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计算机公开课

2024-04-11

幼儿园计算机公开课(精选9篇)

篇1:幼儿园计算机公开课

计算机公开课教案——《过新年》

设计意图: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的一年的开端,在春节即将来临之前,全国上下喜气洋洋,到处都在为迎接春节做准备。为了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孩子们体验到过新年的快乐,知道自己又大一岁了,特选择这一活动主题。为了给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活动目标:1.感受过年的欢乐气氛,体验过年的快乐。2.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体验过新年的乐趣。

活动准备:《过新年》范画一张、每两个幼儿一台电脑

活动过程:

1、播放Flash《小拜年》导入活动。

2、提问:“这是过什么节日的歌?”

“在歌曲里边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过大年的时候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3、引导幼儿观看各种关于过新年的图片。

4、教师对过新年进行简单小结。

5、告诉幼儿绘画主题,带领幼儿复习绘画工具,在背景

音乐中让幼儿自主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篇2:幼儿园计算机公开课

课程:《计算机硬件组装》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者:沙述海 班级:12微机3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掌握组装一台计算机所需要哪些计算机配件;

2、掌握各计算机配件的安装顺序;

3、掌握组装过程所要注意的事项; B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C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会动手去接触硬件、组装计算机。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组装一台计算机程序及对学生在组装过程中进行指导

教学难点:

1、CPU与风扇的安装

2、数据线的安装

3、内存条的安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机组成

2.通过投影仪显示计算机各配件,让学生来回答它们的名称。

二、讲授新课

1、安装前的准备:

1)从各包装盒中取出各配件; 2)释放一下身上的静电;

3)准备好工具(主要是螺丝刀,当然还有尖嘴钳子、万用表、手电筒等)。讲授时并展示各实物

2、组装计算机硬件的顺序

示范安装同时讲解照投影仪所显示的和安装过程要注意事项 1)安 装 主 板

2)安装CPU和散热风扇 3)安 装 内 存

4)安装显卡、声卡与网卡(由于所用的是3IN1主板,无需安装显卡、声卡)5)安 装 硬 盘 6)安 装 电 源

7)连接其它连线(比较复杂,本节课略讲)8)连接键盘和鼠标

9)连接显示器(太简单了,略实习)10)盖上机箱盖

3、注意事项:

长时间显示在投影仪上,让学生在实习中随看注意到 1)安装之前要释放身上的静电

2)安装CPU要特别细心,注意固定拉杆位置、CPU安装方向(轻轻地放下),还要记得在CPU顶部中间均匀抹上导热硅胶。

3)安装内存条时要把内存上的缺口与内存插糟上的缺口对准后再插。

4)数据线注意有颜色标记的边线对准主板和硬盘、软驱、光驱的接口的第一针。(现在的硬盘接口针脚都没有标记,因此要掌握数据线有颜色标记的边线应靠近电源接口的位置来插的原则)

5)键盘和鼠标安装时要注意各自位置和方向。

6)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要先看清后再做,做到细心,拨插配件时要均匀,不能过大。

三、学生分组实习

把全班分成二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机组装实习,同时填写实习报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四、展示部分组实习成果,并指出错误之处。(时间足够的情况下)

五、本堂小结

见幻灯片中安装顺序和注意事项

篇3:幼儿园计算机公开课

1 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作为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其学习过程与效果必须在学习了基本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 经过严格的实验实训才能掌握。而当前, “计算机通信网”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教学手段偏向理论, 以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 轻实践”、“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这使得“计算机通信网”课程的实验教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位置, 无论是实验管理体系, 还是实验的课程设置, 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是, 计算通信网络技术不仅复杂, 而且发展极为迅速, 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及新应用层出不穷, 并且网络技术相对比较抽象, 学生掌握比较困难, 难以将理论与物理含义对应起来。另外, 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抽象, 涉及大量的概念、定义和协议;同时由于缺乏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套的实验课程, 学生很难将抽象的协议、标准与实际网络环境联系起来, 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1.2 实验教学条件简陋, 实验设置缺乏合理性

目前, 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条件简陋, 存在以下不足: (1) 缺少综合的、全面的课程实验体系。 (2) 由于实验学时的限制, 缺乏专题实验。 (3) 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单项训练实验偏多,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 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 (4) 实验教学内容低级, 主要是一些单纯网络产品的介绍和配置、使用以及操作的应用培训。 (5) 实验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难以跟上技术的发展。 (6) 通信网络产品封装性好, 使用相对简单, 学生缺乏能动性。

1.3 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在教学授课这一环节中, 依然存在沿用传统单一教学方法的现象, 一是教学方法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 注重将理论知识“一股脑”灌输于学生, 仅靠课堂讲解难以使学生真正学懂, 很多学生反映课程量大, 知识难以消化;二是教师缺少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及课后的交流, 以至于老师较难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而学生也缺乏勤找教师沟通的主动性;三是考核方式偏理论成绩, 导致学生重书本、偏理论, 忽略了对自身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实际教学现状, 必须积极探索, 寻找解决办法。我们认为, 通过设置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立项———“计算机通信网”优质公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可以有效改变课程的教学现状,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改项目的具体改革思路与方法如下。

2.1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交替进行, 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 应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 注重实用性, 对于一些过时的, 或在实际应用中很少出现的, 予以取消或缩减, 相应增加一些针对目前流行的网络应用技术的实验。全面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以实验、实训项目来组织实践性教学内容, 对实践教学独立考核, 以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拓宽学生的思路。

2.2 鼓励开放式教育

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MOOC, 在授课前观看相应的MOOC视频, 再结合本校特色进行学情分析, 发布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视频、扩展资源 (PPT课件、课前引导问题等) , 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最后明确教学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 通过网站上的适量引导问题及实验要求, 观看PPT课件和教学视频, 按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对于小组暂时未能解决的实验难点问题, 可以在微信交流平台发起讨论, 也可以在线寻求教师帮助。

2.3 引入微课程理念构建微实验室

众所周知, 实践出真知, 这是实践教育的出发点。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微实验室教学手段, 配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微型实验硬件平台, 该平台小巧轻便, 方便学生携带, 学生可在课后随时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另外, 老师在课后布置一些实践认知活动, 如了解校园网的拓扑结构, 观察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的内部结构等, 学生课外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组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 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甚至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时间, 到实验室进行创新性实验。

3 教学改革实践

结合我院教学实际, 我们在对本院“计算机通信网”公开课教学上积极探索, 进行大胆改革,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精选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体系

在公开课程内容的选取上, 利用与企业合作的优势, 紧跟当前使用的主流新技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课程的项目设计上以典型的技术应用或服务为载体进行设计, 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展开。我们对课程内容精心选择, 既保证课程内容内在的逻辑结构, 又轻重有度。

3.2 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我们围绕公开课的教学目标, 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 开放式课堂, 将师生的交流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网络课堂、网络讨论、电子邮件、实验室、机房。除此之外, 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技术讲座等, 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 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

一堂优质的公开课, 大部分因素取决于教师的讲课水平。随着世界范围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 在促进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授课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

3.4 提供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自主性创新能力

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包含以下几种形式:文本、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题库 (包含行业资格认证题库) ;案例 (具有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工程实践项目案例) ;课件;电子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标准等。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使教学主体进一步由老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使教学形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使教学内容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创新意识培养转变。

4 课程改革心得

通过项目实施, 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对“计算机通信网”公开课程进行了改革, 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课程的理论知识, 思维和视野得到扩大。除掌握课程知识本身, 还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 自学能力得到加强, 以点带面, 也促进了对其他课程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以上是我们开展“计算机通信网”优质公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些探索, 对于其他专业公开课的建设和改进, 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敏, 肖德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计算机科学, 2005, 32 (7) :175-177.

[2]陈观林, 杨起帆.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05 (8) :80-83.

[3]许金普, 徐鹏民, 孙晓梅, 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8 (7) :25-28.

[4]程立, 张浩军, 王晓松.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3) :27-30.

[5]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4 (31) :37-42.

篇4:幼儿园教师如何才能上好公开课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上好 公开课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给家长、领导和教师组织的一节开放式的活动课。 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点滴经验谈谈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上好公开课。

一、选材要新颖

上好一节公开课,选材最重要,首先,公开课的选材一定要围绕幼儿教育的目标,体现教育领域的相互渗透,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一定要贴近幼儿生活,还要具有科学性和挑战性。

二、目标要明确

无论什么样课,都有它的目标,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清晰,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能体现学科的特征;还要有整合性,注重幼儿年龄特征、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例如,中班的科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相邻数”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首先,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相邻数”的概念,并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其次,让他们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准备要充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上好一节公开课,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针对他们的教学活动离不开一些精美的教具的辅助,但是,教具的制作必须要符合活动内容。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由于是公开课,为了方便大家都有一个好的观摩角度,我首先把环境布置成一个半圆形摆放;为了不让幼儿提前发现教学道具,就将准备的“火车票”(1—5数字卡)放在每一个幼儿的凳子下面,我还用绒布将小动物及蘑菇房的挂图遮了起来。另外,1—5操作数字卡、填数卡等准备得很充分,也是根据活动内容的层层递进,依次呈现在幼儿面前的,为本节活动提供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材互动的良好空间。

四、过程要严谨

对于一节公开课来说,结构一定要严谨,过渡自然流畅、讲课张弛有度、环节有序、层次清楚、重难点突出;能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环境、材料,能满足他们操作的需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索、观察、情感体验的机会与条件;还要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指导、面向全体、能有效运用生成目标,灵活把握教育契机。

(一)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是否有个好的开头,所以,导入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效、适宜。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导入的设计,为了后面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概念,但是,对3-6岁的孩子讲清楚相邻数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摒弃了“说教”的教学模式,而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谈话的形式开始:“小朋友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吗?”“告诉教师你家有邻居吗?”“什么样的人家就是你家的邻居?(离得最近的、和自己的家相邻的)”;然后又让幼儿看看自己座位旁边有几个好朋友,进一步理解“邻居”的概念,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入了正题,使他们理解了“相邻数”。

(二)基本部分

当幼儿理解了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两个邻居”之后,我就用门铃的“叮咚”声让小动物出场了。小动物的出场并不是突兀的,而是请中班的小朋友去小动物的家里做客。为什么要来请客,原来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房子,但新房子一模一样容易走错门,怎么办?按顺序编门牌号。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紧紧相扣,随着情节的变化,幼儿也以各种角色参加到活动中,此时,教师就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朋友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互动游戏中。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千万不能忽略一些小细节,一定要实施教学教育方针,如果小朋友发音不准、回答错误,我们就要认真、耐心地纠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抓住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兴趣,并用我们的激情去带动孩子,用我们的专业来说服领导、教师,用我们的心打动家长。

(三)结束部分

活动进行到这里快要大功告成了,但是绝不可以小觑这一点结尾部分,如果“戛然而止”会让人觉得唐突,如果“拖拖拉拉”结束又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之前好的感觉会一扫而光。所以公开课一定要“见好就收”,给孩子和听课教师留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才是最好的结尾。当然结尾一定要和整个活动内容“相辅相成”“前呼后应”。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结尾部分,由于前面是孩子们玩的“开火车”游戏:“请一个幼儿上来当编号是2—5的列车员,并且大声地说:‘我是2号列车员,来来来,我的邻居跟我来,此时,手持1号和3号火车票的孩子立即起立跟着2号列车员伴着音乐出发了,依次变换数字卡,反复玩几次游戏后就到结束活动时间了。这时,我说: “我是的列车长,今天小朋友表現得都很棒,所以我要带所有的小朋友去旅行,来来来,请上车!”然后我就很自然地带着小朋友离开活动室,结束了活动。

上好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还要求教师普通话一定要标准,语言简练、规范、富有启发性、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教育部出版,1999.10.

篇5:公开课《计算机应用》教案

时间:2014年3月18日 主讲教师:胡颖平

一、教学内容

回顾复习起动Excel2003程序

合并居中标题,创建表头字段

设置单元格格式

调整行高和列宽

设置单元格数字

保存退出,小结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为大专幼师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理解领悟能力适中。对计算机课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一般,学生全部为女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置单元格格式 难点:设置单元格格式

四、课时安排与形式

1课时45分钟,面授理论教室上课。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

1、启动Excel 2003,开始——程序——Office——Excel

2、鼠标左双击桌面图标Excel 2003,打开Excel 2003程序主界面 正式授课:

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输入学生信息。或是鼠标左双击文件菜单——新建命令。

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中A1:G1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 合并居中按钮,然后输入标题: “大10学生信息表”。进一步调整:

选中“大10学生信息表”单元格,鼠标左单击

“格式”菜单——“单元格”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窗口。或 是: 选中“大10学生信息表”单元格,鼠标右单击,从右键菜单中,左单击“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窗口。任 务:

在“单元格格式”窗口中,左单击选择字体选项卡,设置: 字体楷体、字形加粗、字号20、颜色红色,单击确定按钮。重复步骤:

在A2:G2单元格区域,输入表头字段名:

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宿舍、联系电话。

选中A2:G2单元格,在“单元格格式”窗口中,设置表头字段名:

宋体、加粗、字号

18、颜色蓝色。操 作:

鼠标指针移至,表格左侧数字2或1处,左单击选中一行,左单击格式菜单——行命令——行高子命令,在行高框中设置行高为36,点确定按钮,改变行高。任 务:

1、选中A2:G2单元格区域,在单元格格式框中,选择“对齐”○,设置“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都为居中。

2、选中A1:G12列区域,执行“格式”菜单下的“列”的“最适合的列宽”○,(使报表显示均匀美观,可以适当地调整报表的列宽。)

3、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中学号、联系电话数据内容框,右单击,从右键菜单○中左单击“单元格格式”命令,在单元格格式窗口中,左单击“数字”选项卡,点分类选文本,点确定按钮,后可录入数字、身份证号。

4、录入编辑完毕后,按F12键,弹出另存为窗口,○选择除C盘外的盘符、文件夹,为文件命名,分类保存。小 结:

单元格格式窗口,是此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用:

方法一:,左单击格式(菜单)——单元格(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窗口。方法二:选中单元格右单击,从右键菜单中,左单击“设置单元格格式”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窗口。作 业:

篇6: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时间:3月15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 班级:11学前1班 地点:机房2 主讲教师:赵浩然

教学课题: 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筛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难点:如何用高级筛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实验及教具:实例、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测试FTP,下载上课材料(5分钟)

复习:完成总分和平均分计算,为新课准备数据。

(各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

二、引入新课:(利用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表)

如何在大量的数据中查找符合我们条件的记录呢?(展示课题“数据筛选”)

(一)自动筛选

1、教师演示(5分钟):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语文成绩大于85分或不大于70分的同学。

操作步骤:

第一、单击数据区域任何一个单元格

第二、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自动筛选”项,数据表的每个字段名旁边出现下拉按钮“▼”,单击“语文”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在对话框中选择“大于”,输入“85”;选择单选按钮“或”,在第二个条件框输入 “小于等于”,输入“70”,单击“确定”。很明显筛选后的结果远少于原先的记录。

2、学生操作,完成第一、二个任务,教师检查完成情况,进行点评。(10分钟)

任务一:请在成绩表中的查找出自己的成绩。

任务二: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计算机成绩大于70分且小于85分的同学。

(请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进行筛选数据,小组协作完成。)

(二)高级筛选

设问:当查找的条件比较多时,该用什么样的查找方式比较方便呢?(高级筛选)

1、教师演示:(6分钟)

请找出符合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及格,平均分在75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0分以上,操作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并在A50为左上角单元区域。

操作步骤:

第一、创造条件区域,在数据表后插入三个空行。所有的条件必须在其相应的字段列来输入。同时,条件值必须在同一行(如图-1所示的C48:S49区域即为创建的条件区域。

图-1 第二、单击数据区域任一单元格,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高级筛选”项,出现如图-2所示的高级筛选对话框。

图-2 第三、将对话框进行设置,“方式”栏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在列表区域”栏中指定数据区域,可以直接输入“$A$1:$S$46”,也可以单击“列表区域”选项框的折叠按钮,然后在数据表中选定数据区域。用同样的方法在“条件区域”指定条件区域$C$48:$S$49,在“复制到”栏指定结果存放区域$A$51,如图-3所示,单击“确实”按钮,得到最后所要的筛选结果。

图-3

2、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完成情况,个别点评)(10分钟)任务三:请找出符合市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不低于70分,平均分在80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5分以上,操行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在原有区域显示结果

三、填写评价表(小组评议和个人评议)(5分钟)总结:(3分钟)

根据本节课得出结论,当筛选条件针对一个字段时,用自动筛选比较快,当筛选条件针对多个字段时,用高级筛选比较合适,在实际工作中碰到此类操作时认真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达到目标;当大家在使用高级筛选时,应注意条件区域的创建。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表扬突出,指出不足。

布置作业:

篇7:计算机公开课展示活动发言稿

各位老师:

刚才各学校的老师都做了点评,谈了这三堂公开课很多的优点,也谈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点评地都很好,十分到位。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对这三堂公开课的感受。首先,从总体来说,这三堂公开课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生动,这个生动,不仅仅是指教师讲的生动,而是指学生的思维是动起来的,整个课堂是活起来的,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在教师的充分调动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能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设计的任务项目中积极参与,积极动手操作。这是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一堂好课的首要标准是生动,生动的课堂,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学生思维是灵动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积极的,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用一些专家的话说就是如沐春雨,如坐春风,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不生动的课堂谈不上激情与活力。计算机课本身也应该是生动有趣有意思的课,特别是一些专业课,不像数理化那样枯燥,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有一种神秘感,当教师演示出精彩动画、漂亮图片,并且告诉他们自己也能做出来时,他们就会跃跃欲试,想一试身手,这是计算机课的一个先天优势,如果我们教师利用好这个优势,利用好学生的神秘感、探索欲,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他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相反,如果把生动有趣的计算机课上的沉闷,上的让学生昏昏欲睡,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失败的课。按照这个标准,我觉得今天的三堂公开课都是一堂成功的好课。这是我的第一点感触。

第二点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家都看到了这三堂公开课都是在机房进行教学,但与平时我们的机房教学不同的是,增加了投影仪,这样机房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生上机操作,而是讲授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不少学校的计算机课可能还是一堂理论课然后一堂上机实践课,讲理论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偶尔学生上讲台用教师机进行一下操作练习,这时大多数学生只能静静地看,学到的知识不能马上付诸于实践,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到能上机的时候,可能一些知识学生已经忘记了,还需要重新看书。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机房,老师可以立即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前一段时间,教育部下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纲征求意见稿中也建议采用机房教学模式,上课即为上机,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导向。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能将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尤其是像Flash、photoshop等专业课程尽量在机房上,这样边讲知识边练习,学生当堂操作,当堂巩固所学知识,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以上是总体的两点感受,下面结合三位老师的公开课谈几点问题。

首先说一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从三位老师公开课的教学目标确立看,我觉得李宝丽老师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是最全面、具体、适宜的。新课改强调的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整合。手中有教案的老师可以看一下李老师的教案。三维目标列的很清晰。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很具体,而且还有量化,如遮罩的定义是理解,遮罩的特点及原理是掌握,能制作具有一定主题性的遮罩动画,提的很具体。很多老师在平时上课时教学目标可能就没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可能只是笼统的提出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在座的老师可以想想自己的教案设计,是不是存在目标不具体的情况。新课改与传统授课在教学目标上的最大区别就是“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要学生学会知识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所以偏重于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拿张永波老师的课来说,他讲元件制作、变形面板的使用,不是像传统的授课,先把知识灌输一下,然后做一个星星闪烁的实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步骤比着葫芦画瓢,这是传统的授课方法。张老师则是先展示星星闪烁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先想象怎样才能实现星星闪烁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就有了点新课程理念的意味。新课改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先想象怎样才能实现星星闪烁的效果,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去制作,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在学案上列出,最后教师评价学生的成果,做的好的表扬,做的不对的,教师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都完成了,更进一步,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想象,除了星星闪烁,我们利用这种方法还能实现什么效果,如霓虹灯的闪烁、舞厅灯光的闪烁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是先学后教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与传统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新课改提倡的则是学生主体。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李宝丽利用田甜的故事渗透了思想教育,渗透了坚忍不拔的道理,王娟老师利用神七飞天渗透了民族自豪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都用的很贴切。从优质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存在无限拔高的情况,一堂课就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什么样的精神,明明办不到,还要写出来,这就显得太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最好符合课堂实际,定的要低一点。教学目标最能体现教学理念,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意味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希望老师们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多想想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教材处理。教师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处理科学合理。三位老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李宝丽老师通过自制的教具、与学生现场模拟遮罩效果,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望远镜看景,并现场表演,轻松地就让学生理解了遮罩的特点及原理,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这是李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利用自制教具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方面,值得老师们借鉴学习。

三是教学方法。李宝丽老师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项目教学法,张永波老师主要采用了实例教学法,王娟老师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学案导学法,也贯穿了分组教学。我这里谈一下分组教学的问题,从最近我听过的几十节优质课,我感觉分组教学有泛滥之势,不管什么专业,什么课题,也不管知识是深是易,为了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很多教师都选用了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新课改就提倡这样的教学方法。但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分组,只为了通过小组抢答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分组而分组,我觉得这就没有把握分组教学的实质。分组教学的实质是为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压缩集体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合作学习的时间,这是合作学习的物质保障;其次需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再小组合作解决“个体问题”,对于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间相互质疑释疑,当全班所有小组都无法解决时,教师再进行引导点拨,力争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的答案。除了课堂上合作学习外,还应包括学生课后作业的互批与练习的互查,为解决一个“研究型问题”而进行分工收集资料,合作完成。分小组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较难的问题,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来完成任务,所以有的也称“合作学习法”。分组教学要掌握好“小”的原则,一般四个人为宜,要设立小组长,小组长要帮助本组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对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长要及时与教师联系。分组教学还要把握好“度”,只有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更有意义,对于一个大多数学生可以单独完成或是看书后就一目了然的问题,是无需进行合作学习的。所以,希望老师们能深刻把握分组教学的内涵,不要让分组教学流于形式。同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要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知识内容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包治百病,老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无是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

四是从整个教学过程看,三位老师的导入都是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都很吸引人,也与课题内容相符。教学思路脉络比较清晰,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有易入难,梯度设计得很好,前面很多老师也都谈到了。我说一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那就是课堂中三位老师经常挂着的微笑。教师应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这三样宝贝就是爱心、激情与微笑。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埋头苦教,逼着学生苦学,可能学生就会更加逆反,拒绝学习,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喜欢与老师亲近,我觉得这三样宝贝必不可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一部法国影片,叫做《放牛班的春天》,他讲述了在一所封闭寄宿学校一位老师通过音乐感化一群问题少年的故事。这所寄宿学校叫做池塘地下,大家可以想想,池塘地下是什么?是烂泥,也就是说这所学校里的孩子在别人眼里看来都是社会的渣宰,但是影片中的马修老师却通过音乐把这群问题孩子训练成了一个合唱团,他能获得如此的成功,背后就是他对学生付出的彻底的真爱。当我们抱怨中职的学生难教难管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让他们有过成功的体验,我们有没有对他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奖励,我们有没有对他们报以微笑,有没有为我们的学生付出真正的爱。爱自己孩子的是父母,爱别人孩子的是教师,教师之所以比父母更伟大是因为他们爱的是别人的孩子。送给大家这句话,我们共勉。

不足之处:李宝丽老师的课拓展延伸还可以重点强调。张永波老师的教案设计还略显粗燥,不像李宝丽老师的那样丰富,可操作性强,在师生互动方面还可以再加强。王娟老师拓展延伸方面还有所欠缺,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层动画还能实现什么样的效果,如:秋天落叶飘飘,潸然泪下等。

教学没有捷径可走,想通过上几节公开课或观摩几节公开课就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太可能的,我只希望通过今天的三堂公开课,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能深入每一位老师的心,在课堂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总策略,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切忌把课堂变成教师的表演舞台,把学生变成观众、听众。教师的成长在课堂,而不是办公室,教师要尽可能把最重要的知识,最重要的训练放在课堂,而不是放在课后作业中来完成。当堂训练,把最重要的问题在课堂解决,把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这是传统课堂和素质教育课堂的区别。最后提三点要求,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希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在不断加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摩尔定律还在施展着他神奇的魔力。面对计算机软件的不断版本升级,面对计算机教材的不断更新,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老师,终身学习只是对计算机老师的最基本要求,除非计算机技术停止不前。所以,希望老师们能多读书,不仅要读教育经典理论,更要读专业书籍,牢牢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多向专家、同行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或者说与学生共同学习。

二、希望教师坚持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就是:成长=经验+反思。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写《教育日记》,这才有了后来的教育经典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还有最近的一个例子,当然他不是教师,而是一名公务员,他从06年开始写明史,基本平均每天两篇,每篇多则一千来字,少则几百字,坚持了近三年,写了上百万字,现出书已经出了五本,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网名当年明月,今年28岁。如果我们的教学反思能像明月一样每天都坚持,或者宽松一点,每周做一次反思,我想,十几年后,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教学能手,甚至成为教育家。教学反思,贵在坚持。

篇8:幼儿园计算机公开课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从常态课到公开课, 教师们都在学校关心与课题工作的开展中努力地探索着, 切合着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 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而我们的公开课又是常规课的拓展和延伸, 丰富与升华。一节公开课往往是一个教师团队集体的智慧与结晶, 是师生共同进步与提高的媒介,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然而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的公开课存在着问题。

案例1:

在一次乡镇听课活动中连续听了三节英语课, 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 (Period 1) , 结合学校课题“立足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开展了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三位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 以当前最流行的“阅读课”课型研究为主, 都采用语篇教学贯穿课堂, 多媒体中的图片与内容有很多的雷同, 而且前阶段刚刚也听过别的学校老师上过, 有点象“拿来主义”的性质, 因为有位老师个人的驾御能力和个性特征并不适合这一操作环节, “表演”很难到位。

一、抓住主题, 凸显研究性

其实刚才几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 抓住了一点“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兴趣为前提, 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内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紧扣主题“立足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但是很明显有些东西拿来课堂效果很好, 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操作。我觉得教师公开课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为前提, 以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 不是感觉好的、花哨的内容拿来就适合自己, 相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就听课听到一位乡镇老师的好课, 她在公开课中什么花哨的形式也没有用, 只是跟自己学生默契配合地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具和教学形式, 多媒体都没有, 感觉自然清新、真实朴素, 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 研究教学方法, 推广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过多地强调公开课的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功能, 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意识, 并彰显个性。所以教师应树立“只有平时注重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公开课”。

案例2:

一次我上公开课, 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8 Open Day, 我刚开始自己独立备课, 通过试上教研组老师听课帮我修改, 又试上了一遍, 感觉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很到位。正巧的是别的学校老师也上这节课, 我就去听课取经, 回来“移花接木”, 把很多本属于自己的观点忍痛割爱删除, 。结果上下来感觉还没有自己备课内容来得熟练、精彩。我校一位老师正好也要上这节课, 她也是匆匆把我的资源借去, 重新包装。她上完这节公开课后告诉我她课的特点就是“萝卜开会”———一盘大杂烩, 没有新意。

二、独辟蹊径, 选择内容新颖性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模式化的趋势。创新往往意味着会失败。老师们喜欢开别人开过的课, 采用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 导致因循守旧, 教学模式千篇一律, 创新意识不强。那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我教案内容不相吻合, 虽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但是不能生搬硬套, “课堂不是筐, 什么东西往里装”。在材料猛烈堆积过程中, 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遭受“狂轰滥炸”丧失了理应有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公开课的反思让我坚信只有找准新颖性的内容, 才更有火花迸发。我记得一位老师公开课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法知识点作为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 教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的教学。不好操作以及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很多人望而却步, 但是这位老师大胆尝试, 教学中采用语言知识化的教学方式, 使听课老师耳目一新, 启发很大。教研室领导多次提到这一课改的成功案例, 激发了英语老师对课堂语言知识教学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这位老师独辟蹊径, 教学内容选择有新意, 教学设计有创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3:

一位老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 Shapes, 良好的个人素质, 扎实的基本功, 漂亮的多媒体课件, 跌宕起伏的教学环节, 滴水不漏, 尽善尽美, 但是这些看似花哨却不实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常态教学中去。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说饶口令, 这内容我都没看清, 更没有听清, 好奇的我过后就问学生:“你们提前彩排过吗?”他们毫无掩饰地说练过了。我在想:跟我一样的后进生他们会怎样想, 是不是不带我玩?也许是我多虑了, 但是我也真得是想参与。这节公开课上一些需要机会的孩子没有更多地参与到。除了这点我们拷贝了这位老师的课件回家上课, 每位老师都说环节多来不及上, 学生被漂亮的课件分散了本应属于学习的注意力, 一节课下来等于没学, 下节课还要重新教学。究竟怎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呢?

三、求真务实, 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的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距太大, 超出了所有学生常态下接受知识的宽度。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 教师不能是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我们说要多么训练有素的学生才有这样的学习密度, 而老师每天要是这样备课、上课该有多累。公开课中的学生是不是每人都象热闹的课堂表现一样, 学得到位、扎实。相比常态课, 是不是真得优势明显呢?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 现在的公开课不够公开,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真实的课应该更多地还原课堂的本色。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真实操作相结合, 真实的课是应该有缺憾的, 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唯有真实, 课堂教学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琳等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篇9:幼儿园公开课的问题及对策

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公开课”的过程中背离了原来的目的和宗旨,降低了教学借鉴价值。

一、当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浮华,忽略借鉴价值

在大部分公开课中,教师会准备丰富的材料,如在数学活动《饼干乐园》中,教师自制大圖书、魔法棒、还为每位幼儿准备教具饼干、食物饼干;科学活动《认识图形》,教师准备的东西更加丰富,有做成不同形状的木质小门、人手一份的图形袋子、不同动物头像的小盒子、巨幅的手绘挂图,此外,活动前教师对场地进行了一系列布置,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还有另外两个老师加入帮助。这些活动效果都很出彩,但是作为观摩者,难免质疑:究竟是平常的活动准备不够充分,还是公开课的活动准备太过隆重?

多媒体更是公开课教学的必选材料,然而绝大多数基层幼儿园都缺少多媒体设备,有的幼儿园全园只有一套多媒体设备与一个使用场所,专门供公开课使用,因此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是非常奢侈的。

最日常的教学材料就是幼儿园教材提供的配套幼儿用书,更是存在信息量不足、难易度不符等缺点,和华美的公开课教具区别巨大,借鉴性降低。

(二)全员投入,忽略教学成本

磨课是教师公开课之前的一道开胃菜,通过磨课教师会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在一些幼儿园,为了磨课准备教具等,教师常常会牺牲正常的教学进度,为了公开课效果,常常让幼儿利用其他教学活动时间练习某些技能,教师也会将大量时间用于材料的准备。虽然公开课效果不错,但是背后的教学成本巨大。

(三)拣选幼儿,忽略课堂真实

观摩各类公开课活动,不难发现参与公开课的幼儿普遍能力较好,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等,幼儿的能力都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层次性不突出。很多教师表示,上公开课会选择能力较好的幼儿参与,绝对不允许特别活跃的幼儿加入影响教学秩序。这样做首先对幼儿不公平,其次让课堂失去了真实性,教师在自欺欺人中完成了一堂自以为流畅出彩的教学活动,但这样并不能真正检验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能发现幼儿真正需要的东西。

(四)结尾仓促,忽略课后延伸

在众多公开课中还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开课的结尾给孩子一张“空头支票”,如绘本阅读的结尾十有八九是介绍读物,教师会诚恳地向孩子介绍“这本书的名字是XXX,我们的新华书店里可以买到这套书,你们星期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可是我们的新华书店资源很少,幼儿如果去找未必真的能够找到。如某些活动教师会在结尾处说“让我们一起去户外找春天”“让我们走到阳光下一起举行舞会”……可是走出听课老师的视线以后呢?真的带幼儿进行所说的活动了吗?未必如此,很多老师匆匆忙忙地把幼儿交给另一个老师,自己去参与评课,而另一个老师则会带幼儿进行其他活动。这样的结尾,未免让幼儿遗憾。

二、什么样的公开课是值得认可的

华师大教育学的叶澜教授曾经提出一节好课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她用五个词语总结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结合目前幼儿园的公开课,这些都是有待完善的地方。

三、优化当前幼儿园公开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

(一)低碳课堂,抛弃形式

低碳课堂不仅仅体现在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上,同时也要体现在教学成本上,教具过于丰富精致、电脑多媒体运用并不意味着一节课的成功率会上升。降低物化成本,把时间精力用于内化教学理念,不刻意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高度警惕热闹背后的放任与浮躁,才能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产出”真正大于“投入”。

一节优秀的公开课重在以教材为素材,寻找活动更深层的意义,挖掘一节课的内在比精心装扮课的表面要重要得多。因此,适当减少对活动材料的准备,留一些时间与精力给幼儿更加有效。

(二)模式常态,心态宽松

当前的公开课有一部分已经演变成了展示课、比武课,教师抱着不许出洋相,必须顺利的心态参与,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公开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磨课确实有必要,但是如果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磨课,未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教师在公开课前对笔者说:“这节课我已经上了十几遍了,实在是麻木了”。

著名幼儿教师朱静怡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在室外观察小蚂蚁,正当朱老师要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环节时,很多小朋友提出要解小便,当时很多国内外专家在旁观摩,如果让幼儿解小便,那么意味着活动要终止,如果不让幼儿解小便,那么很不人道。最后朱老师决定活动暂停,回教室解小便,公开课不了了之。但事后,一位外国专家在作观摩报告时指出,朱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是让他最为感动的一节课,他认为朱老师并不以个人的展示为最终目的,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值得学习。

如果我们把公开课当作是一节常态课,允许出现意外,教师以探讨教学方式的心态为支持,以向其他教师呈现常态教学下幼儿的表现为重点,以寻求一种实用的教学理念为目标来开展公开课,我们的公开课会更有效,会引起观摩的教师更多的反响,评课过程会更有生气。到那时,我们才真正履行了“把孩子放在首位”的宗旨。

(三)机会均等,共同成长

公开课不是个别幼儿的专利,一节真实的公开课应该包括各个层次的幼儿,每个幼儿都应该有机会参与。随着年龄的发展,幼儿的心理现象会越来越丰富,他们也会有好奇、羡慕、嫉妒、遗憾、失望甚至怨恨,教师如果一再忽略幼儿的存在,幼儿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逃避等负面情绪。

笔者在杭州某幼儿园跟岗实践时发现,该幼儿园在开展公开课前由园长随机挑选幼儿,剩下的一半幼儿由教师在其他时间为他们补上公开课内容,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挑能力强的幼儿,也保证了所有幼儿有机会接受教学。

(四)多些原创,少些模仿

公开课的原创成分已少之又少,由于过多参考网络上的公开课,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无法拥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多一些自己的思考与理念,才能让活动充满个人特色,独树一帜,这也正是原创公开课独具的魅力与精髓。

公开课既是引导一线教师前进的向导,也是优秀教师展示优秀教学方式的平台,只有把握好公开课的价值,关注幼儿最需要的东西,努力探究教育本质,不断挖掘教育深层意义,同时降低教学成本,少一些花哨与急功近利,才能有助于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让幼儿收获更多。

上一篇:电影《怪兽大学》个人观后感下一篇:论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