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2024-05-03

《将进酒》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通用6篇)

篇1:《将进酒》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将进酒(苏教版高二选修)(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从来都是相依相随的,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酒后佳作更是不不胜枚举。其中有一位唐代诗人最著名,人们称他“诗仙”,他却称自己为“酒中仙”。这位诗人就是--李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将进酒》。

(板书课题)

二、目标

1、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

2、在诵读中体会诗人豪放的诗风

三、题解及背景

将:请。“将进酒”就是请喝酒。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写于作者51岁,天宝十一年,作者与朋友岑勋到元丹丘家做客,从而写下了这首传世名篇。

四、诵读

1、请同学说需要注意的字音

2、齐读

3、听录音朗诵,感受诗人的情感

4、自由读,思考问题:哪些字能直接体现诗人的情感?

五、整体感知

问:哪些字能直接体现诗人的情感?

可能的回答:悲、欢、乐、寂寞、愁

诗人通过这首诗究竟想抒发什么情感?下面我们一起走入李白的情感世界。

六、理解情感

1、分组讨论

(幻灯显示:走入李白的情感世界。我读出了李白……的情感,是从……句中读出的,因为这句诗……)

大家看黑板上的`提示,请大家按照黑板上的形式组织话语,尝试理解诗歌的中抒发的情感。前后4-6个同学为一组,讨论5分钟。

发言。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感情。

2、理清情感线路:(板书)

悲--欢--愤--狂--愁

诗人的欢乐是真心的欢乐吗?

明确:不是,这是诗人进行自我排遣、自我开解的方式。

诗人的情感富于变化,悲欢交迭,但欢乐也是无奈的欢乐,所以全诗的情感基调还是悲愤(板书)

3、“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但愿长醉不复醒”有没有矛盾的地方?这个矛盾反映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特征?

明确:矛盾,复杂。

这是李白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的矛盾心理的反映。如果他能安心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又哪里来的“万古愁”?如果他真要“但愿长醉不复醒”,何必去想“天生我才必有用”?一方面,他有着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另一方面,他又不满现实、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我们想,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不是也是这样?他与李白一样有着复杂的矛盾,由此才写下了《离骚》不朽名篇。因此我们说,伟大的矛盾和挣扎,往往催生伟大的作品。

4、“愁”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万古”?

明确: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贤不必用,壮志难酬。

万古--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七、体会诗风

1、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愁绪和悲慨,我们读的时候有没有消沉的感觉?为什么?

明确:有气势、豪放。(板书)

2、从哪里能看出豪放的诗风?

学生发言,顺带分析手法。

3、读出豪放。

八、拓展延伸

《将进酒》是乐府旧题,许多人都以此为题写下了诗篇,同是唐代诗人的李贺也写过《将进酒》,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首诗思想感情方面的异同。

作业:比较李白和李贺的《将进酒》思想方面的异同,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

篇2:《将进酒》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

2、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二)简介背景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五)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壮之情。

篇3:《将进酒》教案

1. 因声求气, 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 吟咏诗歌, 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过程与方法:诵—探—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诗境, 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吟咏诗歌, 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难点:李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课型:赏析课。

教法:讲展练。

引子:昨天我告别滔滔的泾水, 带着茯茶淡淡的清香, 心怀着敬仰来到陈仓, 和宝鸡学子把酒言欢;今天我站在神圣的讲堂, 感受炎帝故里的热情, 一道道美食色香诱人, 为西府人民带来安康;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把西凤的酒香洒满神州, 从此山不在高, 路不再漫长, 各位朋友欢聚一堂, 各位朋友欢聚一堂!

一、导语

“酒入豪肠, 七分酿作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写的是谁呢?对, 这位伟大的古人就是中国诗歌界的巨擘——李白。“一壶温酒好过冬”我们今天就温一壶热酒, 喝他个一醉方休, 细细来品味李白的《将进酒》

二、诗言志, 学达标,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将进酒》的学习目标

1. 因声求气, 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 吟咏诗歌, 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3. 融入诗境, 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诵 (感知李白)

1. 生齐读:老师诵读指导:阅读古诗要因声求气, 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要以诗人的感情为标准。古诗要读的舒缓一些。李白的诗是激动人心的, 所以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 哪些地方高亢, 哪些地方低沉, 哪些地方快, 哪些地方慢, 哪些应该重音, 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 例如, 师范读几句, (五花马句) 这样节奏感就出来了, (师边范读边打节奏) 2. 学生诵读, 其他同学配合整齐划一, 来一个简单的伴奏。同学们可以给大屏幕上的红颜色的字一个节拍。 (用手中的笔打击桌面即可) 【击打乐】

四、探 (认知李白)

“好酒要慢慢品, 好诗要细细吟”方能悟其精髓, 自主预习要求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 各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现在同学们先对桌交流切磋一下, 然后再确定答案, 一会我们交流。

【学生活动】最能准确精当概括出诗人情感脉络的应该是悲—欢—愤—狂。

各小组自选感情小组, 依次编为悲组—欢组—愤组—狂组。各组组长到讲台来领取本组的情感小巴掌。 (在其他组展示时, 本组有补充时可用情感小巴掌)

五、出示幻灯片

探: (认知李白) 援引课内外相关诗句, 分析解读李白情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 (悲—欢—愤—狂)

教师补充: (1) 各组依据各组研读的情感特点, 可引用李白的诗句, 也可引用其他的古诗词, 来印证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2) 先对桌学, 再由组长组织大家集体讨论, 达成共识, 推荐中心发言人, 一会全班交流。 (3) 一会儿推荐一位同学来引导大家共同探讨, 也可以毛遂自荐, 有想法的同学可以稍作准备。

小组合作交流5 分钟。

六、学生展示

推荐一位或毛遂自荐一位同学来主持【略】

七、小结

诗人的情感由悲到欢到愤到狂 (黑板上画图) 极悲愤而狂放, 语极豪纵而沉着, 这一切缘于一个“愁”字【板书愁粗笔】, 而酒里情感的载体, 诗人用酒来宣泄自己的愤懑, 把愁表现的酣畅淋漓, 豪情万丈。我们不必把“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板书对联) 亮出来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八、再诵 (吟咏诗韵)

各组代表上台来一个吟咏比赛, 再次强烈表达李白的情感。师:我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 齐声吟咏《将进酒》, 再次感受诗仙的才气, 酒仙的豁达, 与李白共谋一醉!师提议、我们共同举起酒杯, 为李白的豪气干杯!为我们自己干杯!!为唐诗干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一饮而尽!!!! (全体站立着)

九、当堂检测 (评价李白)

师:《将进酒》的学习和个性化的解读让我们全面认识了李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李白。

展示幻灯片: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50-100 字的短文。 (可引用诗句, 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写五分钟后展示:月亮与李白、酒与李白、豪放、自信、乐观、蔑视权贵的李白

参考:《我心中的李白》

我心中的李白, 是一个“酒”李白, 他不但享有“诗仙”的称号, 也赋有“酒仙”的别称, 杜甫曾称他为“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也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吟三百杯”。在李白的世界里, 酒带给他很多的灵感, 喝了酒后微醉的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价的财富, 有“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等经典名句, 在我看来他的酒里有他豪迈不羁的诗情, 他的诗里也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酒气。

我心中的李白, 宛如夜空中高悬的明月, 既有“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 也有“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的空柔;既有“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的童心, 亦有“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的浩然。他是狂放不羁的诗仙, 也是如明月般高洁的青莲居士。

十、结语

篇4:《将进酒》教案

【关键词】《将进酒》;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知识与技能:

1.因声求气,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过程与方法:诵—探—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诗境,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

难点:李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课型:赏析课。

教法:讲展练。

引子:昨天我告别滔滔的泾水,带着茯茶淡淡的清香,心怀着敬仰来到陈仓,和宝鸡学子把酒言欢;今天我站在神圣的讲堂,感受炎帝故里的热情,一道道美食色香诱人,为西府人民带来安康;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把西凤的酒香洒满神州,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位朋友欢聚一堂,各位朋友欢聚一堂!

一、导语

“酒入豪肠,七分酿作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写的是谁呢?对,这位伟大的古人就是中国诗歌界的巨擘——李白。“一壶温酒好过冬”我们今天就温一壶热酒,喝他个一醉方休,细细来品味李白的《将进酒》

二、诗言志,学达标,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将进酒》的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体味诗歌的音乐美和情韵美。2.吟咏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认知李白的浪漫情怀。3.融入诗境,培养同学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诵(感知李白)

1.生齐读:老师诵读指导:阅读古诗要因声求气,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要以诗人的感情为标准。古诗要读的舒缓一些。李白的诗是激动人心的,所以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哪些地方高亢,哪些地方低沉,哪些地方快,哪些地方慢,哪些应该重音,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例如,师范读几句,(五花马句)这样 节奏感就出来了,(师边范读边打节奏)2.学生诵读,其他同学配合整齐划一,来一个简单的伴奏。同学们可以给大屏幕上的红颜色的字一个节拍。(用手中的笔打击桌面即可)【击打乐】

四、探(认知李白)

“好酒要慢慢品,好诗要细细吟”方能悟其精髓,自主预习要求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各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现在同学们先对桌交流切磋一下,然后再确定答案,一会我们交流。

【学生活动】最能准确精当概括出诗人情感脉络的应该是 悲—欢—愤—狂。

各小组自选感情小组,依次编为悲组—欢组—愤组—狂组。各组组长到讲台来领取本组的情感小巴掌。(在其他组展示时,本组有补充时可用情感小巴掌)

五、出示幻灯片

探:(认知李白)援引课内外相关诗句,分析解读李白情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悲—欢—愤—狂)

教师补充:(1)各组依据各组研读的情感特点,可引用李白的诗句,也可引用其他的古诗词,来印证李白在诗中的情感。(2)先对桌学,再由组长组织大家集体讨论,达成共识,推荐中心发言人,一会全班交流。(3)一会儿推荐一位同学来引导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毛遂自荐,有想法的同学可以稍作准备。

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

六、学生展示

推荐一位或毛遂自荐一位同学来主持【略】

七、小结

诗人的情感由悲到欢到愤到狂(黑板上画图)极悲愤而狂放,语极豪纵而沉着,这一切缘于一个“愁”字【板书愁粗笔】,而酒里情感的载体,诗人用酒来宣泄自己的愤懑,把愁表现的酣畅淋漓,豪情万丈。我们不必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板书对联)亮出来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八、再诵(吟咏诗韵)

各组代表上台来一个吟咏比赛,再次强烈表达李白的情感。师:我提议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声吟咏《将进酒》,再次感受诗仙的才气,酒仙的豁达,与李白共谋一醉!师提议、我们共同举起酒杯,为李白的豪气干杯!为我们自己干杯!!为唐诗干杯!!!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一饮而尽!!!!(全体站立着)

九、当堂检测(评价李白)

师:《将进酒》的学习和个性化的解读让我们全面认识了李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李白。

展示幻灯片: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50-100字的短文。(可引用诗句,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写五分钟后展示:月亮与李白、酒与李白、豪放、自信、乐观、蔑视权贵的李白

参考:《我心中的李白》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个“酒”李白,他不但享有“诗仙”的称号,也赋有“酒仙”的别称,杜甫曾称他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也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吟三百杯”。在李白的世界里,酒带给他很多的灵感,喝了酒后微醉的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价的财富,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等经典名句,在我看来他的酒里有他豪迈不羁的诗情,他的诗里也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酒气。

我心中的李白,宛如夜空中高悬的明月,既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空柔;既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心,亦有“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的浩然。他是狂放不羁的诗仙,也是如明月般高洁的青莲居士。

十、结语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真切的领悟到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都会遇到挫折、坎坷,我们一定要像李白一样乐观、自信,活出自我,一定要像李白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处生大声齐读)。

篇5:《将进酒》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十首诗歌,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屈原的作品。这些下同形式的作品,都是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样式的代表,在文学史上都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表达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同时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阁夜》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杜诗中的典范作品。它不仅章法严密,其起、承、转、合无不自然合理,而且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也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沉郁风格,耐人寻味。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以浪漫主义方法来表现音乐的。这首诗本身就是他自已独创的一篇瑰丽的音乐神话,一幅诱人的写意诗画,一曲色彩斑斓的交响音画!这首诗创造了一种神奇美。

《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也是最高的。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词语来创造生动的形象。《苏幕遮》一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倩新而爽朗。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客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沙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的英灵,飘散在遥远的原野上,不能回归故乡。我们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亘古不变的坚毅和刚强。

高适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诗人借潢水之败抒发感慨,既描写了紧迫的战场征杀,又抒写了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既歌颂了卒国安边、奋勇杀敌兵士的忠勇,又针砭了荒淫无度,无视兵士死活和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抒发了诗人在特定政治斗争环境中的无限感慨。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温庭筠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的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构思新奇,下落窠臼。

二、学习策略

一、因声求气(见书)

二、吟咏诗韵(见书)

三、构想依据

此单元的任务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它要求我们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并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感情。

因声求气,就是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划分诗句的节拍,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脚,掌握简单的平仄知识,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在词的教学中,对一些典型性句式,如词的“一字读”等,要重点讲解,要突出学生掌握词的抒情艺术;而情是承载在具体的诗词句子里的,要通过反复吟诵,在体会词句语调、语气的变化,以及韵脚韵字、读音特点中,来细细感悟诗歌情感的变化。所以,这个单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吟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把吟咏作为单元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来实施。

四、授课方式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它力争促进学生各自特长和个性的形成。我们在必修3第2单元,已经学习了李白的一首古风《蜀道难》,它句式富于变化,韵脚灵活多样;同时学习了白居易歌行体的《琵琶行》,《琵琶行》句式整齐,韵脚多变,情感也随着叙述、抒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印象,我们在教学中,对吟咏诗句也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就格律诗而言,我们学习了杜甫和李商隐这两位大家的诗歌,对律诗的句式、节奏、韵脚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应该掌握了格律诗吟咏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我设想在此单元教学中,要以必修3第2单元的教学笔记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把已学用于所学,我想,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就会抹煞学生的个性水平,常常造成学生千人一面的现象,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教学中,以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为主,注意对照已学课文,选其相似之处来比较;如果遇到疑难,老师可就某些存在共性的地方适当加以引导,但教师决不越俎代庖。

五、实际操作

由于受假期时间的限制,我仅详细解读了《将进酒》,把它分为“整体感知”、“学法指导”、“文本解读”、“走进作者”、“背景纵览”、“课文剖析”、“写作特色”、“主旨探究”几个部分,供老师做教学设计时的参考,同时,做了一点练习的设计,可以借鉴。

教学设计上我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即便我全做完了,那也只能是带有大成特色的教学设计,因此我只做了三则。我会陆续按照《将进酒》的模式把剩余篇目续完。

《将进酒》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从诗的主要内客看似乎写的都是及时行乐,看透人生,只愿长醉下愿醒的情感,相当消极。但深入理解李自的内心深处,就会发现李白不是真正消极颓废,而是胸怀伟大的抱负却下能施展,便借酒发泄,以此未排解心中的苦闷,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但与此同时作者也流露出人生易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气势奔放,语言豪迈,句法明快多变,充分反映了李自放纵下羁的性格与文风。

二、学法指导

学习中要明确这首诗的旨趣。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卖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三、文本解读

《将进酒》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自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客,这是值得重视的。

四、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下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下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亨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但这并不是诗人的初衷,李白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赐金放还,从此漫游各地。安史之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追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与杜甫并为唐代之冠,亨誉甚隆。宋本《字太白集》下载其词。《尊前集》收录‘字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五、背景纵览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大约为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距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今河南登封)元丹丘家作客。岑勋,李自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下追合”(萧士贯)之际,于是满腔下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六、课文剖析

君下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君下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就是“于天上来”。“青丝”指黑发,“雪”指白发。“悲”,为动用法,“为……而悲”。」

此四句为第一层,突出一个“悲”字。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颖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者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未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未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下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下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以(《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悦:“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未。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得意”这里是指有兴致的时候;今义是指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烹羊宰牛,意恩是丰盛的酒宴。语本曹植《箜筷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且,姑且。会须,应当。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此六句为第二层,突出一个“欢”字。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已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下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正因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很多人因此陷入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李白的性情却不属于悲观一类,这时的李白已被赐金放还,为朝廷所弃,但其并未因此而沉沦颓废,与友人岑勋和元丹匠登高宴恢,酒酣赋诗,在他看未,只要“人生得意”就“须尽欢”,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肯定自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已跳出了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大有‘君子坦荡荡”之风;“千金散尽还复未”,更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在他眼里,千金何足贵,散尽还复来,何必斤斤计较一餐贵贱,更不是假惺惺地装出“金钱乃身外物”的嘴脸来,让人生厌。他在诗中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令人叹服,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一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为之一振。

岑夫子,丹匠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岑勋先生呵,丹丘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岑夫子,即岑勋。丹丘生,即元丹丘,当时的隐士]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下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朗朗上口。既是生逢知已,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未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钟鸣鼓响恢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亨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伯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亨乐一番!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寂寞,这里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恩。陈王,即三国魏曹植,因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一带),死后溢“思”,世称陈工或陈思工。宴,举行宴会。平乐,观名,汉明帝所建,在洛阳西门外。这句和下句出自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

这六句为第三层,主要抒发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未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面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息,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何为,为什么。径须沽取,那就应当买了来。径,即、就。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五花马,毛色班驳的马。一说,剪马鬃为五瓣,极言马的名贵。将,拿]

此六句为第四层,主要抒发狂放之情。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饮酒了,而且看起未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下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进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七、写作特色

1.中国古代诗歌的比兴手法,李白运用得颇具特性。即把比兴与夸张结合在一起运用,把诗写得形象雄奇、豪放、鲜明、寓意深长。

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3.用典。诗人恰当地使用了曹植宴平台之典,用曹植来自况。通过盲植的放旷来写自己,又把曹植的诗句,化为自己的诗句,用得恰当、自然、耐人寻味。

4.语言上,此诗句子主要是七言,杂以三言、十言,显得自由无束,奔放自然。

八、主旨探究

关于本诗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距《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2.表达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看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3.显示了诗人对未未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村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未。)

4.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恩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已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恩想矛盾的存在。

李自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客。

那么,如何看待李白狂歌痛饮的行为?可作一番探讨。

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乐府《行路难》、《梁甫叶》、等,是抒发怀才下追的悲愤;《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庐山瀑布》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迫求身心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2、字、词、句解释。

(1)钟鼓饯玉:

(2)径须沽取:

(3)何为:

(4)斗酒十千恣欢谑:

阅读《将进酒》,完成3~4题。

3、试分析这首诗作者在感情上的大起大落的特点。

4、试举例分析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季节的一种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

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注。

余亦能高咏,斯人下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宫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振。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将进酒》参考答案

1.答案:青莲居士《将进酒》《梦游天姥叶留别》

2.答案:.(1)形客宫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恢食。馔,吃喝。玉,像玉一样美好。(2)那就应当买了来。径,即、就。沽,买。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3)为什么。(4)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极言酒的名贵。恣,放纵、无拘无束。谑,玩笑。

3.答案: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1)开头四句写悲。(分析:略)

(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分析:略)

(3)“钟鼓”以下六句写债激之情。(分析:略)

(4)“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分析:略)

4.答案:夸张的运用是李自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例一:“朝如青丝暮成雪”:(分析:略)

例二:“会须一饮三百杯”:(分析:略)

例三:“与尔同销万古愁”:(分析:略)

5.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并,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6.答案: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洁,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字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蚀和寂寞,也表达了作者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教学重点:

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课时安排:5课时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

1、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

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

悲的感情“气沉声缓”;

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

欲的感情“气多声放”;

急的感情“气短声促”;

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

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①疏密对比。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从海/流。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乱花/渐欲/迷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

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

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

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飞”;

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要特别注意不可“读破句”!

②长短对比。

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下面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请按自己的理解,标上延长音: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磐声。

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

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上词中的“悦”“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

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

实战模拟:

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

a.天门/中断/楚江/开……b.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青山/相对/出……d.孤帆/一片/日边/来……

参考答案:C

③抑扬对比。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杨柳满皇都。

整首诗情绪喜悦,音调偏高。

一般来说,语调高,比较激昂、愉悦、开阔;语调低,比较深沉、忧伤、狭窄。

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涯”字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

又如,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

④轻重对比。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诗歌朗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

例如: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的神态,“只今惟有”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诵读时,对特别能体现情感的字词,要采用重音来突出和强调。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⑤徐疾对比

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弹性。

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

布置作业:课后阅读“欣赏示例”部分,并背诵《将进酒》。

《将进酒》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将进酒》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诗情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这首诗感情变化明显,学生容易进入吟咏和体会情感的体验阅读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节奏的轻重缓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因声求气,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由悲壮转欢乐,继而愤激,再转狂放的内在情感的变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人饮酒吟诗的诗作层出不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而喝酒作诗中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8226;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师生齐读全诗。读后讨论问题。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又根据课下注释:此诗写于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而史载李白生于公元7,据此推算,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诗意解析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悲伤

欢乐

愤激

狂放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

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

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地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诵读指导

1、在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我们来听一下专业人士的朗诵,看看他们是怎样用声音来演绎诗歌的。

(播放朗诵录音。)

2、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不看手中的诗文,默想一下你还记得诗中的哪些句子。

3、下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试着跟老师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七、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下课!)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悲伤--欢乐--激愤--狂放

王莉

篇6:《将进酒》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1、 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3、了解李白的人格魅力,增强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探究兴趣。

学习重难点

1、 通过朗读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通过鉴赏诗句来把握作者矛盾复杂的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及诗歌背景

2、读准字音:

馔玉  (      )      金樽(        )  千金散尽(        )    烹羊宰牛(        )

恣欢谑(      )    岑夫子( )  千金裘(            )    沽(        )

将(      )进酒  呼儿将出换美酒(        )

3、参考注释,翻译课文:

补充注释--

会须:应当;

钟鼓馔玉:指富贵利禄;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

径须:干脆,只管;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裘:皮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学生以前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创设学习情景)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遨游,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请看

出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苏轼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也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

ppt2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

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劝酒诗--《将进酒》。

【一、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

2、把握文意: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过渡: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一读:读懂课文,不明白的可参考屏幕上的译文。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你没见那高大厅堂的明镜里,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别停下杯子。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钟鸣馔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关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再读:读出李白的豪放之气:

明代文学评论家徐增在评价《将进酒》时说: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器千古无双。我们要读出他的豪气。我们不妨先从“酒”入手来读李白的豪放,

我们看,A: 李白劝谁喝酒? --岑夫子、丹丘生,是好朋友,心情很放松。

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A: 李白是怎样劝的呢?--杯莫停。--李白劝人怎样喝酒?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

A:量怎么样?--“会须一饮三百杯”。 --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A:那李白怎样饮? --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三读:听濮存昕的诵读6分钟。

四读:找一生有感情地诵读,其他同学听,同时思考问题--此次宴饮,李白的感情如何?有什么变化?

三、文本赏析:

(一)此次宴饮,李白的感情如何?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赏析。

把表达相似情感的句子归并在一起,然后就各组分类的句子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概括,友情提示:有些句子中的某个字可以用来概括本部分的情感。用AA--BB--CC--DD的形式把它们串联起来。

小结(过渡):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几重奏呢?(几个阶段的变化?)

板书:悲壮-欢乐-愤慨-狂放

◎  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李白“悲”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功业未成。

2、这种悲是悲伤、悲痛、悲哀还是悲壮?

--这种悲是强烈的,但并不给人以衰飒之感,因为悲慨的抒发是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无限广阔的空间作为背景的,他给读者的艺术感受首先是豪迈奔放的气势,在这种自然形象衬托下,悲哀只能是巨人的悲哀,而不是伤感和叹息。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乐

人生真是很短暂的,那么如何面对这种短暂的人生呢?

纵酒狂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既然人生短暂,悲又何益?既然之前失意,就应另寻寄托,与友相聚,何不在此“得意”时开怀畅饮,及时行乐!此时的李白是真的“得意”吗?

--李白大谈得意,是因为他此时处在失意之中。所谓的得意,乃是几个老朋友相逢,互相倾诉衷肠,纵酒狂歌,大发牢骚而已,这正是诗人百无聊赖的心境的反映。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高谈阔论,狂歌纵酒原是为了平息自己内心难以压抑的痛苦,取得暂时的麻醉,但内心的隐痛,在酒酣耳热之时却最容易涌上心头。他想到自己所受的冷落和欺骗,想到统治者对自己的嘲弄与轻视,难道说自己真的是永远失败了吗?不,诗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他自信而又自豪地唱出了这气势磅礴的诗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他不仅是时代的最强音,对后世人们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愤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句再次表现了诗人期于用世不是汲汲于富贵,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当这些不能实现时,他只能但愿长醉不复醒了。这句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

这是作者的真心话吗?哪个不是发自内心的呢?哪个是真正的想法?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真的,后面的是醉话。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情感?(一则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二则是诗人有才不得用,有志不得舒的一种悲愤--本句实际上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人列举陈王曹植的事例,有何用意?

文才上:一样的才思敏捷,李白心中有敬佩

命运上:一样的遭人排挤,有志难展有同病相怜之感

诗人实际上是以曹植自况,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激。

小结:此六句,可谓酒后吐真言,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语调去读这一小节?(悲愤)哪些句子应该重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狂

那么,美酒又能否消解诗人内心的悲愤呢?诗行到此处,酒已至半酣。此时酒席上的李白又是怎样的一副姿态呢?请看: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李白的言行举止。(喧宾夺主)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李白的言行举止。(颐指气使)

从这“喧宾夺主”与“颐指气使”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不拘小节,狂放。

那么,要体现李白的狂放不羁,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本小节?(豪迈,洒脱)(齐读)

(二)体会贯穿全文的基本情感是什么?探讨这种情感的原因。

(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尽本应兴来,可是此时,诗人心中先前的愁却不消反长,这万古之愁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能否从文中找到蛛丝马迹)

政治遭遇。(“赐金放还”激化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李白的思想中,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毕生的追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然而,鲁迅说,“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后的无路可走”。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的理想破灭了。进退维谷之间,他唯有以饮酒排解心中的愁闷,以放歌对抗现时的黑暗,以精神的旷达张扬自己的个性。

四、延展探究:

李白与酒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正如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所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虽然嗜酒如命,但我们知道他依然没有放弃他伟大的抱负,纵观其一生,乐观自信,豪迈飘逸是他不变的风格,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他思想的主流。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朗朗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五、课文小结

1、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2、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是再合适不过了: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探讨一下李白与月、李白与剑。

六、当堂检测

1、请你依照下列句式,概括地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我们眼中的李白。

例:这是一个傲岸不羁的李白,他直斥“钟鼓馔玉不足贵”。

2、背诵默写名句:

君不见,   ,        ?君不见,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

惜缘

上一篇:吃糖三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最振奋人心的人生励志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