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

2024-05-08

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精选6篇)

篇1: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

关于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

实践目的及意义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是专业硕士,应国家要求研二在企业实习一年。通过专业实践我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进行毕业设计时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它对于培养我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使我了解传统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与现代医疗器械制造技术之间的差别。专业实习更是我走向工作岗位的必要前提。通过实习,我可以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从一名研究生生到一名拥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研究人员之间的思想与业务距离,为我毕业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实习在桂林尤利特有限公司的实习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使我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完成一个项目所要进行进行的工作过程。

通过参加这次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研究生更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只留在学校跟着自己的导师搞学术型的东西,毕竟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跟着导师做学术研究的人只适合将来在高校任职教书。在企业参与实习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研究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研究生,就应该把握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一年来得实习虽然短暂而且难忘,但是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实习期,回首这一年的实习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现时代就业环境的不乐观,竞争压力的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反映所招的`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于是国家新增了工程硕士这样的特殊专业,要求工程硕士不单单只留在学校搞学术,需要一年的时间去体验社会,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能培养出更适合社会任何的高人才。所以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研究生研二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专业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到工作的辛苦,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社会与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研究生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毕业刚参加工作时刻,这些实践经验就会为我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工程硕士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专家都清楚的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研究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这次的专业实践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更适应社会标定的人才标准。

篇2: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

第一、二周:专业见习期。在这两周时间内,主要是围绕如何实施领域活动进行专业见习,向班上的老师和其他班的老师学习,积累教学活动的经验;认真学习幼儿园的幼儿体操;熟悉一日活动安排的各项事务;熟悉每个幼儿的名字,使名字和人能对上号;协助教师做其他一些非教学事务;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积极协助保育老师的工作。此外,也积极利于休息之余的时间收集自己论文的素材。

第三周至第六周:进行领域活动的教学实践。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积极与班上老师交流活动设计的想法,调整修改活动设计,使教学活动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适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开始尝试每周上一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并熟悉半日活动流程。活动之后,积极请班上教师评课,指出活动实施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尝试着带幼儿体操。不上活动之时,积极尝试并做好协教的工作。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到其他班去观摩学习,丰富自己的见识,同时也是收集论文的素材。此外,利于休息之余的时间,对教师进行访谈,收集论文的第一手材料。在自己闲暇时间里,积极协助保育老师的工作。

第七周至结束:进行带班的专业实践活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指导老师和班上老师的指导下,主要是进行带班实践活动,让自己熟悉一日活动流程。在活动前,积极交流自己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想法;活动后,请班上老师积极点评,提出改进建议。除了带班,还积极做好协教工作,并协助保育老师做好各项儿童护理事宜。此外,积极参与幼儿园内的教研活动,并利于可利用的时间到其他班观摩学习,还围绕论文对教师进行访谈,收集论文的第一手资料。

实践总结报告

(一)实践目的及意义 1.实践目的

将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园的实践活动中去检验。在理解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自己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学习到的知识。同时在全面的理解幼儿园的实际状况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也是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积累实践经验。这也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必修的一部分,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自我学前教育专业素养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个提升。2.实践意义

真真切切地接触幼儿、了解幼儿,逐渐寻找与他们相处、相长的生活与学习方式,真正了解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必需要有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熟悉了幼儿园工作环境和内容,了解了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能够独立组织幼儿园教学和生活活动。对幼儿的认知、思维、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对儿童也有一个更深刻认识和理解。熟悉幼儿园教研的模式,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当中,为未来担当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和教研工作做好准备。此外,三个月的实习也使我对一所幼儿园的管理与运行,它的园所文化、主要特色、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有深入地了解与体会。

(二)实践主要内容

专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对幼儿园教育环境进行考察、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实践观摩、幼儿园教学实习等几个方面。具体的如下:

1.考察幼儿园教育环境,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熟悉幼儿园日常工作。

2.走近幼儿,了解幼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3.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一般特点,通过观摩、实习,学习如何进行领域活动教学。

4.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中。5.了解研究幼儿,思考如何更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6.培养自己独立从事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工作的能力。7.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积极收集毕业论文的素材资料。

(三)实践计划执行情况

在三个月的专业实习期里,我是严格按照计划和安排进行的,做到了每天八点前到园,一般情况都是七点四十多到幼儿园,有事及时向园长请假,也从不迟到或提前离园。早上到园后,自己积极参与幼儿晨间活动、早餐活动,协助当日主班教师组织幼儿餐后整理活动,监督和指导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在自己进行教学活动实践期间,自己积极得与老师交流关于活动设计与如何开展活动等的一些想法,进行修改调整,然后再实施教学活动。特别是带班的那段时间,对自己要上的活动会提前一周的时间就会准备好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还积极参与班上组织的各类亲子活动,如园内的亲自活动、爬山活动等。家园共育在二幼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除了亲子活动,教师每天都有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状况、学习状况、人际关系等进行一个小结并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

在实习的前两周,处于专业见习阶段,主要是观看教师组织各项活动,协助主班教师,维持好活动中的秩序,促进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等的发展。跟班上的老师一起学习了二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这期间,我开始到其他班上去观摩学习,并利于休息时间对教师进行访谈,收集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在实习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尝试组织教学活动。因为没有幼儿园工作的经验,在开展活动之前,都会跟班上的老师积极交流想法,对活动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还积极协助保育老师的工作。此外,我也继续做好收集论文素材资料的工作。在实习的第三阶段,这阶段是落实带班的工作安排。由于缺乏正式带班的经验,刚开始组织半日活动时,自己对如何维持良好的活动秩序还是头疼。经常跟班上老师交流,获得了不少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能比较好的在实施教学活动是维持好活动秩序。后来就越来越熟悉了。虽然说不能把班带得那么好那么娴熟,但是自己基本上能带班了。

在三个月的实习期中,还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有年龄段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有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有专门针对实习老师的管理经验分享活动。岳麓幼教集团第二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教研是多种多样的。如教研活动,不仅有音乐游戏改编的教研活动,还有外出学习教师的汇报教研活动,还有“影子计划”实习老师的教研活动,还有关于艺术领域的专题研讨活动等等,教研活动是比较丰富的。除了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安排和教研活动,身在二幼实习,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岳麓区政府主导,二幼组织开展的一个课题的调研活动。首先是参加量表《教师对幼儿半日活动安排的观察》的培训工作,通过在自己幼儿园预试观察,最后到观察园进行连续两天的观察活动。这次调研活动使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一个锻炼实践的机会,为以后自己参与或主持类似的科研活动积累了实践经验。

此外,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积极与二幼的老师交流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老师们减轻任务负担,也跟二幼的很多老师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在二幼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让二幼的孩子们喜欢上了我,愿意跟我说话、跟我一起游戏。加上论文的任务也要同时进行,时间比较紧迫。实习回来也还在忙着整理论文资料,显得整个实习都比较忙碌着。但用一句话来概括:忙碌却快乐着。

(四)实践的收获与努力的方向

1.专业实践带给我的一个感受就是我更愿意当孩子们的朋友,而不仅仅是老师。孩子的情绪是比较外露,愉快就笑,痛苦就哭,尤其在充满真情的环境中,喜怒哀乐充分表现,而且情绪易受感染和暗示。有时一个孩子哭,大家都会哭起来,看见小朋友笑,也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在一些场合,他们的掩饰也常露出马脚,但孩子还是不能掩饰多久的。经常在活动之余的时候,我蹲下来跟孩子们一起交流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也愿意跟我述说他们的一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经历。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孩子了,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喜欢我。我实习的班上有个孩子,存在着社交方面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我经常跟他说话,引导他把自己的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后来,他一来幼儿园就喜欢找我,没看见我就问其他老师“钟老师在哪呢?”在班级环境创设的时候,我爬上高高的梯子去挂东西。在没任何成人的提醒下,很多孩子说“钟老师,小心点!”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真情实感。那种感觉是通过孩子的天真与聪慧展现出来的,他们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讨人喜欢。这使我觉得自己在岳麓幼教集体第二幼儿园中三班三个月的付出是十分值得的。

2.在三个月的专业实践中,除了忙于白天幼儿园的各项事务,并利用好时间去观察收集活动实录和对二幼教师进行访谈。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学校,自己都忙于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虽然少了很多的休息的时间,甚至导致身体不适,但自己的努力带来了收获。整理出收集的第一手文字材料几万字,为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专业实践的第三个收获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在短短的三个月的实习时间里,由于校外导师向松梅园长和班上老师的指导,加上自己积极与老师请教学习,自己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自己虽是本专业出声的,毕业后却未正式在幼儿园工作。大学时期的实习,自己也未能去幼儿园,而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实习的。另外,大学毕业后自己虽在小学有过两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但突然到幼儿园实习,面对实施教学活动和带班实习,自己还是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在每次活动中,都会出现不少问题。多亏班上的老师和二幼其他老师的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使得我在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方面能变得越来越熟练,对自己实施的活动反思也变得越来越到位,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篇3: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

通过对研究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研究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已经从“学以应试型”转变为“学以致用型”。大多研究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提高英语的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全球化时代对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欠缺已经成为制约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一大障碍,阻碍他们在文献查阅、论文撰写、对外交流及论文发表方面的国际化进程。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建立在更高的起点上,以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医学科研及学科国际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围绕“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展开,突出“应用型”特点。目前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在从事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国际交流时普遍存在着专业英语运用方面的问题。从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到向国外学术期刊的投稿都不乏专业英语运用的错误,类似错误在向国外的求职求学信函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中也屡见不鲜,影响了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科的“国际化”进程。所以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是广大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大多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公共英语词汇量和基本的语法,并且有了明确的专业方向,专业英语的学习便成了这一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然而,目前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处于无序状态,大部分院校笼统地设置了专业英语课程,也缺乏专业英语考核指标。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局限于专业课程学习中对常用的专业词汇的记忆,以及从英文文献阅读中获取对英文医学论文的粗浅认识。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平衡发展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本课题组结合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加强该阶段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模块教学。“模块”是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模块理论应用于教学领域就是将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它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或称模块式课程自1993年引入我国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模块教学体现了应用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帮助学生从阅读、写译和听说几个方面向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方向发展。

二、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

通过问卷形式本课题组成员对医学院校研究生进行专业英语需求分析调查,以明确学生的“向往”。同时,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医学硕士生导师对医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要求,以明确“目标情景”。通过对学进行英语摸底来了解他们的“当前情景”。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学生的“缺乏”。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三个模块:阅读、写译和听说。听说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础。听说训练跟上了,可有效地带动读、写、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听说技能训练是使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继续深化的必要措施之一。据我们对硕士生跟踪调查反馈的情况显示,强化听说技能训练不但加强了学生运用英语和应付考试的基本能力,更主要的是,它还起到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的作用。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知识、轻实践的不正确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英语学习作为工具学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首先要求学生跟读、模仿、大胆开口,纠正不准确的语音语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视频材料用完整句子复述或回答问题,熟悉情景状况下的专业英语听说内容,为今后实际运用储备资源。

英语写作不仅仅是要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力求达意,更重要的是二语产出的成果能够符合目的语的语境,契合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得到对方文化的认同,这样写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洋味十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句法教学,帮助学生创作出纯正的英语式句子,避免学生因不懂得英汉的表达习惯而写出来的Chinglish。输入与输出都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一种外语若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是无法突破语际间思维障碍、理解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的,更不可能熟练进行语言输出,因此,这就需要读写结合,自成一体。教师在写作中重视文化的阅读教学,增加阅读文化的比重,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善于从文化的角度把握语言规律,同时能够从英语文化背景的角度进行交际,有意识地克服母语障碍,使读写相辅相成。研究生在进入专业培训阶段,就要参加定期英语文献阅读学习,结合他们的科研方向,将一些最新的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著、综述及指南发给大家,让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将不熟悉及发音不准的词汇标出,课堂上再组织大家集中时间阅读,每人读一段并翻译成中文,对难理解的内容及发音不正确部分应及时查对和纠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为写作奠定基础。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对于翻译本质树立正确认识,通过一般性题材及专业性题材的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双语转化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基本理论的宏观关照下,自觉进行翻译实践活动。同时让学生掌握翻译技能的训练方法,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在课程结束后仍可保证自行学习和训练。

三、模块教学的成果分析

模块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在这种教学的实施中,课题组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施小班教学,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选择相关课程的教材。教材做到了针对性强,内容前沿,具有代表性,难易适中,目标明确。模块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之后,2009—2010学年度的第一学期,选择本课题组部分成员进行实践授课,分做试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由同一个英语教师承担混合教学;另一个班由三个不同英语教师承担不同的模块课程。进行了四个星期的实践授课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试验班对模块课程的接受程度与反映,同时收集对照班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对比两个试验班学生的反馈。通过阶段测试和考评,对比对照班与试验班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改变以往在成绩的评定中教师是裁判,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形式,在模块教学实践中,改革了考核方式,把模块作为考核单位,进行知识或知识与技能的双项考核。考核包括教师给定成绩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实地现场发挥获得的成绩,考核力求全面。以此对比和证实了模块教学的优点和作用。

从阶段测试和考评成绩来看,试验组成绩平均为88.9分,较试验前平均成绩65.3分提高了20%以上,而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2.5分,较试验前成绩66.4分提高了不到10%,试验组比对照组有了显著的增高。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试验组在学习兴趣、写译水平、阅读水平和听说水平方面提高比率分别为89%,95%,90%,86%,较对照组的提高比率47%,60%,46%,51%都有着明显的提高。

四、结语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思维、高水平的知识建构与知识迁移能力,高水平的实践和科研能力,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水平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强大支撑。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加强专业英语的听说交流是一种语言的实际应用。分模块教学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鼓励了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在专业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也产生了乐趣。通过坚持不解的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英语有较大提高的时候,一种无以言表的成就感增强了其参加国际交流、提高我国在医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的信心。模块教学模式改变了我们课程设置的理念和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题组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风、教风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语言综合技能明显提高,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特殊的思考路径和全新的教学视野,为专业英语教学树立了极有价值的实践典范。

摘要:模块教学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岗位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它改变了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和传统的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激发学生能动性及自主性的原则, 对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模块教学,医学院校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杨平科.采用模块式教学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J].甘肃农业, 2002, (6) :42-43.

[2]周丽.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构想[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11) .

[3]国家教委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

“校企合作”是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人才储备的需要,按照企业、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在一年级学生中选拔所需专业(一个或多个)的在校学生组成以企业命名的“定向培养班”。“定向培养班”的学生具有双层建制和双重身份,学生在毕业后经企业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

一、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研究校企合作的长效管理机制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大部分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只有在需要落实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项目合作等事项时,相关人员通过联系商谈予以确定安排。校企双方没有共同组建合作组织、联合机构或管理部门,没有固定的交流场所与互动合作平台,必要的校企合作资金等。2.研究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规律性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目的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忽视高职院校的职业性,过多强调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系统性,;二是过多强调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校企合作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重复性的操作实习,变成了技校或短训班,学生基础不牢,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研究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问题

校企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之上,利益是双方产生合作驱动力的根本源泉。当前,学校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借助企业资源,提供学生实践的场所,强调企业支持职教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考虑较多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少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和动力明显不足。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1)研究的背景

国外“校企合作”较成功的形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 日本的“官产学”、澳大利亚的“行业主体”等。这都是国家立法支持、以企业为主、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但要照搬目前还不符合我国国情:一方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国家没有优惠政策,反而增加了麻烦和负担。

(2)研究基础

本课题主要是在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研究面向中小企业的多专业定向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发现有两个不足:

一是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订单式培养过多强调按某个企业的某个职业岗位的规格要求培养,而往往达不到相关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规格要求,也不利于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换工作岗位;

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组织上,訂单式培养往往是根据企业某个职业岗位需要,对某个专业的学生单独编班。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往往需要多个专业的人才适应多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人才。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吸取了“定单式培养模式”的优点,参考地方院校为部队培养人才的组织管理模式,提出了多专业“校企定向培养班”人才培养模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人才储备的需要,在学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中选拔学生,组成多专业的“校企定向培养班”,按照企业不同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定向培养。

2)“校企定向培养班”的学生具有双层编制和双重身份:在学校,仍是所在专业、班级建制的学生,必须按学校教学计划完成规定的学业和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在企业,确定了未来的职业岗位,明确了学校和企业本岗位的指导教师,并以“见习职工”的身份,按“校企定向培养班”的编制,根据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和要求,利用节假日和学校规定的顶岗实习期间,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见习实习、岗位培训、顶岗实习或参加企业的有关业务活动。

3)校企共同制订“校企定向培养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4)企业对“定向培养班”的学生提供专项奖学金,学生在学校毕业和在企业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

(3)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3篇:

“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模式创新研究”发表在《中国商界》,2012年6月。

“基于营销视角高校体验式教学模式及管控”发表在EBMEI2013(外文期刊),2013年5月;

“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EBMEI2013(外文期刊),2013年5月

2)建立起多个校企定向培养班,实践效果显著。

3)多专业定向培养班现已有两届毕业生,除个别情况外,到企业就业率达98%。

4)该成果的部分内容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从调研入手

一是到校企合作比较成功的职业院校调研,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二是到设有“国防生”班的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调研,这种“校企定向培养模班”与高校设立的为部队培养人才的“定向国防生”班,在培养目的、组织管理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学习他们的组织管理经验。

(2)以实践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建立健全校企双方制定的定向培养班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健全校企定向培养班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组织机构,落实校企双方辅导员和指导教师。

(3)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并上升到理论

4.研究发现或结论

1)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与多个企业签订了校企长期的合作协议,有明确的合作章程、必要的校企合作资金、共同组建了联合管理部门,使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人有较多接触和了解,能深入、持续地开展互动合作和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2)建立起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机制

这种培养模式使企业有计划地建立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缩短新员工的培训和适应期,促进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使学校通过通过校企结合,反过来促进学校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向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5.分析和讨论

(1)校企合作的基础必须是要有固定的交流场所与互动合作平台、共同的愿景、明确的合作章程和必要的校企合作资金;

(2)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既要符合市场规律,又要符合教育规律;

6.建议(一是针对已有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重视或改进的事项;二是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1)实施多专业定向培养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沟通,使企业充分认识到,这种培养模式能使企业有计划地建立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缩短新员工的培训和适应期。

2)学生参加多专业培养班必须要充分自愿,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国防生的管理办法

篇5: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

永红中学巨海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此项研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中小学部分年级已全面或部分实施新教材、新课标,而新课标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

1、课题研究实践对学校发展意义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研修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以及有效开展研修活动的制度层面上的总结、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校本研修及其制度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

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认为,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素中有两项主要内容,即“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内在地整合于教师的

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中,形成教师的职业思维方式和教学素养。此项研究将有助于广大教师自觉用新课程理念和教育一般规律于课堂教学之中。确立主动学习,积极完善自我的新观念。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该项课题是为建设一支适应新课改要求,让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具有专业性而立项。校本研修及其制度建设所产生的两类机制,即学校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教学运作机制与教师专业自我更新的内在机制是共济相融、贯通互进的,这才是保证新课程实施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建立及逐步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

1).着力校本研修体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并明确将加强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整合学校各级行政和专业组室的力量,领导、开展、管理和服务于校本研修工作。各组织工作目标一致,职责明确,协调合作。校本研修管理体制:

校长室:校长是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又是广大教师的一名专业合作伙伴。

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建设。教导处:负责各学科课例研究实践课程管理。

教研处:负责校本研修学校网络构建:课题——专题——主题——学校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机制以及课题和专题研究的管理。

总务处:负责提供校本研修实践的后勤保障 2)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和管理。

几年来,学校以校级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管理形式、理念以及专业引领辐射影响各教研组的专题研究。综合研组又以走出去、请进来和合作共营等专业引领、伙伴互助的方式影响教师个人的研究。学校科研室在进行各研究专题的阶段课题管理中,又不断进行成功经验的发布,使各专题研究共享资源。

2.突出学术性的专业管理,集中关注专业引领的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落实能力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专业素养,也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我们加强了专业引领的力度。除了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提升外,我们突出学术性专业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两项措施:

1).突出管理人员的“学术性”角色作用。以管理人员学术性尝试的成功案例来诠释“专业引领”。“管理人员”原本就是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其展示的焦点是“专业引领”问题。如何解决好专业引领又是他

在某一时期的主要管理问题,所以“现身说法”既为教师可亲、可接受,又为良好的教研文化建设提供了范例。另外,案例的本身也易于教师们解读、理解和便于实践。综合组的巨海斌老师向陕西省第二届体育优质课评选大赛,参评的示范课,充分利用了上示范课的机会,多次主动接受专家指导,反复修改教案,对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获得了深入的认识。

2).突出“学术性”专业管理,还表现在制度规范和标准层面上的建设

a).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准确与否是教师忠实执行新教材的基础,同时也是广大教师自觉改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困难。

b).针对研究问题为主的教学设计(备课方案)的诊断与对话。这是专家在实践情景中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关键环节。

c).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与教学改进的指导对话。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此次课改的根本目的,专业引领的重要方面应体现在研究能力的引领。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是在反思中逐步领会先进教育理念的抓手,也是促进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开展创新实践的举措。

为此,学校聘请了咸阳师范学校的陈小龙教授来我校进行讲座。专家在讲座中提出:要提升个体和建设教研组集体方面都要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3.着力于校本研修实践中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及概括,加强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制度建设。

制度是对人的行为的价值导向。制度如果能被教师们认同,则这些制度就被赋予了灵魂。为此,我们十分重视从教师在校本研修成功的实践中,包括其做法、经验和成果等方面去提炼、总结和概括,逐步提升为程序、规定和标准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这种来源于教师成功经验又被逐渐系统化了的制度建设,有效地规范、帮助着教师在校本研修实践中进一步获得成功,激励着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十分重视通过制度建设有效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并在有序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提升。

在广泛组织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用规划的形式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并明确了推进此项工作的阶段重点项目和举措。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尽快形成我校教师人才高地。我们还制定了以下校本研修工作常规:

1).每学年举行教学观摩课、示范课的大赛。组织方法:学期初,各教研组汇总参与教师人数及赛课相关信息递交教研处。教研处负责公开赛课相关信息、安排时间、收集各教研组关于教学大赛课的资料及组织组评审。几年来,参赛者逐年增多,在校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开展规定环节的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各教研组必须组织以下形

式的教研活动1——2次。内容:教研组长选择市教研室下发的优质课资料中合适的内容,组织教师个体备课、集体交流备课、观摩优质课、对观摩课进行评价、听专家点评和分析专家评课的视角。三.开展以解决实施新课程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系列反思型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复杂性的一种表现是教育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它要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条件。条件的变化会引发教育需求的变化。一些需求隐退了,而另一些需求则会凸现出来。教育现象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教育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中。受教育者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心理特征,对教育有着不同的期望。

随着课改新教材的使用,我们广泛开展了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并对不同层面的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教研组长与高级教师是新一轮课改的骨干,他们必须逐步更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背景知识以及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方面的观念。作为教学骨干,他们应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在教研组建设、伙伴互助、新教师带教和带领全体教师投入课改等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我校巨海斌老师的体育教学“体育课堂教学——体育兴趣培养教学课例”(已在《教师报》上发表)一文的展示,成为我校教研活动开展的范例。(下面是他在教学中的一些活动)“研究背景: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方法

成功--鼓励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们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该项体育活动倾入更多的关注。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一节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有一位学期初刚转学来,性格较内向的男生,在动作练习时,动作慢,幅度小,总是胆胆怯怯,学习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当做到“跑跳运动”时,他的动作虽慢一点,但非常的标准,当时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且让他带领同学们做“跑跳运动”。经过几次的练习他进步不小,如今是班级的文体委员。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要积极的去发现学生的成功,及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使他们这种成就感,继续延伸下去。快乐教学法: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增进健康,体验到快乐,由此而激发出学生的体育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贯彻快乐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当得法的体育活动与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蹲下来”与学生沟通,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建立起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情,互相信任,相互尊重。例如:我在一节游戏课的教学中,把游戏的规则、方法讲解清楚后,我故作神秘的问:“同学们,我强烈要求“下岗”,学生们迷惑不解,都瞪大了眼睛。于是我接着说:“谁愿意帮助老师完成心愿,来当一名小老师。”学生们恍然大悟,接着纷纷举手争着要当小老师。于是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我参与学生的游戏。游戏中我和学生一起相互加油;和学生一起击掌庆祝胜利。一节课下来我们收获不小。以“乐教”影响学生“乐学”,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同时“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需要--满足教学法: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喜欢上体育课,乐于体育活动。但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易分散,这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体育课上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常换常新,每一节课都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这是学生的希望也是老师目标。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下足工夫,合理的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例如:同是喊口令可由教师喊或吹哨子;也可以学生喊,师生轮呼口令;可以集体喊,也可以“流水作业”喊;同是列队练习可以排成横队、纵队,也可以排成三角形或四方形。只要注意了教材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可以教学方法新颖些、手段运用多变些,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争强好胜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是中小学生的突出特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们总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抓住这一特点,采取比一比、试一试的方法,让体育课堂变成一个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象一个大聚会一样)愉悦

身心,学生会感到新奇、有趣味,使学生会获得心灵的满足,学生能够以较高的兴趣参与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来,为了能够在课堂获得好评,学生会提前进行准备,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意识,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逐步建立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行机制,以此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建构“教师个人理论”,亦称“教师个人关于教育实践的理论”,其基本内容应包括教师所现有的关于教学、学生、学科、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但仅从教师必须具备的学科教学专业知识而言,它必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价值的知识;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将特定学习内容显示给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3.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确立并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自培课程(实践性课程)。

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即研究者,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 的所在。因而,教师最有条件也是最有资格开展这种应用型研究。2.专题培训

我们认为专题培训型校本研修是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需求,由学校确定专题,聘请本校骨干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组织集中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使教师在与行家、专家的互动过程中,自主吸纳“我”所需求,并在专家与“我”的融合过程中,主动建构“我”所特有。几年来,我校进行了多次计算机专题培训,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国培计划、课件制作等,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3.课例研讨:

课例研讨型校本研修是以某个教学问题(主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它通过由执教教师谈课例设计的思路,教研组教师共同讨论,在执教教师教学实践后大家一起进行分析、交流、反思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研形式。

我校在课例研讨型校本研修中推出:教学课例研究、教学反思案例研究、教学实录自我分析、优秀教学后记评比等形式。教研组、备课组课例研讨的工作流程:“个人研究→集体研讨→课堂实践→共同反思→再次研究”。

工作流程是组织研究课活动的机制保障,重点体现了三个方面的要素的结合。个人研究是基础,合作研究是重点,强调在合作研究中发扬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的教学设计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讨论作业的方案,成为下一轮实践的基础和检验对象.如此往复,在智慧的碰撞中十分重视人人参与。组内每个教师不仅要

参与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参与实践,共同提升水平。

考察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否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联结起来。教学反思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具有实践性和超越性等基本特征。

上述反思实践,许多老师都经历了被动地为完成任务写反思,进而在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转变导致学生学习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后,又主动地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写反思的过程。4.课题推动:

课题推动型校本研修是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中心,以问题的发现与界定为研究起点,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研究最终目的的教研活动。它是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研究。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就需要不断面对教学实际问题,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近年来,正是基于以上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和实践,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为对象,不断地在教学专业(包括教育和学科教学知识层面和反思型实践研究的制度层面加强建设,学校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学校正逐渐建立并形成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工作运作机制,以推动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篇6: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第一阶段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姓 名: 李 斌 学 号: 20121051302 专业领域: 建筑与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 培养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实践单位: 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公司 校内导师: 窦立军 校外导师: 王 欣 起止时间: 2012年10月08日

2012年11月

一、专业实践概况

专业实践的时间为期4周,对于这看似短暂的四周时间,我们与设计院职员们一起作息,共同上下班。但设计院与其他工程单位不同的是,单位对于员工主要是以业绩作为要求,所以通常都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额定的工程量为主,上班时间较为灵活,加班也是自己把握。即便是如此,职员们在工作中的节奏也是非常紧凑的,而晚上等时间自愿加班的职员也不在少数。也许这就是设计院的一种企业文化吧。受到这样的环境熏陶,我们作为一个实习生也不禁加快了自己的学习步伐,少了分懒散,多了分活力。

这四周我们的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的方向也较为明确,但是对于一个工程单位要深入了解其运作原理和具体运作流程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的,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只能算是对实践单位有了一些浅显的初步了解:

设计院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的了解:

我们实践的单位是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公司(原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所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设计公司,近年来形成了多种业务并重的多元化经营格局。建苑下的建筑设计所众多,单建筑设计院就有5个,分别冠名为第一至第五设计院。除了五个建筑设计院外,还有专门的地勘等专业的设计、咨询部门。而对于结构工程专业的我们来说,能在其旗下的第二设计院结构工程专业下实习,这必将成为我们学习路上一份宝贵的经验。

我们实践所在的第二设计院是一个民用建筑设计院,和大多数设计院一样,院中分专业设置部门:建筑、结构、暖通、水电四个专业。组织结构较为简单,院长一名,除建筑和结构专业分别有一名专业负责人外,其余都是负责处理实际问题的设计师。工作流程较为模式化:首先四大专业对于甲方委托的方案进行审核和交流,然后由建筑专业设计建筑方案,并向其他专业传达。接着结构依着建筑方案及暖通和水电的要求出结构方案,紧接着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同时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说,一方面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筑物的建筑使用功能。所以,在尽可能满足建筑使用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结构方案,但大抵情况都不会尽善尽美,当结构严格需要时,也可以向建筑专业沟通以更改建筑方案。所以说,对于建筑物的全套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而一个结构工程师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他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去完成建筑师的设计,以帮他人实现梦想作为自身的梦想。

设计规范、标准的学习:

设计规范、标准是设计师们的准则和设计依据,所以了解和熟悉设计规范、标准的内容以及其适用范围是一个设计者的必修课。我们实践的第二项任务就是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规范等工具的学习。

对于任何一个专业的设计者来说,出图是基本功,为了保证设计成果规范美观,我们学习了《建筑制图标准》和《建筑结构制图标准》这两本关于制图的标准,这两本标准主要是对制图时运用CAD的线宽和构件画法,每个制图者在绘图时必须养成习惯,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时间的最大利用率。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此规程在结构设计中运用颇大,其规定的何在形式及结构布置方式是结构设计的核心,《规程》规定了设计中的一些固定算法,这个是设计的重要依据,但规程中内容涉猎广泛,所以前辈们建议我们在实际设计中逐步体会规程的精髓。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此规范对于结构设计的荷载选取、加载模型(PKPM软件在建模后对结构进行加载)的参数设置、荷载组合形式的相关规定,也对直接作用和间接用于荷载中的部分有关荷载作出规定。

《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此标准是对设计的一项二次检验标准,也是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通常在结构设计完成之后依据此标准进行审核。

关于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GB50011-2001进行修改而成,配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让结构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的设计的抗震参数的设定有据可依。

此些规范标准都是结构设计中运用最为频繁的,其精髓与其对结构设计思路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重规范标准等所规定的内容,这是设计合理与否应符合的底线。

结构设计软件PKPM的学习和应用:

PKPM设计软件是结构工程师在做结构设计时运用最多的软件,而此软件的防盗系统在各个版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我们实习的单位用的是2010网络版的PKPM,配套IP网络锁,即在设定单位网内IP的情况下软件是可用的,离开单位PKPM将无法运行。关于盗版PKPM的说法不一,网上有卖优盘锁版本的PKPM设计软件,但价格较为昂贵,主要还因为计算结果会产生不知名误差,再加上知识产权课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们选择在实践单位网络软件作为我们学习的唯一软件。这就让我们特别珍惜在单位上班的时间,为了争取这宝贵的软件使用机会,我们也经常在二所加班。

PKPM不同于别的软件的地方在于,此软件的众多计算原理和算法是基于国家规范基础之上,而建筑规范总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对于作废的规范是严格不允许使用的,所以对于过期版本的软件也将会出现不合理的设计。所以对于不同版本的PKPM,比较各版本之间的差异,研究各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结构设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关于现阶段设计院使用的PKPM2010的自述文件研究,此版本是伴随着国家新规范的出版和实施而诞生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所以,如果现阶段还在运用PKPM2005或者PKPM2008的版本做的设计,在设计结果上是有偏差的。

我们知道运用PKPM做结构设计最常用的四个分块:PMCAD、SATWE、JCCAD、墙梁柱施工图。这四个功能软件的作用分别为结构与荷载模型建立、结构计算、基础设计、绘制施工图。本阶段学习的重点为PMCAD与SATWE这两个最为重要的分项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个小工程,工程为东丰派出所的办公大楼。并实际动手做了一次完整的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果然发现不少只看书和教学视频无法发现的问题。按部就班的参照教程做出来的结构设计,光在构件布置方案上就出现了“拦路虎”,由于不同楼层的建筑需求不同,所以在竖向构件的布置上出现了相冲突的问题。而且在后面的结构计算中也发现了一些节点布置的问题,在不同的位置是否模拟梁的铰接等。关于结构布置形式,请教过我们单位结构负责人之后得知好多方案是参照多年设计经验而布置的,对于我们这种无设计经验的新手来说,只能先依葫芦画瓢的模仿。

在对结构设计软件的学习中,我们分别接触了PKPM2005、2008、2010以及少量接触PKPM2012(2010sv)四个版本。建筑设计软件的发展迅速,从05到08版本,结构设计软件的原理算法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08版本一改05版本以荷载标准层的建模定义和二维算法,采用结构标准层的实体建模和高模拟的3D空间算法,更新了旧规范的一些规定。10版本与08版本的差异在于规范版本的更新和一些细部选项的设置不同,作为精准计算的软件,10版本和08版本的最明显的差异是纠正了实际工程中对一些专 业参数的定义,比如08版本的保护层厚度定义是混凝土外表面到纵筋外表面的距离,而10版本的定义为混凝土外表面到箍筋外表面的距离,这样的定义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切换版本的时候需要我们注意参数的设定问题,对于精确计算的配筋数据而言,输入的数据值直接影响配筋结果。

比较PKPM2010版本与之前版本的区别,关于细部参数的不同:首先是周期和震型差异1)剪力墙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改进了墙元网格的质量造成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差异,所以对于带剪力墙结构的计算,2010版本相比其他版本在计算结果方面是存在差异的;2)梁刚度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每根梁的刚度系数将通过计算确定;3)单工况内力差异,10版本连梁计算地震作用时进行刚度折减,造成刚度计算和内力的差异,薄弱层地震力放大系数,由原先1.15改为1.25; 4)组合内力的差异:根据新旧规定对强梁弱柱、强剪弱弯的调整、转换构件等的组合内力调整的要求不同,造成了组合内力的差异;5)配筋差异:10版本取消了混凝土柱按7.3.11-3条件计算长度系数的方式,长度系数不同,造成柱设计结果的差异;6)规范相关的条文区别规范有关构件设计构件定义的要求不同造成设计结果不同,由于10版本对规范做了大量的修改,上述仅列举了几条典型的可以能造成计算误差的原因。

总结上述因版本造成计算差异的原因,应整体分析结果→单工况内力→组合内力→配筋结果逐级进行比较,确定差异原因。

二、专业实践体会和收获

作为一名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来说,实践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部分同学将走向企业,在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其他工程单位贡献自己的力量。熟悉各个工程单位的部门的设置,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相关常识是进入企业前的必修课,只有对企业的运作有了充分的了解和熟悉,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身的岗位,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方向性。所以对于这开学后一个月进行的第一阶段实习,我们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放正心态,从零开始,敏而好学,虚心求教。

每个企业的目标都是创造最大的价值和利益,不同于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企业把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异同于学生对于学习生活的是每个职员对于工作有一份紧迫感,对领导所安排的任务的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除了专业技能的掌握,对自己业内工作应出色完成之外,对于人际交往方面也是能力的体现。如何做一个领导眼里的好职工,同事眼里的好同伴,对于自己经后的发展也尤为重要。

对于建专业技能的学习,需要在我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建模时多一份细心和耐心,计算时多一分思考和注意,掌握规范的设计、制图方法,这都是需要从日常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多练多想多总结,才能拿出好的设计作品。

在这实践的四周里,我们做的不算多,但我们用心在思考,也认真去总结,总的来说这个四周里:

1、大概知悉了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设定,了解了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职责;

2、了解了建筑结构设计流程,认识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习了有关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明白其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4、认识、熟悉PKPM设计软件,通过教程学习PKPM软件在结构设计方面的操作流程,并通过实际操作,比较各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应注意事项。

三、对今后专业学习、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的启发

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学习,对于设计院在设计方面的运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工作流程上认识了一个结构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是由于专业基础知识有限,所以设计院的领导们并没有给我们布置实质性的任务,但是我们在尝试性的学习中也按照案例做了些模型。但发现不少问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有学习的侧重点。结构设计工作主要是基于建筑设计方案,在尽量不改动原有建筑设计的前提下满足其结构使用功能的工作。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哟啊结构设计人员与各项专业人员相互沟通,了解其设计意图及需要,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协调能力即严谨,耐心。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者工作仔细,认真。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局部不满足需求的现象,在要求设计人员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耐心计算,以达到要求。

在以后的研究课题中,应该加强对规范的学习,精读细读规范,不单要熟悉规范的内容,还要了解规范编写者的真正精神所在。创新也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借鉴前辈们的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在对于软件使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收获,由于当代建筑科技水平发展甚快,信息量巨大的今天,应该随时保持自己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常关注新规范新版本软件的信息,及时更新自我的专业技能。不同版本的软件差异也不同,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尽量用最新的软件处理工程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做无用功。

上一篇:八一座谈讲话下一篇:国际货运与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