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4-05-05

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来自建阳市麻沙镇的实地调查

前言

经济是生活的基础,不论在哪,好的经济可以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但是,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从基层做起,只有农村真正达到小康,国家才能够真正达到小康。因此,必须真正落实好农村经济发展,为其发展铺路搭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生产技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富起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当前经济情况及生产方式,以便更好的带领农民走致富之路,我所参加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建阳市麻沙镇“农村齐致富”寒假实践队对此展开了以“农村经济问题”为主题的主题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1年1月23日24日25日26日,实践队的五名成员组成调查小组,对麻沙镇江坝村、扁溪村、水南村,部分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其中,深入农户38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麻沙镇的经济较为一般,当地特色农产品较多,99%的人表示农产品没有统一的销路,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当地的交通也不大便利,75%的农民缺乏较好的农业生产技术,认为政府对当地农产品经济不够重视,没有可靠的计划措施,86%的农户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幸福感不强烈!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产技术缺乏

当地农民缺乏生产技术,不懂得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依然用较为传统的方法

1进行耕作,文化低,致使农产品产量低,导致收入低,步入小康水平的步伐缓慢。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还在于村里的有文化的青壮男子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缺乏青年一代的新的生产理念。技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没有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味的耕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2农产品销售散乱,没有产业化 散乱的产品销售,致使产品销售量低,知名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销售地点在于乡镇农贸市场,采取的销售方式在于自己将农产品带往市场零售。这样的销售方式其销路远远不如收购的速度快,其销量远小于收购的方式,未建成一体化经营体制,导致产业链条松散。就当地的特产山药发展现状来看,山药的生产经营仍然是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经营不足,农户们各自为政,仅仅是各自进行一种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山药销售链条没有形成,生产和销售环节松散,既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散乱的种植未得到统一的管理,造成病虫害四处传播,在各家各户不停地上演。这样散乱的种植与销售造成山药种植户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便蒙受巨大损失,造成农民群众对大面积种植山药心存疑虑,严重影响了山药产业化的发展。

3交通不够便利

古人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直关系到产品的销量,当地的交通不够便利,使得麻沙这个偏远的小镇被大山包围,不为人广知。而许多人却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没有采取措施开山凿路,镇上的许多村民只能通过崎岖的小路通往镇上,有些村虽然有便利的道路,但路狭窄,无法容纳大型车辆通过,导致农产品的运输受到阻碍。日子久了,山还是山,依然耸立着;镇依然是镇,没有改头换面;村子依然是那么的破旧,没有几丝改变。

三,解决对策

(一)增长农民的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

产品的品质决定着其销量,所以要从根源抓起,扩展农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实现科技化耕作,为此,可以实现以下措施:

(1)政府下派科技特派员,集中农民为他们传教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下地实地指导。科技特派员能够与农民需求对接,双向选择,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养殖小区、手把手传教、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建立示范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发展农村经济。农民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生产实际中存在什么问题,就解

决什么问题,想方设法让农民增收,带领农民一起致富。

(2)低价为农民提供高科技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农机化程度的直接标志,在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很难找到年轻人,因为都外出打工了。妇女、小孩、老人成为留守者,农村成了标准的“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壮年劳力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家里的耕作,而丢荒又不可取,勉力为之,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农民的金钱是有限的,要想农村耕种尽快机械化,就必须低价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设备,比如,可以采取补贴等措施。

(3)在乡镇上设立农民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刊物,以便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的相关消息,增长农业生产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都较低,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不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知识,还给大家制造了全新的交流机会,增进村民的感情

(二)招商引资,将特色产品产业化

农产品的种类过多,会使特色产品突出不集中,所以为改变农产品散乱的状况,使其产业化,需要政府,百姓等多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做到

(1)引导农民规划好片区,重点种植特色农产品。例如,麻沙镇江坝村盛产山药,政府可以鼓励引导农民,扩大山药的种植面积,把精力集中在山药的种植上,使其产业化。

(2)在当地建立一个较大的农产品交易产所,以便交易正常有序的进行。

(3)采取可行性的机会和政策,以便吸引外商,创立当地的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就上述所提到的山药的产业化,政府一方面可以为外商提供五年无偿土地用于建厂房,进行山药的深加工,为山药的产业化做准备;一方面应高举山药营养丰富、种植过程受农药污染少,属于无公害保健食品的旗帜,以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消费者对山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树立当地山药在消费者心里的美好形象,从而打造自己的名牌。

百姓应该做到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提高产品质量,集中扩大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齐心奔小康。

(一)凿山开路,走出大山

为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畅通无阻地销往世界各地,就必须使道路畅通,为此

政府应努力使买卖双方人员来去自如,使产品运输能够达到快速、方便。产品产业化能为产品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易平台,这样不但可以引来更多的商家,强大的销售基地也使得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能使产品产业化,更能使产品品牌化。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商品粮基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公路路网建设和改造,改善粮食等农产品主产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改进和完善农村公路的绿化,对不切实际的做法进行纠正。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对运输农副产品的车辆实行通行便利措施。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的基础建设较好,但还有待提高,虽然现在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共处,但要想达到真正的小康水平,还需要党和人民的积极努力。经济是生活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业,农业经济也十分的重要。粮食是国家的命脉,我们必须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经济命脉,掌握我们自己的生死大权,所以要落实好国家各基层的经济状况,做到举国共进!

关于农村经济情况调查的数据统计表

问卷容量:50

篇2: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同样存在,并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 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调查的意义与目的近年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至“三农”问题一直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就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利用寒假时间,对本村和附近的几个村所在村民委员会及居民关于“三农”政策在农村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加强实践,提高认知,不断学习实践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查的时间与地点

时间: 2011年01月16号至2011年01月25号。

地点: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三、调查对象与基本情况

()位于()南部,西靠(),北靠近(),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共有169

户,546人,土地面积860多亩,1处村办企业,1处食品公司,全村2010年

人均纯收入5079元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粮食作物和外出务工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猪、养牛等,粮食

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80%。而经济作物包括蔬菜、花生、柿子

和制种,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

(二)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除少量自给外一般通过集贸市场购买,油盐、肉制

品则是全部从集贸市场和超市购买,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

(三)受教育状况

在2009—2010学年的寒假社会实践中,我就我村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村民中

有85%受过初等教育、10%受到过高等教育。今年教育消费负担很少,优秀教

师上岗竞争激烈,教学质量优秀,虽然是农村但这的孩子们都学英文,个个说普

通话、懂礼貌,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失学率几乎为0,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

人心。

四、调查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此次调查的“三农”具体情况

1.“农民”方面

村委会特别重视提高农民的素质,积极响应县、乡镇政府采取得一系列文明修

身活动和具体措施。如:去年在邻村大源社区建起了一处高标准的公园,健身器

材齐全,环境优美,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现在我们村的路宽了、灯亮了,村干部的凝聚力强了,群众致富的劲头也足了,大源村的村民每人每年可享受

30元以上的福利款和0.5吨煤,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助63元。

2.“农业”方面

我国政府采取了逐年减免农业税的措施,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村委会也积极贯

彻落实,确实保护农民的根本的利益,并且许多荒废土地也种起了庄稼,另外,村委会还结合实际做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了耕地、和农田的创收价

值,也充分满足了农作物日照需要,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村委会还鼓励发

展畜牧业,我们村及附近的几个村提倡和鼓励喂养猪。今年猪肉价格高,我们村

几户人家因此发了财,村委会还积极贯彻实行农业土地制度创新,全面实现了土

地的承包、转让,保证30年不变等。

3.“农村”方面

村委会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农村用电、修路等。一条条马路,一排排路灯,还建有专属我村的澡堂,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民都看在眼里,由于我村靠近

煤矿,很多村民买车运煤挣钱,现在90%的都过上了富裕生活,住上了楼房,而我村在工业方面比较薄弱,政府便鼓励农民创办民营企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

惠政策,激励村民多建工厂。这样使村向小城镇发展,促进村里的经济发展,缩

小城乡差别。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农民”方面

农民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农民的素质仍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国民素质的提高,毕竟我国这个人口大国中农民人口还是占大多数,提高农民素质迫在门竭1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村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2.“农业”方面

就我村而言,我村耕地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近几年由于政府征地导致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导致粮食产量一再的下滑。

3.“农村”方面

对农村的信贷投入不足,农户贷款难、农村资金外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现在的目标!尽管诸城市委实施村村通工程,我村前也已建成6车道的柏油马路,交通便利,各村的房子也不是小时候的小房子,但是农民仍然以农业为主,收入有所限制,副业不发达,导致村里的经济无法发展,各城乡间的差距还在扩大!

五、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1.要采取一定得措施提高农民的素质,如组织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普通话,要农民可以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必要时可以知道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运用知识提高农业收入!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大量减少,开发区设立过多过滥,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出来,故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还应该发展一些副业,不要一味的只埋首于种植粮食,这样才能够提高收入。耕地越来越少,再加上天干地冻等一些自然因素、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政府应该做好防干防冻措施,保障农民基本收入,同是鼓励农民的副业发展给他们的生活提供量一层保障。要进一步提高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立法,建立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把“三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3.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和领导效果。政府要对农民做一些经济上的补助,要做到每个人能够吃饱穿暖。一定要防止„土皇帝‟的„土政策‟让中央的政策流失、走样、变形,让农民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对于搬迁住户要考虑他们的经济实况,经济上有困难的要体谅,帮助。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有所提高,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同时还要加快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培育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今后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把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自己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一、近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了企业方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据今年年初国际劳工组织的专家预测,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将再创记录,达2.1亿人。而在国内,裁员狂潮也在地产、金融等企业的带领下迅猛袭来。

二、就业的压力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悄悄地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一方面,预计2008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预计上千万的失业大学生;研究生扩招这一政策并不看好,扩招无非只是把现在的就业压力转移到将来几年而已。没有从跟本上缓冲就业压力,将来还可能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2009届大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前景的“寒流”。我们可以从这幅漫画中看出,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量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量相差很多,在金融风暴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招聘会的火爆场面也证实了这一点。

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会加剧对IT行业陈旧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多的IT企业,通过产品开发,来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新困境中逆势而起。同时,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会越来越多。国内IT企业务必要把技术升级和市场战略结合起来。

三、金融为机,学好技能,长远发展

1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行业是金融和房地产行业,此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包括IT业的股票整体下滑。然而,与欧美相比,由于我国IT行业产品和消费结构性的差异,再加上我国IT行业自身受宏观虚拟经济的影响有限,所以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IT行业的格局影响并不明显。

金山软件公司工作人员李小光透露,从目前公司杀毒软件产品的安装量和销售总额来看,金融危机对软件销售影响不大,“我们的产品主要针对个人用户,直接网上下载,手机付费,一般就是100元左右,应该不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软

件公司竞争压力主要是在产品的研发上,很少需要向银行贷款来支付研发人员工资,所以金融还款压力要小很多

(一)“金融危机”我国IT行业的机遇大于冲击

目前我国软件行业在软件外包业务方面主要面对亚非等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市场。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全球IT行业,特别是软件业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欧美等IT强国。国内知名的金山、瑞星等国产软件相关负责人却表示,金融危机对IT企业的影响非常有限。我国软件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金融危机”我国IT行业的机遇大于冲击。

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会加剧对IT行业陈旧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多的IT企业,通过产品开发,来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新困境中逆势而起。同时,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会越来越多。国内的IT企业务必要把技术升级和市场战略结合起来。金融危机可能会使一批IT人才回流到中国,而且全球性大公司将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金山软件公司工作人员李小光注意到,金融危机也许是国内IT企业一次发展的良机,“我们公司的策略是借机收购对我们产品研发有价值的美国技术型公司”。

(二)金融为机,学好技能,长远发展

教育是终身投资。经济复苏后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只有一技之长,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经济危机来临时恰是读书好时机,建议职场人趁机“回炉”储备知识,既能增加就业筹码,也能待经济复苏时备用。建议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眼光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

篇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

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 走入城市, 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着原来落后的经济状况, 但同时也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 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如方家坪村, 留守儿童已达70%。他们一年中能见父母一、两次, 一起生活十来天。由于父母长期在外, 使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呵护严重缺失, 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 交流渠道不畅, 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 他们大都心胸狭隘, 性格孤僻, 感情冷漠, 缺乏信心, 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偏激。在张棚村一陈姓人家走访时得知, 由于他长期在外务工, 很少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沟通, 导致两个儿子的性格从小就存在很大问题。如今, 老陈的两个儿子都已30多岁, 都在广东打工, 可都没有结婚成家, 并且都很少给家里寄钱, 一年到头, 也很少给家里联系。目前, 老陈家住的还是几十年前土夯的坡房。为了儿子们的事, 已过花甲之年的老陈老俩口很是纠心。

1.2 行为习惯较差, 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父母长期远离, 留守儿童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 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 不服管教, 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 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 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 有的甚至走上罪恶的道路。调查发现, 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还有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 往往是起早摸黑独自行走, 也存在安全隐患。2007年夏季, 方家坪村王英福家两个小孩在上学的路上同时被山洪卷走。此事, 在整个谷城县引起很大轰动。调查中, 王英福说, 自从两个儿子去世后, 他和妻子就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 也不想外出打工挣钱, 感觉没有什么希望了, 只靠家里的两三亩山地勉强度日。

1.3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进取心, 学习习惯不好。从四个村的调查显示, 有10%的留守儿童成绩还可以, 后来考上高中, 但其中只有3%的能考上好一点大学;有50%的在中职学校读书, 其中又有20%的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中途辍学;剩余40%的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就跟随父母或同乡外出务工, 有的甚至初中还没有读完就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1.4 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外, 监护人对他们一般疏于管教, 而在外的父母尽可能在物质上给予满足, 多给一些零花钱, 这导致留守儿童购买零食和沉溺网络现象比较严重, 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据市区一中职学校班主任反映, 沉迷于网吧的学生有70%以上是留守儿童, 由于他们的父母在外务工, 节假日就成为学校和家长管理的一个盲点。于是, 他们就在节假日日以继夜地上网。回到学校也无心上课, 有的在晚自习后翻墙到校外网吧包夜上网,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赶回学校上早操、上课。可想而知, 长期这样, 他们的学习和身心会是一个什么状况。

2 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但由于农民工居住地不稳定, 经济收入的不确定, 还有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 学籍管理, 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等问题, 直接导致父母与孩子的分离, 促使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2 家庭教育缺位

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将子女留给父母照顾, 大部分祖辈对孙子、孙女过分溺爱, 不加管束, 有的甚至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 在监护和施教时, 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常常缺乏道德和精神上的管束和引导;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 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 不能辅导他们的功课, 也不能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

2.3 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在地方, 考核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标准还是升学率一类的硬指标。于是, 一些升学无望的孩子就在有意无意中被抛弃了, 留守学生占了其中的绝大比例。许多农村学校虽然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 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问题。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 教师的关心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大的, 然而在笔者的调查中, 发现教师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并没有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2.4 农村人文环境的恶化

农村地域广、管理难度大, 出现了很多治安盲点, 赌场、黑网吧以及其它非法娱乐场所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缺少面向孩子的规范、健康的公共活动场所及设施, 既没有少年宫又没有儿童活动中心, 只有电子游戏房、网吧向孩子们开放。这就为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提供了方便。久而久之, 一些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 有的沉迷于网上游戏或赌博而无法自拔, 有的受暴力、色情等游戏或录像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受社会上不法之徒的引诱、强迫等加入流氓团伙或黑社会团体, 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3 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解决好这一问题, 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到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和谐, 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3.1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 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

父母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但不能以耽误孩子的教育为代价, 富裕了经济, 影响了孩子, 是得不偿失的。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 一方外出打工, 一方就近打工兼照料孩子。有条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 要经常探视孩子, 多与孩子联系、沟通, 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让孩子心情舒畅, 快乐成长。

3.2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 建立专门的机构, 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健全寄宿制度, 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和心理辅导老师。以班级为单位,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等进行登记。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 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3.3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 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 破除政策壁垒,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3.4 加快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

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 改善生活条件。因此, 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鼓励务工返乡农民工在本乡本土创业,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让农民就近务工, 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监管不到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强化社会关爱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

参考文献

[1]高培文, 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12) .

[2]方铭琳, 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 2007 (10) .

[3]徐群,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1) .

篇4: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05-02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党和政府对教育问题愈加关注。而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隔代教育成为农村孩子面临的新问题。目前,隔代教育学生的比例多大?父母是什么心态?与老人在一起到底有何利弊等等,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前农村初中隔代教育的状况,我们着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拾回桥中学七、八年级,共406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调查,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主要是家长卷。问卷以长期教学中和学生交流、家长沟通涉及的问题为基础,着重反映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上的影响。

2.操作。《关于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问卷》发放于2015年10月20日。由班主任发放问卷,学生作答。共计发放问卷406份,收回406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本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百分比统计与常规性统计的分析与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分析

通过图1可以得知,现在农村初中生中属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264人,占调查总人数65%,非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为142人,占35%。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属于隔代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主要通过电话、视频聊天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有时候一个月才通一次电话,约定时间进行短暂的视频聊天,也没有什么机会与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而属于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50%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29%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5%的学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2.存在的问题

(1)道德教育问题突出

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有的学生还染上了社会不良习俗,有少部分学生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对教师的调查,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比值大的班级较难管理,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普遍偏多,而且无法与家长进行配合教育。这部分学生的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2)人格培养凸显危机

在教育过程中,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管教和引导,至使她们出现自私、孤僻、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等行为。在受到其他同学欺负后,3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48%的学生会选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不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行为出现了过激和偏差。

(3)学习现状令人忧心

大部分接受隔代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的农村学生的祖辈读书不多,文化程度较低,自身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自己只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家庭教育的空白和不健全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3.原因剖析

(1)工作的性质使隔代家庭教育走向必然

有的学生家长是为了贪图享受,为了自身活得有滋有味,长期外出务工,而不是选择在家务农或者附近工作,将教育子女的义务转让给祖辈。有部分家长是因为从外地搬迁到本地,耕地缺乏,为生活所迫,外出务工,不得不将孩子交由祖辈看管。虽然现在党和政府提倡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但是由于外出务工流动性较大,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绝大多数是把子女留在老家,托付给祖辈,甚至部分家长是把学生托付给叔、伯、姨等。

(2)不当的管理方式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由于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祖辈对孙辈往往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只照管她们的生活,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学生在校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到校与老师共同处理的时候也认为“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姑息纵容,使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教育,还造成学生很难接受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在父母回家进行管教的时候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须的教育难以进行。时间长久后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

(3)心理健康难以保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回家次数偏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无法引导和关心,往往都是用金钱和物质进行弥补。子女由于情感饥渴导致父母回家后也是对父母产生怨恨,从而产生了厌世、自卑、自闭和逆反心理。

三、讨论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隔代家庭教育学生成长档案

1.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做到“五个摸清”,即摸清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摸清学生的体质现状、有无病史;摸清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摸清学生的监护人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

2.要对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并主动与此类学生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其家庭对子女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的需求,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供准确信息。

(二)构建隔代家庭教育学生监护网络

1.要构建以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除父母为法定监护人外,要落实好由嫡系亲属或者旁系亲属承担的临时监护人,并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

2.要构建以教师为主题的帮扶网。组织全校教师与隔代家庭教育学生“一对一”进行帮扶,在学习上面进行优先负担,在生活上面优先照顾,在活动上面进行优先安排,接近时多看一眼,亲近时多问一声,走近时多帮一把,让这些学生在校胜似在家,时刻感受关爱。

3.更新隔代家庭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教质量。利用祖辈家长时间充裕的特点,同时又要考虑易为老年人接受的原则,帮助祖辈家长了解孩子年龄特点,了解孩子教育的方法、内容,更新祖辈家长的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方法,提高家教质量。

4.充分发挥隔代家庭中的教育优势。从隔代家庭家教调查中发现,隔代家庭家教并不一定弊多利少,同样存在着教育优势,有很多的“神童“或“聪慧儿”受到了知识丰富、教育得法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良好引导,脱颖而出。因此,隔代家庭中的祖辈家长只要注意不断充实知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不估息、迁就孩子,给孩子适度的爱,尽量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影响孩子,孩子定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篇5: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12年1月27—1月31日。地点: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子。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活动目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建议。

(二)活动准备:由于我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比较多,所以我和一帮同学首先选取一个有很多老年人居住的村子作为重点调查目标。我们须向村委会那里得知目前我们这个村子的所有老人的人数;其次,我们了解了总体上老人目前生活的状态;之后打听到村干部在致力于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三)活动形式:1.选取重点目标实地走访;

2.询问村干部实际农村养老实际情况;

3.查阅相关资料。

(四)活动过程:

1.从资料中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首先在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上网先搜索到了一些关于我国农村养老的普遍状况和一些数据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所在的村委会向他们了解农村养老情况,同时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了农村里一些特殊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

2.实地了解情况。接下来的几天,我和一帮同学就一个个地到农村里有老年人居住的家里,仔细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情况,儿女的赡养状况,村里的干部为此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目前对生活的态度。

3.记录数据。我们把一些数据记录下来,之后再总结讨论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我们汇总出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向当地的村委会提出。

二、调查资料

实践活动中的调查资料分为三部分。

(一)上网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了解到如今中国政府在农村养老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些惠民政策。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到2009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到2010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目前我国农村8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10%以上,按照国际社会通行的标准,我国农村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而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家庭养老负担沉重,使得生活富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从村委会那里得来的资料。我们了解到了目前我们村里的老人大约有100多位,而且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竟然占到了80%,“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调查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惠及面甚少,但是由于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我们村里的只要是农村户口的人都会享有医疗保险的福利,可惜的是,资金上报比例还是很少。

(三)实地走访所取得的资料。我们走访了很多位老人,还专门为那些“空巢”老人干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还在以种地维持生计,有些老人则靠子女的收入生活,而有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靠村里的资助生活。同时他们的生活态度会有些消极,他们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有的老人甚至不为了不让儿女担心,隐瞒了自己生大病的事实,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三、调查结果

(一)农村逐步呈现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安于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加之如今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建立后,很多老人的看病难得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农村老年人人口在不断上涨,农村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农村养老问题也接踵而来。

(二)政府、子女在农村养老问题中的表现

1.执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以养老保险为主,医疗保险为辅的制度,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村干部在资金保障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2.实行农村社会救济。通过网上资料,我了解到很多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浙江、广东等已经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然我们省也不例外。我们村里的贫困老人都会获得村里的帮助,每个月也都会有几十元的保障。虽然这些钱远远不够他们的消费,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3.虽然金钱可以给老年人生活保障,但他们的精神活动更应被关心。调查走访中发现一般子女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给父母钱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年人依然坚持在田间忙碌,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大多数的老年人生活简朴,开销甚少。闲暇时由于子女不能陪伴左右,只能和其它老人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村里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什么集体活动。所以,不仅是村里的干部,还有他们的子女,不能简单地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可以让老年人过的很好,其实不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经常回来看看他们。

四、经验体会

(一)我们在选择做调查实践活动时,需要将我们的视野扩大,从影响到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考虑,即取材有针对性,要有意义,同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辩证的看待,从由表及里的思维着手,在这个主题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农村老年人目前所缺的物质是什么,更体会到了他们精神领域所缺的那份情感。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说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我和我的一帮同学们就做足了准备,我们不仅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资料,更是针对我们村的情况,找到了我们村里的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资料。

(三)我觉得任何一个政策的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都会存在种种问题,因此要加强从上级到下级的执行能力,真正把福利和好处带给农民。

五、理性思考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与合理,缺乏有力地监督保证。相关的《社会保障法》依然未制定出台,可见这项机制仍未被列为法律条例,所以给执行带来了困难,因此导致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不足,对受益缺乏信任感。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小,但这是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据了解,大多数老年人对养老保险的了解不足,只有少部分老年人参保,就算是这样,因为缴费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不少人选择每月最低档,这样缴费10年后的农民每月也只领到很少一部分的钱,所以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帮助不是很大,并未起到很大的作用。

3.农村养老资金运行低效,农民信心下降。如今的体制下,有谁能确保证国家财政拨下来的资金丝毫不偏差地到达农村老年人手中。我恐怕没有人能担保吧!因为我们深知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一些资金挪用贪污的现象偶尔会存在,这值得我们严肃审视与处理,政府人员必须要抱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洁的原则。

六、问题与建议

(一)通过立法途径的形式约束和强制执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应该通过社会多方的努力不断减小。

(二)在给农村老人带来保障机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一位老人都期待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所以不仅政府要给老人们应有的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子女要时刻记住常回家看看。

(三)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希望国家大力扶持并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就以我们村为例,我们的干部们首先要大力向村民们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益处,其次希望他们工作更具人性化,在分发养老金的同时可以主动到那些老年人的家里与他们聊聊天。平时可以想方设法得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篇6: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1、目的:了解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缓解农村环保问题。

2、调查对象:大新镇毛巾厂,新集村菜市场,周边居民。

3、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走访座谈。

4、现状与问题分析:

①、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②、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③、秸秆焚烧污染严重:

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④、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5.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完善政府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应设有环保机构或专人,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噪音污染

我们村噪音污染也十分的严重。噪音能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听觉和身心健康都有损害,还会影响少年儿童智力发展,影响我们的思考和学习。噪音的主要来源是工厂、街道、建筑工地、公共场所等。在大街上,汽车、摩托车喇叭的声音,发动机的声音。再就是一些工厂的车间里各种机器所发出的声音。建筑工地上,气锤、搅拌机的声音,工人装卸砖头的声音。还有公共场所发出的喧哗声。这些噪音会影响人们的休息、睡眠、生活和学习。在我们家的附近有一座大菜市场,每天到那里买菜的人都很多,人群发出了喧哗声,再加上公路上交通工具所发出的声音都非常大,影响了我的睡眠、休息和学习。时间一长,那些噪音总会在我的耳边回荡。所以噪音的污染我们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白色”污染

6、结论与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长效保洁队伍,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一方面,要高度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建立长效保洁队伍,确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洁日常化、制度化。由专职保洁队员加强村道、河道巡查,及时清理路面垃圾和打捞河道漂浮物;另一方面,推行基层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领导环保责任意识。

2、坚持发展,加大投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针对目前新集村基层组织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现状,要始终坚持发展经济这个中心。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保护治理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努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全体村民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快农居点体育、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健全制度,落实长效,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稳定的专职保洁员队伍,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基层保洁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明确保洁员岗位职责;另一方面,要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安排专职基层干部负责村容村貌和卫生设施的日常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我建议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不随地吐痰;

2、不乱扔垃圾;

3、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4、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

5、多植树造林,6、不践踏草坪;

篇7:关于当前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

——高一12班兴趣小组

内容提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农村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我兴趣小组对郊区的几个污染较重的村庄进行了污水采样以及大气等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并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进行一些资料的搜寻,对其附近居民进行调查以及询问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也开始逐渐步入现代化。大型农耕机械和高产农产品的出现,与之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其危害很有可能高于城市。虽然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一、农村水资源污染。

为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许多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从城市迁移到了农村。虽然部分企业能够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污水进行处理。一些中小型企业考虑到生产成本并没有对废水进行处理,而是到处随意排放。对其附近的河流和湖泊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甚至也污染到了农村的饮用水源。去年爆发的太湖蓝藻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如此,如果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到了地下水,蔓延下去

后果不堪设想。日本沿海居民患上水俣病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古时的人们会在河边拿着木棍敲打衣服。这种原始的洗衣方式现在已经彻底地被洗衣粉等洗涤用品代替。一勺洗衣粉可以节省几十甚至上百下的敲打。这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些东西中所含有的氮、磷、钾等物质可以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藻、水绵等藻类的疯狂生长,夺去了其他水生生物的养分和养料,让其难以生存。

使用过多农药和化肥不仅对庄稼没有好处,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结。与其相比危害最大的还是对水的污染。

2005年,水利部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70%以上的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江河的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河流污染主要来自造纸、冶炼、化工等企业,以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POPS)为主;但总体而言,我国来自于农业方面的污染已经超过工业污染——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大范围的氮、磷流失最终污染水体。目前全国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

二、大气污染。

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煤气灶、微波炉、电磁炉等高科技厨房用品也相继问世。但在农村,传统炊事工具还占主导地位。比如最常见的地锅。它的主要燃料是木头等杂物。不仅热利用效率低而且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使空气污染程度大大增加。

在麦收季节,残留的麦秸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多数的农民为了减少运输量同时又能增加肥料就把它直接烧掉了。其实麦秸秆也有它的利用价值,如:制沼气、造纸等。火烧麦秸秆对土壤也有一定的伤害。高温环境可以使土壤中的有益细菌死亡。从而减缓了生物链中的物质循环。有机肥料没有尽快地转化成无机养分,使农作物生长得不到充分的养料。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土壤肥力下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民不得不连续播种,而且一块土地长时间播种一种粮食,使土壤中相应的养分消耗过多。

空气污染引起的酸雨使土壤偏酸性也是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四、结论。

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首先必须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其次,加大综合管理整治力度。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然后,建立健全的农村环境管理机制;最后,一定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

篇8:关于农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报告

霍邱地处安徽西部, 大别山北麓, 淮河中游南岸, 全县土地面积3 493 km2, 耕地12万hm2, 辖32个乡镇, 682个行政村, 3 652个村民组, 人口16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41.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 霍邱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 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扰, 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 饮用水源水质下降, 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 使个别地方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 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霍邱县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快速期,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 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环境状况。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发展生态农业, 整治农村环境, 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面临的污染问题, 明确指示“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要统筹城乡环保工作, 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明确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 坚持以土壤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为防治重点, 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 以试点示范为先导, 逐步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 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 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明确将加快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8年7月, 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1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从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和保护民生的高度, 深刻阐述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就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进一步了解霍邱农村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调查组深入霍邱县有关乡镇、村、组、户, 开展农村环境突出问题调研活动, 先后走访调查了新店塘南村、岔黄组、龙潭杨楼村、石店镇双庄等十余乡镇村, 详细调查了解了霍邱农村环境现状和主要问题。

2 霍邱县农村环境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 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 工业污染逐步增加, 农村环境状况日益变化, 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扰。

2.1 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 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未引起根本重视, “污水靠蒸发, 垃圾靠风刮”是农村环境保护薄弱的真实写照;“清水城中转, 污水城外流”则反映了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日益形成, 也反映城乡环境保护不平衡。在农村, 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处理, 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体中, 使“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室内现代化, 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农村环境的普遍现象[1,2,3,4]。霍邱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近90%, 若按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 kg计算, 全县农村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700 t, 年逾25万t。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无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随意抛弃或堆放, 得不到有效处理, 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 污染了农村水源和土地, 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同时, 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畜禽粪便任意堆放和排放、秸秆就地焚烧现象较为普遍。在霍邱县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 则存在着集镇和农村聚居点与工业区混杂, 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现象。

2.2 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

近年来, 随着霍邱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 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 工业企业逐步增加, 造成集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乡镇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 企业污染点多面广, 难以监管和治理, 因污染引发的民事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 环保纠纷已成为继征地、拆迁之后又一影响社会稳定的新问题。

2.3 土壤污染问题已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霍邱县农村土壤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一些农民为追求产量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农膜以及污水灌溉, 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 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使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生产力下降,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影响作物生长, 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土壤污染带来了严重后果:一是影响耕地质量,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是影响食品安全, 威胁人体健康。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 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引发各种疾病, 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三是影响农产品出口, 降低国际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 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要求提高, 出口压力增大。霍邱县是个农业大县, 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连续几年被命名全国粮食标兵县, 但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等因素导致其他农业产品很难近入国际市场。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不可逆性的特点, 治理难度大, 成本高, 周期长, 将长期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威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5,6]。

2.4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

由于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存在, 农村用水的保障优先性低于城市和工业用水, 主要表现为:供水保证率低、水质不达标。据初步统计,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10%, 仅有少数村庄有供水设施, 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供水效率低, 处理设施简陋;约有30%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 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饮用苦咸水等, 饮水不安全导致个别农村地区出现疾病, 农村现有的浅水井和沟塘的环境卫生问题也较为突出。

2.5 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 面源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霍邱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畜禽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初步估算, 霍邱县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90余万t, 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326.13万t, 农膜使用量达3 000 t。但调查显示, 50%以上农作物秸秆未被有效利用, 农膜年残留量超过600 t, 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 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 加之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 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据统计, 霍邱县农药的年施用量已逾3 000 t, 其中高毒农药占70%, 化肥施用量远超过20万t, 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在有些地方化肥用水已高达600 kg/hm2以上, 化肥利用效率维持在35%左右的较低水平。

当前, 霍邱县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 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3 霍邱县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3.1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 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和经济体制条件的制约, 基层政府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非常薄弱, 加之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 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目区和死角。

3.2 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当前, 霍邱县农村基层环保机构不健全, 县环保局没有在乡镇设分支机构, 乡镇也没有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 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

3.3 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

相对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而言, 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 针对农村环境问题, 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 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不强, 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一定的困难。

3.4 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污染治理工作难开展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大, 资金投入多的工程, 更多的是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造成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和不足, 制约污染治理工作。

3.5 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

由于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 环保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一些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不高, 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 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 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总之, 霍邱县农村环境的现状, 与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 与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 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 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新环境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 急需下更大的气力、做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4 霍邱县农村环境保护建议

4.1 开展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生活垃圾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 提倡资源化利用或纳入镇级以上处置系统集中处理。在经济发达地区, 可采用“村收集—镇集中—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地区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有条件地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或纳入乡镇集中处理系统;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对历史积存垃圾进行专项清理。

应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湿地等多种处理方式,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人口相对集中、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可采用环境工程设施处理;在人口密度较低、水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农村区域, 可利用湿地、沟塘等自然生态系统就地处理;结合农村沼气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示范,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置, 根据村庄规模和卫生要求配置一定数量垃圾筒 (箱) 或池及时收集村庄生活产生的垃圾废物。根据村庄人口规模, 清运路程, 配置一定数量、规模的垃圾转运工具和中转站, 对交通不便和垃圾生产生量少的地方建设无害化简易埋场[7]。在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饮用水源地优先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化粪池, 污水净化池、人口湿地、分散式户污水处理系统等模式,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发挥辐射, 带动周边地区的示范作用。

4.2 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坚持工业企业适当集中原则, 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在有条件的区域可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之外的区域, 尽量不再发展新工业项目。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工业园区规模与主导行业类型, 建设相应规模的“三废”处理设施。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 严格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组织制定生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环境保护规划。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限期治理或予以取缔、关闭。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 确保环境安全。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 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 逐步实施企业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 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业和产品。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严禁引进或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 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污染治理设施的更新配套,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3 治理土壤污染与农村面源污染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 应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 (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复合污染等) , 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 (污灌区、固体废物堆放区、矿山区、工业废弃地等) , 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作。严格控制农田污灌与底泥施用, 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生产, 避免产生土壤污染。加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制定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保护规划和详细的环境管理计划, 开展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 制定相关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 综合防治病虫害。要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搞好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妥善处理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 综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4.4 保障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

强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 针对目前霍邱县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对农村饮用水源, 特别是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 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 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合理布置取水点位置, 选择远离污染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的水源, 在村民集中聚居区, 逐步建设集中供水系统。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与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择生产沼气, 推肥, 各类环境工程等技术模式, 切实解决畜禽养殖污染, 力求实现畜禽污染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使污染达标排放, 划定水源保护区, 完善污染防措施, 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加强水源水质监测, 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 为保护水源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4.5 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加强规模畜禽养殖和污染防治, 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采取生产沼气、建设有机肥生产厂、土地利用、工艺处理等模式, 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使用安全、高效的环保生态型饲料和先进的清粪工艺、饲养管理技术, 实现污染“源头控制”。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 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 在重点区域、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 要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 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8]。

4.6 加强农村环保政策法规和知识宣传

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等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 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生产、消费习惯, 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4.7 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应紧紧围绕建设目标任务, 加大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基地、生态村、生态示范户、绿色学校等创建力度, 创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省、市、县级生态村、生态示范户、示范基地及绿色学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 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产业特色, 探索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式, 积极发展、提高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中的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空间资源,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4.8 加大环保投入, 加强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

要统筹城乡环保工作, 加大对农村生态建设环保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积极编报农村环境综合总结项目, 积极争取农村环保专项资金, 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 加大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力度, 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 对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好村镇和生态村的以奖代补方式加大投入, 同时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能力建设, 县一级环保工作重点实施战略应向农村转移, 增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控能力, 在乡镇或者分片设置环境保护所, 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应强化环保内容, 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考核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汪霞, 蒋远胜.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12) :65-67.

[2]吕迎春.环境友好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 :102-104.

[3]杨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1) :14-15, 19.

[4]王佳慧, 杨立男, 董玉宽.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 (33) :87-88.

[5]师永全.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J].河南农业科学, 1988 (4) :16-17, 24.

[6]李斌超, 葛开华.庭院立体农业模式[J].河南农业科学, 1989 (3) :17-19.

[7]张春芳.浅谈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J].活力, 2009 (B12) :65.

上一篇:《职教论坛》杂志社征稿启事下一篇:最新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