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022-10-23

第一篇: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初干中考时,各校上交中考档案有6000份之多,我先是按号排序;后又变成分号段再排序,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才做完。

次年又遇到交档案,想到去年辛苦,觉得不是办法,便让领导抽派了

四、五个人来帮忙,一人念号接档,其它人听号找档,速度快了一半。

第三年在安排交档时,又想到了上一年整档,思想是否有比之更好的办法呢?否定之否定,想到了以第一家先交者为基础,以后各家按序进去。如此办法,省了抽人麻烦,还解决了重号问题。因为后边各学校在插档时发现同号会及时查对并随时进行纠正。

由此得出:工作遇到难题时,不要埋怨,不要自责,不要泄气,要想方设法,不凡脱开旧的思维束缚去创新。对我们来说往往缺少的不是条件,而是缺少创新,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主观能动性。事是死的,人是活的,死事可以把活人逼死,因为逼死的人本来就是死人,活人也可以把死事做活,因为人是有思维有头脑的人。

活人可以战胜一切。

骑车途中想到这些,记录下来以做前言。

第二篇: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是全会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以”,以改革创新精神有计划分步骤加以落实。

科学发展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改革创新是动力,改革创新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繁荣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多年来的年均增速都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第三篇: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创新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访

谈录)

——访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计

本报记者 魏 贺《 人民日报 》( 2010年05月12日02 版)

核心提示:作为我国大型发电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东方电气的产品结构直接反映、带动着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东方电气2005年就进入“五电并举”新时代,结构调整抓得早,赢得了主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新增订单中的份额进一步加大,向引领需求转变,以创新立业。

东方电气集团以大型发电成套设备制造、电站工程承包、环保节能设备制造等为主业,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国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

截至2009年底,东方电气累计生产发电设备2.4亿千瓦,相当于我国装机总量的1/4强;发电设备年产量已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连续15年入选全球前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行列。

2008年,东方电气被授予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称号,是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中唯一入选的中央企业。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计表示:“跟上这个时代,不等于能超越这个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结构调整抓得越早越主动

进入2009年,尽管面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双重挑战,东方电气在灾后重建的同时,加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和步伐,实现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为我国大型发电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东方电气的产品结构直接反映、带动着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9年全年新增订货约600亿元,新增订单中,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份额进一步加大。

王计介绍,东方电气早在2005年便宣告进入“五电并举”新时代,率先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目前,大功率、高参数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千瓦等级核电等清洁能源正逐渐成为东方电气的主导产品。

“几年前,我们在上核电项目时,就预料到核电在未来市场中会有很大需求,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补充,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王计对集团公司当初的决定颇感庆幸。结构调整的成效为2009年东方电气的发展带来了十分积极的结果,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其中,实现营业收入374.1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工业总产值387.7亿元,同比增长14.2%;完成工业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利润超过15亿元。

“全社会都在强调节能减排,作为装备制造企业,就必须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结构调整的工作,抓得越早越主动。”王计说。

从满足需求向引领需求转变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离不开自主创新。在王计看来,东方电气之所以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档次,都要归功于企业多年来培育出的创新文化。

“中国的许多企业包括东方电气在内都存在一个问题,即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客户订单需求。如果中国要想成为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企业就要从满足需求向引领需求转变,即企业不断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来引领客户消费。这需要企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储备。”王计说。东方电气自主创新的历史,绕不开三峡电站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利大工程。东方电气在与外企合作研制三峡左岸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后,迅速消化吸收了世界巨型混流式水电机组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了开发再创新,成功研制出比左岸机组性能更优越更适用于三峡右岸电站的转轮模型,进而在三峡右岸机组招标竞争中,一举击败各路强手,拿下右岸4台70万千瓦机组合同。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合同,最终结束了我国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依赖国外的历史,敲开了巨型机组自主制造的大门。

200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出让了在加拿大的水电设备制造业务,原因便是他们认为在与东方电气等世界同行的竞争中已没有更多的优势。“在没有新技术,没有未来的时候,选择退出是必须的!”在王计看来,这是同行对东方电气成长的认可,更是对东方电气要以创新立业的启示。

“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还要体现在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上。大家在能力都具备的前提下,比的就是技术优势。”王计说,2005年,东方电气提出要构建企业的创新文化,“我们提出要尊重创新,宽容失败。在创新中去甄别人才的不同,接受差异化,接受分配上的不同,找到效率优先和社会公平的结合点。”

第四篇:学习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学习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读《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摘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议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并不断探索创新的新方法,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提高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正文:

通过阅读和学习《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我越来越意识到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纵观党的历史,从一个领导人民为争取全国政权而斗争的党,转变成为掌握全国政权长达半个多世纪并将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努力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党,转变成为一个担负实现中国现代化任务的党,中国共产党已经和还将继续创造世

1界政党发展的奇迹。中国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表明,始终坚持学习创新是其从弱小到强大、从稚嫩到成熟的关键原因,也是其吸引民众、凝聚人心、团结社会的成功经验。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学习和创新传统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创新的历史传统表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毛泽东是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和典范。他率先走上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实践道路,率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的思想命题,树立了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榜样。刘少奇称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于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件艰巨的事业”。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说,世纪末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逆境的形势下走出一条崭新的生路,得益于邓小平巨大的理论创造勇气,而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原因在于邓小平与毛泽东走的是同一条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有创新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继承和弘扬创新的历史传统,才能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

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创新的历史传统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资源,为新

时期党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创新的实践成果是一座灿烂的历史丰碑,铭刻下记载史册的功绩,为增加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充分信任感奠定了基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更是显示出主观的学习和创新能动性,将学习创新进行到底。 江泽民将创新提升到事关国家、民族和政党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加以强调,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他强调:对于民族来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对于国家来说,“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一件关系我国未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大事”,“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对于政党来说,“不发展,不前进,不仅没有前途,而且只能是死路一条”。对于军队来说,“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党的文献和中央领导人的阐述中,创新既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战略。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增加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开拓创新”列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之一。而《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也将创新列为建设学习性党组织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意见》中提到要: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保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

一,营造宽松环境,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渠道,不断创新组织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

当然学习创新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如何切实的贯彻实施学习创新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学习创新,前提是学习,核心是创新。应把学习放在战略性的位置,通过科学技术教育培养科技后备军。把科学技术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上日程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作为科学技术教育的目标。加强初中高等教育实验课程经费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让创新从一个口号变成为一种习惯。

二、建立全球研发网络。利用全球的资源为本国服务。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一定要放眼世界!随着开放和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激烈竞争" 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国人民传统上有着保守的性格",要克服这种思想的制约就必须大胆的敞开国门。让国人接触更多的新技术,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世界科技团体和国际合作计划中去。充分利用国际研发资源和有关高技术的科技信息,鼓励科技创新,海纳奇思妙想。

三、国家的进步仅靠科技创新是不够的。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体质,使其更加适宜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前进方向。加大对创新项目的经费投入,人员投入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给予知识份子以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才能使创新的深植人心。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

质。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科技人才的后备军,学习和创新也显得格外重要。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学习经典的知识理论,从前人的经验中吸收养分。另一方面又要积极主动的思考,灵活的掌握书中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这样创新方能水到渠成。同时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对深入挖掘创新潜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多参加一些这样的实践创新活动,相信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引导下,我们的思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我们的视野也会更加的开阔。

第五篇: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

邮政储蓄自恢复开办以来,就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更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网络和电子技术不断应用于金融业务领域,面对高科技、多品种、重服务的金融市场,邮政储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从邮政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迅速转变观念,加快业务创新,开发适合市场和客户需要的金融新产品和服务,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转变观念是邮政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反观邮政金融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思想僵化或穿新鞋走老路,就不可能创造良好的效益,也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市场竞争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目前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各施所长,而邮政金融受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经营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于业务发展等因素制约,还难以及时、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邮政金融首先必须要迅速转变观念,树立优质服务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消除不利因素影响,积极"面向市场、融入市场",以求达到"开拓市场、占有市场"的目的。

政策变动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目前,在邮政系统上下都已形成共识,邮储是重中之重的"拳头"业务。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邮政储蓄利差收入已进入微利时代,不再单纯依靠人行的转存款利息,而要自主进行资金运用,其收益随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而变化,因此单纯依靠扩大余额来获取利差收入将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实行邮政金融多元化经营,优化业务结构,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对邮政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法合规健康发展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规范经营是邮政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全员营销"因其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而具有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过去曾对推动邮政储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更高需求,全体动员的粗放式经营必须由"客户服务、营销企划、理财服务"等现代银行经营理念所替代。

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金融创新,就是金融机构为适应新的经营环境而开发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理论、金融产品。而邮政金融的创新,其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它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其创新的内容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整个邮政金融市场创新的有机整体。它具体包含邮政金融产品的创新、营销策略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服务工作的创新以及电子化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邮政金融要发展,就不能把自己限制在只抓储蓄余额这样的圈子里,要从经营单一的金融产品到经营众多的金融产品,从获取利差为主到储蓄收入多元化,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要在保证余额规模稳健扩大的同时,加大和加快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速度。

邮政金融创新的路径切入,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传统业务,开拓创新业务。

能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取决于邮政金融自身改革和调整的速度和实效,以及如何做好传统业务,加快业务创新,并由此带来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具体讲,应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稳健发展与调整结构的关系。邮政金融的结构调整不能以牺牲储蓄余额发展为代价,要坚持“在发展中进行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增强实力”的原则。二是储蓄业务与中间业务、保险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关系。中间业务因其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应面广等特点,为邮政金融的创新提供了发展机会和空间;发展代理保险业务,不仅能稳定和扩大客户源,还会对储蓄业务形成有益补充,促进业务结构的优化。因此,应坚持以储蓄为基础,在存款规模稳健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业务和各种中间业务,不断丰富绿卡新功能,进一步增强绿卡在银行卡中的竞争力。

邮政金融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需妙招迭出,打好业务创新牌。“绿卡津工联名卡”是天津邮储创新的一个金融服务产品,它的研发正是遵循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增值服务”的原则,在细分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津工超市、中新药业等知名品牌的合作,通过对原有绿卡产品功能和形式的策划包装,使其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功能。目前天津市在邮储领取养老金、失业金和低保金近40万市民都能从中获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推行营销策略创新,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市场既是邮政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又是判别邮政金融创新与否的重要标准。邮政金融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推行营销策略创新,通过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起一种客户需求管理型的营销管理体制,使企业主动适应和有效驾驭市场。

当前急需建立一支专业专职、勇于开拓的金融营销队伍,实行分级管理。高级营销人员全面负责目标客户群、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统一研究、规划,并组织业务的实施;基层营销人员负责开展区域性的业务营销工作,特别是卡业务、校园业务、代收付业务这一类投入少、见效快的业务。同时,要进一步推行客户经理制度。通过客户经理开发新客户,维系与客户的关系,推介新业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有效支持业务发展。

邮储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与推广都需要有技术进行支撑,因此技术对业务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至关重要。与商业银行相比,邮政金融的科技含量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引进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壮大技术力量;鼓励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与业务部门的交流,加快业务需求的技术实现;技术投入必须遵循"适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防止盲目追求先进而不适用以致浪费资源。

高科技的应用将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如货币形态从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方向转变、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渐进、柜面服务从人人对话向人机对话方向演化等。特别是银行卡业务,在城市中已成为各家银行竞争个人金融业务的“关键词”,一定程度上也是各家银行金融创新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我们应大力发展绿卡业务,满足客户通存通兑、账户查询、自助转账、商户消费等多种需求,同时逐步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发展。

第四,实施服务创新,大力推进形象工程。

天津邮储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树邮储形象、创星级服务"活动,正是运用"树创"活动这一载体,以争创“优质”、“星级”服务窗口为主线,以系列培训、倡导礼仪服务及完善网点环境和服务设施为基点,以提高员工服务水平、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为目的,所实施的服务创新的具体步骤。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树邮储形象、创星级服务"活动使天津邮政储蓄的服务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邮储应从整体上推进"树创"活动的实施,使邮政储蓄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以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邮储还应不断加强网点建设,增加对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邮储网点的对外服务能力和自然吸储能力,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整体实力,缩短与同行业的距离,为储户营造更加温馨、舒适、方便、安全的环境。

第五,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管理,强化稽查安保。针对各项新业务、新功能的不断推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业务管理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全员的金融法规、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考评平衡互动的科学管理制度,强化人本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做到纪律严格、责任明确、制度落实、指令畅通。

邮政金融创新的路径是十分广阔的,其内容必然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提高。实践证明,企业只有经过经营理念创新,充分挖掘市场,才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创新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一篇:创新教育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