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24

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叙述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向我们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以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寓科普知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论文 篇1:

21《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科普童话故事。课文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1、识字写字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识字准确性不够,经常出现错别字,所以第一课时我重点关注学生识字、写字情况,及时加以指导,把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第一学段阅读阶段目标里有两条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本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朗读训练,能有正确的朗读课文的能力,但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需进一步提升,力求在在第一课时扫清朗读障碍,做到流利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方面:班中学生长期开展“高效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研究,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一年级的孩子认识事物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模仿能力强,课堂中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我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采用新鲜有趣的动画片和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图片、头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课堂会生动活泼。

三、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联系字义等方式学习“户字头”“车字旁”两个偏旁,在语言情境中结合阅读理解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会写“爬、条”2个生字。

2、学习正确朗读课文,通过聆听教师范读,学会联系上下文,知晓壁虎、小鱼、老牛和壁虎等动物尾巴的作用。

3、根据课文插图,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还能仿照课文第3节,介绍小壁虎与其它动物借尾巴的故事。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学会正确书写生字“爬、条”等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

五、教法、学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有组织的积极参与活动。

六、教学流程

(一)脑筋急转弯,互问互答引入课

1.互问互答

师:你们喜欢猜脑筋急转弯吗?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看谁反应快!

“什么鱼不会游?什么鸟不会飞?什么虎不咬人?”

2.学习生字“壁”

师:(板书“壁”字)壁是墙壁的壁,下边一个土,跟我念:壁(生齐读

(板书“虎”字)虎字头,,请大家书空笔画,我来写。

师:壁虎, 生:(齐)壁虎

师:壁虎有什么特点呢?请听小壁虎的自我介绍吧。

3.观看视频,了解壁虎

4.学习生字“房、墙”

师:听了小壁虎的介绍,你们知道了什么知识呢?活动范围、本领等(学习生字:房檐、墙角)

5.引出课题,指导朗读

师:今天这只小壁虎要去干什么呢?(板书:借尾巴)题目一共是六个字,谁会念?我请三个同学念,看谁念得好。(师指名三个学生念,指导学生要念得响、念得快、念得有味儿)我们一起读,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预备起。(学生齐读课题)小壁虎怎么借尾巴的呢?请看大屏幕,听老师为大家讲故事。

(二)教师示范配音,了解故事大意

老师示范配音。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你们想来给他配音吗?要配好音,演员得先读好剧本(课文),现在就让我们来扫清字音的障碍。

(三)多样识字,激发兴趣

1.出示认读字

师:第一行谁来拼读? 师:嗯,真好。第二行,谁会念?

师:能够准确、响亮地读完,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们吧 “墙”,q-i-áng,预备起。(师手指板书,学生齐读)

师:汉语拼音是拐杖,没有了拐杖还会不会念?(预设生齐答“会”) “墙,墙”,预备起。(生齐读)

2.学习多音字“转”

3.学习要写的生字

(1)出示金文大篆,让学生尝试猜一猜。

(2)重点学习“爬、条”:爬呢,就是用四肢在地上支撑着往前。“爬”字呢,很难写。一半是带音的“巴”,另外一半呢,是形,用四肢来爬,爪子的“爪”。大家看好这个“爪”字怎么写。(板书“爪”字)爪子的“爪”的最后一笔,先一竖,然后一个捺角。这个角啊,要写得像汤勺一样,这就好看啦。(出示汤勺,以调羹的形状比拟捺角的正确美观的书写效果)右边是个巴(板书“巴”)。跟我念,p-á。(学生书空)

(四)分工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师:生字宝宝回家了,请大家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做到人人有事做,不争不抢守秩序。

2.学生各组自行练习

3.指名尝试配音,评价

(1)出示评价内容;

(2)请一组配音;

(3)指名点评。

师:这几位同学多有意思啊,当上了配音演员,把课文的话变成了自己的话,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指名一人点评)

4.梳理动物尾巴作用

师:他们表演得真棒,有自己的想像,特別是这位演小壁虎的同学表演得很出色。我请他再来与我来演一演。这回你继续演小壁虎,我来演妈妈。师:孩子,你懂得了什么?

预设生:我们壁虎的尾巴可以重新长出来。

师:孩子,你还懂得了什么?

预设生: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的,燕子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师:同学们齐说,小鱼尾巴的作用是:预设生:拨水。师:牛的尾巴呢? 生:赶蝇子。

师:燕子的尾巴呢? 预设生:掌握方向。

师:壁虎的尾巴呢? 预设生:保护自己,可以重新长出来。

5.师板书,学生回顾知识

作者:叶云飞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论文 篇2: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叙述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向我们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以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寓科普知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据上述分析,定本课目标为:

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和8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用处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电脑出示壁虎图,了解壁虎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4、教师归疑:(电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意图】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使之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探索中。

5、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自主识字

1、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借助拼音读文,边读边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分别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把画出的生字自己多读几遍,读后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电脑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一读,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读课文,听读音是否正确。

5、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连贯地说几幅图的图意。

【意图】色彩鲜明的图片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能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看图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意图】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三、学习 1、2自然段

l、学生自读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教师板书:挣断

2、小壁虎是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呢?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小壁虎尾巴的特点,体会“挣”。小组练习表演,选一个小组在全班表演。

【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表演,更准确地体会“挣”这个字的意思。

3、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段。

4、没有了尾巴小壁虎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四、学习3、4、5自然段

(一)小壁虎没有尾巴认为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速读3、4、5自然段,寻找答案。

教师板书:

小鱼

借尾巴

老黄牛

燕子

指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进行句式的完整表达。

【意图】通过造句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说话完整性和条理性,使之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二)品读第3自然段。

1、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出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鱼的话。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小河边

小鱼

拨水

3、比较体会,指导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1)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2)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4、教师指导朗读这段,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还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5、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6、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的?

电脑出示:

(1)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2)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3)小壁虎说了什么?

(4)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意图】因为课文的段落构成模式大致相同,所以总结出学法,帮学生抓住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三)讨论学习第4自然段。

l、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利用上面总结出的方法进行自学。

2、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及时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板书:大树上

赶蝇子

3、提问: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一般的蝇子吗?

4、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四)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l、请学生说说学懂了什么?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板书:屋檐下

掌握方向

(五)电脑出示三幅图:教师提问: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五、学习6、7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只好回来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了呢?

2、自己出声读读这6、7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板书:高兴

长出

3、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4、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应该怎样读?自由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5、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

保护

(一)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

(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l、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从中找答案。推荐读物《神奇的动物世界》。

【意图】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其中蕴含的奥妙,这样,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

作者:阚红柳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论文 篇3:

妙用文本插图 彰显语文魅力

摘 要: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率低的现象,让一线教师非常头疼。然而,人教版小学语文低年级课本中的插图都是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而且画面优美、富有趣味性、童话色彩浓厚的,因此低学段的语文教学可以巧妙运用文本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彰显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文本插图;阅读兴趣;语文魅力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115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图文并茂的文本插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有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他们也能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激发再造想象,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下面笔者就以自己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一次磨课经历为基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通过小壁虎借尾巴告诉我们: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尾巴各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尾巴有脱险与再生的特点。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加注拼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

2.学会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学习连环画式的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了解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

依据目标,教学流程如下:初读课文,抓重点句,再读课文,理解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借不到尾,结合实际,理解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抓住重点句“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了解小鱼、老牛、燕子的尾巴不能借的原因,感悟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

第一次教学片段:

1.让学生比较句子: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生:第二句比较好。

师:这句话好在哪里?小壁虎为什么爬得那么累?“爬呀爬”说明什么?

生:小壁虎爬得那么慢,那么艰难。小壁虎失去尾巴多着急呀!

师:小壁虎为什么不快爬,去借尾巴,反而这么慢?

生:小壁虎没有尾巴爬不快。

师:小壁虎从墙角到河边,距离很远,小壁虎的尾巴能帮助爬行,现在断了,爬行不方便,因此爬不快。

师:(出示读读说说)请同学们填一填。

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_来_去

小鱼(游)来(游)去 壁虎()来()去

燕子()来()去 小狗()来()去

2.师:(出示句子)比较句子,你觉得哪句话更好?好在哪里?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说:“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生:从“姐姐、您、行吗”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师:(出示句子)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鱼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生: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不能借给小壁虎。

师:如果小鱼的尾巴借给了小壁虎会怎么样?

生:小鱼就会沉到水里淹死了。

师:对啊,小鱼的尾巴就是它的命,没有尾巴小鱼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一定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的。

3.师:请男生读一读小壁虎的话,请女生读一读小鱼姐姐的话。

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小鱼姐姐想帮助小壁虎又无能为力的语气。

(教学反思:走出课堂时,我在暗暗庆喜这节课达到了想要的教学目标:不仅符合编者的写作意图,还训练了几个知识点。当我与同事交流的时候,大家的点评让我豁然开朗。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跟着老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走,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习兴趣低,主动参与性不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需要有亲和力的教师语言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训练点,我们可以尝试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以看连环画的形式走进文本。)

第二次教学片段: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每一幅插图,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出示第二幅插图)

师:没有尾巴的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了?它先来到了哪里?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了。

生:小鱼。

师:小壁虎是怎么样去找小壁虎的?请你结合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生:我从图上看到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它看起来很吃力的样子。

师: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生:第二句比较好。写出了小壁虎爬得很慢。

师:小壁虎为什么爬得那么慢?“爬呀爬”说明什么?

生:小壁虎爬得那么慢,说明它爬得很累。

生:小壁虎失去尾巴那么着急,可是,它为什么还爬这么慢呢?

师:对啊,小壁虎为什么不快爬,去借尾巴,反而这么慢?

生:小壁虎没有尾巴爬不快。

师:我们来看图中的小壁虎,从墙角到河边,距离很远。小壁虎的尾巴本来能帮助爬行,现在断了,爬行不方便,所以它爬不快,而且它看上去已经爬得很累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了。

师:(出示读读说说)请同学们填一填。

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_来_去

小鱼(游)来(游)去 壁虎()来()去

燕子()来()去 小狗()来()去

2.师:请同学们结合第二幅图,比较哪句话更好?好在哪里?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说:“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生:我从图上看到,小壁虎是很有礼貌地面对着小鱼姐姐说的,而且从句子中“姐姐、您、行吗”这些词语,也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师:(出示句子)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鱼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生:我看到图上的小鱼姐姐一脸无奈,很想帮助小壁虎,可是她自己的尾巴要用来拨水,不能借给小壁虎。

师:很棒,你已经学会了借助课文中的插图,结合语言文字来学习这个故事里。如果小鱼的尾巴借给了小壁虎会怎么样?

生:小鱼就会沉到水里淹死了。

师:对啊,小鱼的尾巴就是它的命,没有尾巴小鱼就活不下去了。

板书:小鱼的尾巴------作用-----拨水

3.师:请男生读一读小壁虎的话,请女生读一读小鱼姐姐的话。那在读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的话时,我们应该怎么读?

生:要像图中一样面对面说,小壁虎的话要有礼貌,小鱼姐姐的话要温和。

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小壁虎有礼貌地借尾巴的语气,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小鱼姐姐想帮助小壁虎又无能为力的语气。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那老师这里有一段小壁虎和小鱼姐姐对话的视频,可是配音丢失找不到了,谁能当配音演员,帮它们配上声音。

(出示课文插图以及小壁虎和小鱼说话的动画效果,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幅插图和板书背诵第三自然段?(出示课文插图)

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教学反思:根据一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我重新修改了上一次的教学设计,力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运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指引学生自己读课文,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利用插图学习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和背诵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出示插图配音的环节,学生纷纷举手要参与配音,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文本中的插图是一种形象化的课程资源,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插图用活、用足、用好,注重诱导学生无意识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情境,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作者:陈昱

上一篇:结算风险商业银行会计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