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教案

2024-04-19

《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教案(共7篇)

篇1:《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教案

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

教学目标:

了解议论文文体基本知识;掌握论证方法题的答题模式,提高答题准确度。教学重难点:掌握论证方法题的答题模式,提高答题准确度。教学方法:讲解法、举例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二、议论的方式

议论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

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四、论证结构: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先总再分后总。

五、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

(五)自己归纳

2、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论据的种类: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3、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从内容上分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从表达上分

六、论证方法的作用:

(一)事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也叫做摆事实、举例论证)

答题模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的例子,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如第13课: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第7段)

2、罗兰·布歇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第8段)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约翰·古登贝尔和罗兰·布歇尔的例子,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

(二)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模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对„„的分析(或归纳),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如第14课:

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第2段)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第3段)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7、10段)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等。(第13段)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格物致知的含义、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病、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的分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模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比喻深奥、抽象的„„,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具体可感,易被接受。

第15课《论读书》: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运动对身体的作用比喻深奥、抽象的读书对精神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具体可感,易被接受。

(四)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答题模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加以对比,褒贬鲜明,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如果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反面)。

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正面)。

使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将“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和“不满足于一 个答案”加以对比,褒贬鲜明,突出强调了“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的观点,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五)类比论证: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答题模式:将„„和„„类比,证明了„„的观点,深入浅出,简练生动,富于启发性,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臣受蔽 王受蔽(甚矣)

家事 类比 国事

将“我”与“王”类比,证明王之蔽甚矣 的观点,深入浅出,简练生动,富于启发性,使齐王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

(六)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典故则属于事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同于道理论证。

引用故事、典故论证 答题模式:使用了事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的例子(引用„„的故事典故),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

引用名言论证答题模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第15课《不求甚解》第8段:

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求甚解”实际是不因小失大,不固执一点,是暂时放过。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陆象山的话“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先放过,不必太滞”,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不求甚解实际是不因小失大,不固执一点,是暂时放过”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七)归纳论证:先列举几种具体情况,最后加以归纳。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这就是归纳论证法。

答题模式:前面列举了„„,最后加以归纳,在分述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内容丰富详实,结论使人信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前面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结论,内容丰富详实,结论使人信服。

七、议论文语言特征: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篇2:《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教案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18分)

1、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和 三种。

2、按其内容和功用的不同,可将常用的通知分为以下几种:(1)性通知;(2)

性通知;(3)性通知;(4)性通知。

3、报告和请示的区别主要体现为:(1)不同;(2)不同;(3)不同。

4、消息的开头部分通常被称作。

5、与 是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

6、书信的内文主要包括、、、和 等几个部分。

7、函的种类

8、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正文一般要写入、、、等几部分内容。

9、合同的特点(1);(2);(3);(4)。

10、民事起诉状通常由、、几部分组成。

11、主旨、材料、结构和语言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

12、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将公分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种

13、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要用通告;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要用通知;表彰现金,批评错误,转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要用通报。

14、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总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性质和内容和不同,将总结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两类

15、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主要包括:(1)诊断功能;(2)建议功能;(3)反馈功能;(4)预测功能。

16、事实与理由是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

17、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要有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要用。

18、会议纪要的两大特点是:(1)性;(2)性。

19、常见的规章制度有:、、、和守则等。

20、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包括:(1)功能;(2)功能;

(3)功能;(4)功能。

21、民事起诉状通常是由、和 三个部分组成。

22、启事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启事分为三类:一是 类启事;二是 类启事;三是 类启事。和 等几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每个4 分,共12分)

1、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即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及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实施之前,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有关信息的分析已经必要的测算等工作,对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确定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行为叫可行性研究,反映这种行为的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就叫可行性研究报告

3、签发:是发文机关领导人经过审核,在同意发出的文稿上签字的步骤。

4、章程:是党派或团体等组织,用于规定自身的性质、宗旨、组织结构、活动形式和行动准则等内部事务的一种文书。

5、行政起诉状:是行政诉讼的原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集体行政行为的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处理的法律文书。

6、工作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文书材料

7、求职信:求职信又称自荐信,是求职人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并表达求职意愿,以求获得某个职位的一种专用信件

8、上行文: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的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请示等。

9、祝酒词:是在比较正规的就会、宴会上发表的向人们表示祝愿的演讲词。

10、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合同主要应当具备哪些特点? 合同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

合法性(2)

合意性(3)

平等性(4)规范性

2、计划的要求

答:制订计划应依循以下四条要求:

第一,要符合政策。不能背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否则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 第二,要从世界出发。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客观条件,不从主管愿望出发,不按个人意志办事,不说空话套话大话

第三、要具体明确。要发挥计划指导约束作用,就要便于人们依照施行,就要实实在在,便于操作,不能含糊不清,摸棱两可。

第四、要留有余地。使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地合理的调整。

3、在合同的签订中,主要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合同的签订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第二,要精通业务,了解情况;

第三,要在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各项条款; 第四,要认真书写,并不得随意涂抹。

4、在工作总结的撰写中,主要应当依循哪些要求 撰写总结,主要应当依循下列要求:

(1)要充分占有资料,并适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2)要善于分析材料,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3)要善于合理的取舍内容,以突出重点;(4)要深入研究问题,以写出特色。

只答出以上要点,可得8分,每条2分;如适当的说明,可得10分。

四、分析文章题(20分)本题多集中在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种上。

年工作计划

(2006-12试卷)

1、运用自己所学过的问题写作知识,对下面这篇工作计划进行分析(20分)20062、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文体写作知识,对下面这篇工作总结进行分析(20分)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结(略)(2007-7试卷)

3、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文体写作知识,对下面这篇调查报告进行分析(20分)

(1)关于农民致富途径的调查报告(略)(2008-1试卷)

(2)农民工健康状况调查;40%带病上岗 城乡社保应该对接(略)(2006-7试卷)

五、按照新闻标题的一般写法和要求,为下面的经济新闻补写标题(10分)此题多集中在经济新闻上

1、支持海南“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引题)(2006-7试卷)

开行试水农村小额贷款(主标题)

2、正标题:小额贷款支持了当地“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 副标题:——开发银行海南支行创新信贷新模式,年贷款近两亿

3、今年,河北省将投资40亿元,新建1万公里农村公路,让3350个行政村通沥青路,到年底使全省通沥青路的行政村达到92%以上。整个“十一五”期间,河北省将安排170亿元投资农村公路建设。(2007—7试卷)

。。。。。(略)

原文的标题为:扩大涵盖范围

增加扶持力度(引题)

河北“十项民心工程”重点促进新农村建设(主标题)

4、继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后,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开始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今年在合适时机,以合理规模、结构和价格实现公开发行上市。

。。。。。(略)(2008—1试卷)

工行力争年内上市(主标题)

今年经营利润将突破1000亿元(副标题)

六、写作题:此题多集中在通知的写作上

1、起草一份转发下列文件,要求下级机关做好该文件所布置的工作的通知(30分)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略)(2007-7试卷)

2、起草一份转发下列文件,要求下级机关做好该文件所布置的工作的通知(30分)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略)(2008-1试卷)

3、撰写一封给某位亲友的信,谈谈自己的近况,并表达自己的心愿和情愿(40分)(2006-12试卷)写作要求:内容要充实、明确、感情要真挚、自然;结构要完整,项目要齐全(要有称谓、问候语、正文、祝颂语和落款等几个部分);语言要流畅、简明、行款格式要正确、规范,书写要清楚。对于没有完全表达试卷上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者,要按项酌情扣分。

4、下面是一份会议纪要中的几段文字,根据其内容,试着起草一份召开该会议的通知(30分)

写作要求:内容要明确,中心要突出;格式要正确,写法要规范(可只写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几个项目,会议地点、报到时间等事项可虚拟);语言要准确、简明、得体,书写要清楚。

篇3: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教案(语音)

[解题指导] 要解答好语音试题,首先应该明白高考语音试题的考试范围。多年来,语音试题所给出的词语绝大多数来自基本篇目。也有少部分来自单元知识,另外也包括生活中容易读错的字,如“国库券”的“券”。其次,非常重视多音异读现象(如“省”要分析在何种情况下读何音),也注重形似字的甄别,如“赡”与“澹”相似,但读音大不同。第三,考语音往往与考字词的形义相结合。这就要求平时留心、归纳,考试认真细心。当然,还要掌握好“汉语拼音方案”,特别注意下列问题:①音序排列是依照英文26个字母的先后排列,而不是依照声母表的先后排列。②注意声母韵母的辨证,如“布”声母为“b”而非“p”,“国”的韵母是“uo”而非“o”。但翘舌与不翘舌、边音与鼻音(l和n)、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分辨,高考从未涉及,不可无端猜测,耗费解题时光。③熟悉拼写规则,如对i行韵母的处理。④注意标调位置与调号。识别打错的调号是每年高考试题中必有的,千万要小心。⑤把握停顿和重读的规律。⑥至于隔音符号只作一般了解就够了。

一.音序排列:

音序排列是依照英文26个字母的先后排列,而不是依照声母表的先后排列。考题例析:下列地名按语音顺序排列应怎样排列?

①浙江

②兰州

③重庆

④乌鲁木齐

⑤云南

⑥阿富汗

⑦北京

⑧天津

⑨蒙古

⑩黑龙江 [解析]此题单考语音中音序排列的知识点,做这种题考生首先要弄清楚每个地名的第一个字的声母、韵母,甚至所有字的声母和韵母,再回忆汉语语音顺序(实际也是英文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列。这几个地名的第一个字的声母分别是Z、L、C、W、Y、A、B、T、M、H,所以应排列为:⑥⑦③⑩②⑨⑧④⑤①。

即时练习:下面是一些农作物的名称,按音序排列应怎样排列?

⑪番茄

⑫马铃薯

⑬油菜

⑭红薯

⑮南瓜

⑯稻谷

⑰玉米

⑱甜菜

⑲高粱

⑳韭菜

⑴萝卜

⑵藕

⑶荠菜

⑷山芋

⑸四季豆

二.读准声母和韵母:

注意声母韵母的辨证,如“布”声母为“b”而非“p”,“国”的韵母是“uo”而非“o”。但翘舌与不翘舌、边音与鼻音(l和n)、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分辨,高考从未涉及,不可无端猜测,耗费解题时光。考题例析: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怜悯(lianmin)

嫉忌(duji)

笨坯(pi)

思慕(mo)B 磋商(chuo)

赘言(ao)

回溯(shuo)

丰腴(yu)C 攫住(jue)

驰骋(cheng)

吮血(shun)

偈子(ji)D 淤积(wu)

涅槃(niepan)

气馁(tuo)

皈依(ba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读音,知识点主要涉及声母韵母的考查。A项“嫉”、B项“赘”、“溯”,D项“馁”、“皈”还是声韵皆错。这些错误有的是因为形近子字引起,有些是认读习惯造成。正确的应该是C项。即时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杀戮(lu)

椎心痛恨

(chui)

灌溉(kai)

濯濯童山(zhuo)B 陡削(xiao)嘁嘁喳喳(qi cha)

氤氲(yinyun)

万里平畴(chou)C 虔诚(qian)娓娓动听(wei)

倏忽(shu)

澎湃翻腾(pai)D 膏腴(yu)

自出机杼(zhu)

腼腆(mian

tian)煞费心机(sha)

二.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汉字的一个特点是“音随意转”,同一个字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考题例析: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曲qu

曲线

曲解

曲高和寡

曲意逢迎 B、着zhuo

着陆

着慌

着手成春

不着边际 C、更geng

更改

更加

少不更事

万象更新 D、分fen

分离

分解

分崩离析

黑白分明

[解析]本题专门考查多音字的读音,答案应该是D。A中“曲高和寡”读音声调不同,该读第三声,其余读第一声。B中“着慌”的“着”读zhao,与其他不同。C项中“更加”读第四声,其余读第一声。

即时练习: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藏cang 宝藏 藏匿

藏拙

藏青

B、分fen

分外

分红 分蘖

分摊

C、便bian

方便

便利

便当

便览

D、数shu

数九

数说

数落

数额

四.字形与读音同时考查:

考题例析: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哺(bu)育

拓(tuo)片

嗔(chen)怪

伺(ci)候 B 气馁(nei)

禅(shan)让

重迭(die)

轮廓(kuo)C 殷(yan)红

狙(ju)击

皈(gui)依

屏(bing)除 D 畸(qi)形

歼(jian)灭

抨(peng)击

对峙(zhi)五.读音与字义同考:

考题例析:下列加点字在该词中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奢(she 奢侈)华

恬(tian 安静)静

问难(nan 诘责)B 城垣(yuan 墙)

艳(yan 羡慕)羡

休憩(qi 休息)C 癖(pi 古怪)好

繁翳(yi 遮蔽)

修葺(qi 修理)D 晦(hui光线暗淡)涩

拙(zhuo 笨)劣

撩(liao 引逗)拨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字音辨读,字义的理解。A 项中“问难”的“难”读音应该为“nan ”,是“质问、驳斥”的意思;C项中“癖”应理解为“习惯成瘾的特殊嗜好”,是“特殊”的意思而不是“古怪”的意思;D项中的“晦”是多义词,在“晦涩”一词中应理解为“不明显”;B项是答案。

即时练习:加点字注音释义都正确的是:()

A、寒暄(xuan 太阳的温暖)

径庭(jingting 径:门外路;庭:堂外地)

臣服(chen 使动用法,使„„像臣一样)

B、亵渎(xiedu

轻慢)

臆造(yi 胸脯)

蹩进(bie

躲躲闪闪地走进)

C、固若金汤(tang

热水)

巾帼(guo

妇女的衣饰)

惴惴(zui

忧愁,恐惧)

D、钝响(dun

沉闷)

拗开(ao

用手折断)

苑囿(you

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园林)

六.语句重音:

考题例析: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不同。参照例句,在有的词语下打着重号,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例: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

A 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B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C 你为什么打他?(毫无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应用逻辑重音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参照例句,根据括号里的提示,以提问的方式来确定哪个该读重音。因此A句括号的“应该好好教育嘛”的提示,可问“不应该怎么样呢?”回答为“不应该打”,“打”就是重读音。例如,针对A句重音标在“打”上。针对B句括号内的提示,“该打的是我”,可问“不该打的是谁?”应答“不该打的是他”,“他”就该重读。因此,B句重音应该标在“他”字上。同样道理C句重音应该变在“为什么”上。这类试题应注意针对要表达的意思仔细体会。

即时练习: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句子中重读词语的下面标上着重号。

小华这学期拼劲足,得了个班级第五名。(还是不理想)小华这学期拼劲足,得了个班级第五名。(真不错呢)小华这学期拼劲足,得了个班级第五名。(以前不行)

小华这学期拼劲足,得了个班级第五名。(你不行)

七.句子的内部朗读停顿:

考题例析:朴素是对于辞藻的奢侈的摈弃,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的袒露;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是掷给空虚的技巧的宽阔的笑。(艾青《诗论》)

在朗读这句话饿第一分句时,下列四种句中停顿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选出来()

A 朴素/是对于辞藻的/奢侈的摈弃 B 朴素/是/对于辞藻的奢侈的/摈弃 C 朴素/是对于/辞藻的奢侈的/摈弃 D 朴素是/对于/辞藻的奢侈的/摈弃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朗读现代文句的能力。平时朗读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停顿,二是重音,三是语调。早说话和朗读时,如果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各种停顿、重音和语调,就能准确而清楚地表达意思和感情。本题重点考查句子内部成分间的停顿。要想解答好这类试题,必须理解文意并能够划分句子内部结构。“朴素”是主语,“是”为谓语,“摈弃”是宾语中心词。主干找准之后,再看宾语“摈弃”的定语,它是由介宾短语“对于辞藻的奢侈”构成,朗读时不能在中间停顿,因此选B。

即时练习:下面个句应怎样停顿,请用“/”线标出来。

1.看到过去事物这种现象不是时间旅行。

篇4:中考基础知识复习教案23

3热

授课日期:2007年月日学期总第节

中考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过关

第三单元历史与社会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

§教学目标:

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和保持、珍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b历史、思品精析P75,76

§教学重难点:

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考点预测)

§教学过程:

考点40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和保持、珍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b书P161、164历史、思品精析P47

一、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1.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2.文化的多样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文化的隔绝、对立和冲突。实际上,不同的文化历来是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实现交融,选择吸收对自己的发展有益的文化成就,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是全人类文化财富的来源,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二、领会保持、珍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b书P167历史、思品精析P47—48

1.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世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需要当代人倍加珍惜和爱护。世界遗产在中国,既是中国的幸运和责任,也是世界的幸运和责任。

2.领会保持、珍重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血脉,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②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本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而且也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③尊重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交流与融合,才能保证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④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处在经济全球化之中,我们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压力,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挑战。

4.关注北京2008年奥运会

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篇5:《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教材中出现的成语,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多媒体教室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要求,即同学们必须在听课时聚精会神,讨论时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当然,如果你吞吞吐吐或者回答不上来时也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我不会对大家求全责备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把这节课上好?请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老师刚才说的这一段话有什么特点?(成语)你知道老师讲了哪些成语吗?(生答,投影成语)

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成语?在我们的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成语蕴含的内容很丰富,表现力很强。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增色添彩、生动形象。(投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文本,复习成语的有关知识和怎样正确使用成语。

板书:成语复习

(二)学生归类 交流成语

1、请同学们按本册练习中出现的成语进行归类,教大家记住他们。(生打开书,按练习归类,也可四人合作讨论归类)

2、生交流(投影)——(齐读成语)成语归类:

练习一:最后一个字是“人”的成语。练习二:与忠心报国有关的。练习三:描写山水景色的。

练习四: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的。练习五:形容人有知识有成就的。练习六: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练习七:描写美好景象的。请完成基础达标中的一题。

3、小结:

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更主要的是会恰当地使用成语。老师这里准备了三级阶梯的练习,看大家运用得怎样?

三、成语闯关

[一] 第一阶梯:你能用吗? 本册书中写人的动作、写景物的成语等很多,现在我们重点检查大家头脑中有没有这样一些成语,能不能在具体要求下用一用。请完成巩固练习第一题。(要求:先独立练习,提前练习完的学生可与同学交流,然后集体看屏幕指导)

(投影),描写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的成语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来吗?(1)真心相见,真诚交往,赤诚相待:肝胆相照、开诚相见。

(2)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唇亡齿寒、荣辱与共(3)团结一致,共战困难:同舟共济(4)志向相同,意见相同:志同道合(5)非常亲密,没有隔阂;亲密无间(6)心里明白,不需说出来:心照不宣 2, 写成语比赛。

A 你能用几个成语来说说新年新气象吗?

B “开天辟地”讲的是盘古以他的神力开辟天地的神话故事,请你再写几个出自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C 按照情境写成语

(1)面对敌人,刘胡兰与敌人坚决斗争,决不屈服,甘愿牺牲自己,可以用成语这样来描述:

(2)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鲁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可以用成语这样来形容鲁迅的博学:

[二] 第二阶梯:你会用吗?

师导言:我们有那么多成语在头脑中“随时待命”,在生活中应用,在运用中考虑用得准不准,用得合不合适。

2、请你们运用你所知道的一个恰当的成语,评价课文中的人和物。(投影齐读)四,总结

1、师:成语运用的准确恰当,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因此,不断地积累并梳理所学过的成语,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篇6:《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考纲解读

2007年高考考试说明对选考内容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相应的能力层级说明如下: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2007年是新课改实验区高考命题的第一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实用类文本的概念,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试题进一步贴近生活,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是新课标实验区试卷的显著特色。往年高考对于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不多,但代表高考命题方向的上海题从03年开始涉及到实用类文本。下面结合高考试题浅略谈谈实用类阅读文本的命题特点。

所选文章在文体上涉及人物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性论文等,体式较多,这自然为命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07年课改实验区三套卷所选文体各不相同,广东卷《访钢琴演奏家傅聪》是一篇人物访谈,山东卷《梦碎雅典》是一则新闻,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则是一篇人物传记。而04年上海试题“关于报纸广告的调查”是一篇调查报告。从07年高考试题看,实用类文体阅读侧重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山东卷第19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需要考生能够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明确各部分在新闻中的地位,才能够准确作答。广东卷第19题“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此题看似单纯地考查整合信息的能力,实际上需要考生掌握访谈文本的特征。访谈从形式上看由一问一答连环下去构成一篇文章,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每组问题一定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把握住访谈的内在思路,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广东卷第20题“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海南宁夏卷第16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解答两题时,要找出作答区间,筛选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分条表述作答。

⑶对写作技法的考查。山东卷第20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全文的主旨中心,考虑此部分内容与主旨的关联之处和它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

⑷含蓄性语句的理解。山东卷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需结合语境,理解此句话的意义和蘊含的感情。

⑸段落之中句子的内部层次。海南宁夏卷第17题“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此题属分析原因结果类题,把握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⑹开放性问题。此类题在这三套卷中都作了考查,只是每套题切入的角度略有不同。广东卷第21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山东卷第22题“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对结尾一句的理解”,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究文本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这些都有利于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而海南宁夏卷第18题属评价性题,整体评价叶圣陶这一人物形象,属半开放性题,需要忠实原文,但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评价。联系上海往年的高考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今后也很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点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语句)的含义,把握文本结构,鉴赏与文本特征有关的技巧方法,理解语言特色,探讨文本的疑难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复习教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传记的种类:

1、自传:自述生平的文章。可以是生平事迹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文学性而不同于自传的小说。

2、评传: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

3、回忆录:

(二)传记的特点:

1、真实性。文学性传记也要达到艺术真实。(史学性和文学性两种,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

2、概括性。(人物及人物事迹要有选择)

3、通俗性。

(三)考点解读:

1、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2、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3、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

4、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能分辨所陈述的客观事实与作者个人所持见解、观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5、理解传记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分析和评价;

6、通过具体分析和深入思考,能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7、对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能正确认识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各种关系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8、对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以及作者所持的态度作出自己的评论;

9、能够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有益的启示,形成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四)题型分析: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意。

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

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五)备考策略: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

(2)要抓住文章的叙事和描写中所充分展现出来的人物的个性。对文章中写得生动传神的片断,要反复地诵读、深入体会,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3)把握传记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事件的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通过阅读掌握传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表达方式。(4)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

(六)疑难突破: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1、要对人物事迹进行概括;

2、分析人物精神形成的原因;

3、自己受人物怎样的启迪;

4、对人生的看法的个性化解读;

5、人物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等。

(七)方法点拨:

1、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2、赏析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性格、精神、思想;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手段;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阐述从文学形象中得到的启迪。

(八)专项练习: 篇目一:《罗曼·罗兰》节选

1.请从精神和作品方面对罗曼?罗兰作出精要的概括。(4分)2.根据作者的表述,请你对《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6分)3.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一下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2分)篇目二:《传奇女子——林徽因》 4.本文在表达方式或选材上有何特点?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简析。5.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6.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复习教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文本人物访谈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文体特征:“访谈”主要指的是对个人或某一事件或者某个问题,进行专题性访问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其基本特征:(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2)专题性。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当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必需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而进行的专访。

(二)考点解读:

1.了解访谈基本特征和主要提问方式。

2.考查个性化的阅读思维方式。3.通过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来分析访谈中的思想内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考查角度:

1、从访谈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方面质疑。

2、从文本中的某个典型细节质疑。

3、从文本主题思想质疑。

4、从文本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质疑。

(四)方法点拨: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解题窍门

(1)注意文本题目,能利用文本内容和题名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

(2)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3)关注访谈文本的针对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5)如何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6)如何对访谈进行探究。

“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五)提问方式: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六)专项练习:

篇目一:《永恒的骄傲——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

1、“永恒的骄傲”是什么意思?到底指的是谁的骄傲,为什么是永恒的?

2、这篇访谈中鲁豫用了哪些提问方式,有何作用?

3、在第十四节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写了邓先生冲进去检查直接从空中掉下来而爆炸的核弹头的情景,它对表现主题非常有价值,而在第三节中,也有一个细节,就是许鹿希讲邓先生小时候蹬门的细节,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去掉是否能够使内容更加紧凑,主题更突出?

4、虽然邓稼先先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是邓稼先先生的成就似乎是建立在家庭的痛苦——特别是许鹿希的痛苦上的,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篇目二:《奥斯卡决胜之前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心》

5、访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问,那么,这篇访谈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6、你认为张艺谋对电影的评述可能对中国当前电影产生怎样的影响?

7、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访谈,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复习教案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调查报告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调查报告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人物访谈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调查报告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文体特点

1.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2.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

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安排好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清并列、从属、主次关系。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3.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确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事实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待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作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方法点拨:

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3.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同“访谈阅读”)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同“访谈阅读”)“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同“访谈阅读”)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运用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三)专题练习: 篇目一:《大学生怎样离校》

1.本文中多次出现的“一屋不扫”一词,具体的内容是指什么?请你简要概括。2.本文作者对大学生应该如何离校经过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分点列出。

3.本文就大学生离校时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的举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有人认为,不管是谁,只要是做出不文明的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大学毕业生破坏公物也不能不追究责任;也有人认为,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的不文明现象存在多年,这说明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120字左右。

篇目二:《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

4.这份调查报告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调查的?是怎样整理、归纳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 5.本文的开头部分为什么要详细说明样本抽查的形式与方法,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

6.本文在文末得出了调查的结论: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与乐观度。有人认为这一结论是在对事实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也有人认为,对生活的满意与乐观度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它应受到诸如经济情况,社会地位,人的心理心态,甚至是社会保障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从知识与财富入手不能说明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复习教案

(五)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实用类新闻(通讯、特写)文本阅读的命题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 教学过程

(一)通讯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1.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 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 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 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 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2.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 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的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划,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能以小见大,在细微处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它的外部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标题、导语又都有一些常用的模式。消息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性的地方。而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 达方式用得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这在关于孔 繁森事迹报道的消息和通讯的比较中能够明显见出。

(3)在写作技巧 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断续反 跌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 法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综合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

(5)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而富于文采。在一期报纸上,只有消息的凝重则不够活泼多样,只有通讯的文采则不够朴素踏实。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各有所长的,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补充,使新闻媒体的面貌臻于完美。

3、通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2)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

(3)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平平常常的劳动者,在平平常常的一天之中度过,这其中有没有新闻呢?按过去的眼光来看,没有新闻,可是在现代记者的眼中,它很可能是有价值的新闻。中央电视台“ 东方时空”栏目中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些出现在其中的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如果用消息的形式去报道,很可能无话可说——除了琐琐碎碎的细节之外,并没有什么能够惊动世人的“新闻事件”。可是用通讯的形式写出来,就可以是十分动人的。有一些当代的记者,把眼光盯向普通人的生活,有的还整天整天地跟随 卖豆腐的小贩、擦皮鞋的小姑娘、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传呼台的传呼小姐等,跟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艰辛和喜怒哀乐,然后写成通讯发表。这样的新闻有时更为感人。

(二)方法点拨:

1、区分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抓住中心事件,把握人与事的关系。

2、注意通讯的选材特点。点面结合,详略处理,正面侧面等。

3、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议论、描写等以及相关修辞的运用。

4、组织材料的常用顺序与方式及行文的结构安排。

(三)专项练习: 篇目一:《20年固守白宫门外,这个女人要干什么?》

1、试分析用“20年固守白宫门外 这个女人要干什么”为题的好处。

2、特写,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它多用描写的表现手法,用画面和行动讲话,极少议论。文中划线句子是怎样体现这一点的?

3、新闻讲求时效性,这篇文章却选取了20年间的事件,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篇目二:《安徽淮北招商项目接连搁浅 决策为何连连失误》

4、试析本文标题(含小标题)使用上的特点与效果。

5、文中多处简洁的描述,看似平淡却意蕴丰富,启人联想与深思。请对“然而时隔半年,“绿色家园”成了半拉子工程,打基础留下的大坑像是几个深深的问号,至今静静地躺在那里。”、“ 画在纸上的绿色家园”两个句子分别作简要评析。

篇7:《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教案

2.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积极因素,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与升级。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4.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生产力反作用反作用依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依靠实践 B.社会历史发展――→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C.社会实践――→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解决方式――→改革 5.2012年的“五个一工程奖”颁奖典礼于2012年9月24日在北京举行。河南省共有7部作品获奖。其中电影《铡刀下的红梅》、电视剧《湖光山色》、歌曲《家的牵挂》、广播剧《农民工司令》很受欢迎。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作品”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7.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同志更加深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0.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把“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写入党章。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①改革是为了解放我国的生产力

②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的阶级斗争

④改革是为了彻底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90多年来,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实际上人民群众才是我党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的所有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一切努力也都不能成功。这段话启示我们()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B.在生产方式中,人民群众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测试题答案

7.C 评价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要求,能否预见、引领和促进社会发展。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社会意识未必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①说法片面。③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④正确分析了先进的社会意识的作用,故选C。8.A 流通体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故选①③,排除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上一篇:青羊区运用心理矫治方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下一篇:大用户直购电模式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