这个关于爱心与善良的故事,正在感动着人们,让人们看到了社会浓浓的温情。王艳一家人的一个细小举动,让人们看到他们对慈善行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恩,懂得感谢,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和所倡导的。他们的举动,让人们看到了可贵的慈善“接力”。受助者将剩下的善款退还给公益组织,让慈善延续,让人们看到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给予,而是一种守望相助。传递爱心的人,也将收获爱心。

空壳救助公司的骗捐行为实质上是道德缺失的行为。打着“救助”的旗号来行骗,利用他人的善心牟私利,是诸类人精神信仰坍塌的表现。它严重伤害了急切等待救治的病人的身心,也伤害了公众的爱心,更践踏了社会诚信,它是一个社会道德毒瘤!因此我们应严惩这种行为,坚决清除这个毒瘤。

2、投影一位同学写的精彩的说理文段,让大家欣赏。

爱心募捐本是一件善事,是人们将爱的力量凝聚,以使生命能更好延续的行为,更是人们同情之心的体现。它表现出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现如今,爱心募捐仿佛成了贪念的代名词,所谓的救助会就像一个看不见底的黑洞,善款去向无人能知,结果导致想捐不敢捐的现状。同情心渐渐泯灭,所有人都冷眼看着受害者无动于衷。

试想,如果这样的社会现状长期发展下去,国家何谈和平发展?

而王艳及其家人归还善款的行为又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光,他们让大众看到了人性的希望,让那些自以为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救助会”受到一次无比沉重的打击。他们让人们的同情与信任得到了回报,真正实现了让爱延续的社会理念,激励人们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3、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文章中的某一段说理使它符合主题,提升说理的力度。(时间5分钟)

之后,请2-3位学生选读他们改好的文段或他认为文中说理比较好的文段。

三、用例说理,兼顾材料要素

在说理过程中,如果能用上恰当的事例,那么所说的现象道理更充分,更有普遍性,但怎样的事例才适合于本次作文的主题呢?老师认为用例一定要同质举例,对于本作文题来说,用例就要兼顾到献爱心与接受爱心的两者,并侧重写接受爱心的人的态度,且所用事例中要兼顾到正反两面。

1、分析学生们的用例,明得失。

师:请同学们说说,下列事例用于本次作文的主题中,是否妥当。

        ①肯德基服务员帮助残疾人进餐;

②搜狐网上媒体曝光,职业乞丐开着宝马车“上班”,年收入超30万; ③诈捐(虚报捐款数目少给钱);

④白礼芳老人省吃俭用,捐助贫困大学生; ⑤美国年轻人詹姆斯到中国支教,将爱心传递; ⑥张世平把爱带给麻风村里的每一个人; ⑦邮差陈翔把爱心邮件带到山村; ⑧郭美美非法使用善款事件;    ⑨黄晓明救助患白血病女孩; ⑩消防员郭志祥救老奶奶离开险境

⑾浙江绍兴一夫妇募捐救女,结果却被扒出开奔驰豪车戴钻戒;

很显然,上述事例中②③⑧⑾四项是符合主题的,其它的则是不妥当的,因为它们只是单方面说到“献爱心”,这是放大了“爱心”范围,已超出本次作文的主题了。

2、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贴切的说理文段供参考。

①希望工程捐助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曾多次下乡支教,到大山里给孩子们补课,帮助贫困学生。她以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让爱的力量在社会中延续。

②2006年,南京彭宇案,引发社会质疑“做好人”。但最近一项网络调查,却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调查中问道“见到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两者只能选其一时,66%的人选择扶,34%的人选不扶。这说明慈悲善良,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仍在大多数人心里。

③农民工黄某在四胞胎早产儿病情稳定后,将余下的善款退回,他说:“这些都是别人挣来的钱,不能私吞,我还有力气,欠的钱可以慢慢还,但不能拿这些钱”。质朴的话语,感动了无数网友,让大家看到了社会中更有真诚在。

④李小璐捐款后发现被骗,但她在接受采访时说:“万一是真的呢?”其夫贾乃亮更言道:“我们可能会被骗,但不能因为怕被骗而不去行善。”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而阻止我们行善的步伐,我们要践行“为爱奋斗”的精神。

⑤陈光标遇到骗捐后,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这类事件很多,但是我却不会放弃行善,不放弃爱心。我们要相信,正义的爱心绝不会屈服在社会的害虫之下。”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一次作文训练后出现的问题,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的策略。包括如何审题立意,如何由表及里的说理,如何用例说理等,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的帮助,能切实提升本次作文的说理能力,并对以后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五、课后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整篇文章。

篇2:议论文审题说理能力提升教案

如果说大作文是全局锻炼并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小作文则是从横断面的角度训练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议论文,粗浅地谈谈如何运用小作文,以点带面地切实提升学生的论证能力。

议论文的小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议论片段训练,一类为时事评论。以下就这两类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

一、议论片段训练

就这方面,笔者主要是给学生抛话题或提供材料,而后让他们按要求写小作文。笔者提供过这样的材料: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针对这则材料,笔者先请同学们思考立意。而后,让十名左右的同学说出或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立意。接下来,让学生挑出他们认为比较准确或比较好的立意,而后笔者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部分同学来谈理由,也就是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组织好课堂,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

笔者记得学生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强调个人的价值,但这个立意与本材料不大合拍,也就是说学生很容易滑入思维定势的泥潭,缺乏对概念的深挖细究。其实,本则材料可运用提炼中心法得出中心意思――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关键是如何理解做人不能“随随便便”呢?就材料来看,小学生认为盖达尔大名鼎鼎,他的包没有一样大名鼎鼎而是十分破旧就显得很不协调。可盖达尔反过来说,如果包大名鼎鼎,而人却随随便便就更不协调。这里的“随随便便”指的是没有真才实学或内在才干,配不上“大名鼎鼎”的包,有“实不副名”之感。因而,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可以是: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包装而忽视内在的才干或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徒有虚名。第一个立意要注意“过度”二字,而外在的包装包括服饰、妆容、佩戴、头衔,才干指的是才能、知识等。

在我们基本确定立意的方向后,重要的工作来了,即让学生当场完成小作文。要求是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200-350之间,时间25分钟。

以下笔者摘抄了两位学生写的议论片段:

①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包装而忽视内在的才干。现今的明星们大多将自己包装得宛若天仙,而后引领着他们的脑残粉走向时尚的巅峰。可卸下妆容、脱去装扮的她们,有几个可以底气十足地说“我有真才实学”。众多红星端坐在评委席上端出一幅“砖家”姿态,口中大放厥词,腹中却空空如也。过度的包装揭开后必当呈现赤裸裸的丑陋,这于人于己皆伤大雅。袁隆平获得响亮的声誉后依然挽起裤腿下地种田,注重内在才干的人绝不会因外在的改变而受影响,或许他认为外界给予的声誉属于过度包装,他需继续钻研探究方能不负虚名。像“杂交水稻之父”这样的大家才会得到人们弥久的尊重和敬佩,因为内在的才干是一个人褪不去的真光环。

这位同学说理议论的过程中善于联系实际加以分析,运用归纳法指出“过度包装”的丑态。两个反例后再举正例,说服力强,语言爽利,情感指向强烈。

②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徒有虚名。这句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任何年代、任何国度都是合适的。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就绝对不会是一瞬的星光,而是闪耀于人类星空的永恒之星。你是愿做阅尽人世沧桑、沉淀生命之美的哲学家还是外表惊艳、内在空虚的花瓶女?你是愿做潜心治学、知行合一的陶行知还是空喊口号、装腔作势的名校长?你是愿做饱览群书、自成气韵的钱老夫妇还是伪造学历、剽窃论文的假文人?是的,你的选择体现了你对生命的认识,对人性高劣的抉择。与其做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不如抛弃虚名,真正做到涵养性情、增长才干。让我们用心、用情、用行去追随这人类浩瀚星空最亮的星。

这位同学的小作文前后呼应,结构精当,运用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证都很有风骨和气息。尤其是他所运用的三个对比,非常典型地概括了“真才实学者”与“徒有虚名者”的特征,并通过排比发问的形式给读者心灵以震撼,而他自己的观点也在层层铺垫后自然亮相。

当然,议论片段也可以就某种论证方法加以训练,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让他们学会方法的精髓以便更好地说理议论。也可以就某种思维方法进行训练。训练的重心当在于让学生学会比较辨析,学会穷根究底,学会联想联系,学会归纳演绎,学会质疑批判,语言学会简练,学会有力,学会锤炼。

二、时事评论

就这方面,笔者主要是择选当今热点话题和关注焦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李天一事件,笔者是这样出题的:

少年强奸犯李天一终于被判刑了,10年。在判决结果未定之前,母亲梦鸽四处奔波,要求公开审理,指控酒吧人员涉嫌介绍卖淫和敲诈勒索犯罪,斥责法院疲劳审讯;父亲李双江鲜露面,精神不济,后病危住院。请就此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分析,阐述完整,字数介于200-350之间,25分钟内完成。

学生有这样一些观点,如:真正爱子当给他最好的教育;特权阶层的权利该受制约;净化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保护自身善性,为人子者当为父母负责。

这些观点有个共性就是都把李天一及父母当反面教材了,与材料的情感指向是一致的。在分享完学生写得比较好的文段后,笔者针对第一个观点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笔者认为李双江和梦鸽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他们不仅在李天一犯罪前的教育是失败的,在李天一犯罪后的教育也是失败的。他们未给孩子较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未给孩子遵法守纪的教导,他们没有对李天一渗透正确价值观与是非观的教育,他们没有教育孩子要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他们没有教育孩子要有担当精神,他们没有教育孩子要学会节制,他们自己也缺乏身体力行。触龙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爱子不该宠溺他,而应言传身教地给他最好的教育,为他的道德奠基,为他的前程铺路。

随后,笔者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跳出这事件的漩涡,背弃这段材料的情感导向,以局外人的身份重新审视这个事件:李天一终于被判10年,为何这么大快人心?儿子有案,母亲梦鸽四处奔波,为何得不到理解甚至得到辱骂?梦鸽为何指控酒吧人员涉嫌介绍卖淫和敲诈勒索犯罪,难道她全在污蔑和反咬?李双江精神不济、病危住院,这背后还有谁在给压力?

笔者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闹地议论开了。有位学生是这么说的: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既嫌贫爱富,又仇富恨贵,对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过度关注,也过分敌视了。社会上的强奸案不少,可强奸犯李天一最受瞩目。他得不到大众的宽容或换位思考,他得到的只是鄙弃与咒骂。他少年时期的优秀履历反成了被嘲笑或批判的砝码,他成功地沦为了青少年的反面教材,或许这是他唯一的“贡献”,可这贡献太伤人心了。笔者认为,我们这个社会该给二代们公平公正的标杆,用客观理性的心态去分析他们的是与非、对与错、成与败。当然,笔者不是要为犯罪违法的李天一开脱,法律是公正严明的,犯法了就必须接受惩罚与制裁。笔者只是想呼吁大众用平和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二代们,不刻意拔高或贬低,不过分推崇或贬斥。

在这一次的小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所以,笔者开始关注起一些社评文章,尤其是一些涉及公共文化、道德伦理的文章,并通过与学生共阅读的方式来嫁接思维通道,开启智慧之门。

议论文的教与学任重而道远,有方向的小作文训练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论证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必不可少,说理必不可少,思维的加深与拓宽必不可少。笔者有个顿悟,就是每次作文训练与讲评结束后,教师当给学生印发相关材料,比如解题过程、优秀片段或文章说理和思维上的亮点、相关素材和格言等,这样便于学生日后的巩固与提升,促进学生继续研磨和议论。

篇3:三“足”鼎立 提升语文审题能力

一、原因分析

(一) 学生自身的原因

1. 缺乏耐心。

不少学生缺乏耐心、细心, 拿到题目不能完整地将要求读一遍, 常常是一目十行, 粗粗浏览一遍就下笔。遇到长的题目, 往往只看前半条, 后半条直接忽略。遇到不理解的词更不会仔细思考, 大概猜测一下就动笔。

2. 惯性思维。

一类题目做多了学生会养成一种惯性思维。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 学生往往没把题目看完, 或看完了不假思索, 就按“老印象”办事。比如, 在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一类的题时, “√”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做这类题, 要求换成了划横线, 可学生会视而不见, 直接打上√。这就是思维定势了。

3. 阅读力差。

很多孩子平时不愿阅读, 也没有一定的阅读方法, 被逼着阅读也是一目十行, 往往一本书读下来, 什么也没留下。遇到考试, 也是这样匆匆一瞥, 在还没有充分思考下就匆忙动笔, 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

(二) 教师教学的原因

中年级的老师, 往往会认为学生已经不是低年级的小孩子了, 审题习惯已经养成, 无需再三令五申, 从而忽略了审题能力的熏陶和培养。尤其是作业或考试中, 当学生暴露出审题能力差时, 往往只会就“题”论“题”讲审题, 不会系统地来培养。

二、提高审题能力的策略

从三年级开始, 我就发现, 这个班学生审题能力比较差。经常上课时学得兴致很高, 课堂气氛也很好, 可做作业却错了一大片, 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每次讲评时, 我都特别注重讲题目要求, 让学生重视审题。然而一段时间下来, 情况还是不乐观。看来“马后炮”似的讲“审题”效果并不好, 学生还是对“题目要求”漫不经心, 甚至无从下手。那就从头开始教一些可行的方法吧。在实践中, 我是这样来做的:

(一) 教足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渔, 终生之用。得法者如鱼得水, 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学生开始做题不讲究方法, 盲目经行也是正常的。如果掌握了审题的方法, 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 把握规律, 举一反三, 所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平时, 我就是让学生带着这两个字去做题的———读、圈。

1. 读。

读, 就是认真读题, 在读中初步了解题目意思。我们经常会发现, 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 就急于动笔了,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 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做题时中要求学生做到“默读题目, 不漏字、不添字, 边读边想题目的意思”。力求一遍完整地读下来, 题目要求已经了然于胸。

2. 圈。

圈就是圈关键字词, 每一道题目中都有提示如何做题的关键字词, 在读题时我们要能敏锐地抓住这些关键字词, 来指导自己答题。每个题目中的关键词可能不止一个, 所以我还要求学生把关键词圈完整, 不遗漏一个重要线索。例如, 有一次测验时, 一个学生“选择正确读音”一题全部写错, 原因是他把“划去不正确的读音”看成了“划出正确读音”。我很纳闷, 明明教他圈关键词的, 怎么还会错呢?翻开他的试卷一看, 发现他是圈出了关键词的, 只是仅仅圈了个“划”, 没把“去”、“不正确”一起圈出来。可见, 仅仅教学生“圈关键词”还不够, 还要教他们圈完整。

(二) 夸足典型

在平时的作业、测验中, 我总是多用一份心, 把审题做得好 (能圈出关键词) 的同学记下来, 然后选一个庄重的场合进行全班表扬。这一小小举措给全班带来了不少正面效应。

1. 提高了被表扬者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参与、爱好某种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努力去探索事物的底蕴, 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如果能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 增强审题的愉悦感, 学生就能有不竭的动力去做好每一次的审题工作。而赞扬就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能在全班得到如此之高的肯定, 相信每个被表扬者心里都是乐开了花。这份愉悦感能促使他们更有动力地去审清每一次题, 久而久之, 会审题的好习惯也将慢慢养成。

2. 激发了其他学生的竞争心里。

小学生都是争强好胜的, 尤其在别人受到表扬而没有自己的份时, 强烈的自尊心会促使他们更努力地追赶别人的脚步, 甚至超越别人。

3. 以少带多, 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是可以“传染”的。在教室里, 常常可以看见一对同桌趴在一起交流做题心得。其中一个指着另一个的作业本, 声色俱厉地告诉他们这里应该圈这个关键词, 那里应该把那个划出来。渐渐地, 会圈关键词的学生多了, 良好的审题习惯开始在班级形成。

(三) 阅足好书

在三年级伊始, 我就注重“推销”经典名著。从有趣的《窗边的小豆豆》开始, 我领着学生一起读, 一起演, 让孩子发现阅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接着是国际大奖小说系列, 哪个学生默写连续得5次满分, 或连续三次练习得优就可以从我这获得一本小说。慢慢的, 班级里掀起了一股国际大奖小说热。他们互相传阅, 乐此不疲。见时机成熟, 我号召在班里举行小说朗读大赛, 学生可以挑选任何一段喜欢的小说段落, 在班里朗读。在朗读比赛过程中, 我引导他们要关注关键词, 朗读才能有渲染力。慢慢的学生会抓关键词了, 朗读也更有深度了。这就是语感的培养, 有了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 学生在做题时也会准确地抓住题目要点进行解答, 审题能力因此能提高。当然, 阅读的好处远不止如此, 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 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也不断提升, 在做题时能准确理解题目意思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让学生“阅足好书”我会坚持下去, 这对他们来说, 将终身受益。

任何一项举措需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再好的尝试也终将失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目的地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 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渐渐地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在今后教学中我还将三“足”鼎立, 不断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摘要: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 是获取解题信息, 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第一步。审题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 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现阶段很多小学生提笔就做题, 往往不会很仔细地去审题, 考试结束, 则懊恼不已, 怪自己“粗心”。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是不会审题造成的, 于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认为教师如果从“教足方法、赞足典型、阅足好书”这三个方面出发去训练, 小学生的语文审题能力就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篇4:以点带面 切实提升论证说理能力

议论文的小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议论片段训练,一类为时事评论。以下就这两类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

一、议论片段训练

就这方面,笔者主要是给学生抛话题或提供材料,而后让他们按要求写小作文。笔者提供过这样的材料: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针对这则材料,笔者先请同学们思考立意。而后,让十名左右的同学说出或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立意。接下来,让学生挑出他们认为比较准确或比较好的立意,而后笔者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部分同学来谈理由,也就是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组织好课堂,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

笔者记得学生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强调个人的价值,但这个立意与本材料不大合拍,也就是说学生很容易滑入思维定势的泥潭,缺乏对概念的深挖细究。其实,本则材料可运用提炼中心法得出中心意思——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关键是如何理解做人不能“随随便便”呢?就材料来看,小学生认为盖达尔大名鼎鼎,他的包没有一样大名鼎鼎而是十分破旧就显得很不协调。可盖达尔反过来说,如果包大名鼎鼎,而人却随随便便就更不协调。这里的“随随便便”指的是没有真才实学或内在才干,配不上“大名鼎鼎”的包,有“实不副名”之感。因而,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可以是: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包装而忽视内在的才干或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徒有虚名。第一个立意要注意“过度”二字,而外在的包装包括服饰、妆容、佩戴、头衔,才干指的是才能、知识等。

在我们基本确定立意的方向后,重要的工作来了,即让学生当场完成小作文。要求是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200-350之间,时间25分钟。

以下笔者摘抄了两位学生写的议论片段:

①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包装而忽视内在的才干。现今的明星们大多将自己包装得宛若天仙,而后引领着他们的脑残粉走向时尚的巅峰。可卸下妆容、脱去装扮的她们,有几个可以底气十足地说“我有真才实学”。众多红星端坐在评委席上端出一幅“砖家”姿态,口中大放厥词,腹中却空空如也。过度的包装揭开后必当呈现赤裸裸的丑陋,这于人于己皆伤大雅。袁隆平获得响亮的声誉后依然挽起裤腿下地种田,注重内在才干的人绝不会因外在的改变而受影响,或许他认为外界给予的声誉属于过度包装,他需继续钻研探究方能不负虚名。像“杂交水稻之父”这样的大家才会得到人们弥久的尊重和敬佩,因为内在的才干是一个人褪不去的真光环。

这位同学说理议论的过程中善于联系实际加以分析,运用归纳法指出“过度包装”的丑态。两个反例后再举正例,说服力强,语言爽利,情感指向强烈。

②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徒有虚名。这句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任何年代、任何国度都是合适的。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就绝对不会是一瞬的星光,而是闪耀于人类星空的永恒之星。你是愿做阅尽人世沧桑、沉淀生命之美的哲学家还是外表惊艳、内在空虚的花瓶女?你是愿做潜心治学、知行合一的陶行知还是空喊口号、装腔作势的名校长?你是愿做饱览群书、自成气韵的钱老夫妇还是伪造学历、剽窃论文的假文人?是的,你的选择体现了你对生命的认识,对人性高劣的抉择。与其做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不如抛弃虚名,真正做到涵养性情、增长才干。让我们用心、用情、用行去追随这人类浩瀚星空最亮的星。

这位同学的小作文前后呼应,结构精当,运用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证都很有风骨和气息。尤其是他所运用的三个对比,非常典型地概括了“真才实学者”与“徒有虚名者”的特征,并通过排比发问的形式给读者心灵以震撼,而他自己的观点也在层层铺垫后自然亮相。

当然,议论片段也可以就某种论证方法加以训练,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让他们学会方法的精髓以便更好地说理议论。也可以就某种思维方法进行训练。训练的重心当在于让学生学会比较辨析,学会穷根究底,学会联想联系,学会归纳演绎,学会质疑批判,语言学会简练,学会有力,学会锤炼。

二、时事评论

就这方面,笔者主要是择选当今热点话题和关注焦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李天一事件,笔者是这样出题的:

少年强奸犯李天一终于被判刑了,10年。在判决结果未定之前,母亲梦鸽四处奔波,要求公开审理,指控酒吧人员涉嫌介绍卖淫和敲诈勒索犯罪,斥责法院疲劳审讯;父亲李双江鲜露面,精神不济,后病危住院。请就此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分析,阐述完整,字数介于200-350之间,25分钟内完成。

学生有这样一些观点,如:真正爱子当给他最好的教育;特权阶层的权利该受制约;净化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保护自身善性,为人子者当为父母负责。

这些观点有个共性就是都把李天一及父母当反面教材了,与材料的情感指向是一致的。在分享完学生写得比较好的文段后,笔者针对第一个观点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笔者认为李双江和梦鸽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他们不仅在李天一犯罪前的教育是失败的,在李天一犯罪后的教育也是失败的。他们未给孩子较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未给孩子遵法守纪的教导,他们没有对李天一渗透正确价值观与是非观的教育,他们没有教育孩子要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他们没有教育孩子要有担当精神,他们没有教育孩子要学会节制,他们自己也缺乏身体力行。触龙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爱子不该宠溺他,而应言传身教地给他最好的教育,为他的道德奠基,为他的前程铺路。

随后,笔者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跳出这事件的漩涡,背弃这段材料的情感导向,以局外人的身份重新审视这个事件:李天一终于被判10年,为何这么大快人心?儿子有案,母亲梦鸽四处奔波,为何得不到理解甚至得到辱骂?梦鸽为何指控酒吧人员涉嫌介绍卖淫和敲诈勒索犯罪,难道她全在污蔑和反咬?李双江精神不济、病危住院,这背后还有谁在给压力?

笔者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热闹地议论开了。有位学生是这么说的: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既嫌贫爱富,又仇富恨贵,对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过度关注,也过分敌视了。社会上的强奸案不少,可强奸犯李天一最受瞩目。他得不到大众的宽容或换位思考,他得到的只是鄙弃与咒骂。他少年时期的优秀履历反成了被嘲笑或批判的砝码,他成功地沦为了青少年的反面教材,或许这是他唯一的“贡献”,可这贡献太伤人心了。笔者认为,我们这个社会该给二代们公平公正的标杆,用客观理性的心态去分析他们的是与非、对与错、成与败。当然,笔者不是要为犯罪违法的李天一开脱,法律是公正严明的,犯法了就必须接受惩罚与制裁。笔者只是想呼吁大众用平和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二代们,不刻意拔高或贬低,不过分推崇或贬斥。

在这一次的小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了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所以,笔者开始关注起一些社评文章,尤其是一些涉及公共文化、道德伦理的文章,并通过与学生共阅读的方式来嫁接思维通道,开启智慧之门。

议论文的教与学任重而道远,有方向的小作文训练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论证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必不可少,说理必不可少,思维的加深与拓宽必不可少。笔者有个顿悟,就是每次作文训练与讲评结束后,教师当给学生印发相关材料,比如解题过程、优秀片段或文章说理和思维上的亮点、相关素材和格言等,这样便于学生日后的巩固与提升,促进学生继续研磨和议论。

篇5:论文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有“诀窍”

——对中段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与实践

【内容摘要】

审题能力的提高,对于解答数学题来说,尤为重要。如何在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呢?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做法:

一、计算题方面培养学生有多看、多想的习惯。

二、应用题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并且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五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细读题。

2、圈画关键词。

3、复述题意。

4、变换条件。

5、逆向思考。

关键词:审题能力习惯 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从一年级学生就开始教起,怎样认真读题,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实际上这就是从小就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到了中段,培养认真审题习惯的更不容忽视,虽然学生认识的字增多了,但却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凭借着已有解题经验或大概的印象开始做题,出现不该错的错误。这倒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我们把解数学题比喻成给病人治病的话,那么“审题”相当于给病人诊断病情,“解题思路”就相当于开处方,列式计算就相当于治疗过程,解题结果相当于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如何,固然每一个过程都很重要,但是你如果连病情都诊断不准,还能谈得上对症下药嘛?还能谈得上治疗效果吗?所以,追根求源,还是“审题”不认真,对于解答数学题来说,审题尤为重要。那么在中段数学教学中怎样来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计算题和应用题两种类型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要求计算题要多看、多想,加强审题训练

1、重视计算教学中的读、看、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让学生多读多看。教材中的计算教学例题大多带有情景图或图文结合,教学时首先从情景图入手,让学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说说“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等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文字叙述和图文结合题要求学生审题时做到初读、复读和重读,学会仔细分析题目,画出重点的词句,并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题意,避免被题目的某些局部特征干扰审题的整体性,给学生留足审题的时间。(2)让学生多说。我在教学每一种计算类型时要求学生会说计算的算理和过程。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因为不懂算理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所以,学生只有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白了算理、算法和运算定律,才能便于灵活和简便运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求结果,而应不厌其烦地在计算前多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运算法则,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算里的理解而少出错误。

2、要求学生在计算中多观察、多分析.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两看、两想、再计算”。“一看”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啥数字,有几个运算符号。“二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如:508+3016÷29-156.看的结果是:有4个数字,有3 种运算,没有括号,可以断定这是一道没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再如:25×99+25看的结果:一是三个数,二是两种运算,三是有一个相同的数25,可以断定这道题应用乘法分配率简便计算,把25改写成25×1.这样就教会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分析,计算起来方法会更准确、更简便。所谓的“两想”就是:“一想”计算顺序,可采用划顺序标注法;“二想”数字特点和运算之间的联系,该用什么运算定律和法则,如:125×25×4×8,这道题是连乘,数字间的

特点是125与8的积是1000,25与4的积是100,然后1000×100=100000,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过程大大简便。有些题,还需要把数字进行分解,如:125×88就要把88分解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连除运算中如:3200÷4÷25,就要观察到25与4的积是100,所以在计算时就需要加上括号先算乘积再求商,既简便又准确。在四年级数学学习中,计算题型灵活多变,尤其是学习运算定律之后,更是易糊弄学生不知所措,所以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准确、迅速。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做题往往没有检查的好习惯,这就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检查的好处,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奖励,形成一种氛围。检查也算是一种对于审题的最后补救。

(二)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读、二圈、三述、四换、五、逆.提高审题能力。

1、加强读题训练。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正确指导学生读好题、读准题、读懂题,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就为审题和解题奠定了好的基础。读题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全班齐读,可以分组朗读,可以个别读,还可以男生、女生分别读,也可以由老师范读,阅读能力差的可以要求用手指着读。采用不同的形式读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认真地审题、解题。训练学生读题时,要把题读准,不能任意添字、减字、破字、错读,关键的字、词、句要加重语气,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从而做到认真审题,正确分析条件关系。

2、做到圈、画。圈画,是为了弄清关系。在读的过程中可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标示关键词语,“——”、“=”和“----”等都可以。明确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有几个;哪些是问题,有几个,还

应该注意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是哪些……同时还可以借用一些小帮手,例如线段图等帮助思考。例如,学校书法组有16人,美术组的人数比书法组的2倍还多7人,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多少人? 少部分学生列式为16×2+7,分析其错误是只注意了题目中“美术组的人数比书法组的2倍还多7人,”忽略了问题中“美术组和书法组一共多少人”关键词“一共”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划条件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在画线记点的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关键词语作必要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对题意进一步获得感知。再如,东村和西村合修一条780米长的水渠,东村每天修45米,西村每天修48米,已经修了8天,共修了多少米? 部分学生列式780+(45+48)×8或者780-(45+48)×8,“东村和西村合修一条780米长的水渠”其实是没有用的信息,因此在划题目有效条件时,这个“东村和西村合修一条780米长的水渠”就不用划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培养学生拨云见日的审题能力。

3、复述题意。指学生通过读题推敲后,能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复述出来,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精神。通过说,学生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争论探讨,可以去伪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巧。

4、变换条件。在指导学生审题中,教师可以灵活变通,通过一题多问、变换条件等形式引导学生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如:“同学们借阅图书,四年级借阅138本,比三年级多借阅19本,三年级借阅多少本?”教师可以提出:“哪个年级借阅的图书多?”“比三年级多借阅29本”改为“比四年级少借阅29本”,来拓宽学生思路,跳出题目研究应用题,大胆设想,不拘常规,突破思维定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逆向思考。从题目的问题出发逆向思考如何来列出综合算式,这样就能减少错误率。例如“某县城到省城的高速公路全长320千米,普通公路全长18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公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30千米/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看问题我们便知道求节省那就是要用“-”法,在“-”号前面我们应该放时间多的,减号后面放时间少的,这样就不会列错式子。如果没有从问题出发,学生很容易列错式子,题目数据多,没有理清思路就容易出错。

篇6: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审题,策略,信心,阅读,分层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 每届学生都遇到过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老师上课讲的, 学生感觉都能听得懂, 但是到了自己做练习时就不会做了;平时考试检测时, 有很多题目做不出来, 或是一做就错, 但是老师在进行试卷讲解分析时, 学生一点就通, 感觉很简单.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很苦恼, 也让我很困惑.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些疑问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有大约85%的同学通常读一遍题目, 匆匆解题, 一般不读第二遍.有68%的学生有读错题看错题的经历, 有87%的学生在老师帮助读题的情况下会感觉降低了题目的难度.经研究和分析发现, 其实解错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知识, 而是在于缺乏从试题中获取有效信息、洞察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并对获得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的技能.事实上,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学生审题不清, 做题时联系不上所学知识, 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题没有思路, 当然也就做不出题来了.审题是解题的开始, 也是解题的关键, 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目前中学生在数学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 审题意识缺乏.

较多学生解数学题习惯于拿到题就做, 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殊不知, 这样做缺少了审题这一基本环节, 解起题来常错.具体表现在书写解答过程中, 不时划去解答重做, 这样恰恰是浪费了时间, 而且导致整个解答十分零乱.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审题是语文的事, 52%的学生认为数学课没有审题的必要, 76%的学生做数学题时不是先仔细阅读题目条件, 而是先看题目结果求什么, 有85%的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心烦, 因为对题目给出的众多条件难以辨清关系.

2. 审题习惯不良.

在数学解题时大部分学生精神紧张, 就怕做不完题以致审题匆忙, 学生读题像看小说一样快速浏览, 经常跳过一些关键的字词, 甚至常常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想当然地认为题目应该是什么, 导致看错题的事经常发生.不良审题习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想当然型:不读题, 凭感觉, 认为题目就是要求. (2) 冲动型:走马观花式的读, 认为读懂了. (3) 心神不宁型:眼神处于游离状, 看不清题. (4) 不负责任型:漫不经心, 随意读题.

3. 审题思路不清.

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是散沙状的.别人提起来, 他知道;或者是遇到了了解型的填空, 他会填, 但不会链状、网络状地梳理知识, 从而造成基本知识、方法的提取困难.对知识本身的含义没有掌握而导致审题出错.

例如, 学生看到“分解因式:x2y2-y2”, 不能想起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步骤, 导致出现直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而忘记提取公因式的错误.

又如:已知: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一点, 且PE⊥AD, PF⊥AB, 垂足分别为E、F.

求证:PE=PF

看到已知条件中的菱形的对角线, 不能把和对角线有关的性质全部提取出来;或者即使想到AC平分一组对角, 但却想不到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快速解题.

二、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心理学认为,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解答的结果.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一听就会, 一做就错的现象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据此笔者认为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树立信心, 培养审题意识.

由于数学课的抽象及枯燥, 学生对数学试题望而生畏, 不敢下手, 存在心理障碍.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普遍的, 它对正确审题、解题极为不利.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 给学生以肯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审题能力有点滴进步时,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良性循环, 成功会促使更大的成功, 就像下面图标所示的那样, 成功所带来的结果及其强化性往往出乎想象.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促使学生进入良性的学习中, 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们解题的目的是巩固学到的知识, 也是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 而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说明我们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学生的回答大多是:态度不端正.我想, 也不完全是这一个原因, 我们的学生生怕审题会浪费太多的时间, 不愿意花时间去审题, 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因而没有审题的意识.针对这一点, 我在班级上经常性地举一些学生的错例, 让他们自己分析原因, 属于审题不清的, 则予以强调, 让他们意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们一定要在做题前认真审题.慢慢地, 学生们在做题时学会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做记号或圈出来, 在读题时, 很多学生也会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句子重重地读出来, 说明学生已经有这样的审题意识了.

例如:已知关于x的方程 (k-1) x2+ (2k-3) 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 x2, 求k的取值范围.

错解:根据题意, 得

所以

所以当时,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学生自主分析错误原因, 得出如下分析:

错在忽视了k-1≠0, 即k≠1, 因为当k=1时, 原方程就变为一元一次方程x-2=0, 它不可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正确答案是且k≠1.

2. 认真阅读, 培养审题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 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可见阅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读题, 才能使学生明确题意, 为进一步的思考作准备.因此,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阅读, 但是, 目前数学阅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师生是如何看待数学阅读的?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方法知道多少?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为了得到科学的结论, 笔者带着这些疑问, 对本校部分学生做了中学数学阅读情况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做了分析.

我认为数学阅读在学习中的作用

根据对“我认为数学阅读在学习中的作用”这一项的统计, 200名学生中有163名学生认为对学习有帮助, 只有13位同学认为没有帮助.这一结果充分表明, 广大数学教师和学生, 虽然没能很好地结合数学阅读的特性, 但至少心理上是认同的.教师应以此为契机, 使学生从愿意读书到会读书, 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以及从材料中发现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阅读时要强调把题目意思读懂, 分清题干与题肢, 看清题目所问的意思及范围.在读的时候要细读, 不能囫囵吞枣.要找出题中中心句、关键词.一般的题都有中心句或关键词, 平时练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或关键词.

例如:小强、小芳、小亮在郊游, 看到远处一列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后, 产生了以下对话.各位同学, 请根据他们的对话求出这列火车的长.

阅读时, 抓住“开始进入”、“完全开出”、“完全在隧道里”等语句, 通过指导学生并把题中语句的含义用画图的方法展示出来, 同时向同学提出阅读问题:两种情形下的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阅读小强的话)

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火车行驶的路程=隧道长度+火车长度”.

(阅读小芳的话)

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火车行驶的路程=隧道长度-火车长度”, 这一点的突破就是审题的关键.

3. 分层剖析, 培养审题思路.

任何概念不会孤立存在, 知识往往形成系统, 各种变化必然存在联系, 互为因果.因此, 审题时应善于把握它们之间固有的联系, 恰当地进行信息的转换.这是我们学习的难点, 教学的重点.我在这里尝试用分层剖析的方式, 来梳理数量关系, 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审题的思维过程.教会学生审题的一些规律, 有时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心中无比喜悦.

例:已知直线y=kx (k>0)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交于A (x1, y1) , B (x2, y2) 两点, 求2x1y2-7x2y1的值.

初审条件与目标:

(1) 有哪些已知条件?一个正比例函数, 一个反比例函数, 两个交点;

(2) 解题的目标是什么?求2x1y2-7x2y1的值;

(3) 能画图分析吗?可以随手画出两个函数图像的草图.

再审挖掘隐含信息:x1y1=7x2y2=4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中心对称性.

三审联系与转化:x1y2与x1y1有联系吗?

四审遗漏的条件:

(1) 考虑与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性质?回想反比例函数的中心对称性;

(2) 考虑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问题? (x1, y1) → (-x2, -y2) .

经过上述的多层剖析, 整个题目的解题思路也就清晰明了了.

三、提升学生审题能力的后继思考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实践, 笔者所教的学生数学审题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 还常常主动上网收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数学史话, 一题多解等, 对应用题也不再感到那么可怕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困惑, 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审题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

1. 恰当安排审题的时间和内容.

数学审题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审题时间和思维空间, 但审题时间太长, 会影响教学进度, 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若审题时间太短, 学生来不及思考, 审题也就流于形式, 因此,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情和学情, 合理有效地控制审题时间和进程, 以增强学生数学审题的能力.

2. 教师审题指导要适时和适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在审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提醒他们圈出重要的字词, 归纳所表示的含义, 概括出文中所含的思想方法, 读、写、说结合.适时布置一些易混易错的题目, 让学生练习, 待他们暴露出各种问题后, 再让他们阅读有关课本内容, 进行议论评判, 加深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但教师只能起示范作用, 不宜管过多的事情, 防止越俎代庖.

3. 正确处理审题与探究的关系.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主体 (学生) 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外部环境的激发下, 主动地建构对主体 (学生材料) 认识的过程.我们在审题中强调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却又出现两个不利的方面.一是强调阅读后, 学生对教学的内容缺少新鲜感, 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 看书直接获得结果, 不利于公式、定理的再发现, 学生思维活动得不到充分展开, 探索和创造力得不到培养, 但是没有课前的数学阅读, 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难以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审题和探究的关系, 以提高学生数学审题的能力.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它几乎无捷径可走, 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 才会有体会和感受, 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追求自我教育的使命还给学习者本人.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引导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参考文献

[1]精彩课堂预设与生成.教育科学出版社

[2]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给教师的建议 (修订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4]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2019新员工月工作总结下一篇:供排水系统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