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会计工作计划

2024-05-17

生产成本会计工作计划(精选9篇)

篇1:生产成本会计工作计划

生产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总结(精选

多篇)

b区b17公司人力资源部张茵

招聘总结

一、总体情况

本为满足公司生产的需要,在进行产能最大化设计的可行性分析下,公司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招聘和一次较小规模的招聘活动,分别为:

其一为1月。此次主要是生产部,直接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以及公司因生产需要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招聘活动。

其二为4月。此次主要是市场部,销售人员的招聘活动。

其三为7月。此次主要是生产部,直接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招聘活动。

二、招聘形式

本公司采取的招聘形式较为外部招聘,通过人才交流中心进行人员招聘。选择人才代理:先达人才交流中心。通过人才交流中心,不会浪费太多的精力,时间花费成本小。在三天内就有足够多的人员供挑选,可以确保公司在一个月以内找到合适的人选,满足生产的需要。但通过人才交流中心,需要一定的招聘成本。

注:招聘成本的单位是元/人,招聘成本是指人均成本

三、具体分析

应聘比率:应聘人数和各岗位拟招人数之比 1月:直接生产工人应聘比率=138/69=2/1

直接生产工人应聘比率=33/11=3/1

辅助生产工人应聘比率=24/12=2/1

共4页,第1页

03人力资源管理1班,2014-1-10

高级管理人员应聘比率=14/7=2/1

其他人员应聘率=24/12=2/1

4月:其他人员应聘率=54/18=3/1

中级管理人员应聘比率=38/19=2/1

初级管理人员应聘比率=70/35=2/1

销售主管应聘比率=6/3=2/1

销售业务员应聘比率=36/18=2/1

直接生产工人应聘比率=311/264

直接生产工人应聘比率=475/464

直接生产工人应聘比率=104/52=1/2

辅助生产工人应聘比率=70/57

分析:应聘比都大于1/1,可见招募效果良好,招聘信息发布效果良好。

录用率:录用人数和应聘人数之比

1月: 直接生产工人录用比率=69/138=1/2

直接生产工人录用比率=11/33=1/3

辅助生产工人录用比率=12/24=1/2

中级管理人员录用比率=13/26=1/2

高级管理人员录用比率=7/14=1/2

其他人员录用率=12/24=1/2

4月:其他人员录用率=18/54=1/3

中级管理人员录用比率=19/38=1/2

初级管理人员录用比率=35/70=1/2

销售主管录用比率=3/6=1/2

销售业务员录用比率=18/36=1/2

直接生产工人录用比率=264/311

直接生产工人录用比率=464/475

直接生产工人录用比率=52/104=1/2

辅助生产工人录用比率=57/70

分析:录用比都小于1,说明录用者的素质相对较高。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之比

1月: 直接生产工人招聘完成比率=69/69=1/1

直接生产工人招聘完成比率=11/11=1/1

辅助生产工人招聘完成比率=12/12=1/1

中级管理人员招聘完成比率=13/13=1/1

高级管理人员招聘完成比率=7/7=1/1

其他人员招聘完成比=12/12=1/1

4月:其他人员招聘完成比=18/18=1/1

中级管理人员招聘完成比率=19/19=1/1

初级管理人员招聘完成比率=35/35=1/1

销售业务员招聘完成比率=18/18=1/1

直接生产工人招聘完成比率=264/264=1/1

直接生产工人招聘完成比率

=464/464=1/1

直接生产工人招聘完成比率=52/52=1/1

辅助生产工人招聘完成比率=57/57=1/1

费用控制:实际费用和预算费用之比

预算的招聘费用为1102110元,实际费用为1102110元,与预算金额相等,没有超过预算。

用人部门配合

生产部的配合程度比较高,在拟订生产计划后,经总总经理批准后与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一时间沟通,把需要的人员要求包括数量、质量、时间上的要求详细告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在最短时间内最初计划。

四、总结

招聘人员组成及分工

从招聘的结果来看,招聘工作完成得很好。但是,通过对招聘人员工作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招聘人员的工作量

太大了;招聘人员也反映工作量很大。因此,在下一年招聘工作中,要增加招聘人员。增加的数量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再确定。

应聘人员同招聘标准

公司所录用的人员,都满足任职资格的要求,员工在岗期间都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所录用的员工,有工作经验的新进员工比重大大增大,员工学历也比预计的高,所录用的员工素质整体水平较高,有利于公司储备高素质人才。

篇2:生产成本会计工作计划

浅谈会计人员生产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

(一)生产成本核算流程框架

费用核算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核算产成品入库产成品发出

日常费用生产费用

质保费用医药库中转库

辅助费用产成品

返工

制造费用塑料库

材料发出半成品自制材料费用

产成品发出材料费用

在产品材料

工资提取人工费用

(二)生产部门日常费用报销

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原始凭证与支出证明单是否一致——→审核并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超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编制记账凭证

借:制造费用——车间部门—相关明细科目

贷: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注:(1)非工资性费用支出须取得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或收据,填写规范,大小写一致,无涂改痕迹,增值税票须严格遵守填写规范。

(2)保证凭证及附件左上角整齐,附件长宽折叠以记账凭证大小为度,不能带有订书钉。

(3)费用审核依据《2001年费用控制办法》、《差旅费开支范围及标准》、《通讯费管理办法》等,其要点有:计划额度内费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部长审批;计划外费用须有总经理批示的报告;市内交通费(出租车费)、通讯费须经总经办登记;招聘费用须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差旅费须附审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费须附经审批的招待费用明细表。

(4)准确使用明细科目(见科目表)。

(5)支取现金的凭证编制完毕,若遇出纳无现金时,应暂时保存记账凭证,待出纳取回现金时通知领款。

(6)报销人有前期欠款时,报销费用一律先冲抵欠款,由管理费用岗开具还款收据。

(三)其他核算

1、水(电)费

收受出纳岗传来的水(电)费委托收款凭证——→分出非生产用水(电)发票——→将生产用水(电)发票传生产部相关岗位换取增值税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水/电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

管理费用——水/电

贷:银行存款——→传主管岗复核

2、审核原辅材料领用

每月1日收受材料审核岗传来的当月原材料领料汇总表、记账凭证——→对照领料单审核材料发出汇总表——→对照汇总表审核记账凭证——→传主管岗

注:(1)材料领用涉及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因此只有此凭证编

制后才可以结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四)制造费用及辅助生产归集与分配

1、生产质保费用

结账后第三日查询并打印当月制造费用——生产部(含分管领导)/质保部(含分管领导)科目时段余额表——→向生产部统计岗取得各车间产量工时——→编制生产费用(含分管领导)、质保部费用(含分管领导)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车间—生产费用/质保费用

贷:制造费用———生产部(分管领导)/质保部(分管领导)——→传主管岗复核

2、车间制造费用

车间制造费用由财务系统自动结转,并生成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车间—相关明细科目

3、辅助生产成本

结账后第三日查询并打印当月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时段余额表——→传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进行辅助生产分配——→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编制的辅助生产分配明细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车间—辅助费用

管理费用——辅助费用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相关明细科目——→传主管岗复核

注:(1)必要时须向各车间提供制造费用明细账相关情况。

(2)审定辅助生产车间统计分摊的工时,确保摊入各车间的费用准确合理。

(3)结账后第三日结转生产、质保费用,结转后不能再有该项费用发生,因此月末须将此项当月费用凭证全部编制完毕。

(五)生产成本核算

1、基本生产成本的归集

检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是否结转完毕——→检查工资分配、原材料领用、产成品发放凭证是否已编制——→结账后第三日打印各车间生产成本汇总表及制造费用汇总表——→传各车间成本核算员

2、产品成本核算

由车间成本核算员根据当月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各产品耗用的工时及成本岗提供的生产成本汇总表等,将车间当月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在产品和半成品之间,完工产品、半成品品种之间进行分配,结账后第四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交成本核算岗。

3、产成品入库

(1)审核产成品明细账

定期审核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账——→核对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与仓库管理员登记的明细账借方数一致——→取下入库单(第④联)——→分车间分品种暂时保存

(2)审核成本计算表

检查车间成本核算员编制的成本表——→核对完工产品、半成品数量和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一致——→根据成本计算表及入库单(第④联)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自制材料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工资福利/材料费用/生产费用/质保费用/辅助费用/制造费用——→传主管岗复核

(3)编制产成品平均成本表

将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资料输入《产品平均成本表》,以便动态直观反映各产品成本变动

情况。

(4)登记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金额

根据已审核成本计算表,将入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成本金额登记在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

3、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产成品(自制材料)加权平均单价=本期收货金额+期初结余金额,为本期产成品发出单价。

本期收货数量+期初结余数量

4、退货入库

货物退回,根据销售部开具红字销售单,由销售核算岗按中转库上月各品种加权平均单价,及退货数量计算出退货金额,并将品种,数量,单价,金额等资料编表汇总,本岗根据其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

贷:库存商品——中转库

注:(1)实际核算中与正常蓝字销售单一同编制记账凭证。

5、产成品出库

审核仓库产成品明细账登记的发出数量——→抽出产成品发出凭证并编制分类汇总——→计算发出金额(=数量×产成品加权平均单价)——→在仓库明细账中登记发出金额——→凭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1)销售单

借:库存商品——中转库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传销售核算岗审核

注:(1)销售单须按品种分类汇总并制表,随销售单和记账凭证传销售核算岗审核,红字销售单以负数进行核算。

(2)发出武马产品须向销售部索取销售单清单,据此由武马向公司开具发票,办理产成品入库手续。

(2)领出返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材料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传主管岗复核

注:(1)摘要栏须注明产品名称及产量。

(2)须将领出返工产品明细提供给车间成本核算员。

(3)部门领用

借: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产品开发中心临床、检验用)

制造费用——质保部—检验费(质保部抽样、检验用)

营业费用——办公费—样品(试卖样品)(成本+价差)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招待费(成本+价差)

更改工程——GMP—其他(成本+价差)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其他应付款——价差(产品执行价/1.17)×17%——→传主管岗复核

注:(1)领料单内容须填写完整,备注栏须载明用途,且签字手续完备。

6、结仓库产成品明细账

仓库明细账审核登记完毕,结出各产品余额,督促仓库管理员与实物核,并将账本余额分类汇总与财务账核对。

7、盘点

每半年组织对仓库实物盘点一次——→督促仓库管理员编制盘存表——→及时提供盘点结果——→协助仓库管理员报告有关问题事项——→根据公司处理决定编制记账凭证

(1)盘盈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借:管理费用——处理财产损失〈红字〉

(2)盘亏

借:管理费用——处理财产损失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六)管理性工作

1、每月10提供成本分析,动态跟踪产品成本升降情况。

2、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员进行规范成本核算,保证及时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

3、参与制定成本费用控制办法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4、深入车间、仓库熟悉公司各产品生产工序、原辅材料耗用等相关知识,有效挖掘成本管理的潜能。

5、每半年组织仓库进行一次盘点。

(七)工作要求

1、熟悉公司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2、了解财务部各岗位工作内容,做好与各岗位的衔接工作。

篇3:生产成本会计工作计划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为各车间、部门(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在内)提供的劳务或产品,一律按劳务或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的成本的差额,再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

问题一,从上述概念中“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可以看出,此处为交互分配法的使用。但教材中实际并没有这样分配,因而给人有混淆之感。

问题二,在其计算公式之二中:

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成本(1)+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计划成本(2)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等式的左边是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即为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应该归集的成本。

而等式的右边是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成本加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计划成本。也就是说等式右边的(1)式是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实际耗用的成本,(2)式是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计划成本。显然,等式的右边是实际耗用的成本加上计划成本。

笔者认为:“实际成本加计划成本”显然没有意义,并且等式右边的实际耗用的成本加上一个计划成本怎么能等于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总成本呢?

所以,笔者认为等式右边的(2)式应该为“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实际成本”。

二、对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改进

本文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计算公式做了尝试性的改进,根据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概念中“辅助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所以改进后的计算公式应为:

某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计划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该辅助生产车间计划单位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成本(1)+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实际成本(2)-该辅助生产车间转出的实际成本

某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该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

下面举例分析:

例:庆丰工厂有供汽、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08年6月,供汽车间发生成本8 900元,运输车间发生成本13 900元。假定运输车间计划单位成本3.50元/吨·千米,供汽车间计划单位成本0.26元/立方米,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其供应的对象和数量如下表所示(分配率保留两位小数)。

运输车间对外分配计划总成本=4 000×3.5=14 000(元)

供汽车间对外分配计划总成本=35 600×0.26=9 256(元)

供汽车间对外分配如下(按计划成本分配):

运输车间=2 200×0.26=572(元)

甲产品=29 800×0.26=7 748(元)

制造费用=1 600×0.26=416(元)

管理费用=2 000×0.26=520(元)

合计=572+7 748+416+520=9 256(元)

运输车间对外分配如下:

供汽车间=300×3.5=1 050(元)

制造费用=2 800×3.5=9 800(元)

管理费用=900×3.5=3 150(元)

合计=1 050+9 800+3 150=14 000(元)

交互分配率:

供汽=8 900÷35 600=0.25

运输=13 900÷4 000=3.48

供汽车间耗用的运输成本=300×3.48=1 044(元)

运输车间耗用的供汽成本=2 200×0.25=550(元)

供汽车间实际成本=8 900+1 044-550=9 394(元)

运输车间实际成本=13 900+550-1 044=13 406(元)

(计划成本分配法) 单位:元

根据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借: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572———供汽车间1 050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 748

制造费用10 216

管理费用3 670

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14 000———供汽车间9 256

(2)借:管理费用456

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594———供汽车间138

综上所述,上述例题供汽车间所发生的成本为8 900元,运输车间所发生的成本为13 900元,但因为两辅助生产车间又存在交互提供劳务,所以应将相互提供的实际劳务成本进行交互分配,即将8 900元和13 900元换算成两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根据计划成本分配法概念中“辅助生产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就应该加上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的成本,同时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也应该相应剔减出来。

篇4:生产成本会计工作计划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成本分配法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4-0035-03

辅助生产指的是为基本生产或管理活动提供内部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企业辅助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构成了这些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而对于耗用这些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生产、内部管理、专职销售等部门来说,其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又构成一种费用,即辅助生产费用。由于辅助生产部门的主要生产任务是为企业基本生产和内部管理提供内部服务,很少有产品或劳务直接对外出售,因此其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辅助生产费用)必须由耗用这些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生产、内部管理、专职销售等部门来承担。将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各项辅助生产费用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给相关耗用部门,是企业准确计算主要产品或主要劳务成本的前提。

目前,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等,其中交互分配法与代数分配法属于比较繁琐但分配结果较为精确的方法,而其他三种方法都属于简易分配方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作为简易分配方法,应当计算简便,但笔者通过对部分版本《成本会计》教材的研究,发现其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描述不但不简便,反而变成了最复杂最难懂的分配方法,甚至有些业务案例最终分配的费用数额并不是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而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虚拟”费用金额。现将有关问题作一下阐述。

1资料中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阐述

1.1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概念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根据辅助生产提供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受益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其内容也是进行两次分配,先是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部门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它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费用,然后再将辅助生产部门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成本分配出去的费用的差额,即成本差异,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单位。

5.2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案例解析

案例:光华公司的锅炉车间、机修车间成本总额分别为28 730元和12 300元。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应的对象和数量见表1,假定光华公司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单位成本:锅炉车间的蒸汽每吨为2.30元;机修车间每小时3.80元,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成本差异应追加分配。

解答见表2:

会计分录如下:

①按计划成本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760

——机修车间92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31 350

管理费用99 50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30 820

——机修车间12160

②分配成本差异的空间分录: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89

管理费用—181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1 330

——机修车间1 060

2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2.1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概念解释

上述资料中对于“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解释更接近于“交互分配法”,如概念中对于“成本差异” 的诠释为:“辅助生产部门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成本分配出去的费用的差额”。 “交互分配法”需要计算两次辅助生产费用的单位成本:第一次是在辅助生产系统内部交互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二次是将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费用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时。“计划成本分配法”概念中对于“成本差异”的解释很容易使人错误地理解为:先以计划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系统内部交互分配,以求得辅助生产部门实际发生的费用。而其本意却是:用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单位成本即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又同时对“辅助生产系统内部”交互分配。如此一来,“计划成本分配法”就演变成了最复杂、最难掌握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而根本不是简易分配方法。

笔者认为,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宗旨是采用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将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其核心问题是:在已经确定“外部使用部门”使用产品或劳务数量的前提下,求得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优势或简便之处就在于:已经给定了可以用来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费用的单位成本,不需要像其他方法那样通过计算求得单位成本,也大大减少了计算方面的工作量。因此,没有必要在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的同时还“对内”交互分配。

2.2关于“成本差异”的计算

在生产实践中,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实际生产费用与计划成本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核心问题是“成本差异”的计算。前面资料中规定的计算公式是:成本差异=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而案例中隐含的计算公式为:成本差异=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我们仅就锅炉车间为例分析本案例的差异计算:锅炉车间直接生产费用为28 730元;应从机修车间转入760元(200×3.80);则锅炉车间辅助生产实际成本为29 490元(28 730+760);锅炉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为30 820元(13 400×2.30,包括机修车间的400×2.30);锅炉车间最后的“成本差异”为-1 330元。

从锅炉车间的计算过程中不难发现,本案例是在用一个已经含有计划成本成分的数字29 490元(28 730+760)和另一个完全为计划成本的数字相减,来求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这种做法不但极为繁琐,又使得“成本差异”成为一个完全虚拟、丧失实际基础的数字。

笔者认为: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就应当为各辅助车间当期发生的直接生产费用,即锅炉车间为28 730元;而计划分配成本就应当为按该车间计划单位成本对“外部使用部门”的分配成本,即锅炉车间为29 900元(21 850+8050);“成本差异”就应当为各辅助车间生产费用减去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计划成本的差,即锅炉车间为-1170元(28 730-29 900)。这样做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交互分配计算,又使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更为“实际”,才能真正体现简易分配方法的简单容易操作。按此方法重新计算,见表3。

不难看出:按计划成本“对外”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金额仍然为41 300元(31 350+9 950);待分配的“成本差异”仍然为-270元。即计算结果与案例解析完全相同。但本方法会使得计算更为简便,分配表更为清晰易懂。

2.3关于会计分录

案例中给定的会计分录显然与“交互分配法”雷同,过于繁琐,为登账、结账和日后对账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况且存在一定错误,如借记“制造费用——基本车间31 350”,使记账人员无法登记“多栏式”制造费用明细账。而按照重新计算的结果,会计分录可以简化为:

①按计划成本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水、汽费21 850

——机修费9 500

管理费用——水、汽费8 050

——机修费1 900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29 900

——机修车间11 400

②分配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105

管理费用——165

贷: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1170

——机修车间900

按照新的计算结果编制的会计分录,不会反复登记调整“辅助生产费用明细账”的账面数字,减少了登帐工作量,也使得“辅助生产费用明细账”的账簿记录更为整洁,更有利于后续的结账、对账与查账。分项目列示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具体内容,又为多栏式费用账簿的登记提供了便利。

3结 语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是企业成本计算的重要环节,“计划成本分配法”是实践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各种资料对于该方法的阐述应当尽量准确、简便、易懂。因此,“计划成本分配法”应当是:先按照各辅助车间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外部”受益单位的受益量对外分配,然后再计算各辅助车间实际生产费用与对外分配计划成本的“成本差异”,将差异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或向“外部”受益单位追加分配。

参考文献:

[1] 江希和,向有才.成本会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财政部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篇5:生产计划部下半年降成本措施

生产计划部工作业务涉及面广,负责公司的综合计划、统计、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工装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我们降成本工作主导思想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既要发挥综合计划统计的职能,为公司的降成本工作从总体上实施有效控制和监督,又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抓住具体工作中每一个细节,不厌其小,节约挖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计划成本管理,明确成本责任。

对公司可控成本纳入计划管理,制定成本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并以承包的方式落实到每个部室、工段,明确每个岗位的成本责任,同时对计划外使用部分实行严格的审批手续,每月末对成本费用使用情况进行通报、考核,制定奖惩措施,使成本意识深入人心,做到人人心中有杆秤,明确降成本的目标、方向、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公司的降成本目标。

二、加强统计分析工作,作好参谋

对公司各部门业务数据实行统一管理,组织各部门开展统计分析工作,经综合汇总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原因,提出降成本的意见和措施,做到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三、加强“五品四数”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流失

“五品四数”不清不楚,精细化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加强“五品四数”管理重点要抓两头,即投入产出。抓投入,保产出,减少在制品中间过程流失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加强车间管理和班组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不断规范员工行为习惯,形成“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我的东西别人不能随便拿,丢了东西赶快找”的管家意识,做到原始记录齐全,日清、月结,帐物卡相符。

四、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优化库存,减少在制品占用

制定周密的生产计划,将计划分解到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日产,提高预见性,尽量减少临时性加班,降低能源消耗,确保生产均衡进行,在此前提下优化库存,严格控制计划外领用,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

五、加强设备工装维护保养和预检预修,减少故障停机

加强设备巡检力度,及时制定预检修方案,列入月份计划,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模具的使用过程和状态进行有效监控,根据加工数量制定月份保养计划并付诸实施,避免发生意外造成大的损失。

六、加强备件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每月对易损备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提高预见性,并对供应商进

行评价,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采购频次、降低储备量,降低采购成本。

七、加强能源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1、完善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细化管理,在规定时间开启规定设备,对用电量大的设备进行连续倒班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设备空载造成的浪费。

篇6:茶叶生产经营会计成本核算论文

做好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在生产经营中明确成本项目,能够推动会计成本核算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讲,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种植成本,即茶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种苗、肥料、水分、农药以及人工等都需要计入种植成本,对于一些没有独立种植园的企业,购买茶叶成本也应该纳入种植成本。第二,人工成本,即在整个生产经营链条中投入的人工工资,如茶叶的初加工、深加工、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第三,设备成本,即茶叶生产中设备的购置、折旧、维修等成本,如茶叶收割机、杀青机、运输设备等。第四,营销费用,即企业在销售茶叶中产生的费用支出,如广告费用、营销人员工资、服务费等。第五,管理费用,即企业在运行中发生的一些管理事务费用,例如管理人员工资、招待费用、房屋租赁等,当然从大的成本范围讲,除去销售和财务费用,大部分茶叶生产经营环节都应该被纳入到管理成本中来。第六,财务费用,即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如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贷款手续费等。

篇7:会计论文范文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工作是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的基础,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企业资金链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对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想要工业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对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保证会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进一不实现工业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对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工业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体系,才能使整个会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会计工作是企业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工作中要面对大量的资金输入输出,对会计工作内容进行规范有利于资金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正常运转,保障企业的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所以规范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

2.帮助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一个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直接影响到这个企业的运转状况,所以要保证企业稳定、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规范,这也能促进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有序的展开,帮助企业完善自身的管理。

3.减少会计工作疏漏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有利于减少会计工作出现错误、疏漏。

对会计工作不进行规范的话容易出现造假、程序不透明的情况发生,如果按照统一的规范去进行会计工作的话,就能对其起到一个监督作用。

二、现阶段工业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一个有着大量资金流通的地方,有资金流通的地方就要开展会计工作,会计工作是企业能够良好发展的基础,如果会计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和自身发展。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的寻找相应的措施。

1.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工业企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企业将利益放在了重要位置,却忽略了会计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能显示出企业资金流的动向,

而资金流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工作中没有一个可履行的程序,整体工作较为混乱,而且在会计工作中对原始数据随意篡改,使得原始凭证得不到保存,

财务报表的制作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都对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2.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佳

现阶段,企业中高等财务管理人员欠缺,现有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够,无法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没有一个科学的引导,会计工作就得不到好的进展。

另外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也是局限企业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欠缺,不能满足现阶段企业日益精细的工作要求。

3.工业企业内部人员关系复杂

现阶段工业企业多为多人股东制,各个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很多股东对企业的管理也是一窍不通,这就造成了企业财务环境越发的复杂化,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不仅要精通会计管理,还要学会面对不同股东的利益冲突。

4.规章制度没有针对性

工业企业的资金流动较大,运转起来也较为复杂,这就使得会计工作变得繁多复杂。

但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并没有制定一个专门针对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没有一个规章制度去约束就会导致他们对待工作消极,工作状态懒散等,长期没有一个规章制度去约束,

就会造成财务人员出现贪腐现象,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针对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用来规范会计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奖罚政策并彻底实施下去。

三、工业企业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重视企业会计管理

想要做好企业会计工作,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对会计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给会计部门相对的独立权利。

2.财务与会计部门分开运行

会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对账目进行合作,而财务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对资金进行运算和管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都是混为一体的,这样容易导致核算和管理工作出现漏洞,所以我们需要将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独立运行。

3.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完善

企业的会计工作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用以保障企业内部的财务安全。

如何完善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就要严格对企业内部会计进行控制,杜绝会计人员出现做假账、漏帐等违法行为,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4.加强企业会计队伍建设

现阶段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高层会计管理人才的缺口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定期进行带薪培训,并对会计实现人员定期调配的制度,防止较长时间呆在一个岗位上对工作出现倦怠情绪。

从工业集团给各企业进行会计人员的派遣,防止会计人员因企业之间股东的利益争执而受到影响。

四、总结

工业企业会计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现阶段会计管理工作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工业企业会计工作问题的分析,提出来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让企业更加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梓屹.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25):84.

[2]陈艳秋.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3(21):78.

篇8:生产成本会计工作计划

对于邹文的上述两点异议及改进建议, 笔者均认为不妥。

一、关于邹文的第一点异议

邹文中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是这样定义的:“计划成本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车间为各车间、部门 (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在内) 提供的劳务或产品, 一律按劳务或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成本 (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 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的成本的差额, 再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

根据概念表述, 计划成本分配法之所以提出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成本中应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 是为了强调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实际成本涵盖的受益对象和该车间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时的受益对象完全一致。即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实际成本总额和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总额涵盖的受益对象都是含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在内的所有受益单位。因此, 谈不上给人以混淆之感。并且邹文的计划成本分配法概念中“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的差额, 再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的说法也欠妥。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通常做法是将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的差额全部转入管理费用, 并非由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 并且邹文案例中的成本差异也是全部转入了管理费用。

二、关于邹文的第二点异议

邹文的案例及解析如下:

例:庆丰工厂有供汽、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 2008年6月, 供汽车间发生成本8 900元, 运输车间发生成本13 900元。假定运输车间计划单位成本3.50元/吨·千米, 供汽车间计划单位成本0.26元/立方米,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其供应的对象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运输车间对外分配计划总成本=4 000×3.5=14 000 (元)

供汽车间对外分配计划总成本=35 600×0.26=9 256 (元)

供汽车间对外分配如下 (按计划成本分配) :

运输车间=2 200×0.26=572 (元)

甲产品=29 800×0.26=7 748 (元)

制造费用=1 600×0.26=416 (元)

管理费用=2 000×0.26=520 (元)

合计=572+7 748+416+520=9 256 (元)

运输车间对外分配如下:

供汽车间=300×3.5=1 050 (元)

制造费用=2 800×3.5=9 800 (元)

管理费用=900×3.5=3 150 (元)

合计=1 050+9 800+3 150=14 000 (元)

交互分配率:

供汽=8 900÷35 600=0.25

运输=13 900÷4 000=3.48

供汽车间耗用的运输成本=300×3.48=1 044 (元)

运输车间耗用的供汽成本=2 200×0.25=550 (元)

供汽车间实际成本=8 900+1 044-550=9 394 (元)

运输车间实际成本=13 900+550-1 044=13 406 (元)

(计划成本分配法) 单位:元

根据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 借: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572、——供汽车间1 050,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 748, 制造费用10 216, 管理费用3 670;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14 000、——供汽车间9 256。 (2) 借:管理费用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供汽车间138。

可以看出, 在案例中邹文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计算过程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完成:

首先, 分别对运输车间和供汽车间按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即按照某辅助生产车间的计划单位成本和所有受益单位 (含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 的受益数量分别计算分配额, 再对本车间各受益对象的计划成本分配额进行汇总, 从而分别计算出供汽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额合计为9 256元, 运输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额合计为14 000元。其计算过程和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一致的。

然后, 邹文又对供汽车间和运输车间的实际成本按其改进后的公式进行了计算。笔者仔细分析了此部分的计算过程, 发现存在不妥。其在计算供汽车间的实际成本时, 以该车间发生成本89 000元为基数, 加上本车间因耗用运输劳务而应分摊转入的运输费1 044元, 减去运输车间耗用蒸汽而应承担的蒸汽费550元。显然, 这样计算出来的供汽车间实际成本总额9 394元中已经不包括运输车间耗用的蒸汽费。因此, 成本9 394元实质上并不是供汽车间实际总成本, 而是该车间对外待分配的费用总额, 是甲产品、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企业管理部门三个受益对象耗用的蒸汽费的实际成本总额。同理, 邹文中计算出的运输车间的实际成本13 406元, 实质上也是该车间对外待分配的费用总额, 包括的受益对象为甲产品、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和企业管理部门, 并不包括供汽车间。

最后, 邹文根据公式“某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该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对供汽车间和运输车间的成本差异进行了计算 (此部分计算是在其编制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中完成的) 。由于公式中使用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仅包括甲产品、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企业管理部门三个受益对象耗用的费用, 而计划成本则不仅包括甲产品、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企业管理部门, 还包括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费用。显然, 两者涵盖的成本范围不一致, 计算出的辅助生产车间的差异额也必然不妥。

三、处理建议

笔者认为, 邹文中的案例如按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时, 应如下进行:

1. 计算过程。

(1) 按计划成本分配的计算同邹文。

(2) 供汽车间和运输车间的实际成本的计算:

供汽车间的实际总成本=8 900+300×3.50=9 950 (元) ;运输车间的实际总成本=13 900+2 200×0.26=14 472 (元) 。

(3) 供汽车间和运输车间差异额的计算:

供汽车间的成本差异=9 950-9 256=694 (元)

运输车间的成本差异=14 472-14 000=472 (元)

2.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的编制与邹文大致相

同, 但须将分配表中运输车间和供汽车间的实际成本分别改为14 472元、9 950元。

3. 根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编制的会计分录。

(1) 按计划成本分配, 会计分录同邹文会计分录。 (2) 结转成本差异, 借:管理费用1 166;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472、——供汽车间694。

从上述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 某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的计算正如邹文所说, 是根据公式“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成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计划成本”计算出来的。这样计算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其实并无不妥, 因为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前提条件是该企业制订的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案例中庆丰工厂选择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我们可以确定该厂对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制订的比较准确。因此, 案例中在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总成本时可以将从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来的计划成本视同实际成本进行汇总。

篇9:生产成本会计工作计划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 计划分配法 应用

辅助生产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一般很少对外服务。企业辅助生产部门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各种耗费,构成了这些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而对于耗用这些产品或劳务的基本生产车间和其他各部门来说,这些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又是基本生产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一部分。目前,常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这几种方法是从是否考虑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分配为前提出发展开分析的,每种方法各自有优缺点,其中交互分配法与代数分配法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分配结果相对较为准确,其他几种方法都较简单。计划分配法作为简单易懂的方法,应该计算简便,但是目前的《成本会计》教科书以及会计职称和注会的教材都把计划分配法复杂化了,并且对“计划成本”概念描述不清,现从计划成本的概念,以及相关应用着手,通过案例将简易的计划分配法阐述。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概念及具体应用

教材中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解释: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下,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即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下面用案例说明具体应用。

案例:某企业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已知201×年×月供水车间发生费用60 000元,供电车间发生费用45000元。计划单位成本:供水车间1.8元/立方米,供电车间6.5元/度。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情况表如下: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情况表

1、计算过程:供水车间实际费用=60 000+2 500×6.5=76 250元

供电车间实际费用=45 000+10 000×1.8=63 000元

供水车间计划费用=40 000×1.8=72 000元

供电车间计划费用=9 000×6.5=58 500元

供水车间实际与计划费用差异=+4 250元

供电车间实际与计划费用差异=+4 500元

2、会计分录: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6 250

—供电车间 18 000

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2 750

制造费用 54 750

销售费用 10 100

管理费用 8 6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72 000

—供電车间 58 500

分配差异:借:管理费用 8 7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 250

—供电车间 4 500

在上述教材中所述的方法中,辅助生产费用先要在供电和供水车间之间类似于交互分配一次,且方法中阐述实际费用等于原来实际的费用加上按计划分来的费用,那么实际费用的概念就出现问题了,实际费用就是实际发生的,计划费用就是按计划单价计算的。因为教材中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都说简化成本核算工作,那么就应该简单核算,且计划分配时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应类似于直接分配法。下面进行简单计算,以跟上述方法对比。

1、计算过程:

供水车间实际费用=60 000元

供电车间实际费用=45 000元

供水车间计划费用=(40 000-10000)×1.8=54 000元

供电车间计划费用=(9 000-2 500)×6.5=42 250元

供水车间实际与计划费用差异=+6 000元

供电车间实际与计划费用差异=+2 750元

2、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2 750

制造费用 54 750

销售费用 10 100

管理费用 8 6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54 000

—供电车间 42 250

分配差异:

借:管理费用 8 75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6 000

—供电车间 2 750

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成本总差异相等,第二种方法较为简单,且对实际费用和计划分配的费用概念较易理解,较合理,也符合教材中对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简单操作特点,从而减少了重复登账的工作量。本位仅从概念和计算的角度阐述了此方法,对于不同方法导致辅助生产车间差异不同的原因和影响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继续努力以对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分配法的概念理解和实务操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万寿义,任月君.主编,《成本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07年1月

上一篇:有工作的经验介绍范文下一篇:商务谈判模拟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