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环境-写景作文

2024-04-18

家乡的环境-写景作文(共14篇)

篇1:家乡的环境-写景作文

我的家乡,如今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那里的空气清新甜润,一个异常美丽的地方,天空湛蓝深远,湖水清澈见底,树木郁郁葱葱。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蓝,蓝得宛如一块大蓝宝石;这里的天也比别处的更可爱,如同一位娇羞的女孩。而一片片金黄色的田野,仿佛金黄色的海洋,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和财富。

走到一片草地盘,便闻到芬芳的香味。随着香味寻找,原来是刚刚冒出地面的花姑娘。他们的到来,使单调的草地有了几分鲜艳的色彩。看着这幅景象,我感觉看到了“四季女孩”的花裙子。

随后,我又看见了家乡的小湖。小湖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开放的花朵,给小湖编了一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清,清的能把湖底看得个透彻。

家乡的环境变得真快啊!变得越来越美了,我相信未来的家乡一定会更美。所以我更要好好学习,为社会付出。

篇2:家乡的环境-写景作文

阳春三月,万物都复苏了,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湿润的小鱼滋润着大地,大地也复苏了。我家乡的胡柚林也恢复了生机。不久,柚子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叶子,当叶子完全长全时,一个个花蕾从绿叶中钻了出来,绽放着自己的光彩,洁白的花朵为原本冷清的柚子林增添了几分华丽。一阵微风吹来,花瓣随风摇曳,一股清香缭绕在我的鼻尖,使人立刻陶醉在这清香袅袅的世界里。

夏日炎炎,树上结出了绿色的小柚果,一个个握着小拳头,快瞧!小拳头看起来很有力气呢。

秋天到了,柚子成熟了,一个个金黄的“脸蛋”像小灯笼似的挂在树梢上。漫步在胡柚林中,闻着柚香,禁不住口水直流。

冬天来了,北风呼啸,一些大树都冻得直发抖,树叶也都掉光了,可胡柚树一点儿也不怕冷,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儿。下雪了,大地银装素裹,地上、房子上全是雪,胡柚树叶不例外,仿佛也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

家乡的胡柚林,构成了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一年四季,都是令人神往的。我爱家乡的胡柚林。

优爸点评:优爸读完后,第一感受“真是一片美丽的胡柚林”,在小作者的文字中把家乡的胡柚林描绘得美丽迷人。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精准,联想丰富却又合情合理,比喻贴切,生动的描绘出了胡柚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其中比喻句中动词的运用尤为巧妙,例如,“花蕾从绿叶中钻了出来”中的“钻”字用的生动形象,同时又能把春季的特色融入其中,用得十分精妙。然而到了夏天,绿色的小柚果又变成一个个握着小拳头,生动形象的把景物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当然,文章中还有许多生动的比喻,这些都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也为整篇文章起到了很好的润色作用。总体来说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希望小作者继续发扬长处,把文章写得更好。

小作者:宁可欣

指导老师:徐桔芝

篇3:家乡的环境-写景作文

1.知识目标:

(1) 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了解地球的环境状况, 得出地球环境恶化的原因, 商讨可行性的对策和办法。

(2)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 了解环保工作在人类生活发展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 通过进行实地调查、采访,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理性分析, 针对地球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次活动,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不畏困难、善始善终的科学精神和品质。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使其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环境、自我的责任感。

●教学手段

实地考察、采访问卷、数据测查、查询资料、专家解析、课堂展示、研讨。

第一课时

主题:计划设计、前期准备、实地考察。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地球环境恶化现状、存在问题、未来规划等形成初步认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习惯。培养学生关注地球环境的恶化、关心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的意识和责任感。

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强化安全意识和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手段:准备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形成结论。分组活动、听取环境专家介绍情况、实地勘察、整理资料。

教学资源和材料:文字资料及图片、音像资料、照相机、录像机、录音笔、笔记本、签字笔等。

活动纪实:

一、前期准备

活动之前, 教师根据活动主题拟定具体活动方案, 明确工作职责, 制定安全预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地球环境有关的文字、图片与音像资料, 并在课堂上展示, 使学生对地球环境环境影响、存在问题、未来规划等形成初步认识。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 并确定组长、副组长各一名, 拟定下一步的小组活动方案。由学校德育处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及常识教育。

二、课堂活动

学生分为六个小组: (具体分组情况见下页上表) 主要考察地球环境、当地社区环境和自然环境情况;听取环境专家解析有关现状与问题;发放调查问卷;实地了解环境存在问题及应对保护措施;到当地政府环保部门了解十年环境保护规划。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社区资源, 在活动开始前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接下来的具体活动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 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拍摄环境图片, 及时记载研究情况, 用录音笔录制好故事, 积极散发并回收问卷, 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具体分组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争取当地政府居民的理解和参与, 特别是实地自然环境考察, 注意安全, 控制学生人数。个别家长在不影响学生考察活动的前提下可以游客的身份用摄像机录像, 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强化安全意识和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安全预案

第二课时

主题:后期资料整理、活动展示课。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积极意识, 培养读和写的能力, 让学生上台来自己展示收获成果, 培养当众表达的能力, 展现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地球环境、家乡环境有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音像资料, 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自己的活动收获。

教学资源和材料:文字资料、图片、音像资料及课件。

后期资料整理归纳: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形成结论, 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分组合作, 制作手抄报、绘画、日记、倡议书等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果展示:

师:最近我们实地考察了本地区的生活环境, 并且分组合作, 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 今天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第一组:我们家乡的环境, 包括测查数据、问卷数据、图片或者录像等。

生1:我们第一组的任务是了解地球环境问题因素。这是我们观察到的我们本地的环境:这里有比较好的环境, 如下图。

这里也有水污染、垃圾污染、空气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 如右上图。

我们在这里共同享受美好环境, 也共同遭受着环境恶化的伤害!

生2:什么是“地球环境问题”?

生1: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我们还编写了《走近地球环境》资料刊物, 让大家来详细了解地球环境问题。 (展示略。)

生3:我们找到一个介绍影片《回顾近年环境问题:地球不堪重负》 (生展示) 。这个影片回顾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 旨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知道气候无国界, 如果一场全球性的环境灾难来临,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难幸免。如何应对?不仅国家要考虑, 每个人也应该有行动。地球只有一个, 我们别无选择, 但我们可以选择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师:刚才我们听了她的介绍, 对地球的环境恶化问题的严重性, 有了深刻认识。刚才第一组给大家展示了地球的环境恶化问题, 第二组的同学深入到我们本地社区, 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第二组:关于本地社区环境的小记者采访稿、图表、资料、问卷调查。

生4:我们第二组的任务是到我们查哈阳农场场直的社区和周围自然环境考察, 实地调查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这是我们观察、采访到的数据 (出示下页图表) 。由此可见, 我们本地区的环境污染, 有越来越恶化的趋势, 我们要加强重视。

生5:我在调查中, 发现有96%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起。如果人们把垃圾分开, 政府部分分门别类进行回收, 那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就会大大减少, 并且我们生活环境也就大大不同。

师:同学们, 听了他们的发言, 谁能概括出他们每个人都讲了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什么。

生6: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数据;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情况和号召!

师:同学们, 我们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 做一个会倾听的孩子。老师也认真听了, 其中有一段没有听明白, 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 是吧。还有哪些情况? (学生补充。) 我懂了, 谢谢你的讲解。

生7:这是我们这组同学合作完成的手抄报《关心地球》, 我们抄写了描写环境的古诗 (古诗略) 。这是我们设计的小提示栏: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手抄报是我们这组共同完成。 (照片略。)

师:真好, 你们合作学习, 共同完成, 老师要送给你一个大拇指。

第三组:关于采访环境专家的小记者采访稿、资料。

生8:我们组的任务是采访环境专家, 了解我们社区的基本情况。环保部门的专家告诉我们, 查哈阳农场始建于1948年, 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大兴安岭南麓, 松嫩平原嫩江右岸, 是全国最北的水田地区, 是世界四大无污染河流流域之一……

生9:现在自然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是自然环境被破坏, 几十年以前, 这里沃野千里, 水草丰美, 人们用“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进饭锅里”来形容这里物产富饶。但是现在, 大量的原野被耕种, 修建起了很多房屋, 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照片略) , 这就是年年干旱风沙大、动植物减少的原因。我们和环境专家商量了一些保护自然环境的办法 (出示幻灯片) :第一, 要减少建筑房屋的数量, 为动植物留下足够的生活空间自然原野;第二, 要教育居民保护野生动植物, 为野生动物营造舒适的自然生活环境;第三, 不猎捕野生动物, 如果发现这样的行为, 要严厉惩处。

生10:你刚才说的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 野鸡飞进饭锅里”真好, 我要把它记下来。

师:真棒, 这位同学不光会听, 还能记下其中的优美内容, 那同学们, 我们就拿出自己的“积累本”, 记下这个好句子吧。

生11:我们写了很多观后感, 我来展示一下 (观后感略。)

师:真有感受呀!让我们都学会把自己的感悟经常记录下来, 这是很好的积累学习方法!第四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

第四组:关于采访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小记者采访稿、录象资料。

生12:我们的任务是采访当地居民和游客, 了解我们本地的生活环境情况的感受, 共同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首先请听听我们采访的录像 (播放采访录像) 我们这组的同学认为, 首先要提高公众的思想认识, 最重要的是要改变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习惯, 政府部门的领导和监管必不可少。

生13:我们要重视环境问题, 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生活, 昨天我看到有个小朋友自觉地把垃圾放的垃圾箱里, 可懂事了。

师:多么可爱的小朋友啊, 这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你们这组的礼物是什么?

生14:我们这组同学写了几封倡议书 (倡议书略。)

师:写得真不错, 你们准备把这些倡议书送给谁啊?

生14:送给全农场居民和场长, 还有在网络上、报刊上发布倡议。

师:真有社会责任感, 那第四组的同学, 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份倡议书的最后一段吧, 让我们感受第四组的热情。 (生齐读。)

师:很好呀!这也就是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关注满目疮痍的曾经的蓝汪汪的水晶球 (板书课题。)

第五组:向社会发放环境问题感受调查问卷

(一) 公民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具体内容略。)

(二)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以及结果

“低碳”是近年来报刊、电视和网络上经常提及的热门词汇, 尤其是世界气候大会后, 更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低碳, 认识到低碳生活与气候、环境的关系。经查找资料, 我们明白了所谓低碳生活 (low c A.rbon living) 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 从而减低碳, 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 是一种态度,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注意从点滴做起, 通过节电、节油、节气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从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我们有责任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宣传发动身边的人树立低碳生活思想, 以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了考察我们地区居民对低碳生活及有关常识的基本态度和认知水平, 我们参考有关资料, 自行设计并印制了50份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具体略) , 在我们地区街头、小区进行社会调查, 希望通过对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 从而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引导他们自觉接受低碳生活提出合理建议。

从以上调查统计情况, 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居民大多能够认可和接受低碳生活方式, 环保意识总体较强。比如在回答使用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日常生活问题时, 居民大多倾向于节能、减排、环保的生活方式。

2.有一些市民在采取实际行动降低碳排放方面不够积极主动。例如有近半数的受访者承认自己虽然意识到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贡献力量, 但没有采取行动;还有44%的受访者将废旧电池随手扔掉。

3.不少居民缺乏低碳生活常识。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承认自己虽然听说过“低碳生活”, 但不太了解;在回答第14题时, 虽然有超九成的人知道太阳能比天然气更环保, 但对于其他三个低碳生活常识, 选择知道的只有三成左右。

根据以上调查结论, 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1.政府和企业要为老百姓增强环保意识、接受低碳生活方式创造一定的条件, 提供更大的便利。例如政府对环保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 普通消费者能以较优惠的价格购买到低能耗汽车、无氟冰箱等环保商品。再比如国家增设废旧物品回收机构, 让老百姓处理废旧电池等废弃物更加方便等。

2.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方式, 进一步加大低碳生活观念宣传和低碳生活常识普及, 尤其注重知识的普及。例如开车省油的技巧, 空调温度如何设置更省电, 如何选购节能环保产品等。

最后, 这次社会调查的几点体会。首先, 这次低碳生活调查过程真的很辛苦, 因为我们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费尽心思设计制作好调查问卷, 要走上街头与许多成人面对面交流, 请求他们的配合, 偶尔遇到对调查问卷内容和调查目的不理解的, 要耐心解释, 还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最终才能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其次,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 我们得到了指导老师和父母的指教和帮助, 从中得到了教育和锻炼, 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我们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 培养了低碳意识, 同时也为我今后开展类似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让我们共同倡导低碳生活, 保护地球环境!

第六组:向环保部门了解本地环境保护规划。 (放幻灯片, 具体内容略。)

(三) 启示和行动

师:同学们, 你们刚才展示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小组合作得来的宝贵资料, 这些资料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我们互相讨论一下。大家拿起笔, 把你的感想和启示, 写下来吧。 (生写, 老师逐个辅导, 然后师生交流。)

生15:假如, 我是场长, 我要号召全农场的居民:“保护环境, 从我们身边做起!我保证给大家一个越来越美好的农场生活环境!”我们还要保护好大自然, 因为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家园。

……

师:很好, 大家的想法愿望都很好!我们应该明确———地球只有一个, 我们别无选择, 但我们可以选择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让我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了保护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的美好环境吧!

生: (齐声) 好!

(四) 拓展和展望

师: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来自全球生态面临越来越多的人口压力, 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规律认识上的片面和对自然界过量索取, 国际社会缺乏有效的协调遏制机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 为了想得到耕地, 把森林都砍完了, 但是他们想不到, 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他还说:“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 对自然界和社会, 主要只注意到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 然后人们又感到惊奇的是, 为达到上述结果而采取的行为所产生的比较远的影响, 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发展阶段, 污染源的控制, 对于污染的治理都是摆在面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时候比如说像许可证的第一代环境管理制度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具体的解决过程中不仅仅要有决策的过程, 而且还要执行下去。另外还要强调政府组合的效应, 就是在解决环境问题时要考虑多种环境工具的应用, 要结合当地的特点。我相信在各位的努力下中国的环境特别是我们家乡地方的环境能够越来越好。

课后评估:

全部活动课过程, 学生参与热情极高, 照片反映了他们眼里的环境问题;倡议书, 满含深情;观后感, 有自己独特感悟;建议展望, 显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社会变为了教室, 老师成为观众, 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整节课高潮不断, 意义非凡。

本次活动学生收获丰硕, 我们不仅懂得了环保的有关知识问题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而且也明白了环保从小事做起, 从我做起的道理。还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

活动后续计划和影响:

1.课程产生的后续计划

活动以后我继续利用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理化生等学科特点, 联系各科专职任课教师, 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下, 从专业角度让学生更加了解地球环境问题, 引领他们走进地球环境科学世界, 提升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2.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对于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兴趣极其浓厚。实地考察, 亲近大自然;小组合作, 体现团队的凝聚力;后期制作, 动手又动脑;课堂展示, 提升环保意识。

学生这样来评论这次活动:“我非常喜欢这种的语文活动课。”“我佩服我的同学啊, 他们帮我一起完成了调查报告。”

3.对学校、老师的影响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 围绕生活实际, 开展以工业和农业为特色的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提高、老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 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老师整合教材、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4.对教育或社区的影响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以生为本, 以孩子的发展为本, 永远是我们课堂优劣的评价标准, 我们的语文课就要以孩子为中心,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们更广泛、更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反响!

篇4:浅谈写景作文的入门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作文;写作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可以看作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尤其在小学中年级这个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写什么内容,如何写出这些内容,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甚至精彩,都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其中,写景作文更是学生的难点。

在指导学生完成此类作文时,我在课堂上一般采取“立足课本,延伸实景,把握结构”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内在规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立足于课本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作为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学生动笔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匮乏。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阅读规律以及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还是不能达到课程要求。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路人”,为学生逐步登上作文宝殿搭好“台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更不能忘记挖掘身边存在的“宝藏”——课本。

其实课本中不乏精彩的写景范文:北至《北大荒的秋天》,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巍峨秀美的《长城和运河》,天下闻名的济南《泉城》,千变万化的《庐山的云雾》……即便它们描绘的景色有时离我们实际生活稍远,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其为了教学生如何写“活”景色而搜肠刮肚去寻找陌生的句子,不如“舍远求近”,好好开发课本里的现有资源。如《北大荒的秋天》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恰当的比喻,动静结合,在实际写作指导时再加入一定的想象,让学生接着写鱼儿在小河里各式各样的活动,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其中的写作诀窍。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课文,其中不乏要背诵的优秀文章、段落。它们是学生最熟悉也最拿手的资源,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到:背是为了学生深层次的内化,学是为了学生更自如地应用。

二、延伸实景是写好习作的必备条件

作文的第一堂课,就是教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自生活。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其思维方式还在具象阶段,脱离了实际环境不行;景色的信息太多太复杂也不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周围,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给予点拨。

写景习作的题目要清楚,范围小,贴近生活。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学校的花坛》《草地的角落》《公园的一角》等这种有明显环境规定的题目会更容易上手。教学《学校的花坛》,我会分组带着学生参观学校其中一个花坛,教他们亲自观察花坛中的景物,和矮小的龙爪槐比比身高,自己去摸一下月季花的花瓣和尖刺,闻一闻含笑花的香味,让学生对自己要描写的景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一边观察一边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当堂就写下自己想说的话,然后整理成段落文章。

同时,写景习作的练习要贴近生活,每次的春游秋游活动,都是我训练学生练习的好机会。地处江南水乡,我们去的国家公园里处处有景色,该如何选择写作的题材?我以水为媒介,引导学生来写湿地公园中各式各样的桥:最普遍的圆拱桥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横跨在清澈水面上的彩虹,与它的倒影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石头桥上建造小亭子,在学生的眼里是建筑师们满满的心意和关怀;由铁索拉成的木板桥在滔滔湖水上摇晃,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记录了他们一行的惊险与喜悦……有景可写,有物能写,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又必须浓缩凝练到学生的心中,学生的笔下。

三、把握结构,掌握规律是写好习作的法宝

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小学生,教师在指导时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段落练习的指导和对文章架构的把握上。写作文时基本顺序,段落、句子间应该有的结构,都是我们要指导的地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了解写景作文的一般规律。

(一)心中有画

三年级的写景作文,一般都是从描写图上的景色开始。图画直接明了,是非常好的入门辅助。我在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仔细看、闭眼想,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重组画面信息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写景作文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写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幅画,而是要“胸有成竹”——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思维创造出一幅画。这幅画,既是对真实的外在世界的反映,又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对所描写景色的记忆、处理、加工等等,有着形态、颜色、大小、特质各方面的反映。动笔之前,我经常要学生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写的景色里有哪些景物,它们的位置如何,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哪个景物准备重点写,哪个又准备略写。

(二)结构清晰

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一样,同样要做到结构清晰。在学生练习中,我习惯指导他们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来练习段落写作。围绕中心句来写,是三四年级学生练习写作中一个基础内容,也是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明确的空间方位顺序也是习作中要训练的重点。一般来说,描绘景色都是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其中,围绕一个中心,重点写四周的写作方式是十分适合学生练习的。以《公园的一角》为例,先指导学生确定景色的中心点——公园里的喷水池,然后有顺序地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写四处典型的景物,条理会十分清楚。此外,移步换景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但它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在一个阶段写景作文能力巩固后,逐步开始练习。

篇5:家乡的环境-写景作文

早上,我一觉醒来,就能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推开门就能看见绿油油的田野。我走出家门,深叹一口气。啊!家乡的空气真是清新甜润,人一下子清爽了很多。我情不自禁地走到田野上,田野一片绿油油的。山上的树木吐出了一簇簇,一片片嫩叶,一朵一朵的野花张开笑容,笑得那么可爱,笑得那么灿烂。笑得那么开心。

中午,山上的树木在阳光照耀下像一个个哨兵站在那里。桃树长出了一个饱满的小果子,梨花刚谢,没来得及结果呢!我的家乡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是盛产杨梅的好地方,别忘了摘杨梅啊!

家乡的河水清清,不时有几条花小鱼在河水中游来游去,突然间还吹出了一个个的小泡泡,远处的大山像一座巨大的高楼,像是一幢幢宏伟的房子。给家乡的风光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市是热闹的,繁华的,紧跟潮流的,而我的家乡却是安静的,和谐的,清新的,是令人心平气和的,家乡的这些风光在城市是无处可找的,永远找不到的。所以我爱我的家乡!

篇6:家乡的作文,优秀写景作文

连绵起伏的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里有金灿灿的稻谷,远远望去,整个稻田就像铺了一层黄毛毯,微风吹来,稻谷笑弯了腰,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成片的大豆摇动着

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紫红的高粱在秋风中摇摆,像害羞的小姑娘;那些成千上万的玉米杆子就像是一个个身穿绿军装的战士,挺拔、威严,身上插着玉米棒就像一把武器。

更美的是: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石榴树上长满了又大又红的石榴,还有葡萄一串串的挂在枝头上像五颜六色的珍珠。

篇7:家乡写景作文欣赏:家乡的硕项湖

当春姑娘来到硕项湖的时候,硕项湖已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小草都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偷偷地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仰望世界。花儿都开了,争奇斗艳,露出了迷人的笑脸,好像在比美呢!柳树吐出了新的嫩芽,大树脱下了笨重的棉袄,换上了碧绿的外衣。小河融化了,小鱼小虾时不时地跳上水面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有一些在水底快乐地嬉戏,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为春天增加了许多乐趣。

当夏姑娘来到硕项湖的时候,硕项湖已是变成歌的海洋,无比美丽,枝繁叶茂。大树更加青翠欲滴,郁郁葱葱,为大地洒下一片绿荫。池上荷花开了,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杨万里写的《宿新事徐公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让我想到了杨万里的另外一首名诗《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蝉在树上尽情地唱着动听的歌。

当秋姑娘来到硕项湖的时候,硕项湖已是变成金色的海洋,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树叶宝宝们都从大树妈妈的怀抱里挣脱出来,争先恐后的扑向大地妈妈的怀抱里,菊花开了,竞相开放,好像一片灿烂朝霞。

当冬姑娘来到硕项湖的时候,硕项湖已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湖面结冰了好像没有打磨过的铜镜。梅花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下盛开了,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若寒来”大树穿上了雪白的棉袄。

一年四季的硕项湖绿意盎然,无比美丽,令人们流年往返。我爱硕项湖!

小作者:朱昭旭

篇8:浅谈写景作文的入门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作文,写作规律

作文, 可以看作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 尤其在小学中年级这个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 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写什么内容, 如何写出这些内容, 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甚至精彩, 都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其中, 写景作文更是学生的难点。

在指导学生完成此类作文时, 我在课堂上一般采取“立足课本, 延伸实景, 把握结构”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内在规律, 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立足于课本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作为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都知道, 学生动笔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匮乏。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 阅读规律以及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还是不能达到课程要求。这时, 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路人”, 为学生逐步登上作文宝殿搭好“台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更不能忘记挖掘身边存在的“宝藏”——课本。

其实课本中不乏精彩的写景范文:北至《北大荒的秋天》, 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 巍峨秀美的《长城和运河》, 天下闻名的济南《泉城》, 千变万化的《庐山的云雾》……即便它们描绘的景色有时离我们实际生活稍远, 但“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与其为了教学生如何写“活”景色而搜肠刮肚去寻找陌生的句子, 不如“舍远求近”, 好好开发课本里的现有资源。如《北大荒的秋天》里, “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 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恰当的比喻, 动静结合, 在实际写作指导时再加入一定的想象, 让学生接着写鱼儿在小河里各式各样的活动, 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其中的写作诀窍。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课文, 其中不乏要背诵的优秀文章、段落。它们是学生最熟悉也最拿手的资源,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到:背是为了学生深层次的内化, 学是为了学生更自如地应用。

二、延伸实景是写好习作的必备条件

作文的第一堂课, 就是教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自生活。小学中年级的学生, 其思维方式还在具象阶段, 脱离了实际环境不行;景色的信息太多太复杂也不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周围, 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给予点拨。

写景习作的题目要清楚, 范围小, 贴近生活。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 《学校的花坛》《草地的角落》《公园的一角》等这种有明显环境规定的题目会更容易上手。教学《学校的花坛》, 我会分组带着学生参观学校其中一个花坛, 教他们亲自观察花坛中的景物, 和矮小的龙爪槐比比身高, 自己去摸一下月季花的花瓣和尖刺, 闻一闻含笑花的香味, 让学生对自己要描写的景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一边观察一边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当堂就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然后整理成段落文章。

同时, 写景习作的练习要贴近生活, 每次的春游秋游活动, 都是我训练学生练习的好机会。地处江南水乡, 我们去的国家公园里处处有景色, 该如何选择写作的题材?我以水为媒介, 引导学生来写湿地公园中各式各样的桥:最普遍的圆拱桥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横跨在清澈水面上的彩虹, 与它的倒影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石头桥上建造小亭子, 在学生的眼里是建筑师们满满的心意和关怀;由铁索拉成的木板桥在滔滔湖水上摇晃, 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记录了他们一行的惊险与喜悦……有景可写, 有物能写, 写作离不开生活, 生活又必须浓缩凝练到学生的心中, 学生的笔下。

三、把握结构, 掌握规律是写好习作的法宝

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小学生, 教师在指导时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段落练习的指导和对文章架构的把握上。写作文时基本顺序, 段落、句子间应该有的结构, 都是我们要指导的地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 才能了解写景作文的一般规律。

(一) 心中有画

三年级的写景作文, 一般都是从描写图上的景色开始。图画直接明了, 是非常好的入门辅助。我在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仔细看、闭眼想,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重组画面信息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 写景作文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写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幅画, 而是要“胸有成竹”——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思维创造出一幅画。这幅画, 既是对真实的外在世界的反映, 又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对所描写景色的记忆、处理、加工等等, 有着形态、颜色、大小、特质各方面的反映。动笔之前, 我经常要学生想一想, 自己到底要写的景色里有哪些景物, 它们的位置如何, 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 哪个景物准备重点写, 哪个又准备略写。

(二) 结构清晰

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一样, 同样要做到结构清晰。在学生练习中, 我习惯指导他们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来练习段落写作。围绕中心句来写, 是三四年级学生练习写作中一个基础内容, 也是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 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篇9:写景作文的四种技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68-01

景之美,在于曲径通幽,在于山重水复。王安石有言:“世之雄伟奇丽之观,常在险远。”变幻莫测的景致更能激起人的探索欲望,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描摹景物的时候,我们要把这种“险远”的景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需要运用写景的常用技法——移步换景。

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一边走,一边看,通过脚步的移动,角度的变化,依次把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的一种方法。运用移步换景法,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方位的景物全面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置身其中,对所描绘的景物留下完整和深刻的印象。运用移步换景法,就要心随景动,展现所描绘之景外在和内在之美。在运用这一写作方法时要注意一些具体技法。

一、交代行踪,使文章线索分明

雄奇瑰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要把景物尽收笔下,就要使眼中的美景有序地再现笔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很明确地交代清楚自己的行踪,并以此为线索展开描写。“移步”指的是脚步的移动,也就是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是不断变化的,因其变化,才有景物的变化。变化的景物如果没有指明行踪,就像一幅杂乱无章的画,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为交代好作者的行踪,使文章一线贯穿,就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把多个琐碎的景物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能使文章结构明朗、紧凑。

古代的白居易就深谙移步换景之法,在他的《钱塘湖春行》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从孤山贾亭往西行,先看到西湖水,而后是暖树啼莺,燕子筑巢。最后写田野的春花芳草,最后放马长堤,一路写来,诗人行踪十分明确。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的“春雨图”,就是按照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由静到动的顺序,移步换景,把春雨之景写得美不胜收,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现代作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是按照“岱宗坊”“虎山水库的大坝”“七真祠”“三座石坊”等行踪顺序,移步换景,把泰山之景,从山下到山上写得生动翔实,使读者犹如置身其中。

二、抓住特色,让景物具有个性特征

移动的步伐让游览中的景物不断地变化,让人对不同的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在描绘景物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把各种景物中的不同“个性”描绘和体现出来。比如写“山”,你会登山而上,而山中不同地段的景物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如山下之水,山腰之树,山顶之石,都有重点描绘的“个性”之美……所以,就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抓住这些景物的不同特征去介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文章变成没有主次的“流水账”。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最后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情”这一特征,写出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

三、调节色调,使文章整体和谐

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情”和“意”,是作者借景抒发的独特情感,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描绘哪种景物,都不应该脱离文章的总体“色调”,使文章在整体上显得和谐一致。

虽然所要描写的局部景物各具特色,但它们合起来必须能反映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好文章的“色调”。比如著名学者、作家钟敬文的《西湖雪景》,他采用移步换景法写车窗外的景色,“朦胧”是其特点;车过西泠桥以后,“清寒、壮旷与纯洁”是其特点;在岳王庙前登舟时“沉默无哗的幽寂”是其特点。尽管各段景致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清寒”“喜爱”的特点去写的,全文色调不变,文章整体和谐,读后,使人笼罩在一种迷离纯美的意境之中。

四、运用联想,突出具体而微的描写

要具体地描绘出所见景物的特征,要做到对不同的景物特点观其形、思其意,用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移步换景技法的文采。比如余秋雨《阳关雪》一文,“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文章由面前的坟堆联想到外国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又联想到马蹄、呐喊、热血、慈母的白发等等内容,使文章纵横古今中外、虚实相映、跌宕起伏,显示出历史的深度和语言的魅力。

掌握了写景作文以上四种技法,就能写好写景作文。

篇10:美丽的家乡写景作文

一排排整齐的瓦房、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一条条宽广的柏油马路、一片片广阔的田野,把我的村庄打扮的十分美丽。

要说我家乡最美的地方,还是我家的果园。那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其中有梨树、桃树、苹果树和葡萄树。

春天果树发芽了,果园里呈现一片嫩绿的景象。过不了多久,果树上的花儿也纷纷盛开了,红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啊!

夏天,果树枝繁叶茂,让人看到一片繁荣的景象。

秋天,果园里一片金黄,果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子,让人看到了硕果累累。

冬天,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果树上也盖满了一层薄薄的雪,这些果树被雪花装扮的十分美丽。

篇11:美丽的家乡写景作文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叶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漂亮极了。河边的柳枝一会伸伸胳膊,一会踢踢腿,好像在做着早操,舒展筋骨。

夏天到了,树荫下就成了人们的凉亭。小朋友在树下玩着捉迷藏,老人们在树下下棋,就连树枝上的知了也凑起了热闹。那一串串的葡萄穿着青的、红的、紫的绚丽的衣服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有的连衣服都挤破了。

秋天,在薄薄的轻雾笼罩下,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上挂着火红的柿子,远远望去就像一盏盏小灯笼。田野里,稻子在阳光下笑弯了腰,一阵风吹过,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翻滚着波浪。

冬天,在别的城市可能都是灰黄的景象了,而我的家乡依然是生机勃勃一片。那一棵棵雪松树仍然郁郁葱葱就像英勇的解放军一样守卫着我的家乡,即使下大雪也压不垮他。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更美了!

篇12:美丽的家乡写景作文

春天,是一个嫩绿的世界。一棵棵树上发出了小嫩芽,可爱的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河里的小鱼也醒来了,房前的小花抬起了头。

夏天,是一个深绿色的世界,河边的树很茂盛,绿树成荫,小河里冒出一片片荷叶,像一个绿色的大圆盘,荷叶之间探出头来的荷花,它想出来看看世界的美好,人们在树下、河边、散散心,说说笑笑,荷叶下的小鱼儿在水底穿来穿去。要是在河边走着走着,下雨了,你可以拿起一片荷叶做雨伞,看雨中的世界。

秋天,金黄的,闪亮的世界。去河边走走,大树早已为你铺上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银毯。田里,辛苦的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谷。

冬天,洁白的世界。一只只小精灵从天而降,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河面被冻出一小块冰,小鱼在冰下嬉戏。大树只有一根树杆,上面盖上了一层棉被。

篇13:写景作文“三个宝”

宝贝一:条理清

写景时条理清晰很重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以时间、空间,也可以以观察的地点顺序。

宝贝二:特点准

要让读者产生兴趣,就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从颜色、形状、声音、神态等各方面,把景物最突出、最美的地方描写出来。同时,语句要优美,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宝贝三:写法巧

篇14:“砌”好写景作文的四块“砖”

孙静,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至今任教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兼任广州市少年宫文学培训中心教师,学校语文科组骨干教师,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科中心教研组成员。曾在《小学生周报》、《岭南少年报》、《考试》、金羊网、人教网等报刊及网络上发表近百篇教育教学文章;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学比赛曾获国家、市级、区级奖励,40多篇学生作品发表于《青少年日记》、《小学生周报》、《小学生作文辅导》等报刊。

第一块“砖”: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特点,说白了就是“你有而别人没有的,那就是你的特点”,也就是说,找特点就得找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举个例子吧,像南方的木棉树,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叶无花,有花无叶”。一开春,木棉的叶子就开始脱落了,几天工夫,树上的叶子掉得干干净净的,整棵树看上去光秃秃的,下过几场春雨,光秃秃的树枝上陆陆续续鼓出了好些小花苞来,等满树的木棉花盛开时,放眼望去,那简直就是一棵“火树”。木棉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的树皮,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疙瘩,看上去像是穿上了铠甲一般。你瞧,抓住了木棉树的特点来写,文章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块“砖”:按照顺序,表述清楚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读起来感觉顺畅、舒服呢?关键就在于言而有序。具体说来,就是要选择好叙述的起点,是开门见山地直接开始描写景物呢,还是先对描写对象的来历、背景进行介绍等等,要根据描写对象和表达需要的不同,确定好叙述与描写的出发点,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达。平时我们的描写顺序最常用的有两种:第一,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前到后等等;第二,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如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当然,在写景物时,除了按空间顺序进行描画,也可以用上时间顺序,《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第五册)便是一篇典型的例文,它就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展开对小兴安岭迷人景色的描写,让读者在不长的篇幅里面领略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如果你对某处景物四季的特点都非常熟悉的话,不妨试试看,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别有一番风味呢。

第三块“砖”:真情流露,情景交融

“我站在小池塘里,和别的小伙伴聊天时,忽然,一阵清风吹过,我便和伙伴们一起翩翩起舞。风停了,我们也停止了舞蹈,我低着头,看着欢快的小鱼、跳来跳去的青蛙、还有波纹的水面……”这是模仿《荷花》(人教版第六册)写的一段想象文,儿童的顽皮与趣稚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到,小作者是那样喜爱荷花,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池中的一朵,让自己尽情去体验荷花的美丽与快乐。

感情来不得半点假,如果自己不喜欢却硬生生地去写,写出的东西肯定是干巴巴的。在写景的作文里,如果仅仅感叹一句“这里景色真是太美了”,会让人觉得作者的感情是被迫着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而不是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的。想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我们可以巧妙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只有对景物熟悉、喜爱,我们才会细致地去观察,从而才能将景物的特点具体地描画出来。

第四块“砖”:丰富想象,恰当修辞

在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及想象,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使景物描写更有深度,使文章中心思想得到升华。

说到想象,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大胆,二是要合理。《翠鸟》(人教版第六册)一文中“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作者将翠鸟背上和腹部的羽毛分别比喻成外衣和衬衫,多么形象,而且非常符合我们惯常衣着的习惯,这样的想象就很大胆且合理。

再说修辞,大家最常用的要数比喻和拟人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思想感惰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能使文章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语言富有魅力。修辞不但增加了文字的美感,同时也是读者了解作者内心思想的一座便利的桥梁。通过比喻,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将“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比喻成“闪闪发光的长河”,就形象地写出了繁华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致。拟人,就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例如“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句子呀,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最后要提醒大家都就是,修辞要尽可能避免俗套,要有新意。例如一说到风中的叶子,大家就想到翩翩起舞,其实,我们把它写成“欢快地拍着巴掌”不也挺有趣的吗?

•习作要求•

翻开你的相册,里面一定珍藏着许多让你津津乐道的景物相片吧,为什么不把你的快乐和伙伴们一起分享呢。你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下这些景物,讲清楚景物的特点,充分表达自己对此处景物的感情,写的时候,要注意展开丰富且合理的想象。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范文点评•

中山纪念堂

□余嘉颖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中山纪念堂。①

中山纪念堂坐落在越秀山山脚。中山纪念堂前面耸立着三道屋宇式三孔大拱门,上面刻着“中山纪念堂”,这就是中山纪念堂的大门楼。穿过大门楼,是一块绿草茵茵的宽阔的大广场,广场中有孙中山的雕像,他笔直地站在用白色大理石做的台子上,他的左手叉着腰,右手拿着拐杖,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希望我们的中国更加繁荣富强。②

中山纪念堂的主体建筑物,从正面看去,像一个“山”字,有八根红色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一个“羊”字;蓝色屋檐上的兽脊和屋檐下的铃铛、雷公瓶体现出了中国建筑的特色。③

我们往里走,一个富丽堂皇的礼堂便呈现在眼前。礼堂非常大,可以容纳下五千多人。令人称奇的是,如此宽敞明亮的礼堂大厅里居然没有一根柱子!舞台上立着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的头像和总理遗嘱。

纪念堂周围有很多树木:古白兰树、细叶榕、芒果、葵树……最令人啧啧称奇的,要数那棵“木棉王”,它今年已经三百二十五岁了!远远看去,好似一位张开双臂和蔼的老人,好像欢迎各地的游客来中山纪念堂参观。④

这就是雄伟的中山纪念堂,这就是广州的中山纪念堂。⑤

①开篇点题,利落明朗。

②观察得非常细致,能从雕像的姿势及眼神中合理想象中山先生的希望,原本没有生命的雕像因为有了小作者的合理想象,一下子“活”了起来。

③将景物的颜色、形状、装饰等特点观察得非常细致。

④把三百多岁的“木棉王”比喻成和蔼的老人以及将“木棉王”树形的特点想象成“张开双臂欢迎各地游客”,形容贴切。

⑤直抒胸臆,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自豪地表达出来。

点评:

通篇读下来,这篇文章让人感觉非常流畅,秘密就在于小作者能按照参观的顺序来介绍景物,读完以后,一条清晰的线路图仿佛就展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小作者能大胆且合理地发挥想象,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写景的作文最关键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观察、来进行描写。小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展开描写与想象,这是本文的最大亮点。

指导老师:孙 静

•佳作引路•

黄山云海

□丘文迪

我们从黄山脚下乘坐缆车上山。

缆车在高空中行走,下面的山又那么陡峭,别说我们小孩,连同行的大人都有点怕了。过一会儿,只见缆车冲破了厚厚的云层,直冲云霄,我回过头一看,只见下面浓雾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峻峭的山崖若隐若现,哇,山谷好深哟,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这是黄山难得一见的云海!”导游兴奋地说,“黄山一年中出现云海的机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你们太幸运了。”听导游这么一说,我不由得认真地观察起云海来。

云海,它如雪、如烟、如尘、如雾、如诗、如画……你瞧,那边有几个“小朋友”在“雪”里奔跑,另一边,几个大小不一的“雪人”正咧着嘴笑呢。忽然,一阵风刮来,窗外的云海卷起了“千堆雪”,“小朋友们”“跑”回了家,大大小小的“雪人”不见了……过了一阵子,“千堆雪”渐渐分散开去,高山脱下厚厚的棉衣,换上了轻柔的薄纱。意境山路上,一朵朵黄的、红的、白的花儿纷纷露出了笑脸,仿佛在迎接着飘过的云朵。高峻的山体、五彩的花儿、变幻飘动的云朵……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立体山水画。

点评:

小作者抓住黄山云海“变幻无常”的特点,大胆想像,将云海赋予了童话式的意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小作者对大自然这位神奇艺术家的赞美之情。这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方面,并没有突出“顺序”,但是细细想想,其实也是有“顺序”的——风起云涌,云海不断地变换着,小作者将“顺序”巧妙地隐藏起来,反而让人咀嚼出了一种可爱精致的散文的味道。

指导老师:孙 静

•阅读体验•

露珠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烁,绿柳和庄稼低语,晨风吹来,格外清爽。

星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它的面纱。在万道霞光中呈现了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 闪动着无数晶莹的珍珠一颗两颗 千颗 啊 像夜空璀璨的繁星 像碧波上撒满了的宝石 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 啊 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的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以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人类,而对禾苗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案在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上。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阅读《露珠赞》这篇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面错误的音节划掉。

清爽(shuǎngsuǎng)滋(zīzhī)

短暂(zàn zhàn )呈(chéngchěng)

2、按要求填写词语。

反义词:崭新()短暂()

近义词:普通()炫耀()

3、在第3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4、按要求在原文中找出排比句、拟人句和比喻句,分别用“____”、“~~~~”和“==”划出来。

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火红的太阳撩开了它的面纱。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6、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只有……才……只要……就……

(1)()露珠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它却是不平凡的。

(2)()露珠的生命还没有逝去,()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上一篇:靖边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协议下一篇:励志鼓舞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