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日教学反思

2024-04-20

借生日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借生日教学反思

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活泼、可爱、爱说爱笑,在家里是听话的好孩子,对父母充满着依赖和感激。于是学习这一课时,学生能够积极地调用生活体验,使学习起来很顺手。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另外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我了解到有一个男生要过生日,于是我便马上修改教案,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在班上创设一种过生日的气氛。事实证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能够很自然地由别人的生日联想到自己的生日,于是便出现了学生眉飞色舞地讲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为了引领他们感悟妈妈的辛苦,我设计了“妈妈为什么从来没过生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领悟妈妈在家的辛劳,顾不得过生日。接着提问

“你打算怎样回报妈妈的爱?”从而架设了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关心身边亲人的思想感情。

2、注重朗读训练: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上课听讲时,能坐得住了,而且喜欢上课,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于是我设计了变换方式的朗读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从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3、听其他老师讲课时,我注意到了有几个学生不明白到底是谁过生日?于是我便以此为主线,从小云说的话开始讲起,了解到原来是小云过生日,妈妈送给了她她最喜欢的礼物,小云了解到妈妈一个生日也没过,就想到了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让妈妈也快乐快乐。从而表现了母女间的关爱之情。

篇2:借生日教学反思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做母亲的,谁都不会忘记子女的生日;可是做子女的,有多少人记得母亲的生日?母爱是夏日清凉的风,是冬日温暖的阳光。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当我们承受母爱的滋润时,是否该在心底留一分感动,一分牵挂,是否该为母亲做些什么?

一个“借”字引出了学生“借东西”与“被借东西”的生活经历,学生们津津乐道,随后她又板书“生日”二字,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究竟为什么要借生日?借给谁,怎么借?这一个个问题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拿起课本,自己读一读。这样一来,学习成为他们内在的,自我实现需要,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现场,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我要学”,“我想学”的读书氛围。

在孩子们朗读过几遍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问孩子们:“妈妈真的把生日忘记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没有!”“那妈妈为什么不过生日?”这一下孩子们说不出来了,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谈一谈平时自己观察到的妈妈在家里如何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于是有的孩子说:“妈妈每天照顾我们一家很辛苦,要做很多的家务。”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要干活,回来还要辅导我写作业,很辛苦!”“妈妈不是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妈妈很忙,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真对,你谈的真好!”我马上肯定孩子们的想法,又立刻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另一个问题上:“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并以此展开小组讨论。孩子们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爱妈妈”“小云关心妈妈”……“那我们呢?”我因势利导,孩子们脱口而出:“我们也要爱妈妈!”“怎么去爱呢?是不是只有借生日这一种表达方式呢?”我又引导着。这时孩子们发言更积极了:“我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让妈妈歇一歇。”有的说:“我要学乖一些,不让妈妈再为我学习操心了。”还有的说:“我要自己做作业,让妈妈休息一会儿。”还有的说:“妈妈生日的时候我要送给妈妈一件生日礼物。”“我要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中,终于使他们知道了爱,把爱的种子撒播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这不正是本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吗?

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关心身边亲人的情感。在学习的最后,卢老师把孩子的思绪从课文中带回现实,让每个孩子都说一说,自己如何爱父母,为父母做过哪些事。最后温馨的建议孩子们,可以做一张贺卡悄悄地放到父母的枕头边,给他们一个惊喜,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

篇3:借生日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1.认识“放、布、熊”等12个生字, 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偏旁“方”、“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和偏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课前准备:《生日歌》歌曲CD碟,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欣赏歌曲, 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生日歌》, 请学生简要说说听了这首歌后自己想到了什么。

师:是啊, 听着你们的话语, 看着你们的笑脸, 老师就知道大家过生日那天是十分开心、幸福的。除了这些, 同学们还会想到谁呢?有一个名叫小云的小朋友, 在她过生日的那天, 就想到了她的妈妈。同学们想认识这个小朋友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板书课文题目:借生日) 齐读两遍课题。

师: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纷纷提问。)

过渡: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利用熟悉的歌曲,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将学生带入快乐、幸福的情境中。在揭示课题的同时, 让学生质疑,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读一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把不认识的生字勾画下来, 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 然后用序号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指名朗读各个自然段。

评价朗读。

2.认一认。

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生字。

学生交流各自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教师适时提示, 在本课生字中, 有些可以用熟字加一部分或换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巾———布, 方———放, 能———熊, 想———忘。同时通过识记“饭、放”认识偏旁“饣”、“放”。)

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生字。

把生字的拼音去掉, “开火车”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通过让学生自主识字, 合作识字, 充分挖掘学生识字的潜能。初步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 激发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识字效率, 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再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课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多读几遍。

2.指名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朗读课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并说说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设计意图:低年级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自由交流受到感动的理由, 促进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情感的感悟。)

四、总结练习, 复习巩固

1.课件再次出示本课生字, 认读生字。

2.认读生字, 并口头组词, 看看哪一小组组的词多。

3.在正确的拼音上打“√”。

放 (fànfàng) 正 (zhèng zhèn) 今 (jīn jīng)

班 (bānbāng) 怎 (zěn zhěn) 饭 (fàng fàn)

4.把偏旁与带该偏旁的字连起来。

夂%%灬%心饣礻牜

熊%放%饭%礼%物%怎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识字

1.同学们, 前一节课我们认读了生字,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老师来检查大家学习生字的情况。

2.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 (带拼音) , 齐读生字。

3.去掉拼音, 指名读生字。

二、精读课文, 体验感悟

(一)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 指名说图意。 (其实就是课文第1、2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妈妈为什么要送布熊给小云?

3.练习说句子。

今天是_____, 妈妈_____, 祝小云_____。

过渡:假如你是小云, 你会怎样问妈妈?假如你是妈妈, 你又会怎样回答?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女俩的对话。

4.指导朗读对话。 (小云问妈妈的话, 应读出疑惑, 纳闷的语气, 而妈妈回答的话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5.思考:小云的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

6.教师小结:小云的妈妈并不是真的忘记了自己的生日, 而是只想到了别人, 只想到了自己的女儿, 可见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此刻, 假如你是小云, 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又会怎样做?

7.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体验,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过渡:小云和同学们想的一样吗?小云又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边看课文第二幅插图边自由读第3、4自然段, 思考:小云为什么要把布熊放进妈妈的包里?

2.指名交流。

3.小结:是啊, 在妈妈的影响下, 小云也懂得关心妈妈了, 于是小云把自己的生日借给了妈妈, 是想让妈妈也过一个生日, 让妈妈也感受一下过生日的快乐。

小云真是一个会感恩的孩子啊!

4.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第4自然段。

(三) 分角色读课文

(设计意图: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 又有利于发展语感, 此环节通过读课文、看课文插图、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真切体验母女间的情感, 感悟母爱的伟大, 学会感恩。)

三、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课本上“我会写”的4个生字。

2.指导认读, 正音。

“今”是前鼻音, “正”是翘舌音, “两”是三拼音节。

3.多媒体课件演示生字的笔画顺序, 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 临写。

四、拓展延伸, 实践活动

过渡:学习这篇课文, 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让我们知道了小云是多么爱她的妈妈, 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小云还是一个会感恩的好孩子。古往今来,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爱, 歌颂母爱。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母爱的赞美,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多媒体课件出示古诗《游子吟》, 学生朗读《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 自己动手, 做一件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并说一两句你想要对他们说的话。

篇4:借实践行动来反思教学

许多学校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什么会流于形式呢?究其根源,这里涉及到教师反思的心态及内动力的问题。按理而言,反思如果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去做,可是他们偏偏马虎应付呢?其原由是什么?我认为,不少教师在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没有看到情节与情节之间、细节与细节之间的关联,没有看到影响与制约教育教学的内在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没有看到教育教学的一些路径。于是,自然而然就缺乏了一种探究的好奇心与惊奇感。也就是教师自身最为内在的研究的热情与力量没有被发掘出来。其二是,因为教师从未通过教学反思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成功的体验:如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想,并肯定自己;在实践中改进教学并完善自己……

对此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教学反思与实践行动的脱节,让教师对教学产生排斥、厌烦与应付的心态。教学反思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疏离,教学反思与学校教研生活相隔离,教学反思与自我相脱离——这是教育教学反思中最大的思想灾难。

二、反思即是实践,实践即是反思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凡不能见之于行动的知识都应取消。我要接着说,凡是不能见之于行动的反思都应该取消。当然,这种行动,有的是直接的改善,有的可能是间接的改进。正如在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随处都可见,“学校的教师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证明……”每一种能改善人的内心力量,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教育教学反思都是经过实践层面上的千锤百炼,如同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或如同炼得百草终成丹,或如同千淘万漉始到金……每一条有亲和力的教育教学规律都是以成千上万的课堂来作印证,并从中提炼出来的;每一个有指导力的教育教学心得都是通过千万个活生生的生命成长过程来提取与获得的……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改进与提升的过程。

(一)即时性反思,一悟即时调整

借助实践行动来反思教学,有一种是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反思直接用于快速改进课堂教学。这种实践性反思或反思性实践见效快,作为反思者可以即思即得,即思即行。一般而言,它着眼于当下,对于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技巧的思考感悟,从而有所借鉴、有所改进。真正是“有错必改”、“有善必学”,对于自我的教学起到“长善救失”的作用。

福州的陈朝蔚老师在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中写下的一篇教学反思能让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教学反思与行动完美衔接的过程。陈朝蔚老师写道,听了同年级一位老师执教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位老师在导入新课时,一边播放低回宛转的哀乐,一边深情地描述着,希望能尽快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此时,我听到身边一位小男生发出了笑声,感到挺奇怪,再仔细看看班上的学生,大多面无表情,真正被感动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我在听课的过程中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下课时,我先找了那位发出笑声的小男生去了解情况。原来这位男生,他之所以笑,居然是因为听着哀乐,想到他的太姥姥去世时,家里的表兄弟、表姐妹聚到一起时的快乐情境。我进一步问他,知道周总理吗?他支唔了好一会儿也说不太清。再问了问周围的几个学生,大多摇头,有的仅仅知道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陈老师由此陷入沉思:学生对总理并不了解,教师营造的情境怎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想到自己也马上要教这一课,第二天,回到自己的班级,我对学生说了这样一番话: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国总部下了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看到孩子们的眼中那渴求的目光,我知道他们的兴趣被点燃了,我按下伏笔,请大家自己找找资料……后来上课,我发现班上的孩子读起《十里长街送总理》是那样的动情,他们在交流对文章的感受时,也总能引用在课外书中所看到的内容加以补充。在课堂上有几个小姑娘的眼眶里一直挂着泪珠……学生的阅读背景、知识经验、生命感受……构成了他们对文本理解的基调与基础。在上述的教学反思案例中,我们就可以对“即思即改”的反思行动方式一目了然。

(二)历时性反思,历经行动过程

另外,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有时我们对反思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即时反思固然直接明了,但有时未必就悟透真谛;这就需要延时反思,借用歌词的说法是,“慢慢地把你忘记,慢慢地把你想起。”著名诗人里尔克曾描述过生活体验、回忆、时光、思考是如何在一首好诗当中交织在一起的:“人必须有回忆……但是仅仅有回忆是不够的。在回忆太多时,他必须能够忘记,同时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们重现,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直到它们融入我们的血液、眼神、手势中,无以名状,再也无法与我们分离开的时候,直到那个珍贵的时刻,诗文的第一个字才会出现并发展下去。”在我看来人生的反思与教育教学的反思,有时往往不是一点就通,一触即发,它需要时间与耐心来等待。我们相信有灵光一闪的灵感,我们也相信日思月想的修磨出智慧,而且,许多一乍那间的灵感迸发常常是来源于每天不断的冥思苦想。

详细来说,有些教育教学行为细节或事件,在最初的时间里,我们读不懂它们潜藏其间的意义,经过多天或多年的揣摩与潜意识间的思索,可能由于某时、某地、某情、某景、某境、某人、某事的感染与触发,我们才恍然明白它们深层的意蕴所在。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些教育教学行为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能够将其内涵显露出来,必须通过一定的时间来考验与审察,才能明确其意义与价值。余文森教授指出,“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化,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而经验被提取、提升、提纯、提炼的过程,就是反思与行动不断地交融并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历经的时间可以这么说是,“教学不休,反思不止,行动不停”。

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观察学龄前儿童时,觉得他们都有非常敏锐的感受力,都是那么的聪明机灵。可是上小学后,有的孩子越学越困难了。针对这种现象,苏霍姆林斯基就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琢磨:为什么有着活跃鲜明想象力、敏捷的记忆力、对周围世界各种现象具有敏感的情感反应的儿童,在学校学习了两三年后,却怎么也记不住语法规则,为什么他难以记住正确书写“草原”这个词,记不住6乘以9等于几?他得出的结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知识的过程往往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于是,他就开始思考应该怎样在童年期让周围世界与大自然始终为孩子的思想意识提供源源不绝的养料。“我通盘考虑了什么应当成为我的学生的思想源泉,规定了什么将在四年过程中成为孩子一天天观察的对象,周围什么现象将成为他们思想的源泉。就这样产生了这一部300页《大自然的书》。这是300次观察,300次深深铭刻在孩子们意识中的鲜明图画。我们一周两次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思维,不仅是观察,而且是学习思索。实际是思维课。”“经验证明,孩子们读了《大自然的书》,其思维就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孩子在使用抽象概念时,就会在思想上回顾作为抽象概念基础的那些印象、形象和景象。”通过多年的对这些学生的观察,得出“观察证实了儿童智力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课内必须掌握的真理和抽象概括愈多,这类脑力劳动愈紧张,学生愈应当经常求教于知识的直接来源——大自然,周围世界的形象和图景应当在学生的意识中铭刻得愈加鲜明。”同时,学生步入少年、青年之后呈现出精神生活具有巨大的求知渴望等良好的素养。

诸如此类的几年、十几年甚至30多年的关注、反思与行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教学世界中是比比皆是。其中,反思与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尤其重要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反思不仅仅局限于“一时一地”“一课一得”,而是以持之以恒的时间长度来缔构一种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度。确实,要成就一位名师与大师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反思”。

巴西著名的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谈到,“我们在词身上找到了两个方面:反思和行动。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如果牺牲了一方——即使是部分地牺牲——另一方就受到损害。真正的词同时也是实践。因此,说出一个真正的词,就意味着改造世界。”反思与行动是同根生、并蒂长,合则共荣,离则俱损。光有反思是不够的,要知道,反思力的背后是执行力!有反思的行动及有行动的反思才是真正的教育者追求的教学反思之道。

(作者单位:福建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

篇5:《借生日》教学反思

1、师:老师些个字,看你认识吗?板书:借(学生:认识:借)你向别人借过什么或者是你把什么东西借给过别人吗?(找一到两个同学说说,注意学生把话说完整。)

生:我借过尺子。

2、老师再写两个字,板书:生日。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第十八课:借生日

生:借生日(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

2、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我指的是谁?

3、再读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

4、检查(出示课件)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

(1) 词语(注音):放下 布熊 快乐 怎么 早饭 上班 拿出 立正 礼物 今天

谁来试着读一读?点名读

师:谁还想读?比刚才这个同学读得更好。站起来就是小老师,声音要洪亮。屈明辉领读

师:下面咱们大家一起读

(2) 词语(不加拼音)

师:老师把拼音去掉了,看你还会读吗?谁想来试试?

(3) 生字:放 布 熊 快 怎 饭 班 拿 正 礼 物 今

师:“放”这个字的左边是“方”这样我们就可以记住了;“物”这个字 的左边是“牛”字旁;班这个 字

有的同学认识,知道我们的班级是一年级三班,这是结合生活认字,这样的学生是识字的有心人;正这个字有的同学组词“立正”,这也是一种认字方法。领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开火车检查

三、学习课文

师:快来读读课文吧,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师:文共有几段?用手势表示。

生:四段。

2、师:谁试着读一下第一段?

生1读课文第一段。

师:谁来读一下第二段,读的时候声音再大些?

生2读课文第二段,读的不通顺的地方再让学生读一遍。

师:谁来读一下课文第三段,比刚才这位同学读的还要好?

生3读课文第三段。

师:谁来读一下第四段,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小云对妈妈说的话读出小云的语气。

生4读课文第四段。

四、细读课文。

师: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3、学习第一段。

师:点名读第一段。

生1:读课文。

师: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好,如果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谁能比刚才这个同学读得更好?

生2:读课文。

2、学习第二段。

师:看第125页下面的图,小云拿着可爱的小熊,心里多高兴啊,谁来读课文第二段。

生1读课文第二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好,但是小云很纳闷,为什么妈妈从来不过生日?谁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下课文?

生2读课文第二段。

师:小云的妈妈真的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了吗?

声:没有。

师:对,小云的妈妈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关心别人。

3、学习第三段。

生1读课文第三段。

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4、学习第四段。

师:读完第三段,同学们会想这是怎么回事呀,读完第四段同学们就明白了。谁来读读第四段?

生1读课文。

师:读完以后你喜欢小云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小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对,妈妈爱小云,小云也爱妈妈,小云把这幸福快乐的一天借给了妈妈,希望妈妈也高兴、快乐,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学习,爱自己的妈妈。带着这样的感情,谁来读读课文?

生2读第四段。

师:咱们一起把小云说的话读读。

《借生日》教后反思

1、我教学生识字的时间太长,所以后面学习课文的时间就显得太紧张了。有些字学生已经认识,没必要再一一讲解。

2、由于前面用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自己太紧张,准备好的课件没用上,准备好的语言也颠三倒四,一节课下来,有好几个地方没讲清楚,另外,应该让学生参加到课堂当中来,读书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可以点名读、也可以比赛读、或者是齐读。

篇6:借生日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说:“我忘了。”让学生讨论妈妈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时,全班同学竟一致认为妈妈就是忘了。而在问妈妈为什么会忘记时,学生都说是因为妈妈工作很忙所以会忘记自己的生日。我接着问,为什么妈妈忙得忘了自己的生日却没有忘记孩子的生日时,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家里的宝贝,很重要的,妈妈当然不会忘记。

于是一个想法在脑中闪过,一定要让他们的爱心显露出来,并且发出热、发出光。我告诉学生,生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妈妈是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的。妈妈“忘了”自己的生日却一直把孩子的生日挂在心上,记着送孩子生日礼物,祝孩子生日快乐,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再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给予的关爱,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父母爱子情深的含义。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再讨论:如果你是小云,除了把生日借给妈妈,还会为妈妈做点什么?这下孩子们有话可说了,会帮妈妈端上一杯水、帮妈妈洗碗、给妈妈捶背、为妈妈唱一首歌、画一幅画送给妈妈等。于是,在学生们学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学读诗歌《妈妈的爱》里体会母爱情深。不用多说,我想此时此刻,每个学生都在用心感受纯纯的、浓浓的母爱,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的同时也懂得回报妈妈。

上一篇:九年级二班英语老师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人防工程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