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

2024-05-09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篇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环保措施。2.能力目标: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调查活动,并能与大家交流调查结果,分享学习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并确定主题,通过看、听、问、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展开环境问题调查并搜集相关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拍照,也可以采集实物,并完成调查记录表。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

1.展示酒泉风光图片,师介绍:在世界闻名的坐标系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它就是以敦煌艺术著称于天下,以航天科技闻名于世界的神奇地域——酒泉,我们的家乡。近年来,家乡酒泉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民生大力改善,让我们引以为豪。(欣赏酒泉风光图片,总结:我们的家乡风光秀丽,景色迷人)2.可是,当你看到这些景象时,你想说什么? 3.出示图片,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师小结:因为人类的一些活动,使人类面临着许多的环境问题。那么我们的家乡是否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今天。让我们走进《让家乡环境更美好》这一课。(板书课题: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调查发布会

1.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对家乡的环境问题做了调查,并搜集相关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先小组交流,再全班进行调查发布会。

2.学生小组交流调查情况,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评价。(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主持发布,并提问,交流大家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a第一小组:

沙尘暴天气的调查报告 产生原因:

(1)乱砍滥伐树木(2)植被被破坏(3)过度开垦农田 我们的建议和行动: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b第二小组

土壤破坏的调查报告 破坏原因:

(1)居民们把生活垃圾乱倒在土壤中。(2)废电池乱扔。

(3)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我们的建议和行动: 不要乱扔垃圾,保护土壤 c第三小组

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 污染原因:

(1)工业排放的浓烟(2)汽车尾气

我们的建议和行动:

将工厂搬离市区,倡议市民少开车,绿色低碳出行。d第四小组

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污染原因

(1)工厂把有毒废水排入河流,使饮用水受到污染(2)有些居民把一些死动物扔在河里导致河水发臭。(3)水造成河中生物死亡,加重水污染。我们的建议和行动:

建立废水处理厂,倡议居民不要在水中倒垃圾。e第五小组

垃圾污染的调查报告 污染原因

(1)乱丢弃垃圾

(2)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是就地掩埋,造成二次污染 我们的建议和行动:

倡议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建议政府建立垃圾处理厂。

(二)环境污染的影响

1.师:课前大家的调查都做得很细致,通过刚才的调查发布会,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家乡酒泉,虽然是一个小城市,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家乡的环境向人们亮出了黄牌。(课件出示图片)

2.大家知道这些环境污染对人们有什么危害吗? 3.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学生举手发言。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家乡的环保行动

1.师:家乡环境出现的这些环境问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所以,现在人类在大力提倡环保。你知道我们家乡的人民在为环保做了哪些事情呢?

2.生举手发言,师相机引导。(课件出示:退耕还林还草,污水处理、垃圾处理)3.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家乡的环保行动还是很了解。

四、拓展延伸,升华提高——我是环保小卫士

1.师:我们作为小学生,虽然小,但也可以为为家乡的环保尽一份力。请大家同桌讨论:自己能为家乡的环保做哪些事。

2.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3.虽然全人类都在提倡环保,但有些人的环保意识还不是很强。所以,下面请每一小组设计一条环保标语,让人们一看到就环保标语,就立刻行动起来进行环保。

4.小组设计。

5.全班展示。学生上台交流,教师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6.教师评价小结:同学们的环保标语都设计得很好。相信人们看到它们之后,一定会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

五、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了解到家乡环境已经向我们亮出了黄牌,沙尘暴、土地干旱、空气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只有我们每个人从小事做起,进行环保行动,才能让环境更美好。就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让酒泉环境更美好,让中国环境更美好,让地球环境更美好。板书设计: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环境亮黄牌————环保行动

保护环境————————————————家乡环境更美好

篇2:《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

平方子中心小学 纪桂芹

1、强调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活动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及时给予鼓励。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要给学生以鼓励,保持学生的自信。

2、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师评、生评、自评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3、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

4、重视质性评价。品德与生活的评价不宜全部量化,而是重视对学生在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四个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5、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等,获得学生发展达到信息,了解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篇3:动起来, 让智障语文教学更美好

一、让文本“动”起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 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不可分。”而传统教学中, 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 难免枯燥燥乏味。所以, 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手机等科技产品, 把静止的文文本画面拍下来, 让文本变成一张张的照片。然后让这些静止的文文本、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 色彩可以变化, 速度可以控控制。这样化静为动, 化无声为有声,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动”起来,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应把更大的自主主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的手、脑、口并用, 大胆去说、去做、去想, 尽情情地去表演、去实践。

1.在手指动一动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课堂上, 如果一个劲地让学生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听我们讲讲课, 这样,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 只有让学生动手指一指, 让他们们从课文中找一找, 然后, 用笔去动一动, 我们就知道了他们是否学学会了这个字或词语。这样就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也只有这样, 学生生动手找一找, 也是让他们学到知识的一种方式。

2.在“演一演”中, 把学习的积极性还给学生

在教学儿歌《一二三》时, 我是这样让学生动起来的。刚开始, , 我让学生先跟老师把儿歌读正确, 学生就这样跟着我一遍一遍又又一遍地读, 我觉得, 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小, 兴致也越来越低, 甚至有有些学生不想读了。于是, 我就换一种方式, 让学生在“动”中去读。我我让生跟着节奏, 向解放军叔叔那样排着队, 踏步向前走, 嘴里喊着着“一二一二”一步一步往前走, 然后, 嘴里边念儿歌, 学习效果非常常好。唯有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效果才会好起来。

3.在当“小老师”的动一动中, 把学习的实践权留给了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他们的天地。在课堂中, 让学生能真正得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使学习的劲头更足。这样, 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 当“小老师”的很认真, 而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 他们就会更主动地去学习。

三、在动起来的实践中, 收获了学习的成果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文本的内容, 让智障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在动一动中理解了词语, 提高了语文的认知能力

在学习了“电梯”这个词语后, 因为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 他们的家长也不是很喜欢把这些孩子带出去, 有些家长不是很重视, 忙着自己赚钱去, 孩子的要求和感受就置之不理。当我教好了这个词时, 我问学生, 你们坐过电梯吗?只有两个学生说坐过了, 其他学生摇摇头, 没乘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舞台。教完了这个词, 我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学校的科技楼有一电梯。于是, 我组织学生去乘一乘。当我们来到电梯门时, 学生的兴致很高。学生一进去, 手拼命地在动, 这里抓抓, 那里弄弄, 显得特别兴奋。边坐电梯, 边讲解。这样,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并真正受到启迪, 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2.在动一动的活动中, 补偿了身体缺陷

培智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弥补学生的先天不足, 为学生将来走进社会、学会生存打下基础。因此, 在动一动中, 使学生的肢体或某些行为得到锻炼, 从而提高康复的补偿效果。在认读动词时, 让学生做一做, 亲身体验“走”“跳”“扭”的动作。

3.在动一动的实践中, 提高了生活技能

现行的培智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之一, 就是强调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如, 在教学完《刷牙》一文后, 让学生用杯子漱口, 用牙刷刷牙, 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 不仅学习了知识, 同时也掌握了生活的技能。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我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观察、思考、参与表现的机会, 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 学生都能活泼愉快地主动参与,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 使智障语文教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摘要: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由于智障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动起来的教学中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智障儿童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更好地生活。

篇4:环境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同学们看偶像剧不?偶像剧的男主一般从事什么职业?医生,律师,设计师?对,今天,我们就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健来帮助我们解答:在偶像剧中频频出现的高大上的设计师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问:环境设计专业是学什么的?

答:环境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环境与设施、空间与装饰、造型与构造等各方面的设计都涵盖在内,专业涉及园林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基础、材料学、美术、雕塑、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小编插话:注意,这是人文学院的环境设计,不是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总的来说,环境设计要比建筑设计关注的面更广。对哦,偶像剧一般只设定为设计师,原来设计师有很多很多门类,下次填报志愿的时候要仔细研究哦!

问:环境设计专业都有哪些课程?

答:浙江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在设计领域具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国际视域、市场视角并对设计有敏锐感悟力的创新与创业型设计人才,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传授模式,强化设计、技术、商业与用户等知识模块的整合培养。本专业核心课程有“独立住宅景观设计”和“环艺设计概论”;双语教学课程主要有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环艺经典著作阅读”和“园林民居调研测绘”;把中国古典园林的研习作为专业母语,设有“园冶精读”“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测绘”“中国传统图案”“山水画鉴赏”“中国哲学”等课程;习惯课程有每天认识3种树、1种材料,每天(大二起)临摩一幅表现画,要求随身携带相机、速写本等工具……浙大有独特的课程设置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跨学科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课程。

小编插话:果然很高大上!不仅要中西合璧,还要古今贯通,不仅要达到学霸级的分数线,还要有强大的艺术才能。居然还要修心理学?那当然,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呀!看来,要从事偶像剧男主的职业,不容易!

问:环境设计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答: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每年都将以一个较高的比例增长。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泛:景观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建筑与城乡规划设计师、数字艺术设计师、绘图员、城市家具设计师、雕塑设计师、照明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制作员、预算员、设计师助理、教师、施工监理等职业均可胜任。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各类高校和政府部门的中坚力量。

小编插话:果然是有付出才有回报!

问: 除了一片光明的就业前(钱)景,这个专业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吸引学霸们纷纷投身其中?

答(2009级毕业生李如诗):环境设计能够解决人们在公共空间产生的各种问题,比如通过灯光设计减少该地区的犯罪率……另外,通过景观设计,能使废弃工厂、垃圾场、荒废煤矿区得以重生……依托这个专业的力量,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自然生态系统,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本文改编自浙江大学出版社《教授带你“逛”专业》)

篇5:脱硝,让环境更美好

降氮脱硝=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美好环境。

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保护环境不再是单纯的“粉尘、噪音”,“降氮脱硝”已悄然兴起。

水泥作为构建现代社会的四大基础性材料之一,在工业、农业、信息、能源、交通运输、高科技产业等各领域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其生产过程中煤的燃烧会产生NOx(氮氧化物),它不仅刺激人的呼吸系统,损害动植物,破坏臭氧层,而且也是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和光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之一。因此,节能环保已是大势所趋,降氮脱硝也将势在必行。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一件难事,但“德全水泥”在“难”中超越,经多年的改造升级,可以看见的粉尘、可以听见噪声等污染已经得以根治。现在,德全水泥人又率先迈出了一步,又一次站在行业的前列。向看不着听不见的“降氮脱硝”治理发起挑战。目前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新型干法回转窑工艺生产、采用低氮燃烧器、投资新上整套的脱硝设备。使NOx(氮氧化物)在还原剂NH3(液氨、氨水)作用下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N2和H2O,最终实现污染零排放,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巩固节能减排成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共赢。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母亲。德全水泥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在创建和谐环境的历史进程中,德全水泥再次把节能减排工作推向高潮,经过持之以恒的宣传引导,广大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德全水泥的节能减排工作,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又实现了质的飞跃。

篇6:保护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保护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淮海潮》编辑部安允超

环境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拥有更加绿色、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更清晰地了解我校关于环境方面的活动,本刊特约采访了校环境保护协会会长蒋海林。

环保协会作为一个保护环境的组织,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活动,蒋海林介绍说,海州湾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水晶之心”晚会,以及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节日进行的宣传活动都一直是环保协会的特色活动。尤其是“水晶之心”晚会,使环协的娱乐气氛更加浓郁。这些活动的协调衔接不仅使环协的工作更加有条理,也在工作之余为会员之间以及协会内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协会会员的文化生活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春天的脚步一路走来,唤醒万物复苏。每年的3月份环保协会都会举行一次植树活动,今年当然也不例外,蒋海林说,今年植树的主要地点在北固山以及各社区街道有需要的地方。为能顺利进行此次植树节的活动,环保协会特意联系了连云港市环保局以及连云港市水利局,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与此同时,环协亦在筹划征集社会各界的援助,及各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与帮助,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环协的此次活动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环保协会的宗旨是:“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环协的各种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环协为保护环境而做的工作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此,蒋海林也很坦然,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并不是部分人的力量所能及的,现今社会中,很多事情被太多商业化元素所左右,单靠环保人士的宣传与活动短期内很难会有效果,但环协会以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延续下去。

蒋海林介绍说,环协目前每年都会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4万元的援助,他们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生态环境组织的认可与支持,现在每年都会有社会各界环保人士与环协取得联系,互相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连云港市滩涂面积在不断减少,这对整个生态环境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鉴于民众对于环境保护并无太深的认识,环保协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便是深入社区宣传环保知识,以唤醒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让居民明白保护环境其实就

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努力促使社会民众意识的觉醒,以达到全民参与环保的目的。蒋海林说,虽然这在短期内不会什么效果,但他们会不断地这样坚持下去,渐渐地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

篇7:保护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案例

——《弘扬生态文明 建设绿色湖南》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2、了解株洲的创卫过程,懂得湖南(株洲)是我们的家园,环境卫生靠大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3、通过发倡议书,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环保活动意识。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能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参 与环境卫生保护活动。

教学难点:

懂得湖南(株洲)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热爱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的故事、文字图片、数据等。

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变化。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提供环保故事——《失物招领》(图文)

故事梗概:一群小学生去植物园秋游。同学们在园丁张爷爷的介绍下认识了许多植物,收获颇多。中午吃过午餐后整队准备回家时,老师

严肃地说:“张爷爷捡到了许多东西,不知是那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同学们听后都迅速摸索自己的口袋,并说没丢东西。唐老师皱着眉头举起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里面装着易拉罐、香蕉皮、餐巾纸等等,这些东西是张爷爷在休息时捡起来的。同学们看了红了脸,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扔的,于是纷纷领会了自己的“失物”,并朝不远处的垃圾箱走去,张爷爷看了笑了。

2、学生谈感受。评价这些小学生和张爷爷的做法。

学生开始没有环保意识,随意丢垃圾,而园丁张爷爷利用休息时间把垃圾捡起来,并交给老师,让孩子们领回去丢到垃圾桶,起到了一个教育意义。

3、小结:生活中,垃圾无处不在,家庭、工厂、个人都有可能制造垃圾,下面让我们了解垃圾。

二、了解垃圾的危害。

1、算数,感受垃圾之多。

同学们数学学得好,老师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

(1)出题:某市约有20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这个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 200000千克 200吨

月 6000000千克 6000吨

年 7300000千克 730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垃圾数量之巨大,令人惊叹。

2、看视频,感受垃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1)老师播放视频——各国、各地的垃圾状况:垃圾堆积如山、蚊子、苍蝇满天飞、产生有害气味令人作呕,滋生各种虫子等。

(2)老师出示文字资料——垃圾的危害

侵占地表、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污染大气、土壤、水资源等。

3、学生谈感受,看了视频和文字资料,你对垃圾有什么认识?

4、小结:垃圾已成为全球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人们无法彻底消灭垃圾,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垃圾减少,送垃圾回家。

三、了解身边的环境。

同学们,我们株洲市已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这是每一个株洲人的骄傲,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卫生城市里是一种幸福。

1、欣赏株洲的美丽。(图片)

干净的大街、美丽的沿江风光带、崭新的垃圾桶、大大的垃圾中转站等等

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2、了解株洲之前的卫生状况。(图片)

比较现在,你想说什么?

3、交流,你身边(生活小区)的环境状况。

4、了解株洲创卫的历程。(图片)

宣传卫生知识、环卫工人打扫大街、志愿者上街抹护栏、垃圾桶、公交站、行人随手捡起纸片等

5、小结:只要人们的卫生环保意识提高了,我们的行为就会文明,我们的环境就会改观。株洲人民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株洲变得焕然一新,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签环保倡议书。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垃圾对人类的危害,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做许多保护环境的小事情,如不乱涂乱画、不破坏树木、节约水电等。我希望大家能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付诸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学生,只有我们自己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我们才能获得舒适的环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为了我们株洲更美丽,为了湖南的生态更美好,我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不乱吐口香糖,不随地吐痰。

2、在校园内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

3、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破坏城市绿化,并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

4、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树立“伸伸手,弯弯腰,我们的城市更美丽”的意识。

5、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生产

6、劝家长少吸烟,尽量以步行代车或者直接骑自行车上班,将低碳生活进行到底。

学生签名。

五、总结。

篇8:《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

面对基础年级的学生, 怎么使之对语文这一科学产生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小学生年纪小, 性格活泼, 对周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生很容易因为外界的事物而走神, 注意力难以集中。针对这个教学现状, 教师不应该采用责罚的方式, 而要设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之中。其中, 一个颇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营造一个神秘、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教学之中, 体味课文情感, 激发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促进小学生心理的情感发展。

如: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 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肖邦的画像放出来, 还可以配上肖邦的名曲《夜曲》, 忧郁的情绪马上感染学生。学生对老师下一步所做的教学内容会充满兴趣, 学生的心里会有很多的疑惑, 画像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会突然放这首歌?这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主人公肖邦, 然后再引入课文内容。文中肖邦死前对他姐姐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死后,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是全文的关键, 这深深的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 肖邦虽无可奈何的不得不离开了祖国, 可他一直日夜思念着的祖国, 将自己对祖国的所有情感都倾注于音乐之中, 至死不渝的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将一些有关波兰被沙皇俄国控制和压迫的图片和史实直接的展示出来, 让学生用心去体会, 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社会场景, 用肖邦的爱国情感做引导, 从真正意义上实施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情感上理解语文, 让语文教学更美好。

二、情感教育生活化让学生表达情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处处存在于生活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的经验, 以学生为本, 以培养兴趣为关键, 以激发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为目的。全身心的投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生活中的情感素材挖掘出来, 把语文的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之中。情感教育, 是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情感, 引导学生表达自身的情感的一个有效方法。

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 文中母亲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却拉着“我”, 背上妹妹, 肩上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母亲并非力大无穷, 但母爱却是爱比天高。这是, 教师可把学生和主人公对比起来, 如:文中主人公是长大了才第一次抱母亲, 那你们呢?你们有抱一抱你们的母亲吗?谁记得母亲的生日?谁记得母亲穿的鞋子码数?谁又知道母亲的身高和体重?利用这类型的问题直接引起学生在生活中与母亲一起的点点滴滴, 唤起学生心中的亲情情感。《第一次抱母亲》文中的母亲深爱着她的孩子, 而主人公也深爱着他的母亲, 并对母亲产生愧疚, 母亲为了家才累垮的。

母亲, 母亲, 每一句母亲, 都是心中的酸楚, 疼痛不已却不窒息。人, 害怕的事情有很多;但, 最害怕的其中一样, 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你们作为学生, 作为父母怀里的孩子, 读了这篇文章, 你们心里有何感受?你们的父母亲, 是怎么对待你们的?你们, 又是怎么对待父母的?教师可以适时布置一些作业, 以学生对父母的情感为线索, 更进一步的进行情感教育。如:回家问问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为父母洗一次脚;主动的拥抱父母;了解一下父母的兴趣爱好、喜欢的娱乐活动、穿着的尺码等等。将情感教育生活化,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教育, 激发了孩子对父母的爱, 又正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 引起了孩子在学习语文情感时的共鸣。情感教育, 让语文教学更直接、更美好。

综上所述, 小学生年纪虽小, 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 要让他们和别人的世界融合在一起, 相互理解, 相互尊重, 必不可少的就是进行情感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一来可以传授语文知识, 二来可以利用学生的情感为线索, 让学生理解文中的真善美。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直接激发学生的情感, 也可以将语文生活化, 创设生活情景,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将心比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 语文的教育道路仍在探索, 需要广大教师孜孜不倦的坚持和努力, 才能语文教育课堂异彩纷呈。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 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对小学语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语文学科是培育学生表达自己情感, 提高交际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要让小学生对语文兴趣盎然, 要以情感教育为主,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在进行语文教学中, 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控制力, 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思维模式和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松坤.运用多媒体教活小学语文[J].小学教学参考.2009 (18)

篇9:环保清明节 让环境更美好

清明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为故去的人扫墓,烧纸钱,也利用这次机会带领孩子去烈士陵园,纪念馆,深切缅怀先辈们。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文化,吸取内涵。

可是近几年来,因为清明节烧纸祭祀引起好多起火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人们在忙着祭祀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要忙着救火,这种祭祀方式对环境也产生了影响。

今年的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我对爸爸讲了焚纸祭祀造成的危害,提议清明节的时候用鲜花代替焚纸,既环保又能表达哀思之情。没想到,爸爸爽快地答应了。清明节,我们用鲜花缅怀逝去的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更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好,环保就应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在报纸上还看到了另外一个环保的祭祀,济南某墓地为前来祭祀的人们免费提供蓝丝带和氢气球。把蓝丝带系在墓地旁的松树上,表示对故去之人的思念之情。在氢气球下面的卡片上写上要说的话,让气球遨游在蓝天的怀抱中。

篇10:让环境更美好建议书内容

让环境更美好建议书篇1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是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有些地段的长城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一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自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近年来,旅游成了人们一大爱好,有的喜欢登山,有的喜欢观景,还有的喜欢了解中国历史古迹,这显然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却不珍惜文化遗产,甚至破坏文化古迹;在古迹上乱写乱画,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乱扔等.总之,这让文物古迹受到很大的损害.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长城进行保护!

为了让祖国悠久的历史传得更久远,为了让人们提高保护文物的自觉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墙壁上悬挂保护文物的字样;

二.对随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罚款;

三.在古迹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修建护栏;

四.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放置垃圾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长辈们、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好长城文物,让长城文物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让环境更美好建议书篇2

县长叔叔:

我是长庆一小的一名小学生,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就拿我们小区来说吧,几年前,在我们小区的清晨走到哪儿都可以听见鸟儿婉转的啼叫,花丛里的小树下面,每天都可以看见新鲜的鸟便,但是,几年过去,这样的景观却一天天的在消失,每天早上当你漫步在花丛旁边时,只能听见零星的几只鸟儿在啼叫了,树下的鸟便就更不用说了。

几年前,在小区的凤园里,清澈的小湖一望见底,潺潺的流水声悄悄的溜进了你的耳畔。遥望湖水之中,一朵朵荷花在水上婷婷玉立,不时的会从下面蹦上几条小鱼,但是现在再也看不到婷婷玉立的荷花和小鱼了,湖面上到是多了很多烟头和纸屑......真是不堪入目。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淡化。人们为了图一时之利乱砍乱伐树木,使鸟儿无家可归,在公园的草坪中,湖水中乱扔垃圾使凤园环境恶化,这一桩桩,一件件由于环保意识所引发的自然灾害,难道还不能使人们反省吗?

所以,我建议县长叔叔,多做一些关于环保的宣传,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要在公园内多贴一些标语,提醒那些环保意识差的人,最好可以在公园内多安放一些垃圾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让地球更好的造福人类吧!

让环境更美好建议书篇3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们的校园多美啊!春天百花齐放,夏天树木葱郁,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花纷飞。我在校园里学习已经六年了,清晨,小鸟听我们读书,下午夕阳陪我回家,我与校园挥手告别。我与校园朝夕相处,使我与她有着浓厚的感情。

可是吧,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却存在一些人为的问题:高年级同学刚清扫干净不久,地上就有很多果皮纸屑;厕所里,水龙头在伤心的流泪;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还有,地上有很多只用了几页纸的本子已经被丢弃,水沟里还塞满了垃圾。像这样不节约资源,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使得校园变得很脏,如果你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你愿意吗?所以,我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一:不随意践踏树木,不乱摘花,不能进花圃里玩,在班里宣传爱护花草树木。

二:珍惜资源:上个学期没用完的本子可以用来做草稿本,先用铅笔写,再用水性笔写。用完水时及时拧紧水龙头。

三:不乱扔果皮纸屑,要扔进垃圾桶,看到垃圾时要及时清理,看到别的同学扔垃圾时,要好言相劝。

四:在自己班里出黑板报时,多出内容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内容。

篇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

保护环境,让世界更美好!作文300字

・・      保护环境,让世界更美好!   ・・・・・・・・・・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实验小学 五(2)班 王箫扬环境对人类很重要,只有好环境,人类才会生活得更加和谐、美好!我国甘肃省近日发生的泥石流,使20227人受害,毁房307户,毁农田1417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大量砍树,植被遭到破坏,遇到山洪时就会发生泥石流。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次提醒!近日美国也发生一场罕见的龙卷风,它霸道直行,毁坏了许多的车辆、房屋,人类对此也无能为力。俄罗斯的森林大火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许多植物被烧死,无辜的小动物失去了自己的家园,虽然人们奋力扑火,但大火仍在蔓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还是人们没有好好地保护环境,森林树木大量被砍伐,因而气候干燥,发生火灾,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唉!环境对人类很重要,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才会生活得更加和谐、美好!

 

篇12:《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

《 人民日报 》(2012年05月27日 01 版)

南昌,一座让不少外来客‚喜欢并不解‛的城市:惊喜她的山绿、江清、湖秀,沉醉她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赞同她的生态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又会陷入迷惑:乱穿马路、开车滥用远光灯、占道经营等陋习不时可见……

南昌,也是一座让许多本地人‚自豪又思索‛的城市:骄傲于‚八一‛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如今又承担了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充当全省核心增长极的重任。面对新的使命,南昌的城市形象、市民素质、干部作风,该如何与之匹配、为之助力?

城市发展环境这块‚短板‛,不能不下大气力补上了。今年初,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全市‚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上直言:‚发展环境和干部作风仍是当前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突出问题‛,‚打造核心增长极,需要有许多个‘第一’来支撑,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作风、一流 的效能、一流的环境‛。

时光一天天过去,南昌一天天在变。

抓整改 出变化

提到变化,人们不约而同地会说起‚啄木鸟‛行动。

去年,赣台会、泛珠会、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和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相继在南昌召开。各方希望改变南昌城市形象的呼声强烈,‚啄木鸟行动‛应运而生,成为南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何谓‚啄木鸟行动‛?王文涛解释说,对城市管理中群众意见多、呼声高的问题,要通过行政抓、媒体找、群众评等手段,健全监督,强化督查,充分发扬‚啄木鸟‛精神,查原因、追责任、抓整改、出变化。

不是捂着盖着,而是自揭家丑,把城市中的一个个‚疮痈‛啄开,放到阳光下曝晒,决策者的决心,调动了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南昌电视台的马仲勋就是穿行在大街小巷的一只‚啄木鸟‛。‚刚开始心里没底,毕竟长时间、大规模的舆论监督,过去没怎么搞过。‛他和同事们在兴奋和期待中调转镜头。

对大量违规设置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狠‚啄‛下去。很快,一些利益相关方出面说情,甚至有人拿棍棒与拆违人员对峙……不过他们最终败下阵去,因为‚啄木鸟‛反映的是百姓心声。于是,机场路上358块违规广告牌拆除了,城区内695块违规广告牌拆掉了,群众担心的隐患排除了,街面变得通透了。

‚啄木鸟行动‛中媒体刊发的600多篇报道,反映了500多个问题,解决率超过80%,一些困扰南昌多年的城市乱象开始明显扭转。市交管局开展专项行动,整治酒驾、乱停乱放、遮盖车牌、私划泊位等顽症沉疴,全市交通秩序和出行环境得到改观。艾溪湖、象湖、玉带河被污染的‚老大难‛也取得了明显的整治效果。

去年七城会结束后,整治行动开始重点转向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西湖区桃花镇招商办工作人员涂某上班时间浏览电视剧情被媒体摄入镜头,结果被辞退,相关负责人受到问责;南昌市公路局进贤县分局,媒体暗访当日却发现无人办公,单位主要领导被通报批评……迄今,南昌市已对43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问责。‚以前机关作风暗访片只在内部播放,现在通过电视公开播出,让人警醒。这提醒我们要牢记宗旨,勤勉工作。‛一名公务员感慨道。

4月20日,南昌市政府召开2012年第6次常务会议,第一个议题就是听取《全市‚啄木鸟行动‛情况通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家旺说,从去年开始,这已是惯例,市政府常务会议第一个议题就是听取行动情况汇报,对有关问题当场研究协调,限期解决。

‚‘疮痈’被啄开后,长出来的是健康的肌肉。‛南昌市市长陈俊卿说,要充分发挥‚啄木鸟行动‛作用,使明察暗访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窗口单位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在积极响应‚啄木鸟行动‛中得到了提升。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把自来水和燃气的抄表员合二为一,实现一人抄表、一次送达缴费通知,并把公交、供水、供气三条热线电话整合为‚96166‛,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大讨论 聚共识

进贤县三阳集乡赵埠村退伍伤残军人樊华明没有想到,他给市委书记王文涛写的一封信,今年元宵节这天登在了《南昌日报》一版显著位置。

樊华明的孩子在上海定居,他在信中反映的,就是两座城市之间交通文明的对比:在上海,坐公交、地铁,经常有人给他让座。在南昌,不时看到的却是争抢座位,而且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生。他在信中问道:学校难道没有 这方面的教育吗?

这封来信在市民中引起了热烈议论。下一代该具有怎样的文明素养?城市靠什么让明天更美好?

樊华明的心声引起了共鸣。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光辉说,许多市民参与到‚不文明现象有哪些,如何改正‛、‚什么是文明,如何做才能文明‛的大讨论中,并逐渐形成共识:人是一座城市的主体,个人形象关系城市口碑,市民素质影响发展环境,城市精神决定南昌未来。客商和游人是‚凤凰‛,吸引他们的‚梧桐树‛,就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市民。

如今,南昌市民踊跃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54个,注册志愿者20万人,慈善义工达1.5万人。

南昌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家住民巷社区的章华说,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变了,成了家里的‚交通监管员‛,总是提醒父母过马路时等绿灯、走斑马线。

感动城市、激励市民的一个个故事广为传播。从去年19位农民工兄弟合力抬车救人、12岁女孩夏娟面对凶猛火灾一家一家敲门叫醒邻居,到今年城区交警屡次为急病 受伤群众大开绿灯,‚英雄城‛涌动着一股股春天般的暖流,散发出振奋人心的精气神。

下基层 找答案

作风连着形象,环境事关发展。

顺应群众期盼,南昌市今年启动了《南昌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行为问责暂行办法》,直指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生活作风上的‚私、奢、贪‛等‚机关病‛。

南昌县委书记郭毅没有想到,首先被问责的有自己辖下的工作人员。

在随后开展的机关干部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中,南昌县要求干部沉到一线去,到问题多、困难大、矛盾突出的地方去。郭毅说,消除‚机关病‛,要把一线当作转变干部作风的前线,把实干当作提高政府效能的引擎。

很快,‚百人服务团‛进园区、入车间,主动上门服务企业,推出了‚蓝银保‛业务,搭建起开发区、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合作的融资服务平台;通过专场招聘活动、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一季度,南昌县财政总收入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30.9%。南昌达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钟鹏祥说: ‚现在干部是围着企业转,用电给拉专线,招工陪着下乡,更别说协调职能部门了,我们的精力都花在办好企业上了。‛

今年以来,南昌县着力解决‚中梗阻‛、‚小鬼难缠‛等问题,政务、服务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全县机关干部共走访群众76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000余条,解决问题1100多个,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960余件。此外,对工作作风存在问题的30多名干部进行了问责。

南昌市共有11家公办职业中介机构,还有121家街道(乡镇)劳保所、344家社区劳保室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但是,上门求职者寥寥无几,‚马路市场‛却很火爆,原因何在?南昌市人保局派出几路小分队,通过15天起早摸黑的蹲点调研找到了原因:劳务市场设置不合理,远离原有的聚集地,而且服务功能单一,提不起散工群体的兴趣。

‚南昌市迫切需要为散工群体建立起一个规范、有吸引力的劳务市场平台。‛市人保局局长朱敏华说。南昌计划在闹市区建造一个占地2100平方米的社区零工劳务超市,并将建立一套完整的外来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把散工群体纳入就业、培训、维权、职业指导等服务体系,形成集采集、统计、分析、查询、交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网络,实现一点登录、信息共享,为雇佣双方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篇1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节能采用新科技

作为全球城市人口比例超过50%后的首个世博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正站在历史进程的十字路口。上海市政府正雄心勃勃地挑战全球难题,在“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这三大主题下,以高于奥运会的难度来倾心勾勒出“梦幻”般的创新型新一代城市雏形,以解答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困扰。

2010年的世博会以城市文化为主题,在城市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与节能已经成了焦点问题。事实上,世博只是一个契机,在此之后,这些低碳经济时代的创新成果也将慢慢推广。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对此颇为赞赏,认为上海在很多方面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树立了新标准。在上海世博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一年可提供450万度的电力,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相当于2 000户人家一年的用电。

在城市中心大规模集中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太阳能电池安装在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每年可发电450万度。世博园区还采用了太阳能空调技术,它是空调技术的一次革命,实现了空调可再生能源化。

在世博园区,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超过建筑用电量的3%,太阳能热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52%,每年节约的能耗相当于2 16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 380吨。每年还可节约自来水16万吨,约占年用水量的76.7%。

世博园区的1 000多辆交通车辆全部使用了新能源,实现了零排放,有燃料电池车、超级电容车和电电混合车。燃料电池车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力,燃料电池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没有污染。燃料电池的转化效率也比内燃机高。

上海的黄浦江是一个返潮河流,每天涨落潮两次,水体的交叉量很大。在筹建世博园之初,大家普遍认为黄浦江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为世博场馆提供热源。现在,在几个场馆应用了这一技术,包括世博演艺中心和城市未来馆的能源中心,实现了冷热源100%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其中城市未来馆的能源中心不仅为这个馆自身提供热源,还为其他展馆和周边45万平方米的区域提供热源。

半导体照明技术(LED)被誉为21世纪的照明技术,在世博园区里大量地使用了这种技术,尤其是在中国馆、世博演艺中心以及城市最佳实践区里。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有专门应用LED照明的案例。

世博会上看什么

上海世博会场馆展示运用了节能减排、环保等技术。这些技术有的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科技技术,有些代表了前瞻性的技术,或者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世博会上展示的内容,有的来自最发达的国家,有的来自最不发达的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是否就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呢?不是,也是有的。在我们中国也有中部或者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我们都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

现在,全世界都在积极推广节能建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标准。美国政府规定,政府投资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都要建绿色建筑;英国将在2016年前,使所有的建筑都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标准,最高是三星级。在世博园区,“一轴四馆”(世博轴及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等永久性场馆都大量应用了节能生态技术。

世博园区采用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技术。在上海馆内还展示了一项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新技术:把生活垃圾放在三个密闭的容器中,模拟自然界石油、煤炭、天然气生存的条件,给它一定的压力、温度和时间,使它变成类似于石油、天然气、煤这样的东西。在广州等城市,大量的生活垃圾已经到了无处堆放的地步。这项技术如果能够得到广泛推广,不但能为人类创造新能源,真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而且还解决城市垃圾的出路问题。

世博主题馆在空间布局和材料应用上注重环保,东西两侧的墙体有将近4 000平方米的绿墙,夏天可以遮阳,冬天可以保温。主题馆展览空间达188米×122米,是亚洲最大的展示空间。世博轴上6个巨型圆锥状的“阳光谷”,能把太阳光直接引到地下两层,还可以收集雨水,促使地面以下的自然通风。有了“阳光谷”,人们就可以在地下种一些植物了。

最值得看的地方

网络调查显示,参观理由最多的两条依次是:“了解全世界多个国家、地区的文化”(74.0%)、“增长见识的好机会”(66.6%)。应注重强调2010年上海世博将汇聚全球丰富多元的文化,最新的科技成果,最先进的理念和实践。就如世博门票上写的那句“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有展馆、展区中,中国馆的期望值人气最高,6成的市民都想参观。男性对于中国馆的期待(63.0%)更甚于女性(59.0%)。在境外展馆中,美洲国家馆(含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的期望人气最高(39.9%)。其次是亚洲其他国家馆(含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欧洲国家馆(含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荷兰等)。非洲国家馆(含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卢旺达等)在境外馆中期望人气最低。

总之,世博会通过展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最新的理念,吸引并激发我们怎样把最新的理念变为现实。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能向参观者推荐和倡导一种健康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呼吁参观者从身边小事做起,节能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当看过世博会的展示后,我们会不会去思考:有没有值得马上就去做的事情呢?150年前,城市化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6%,如今50%的人居住在城市。上海世博会正是从这样的历史视角来思考城市未来的发展,并试图寻找一个全人类的共识。此次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优质生活的伟大盛会。

篇14: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凝固艺术传承文化

纵观广西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建筑,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广西体育中心、广西民族博物馆、贵港市文化艺术中心、明园饭店五号楼、西园饭店十号楼等等,以及即将建设的广西美术馆、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铜鼓博物馆等都是出自蒋伯宁带领的华蓝设计团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学友:“他能够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思考现代建筑技术对现代创作的影响。”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而蒋伯宁就是通过这种艺术手段,在广西这片土地上镌刻着民族地域文化的符号。

解读他的作品,可以看见一条个性化的地域建筑创作之路。他热衷于生态资源、地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交融。在他的设计理念里,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他对现代建筑地域性的多元化表达,其中包括强调与环境共生共存,尊重地方气候、生活习惯以形成地域风格;挖掘地域文化特质,传承具有历史文物意义的建筑精神;抽象并浓缩民居村寨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将之融入到现代建筑气质中;把握地域传统的精髓,继承传统街区和传统建筑的风格;多元复合地域因子,体现地形、地貌、人文、历史风貌精华的浓缩;通过建筑造型与节能技术顺应并服从地域环境特点;发挥地域优势,实现标志性建筑与地域环境的同构及互动等。

近五年来,蒋伯宁带领着华蓝的设计团队,共荣获国家级优秀设计奖19项,自治区级优秀设计奖114项,市级优秀设计奖61项,其他类奖项17项,其中自治区优秀设计一等奖23项。

重视人才 培养人才

“荔园山庄国际会议中心”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要接待基地,是一个集高级接待设施、商务别墅、国际会议中心、高尔夫球场为一体的酒店式建筑群。但是,这样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项目,从方案构思到投入使用仅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蒋伯宁总结说:“我很幸运拥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团队。荔园山庄是我们群策群力的结晶,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项目一定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团队才是设计创作的基础。”

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蒋伯宁有自己的一套“种子、土壤、气候”理论。他认为繁荣建筑创作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即种子、土壤、气候。“种子”是人才, “土壤”是培养模式,“气候”即建筑创作的环境。种子要尽快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好的土壤和气候。

种子——不拘一格引人才

建筑设计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广西的区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广西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人才一直处于相对紧缺的状态。针对这一状况,华蓝集团开辟多种渠道寻找“种子”,比如:深入到素有建筑设计领域“老八校”之称的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公司工作;与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将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吸引人才;制定人才引进的奖励办法,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拓宽招聘渠道,在公司范围内形成一种求才若渴的氛围等。

土壤——润物无声育人才

蒋伯宁认为,建筑创作和建筑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各级管理人员来说,不能用常规模式和办法去培养建筑创作人员。建筑师就像艺术家一样,他们的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更为活跃,所以针对他们的培养模式也要符合此类人才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其成长。

对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华蓝集团都会为他们指派一名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导师,在工作中对其进行“传帮带”。除了工作上的指导,导师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生活圈子,进而形成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

为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华蓝集团特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员工素质拓展训练;除了安排公司内部专业总师的技术培训外,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到公司讲学;选派建筑师参加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以及各专业技术分会举行的各种学术会议,让他们获取行业前沿理论;为开拓员工的眼界,使他们有机会学习不同的设计理念,激发其设计灵感,每年组织优秀员工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此外,华蓝还与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合办工程硕士班,为在职员工提供学历学位教育。同时,还推荐技术骨干到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英国的桑德兰大学深造学习。

气候——企业文化留人才

引才,育才,更要留才。蒋伯宁认为,每一位设计人员的流失,对公司来说都是损失,因此要为员工提供实践的平台、发挥才智的机会,以及开放、包容的创作环境,并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一是为员工提供锻炼机会。让每一位设计人员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项目,从大型的公用建筑,如体育场馆、活动中心,到小型的民用建筑,如住宅,尽可能丰富其设计经验。每逢大型的项目方案投标,公司都会组织内部方案“PK”,让每位员工都能参与进来。每年还会为新员工提供专门的方案设计供其演练。项目中标的员工都会获得特殊的奖励。

二是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文娱活动。蒋伯宁认为,设计创作对创意灵感有很高的要求,而丰富的业余生活,可滋养设计人员的工作激情。华蓝集团各类文体活动繁多,比如每年组织春季员工运动会,组建自己的排球队、篮球队参加区内的各种比赛,组织青年员工外出郊游、联谊,组建影音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各种类型的俱乐部等。蒋伯宁希望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一方面享受活动的乐趣,积极锻炼身体,使体魄更健康,另一方面陶冶自身的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充分愉悦身心,使思维更敏捷。

三是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蒋伯宁说过,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如何,取决于这个团队的个体素质的提高,全面培养、全方位提高青年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保持华蓝团队旺盛战斗力的关键。因此,他很关注公司制定的员工关怀计划,工作之余也喜欢和设计师沟通交流,经常向集团提出关于员工教育培养的建议,为设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他倡导将互助关怀的方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缓解心理压力,这样,才能在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为员工创造和谐、舒畅的环境。

继往开来服务社会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由于经济状况相对欠发达,广西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滞后。但另一方面,广西蕴涵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待着挖掘和延续。蒋伯宁认为,无论全球化如何渗透,各个地方的气候、地形、生活习惯、技术材料、风土文化等总会有差异,而这些变化和差异的地域特征就成了进行设计的起点。在他看来,地域建筑应该具备一个“广义地域”的含义,应该从宏观的视角去俯瞰“地域”的深层涵义。为此,探索一条现代地域建筑的创作之路,推动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建筑界面前。

他相信,着眼于地域的人文与自然特征,汲取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运用地域的丰富资源和现代技术,一定能建造出地方的现代新建筑。

对于自己的事业,蒋伯宁充满深情并有很强的使命感。他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设计,让城市更美好!作为公司的总建筑师,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建筑设计队伍。目前,国家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社会都在探讨节能减排。我们的设计,就是要通过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使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地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这也是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担负的使命。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华蓝集团一定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广西的城乡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物简介:

蒋伯宁,男,汉族,1946年7月生,广西南宁人,1968年9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大学毕业后,在湖北随州市建委设计室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79年1月至今,在廣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工作,1992年起任公司总建筑师。此外,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广西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香港建筑师学会法定会员、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等。

几十年来,他参与的公用建筑、民用建筑、城镇规划等大小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设计奖12项、省级优秀设计一等奖12项;担任《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和新型墙体材料构造技术应用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技术负责人,获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专著《现代建筑技术的艺术表现》,发表《透视·中国医疗建筑》等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编制规范及论文集3部。

篇15:《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设计

国务院发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今天正式实施了。这个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扶残助残,真情无限。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格外关心的特殊困难群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无障碍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推开,无障碍建设工作逐步纳入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无障碍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残疾人保障法》为基础、以国务院相关条例和地方实施办法为配套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实施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批准加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城市道路、建筑物、信息交流和公共服务无障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比,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薄弱、建设不规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急需依法推进。《条例》的颁布实施,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残疾人事业进步的迫切需要,必将在实践中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贯彻落实《条例》,有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及有特殊需求的人参与社会生活权益。无障碍,是残疾人、老年人最具体最现实的诉求之一,是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搞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更有利于残疾人接受康复和教育、实现就业,展示自身价值奉献社会。

贯彻落实《条例》,推进无障碍建设,将惠及全社会成员。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全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是每一位社会成员走出家门、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重要条件。无障碍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元素,将提升城乡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贯彻落实《条例》,有助于进一步彰显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国际形象。2008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我国加入《残疾人权利公约》。公约将“无障碍”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并对无障碍做出了详细系统的规定。我国是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爱心永恒铸和谐。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生活,是各级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各界促进社会和谐的神圣使命。随着《条例》的贯彻实施,各地政府要更加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规划,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投入,制定实施专项工作规划和计划。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协作,进一步完善《条例》的配套措施,加强《条例》实施的监督检查。

上一篇:以“书“为话题的作文:阅读伴我成长下一篇:学习王继才事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