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提升学生药理知识专业能力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Study,CBS)为主要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药理学深化课程,对案例选择、双语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讨,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 篇1:

关于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辨析与培训策略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学水平的保证,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更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本文首先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知识和能力界定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然后又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师资水平的培训策略。

关键词:双师型;培训

作者简介:杨梅(1969-)女,,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理学和行动导向教学法。

21世纪,知识经济出现端倪。人才资源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腾飞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为社会输送具备高水平实践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然而,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与高水平的师资密切相关。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不同,是为生产建设培养具备扎实的动手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较强的实践能力是高职人才的优势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较高水平的高职师资是关键因素。因此,高职教师的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经过文献调查发现,最早提出“双师型”概念的研究者是时任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的王义澄先生。《中国教育报》于1990年12月5日第3版刊载了他的文章《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于是,双师型教师第一次以专业概念的形式提出。随后,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普遍实践能力不够和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的问题,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虽然当前大多数都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学界对何为双师型教师即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却未达成共识。比较普遍的有三种提法。第一种来自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双师型教师(即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这种提法认为双师型教师与工程师两个职称的叠加,即双职称。第二种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此外,还有双师型教师即“双素质”的提法。笔者认为,前两者都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存在偏差,仅仅看到了双师型教师的表面素质,然而,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两种职称、两种证书的线性叠加,而是基于高職院校教学目标所决定的。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组成一开始就是非职业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高校。这种“半路出家”式的组建模式必然决定职业教师队伍的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由此可见,我国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实践能力较低和实践经历不足的问题,正可谓“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因此,本文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解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理解。从高职院校整个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来讲,整个高职院校的师资组成来自两部分。既有校内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于企业的挂职教师;既有专长于专业理论教学的,又有专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这是一种宏观的对于整个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理解。第二种从教师个体来讲,本文遵从双素养的理解。即教师同时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进行技术应用的双重素质。双证或者双职称仅仅是“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外部表征,双师型教师更重要的是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本文从教师专业结构的角度来阐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叶澜在肯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为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理念结构。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理念。双师型教师的知识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知识和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知识。与本科院校的教师相比,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更侧重于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知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总体来看,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能力、所教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较高水平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必需的基本能力,也是其优势所在。实验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实验仪器、设备、相关的实验方法等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双师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也是当前双师教师亟需提高的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能力与本科院校的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很大普通,相对而言,本科院校的教师的科研能力更加侧重基础理论研究,而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建设一线,所以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更加侧重于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科研开发的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所教专业的较强实践能力。总之,由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素养,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能力,更要具备所教专业的实践经验,能够胜任职业教育的教学。

二、双师型师资培训策略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与普通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努力为社会经济建设直接输送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要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高职院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毕业于普通高校,而且受政策、制度、经费的限制,从学校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不是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内部专职教师的培训,是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注重终身学习,不断夯实自身的双师素养。双师型教师的成熟和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能仅仅注重职前的学历教育培养。双师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要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在保证平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并有计划地去国外或者校外实践基地脱产学习,提升自己的双师素养。此外,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紧跟社会需求的应用性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刻地反映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教师如果不重视终身学习,将无法适应未来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如此,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使得先进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全方位地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才能胜任高职教育的教学。

(二)高职院校应该经常聘请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知名职业院校的专家做学术报告和讲座。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不用于于传统的高等教育象牙塔的“学科中心”模式。它要求的是以“能力定向”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的成功离不开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门人才。然而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始于80年代,起步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毕业与普通高校,缺乏双师教师的专业培训经历,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先天不足。然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除了高职院校本身要创造机会加强培养之外,而且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科研结构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专家为校内教师做学术报告,指导校内教师的实验教学、实训和实习等。聆听校外高水平专家的报告,接受校外先进单位专家的指导是快速提升双师教师实践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从校外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水平的专家身上汲取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够加快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三)高职院校应有定期与国内外先进的高职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高职院校应该定期派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到发达国家、地区进修学习为了提高全国职业学校的师资学历水平,教育部于1999年在全国确定了约10所名牌大学作为在职研究生培训基地,旨在培養一批年轻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师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支持校内教师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其他院校、科研机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提升本校师资队伍的职业教育素养。此外,高职院校也应该选派业务水平较高、有较强的敬业精神的教师到发达国家学习国外的高职教育教学经验,观摩国外的先进实验仪器,并将学到的国外高职教育的最新经验带回学校,使得国内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能与国际接轨。

(四)高职院校努力为教师创造机会,定期到校外的企业挂职训练,提升实践能力。例如在日本,日本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先去企业工作,然后才有资格转到教师岗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是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必要手段。尤其是缺乏专业实践的青年教师,更应该抓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机会,磨练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将在企业所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带回课堂,融入平常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科研项目。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必须依托社会,加强与地方企业、公司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具体说来,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实践教学,依托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参与企业和地方性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在生产一线遇到的科研难题纳入学校的科研项目,一方面可以为学校争取科研经费,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企业一线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宁.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刘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0.

责任编辑 时红兵

作者:杨梅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 篇2:

案例药理学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提升学生药理知识专业能力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 Study,CBS)为主要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药理学深化课程,对案例选择、双语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讨,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案例药理学;实践体会

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和药学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桥梁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药品营销单位、医院药房、药物研究机构等,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用药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尤为重要。如何针对药学专业设计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药理知识专业能力是药理学教学中重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好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接受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中山大学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我们针对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采用自愿报名方式,设立药理学方向的教学小班级,在完成常规“药理学”学习后,开设以“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 Study,CBS)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药理学深化课程——“药理学案例分析”。特别是针对教育国际化,以及阅读英文科技文献和书籍等能力的需求,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药理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教材和教学案例的选择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善以及与之匹配的教材建设能为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撑平台[1]。我们参照国外优秀的药理学案例教材,结合药学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编写。和医学专业学生相比,药学专业学生缺少一些医学基础课程的修读,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不够清楚,因此我们根据药学专业及其所学课程的特点对教材和讲授案例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比较贴近生活的临床病例,重点针对药物选用、药理机制分析、不良反应的内容,增加临床常用药物的现代研究进展以及新的临床用药的药理学研究知识。课程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既突出药学专业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知识,又避免过于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能让药学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和接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团队的组成和管理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火车头”,是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应用的要求很高。因此我们选用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担当这个重任。授课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并有丰富的授课经验。课程组全部成员具有海外学习与工作背景,英语应用熟练,语法规范,发音准确,具备优秀的双语教学的能力。在教学管理上,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全体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统一教学方法,改变教师各自为主的教学组织模式,强化集团式教学团队的合作模式,将团队中个体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学经验、学术与科研经历等有机结合,发挥团队的教学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整个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条件。

三、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

整个教学过程综合了“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 -Based Study,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分组协商-师生讨论-教师点评几个基本环节[2]。教学前,教师对每节课有详尽的教学设计,特别是设计教学活动要完成的任务或要解决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案例式药理教学以合适的病例为切入点,针对疾病的药物治疗,以基本用药问题为导向,分析各类药物机制、用药合理性、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知识。单次教学内容常常涵盖多个章节和系统的药理知识,深化了学生对药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組形式,组内的同学分工协作,参与讨论,推举代表回答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师生讨论环节是整个过程的高潮,学生集思广益,围绕书本知识和相关文献,对相关问题做出回答,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有时讨论的内容甚至超出预设定的问题,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在一次针对胃溃疡和食管返流的药物治疗案例课程中,除了相关药物治疗外,在讨论中还提及了饮食习惯、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等知识,虽然不在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当中,但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收获了相关的知识,体现了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的积极引导和启发,在最后的点评归纳环节,针对性地补充重要知识点、概念及注意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常常让学生豁然开朗,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师生面对面地直接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3,4]。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既考虑到英语学习的要求,也考虑到学生对部分专业术语的掌握不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教学,教材内容以及课堂课件内容英文比例达到100%,课堂讲授、讨论使用英语比例达60%以上,讲授内容重点、难点先用中文,后用英文。鼓励学生使用英文进行讲解。通过结合普通英语知识,介绍常见的前缀、后缀、词根构词法内容等,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词汇,对于学生进一步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及科研文献有很大的帮助,也促进了普通英语水平的提高[5]。

四、教学效果的体现

课程结束后,给全班同学发放调查问卷,评估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反馈意见。83.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促进学习的主动性的提高,增强学习的兴趣;85.7%的学生认为能增加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80.1%的學生认为能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8.5%的学生认为能提高自主检索和收集文献资料的能力;88.1%的学生认为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交流;73.8%的学生认为能促进英语学习。在反馈意见中,有学生要求增加学时和增加教学案例;有学生建议开通网络教学平台,以使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和方式上更为灵活;部分学生要求改为全英教学,也有少部分英语较差的学生认为英语难度对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良好,下一步我们也将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完善和调整,以促进课程的建设。

五、结束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案例药理学教学过程,通过以CBS为主要学习内容,以PBL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将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学改革既体现了中山大学药学院的“宽口径、厚基础,注重培养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办学特色,也符合学院“发散-收敛-整合-创新”的办学理念。案例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关凤英,石卓,张明等.加强药理学教材建设,促进学科发展[J].基础医学教育,2011,(5):422-423.

[2]王莉,韩杨,刘文革等.《药理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476-467.

[3]王玲,孙平,杜智敏等.药理学教学中以病例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5):56-57.

[4]俞颖,李晓,黄丽丽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16-118.

[5]张蕾,刘超,赵勇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18-118.

基金项目:中山大学教学改革资助项目(药学特色项目:BKJGZZ2008009)

通讯作者:沈晓燕,(1968-),女,江苏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药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者:陈少锐,刘培庆,沈晓燕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药理学论文 篇3: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制度正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其中在各高校中,为给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渐渐地开展了多样化的学科,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才。其中药理学是临床中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为学生们开设药理学教学,能够实现将临床知识和理论基础两者有效融合,这也就体现出了药理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药理学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和领导人要及时地优化和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采用顺应社会发展,跟上社会发展潮流的教学模式。其中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药理学教学  应用

1  针对于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现实意义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在教学工作中我国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渐渐地被抛弃和优化,并且当前各所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其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就能够很好地提升药理学教学工作的质量。案例教学模式诞生在20世纪,当时在美国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也正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最终成为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以至于当前在我国各所高校中都在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1]。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将临床当中所遇到的各种病例当作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从而来展开教学。通过这种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工作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拉近同学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也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在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药理学教学中,主要以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种重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针对于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实际应用的分析

2.1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1.1 教学对象的科学选择

在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药理学教学时,一定要科学地选择教学对象,对药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高效地实施案例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学生要能够详细地了解和记录整个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基础,能够跟上教学的实际速度[2]。

2.1.2 教学材料的合理准备

药理学教学工作在授课中需要利用教材来开展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前要设定好大纲,从而完善教学准备环节,实现理论知识和各个大纲的有效融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来为学生们适当地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两者有效融合,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好讨论课题、讨论内容以及应当拓展的知识点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重点,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环节将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料发放给学生们,从而对实际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这种手段能够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率。

2.1.3 教学案例的适当利用

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选择合理的案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当在选择案例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在选择案例时,要坚持遵循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原则。因为这种案例在应用在教学工作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临床应用中也有可能会碰到各种典型的案例,那么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如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选择不常见的案例,那么对学生和教学工作没有任何促进作用,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在选择案例时,要坚持遵循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基本原则[3]。也就是说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规律可循,在临床实践过程当中有依据和规律,不能自己随意篡改。如果选择的案例没有真实性和可靠性,那么也就是对学生学习工作不负责任的体现。第三,在选择案例时要坚持遵循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因为对于一些经典的案例来说,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所以对这一类典型的案例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接触范围,来选择典型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还要选择近期发生的,让学生们感觉到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实现将所有基础知识串联在一起。

2.1.4 恰当地导入教学案例

在完成案例的选择之后,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恰当的导入教学案例。本身对于药理学教学来说,案例导入的手段是具有多样化的,案例导入的专业性将会对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际来合理地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导入手段,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4]。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抗心绞痛相关药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合理地采用在生活中常见的心绞痛患者发作的案例,像某位女患者,60歲,近一星期中在日常活动以及工作时经常会发现胸骨中上部有窒息感的现象,并且还会伴随着疼痛感,患者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但是在适当的休息之后,将会有所好转。那么根据该名女患者的临床表现,教师就可以对心绞痛的发展发病原因、特征和机制适当地进行描述,让学生们有着全面的了解,促使能够在后期临床实践中结合患者的发病特点和情况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2.2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在完成案例教学后,教师要注重实施的效果,也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来说,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实现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5]。除此之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并且在以案例为教学核心的背景下,来适当地为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的导入,还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实践内容,从而全面地内化吸收重点知识。与此同时,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药理学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性技能和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完善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让教师掌握更加多样和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娜,陈烨.(青年)德国法学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及其借鉴意义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44-148.

[2] 吕良,段小群,李勇文,等.案例分析、翻转课堂联合慕课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8(10):104-105.

[3] 尹晓峰,钱国强,党真,等.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4):554-555.

[4] 董世芬,张硕峰,吴金英,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6):151-152.

[5] 刘铮然,崔成立,杨玉梅,等.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93-94.

作者:曾莉萍

上一篇:职教国际化与职业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院校外语教师人资开发研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