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 长沙花鼓戏教学设计

2024-04-22

高一音乐 长沙花鼓戏教学设计(精选3篇)

篇1:高一音乐 长沙花鼓戏教学设计

《走近花鼓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在欣赏的过程中,能积极地学唱长沙花鼓戏片段,感受花鼓戏的韵味,初步探究花鼓戏的旋律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感受长沙花鼓戏的地方特色及其韵味。

教学难点:在听、唱的过程中,了解长沙花鼓戏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听的音乐大多是流行音乐,现在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中加入了戏曲的音乐元素,(举例)像周杰伦、王力宏的歌曲中就有很多,那么同学们了解戏曲吗?你们知道的剧种有哪些?

生:京剧、黄梅戏、花鼓戏、豫剧、越剧等。1.师唱《洗菜心》,请学生判断

师:看来们对戏曲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能够说出来,肯定是也听过一些,那下面老师来唱一小段,请你们来判断我唱的是哪一种?(师唱)

生:花鼓戏

师:你们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 生:方言、曲调

师:那同学们知道唱花鼓戏吗?你们还了解哪些花鼓戏的知识呢? 生:(唱刘海砍礁、补锅)(出示花鼓戏名角的剧照)

一、简介花鼓戏及湖南花鼓戏的伴奏乐器

师:花鼓戏的剧目有很多,那花鼓戏是我湖南特有的地方戏吗?

师: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部分。它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都是用各地的方言演唱,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既然都是用方言演唱的,那我们湖南的方言是不是都差不多呢?(举例)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天,所以湖南的花鼓戏又分为长沙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它们的音乐风格差不多,就是使用的方言不同,你们觉得哪一种影响力最大呢?(生:长沙花鼓戏)流行于长、株、潭等地区的长沙花鼓戏是最具影响力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沙的花鼓戏。

我刚刚放的伴奏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乐器呢?再来听一点点。(师播放音乐)

(生:唢呐„鼓„二胡)我们先来听听二胡的音色。(播放《光明行》片段)我们再来听听这种拉弦乐器的音色,相同吗?音色怎么样?(《手拉风箱》伴奏视频片段)

生:声音浑厚

这种乐器叫做“大筒”,又称“花鼓大筒”,它是是湖南花鼓戏主要的伴奏乐器,它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制作,因琴筒比二胡筒较大较粗而得名。

大筒是主要乐器,伴奏时用于托腔保调;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

二、欣赏地花鼓《十月望郎》

湖南的花鼓戏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源出于民歌,两百多年前就有很多民歌,像山歌、小调等在民间流传,因为要在台上演出,所以就把这些民歌结合戏一起搬上了舞台,最初形成了地方花鼓-----有的叫地花鼓、有的叫打花鼓、有的叫花鼓灯。小时候过元宵节的时候我就看过,现在在农村还有,同学们看过吗?

戏曲中的角色通常会很多,所以根据男女老幼、俊丑正邪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末后来归于生行。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地花鼓《十月望郎》,请关注这段表演中有哪几个角色呢?(生:旦角和丑角)

这种表演有点类似于东北(二人转),用方言,歌舞并重。长沙花鼓戏在地花鼓阶段,是从“两小”(小丑、小旦)到“三小”(两小加小生),再从“三小”发展到多种角色。但以“三小”为主,至今仍是长沙花鼓戏的重要特点。(图片展示)

三、欣赏《刘海砍樵》片段

师:像刘海砍樵中就是小生、小旦为主,那么刘海砍樵到底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有没有同学知道?(讲故事: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刘海住在常德武陵丝瓜井,家有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生活非常贫困,但他忠厚和勤劳,赢得了狐仙胡秀英的爱慕,一日刘海上山砍柴,遇见胡秀英,胡秀英向刘海吐露爱慕之情,刘海觉得双方贫富相差悬殊,当即拒绝了她。但后来胡秀英表示愿意与他过贫苦的生活,并好好侍奉双目失明的婆婆,于是,二人以柳树为媒,山作证,结为夫妻,双双转回家中。)同学们熟悉的对唱部分就是二人结拜之后所唱的,除了对唱部分你们还看过其他片段吗?今天我就选取了剧中另外一个片段给大家来欣赏,在感受花鼓戏魅力的同时也请大家关注一个问题:演员表演时都采用了哪些形式?

(欣赏《刘海砍礁》片段)

师:演员都采用了哪些表演形式?(唱、对白、舞蹈,花鼓戏中的武戏是比较少的)师:对白(语言)有什么特点?(风趣幽默,贴近人们的生活)音乐特点:唱腔与过门相结合

四、花鼓戏的唱腔(正调与小调)

一开始我请同学们辨听的时候,可能有的同学才听到伴奏的旋律就判断出是湖南的花鼓戏了,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长沙花鼓戏的唱腔,从中去找寻这个答案。<一>川调

1.欣赏十字调《小刘海》

师:长沙花鼓戏的声腔主要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我所唱的《洗菜心》就是花鼓小调,小调通常是由湖北或外地传唱到湖南然后经过了人们的加工,所以小调的曲调优美、旋律流畅,而湖南的花鼓小调有一个很有特色技巧----打花舌,有很多曲子中都有打花舌--(师唱《放风筝》)

小调的旋律、节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而“川调”、“打锣腔”都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我们接下来欣赏川调中的《张先生讨学钱》。1.宁乡讨学钱调《张先生讨学钱》 a.播放视频 b.学唱

c.找主音(提示:一般是句末的那个音)6 .师:旋律中多用哪几个音,有什么特点?(音乐与语言密切的结合,更容易产生共鸣)2.川调音乐特点:宫 羽调式6 1 3 5,.<二>打锣腔

1.欣赏《嫂子调》

打锣腔源于哼歌及劳动号子,原来仅用锣鼓、唢呐伴奏,人声帮唱尾腔,得名打锣 2 腔,现在基本取消了这种帮腔形式。a.播放视频

b.哼唱过门音乐 c.找主音 5 .3.打锣腔音乐特点:徽 商调式5 .1 2 3 小结:花鼓戏的内容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音乐与方言密切结合 <三>辨听

《瓜子红》(小调)《小刘海》(川调)

《秦氏雪梅坐草堂》(嫂子调)《我好荒唐》(川调)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长沙的花鼓戏,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长沙花鼓戏的特点。

表演: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

内容: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唱腔:长沙花鼓戏的声腔主要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

六、拓展

同学们平时看电视看得比较多,现在有很多娱乐节目也在大肆推广我们的传统戏曲,如《天天向上》《越策越开心》当中都多次请过一些戏曲演员来表演,其实光我们湖南的戏曲剧种就有很多,比如湘剧、巴陵戏、祁剧、湘昆剧等等。湘剧是我们湖南特有的地方戏剧种,最后留给大家一个作业,请大家思考,湘剧和花鼓戏同样是方言演唱,但花鼓戏却更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这是为什么?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了解去学唱我们的传统戏曲。(播放湘剧片段)下课!

篇2:高一音乐 长沙花鼓戏教学设计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二声部合唱,并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三、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合唱、乐器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

3、通过对歌曲的学唱,体验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合唱、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六、教学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七、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乐器(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用音乐师生问好

2、练声(无声练习和吭鸣)

3、歌曲第二声部的节奏、旋律的练习

4、播放三个花鼓楼的建筑,引出今天的课题《凤阳花鼓》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学生回答:欢快的

2、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教师提问:让学生挑出這首歌曲最难唱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最后三小节,然后韩老师重点教唱,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3、加入二声部演唱,女生唱第一声部男生唱第二声部,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4、在韩老师的指挥下同学们用了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三)表演歌曲

请部分学生上台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作二个声部的合唱、完整的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随后韩老师对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

九、课堂小结

篇3:音乐《凤阳花鼓》的教学反思

《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在导人新课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安徽地区的一些景物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新歌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随音乐拍节奏,找出较难唱的乐句反复练唱。在巩固歌曲时我拿出一些打击乐器和腰鼓、手鼓让学生去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力度,然后我让学生自找伙伴为一小组,根据歌曲的内容自编简单的舞蹈。学生在反复练唱中学会演唱歌曲,在合作表演中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教学效果非常好。

凤阳花鼓是流传于安徽的一种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们在封建阶级的剥削和连年水患的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表演时手拿花鼓小锣,配以简单动作,边唱边舞。清代《缀白裘》一书中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就是描写当时的演唱情况。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歌词:“身背着花鼓走四方”表现了当时逃荒卖唱的情景。歌词是八句为一段,词句精炼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情景,后四句叙述了人们的悲惨生活。这首歌前面有四小节锣鼓点做前奏:唱腔分为两个乐段,一段唱完又以有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仅一、二句不同,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在整个教学中,我将新、旧两版的《凤阳花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聆听、演唱不同情绪的两种版本的凤阳花鼓,引导学生用颜色来表现歌曲情绪,帮助他们来了解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对同一首乐曲的情绪所起的不同的作用。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孩子们深刻体会歌曲情绪,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境遇下的相同题材的民歌,所反映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经过学习向孩子们介绍了凤阳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及被誉为“东方芭蕾”的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发展,整体了解凤阳的过去、现在;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为歌曲创编新歌词,来展望凤阳的未来!

上一篇:取长补短作文400字下一篇:万元店中学创先争优活动方案