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之歌》教学设计

2024-04-16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共8篇)

篇1:《蓓蕾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 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3 重点难点 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蓓蕾之歌》的内涵。

难点:

了解歌曲《蓓蕾之歌》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及以歌曲《创世纪的新一代》为题材复习小学学习的音乐知识 。

4 教学过程 活动 1【导入】歌曲导入 语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进行导入。

2.同学们,从蓓蕾成长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活动 2【讲授】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1.李岚清简介:1932 年 5 月生,江苏镇江人,1952 年 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曾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副 总理( 1998、3 -2003、3)。李岚清主要作品有《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音乐·艺术·人生》、《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篆刻艺术俄罗斯巡展作品集》、《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等。

2.创作背景:《蓓蕾之歌》是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爷爷创作的,当时作为分管教育的中央领导,十年期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级院校,因而对工作在教育岗位上的园丁们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了解到许多条件艰苦的地方,教师们仍能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此,他深受感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99 年,他为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创作并谱写了这首歌曲。歌曲为二段体,歌词朗朗上口,表现了对人民教师的尊敬和赞扬。歌曲轻快活泼,充满朝气。

活动 3【活动】有关老师的其他歌曲 赞美老师的歌曲: 《我爱米兰》 《老师你好吗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校园春秋》 《教师礼赞》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谢谢老师》 《老师我想你》

活动 4【测试】音乐知识 以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为内容,复习小学学的音乐知识。

活动 5【作业】课后作业 1.深刻体会歌曲的内涵,并学习老师的品格。 2.认真复习小学学习的音乐知识。

篇2:《蓓蕾之歌》教学设计

《蓓蕾之歌》

教 师

学 校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唱 歌 课

班 级

初 一

教 学

内 容

歌曲《蓓蕾之歌》

教 学

目 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 通过聆听、学唱该歌曲,能用歌声唱出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 音乐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老师的主导下学唱该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

(一)能音准节奏准确地、能有朝气地演唱歌曲《蓓蕾之歌》

(二)复习巩固已学过的音乐知识,练习、掌握两拍切分节奏的打法及演唱。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切分节奏及七度大跳

教 学

方 法

聆听、体验、模仿、练习

教 学

用 具

多媒体、钢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由设问开始引导同学们从认识李岚清总理

2、揭题《蓓蕾之歌》且引导学生理解歌名含义。

1、了解《蓓蕾之歌》词曲作者李岚清总理,进而知道该曲创作的背景。

2、回答理解歌词是唱和我们自己有关系的歌曲

1、为正确把握该歌曲的创作背景,为更好地演唱该曲做铺垫。

2、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初听歌曲《蓓蕾之歌》

(二)复听该歌曲

(三)练声

(四)跟录音小声哼唱歌曲旋律

(五)模仿老师学唱歌曲旋律

(六)跟老师一块齐唱该歌曲旋律

(七)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旋律

(八)单独检查学生演唱歌曲旋律

(九)唱歌词

(十)齐唱该曲

(十一)对比原唱

(十二)齐唱该歌曲

老师组织同学们欣赏该曲,同时展示问题:

1、该曲是几段体的歌曲?

2、该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歌曲轻快活泼,充满朝气,表达了对人民教师的尊敬和赞扬)

1、教师组织学生复听该歌曲,展示问题:试着从歌词、旋律律、速度、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尝试分析原因。

(歌词:赞美歌颂老师;旋律:轻松活泼;节拍:四四拍;节奏:稳健而不失动感)

篇3:作文教学蓓蕾初绽

一、走进生活, 眼看、心动、手写

平凡的生活, 往往蕴涵着最动人, 最丰美的一瞬。因为真实, 才显得那样动人。写景、写场面, 我觉得, “闭门造车”最为不宜。手拿一个本, 一支笔, 漫步校园, 一个角落, 一个视角, 每个同学都感受着不同的美丑, 体验着不同的爱憎。只要鼓励学生大胆评论, 勇于抒发, 就会欣喜地发现, 学生的写作中常都有精彩之笔。例如, 写“午后的校园”, 同学们凭栏而望, 细观眼前之景, 禁不住地情满于怀, 文满于心了。一会儿工夫, 同学们便陆续完成了写作。

二、互评互改, 耳听、心想、目评

一篇篇作文交上来, 同学们其实都非常想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那么, 互评互改就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既评别人又被别人评的机会。如, 先请一位同学读自己的作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 细心想, 听完后, 就这位同学的文章说出优点或者指出缺点, 某个词、某个句子甚至是整个结构, 都可以点评。如果是缺点, 再请评改之人说出自己的见解, 大家一起商定。我在关键之时, 加以指导和纠正, 以使被评改的同学心服口服, 受益匪浅。如此, 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听辨能力, 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既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 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三、动手办报, 择优、自编、自改

街上报纸多如牛毛, 可校园小报却少之又少, 何不把自己的点点滴滴豪华词句汇聚一刊呢?思于此, 在2008年春季, 我们的《萤火虫》报刊小组终于诞生了。采稿, 审稿, 版面设计, 刻版, 校版, 印刷, 装订, 同学们同心同力, 各司其职。虽然是加班加点, 挤去很多玩耍的时间, 偶尔还会污了衣服, 黑了脸, 但那股兴奋劲儿与成就感, 可比无事可做要舒服得多。

篇4:《蓓蕾之歌》教学设计

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 季蓓蕾

一、主要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源于书画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一单元《有冷暖的色彩》中《宁静的冷色》一课。本课是属于色彩单元的内容,第一课内容是暖色,第二课内容是冷色。通过两次作业的比较感受冷暖色调画面所传递的不同感受。教材中冷色一课的学生作品有两幅是描绘雪景的,雪景能贴切的表现出冷色调给人宁静、寒冷的感受。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定为画雪人。

(二)学生特点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已知道了一些基本色彩知识和配色的方法。例如:三年级学习三原色、三间色,四年级学习色彩的明度,知道三间色和三原色可以组成三组色彩强烈的对比色,明度的渐变和推移可以使物体产生立体感。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过程,能利用数位板和压感笔,运用ARTRAGE这款手绘效果强的软件,进行电脑绘画。因此,学生对运用电脑绘画这种新的绘画表现形式描绘冷色调的雪景这一学习活动有着极大的学习热情。

(三)《雪娃娃》教学目标设计 1.《雪娃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冷色是指以青、蓝、紫色为主的颜色,尝试用ARTRAGE绘画软件中油画笔工具描绘出水粉画的画面效果,了解水粉画的一般作画步骤。

过程与方法:在颜色采集器上找色活动中,知道冷色是指以青、蓝、紫色为主的颜色;在欣赏图片和影片的过程中,了解堆雪人的过程,并用形状组合的方法画出雪娃娃的形体;在观看教师示范以及绘画实践中,掌握用ARTRAGE绘画软件中油画笔工具表现水粉画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冷色给人寒冷、冰凉和宁静的感觉,体验用油画笔及调色刀作画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水粉画的作画过程,感受冬天堆雪人的快乐气氛。2.相对应的课程目标

《上海市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 1

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因此,本课学生运用数位板和数位笔,通过学习电脑绘画这一新型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ARTRAGE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油画笔、调色刀工具,以及色彩样本控件和颜色采集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上海市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对教学活动建议有“初步学习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可见电脑绘画已经为现代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五年级学生造型表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能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暖”。

(四)教学环节与问题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环节一是欣赏导入。环节二是画雪娃娃,按照水粉画的基本步骤进行,分别为起稿,学生了解用蓝色直接起稿是水粉画作画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起稿方法;上色,学生用不同明度的青灰色、蓝灰色、紫灰色表现雪娃娃;添加雪花和风,利用电脑绘画中调色刀工具表现出雪花和风的效果,感受电脑绘画中随机产生肌理效果的奇妙。环节三是展示评价。

教师根据不同的活动环节设计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五)设计理念

水粉画教学因为学生作业效果差长期以来一直是教师困惑和难以解决的原因,总结形成作业效果差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学生控制笔的能力较差;画面干湿程度无法控制;调色的准确度难以把握;画面修改困难;画面卷曲不平。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的宗旨是运用电脑绘画这一新的绘画形式,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表现技法,在作画过程中体验色彩赋予人们的不同感受。

(六)信息化资源

1.教师:多媒体课件、数位板、数位笔、电脑、ARTRAGE绘画软件。2.学生:数位板、压感笔、ARTRAGE绘画软件。3.教学支撑环境:

二、实践过程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问题一:欣赏动画片《雪孩子》,看看动画片里的小兔在干什么?

媒体播放动画片《雪孩子》片断,动画片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节: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白雪皑皑,小兔和兔妈妈一起堆了一个可爱的雪娃娃。(图1:动画片《雪孩子》)【设计意图】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导入新课,感受冬天堆雪人的快乐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下一教学环节——了解堆雪人的过程,起了铺垫的作用。

(二)画雪娃娃 1.起稿

·问题二:看了动画片之后,谁知道堆雪人的过程?

图1 动画片《雪孩子》

教师请学生讲述小兔堆雪人的过程:先堆身体,加上眼睛,再加上帽子,还有帽子和胡萝卜鼻子。同时课件显示起

图2 雪娃娃起稿完成图

稿的步骤。(图2:雪娃娃起稿完成图)

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雪娃娃的造型。作业要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

角度画出雪娃娃的轮廓。

·问题三:看这是刚才动画片里的场景,画面里有哪些景物?

课件显示动画片里的场景图片,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添加雪天的场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场景,课件显示可以为雪娃娃添加的景物,近景添加雪堆,远景添加山坡、房子、树。(图3:添加景物)

【设计意图】回忆动画片,了解堆雪人的过程,同时以堆雪人的过程作为绘画的步骤,用形状组合的方法画雪娃娃的轮廓,结合实际、浅显易懂。课件用动画的形式表现雪娃娃的造型变化供学生欣赏、参考。欣赏雪娃娃不同的造型变化,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不拘泥于教师的范图,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动画的表现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添加背景的环节片头的动画又一次为教学服务,学生在以动画片中的场景的提示下回忆、想象更多的景物。

2.上色

·问题四:仔细看动画片雪景画面,你发现了哪些颜色?

课件显示动画片里场景的画面,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画面,知道冷色是指以青、蓝、紫色为主的颜色。教师归纳并讲授冷色调的概念:“雪景画面里有各种深浅不一的青灰色、蓝灰色、紫灰色组成。人们对这些颜色的感受相对于红色、橙色、黄色而言,感觉比较寒冷,因此我们称它们为冷色。”(1)找色

师生一起在ARTRAGE软件的颜色采集器里寻找深浅不同的青灰色、蓝灰色、紫灰色,并保存在色彩样本控件里。学生相互交流找到认为合适的冷色。(图4色彩样本控件)(2)画天空的颜色

学生和老师一起选择最深的青灰色、蓝灰色、紫灰色,画天空。画天空颜色。

(3)画山坡、房子、树和雪人的颜色

学生和老师一起画山坡、房子、树和雪人的颜色。并运用明度推移画出物体的体积感。(4)画树、扫帚和房子以及帽子、鼻子的颜色。

图4 色彩样本控件 图3 添加景物

【设计意图】直接在绘画软件上演示,提高直观性,充分利用了软件的优越性,解决教学难点。教师分步骤演示上色过程,学生便于掌握。在原有已学过的色彩明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了解水粉画由远到近,由深到浅的上色过程,知道明度的渐变推移能产生立体感。学生通过绘画,了解整个水粉画的作画过程,以及颜色的配置,冷暖的对比,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水粉画打下了基础。3.添加雪花和风

·问题五:为了增加雪天的感觉,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什么?

教师演示雪花和寒风的添加过程,用调色刀挂出凛冽的寒风。

【设计意图】利用电脑绘画中工具的特殊性,制作肌理效果,突出电脑绘画的优越性和手绘水粉画效果的区别。

(三)展示评价:

·问题六: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领?知道了哪些色彩知识?

1.远程广播,展示学生作品,并讲讲自己在本课中学到的本领和获得的色彩知识。2.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学生作品,并围绕作业要求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的形式进行交流,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电脑绘画带给大家一种崭新的绘画形式,体验作画的乐趣。

三、实践反思

本课旨在进行数位板、数位笔和ARTRAGE绘画软件相结合的电脑绘画课堂教学的研究。(图5:数位板和数位笔 图6:ARTRAGE绘画软件)通过教学实践,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电脑绘画开创了绘画艺术新的篇章。通过实践,发现具有以下课堂教学研究的价值: 图5 数位板和数位笔 图6 ARTRAGE绘画软件

(一)学生多一种美术体验

绘画是艺术,作为艺术两字而言,‘术’也被电脑在不断丰富,其效果有意想不到之趣。手绘的‘艺’如何和电脑的‘术’相结合,也许是一种新的艺术感觉。”因此,电脑绘画是让学生多一种美术体验,帮助学生摆脱用传统绘画工具作画对技能、技巧要求上的束缚,可尝试解决用传统绘画工具教学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有望获得改观。

(二)教师开拓教学时空

教师可以摆脱用传统绘画工具教学在材料、场地和时间上的限制,取材无限、画幅无限、时空无限,给学生丰富的画种体验,感受不同画面所独具的美感,学生更轻松、快捷、高效地掌握绘画知识和技能,更自由、充分地表现和交流自己的绘画创意,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提供感性基础。

(三)促使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数字技术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深入走近课堂,提升为学生绘画工具运用的层面。目前数字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其普遍意义和价值是作为美术课堂的辅助手段,以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而我们的研究则将数字技术作为学生绘画学习工具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并以此改变学生的绘画实践体验方式。

(四)提高美术课堂效益

小学阶段的色彩知识教学是融入于水粉画教学之中,是运用于学生绘画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学中色彩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是不可分割的。Artrage软件界面中的颜色采集器,有扇形色彩区域和滑管区域组成。在扇形区域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色相的变化,色彩纯度的变化,在滑管区域可以观察到色彩明度的变化。教学中利用Artrage软件界面,学习色彩知识,变得直观、整体、简单,学生易学易用。Artrage软件界面右侧的颜色储存器,相当于调色盘的作用,可以储存已经使用的颜色,便于学生修改画面时快速而准确地找回原先使用过的颜色。Artrage软件界面,左侧画笔设置的稀释与即干按钮,可以轻松、即时调整画笔的干湿程度,画面的干湿程度学生随心控制,解决学生水粉画实践体验中技能、技巧熟练度不够的问题,由此提高了水粉画的作业效果。尝试将数字技术作为学生绘画工具运用于小学绘画教学,以改变学生对传统水粉画的实践与体验方式。教学中我们体验到,数位板模拟了传统绘画工具,弥补了当前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学环境与条件的局限,学生完成一张水粉画的作业时间缩短了,画面效果有所提高。

篇5:蓓蕾读书总结

蓓蕾读书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一条便捷、经济、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特制定了《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主线,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目标,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喜欢读书。

蓓蕾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涂鸦壁、室内外墙壁,努力营造书香气息。我们在学校黑板报中开辟了古诗词专栏,精选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使师生们沉浸在浓浓的古典氛围中。

二、整合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书籍是阅读的基础,为保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书可读,我们多方筹措,加大图书配备。

(一)图书配备

◆学校注重图书配备,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首先规范了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本学期学校预订了蓓蕾读书工程推荐书目9700余元。

◆制定了《小学图书室管理规定》。学校每次添置的图书报刊,都由图书管理员登记造册,分类存放。◆向学生推荐蓓蕾读书工程必读书目,仅本学期学生就购买图书约300册,丰富了学生的读书内容,弥补了学校图书配备的不足。

(二)图书管理与利用

1.规范学校图书室的管理,积极筹划读书配备专项资金。图书室、阅览室定时开放,老师和同学随时都可以过去看书、借书。图书借阅周期为两周,两周内看不完的,需到图书室续借。这样图书室的书就活了,流动起来了。

2、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了一个书厨,成立了班级图书角。并配有图书,图书角成立后,每个班都有了一个新的班干部——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登记、出借、归还等服务工作。这样每个班都有了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3、开展“好书交换看”活动。为了有效的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定期开展“好书交换看”的活动。每学期结束,学校负责更新班级图书角的书目。

4、建立读书专档,注意收集资料(如教师读书反思、读书随记、学生阅读笔记、演讲比赛、活动材料积累、活动氛围的营造等),发现、挖掘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在读书读书活动开展中对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优秀事例和经验,进行整理并在校内推广。

三、合理安排,让学生有时间读书。

阅读的时间哪里来?我们用好三个“一点”:课堂挤一点、课时让一点、课外抓一点。

☺ 课堂挤一点。随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的开展,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在逐步提高,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和书籍,进一步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学校建议:每周的语文课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古诗词、散文名篇背诵及学生评点。

☺课时让一点。设立阅读课,1-2年级每周安排1节阅读课,3-6年级每周安排2节阅读课。阅读课必须到阅览室上,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郭老师负责全校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课时间,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

☺课外抓一点。我们严格控制各科书面作业,多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坚持每晚睡觉前读书20分钟。

我们把假期定为学生的读书日时间。假期前,学校印发推荐书目和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督促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

1、上好阅读课。我们开设了阅读指导课、好书推介课、阅读交流课、集体阅读课。

阅读指导课以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为主要内容,教给学生略读、精读、浏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好书推介课主要是师生、生生间互相推介阅读书目。对作品介绍,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开阔学生的视野。

阅读交流课根据班级阅读计划和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围绕一类作品交流阅读收获。

集体阅读课采用自由阅读和主题阅读相结合的形式。主题阅读的“主题”一是来源于“蓓蕾读书工程”实施意见的推荐书目,二是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比如说四年级学习《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一单元时,就确立本月的阅读主题为“童话”,让学生搜集中外童话来阅读;五年级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一单元时,就确立本月的阅读主题为“英雄”,搜集讲述英雄人物事迹的书籍和文章来阅读。

2、阅读要求分层推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以能“摘抄好词”、能“讲童话故事”为主要要求;中年级以“背诵美文片段”、“写摘录笔记” 为主要要求;高年级以“作品赏析”、“写感悟笔记” 为主要要求。

五、开展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

将活动融入读书中,让读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

1、写字训练。我们把写字活动纳入到蓓蕾读书活动中,在训练时间上,统一安排为每天下午第1节课前10分钟。统一发练字本,要求语文老师跟班辅导,重在学生书写姿势,写法上指导。同时我们还通过举办写字比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2、诗文诵读。我们开展“每周一诗”诗文诵读活动。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一角设立“每周一诗”专栏。学期初教师将本学期要背诵的篇目订好计划,每周背一首。安排语文教师负责书写。每周一更换新诗。我们为每个学生设立了诗文诵读档案,背过的古诗由学生记在《古诗诵读档案》中。教师不定时的对照诗文诵读档案检查学生的诗文诵读情况。在诗文诵读的要求上,每周一首是最低要求,我们鼓励学生课下多背,背诵篇目在年级前5名的就被评为“古诗背诵大王”。

3、读书笔记评比。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写读书笔记,学校定期检查、评估,并不定时的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4、亲子共读。我们将读书活动延伸到课外,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共同探讨读书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亲子共读的好处。举办家长学校,开设讲座,告诉家长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指导亲子共读的方法。让父母经常利用图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不能阅读的书,可读给孩子听。经常和孩子交流读书的内容与收获。

蓓蕾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学校以此为依托,结合“习惯养成”,加强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演讲、诵读、手抄报等才艺展示;蓓蕾读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与经典为友,携智慧同行,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应该做到的!

篇6:蓓蕾读书总结

蓓蕾读书工程活动总结

书,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芳草地。书中所表达的真、善、美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塑造、灵魂的净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伴随着“蓓蕾读书”活动的开展,书香开始在每个校园里慢慢散溢来了。在过去的半年里,我镇教研室思路是引领教师读书,引领学生读书。现将我镇促进师生读书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喜欢读书。

蓓蕾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涂鸦壁、室内外墙壁,努力营造书香气息。我们在学校黑板报中开辟了古诗词专栏,精选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使师生们沉浸在浓浓的古典氛围中。

二、整合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书籍是阅读的基础,为保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书可读,我们多方筹措,加大图书配备。

(一)图书配备

◆学校注重图书配备,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首先规范了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本学期学校预订了蓓蕾读书工程推荐书目9700余元。

◆制定了《张哨中心小学图书室管理规定》。学校每次添置的图书报刊,都由图书管理员杜老师登记造册,分类存放。

◆向学生推荐蓓蕾读书工程必读书目,仅本学期学生就购买图书约300册,丰富了学生的读书内容,弥补了学校图书配备的不足。

(二)图书管理与利用

1.规范学校图书室的管理,积极筹划读书配备专项资金。图书室、阅览室定时开放,老师和同学随时都可以过去看书、借书。图书借阅周期为两周,两周内看不完的,需到图书室续借。这样图书室的书就活了,流动起来了。

2、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了一个书厨,成立了班级图书角。并配有图书,图书角成立后,每个班都有了一个新的班干部——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登记、出借、归还等服务工作。这样每个班都有了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3、开展“好书交换看”活动。为了有效的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定期开展“好书交换看”的活动。每学期结束,学校负责更新班级图书角的书目。

4、建立读书专档,注意收集资料(如教师读书反思、读书随记、学生阅读笔记、演讲比赛、活动材料积累、活动氛围的营造等),发现、挖掘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在读书读书活动开展中对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优秀事例和经验,进行整理并在校内推广。

三、合理安排,让学生有时间读书。

阅读的时间哪里来?我们用好三个“一点”:课堂挤一点、课时让一点、课外抓一点。

☺ 课堂挤一点。随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的开展,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在逐步提高,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和书籍,进一步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学校建议:每周的语文课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古诗词、散文名篇背诵及学生评点。

☺课时让一点。设立阅读课,1-2年级每周安排1节阅读课,3-6年级每周安排2节阅读

课。阅读课必须到阅览室上,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郭老师负责全校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课时间,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

☺课外抓一点。我们严格控制各科书面作业,多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坚持每晚睡觉前读书20分钟。

我们把假期定为学生的读书日时间。假期前,学校印发推荐书目和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督促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

1、上好阅读课。我们开设了阅读指导课、好书推介课、阅读交流课、集体阅读课。

☞阅读指导课以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为主要内容,教给学生略读、精读、浏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好书推介课主要是师生、生生间互相推介阅读书目。对作品介绍,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开阔学生的视野。

☞阅读交流课根据班级阅读计划和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围绕一类作品交流阅读收获。☞集体阅读课采用自由阅读和主题阅读相结合的形式。主题阅读的“主题”一是来源于“蓓蕾读书工程”实施意见的推荐书目,二是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比如说四年级学习《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一单元时,就确立本月的阅读主题为“童话”,让学生搜集中外童话来阅读;五年级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一单元时,就确立本月的阅读主题为“英雄”,搜集讲述英雄人物事迹的书籍和文章来阅读。

2、阅读要求分层推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以能“摘抄好词”、能“讲童话故事”为主要要求;中年级以“背诵美文片段”、“写摘录笔记” 为主要要求;高年级以“作品赏析”、“写感悟笔记” 为主要要求。

五、开展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

将活动融入读书中,让读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

1、写字训练。我们把写字活动纳入到蓓蕾读书活动中,在训练时间上,统一安排为每天下午第1节课前10分钟。统一发练字本,要求语文老师跟班辅导,重在学生书写姿势,写法上指导。同时我们还通过举办写字比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2、诗文诵读。我们开展“每周一诗”诗文诵读活动。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一角设立“每周一诗”专栏。学期初教师将本学期要背诵的篇目订好计划,每周背一首。安排语文教师负责书写。每周一更换新诗。我们为每个学生设立了诗文诵读档案,背过的古诗由学生记在《古诗诵读档案》中。教师不定时的对照诗文诵读档案检查学生的诗文诵读情况。在诗文诵读的要求上,每周一首是最低要求,我们鼓励学生课下多背,背诵篇目在年级前5名的就被评为“古诗背诵大王”。

3、读书笔记评比。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写读书笔记,学校定期检查、评估,并不定时的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4、亲子共读。我们将读书活动延伸到课外,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共同探讨读书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亲子共读的好处。举办家长学校,开设讲座,告诉家长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指导亲子共读的方法。让父母经常利用图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不能阅读的书,可读给孩子听。经常和孩子交流读书的内容与收获。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以班级、学区为单位,层层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竞赛等,举行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小

组、书香家庭、读书大王、读书状元、读书博士、读书小明星、读书活动先进个人评选,举办优秀书展、阅读知识竞赛、读书活动汇报演出即成果展示专题联欢会等,对先进班级、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5、课前三分钟,名著积累,古诗文配画等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形成能

力,提高读书兴趣。

篇7:《蓓蕾之歌》教学设计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 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力求做到让学习变得鲜活, 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导入新课时, 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 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境, 可以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 可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引发设计, 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2. 培养积极探究习惯, 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 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等有关。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考辩论中, 教师要穿针引线, 巧妙点拨, 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懂得因势利导,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 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应鼓励学生去思考、讨论, 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 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 其语境描述的美妙, 语言运用的精到, 思想表达的深邃, 见解阐述的独到, 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课文中的精彩之处可能没有时间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 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 以悟出语言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 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品评, 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1. 以拼音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我中学和大学阶段一直是学校的“优秀播音员”, 大四时还被本市的广播电台录取为播音员兼编辑。所以自己的普通话还不错, 可以为孩子们做一个良好的向导。我把每个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写法和拼读法都编成了儿歌, 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我买了录音机和空白磁带, 在拼音学习阶段, 把每一幅拼音插图编成故事进行导入 (故事里带进了当天要学的拼音字词) , 把每个拼音的拼读、发音方法、拼读口诀等都录了进去。新学年的9月份, 我每晚从20:00录到22:00, 因为那时候环境最安静, 心思最沉静, 我要力求每个发音纯净而标准。如果有一点点不好, 我都会重新录制。录好后, 每个语文早自习让学生听读、跟读, 所以一年级上学期我用了近半学期的时间教学生学习、巩固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基本上个个都学会了拼读, 只是熟练程度略有差异, 学好了拼音后, 他们就可以自己阅读拼音读物。

2. 以朗诵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语感与理解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有所感知, 有所感悟, 培养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准确地指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因此, 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 一开始就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在借助拼音读物朗读时注意强调一个“准”字, 要求学生发音准、不念错, 不任意添字、丢字;每一个字的发音要响亮、清楚, 要注意不可唱读;还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看标点的习惯。朗读要根据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准句子的语调。在课堂上, 我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 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 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尽量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再次, 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 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 我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 尽可能地为学生做出很好的示范。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朗诵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 只能从有感情的朗读开始培养他们对优美语言的感知。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背诵, 我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感知语言的魅力与精粹!我们班的孩子在学校的朗诵比赛中把一、二、三等奖全部揽入囊中, 由此可见, 他们朗诵的水平已初露端倪。

三、以本为本, 抓基础、重积累

1. 以生字为抓手,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生字是最基本的积累, 我把所有的生字做成字卡, 正面是生字, 背面是拼音。有的字卡我还配了图画、字谜、变字游戏, 让他们更快更有趣地记住!一年来, 我做的字卡堆起来差不多有一个小朋友那么高了, 用掉了10多支笔。

教学时, 首先教拼音拼读, 再认生字;复习时, 先认生字, 不能认出时再看拼音提醒。期末前期, 全班每个学生值日当天我都留他们在我的办公室一个个过关。只有他们学会了认字, 才更有阅读的渴望, 这样才能培养自学能力, 为以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扎实的基础。

其次是学习儿歌, 我教学时每篇儿歌基本上都编了动作, 让学习和游戏一样轻松而快乐;学习课文时, 我把课文改编整理成朗朗上口的儿歌, 便于学生理解和背诵。

2. 以摘抄为开端, 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开始, 我布置了摘抄作业, 自费给每个学生买了一个“采集本”, 并在每本的扉页上写下:“采英集华, 厚积薄发;有本之木, 方成栋梁。”开始时鼓励他们摘抄每篇课文后的“词语花篮”, 后来鼓励他们摘抄自己喜欢的儿歌、古诗词、小短文等, 可以是看来的、听来的, 也可以是从同学本子上抄来的。每周的阅读课上交换阅读, 博采众长。每周评出抄的又多又好而且字迹工整的“采集之星” (因为不限制字数, 而且是无意记忆, 孩子们反而积极性很高) 。因此孩子们写作文时常常出现很多靓丽的词句, 叠词、比喻、拟人等用得如行云流水, 写作欲望高涨。

四、注重课内外结合, 以爱换爱, 诲人不倦, 育人不殆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 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 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1.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 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天地

让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等拼音版课外书, 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 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学科间的整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2. 以师爱为本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 他们把自己的宝贝交给我, 我怎能不感动, 怎能不用心。所以, 我爱我们班级的每一个孩子, 我要让他们觉得学校和家里一样温暖。爱是相互的, 我爱孩子们, 孩子们也会爱我, 他们哪怕为了不让我失望也会很用心地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我感动和惊喜, 我想用一首小诗小结一下对孩子们成长的把握:

“把孩子当成孩子, 孩子是一张白纸, 小心描绘, 爱心呵护;

把孩子当成大人, 孩子是一把标尺, 平等对待, 真心尊重;

把孩子当成朋友, 孩子是一颗胸痣, 推心置腹, 细心相交;

把自己当成学生, 孩子是一面旗帜, 从心出发, 虚心向前。”

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我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个个都在九十分以上, 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我们班语文平均分也在95分以上。除此以外, 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在校内各项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班一年来参加的语文朗读比赛和写字比赛都拿了一等奖, 获奖人数也遥遥领先。孩子们的朗读真优美、字写得真漂亮、才艺真令人赞叹!我们的孩子们真的很棒!

他们真的如初绽的蓓蕾, 每一片花瓣都晶莹剔透, 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每一茎花蕊都采英集华, 散发着美妙的芳香!

参考文献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49.

[2]冯艳.快乐识字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 2008 (1) .

[3]沈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9 (2) .

[4]王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J].新课改新课标研究与实践, 2008 (9) .

篇8:蓓蕾读书总结

蓓蕾读书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一条便捷、经济、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特制定了《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以营造书香校园为主线,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目标,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喜欢读书。

蓓蕾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涂鸦壁、室内外墙壁,努力营造书香气息。我们在学校黑板报中开辟了古诗词专栏,精选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使师生们沉浸在浓浓的古典氛围中。

二、整合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书籍是阅读的基础,为保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书可读,我们多方筹措,加大图书配备。

(一)图书配备

◆学校注重图书配备,读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首先规范了图书室、阅览室的管理,本学期学校预订了蓓蕾读书工程推荐书目9700余元。

◆制定了《小学图书室管理规定》。学校每次添置的图书报刊,都由图书管理员登记造册,分类存放。◆向学生推荐蓓蕾读书工程必读书目,仅本学期学生就购买图书约300册,丰富了学生的读书内容,弥补了学校图书配备的不足。

(二)图书管理与利用

1.规范学校图书室的管理,积极筹划读书配备专项资金。图书室、阅览室定时开放,老师和同学随时都可以过去看书、借书。图书借阅周期为两周,两周内看不完的,需到图书室续借。这样图书室的书就活了,流动起来了。

2、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了一个书厨,成立了班级图书角。并配有图书,图书角成立后,每个班都有了一个新的班干部——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登记、出借、归还等服务工作。这样每个班都有了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3、开展“好书交换看”活动。为了有效的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定期开展“好书交换看”的活动。每学期结束,学校负责更新班级图书角的书目。

4、建立读书专档,注意收集资料(如教师读书反思、读书随记、学生阅读笔记、演讲比赛、活动材料积累、活动氛围的营造等),发现、挖掘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在读书读书活动开展中对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优秀事例和经验,进行整理并在校内推广。

三、合理安排,让学生有时间读书。

阅读的时间哪里来?我们用好三个“一点”:课堂挤一点、课时让一点、课外抓一点。

☺ 课堂挤一点。随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的开展,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在逐步提高,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和书籍,进一步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学校建议:每周的语文课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古诗词、散文名篇背诵及学生评点。

☺课时让一点。设立阅读课,1-2年级每周安排1节阅读课,3-6年级每周安排2节阅读课。阅读课必须到阅览室上,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郭老师负责全校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课时间,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

☺课外抓一点。我们严格控制各科书面作业,多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坚持每晚睡觉前读书20分钟。

我们把假期定为学生的读书日时间。假期前,学校印发推荐书目和给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督促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四、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

1、上好阅读课。我们开设了阅读指导课、好书推介课、阅读交流课、集体阅读课。

阅读指导课以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为主要内容,教给学生略读、精读、浏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好书推介课主要是师生、生生间互相推介阅读书目。对作品介绍,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开阔学生的视野。

阅读交流课根据班级阅读计划和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围绕一类作品交流阅读收获。

集体阅读课采用自由阅读和主题阅读相结合的形式。主题阅读的“主题”一是来源于“蓓蕾读书工程”实施意见的推荐书目,二是和教材内容相结合。比如说四年级学习《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一单元时,就确立本月的阅读主题为“童话”,让学生搜集中外童话来阅读;五年级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一单元时,就确立本月的阅读主题为“英雄”,搜集讲述英雄人物事迹的书籍和文章来阅读。

2、阅读要求分层推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以能“摘抄好词”、能“讲童话故事”为主要要求;中年级以“背诵美文片段”、“写摘录笔记” 为主要要求;高年级以“作品赏析”、“写感悟笔记” 为主要要求。

五、开展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

将活动融入读书中,让读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

1、写字训练。我们把写字活动纳入到蓓蕾读书活动中,在训练时间上,统一安排为每天下午第1节课前10分钟。统一发练字本,要求语文老师跟班辅导,重在学生书写姿势,写法上指导。同时我们还通过举办写字比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2、诗文诵读。我们开展“每周一诗”诗文诵读活动。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一角设立“每周一诗”专栏。学期初教师将本学期要背诵的篇目订好计划,每周背一首。安排语文教师负责书写。每周一更换新诗。我们为每个学生设立了诗文诵读档案,背过的古诗由学生记在《古诗诵读档案》中。教师不定时的对照诗文诵读档案检查学生的诗文诵读情况。在诗文诵读的要求上,每周一首是最低要求,我们鼓励学生课下多背,背诵篇目在年级前5名的就被评为“古诗背诵大王”。

3、读书笔记评比。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写读书笔记,学校定期检查、评估,并不定时的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4、亲子共读。我们将读书活动延伸到课外,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共同探讨读书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亲子共读的好处。举办家长学校,开设讲座,告诉家长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指导亲子共读的方法。让父母经常利用图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不能阅读的书,可读给孩子听。经常和孩子交流读书的内容与收获。

蓓蕾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学校以此为依托,结合“习惯养成”,加强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演讲、诵读、手抄报等才艺展示;蓓蕾读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与经典为友,携智慧同行,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而应该做到的!

上一篇: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下一篇:控告法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