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朗诵教案范文

2022-06-12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将进酒朗诵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将进酒朗诵教案范文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李白诗歌热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体会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生际遇,深味其人生轨迹。

3、逐渐掌握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层面去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 重点难点:

背诵全诗;

借助思考练习挖掘诗歌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掌握诗人复杂多变的情绪,掌握诗中出现的典故。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介绍背景,背诵全诗,梳理诗人的感情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为“盛唐之音”的辉煌乐章,李白的诗歌以其浓烈的情和飘逸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一代又一代文心诗魂。

现代诗人余光中一首《寻李白》总是令人回味无穷:“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握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苦吟。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也对李白倾尽才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今天我们以诗为酒,为李白豪放一回,大醉一场。

二、题意及背景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犬臼”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三、整体感知 问题设计一:

诵读全诗,体会思考练习一所言“这首诗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中间感情复杂而多变;结尾忽然振起,有如登泰山绝顶,一览天地之大”,并思考:天风海雨之势是通过怎样的意象营造的,流泻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中间感情复杂多变”是怎样的“复杂多变”?结尾的振起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

开篇: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中间:“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结尾:“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四、鉴赏第一诗节

教学方略:读背、结合思考练习探讨情绪流泻的方略。 实施步骤:

问题设计二: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前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慷慨之势。 明确:

“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由此起兴下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以“雪”喻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悲壮的说得更悲壮,是“反向”的夸张。又如《寄韦南陵冰》“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又把一天放大为三年的时间。 问题设计二:“人生”以下六句由“悲”而“乐”,而这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之乐是否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 诗句注解:

1、“得意”乃有兴致之时

2、三百杯──《世说新语·卷二·文学第四》注文云:“袁绍辟(bì,征召)玄(即郑康成),及去,饯之东城。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喝醉了还能自加克制,保持温和恭敬的态度)之容,终日无怠。” 明确:诗人虽然有短暂的长安之命途,然而终究不得重用,终被“赐金放还”,《行路难》之三里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却自信至极,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这正如行路难所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眼前不妨暂且烹羊宰牛,快乐一下。应该放量饮酒,一饮就是三百杯。这一段诗,豪情一泻如注,豪放中寓着悲愤。 问题设计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由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问题设计四:“钟鼎馔玉不足贵”乃是劝酒歌的主题所在,以下八句诗人如何借劝酒歌宣泄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诗句注解:

1、“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不足贵”,不值得重视(以之为贵)

2、“古来圣贤”不仅指孔孟,代指圣者贤人;“饮者”非酒徒,乃有才情之人。“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3、曹植简介──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六年(211),封平原侯;十九年(214)徒封临淄侯。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杨修等为之羽翼,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曹操)大怒。由是植宠益衰。文帝(曹丕)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离开京城去自己的封地)。黄初(曹丕年号)二年(221)贬爵安乡侯,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太和(明帝曹年号)二年(228),上疏求自试。六年(232)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引自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有删节。) 诗句理解:

富贵豪华的生活,我以为不值得重视,我只愿意永远醉着不醒。自古以来,一切圣人、贤人都已经寂寞无名,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喝酒的人,象刘伶、陶渊明这些人,倒是千古留名的。从前陈思王曹植有两句诗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是说他打猎回来,在平乐观里宴请朋友和从臣,饮万钱一斗的美酒,大家尽情欢乐谈笑,现在我们的主人为什么说没有钱,舍不得打酒呢?应该立刻就去打取美酒,来请大家喝个痛快。 明确: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问题设计四: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问题设计五: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明确: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四、诗歌艺术技巧

1.感情上大起大落: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夸张的写法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葛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第二篇:《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夸张的艺术效果。 4.感受诗歌中诗人的自我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授课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李白斗酒诗百篇”,玩读李白的诗都体会到酒味,那麽今天我们在学习《将进酒》时,究竟体会到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二)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诗人李白的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的诗现存九百多首,多抨击当时的黑暗统治,深切关怀时局的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也有的诗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他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读下面的诗,你们有何感受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

(四)体会语意,指导朗读:先找个别同学读,进行朗读点拨后再分小组读,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

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1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五)作业:

多读课文,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读了李白的《将进酒》,这一节课我们更深入地去探究李白地内心世界„„

(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找出课文的主旨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二)请从诗中找出几个表现李白狂放的句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常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鉴赏诗歌要点;

1、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 2 埋下了伏笔。

•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板书:

悲 (夸张、比兴) 整句

欢 (夸张) 整句 (重点句)

将进酒 愤

激(化用) 整散结合(主旨句)

放(夸张) 整散结合

(四)小组讨论:探究艺术手法

“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斗酒千金”表现酒价的昂贵

“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黄河之水天上来”表现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

这些夸张句有力的说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五)全文主旨

李白在诗中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概叹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概和郁郁不得志。

(六)总结全课

(七)作业:通过学习李白的诗歌,你是如何看待李白的诗歌的,写一篇小评论,可从不同的角度写。

第三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搜集关于“颂”酒的诗句。

2·通过背景和文本解读准确把握诗人感情的变化。 3·教师指导朗读,深化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

导语:我们刚刚学习杜甫的《兵车行》,真切地感受战争给普通百姓所带来的沉重灾难。李白与杜甫作为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一个号称“诗圣”,沉郁顿挫,代表着现实主义的方向;一个号称“诗仙”,飘逸洒脱,代表着浪漫主义。

除了“诗仙”外,其实李白还有另一个十分雅致的外号“酒仙”。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自杜甫《饮中八仙歌》 从杜甫的这些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狂妄不羁,飘逸洒脱的李白,“酒”给予了李白无尽的创作灵感,“酒”与李白生命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可以说“酒”成就了李白的辉煌。

一、关于“酒”的诗句: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 4·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流夜郎赠卒判官》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 6·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对酌》

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曲》 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1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1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二、解题

1· “将”的读音“qiāng”,这个字解释为是——“请” 思考:李白请谁喝酒?李白为什么要喝酒? 提示:怀才不遇,因愁闷而喝酒,因愤慨而喝酒。

2· 李白写这首诗歌的时候已经是多少岁了,他的人生经历了哪些不平凡的事情呢?

提示:李白有远大抱负,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他在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两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是唐玄宗召他进京,因此,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又失望了。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二次进京,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青春已经不再,留给他的是满头银发和无尽的失落。

三、分析文本

(一)朗读第一节

1·李白感慨什么?——人生苦短

2·李白感慨生命短暂,指出人生要及时行乐,如何行乐呢?李白真的“得意”了吗?——借酒浇愁(短暂的欢乐) 小结:作者的情感由“悲”转向“欢”

(二)朗读第二节

1·“钟鼓馔玉”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提示:蔑视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高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等,可见李白之狂妄。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大家能否列举古代的一些“圣贤”?并说说他们为什么寂寞呢?

提示:孔夫子、孟夫子、屈原、贾谊等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3·(过渡):至高至上如孔子、孟子他们都得不到重用,自己从中也得到某些慰藉。李白是看清了统治者的本质的,不重用人才。所以李白是“但愿长醉不复醒”。为什么不愿醒?

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如此多古代圣贤,为何只

是列举了一个陈王呢?陈王是谁?作者为何单单列举这一个呢?

提示:曹植才高八斗,但是现实中却是被哥哥不断迫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李白列举曹植是自比自况。

5·此时李白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愤怒

6·读最后几句,想一想,此时的李白应该是怎样的状态?他的感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醉——狂傲

小结:一路分析下来,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感情由

“悲—喜—愤—狂”,一个满腹诗才,现实却无比失落,满腔悲愤之情的狂妄之士,跃然纸上。

四、朗读感受

1·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诗人情感的变化是由

悲——欢——愤——狂,同学们根据这个情感的变化试着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2·听名家朗诵。

3·个体朗读,教师进行细节指导。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朗诵这首诗。

寻李白(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知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第四篇:将进酒 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

李白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

1、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的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他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李白的生平、经历 :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达到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之后的他,仍保持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二、背景、解题: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三、讲解课文:

1、听录音朗读 (1)正音正字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ã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â) 径(jìng) 裘(qiú) (2)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豪放(千、百、万„„等数词的运用) (学生讨论)

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悲 乐 愤 狂 愁 (教师板书)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

(二)解析诗句:

1、(1)先从黄河起“兴”(学生回顾“兴”的用法)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离诗人开怀畅饮的颍阳不远) “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从天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 插入:描写黄河的诗句还有:

A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 (壮)

B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本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悲) 是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这样的诗句不是李白的独创:

A《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 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高堂”——高大的厅堂 由时间来言及人生,“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异曲同工)

一个“悲”字,叹意极浓 光阴易逝,人生易老(板书) 这两句,既是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短暂。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

前一句在空间上放大,后一句在时间上压缩。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板书)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气、豪放) 插入:《行路难》作于公元744年(赐金还山)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

, „„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暗喻了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行路虽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那时即可扬名。8年之后,公元752年作《将进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成泡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未受重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并未见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其实是诗人仕途失意的自慰之辞。

3、“钟鼓 馔玉 不足贵”

(一种乐器) (精美的饭食,山珍海味) 讲解:在封建社会,只有以实物有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却不羡慕这种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蔑视(不随波逐流,叛逆性情) (板书)

“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异曲同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古来圣贤——寂寞 饮者——留其名

(陈王) 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时自比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4、“主人何为言少钱?” (酒酣之辞)

反客为主,抒发狂放之辞,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

这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最终发泄口。

(三)整体理解诗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悲 乐 愤 狂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学生齐读全诗,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程。

(五)教师指导朗诵,学生当堂背诵。

(六)小结

本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

1、气势豪壮——“千金散尽”、“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

2、结构繁复——情感大起大落;

3、语言活泼——以七言为主,

三、

五、十言句“破”之。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主题:时光易逝 人生如梦 蔑视权贵 反客为主

人生易老 及时行乐 自比陈王 酒酣意浓 感情变化:悲 乐 愤 狂

第五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鼓励学生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

1、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2、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演讲

2、 《饮中八仙歌》(杜甫)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將进酒》。

二、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吟咏诗句,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纠正字音

2、自学互助,理解诗歌大意

3、通过问题,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题一】请同学们依据诗歌内容作一个大胆推测,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

形象:大醉,酣睡不起

理由:①“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饮酒多)

②“将进酒,杯莫停。”(饮酒快)

【问题二】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明确) 【明确】

①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聚会

②“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问题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明确】(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据流放当时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解析诗意,把握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引言】

本诗抓住一个“愁”字,由“愁”生饮,由“愁”引发感慨,不过,全文的情感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愁”到底,而是围绕着“愁”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是如何围绕着“愁”转变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如下分析

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小结】

人生是短暂的,何不趁此时光及时行乐,开怀畅饮,李白于此要展现其豪迈、洒脱的一面,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诵读提示一】

这两句诗朗读时要注意先“高亢”后“悲伤”的情感把握,重读“悲”字。

5、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哪些句子写欢?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作者认为人生既然有太多的不得志,不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恰逢知己聚会,这种及时行乐的心情,即化为豪迈的酒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诵读提示二】

这几句诗朗读时,要节奏稍许明快一些,展现出“乐”情,不过,仍不能过于明快,还要注意“愁”情的贯穿。

6齐读诗的前半部分。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性格?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8、“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自古以来,古代的圣贤们如孔子,孟子,贾谊等,都得不到重用,可谓怀才不遇,李白言之“皆寂寞”,作者认为“善饮者”才留下了美名,看似是羡慕,其实李白是另有所指,“圣贤”本重用不用,李白无形中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公平的愤怒的批判。

9、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诵读提示三】

这几句诗,李白的愤慨之情尽情宣泄,故而,朗诵之时,要加强语气,注意重读。

【小结】作者由悲转乐,但仍然掩盖不了内心之“愁”,无论怎么安慰自己也是无济于事,于是,随着酒的量饮,借着酒劲,李白爆发了,将自己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宣泄出来。

而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提问】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解析】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尽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的狂放的性格展现出来。“与尔同销万古愁”点出了全文的主旨。

【小结】诗人由愤懑,加上酒精的作用,最终走向狂放,这正是李白豪迈的一面,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越是让人感受更深,那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之味更浓! 【诵读提示四】

自然而然,这部分朗读时,要注重配合作者的“狂放”之情,要将这种情感通过节奏的加快展现出来。

【提炼】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课堂总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板书设计:悲伤——欢乐——激愤——狂放

课堂检测: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5、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

A、径须沽取(沽:酤)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6、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7、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平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 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溢。 C. 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将进酒朗诵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将进酒朗诵配乐有哪些04-29

新将进酒教案04-23

将进酒教案l04-11

将进酒诗歌诵读教案08-16

《将进酒》译文04-21

将进酒 教学案04-18

来,将进酒散文05-02

上一篇:计量经济学解析范文下一篇:简历封面自荐书范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