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区农村奖励性住房调研报告

2024-04-10

城北区农村奖励性住房调研报告(精选3篇)

篇1:城北区农村奖励性住房调研报告

青海西宁市城北区农村奖励性建房

工作调研报告

(2010年2月19日)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支持农民建房的精神和省、市实施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专题会议要求,为准确把握当前辖区内农民建房意向、要求和建议,城北区组织工作组,深入到全区各村,采用直接入户填写问卷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建房的基本情况

㈠基本区情。城北区位于西宁市西北部,总面积137.7平方公里,人口26.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6.6万人。下辖大堡子、二十里铺2个镇和小桥、朝阳、马坊3个街道办事处,38个行政村,总户数约15364户。大堡子镇辖13村;二十里铺镇辖11村,其中北川河以西7村均在园区规划范围内,北川河以东4村因新建兰新铁路涉及拆迁和安臵;马坊街道办事处辖4村,其中城中村1个;朝阳街道办事处辖5村,全部为城中村;小桥街道办事处辖5村,全部为城中村。

㈡农村建房现状。全区农村建房总面积约286万平方米,其中,土木结构住房约占5.3%,砖木结构住房约占1.96%,砖混结构住房约占91.1%,多为近年所盖。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约42平米,大堡子镇和廿里铺地区人均居住面积相对较小,三个办事处人均居住面积较大。

㈢农户建房意愿情况。城乡结合部农户建房多为二层以上楼房为主,远郊农户建房仍以砖混结构平房为主,但对二层楼房住宅非常向往,若经济条件允许,也愿意建楼房。当问及是否愿意住高楼层的住宅小区时,有 45%的被调查户表示愿意,其余部分表示对二层楼房带独立的院落的住宅结构非常满意。有极个别经济条件较好或有收入来源的农户表示,将在城镇购买商品房,不在农村修造房屋。

调查显示,三年内有建房意愿的7468户,占农户总户数48.6%,涉及人口30860人;2010年有建房能力的2263户,涉及人口9328人,占农户总户数14.7%。其中,按建设地点分类,异地新建230户,占10.2%,原址翻建938户,占41.4%,小城镇集中建设1095户,占48.4%,均为砖混结构住房。按照农房建设的组织形式分类,自行组织建房672户,占29.7%,委托工匠建设266户,占11.8%,集中交给专业施工企业建设1325户,占58.6%。

㈣农村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北区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新农村规划工作开展以来,辖区内村庄村级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取得一定成效,现已共完成30个村庄的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部分村庄已完成村级规划和村庄整治工作,但农村建房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规划布局缺乏衔接。城中村在发展中缺乏统一规划,整

在一定的阻力;四是农民建房,加大以后村庄拆并、土地整备、耕地复垦、推进城镇化的成本,加剧复垦征地拆迁中的社会矛盾;五是城中村建设用地存量小,建设秩序乱,违章建房现象严重,改造难度大。以上问题应尽早加以规范和引导。

㈡农民住房建设基本思路。根据全区人多地少的实际和城市化发展需要,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范管理、节约集约原则,积极探索农村节地型住房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异地新建和小城镇集中建设途径,积极引导农民采取集中居住小区式改造等方式,促进农村居住点相对集中,村民向城镇集聚,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大堡子地区以“三集中”试点晋家湾村为例,对本地区4488户住房按照小城镇集中建设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自行建设二层砖混住房;二十里铺地区结合生物园区、物流园区以及兰新铁路的规划和扩建方案,以3个自然村为1个居住小区,对本地区3780户住房按照异地新建的方式,撤村建居,集中建设,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工程;3个办事处下辖的村庄多为城中村,对城中村的改造,应以朝阳村为例,针对地处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存量小的特点,积极向空中发展,建设多层、小高层和高层住宅,集中配套道路、绿化、排水、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大大改善城区建设面貌。

㈢农民住房建设计划。计划利用6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区9958户、建筑规模为144万平方米的农民住房问题。其中,2010年,补贴农民住房 2263户,建设规模为35万平方米;2011年,㈢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奖励性建房的规划。农村奖励性住房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城市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和村庄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水电路气配套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三集中”政策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积极盘活和充分利用农村建设用地资源,为农村奖励性住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㈣严格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管理。要充分认识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真开展农户居住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查清每一宗宅基地的位臵、权属、现有住房状况和户主意愿等,保证村民住房登记资料的完整和准确。为杜绝村民违法占地或乱搭乱建,将建房奖励资金统一管理,由各村申报,对达到建设新农村条件的自然村按人口户数的比例进行拨付,作为建设费用和启动资金,使奖励资金起到激励建设的效果。

㈤加大违法建房整治力度。针对农村违法建房普遍、情况复杂的现状,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周密部署,妥善处理。由各职能部门配合、镇政府负责,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组织开展规划区内违法建房的专项整治活动。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镇、街道要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深入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顺利推进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建议

篇2:城北区农村奖励性住房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调研思考

一、当前推进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必要性分析

1.盘活农户住房资产是农村资产资本化的必要路径。长泰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农业发展与进步可以进一步促进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估算,长泰县农村可用于抵押的农村住房价值达上百亿元,若按照60%的抵押贷款率计算可有达几十亿的抵押贷款,可以极大地盘活紧张的农村的资金使用现状,发挥农村住房本来应有的资本资产化和增值效应,提高农民生产与消费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大幅度的向前跨越。

2.赋予农民农村住房可抵押贷款权利,可极大地扩大农民资本权力,并且提高农民融资抵押贷款能力。长期以来,农村房屋作为一项农民群众的重要资产,一直受限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其产权和使用权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日前,长泰县的农村住房无法像城镇城市居民住房一样自由地参与市场流转,极大地限制了农民财产资本价值的实现,直接导致农民货币资本的流动性,减少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可能性。

3.农村住房可抵押是降低农村金融授信门槛的体现,不仅可以降低金融融资成本,也可以有效地调节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困局。从放宽农民抵押担保物的角度人于,赋予农村住房抵押担保的有效资格与效力,不仅可以减少农民的融资成本,促进农民的再生产、消费与投资,同时更好地引导与促进农村金融行业市场化、产业化与规范化。

4.农村金融供给紧张,农民融资困难,急需推出新的农村信贷产品。长泰县城乡金融发展极不平衡,农村贷款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数不及12%。农村经济受限于金融网点的大幅萎缩,并且,能够供给农民或农户的金融产品局限于农村信用、农村小额贷款、农户联保等少量贷款品种,担保贷款局限于農户的资质、期限与担保物的品种,致使大量农户无法满足贷款需求。

二、在推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因素

1.现行的法律条款不具备使农村住房抵押合法有效的法律效力。《担保法》中明文规定,在农村房屋抵押时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必须分离,这就相当于限制了农村住房抵押的法律效力。曰前,长泰县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因为相关法律法规认定抵押无效,要想真正实现农村住房抵押融资,急需在产权登记和法律认定的相关条款上有所突破。

2.农村住房权属评定和价值评估操作性不强。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城乡房屋制度的二元结构,城镇土地归国家所有,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但在长泰县农村中,农村住房属于宅基地上的附着物,而宅基地又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这使得农村住房在房产登记、权属认定上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长泰县的房产管理局和土地权属管理部门无法给农民提供正规的房产登记和权属证明,房产评估和认定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方法。

3.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的推广受到风险补偿机制的极大阻碍。农民往往出于传统观念等影响,不愿购买抵押的房产,并且农房抵押引起的经济纠纷较难处置,由于司法对金融债券特别是农村房产抵押的保护不力,银行很难通过处置抵押物来弥补贷款资金损失。同时作为控制农村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保持各方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深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抵押担保公司的极度匮乏,使得借贷双方在发生贷款危机时无法得到规避风险的补偿。

三、对推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的几点看法

1.摸索新的可行方案,发展农村住房抵押试点。虽然农村住房抵押已经在全国部分试点地区顺利推广,然而,长泰县与经济发达县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深入凋查研究,吸取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出适合长泰县自身农业发展现状的农村住房抵押的试行条例和操作办法,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风险补偿预防制度,有效避免法律限制,保障借贷双方利益和债券的安全,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实践得以顺利进行并不断深化。

2.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改革创新业务,覆盖面广,虽然,部分试点省、县日前已经试点成功,然而,在现实操作时确仍存在法律壁垒和制度缺漏。因此,地方政府政策的导向对于推进此项工作至关重要,长泰县政府应该制定财政补贴和政策性减免税收等奖励倾斜性政策,大力扶持农户的贷款业务增长,促进长泰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深入改革与创新。

3.构建中介平台,稳健推进放开农村住房抵押限制的工作进展。长泰县日前的抵押贷款市场场现出低水平、无序的混乱的状态,因此加快农业中介机构和市场规范化建设成为有效推进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的工作进展关键环节。

篇3:城北区农村奖励性住房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 绩效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61-01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制的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标准内容欠统一;考核缺乏人性化、个性化;区域差异性较大等几个方面。这种分配上的不公还延续了论资排辈与大锅饭的情况。此外,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农村小学教师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也影响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二、农村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的效果

实施义务教育之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津贴、补助多来源于学校收费。这就造成了“好学校”与“好老师”的强强联合,其结果就是优秀人才逐渐向资源配置较好的学校流动,制约了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后,财政预算中增加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学校不能自主发放各种形式的奖励。在此条件下,同一级别县级义务教育学校的激励性经费大体一致,课时、超工作量补贴、教育成果、优秀教学团队奖励发放与城镇标准一致。这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农村教师团队,有助于优秀教师长期任教与农村。这种奖励性绩效工资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分配体系,50%的奖励绩效工资按照岗位工作量与考勤加以考核;5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多劳多得与优绩优酬进行奖励(含期末成绩、平时代课、考试与非考试科目排名等等)。经过多年推行,现有绩效工资体系逐渐成熟为后期的完善和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如何解决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财政保证机制与绩效工资比例有待完善

就农村小学奖励性绩效实施来看,现有奖励标准还缺乏足够的杠杆作用。奖励比例和数量很难彻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级政府应投入长效机制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升级统筹制定绩效工资基准线,适当拉大绩效工资比例,并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标准。

2.教师的“绩效观”思想亟待改变

部分教师存在政策理解偏差,“绩效工资就是涨工资”、“用教师的工资奖励某些人”、“用自己的钱奖励自己”等思想影响着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推行,为扫清这些思想“绊脚石”我们应加大政策宣传,通过转变观念来有效的推行绩效考核工作。

3.奖励性绩效工资影响和谐环境的创设

新课改是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体现,单纯依靠某个教师无法完成教育科研、集体备课、编写教辅材料等工作。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过程中,因利益问题常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学校团队和谐氛围的建设,教师间的默契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学校应从思想上实现统一,确保教师在思想上形成整体责任感与认同感。还需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交流破除教师之间的隔阂。

四、绩效工资实施中出现问题解决策略

1.以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竞争理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基本工作量基础之上,很多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就形成了教师的“中庸思想”,反人为“竞争”过于“商业化”、“师德异化”。对努力钻研业务、勤于思考的中青年教师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唯利是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鼓励教师参与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通过考核标准的细化与量化,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逐步树立教师的“竞争”理念。

2.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结构体系

(1)以岗位确定考核方案

实施奖励性绩效考核需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复杂性。学校可依据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将教职工划分为:教师、管理、服务等几个大类。结合岗位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以此加强考核的合理性。考核学校管理岗位,需侧重于工作目标、协调能力、职业操守、服务水平;教师岗位的考核应侧重于师德师风、教学育人、班主任以及科研成果等多个维度;服务岗位的考核应侧重于工作态度、岗位职责、服务效率与质量等几个维度。无论哪种岗位,考核都应考核“个人绩效与团体绩效”、“短绩效与长绩效” 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内教学环境,也有助于建设长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2)通过培训加强考核小组的绩效考核能力

为保证农村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顺利实施,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针对校领导与考核小组进行专门的考核能力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涵盖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还需充分结合本地现有情况。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如:成功案例分享、专家授课、小组交流等等。培训过程中可设置出针对性问题,如:考核内容的制定、考核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考核观的梳理、问题讲解等等。培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开展,在积累评价知识的基础上梳理科学的考核觀,从而推动农村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实施。

(3)吸引教师参与全过程绩效考核

教师是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所在,他们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质量与教书育人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单纯的行政指令性考核分配方案,不切合实际多以失败告终。教师参与全过程考核需确保其享有知情权,并注重发挥其个人权利参与方案的制定。这个过程也能充分采纳一线教师的建议,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这样的方案才更具和理性与针对性。此外,教师参与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可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避免因暗箱操作影响到教师的实际利益。这样的考核才更具公信力和透明度,也是教师参政议政的有力践行,彰显了民主和公平。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不仅很好的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能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保证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有效地加以贯彻执行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问题。我们应深入研究考核要素与实施中的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考核小组的考核水平。一线教师参与全程考核,倾听他们的意见,确保考核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样才能发挥出绩效工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建芳.义务教育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社会科学,2010,(11).

[2]余梦迪.初中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的激励效应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我名字的来历高二作文下一篇:求婚钻戒第一品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